对民法93条的理解
❶ 民法典311条如何理解
有些法律模凌两可,如果按字理解的话,完全说不通,反正无权处分人就是没通过正常法律规定的一切手续都视为无效,被处分人有权收回所有权原物
❷ 民法典1163条如何理解
民法典第1163条规定,既有法定继承又有遗嘱继承,遗赠的,由法定继承人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载物超过法定继承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由遗嘱继承人和受遗赠人按照比例以所得遗产进行清偿。
这实际上,是对于被继承人生前所遗留的债务的处分。规定了债务的清偿顺序。
❸ 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七条理解不了,谁能给我解释解释
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七条的意思是,诉讼时效只能由法律规定,当事人之间不能约定诉讼时效什么时候中止,什么时候中断,也不能约定出现什么问题时诉讼时效中止、中断。
当事人还不能约定放弃诉讼时效,不能放弃诉讼时效的权利和利益。如果约定放弃,都是无效的。
《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七条诉讼时效的期间、计算方法以及中止、中断的事由由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无效。
当事人对诉讼时效利益的预先放弃无效。
❹ 添附的民法观念
从近代添附制度解读出的基本价值是:保存价值、鼓励创造价值,并平衡所有权取得人与丧失人之间的利益。
1、保存价值主要体现在附合或者混合的情况。附合有动产附合于不动产与动产之间的附合,要件在于用以附合之物是否构成被附合之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前者即动产构成土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后者即各动产构成合成物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组成部分的判断,参照德国民法第93条的规定,是指不毁损物的一部分或者变更物的性质就不能与物分离的组成部分。混合是指所有人各异的动产互相混合或者融合后,不能分割或分割所需费用过巨,而生所有权变动的法律事实。客观上绝对不能分割的应在绝少数,社会政策考量在此体现为添附之物构成重要成分或者分割添附之物所需费用过巨的,即不允许分割,以维持合成物或者混合物的现状与现存价值。是否构成重要成分,以及所需费用是否过巨,都应当根据“交易观念”判断。
2、鼓励创造价值主要体现在加工的情况。罗马法学家对加工规则的争论,主要纠缠于加工物是否能够还原为原材料,或者是否构成新物,本质上是哲学观念在法律问题上的体现。以德国民法为代表的欧陆近代民法上关于加工的规范模式,虽然加入了“经济价值测准”的因素,但是苏永钦教授指出其因为“未能完全放弃罗马法上把所有权的变动视为单纯实存认知结果的观念”,造成了法理上相当大的缺点:德国民法因规定加工人取得加工物所有权须兼备“新物”与“增值”要件而产生正当理由不足与缺乏逻辑性的问题。
我国台湾地区民法上的加工规则未明文规定新物要件,但是学者通说仍坚持该要件.苏永钦教授认为加工人取得中的“新物”要件应予摈弃,立论的重要原因,就是在新物认定上的困难与纷扰。但是,在近代工业经济以及市场经济发达的背景下,“加工并产生新物”要获得交易观念的认可,已经不再像古罗马的简单商品经济时代那样困难。在此背景下,德国民法典第950条规定了加工人取得加工物所有权,而非法国民法典上的材料所有权人取得加工物所有权的原则,学说与司法实践根据交易习惯认定拥有生产过程组织权并承担新制造之物的使用风险的人——即组织生产的雇主,而不是作为雇员的劳动者——是加工人,应该说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背景下,即使日本民法与台湾民法改为原则上由材料所有权人取得的立场,在“增值”要件的满足成为常态的情况下,也可能使加工人取得成为实际上的原则立场。
3、所有权取得人与丧失人之间的利益平衡通过其间的“利得返还”实现。对此关系的性质,从法国民法所使用的“偿还价款”(第554条)、“偿还款项、材料的成本费用、劳动力费用”(555条3款)、“支付价金”(第566条)、“偿还手工费用”(第570条)、“偿还材料的价金”(第571、574条)等来看,类似于强制买卖的性质。德国民法第951条首次明确将该关系归入不当得利返还的范畴,但是这一体系化努力的成果在紧随其后出台的瑞士民法典中没有被完整继受,日本民法与台湾民法完整继受了这一框架。理论上所生的疑问——比如既为法定物权取得原因,何来不当之谓——没有完全解决。
❺ 对民法的认识和理解
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2条从民法的对象和任务角度来看,民法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非法人组织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条第1款对于合同所进行的概念界定,对民法的定义更为妥当的表述应为:我国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民法既包括形式上的民法(即民法典),也包括单行的民事法律和其他法律、法规中的民事法律规范。
2、含义:
民法是有国家强制力(区别于道德等)的社会生活规范 ,民法是调整社会生活中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其他关系不调整)的法律规范。民法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
3、性质:
民法是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法 ,民法为文明法 ,民法为行为规范兼裁判规范;在民商分立的国家,民法为商法以外的全部私法;在民商合一的国家,民法为私法的全部 ,就其内容来说,是规定权利主体有无权利、义务的法律,因此是实体法,而不是程序法 就其适用范围来说,是施行于一国范围内的法律,因此是国内法,而不是国际法 ,就其效力来说,是全国范围内主体间一般通用的法律,
因此是普通法,而不是特别法。
4、分类:
作为一个法律概念,民法有实质意义与形式意义之分。
民法的调整对象是指民法所调整的各种社会关系。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人身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主体 .民事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中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和参与者,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5.作用:
民法是规范社会生活的重要法律,是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民法乃是"以法律形式表现了社会经济生活条件的准则"。它具有极其重要的功能:
一、民法可以为现代化市场经济提供一般规则和市场活动的行为规范,是市场参与者在这些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各显神通,开拓进取,创造最佳业绩,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民法可以为人权提供基本保障。人权是人按其本质属性享有和应当享有的权利。民法实质上是权利法。它首先给人的人格权、人身权、财产权等基本权利以规定和保护,为其他权利包括政治权利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保护提供基础。
三、民法可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民法体现着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它调节着各种利益,保护人们合法地谋求自己的利益,不允许侵害社会和他人的弱肉强食,谋取非法利益。 四、民法可以促进民主政治。民法是私法。它要求私法与公法、民事生活和政治生活区
分开来。私法自治原则不仅有利于抑制行政专横和行政过度干预,而且有利于经济基础的发展。这必将从客观上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中的第九十三条怎样理解其中第一和第二与物理学定理有联系吗
LZ您好
可以但不限于包含!
譬如水可能导电,刹车时由于惯性还会前进一专段距离,密度属小于水物体在水中会漂浮……都是该两条适用的范围
事实上,今年5月31日,南京73岁孙教授的车子与一出租车发生刮蹭,孙教授列出物理公式还原情况,证明自己无责。就体现了这2条。
❼ 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三如何理解
第一百九十三条人民法院不得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条文要义
本条是回对时效消灭抗辩权采当事答人主义的规定。
因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产生的抗辩权,是义务人的权利,实行当事人 主义,而不是法官职权主义。对时效消灭抗辩权行使还是不行使,取决 于义务人的态度,任何人都不能干预,法院也不能干预。
无论义务人是否主张行使该抗辩权,法院在诉讼的任何阶段,都不 主动依据职权审查时效期间是否已经届满。只有在义务人提出了时效届 满的抗辩后,法院才有义务审查诉讼时效期间的完成情况,如果诉讼时 效期间确已届满,债务人行使时效消灭抗辩权,就有法律根据,应当支 持其主张,驳回权利人即原告的诉讼请求。
❽ 民法典362条如何理解
第三百六十二条宅基地使用权人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 占有和使用的权利,有权依法利用该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
条文要义
本条是对宅基地使用权概念的规定。
宅基地使用权,是指农村居民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占有和使用,自主 利用该土地建造住房及其附属设施,以供居住的用益物权。宅基地使用 权人依法享有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占有和使用的权利,有权依法利用该土 地建造住房及其附属设施。
宅基地使用权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用益物权,其主要特征如下。
宅基地使用权是我国农村居民因建造住宅而享有的用益物权。我国 的现行宅基地,分为农村宅基地和城镇宅基地。法律规定的宅基地使用 权专指农村居民因建造住宅而享有的地上权。宅基地属于集体所有的土 地,农村宅基地的主体主要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其享有宅基地 使用权是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资格联系在一起的。
宅基地使用权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资格和福利不可分离。我 国的农村宅基地是与农村集体组织成员的成员权联系在一起的,从而使 农村宅基地具有一定的福利性质。这种福利体现为农民可以无偿取得宅 基地,以获取最基本的生活条件,而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人员则不能享 有这种权利。
宅基地使用权是特定主体在集体土地上设定的用益物权。宅基地使 用权的取得采取审批方式,其程序大致包括三个步骤:(1)使用权申 请;(2)土地所有人同意;(3)行政审批。自然人经审批取得宅基地 使用权的,应当在土地管理部门登记,并明确宅基地使用权的范围。宅 基地使用权一经设立,便具有用益物权的效力。
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只能申请一处宅基地。《土地管理法》第62条 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 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这样规定,是由我国目前土地资源的 有限性决定的。农村居民只能以户的形式申请宅基地,并且一户只能享 有一处宅基地使用权。在因转让房屋所有权或者实现抵押权而使宅基地 发生转移的,原权利人不得再申请宅基地使用权。
❾ 民法典第二十九条怎么理解
民法典第二十九条:被监护人的父母担任监护人的,可以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
意思是:父母作为自己孩子的监护人,可以立遗嘱指定在自己死亡后由谁来作为孩子的监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