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131条

民法131条

发布时间: 2022-03-22 18:56:36

㈠ 第131条有情形之是什么

民法通则》第131条(以下简称131条)规定,受害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害人的民事责任。
该条规定的是在受害人存有过错的情形下,侵害人民事责任的承担问题。在理论界,或被称为共同过失、混合过错原则,或被称为过失相抵、比较过失、受害人过失等原则。伴随着称谓上的不同,对该条的含义、理解与适用也产生很大分歧。笔者试从审判实践的角度就该条相关问题作以探讨,以期共同研究提高。

㈡ 不当得利的返还范围 关于《民通意见》131条的理解求解答!!

首先,应明确“孳息”的概念:孳息是民法中的一个法律概念,它指由原物所产生的额外回收益。根据民答法,孳息分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1、天然孳息,指依物的本性天然而生长,不需要人力作用就能获得的孳息,如天然牧草等。2、法定孳息,指物因某种法律关系所产生的收益,如租金、利息等。
其次,“其他利益”的内涵,很明显是行为人利用不当得利而获得的孳息以外的利益,例如:利用不当得利进行商业投资、购买彩票等获得的额外收入,是有别于法定孳息的利益。
对于不当得利的孳息部分,不论是天然孳息还是法定孳息均应返还所有权人;对于“其他利益”部分,则应在扣除劳务管理费的前提下收缴国有。劳务管理费,顾名思义,是指对不当得利的财产进行管理所支出的必要费用。

㈢ 民法总则关于不当得利规定是什么

如今我们每个人都对于法律有一定的了解,也清楚个人的利益受到法律的保护,现在提倡的是自由平等,但是有时候有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损害他人的利益,这是在法律中不允许的,因为自己的利益不能建立在别人损失利益上,那民法总则关于不当得利规定是什么?下面就详细介绍。
一、不当得利的民法总则规定是怎样的?
我国民事立法关于不当得利只有两个条文,《民法通则》第92条:“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最高人民法院关予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31条规定:“返还的不当利益,应当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孳息。利用不当得利所取得的其他利益扣除劳务管理费用后,应当予以收缴。”
二、不当得利的特征
具体特征根据有三:

双方当事人必须一方为受益人,他方为受害人。
②受益人取得利益与受害人遭受损害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
③受益人取得利益没有合法根据。即:既没有法律上、也没有合同上的根据,或曾有合法根据,但后来丧失了这一合法根据。
受益人在得知自己的受益没有合法根据或得知合法根据已经丧失后,有义务将已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害人。
三、不当得利的返还方式
①原物返还,即当原物尚存时,应返还原物。
②作价返还,即如果原物已不存在,则可作价偿还。
关于价额的计算方法,通说认为,当受益人所受利益为劳务时,其价额为劳务的通常报酬;当原物因附合而丧失所有权时,应以因附合对于受益人所生的利益即物的升值为标准;当原物因他人侵权而灭失时,应以受益人所得赔偿额为限;当原物被消耗时,应以消耗时的市场价格为准。
返还不当得利,除返还原来所取得的利益外,由此利益所产生的孳息也应一并返还.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使他人受到损失,而自己获得利益的行为引起的一种事实状态,因不当得利而产生的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就是不当得利之债,其中取得不当利益的人叫受益人,是不当得利之债的债务人,负有返还不当得利的债务。财产受损失的叫受害人,是不当得利之债的债权人,享有请求受益人返还不当利益的债权。不当得利是引起债权债务关系发生的一种法律事实,因其引起此债完全是基于法律的规定,而不是基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所以不当得利作为债的发生根据之一只能是事件而不是民事法律行为。
根据不当得利的民法总则规定,取得不当利益的当事人应将财物返还给受害人。实践中,许多人在取得不当利益时自身对该财物是否为不当利益并不了解,无论是否知晓该财物是否为不当利益,当事人都应将其返还受损失者。如果不当利益已不存在,应将原物作价偿还。
利益的趋势让很多无视法律的存在,在谋取利益的同时损害到他人的利益,这种行为我们称之为不当得利,在民法总则中有明确的说明,将会受到法律的严厉惩罚,提醒大家要遵纪守法不损害他人的利益。
延伸阅读:
民法总则三年诉讼时效适用是什么?
民法总则全文
民法总则明确规定自然人享有什么权利?

㈣ 不当得利除了<民法通则>第92条外 还有没有其他法律依据

您好,还有,《民通意见》第131条规定“返还的不当利益,应当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版生的孳息。利用不权当得利所取得的其他利益,扣除劳务管理费用后,应当予以收缴。”其他的实质性内容就没有了,其实不当得利博大精深,我国就这两个条文很无奈。
希望对你有用!

㈤ 法律上某日前包括当天么有无相关法律条款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五十四条 【期间的计算】民法所称的期间按照公历年、月、日、小时计算。

规定按照小时计算期间的,从规定时开始计算。规定按照日、月、年计算期间的,开始的当天不算入,从下一天开始计算。

期间的最后一天是星期日或者其他法定休假日的,以休假日的次日为期间的最后一天。

期间的最后一天的截止时间为二十四点。有业务时间的,到停止业务活动的时间截止。


第一百五十五条 【与期间计算有关的术语】民法所称的“以上”、“以下”、“以内”、“届满”,包括本数;所称的“不满”、“以外”,不包括本数。

(5)民法131条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一百五十四条 民法所称的期间按照公历年、月、日、小时计算。

规定按照小时计算期间的,从规定时开始计算。规定按照日、月、年计算期间的,开始的当天不算入,从下一天开始计算。

期间的最后一天是星期日或者其他法定休假日的,以休假日的次日为期间的最后一天。

期间的最后一天的截止时间为二十四点。有业务时间的,到停止业务活动的时间截止。

第一百五十五条 民法所称的“以上”、“以下”、“以内”、“届满”,包括本数;所称的“不满”、“以外”,不包括本数。

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131条最新内容

2013.1.1.起修正后施行的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三十一条规定: 人民法院在必要时可以委托外地内人民法院调查。
委托调查,容必须提出明确的项目和要求。受委托人民法院可以主动补充调查。
受委托人民法院收到委托书后,应当在三十日内完成调查。因故不能完成的,应当在上述期限内函告委托人民法院。

㈦ 民事诉讼法131条的具体条文

第一百三十一条 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㈧ 连带违宪责任具体解释

是指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当事人对其共同债务全部承担或部分承担,并能因此引起其内部债务关系的一种民事责任。当责任人为多人时,每个人都负有清偿全部债务的责任,各责任人之间有连带关系。

2005 年6月10日上午,8岁儿童王某与同村年龄相近的几个儿童李某、张某、杜某在村外一废弃的土窑内玩打土仗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王某被一土块砸伤右眼。双方即停止游戏,王某被送往医院治疗。经法医鉴定中心法医学鉴定王某伤残等级为七级。因无法认定砸伤王某的土块系儿童李某、张某、杜某中的何人投掷,王某的父母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参与打土仗游戏的其他三名儿童的法定代理人支付赔偿费用共计106509.70元。
[审判]
法院经审理判决:(1)背包李某、张某、杜某的法定代理人连带赔偿原告王某损失30452.40元,每个人承担10150.80元。(2)原告王某的法定代理人自行承担损失10150.80元。
[点评]
本案涉及共同危险行为的构成及其法律责任承担的问题。共同危险行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民事主体共同实施了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危险行为,并造成了实际损害,但不能判明损害是由何人造成的侵权行为。共同危险行为的构成除需具备主体的复数性以及损害结果的同一性外,还须具备以下要件:(1)共同行为人实施的行为均具有共同的危险性质。共同危险行为在客观上要有危及他人财产和侵害他人人身的现实可能。本案中,原告与被告共同参与的打土仗游戏本身即具有侵害他人人身的现实可能性。(2)实际侵害行为人不明。共同危险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后果,不是全体行为人的共同行为所致,而是其中的某一个或部分人的个别行为所致,但是却无法确定实际侵害行为人。本案中,砸中王某眼睛的是一土块,由此可知投掷该土块的只可能是三位被告中的一位。但由于事发时窑洞很黑,根本看不清人,王某究竟被谁砸伤却无法确定。(3)共同危险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关联性。具有危险性的共同行为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域、对同一对象实施的,它与损害事实之间有着某种可能的因果关系。本案中,三被告投掷土块的危险行为均有造成王某被砸伤的损害结果的可能性。根据上述分析,三被告的行为构成了共同危险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条的规定:“二人以上共同实施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并造成损害后果,不能确定实际侵害行为人的,应当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规定承担连带责任。共同危险行为人能够证明损害后果不是其行为造成的,不承担赔偿责任。”及我国《民法通则》第130条规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可以适当减轻他的民事责任”法院判决被告李某、张某、杜某的法定代理人连带赔偿原告的损失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又由于本案原告王某亦参与了具有危险性的游戏,其对于损害的发生存在与三被告同等程度的过错。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31条的规定:“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害人的民事责任。”法院判决原告王某的法定代理人自行承担部分损失是合法恰当的。

㈨ 民法中错误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您好,民法中的过错是侵权行为构成要件中的主观因素,反映行为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心理状态。与无过错责任和公平责任不同,对一般侵权行为而言,过错是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的必备前提。

1、过错根据其类型分为故意与过失。

(1)故意,是指行为人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的损害结果,仍希望其发生或放任其发生。

(2)过失,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结果应预见或能够预见而因疏忽未预见,或虽已预见,但因过于自信,以为其不会发生,以致造成损害后果。过失根据法律对行为人要求的注意程度不同又分为一般过失与重大过失。

A.一般过失,是指行为人欠缺善良管理人或者与处理自己事务同样的注意义务。

B.重大过失,是指行为人显然欠缺普通人的注意义务。

2、过错除了一个人的过错以外,还有共同过错、与有过失等情形。

(1)共同过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为人基于共同的故意或过失致他人损害,故共同过错只是存在共同侵权行为中。由于我国的共同侵权行为理论发生了变化,因此共同过错不再是共同侵权的必要条件,因此共同侵权行为可以在没有共同过错的情形下发生。(参见《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3条第1款的规定)

(2)与有过失,是指对于损害的发生,受害人存在过错。民法通则第131条对于与有过失的规定相对较为简单,《人身赔偿司法解释》第2条就与有过失作了详细规定,该条可以分解为以下内容:

A.受害人对同一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有故意、过失的,依照民法通则第131条的规定,可以减轻或者免除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

B.侵权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受害人只有一般过失的,不减轻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

C.适用民法通则第106条第三款(适用无过错归责原则的特殊侵权)规定确定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时,受害人有重大过失的,可以减轻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因此,在适用无过错归责原则的特殊侵权行为中,如果受害人只是一般过失,不减轻加害人的责任。

与有过失,既可以发生在单独侵权中,也可以发生在共同侵权中。而在共同过错中,有过错的仅是加害人一方,在与有过失中则是强调受害人有过错。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热点内容
航海条例影响 发布:2025-01-25 06:42:59 浏览:151
社区两委班子法律知识培训 发布:2025-01-25 06:19:44 浏览:673
民法自救行为 发布:2025-01-25 06:19:06 浏览:366
诛六族刑法 发布:2025-01-25 05:56:49 浏览:521
第五版国际商法翻译 发布:2025-01-25 05:40:12 浏览:599
复旦大学法律硕士好考吗 发布:2025-01-25 05:23:18 浏览:244
额头的闭合性粉刺应该用啥防法治疗 发布:2025-01-25 05:05:41 浏览:605
名词解释立法机关 发布:2025-01-25 04:38:00 浏览:721
劳动法司法考试真题2012 发布:2025-01-25 04:37:48 浏览:25
道德经密法 发布:2025-01-25 03:56:02 浏览: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