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的刑法制度
1. 秦朝的刑法有几种!
死刑来,肉刑,苔刑,徒自刑,迁刑,髡刑,罚金,赎刑,剥夺政治权利,或流放出境 剥夺政治权利的刑罚有夺爵、废、削籍几种。
2. 秦朝的主要刑罚原则有哪些
1.确定刑事责任能力
在秦朝,凡属未成年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法律答问》有两条记载;“甲小未盈六尺,有马一匹自牧之,今马为人败,食人稼一石,问当论不论?不当论及偿稼”。“甲盗牛,盗牛时高六尺,系一负,复丈,高六尺七寸,问甲当何论?当完城旦”。由于秦朝刑事责任年龄以身高计算,因此秦律在定罪量刑时经常提到“六尺”或“不盈六尺”,凡不盈六尺者不负刑事责任。根据历史资料推断,当时一般以男子高六尺五寸、女子高六尺二寸为成年。同时,秦也注意到了心智不健全者的刑事责任问题。
2.考察犯罪意识
控告别人犯盗、贼罪,经过了解情况完全不实。如果控告人属于故意的,就构成诬告罪;不是故意的,不构成犯罪。《法律答问》中记载:“甲告乙盗牛若贼伤人,今不盗牛、不伤人,问甲可(何)论?端为,为诬人;不端,为告不审”。这里的“端”,就是故意,“不端”,就是过失犯罪。官吏量刑不当,过失为“失刑”罪,故意为“不直”罪。前者处理从轻,后者从重。
3.教唆同罪、教唆未成年犯罪加重
《法律答问》:“甲谋谴乙盗,一日,乙且往盗,示盗,得,皆赎黥。”被教唆人乙的犯罪行为未及实施即被抓获,由于甲是教唆犯,所以与乙同罪都处赎刑。并且,对于教唆未成年人犯罪要从重处罚。《法律答问》:“甲谋谴乙杀人,受分十钱,问乙高未盈六尺,甲何论?当磔。”
4.累犯加重
《法律答问》:“当耐力隶臣,以司寇诬人,可(何)论?当耐为隶臣,又系城旦六岁”。一般情况下,秦律对诬告罪的处罚原则是,“诬告反坐”,即以所诬告的罪应处的刑罚惩罚诬告者,这里诬告人以司寇罪诬告他人,却判处六年的徒刑,显然大大加重了刑罚,原因就在于犯罪人是累犯。
5.集团犯罪、共同犯罪加重
集团犯罪、共同犯罪一直是秦朝刑法惩处的重点。按秦律规定,个人盗、赃满六百六十者应黥为城旦,但若是五人共盗,赃一钱以上就要斩左趾并黥为城旦,不足五人为盗,赃过六百六十钱者,黥劓为城旦。很明显,对集团犯罪、共同犯罪的处罚大大重于个人单独犯罪。
6.自首减刑、消除犯罪后果减刑
秦律规定:“把其假以亡,得及自出,当为盗不?自出,以亡论”。携带所借的官有物品逃亡,如系自首,不以盗窃罪论处,而只以逃亡罪论处。秦律还规定“将司人而亡,能自捕及亲所知捕,除无罪”。消除犯罪后果可以减刑、免刑。
7.实行连坐,诬告反坐制度
所谓“连坐”,就是一人犯罪,全家、邻里或其他有关的人连同受罚。这是商鞅变法时即已确立的刑罚原则。按其适用范围区分,有全家连坐、军队中士兵间的连坐和官吏之间的连坐等。这种连坐法,特别是关于什伍连坐的规定,在出土的云梦秦简中屡见不鲜。
秦律对于诬告者。处以诬告他人所犯罪的刑罚。如诬告他人盗窃,即以盗窃罪反坐诬告者,这就是诬告反坐的原则。按秦律规定,在一般情况下,故意陷害他人才成立诬告罪,若是出于过失则不算诬告。但诬告他人杀人,即使由于过失,也要以诬告罪论处。
3. 监狱是怎么出现的先秦和秦朝的监狱制度是什么
监狱起源于夏朝,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因为在夏朝期间战争的不断爆发,因此在战争时期会有很多的战利品和俘虏,而夏朝的人们为了将俘虏关在一起防止逃跑,所以便设立了监狱。不过,因为当时的社会发展落后,因此监狱只是一个由土墙围成的一个围墙而已,在夏朝时期也不叫监狱,而是叫夏台。
不过,秦朝设立的监狱制度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会有一个最高的监狱长官享有判罪的权利。因此,当时的皇帝不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同时还享有最高的刑狱权利。再加上当时的秦朝监狱中的刑罚比较多,因此为了方便管理,所以才会设立监狱制度。
4. 秦朝有哪些严厉的惩罚制度
弃市:在市中杀死
戮:先羞辱后斩杀
磔:割裂肢体而杀
腰斩:从腰间斩断
阬:即坑杀,活埋
枭首:割下头悬在木头上示众
车裂:五马分尸
定杀:将患疾病的罪人抛入水中或者生埋
族刑:灭三族
具五刑:对罪人的族人用五种酷刑而杀之
5. 秦刑罚有哪八大类
(1)死刑,是剥夺罪犯生命的极刑。秦朝死刑又分为戮刑、磔刑、弃市、腰斩、枭首、具五刑、族刑等多种,执行方式极为残酷。
(2)肉刑,又称体刑,是残人肢体的刑罚。既包括传统的奴隶制肉刑黥、劓、斩左止、宫,还包括以竹木棍捶击人身体的笞刑。
(3)徒刑,是限制罪犯人身自由并强制服劳役的刑罚。秦朝的徒刑有城旦舂、鬼薪白粲、隶臣妾、司寇、候。
(4)耻辱刑,剃去罪犯的鬓毛、胡须或头发,以异于常人。秦朝的耻辱刑有髡刑、耐刑或完刑,耻辱刑常作为徒刑的附加刑适用。
(5)类似于后世流刑的迁与谪,强迫罪犯迁徙到边远地区或新开辟地区从事苦役。
(6)身份刑,包括收刑和废刑。收刑是将一般平民籍没为官奴婢,废刑是剥夺为官吏资格的刑罚。
(7)财产刑,主要是赀刑,强令犯罪人交纳财物、金钱或无偿服劳役。赎刑是通过交纳一定财物或服劳役,而赎免其他刑罚的一种刑罚执行方式,它不是一种独立的刑罚,却具有财产惩罚的性质。
(8)刑。
6. 秦朝规定的作刑(徒刑)是什么
中国古代刑法中“徒刑”的含义:徒刑是一种剥夺罪犯人身自由并强制其劳役的刑罚。是我国古代五刑之一。“徒者奴也,盖奴辱之。”
徒刑,是指剥夺犯罪人的人身自由,监禁于一定的场所并强制劳动的刑罚方法。自由刑的一种。早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刑法中,就已经出现了徒刑这一种刑罚方法。中国古代商周时期,欧洲的古罗马、古希腊以及西欧中世纪都有徒刑这一刑罚方法的规定与使用。
(6)秦的刑法制度扩展阅读:
古代五刑:
五刑”,是指中国古代官府对犯罪者所使用的五种主要刑罚的统称。五刑为正刑或主刑,“五刑”之外的则为闰刑或从刑。
先秦以前的五刑是指墨、劓、剕、宫、大辟。汉代经过刑制改革,肉刑逐渐废除。以后随着流放刑罚的不断发展,其地位不断提升,至南北朝时期流刑正式纳入正刑“五刑”之中。
自隋律起,正式形成了笞、杖、徒、流、死的新五刑体系,这种体系稳定下来,一直延续到清末,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徒刑
7. 秦朝的政治制度度
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是:
秦统一文字,对于中央集权国家政令的统一、文化的传播和专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属
春秋战国时期,货币的形制、重量各不相同,各国使用的尺寸、升斗、斤两的标准也不一样。秦始皇规定以秦国的货币圆形方孔钱为标准样式,统一全国货币,又规定了统一的度、量、衡制度。此后,各种单位量值虽有变化,但是基本的计量单位名称一直沿用了两千多年。
秦始皇为了防御匈奴进攻,征发大批人力修缮和增补燕、赵、秦三国北边的旧长城,将其连为一体,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全长一万余里。也就是现在的万里长城。
公元前213年,为了加强思想统治,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令史官烧掉记载秦国以外各国历史的史书。有敢私下讨论的人也处以死刑。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焚书坑儒”。
历史影响:使人民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得更加容易。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但是以高压政治和残酷的刑法为主实行集权制度,又把人们的生活推向了水深火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