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对1979解释
Ⅰ 1979年的刑事诉讼法的敲诈勒索罪的条文以及判刑金额的规定
犯敲诈勒索罪的(以1000至3000元为起点),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以10000元至30000元为起点),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
《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1)最高人民法院对1979解释扩展阅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价值二千元至五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治安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
第二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数额较大”的标准可以按照本解释第一条规定标准的百分之五十确定:
(一)曾因敲诈勒索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一年内曾因敲诈勒索受过行政处罚的;
(三)对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敲诈勒索的;
(四)以将要实施放火、爆炸等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或者故意杀人、绑架等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相威胁敲诈勒索的;
(五)以黑恶势力名义敲诈勒索的;
(六)利用或者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军人、新闻工作者等特殊身份敲诈勒索的;
(七)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立法解释的主体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司法解释的主体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行政解释的主体是国务院及其组成部门、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
我国法律解释制度分为立法解释和具体应用解释两种,(应用解释包括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1954、1978、1982年宪法和2000年立法法均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法律”;根据立法法第四十二条,最高立法机关关于法律问题的解释是完整的、当然的立法解释。
除此之外,还并存由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组成的“具体应用解释”;虽然立法法没有明确肯定这种制度,但也没有明令废止支撑这种制度的有关法律文件,如195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解释法律问题的决议》、1981年《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1979年《人民法院组织法》等。具体应用解释的主体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及其组成部门、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其中,由“两高”对于在审判、检察过程中“如何具体应用法律、法令的问题,进行解释”,行使司法解释职能。因此,立法与司法乃至与之相适应的立法解释与司法解释的区别,无论在字面还是法理依据上均是很明显的。不时出现的高级传媒的失误,从另一个方面实证了普法工作的必要性、长期性、艰巨性。
行政解释 是指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对法律、法规、规章的含义、适用、具体执行等所作的说明。它包括行政机关对上级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如何具体运用所作的解释,称为执行解释;还包括行政机关对自己制定的行政法规、规章的含义和适用所作的解释,称为制定解释。
Ⅲ 物权司法解释
物权类
1 2000011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分行与济南市电信局侵权损害赔偿一案的复函
2 1995010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王春林与银川铝型材厂有奖储蓄存单纠纷一案的复函
3 1994090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淄博食品厂诉张店区车站办事处财产交换一案请示的函
4 1994032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四川经济日报社与段惠民、第三人成都实用信息公司财产侵权案如何处理的复函
5 19901105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对有关奖券纠纷问题的复函
6 19891221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关于淮北市青龙山镇洪庄行政村诉青龙山镇人民政府塌陷区水面使用权纠纷一案的电话答复
7 1988042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刘士庚诉定州市东赵庄乡东赵庄村委会白银纠纷一案的批复
8 1988040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掘获过去地主埋藏的银元归谁所有问题的批复
9 1964022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地主王维新与农民换房并挖出银元银锞等财物应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节录)
10 1958071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不知情的买主买得的赃物应如何处理问题的复函
11 1951112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善意非直接由所有人手中取得之所有权应否保护的问题的复函
担保物权类
1 2005053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处置银行不良资产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
2 2004112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出口退税托管账户质押贷款案件有关问题的规定
3 2004041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应当如何认定保证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后又在催款通知书上签字问题的批复
4 2004022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深圳发展银行广州分行信源支行与成都宗申联益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借款担保合同纠纷一案的请示的复函
5 2003122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就如何适用《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四条请示的答复
6 2003112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甘高法[2003]183号请示的答复
7 2003102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就在诉讼时效期间债权人依法将主债权转让给第三人保证人是否继续承担保证责任等问题请示的答复
8 20030904 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办公室对湖南高院关于《合同法》生效前承包人的工程款与抵押权的受偿顺序问题的请示报告的答复函
9 2003061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外国企业派驻我国的代表处以代表处名义出具的担保是否有效及外国企业对该担保行为应承担何种民事责任的请示的复函
10 2003043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南昌市商业银行象南支行与南昌市东湖华亭商场、蔡亮借款合同担保纠纷案请示的复函
11 2003022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锦州市商业银行与锦州市华鼎工贸商行、锦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华通信设备安装公司借款纠纷一案的复函
12 2003010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船舶抵押合同为从合同时债权人同时起诉主债务人和抵押人地方人民法院应否受理请示的复函
13 2003010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吉林市商业银行营业部与交通银行吉林分行船营支行长春路分理处存单质押纠纷一案请示的答复
14 2002112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涉及担保纠纷案件的司法解释的适用和保证责任方式认定问题的批复
15 2002112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已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向其他保证人行使追偿权问题的批复
16 20021122 最高人民法院对《关于担保期间债权人向保证人主张权利的方式及程序问题的请示》的答复
17 2002101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中国银行中银发[2002]45号请示的答复
18 2002101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广西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与中国信达资产公司南宁办事处借款合同担保纠纷一案请示的复函
19 2002080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担保法生效前发生保证行为的保证期间问题的通知
20 2002061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国有工业企业以机器设备等财产为抵押物与债权人签订的抵押合同的效力问题的批复
21 2002020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西安市第三奶牛场与咸阳市中陆城市信用社、西安新业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抵押借款合同纠纷一案的复函
22 2001082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沈阳市信托投资公司是否应当承担保证责任问题的答复
23 2001081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能否对连带责任保证人所有的船舶行使留置权的请示的复函
24 2000120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25 2000080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因法院错判导致债权利息损失扩大保证人应否承担责任问题的批复
26 2000021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展期贷款超过原贷款期限的效力问题的答复
27 19990630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县级以上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能否作为保证人问题的复函
28 1999030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海口鲁银实业公司典当拍卖行与海南飞驰实业有限公司、海南万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海南内江房地产开发公司抵押贷款合同纠纷一案的复函
29 1998091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正确确认企业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中有关保证合同效力问题的通知
30 1996103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四川省汽车运输成都公司与四川省农村信托投资公司担保借款纠纷一案中四川省汽车运输成都公司应否承担保证责任的复函
31 19951106 最高人民法院对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借款担保合同纠纷请示问题的答复
32 1995050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请示的株洲钢厂与湘潭亨发工贸公司等购销合同纠纷一案有关保证人保证责任问题的复函
33 1995041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请示的经济合同纠纷案有关保证人保证责任问题的复函
34 1995041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认定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国际业务部申请宣告武汉货柜有限公司破产一案中两份抵押合同效力问题的复函
35 1994121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银行贷款抵押财产执行问题的复函 (失效)
相关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予以废止的2000年底以前发布的有关司法解释目录(第五批)(20020306)
36 1994090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诈骗犯罪的被害人起诉要求诈骗过程中的收取担保费用的保证人代偿“借款”应如何处理的请示的函
37 1994041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经济合同纠纷案件有关保证的若干问题的规定
38 1994032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债务人有多个债权人而将其全部财产抵押给其中一个债权人是否有效问题的批复
39 1993120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保证人的保证责任应否免除问题的复函
40 1993071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贵阳第二城市信用社向中国北方公司深圳分公司出具的函是具有担保性质的答复
41 1993070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保险公司与长城公司的保险合同的效力及保险公司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问题的函
42 1993040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国农业银行哈尔滨市分行道里办事处诉民革哈尔滨市委及三棵树粮库借款担保合同纠纷一案中三棵树粮库是否承担担保责任的复函
43 1992102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国电子器材公司与招商银行担保合同纠纷一案指定管辖的通知
44 1992090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企业职工利用本单位公章为自己实施的民事行为担保企业是否应承担担保责任问题的函
45 19920418 最高人民法院经济庭关于同一抵押物设立数个抵押权依次受偿问题的函
46 1992040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财产保险单能否用于抵押的复函
47 1991102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金融机构不履行其义务是否应当承担责任的复函
48 1991101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是否可直接判令保证单位履行债务的复函
49 1991083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惠州恒业公司诉恩平旅游实业公司购销合同纠纷一案中银行是否负担保责任的函
50 1991060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借款合同当事人未经保证人同意达成新的《财产抵押还款协议》被确认无效后,保证人是否继续承担担保责任的请示的答复
51 19910427 最高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关于购销合同当事人延长履行期限后保证人是否承担保证责任问题的电话答复
52 1991013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灵山县公安局对其工作人员擅自以所在单位名义对外提供财产保证,应否承担民事责任问题的答复
53 19900524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关于洪绍武贺建玲债务担保一案适用法律问题的复函
54 1990040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河南省军区诉郑州市花园路城市信用合作社借贷担保合同纠纷一案的法律适用和担保协议效力问题的复函
55 19890717 最高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关于国家机关作为借款合同保证人应否承担经济损失问题的电话答复
56 1988101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国家机关不能担任保证人”的时效问题的答复
57 1988101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作为保证人的合伙组织被撤销后,债权人未请求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的,是否不视为债权人放弃请求权的批复
58 1988100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国家机关能否作经济合同的保证人及担保条款无效时经济合同是否有效问题的批复
59 1988032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业分支机构作为经济合同一方当事人的保证人其保证合同是否有效及发生纠纷时应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 (失效)
相关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废止1979年至1989年间发布的部分司法解释的通知 附:最高人民法院决定废止的1979年至1989年间发布的司法解释目录(第二批)(19961231)
60 19880109 关于借款合同双方当事人未经保证人同意达成延期还款协议后保证人是否继续承担担保责任的批复 (失效)
相关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废止1979年至1989年间发布的部分司法解释的通知 附:最高人民法院决定废止的1979年至1989年间发布的司法解释目录(第二批)(19961231)
61 19870205 关于专业银行、信用社担保的经济合同被确认无效后保证人是否应当承担连带责任问题的批复 (失效)
相关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废止1979年至1989年间发布的部分司法解释的通知 附:最高人民法院决定废止的1979年至1989年间发布的司法解释目录(第二批)(19961231)
62 1957062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担保人是否应代债务人偿还欠款问题的批复
63 1953082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重庆市针织业联营社对外担保的责任问题的解答意见的复函
64 19530206 最高人民法院有关执行保证债务问题的答复
65 1952042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偿付抵押债务应依照司三通字第16号通报第四项之规定处理的复函
66 1951090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抵押权问题的复函
67 1951071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请示抵押权问题的答复
68 1951070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债务担保财产与抵押财产性质及各债权人在受偿时有无区别的问题的批复
Ⅳ 全国人大法工委所作出的法律解释是立法解释吗
我国法律解释制度分为立法解释和具体应用解释两种,(应用解释包括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1954、1978、1982年宪法和2000年立法法均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法律”;根据立法法第四十二条,最高立法机关关于法律问题的解释是完整的、当然的立法解释。
除此之外,还并存由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组成的“具体应用解释”;虽然立法法没有明确肯定这种制度,但也没有明令废止支撑这种制度的有关法律文件,如195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解释法律问题的决议》、1981年《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1979年《人民法院组织法》等。具体应用解释的主体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及其组成部门、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其中,由“两高”对于在审判、检察过程中“如何具体应用法律、法令的问题,进行解释”,行使司法解释职能。因此,立法与司法乃至与之相适应的立法解释与司法解释的区别,无论在字面还是法理依据上均是很明显的。不时出现的高级传媒的失误,从另一个方面实证了普法工作的必要性、长期性、艰巨性。
行政解释 是指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对法律、法规、规章的含义、适用、具体执行等所作的说明。它包括行政机关对上级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如何具体运用所作的解释,称为执行解释;还包括行政机关对自己制定的行政法规、规章的含义和适用所作的解释,称为制定解释。
Ⅳ 山东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1979刑法第七十七条解释与解析只是什么了
79年刑法的第77条的内容:第七十七条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相关资料: 【法规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79年) 【颁布机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发 文 号】 常务委。
Ⅵ 法律的解释权属全国人大常委会还是最高院
全国人大常委会可以对法律做出立法解释。
最高院可以对法律做出司法解释专。
《立法法》
第属四十五条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法律有以下情况之一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释:
(一)法律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的;
(二)法律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法律依据的。
1981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规定,全国人大赋予司法机关司法解释权,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分别就审判工作和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进行解释
Ⅶ 九七年以前老刑法 关于假释有什么规定
《刑法》第七节假释
第七十三条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 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年以上,如果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节,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法定的实质条件犯罪分子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这是适用假释的实质条件或者关键条件。
适用条件:
适用假释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根据中国《刑法》第81条的规定,适用假释必须遵守下列条件:
法定的对象并不是所有的罪犯都可以适用假释。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属于拘役和累犯和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故意伤害罪除外)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因为贪污罪、受贿罪被判处死缓同时终身监禁的犯罪分子,在减为无期徒刑后不得减刑、假释。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假释
Ⅷ 司法解释由谁作出
所谓的司法解释是最高司法机关作出的正式的法律解释:最高院和最高检。
实际上,两院其实有不同标准的文件性质,注明【法释】的一般才能认为是最权威的司法解释,有些两院的解释注明。
规范性司法解释的分类,从主体上看,可以分为审判解释和检察解释,前者是指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解释,后者指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的解释。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解释”、“规定”、“批复”三种。(这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1997年《关于司法解释工作的若干规定》作的分类,其第9条规定:司法解释的形式分为“解释”、“规定”、“批复”三种。)将前两者归入规范性司法解释,没有异议,关于批复,有的认为应属于个别性解释(具体解释),但笔者认为,批复虽然起因于个案,但并非仅就案论案,而是从个案中归纳出某些普遍性的原则和规则,并对各级司法机关具有约束力,因此也应属于规范性司法解释。(参见孙国华主编:《法的形成与运作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529页。)
规范性司法解释的根据主要是1979年《人民法院组织法》和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笔者认为,《人民法院组织法》和该《决议》只宜看作是对规范性司法解释的授权,而不宜看作是对包括个别性司法解释在内的广义的司法解释的授权,这一点将在后文论述。这也正是问题的实质所在。正因为1981年《决议》应当看成且只应看成是对规范性司法解释的授权,所以在我国司法解释通常就是规范性司法解释的代名词,“所谓司法解释,是指我国最高司法机关根据法律赋予的职权,在实施法律的过程中,对如何具体适用法律问题作出的具有普遍司法效力的解释。” ( 周道鸾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解释全集》,人民法院出版社1994年版,第1页。)
Ⅸ 有没有关于1979年刑法作出的司法解释
关于对刑法第十二条适用问题的司法解释中都有1997年修订的刑法生效后关于1979年刑法是否适用的解释。
刑法第十二条【从旧兼从轻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
本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工作中具体适用修订刑法第十二条若干问题的通知
(高检发释字[1997]4号 1997年10月6日公布实施)
根据修订刑法第十二条的规定,现对发生在1997年9月30日以前,1997年10月1日后尚未处理或者正在处理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通知如下:
一、如果当时的法律(包括1979年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军人违反职责罪暂行条例,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刑事法律的决定、补充规定,民事、经济、行政法律中“依照”、“比照”刑法有关条款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律条文,下同)、司法解释认为是犯罪,修订刑法不认为是犯罪的,依法不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立案、侦查的,撤销案件;已批准逮捕的,撤销批准逮捕决定,并建议公安机关撤销案件;审查起诉的,作出不起诉决定;已经起诉的,建议人民法院退回案件,予以撤销;已经抗诉的,撤回抗诉。
二、如果当时的法律、司法解释认为是犯罪,修订刑法也认为是犯罪的,按从旧兼从轻的原则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罪名、构成要件、情节以及法定刑没有变化的,适用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
2、罪名、构成要件、情节以及法定刑已经变化的,根据从轻原则,确定适用当时的法律或者修订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修订刑法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但行为连续或者继续到1997年10月1日以后的,对10月1日以后构成犯罪的行为适用修订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刑法第十二条几个问题的解释
(法释[1997]12号 1998年1月13日公布实施)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年10月1日施行以来,一些地方法院就刑法第十二条适用中的几个具体问题向我院请示。现解释如下:
第一条刑法第十二条规定的“处刑较轻”,是指刑法对某种犯罪规定的刑罚即法定刑比修订前刑法轻。法定刑较轻是指法定最高刑较轻;如果法定最高刑相同,则指法定最低刑较轻。
第二条如果刑法规定的某一犯罪只有一个法定刑幅度,法定最高刑或者最低刑是指该法定刑幅度的最高刑或者最低刑;如果刑法规定的某一犯罪有两个以上的法定刑幅度,法定最高刑或者最低刑是指具体犯罪行为应当适用的法定刑幅度的最高刑或者最低刑。
第三条1997年10月1日以后审理1997年9月30日以前发生的刑事案件,如果刑法规定的定罪处刑标准、法定刑与修订前刑法相同的,应当适用修订前的刑法。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对跨越修订刑法施行日期的继续犯罪、连续犯罪以及其他同种数罪应如何具体适用刑法问题的批复
(高检发释字[1998]6号 1998年12月2日公布实施)
四川省人民检察院:
你院川检发研(1998)10号《关于对连续犯罪、继续犯罪如何具体适用刑法第十二条的有关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对于开始于1997年9月30日以前,继续或者连续到1997年10月1日以后的行为,以及在1997年10月1日前后分别实施的同种类数罪,如果原刑法和修订刑法都认为是犯罪并且应当追诉,按照下列原则决定如何适用法律:
一、对于开始于1997年9月30日以前,继续到1997年10月1日以后终了的继续犯罪,应当适用修订刑法一并进行追诉。
二、对于开始于1997年9月30日以前,连续到1997年10月1日以后的连续犯罪,或者在1997年10月1日前后分别实施同种类数罪,其中罪名、构成要件、情节以及法定刑均没有变化的,应当适用修订刑法,一并进行追诉;罪名、构成要件、情节以及法定刑已经变化的,也应当适用修订刑法,一并进行追诉,但是修订刑法比原刑法所规定的构成要件和情节较为严格,或者法定刑较重的,在提起公诉时应当提出酌情从轻处理意见。
最高检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的时间效力的批复
(高检发研字[2000]15号 2000年6月29日发布施行)
天津市人民检察院:
你院“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的实施时间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是对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关于“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规定的进一步明确,并不是对刑法的修改。因此,该《解释》的效力适用于修订刑法的施行日期,其溯及力适用修订刑法第十二条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刑事司法解释时间效力问题的规定
(高检发释字[2001]5号2001年12月16日公布 自2001年12月17日起施行)
为正确适用司法解释办理案件,现对适用刑事司法解释时间效力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对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问题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自公布
或者规定之日起施行,效力适用于法律的施行期间。
二、对于司法解释实施前发生的行为,行为时没有相关司法解释,司法解释施行后尚未处理或者正在处理的案件,依照司法解释的规定办理。
三、对于新的司法解释实施前发生的行为,行为时已有相关司法解释,依照行为时的司法解释办理,但适用新的司法解释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利的,适用新的司法解释。
四、对于在司法解释施行前已办结的案件,按照当时的法律和司法解释,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没有错误的,不再变动。
Ⅹ 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解释是什么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解释是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司法解释回工作的若干答规定》:第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在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司法解释。第四条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并发布的司法解释,具有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