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争议
⑴ 关于刑法解释几个争议问题的思辩
这个种类太多了,无法一一列举,主要包括: 1、升学类考试,比如中考、高考、研究生考内试; 2、执容业职格考试,比如会计从业资格证、司法从业资格证、二级建造师考试等; 3、水平认证类考试,比如CET4、普通话二级考试等; 4、聘用选拔类考试,比如公务员招考等。反正,种类很多,基本上正规的考试都算。
⑵ 急求真实且有争议的刑法案例及研析
案情:2019年1月,张某在网上发布虚假的共享单车客服电话。王某通过手机App申请退还共享单车押金时遭遇系统异常,后王某拨通张某发布的客服电话寻求帮助。张某以快速退还押金需要绑定支付宝“亲密付”为由,骗取王某为张某的支付宝开通“亲密付”,并随即转出王某账户金额2.8万元。“亲密付”是支付宝为亲人、密友等亲密关系打造的极简支付服务,亲人、密友在预先设定的额度内消费时无需开通者确认,k可直接从开通者账户中支付款项。
分歧意见:本案张某的行为该如何定性存在不同意见:有意见认为,张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也有意见认为,张某的行为属于“冒用他人信用卡”,应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笔者认为,张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具体理由如下:
评析:首先,王某无自愿处分财物的意识,张某不构成诈骗罪。诈骗罪要求受骗者对自己的被骗财物具有处分意识进而自愿交付财物。本案中,王某确因张某蛊惑而开通了“亲密付”,但是其对“亲密付”的功能是不了解的,对开通后造成授权张某“在预先设定的额度内支付款项无需确认”的结果是不知情的,更没有基于被骗而自愿把财物交给张某的意思表示和客观行为,因此,张某不构成诈骗罪。
其次,张某行为不具有妨害信用卡管理秩序的危害,不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张某通过蒙骗手段获得王某“亲密付”的授权,所以才无需开通者王某的确认而对其账户中设定额度内的财产具有一定的占有控制力。但事实上,张某并没有非法获取王某信用卡信息,更不能独立地冒用王某的名义使用或控制王某的账户财产,王某始终对自己支付宝账户财产拥有占有使用权,所以,张某的行为并未妨害国家对信用卡的管理秩序,不符合信用卡诈骗罪的行为要件,不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最后,张某通过“亲密付”秘密转移王某账户财物应当定性为盗窃罪。本案中,张某诱骗王某开通“亲密付”只是为了下一步转移财产提供便利,其手段是在王某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亲密付”将王某账户上的财物转移到自己手中,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而且,刑法第287条规定: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按照本法有关规定定罪处罚。按照该条准用性规范,张某的行为应当按照盗窃罪定罪处罚。
建议“吴英案”:吴英,女,原浙江本色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内2007年3月16日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容罪被依法逮捕。2009年12月,被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以集资诈骗罪一审判处死刑。吴英不服提起上诉。2012年1月18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并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2012年4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未核准吴英死刑,该案发回浙江高院重审。2012年5月21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以集资诈骗罪判处吴英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其个人全部财产。该案因涉及中国民间借贷诸多法律问题而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争议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认定;集资诈骗罪的认定;该案是否适用死刑;死刑的存废
⑷ 中国的民法和刑法构成要件理论及争议 分别是什么
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就是指构成法律责任所必备的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总和。即版判断行为人是否权应负民事责任的标准。
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是对立法和司法实践的高度概括,也是对归责原则的系统阐述。确定行为人任何一个具体的行为是否构成责任行为,都需要利用构成要件的理念,分析加害人的行为是否具有违法性、是否对受害人造成损害、加害行为与损害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以及加害人是否存在主观上的过错
在我国,“犯罪构成”实际上是指犯罪成立要件。传统刑法理论,在犯罪概念之后论述犯罪构成,认为犯罪构成是成立犯罪必须具备的主客观要件的有机整体,由四个方面组成:(1)犯罪客体,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主义关系;(2)犯罪客观方面,指犯罪活动在客观上的外在表现,其中主要包括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3)犯罪主体,指达到责任年龄、具有责任能力,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人,单位也可以成为部分犯罪的主体;(4)犯罪主观方面,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危害行为及伤害结果所抱的心理态度。
⑸ 有争议的刑事案例
楼上说的都比较容易定性。没有可辩性。
楼主需要的是那种是介于几种罪行之间的,不容易认定的。
下面题为2006年湖南某检察院法庭辩论赛的题目之一,可供楼主参考:
2004年10月初的一天中午,王某在银行存款2250元,银行工作人员在电脑上输入存款数额时,不小心在2250元后多加了一个“0”,输进电脑的存款成了22500元,而不是王某存的2250元。王某拿到存折时,发现了银行人员的失误,接着便在其他的储蓄点将其全部取走。当日下午5点半,银行对账时发现了失误,但发现款已全部被王某取走,遂电话联系王某要求其退还多取的款项。王某避而不见银行人员,并搬离原来居住的地方,无法联系。银行人员遂到公安机关报案。
分歧
对于王某取走这20250元究竟该如何处理,有三种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这20250元对王某而言只是民事上的不当得利。对王某取走这20250元的行为,是王某在已占有的情况下转移这笔不当得利的行为。而对王某拒不退还的行为,银行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第二种意见:王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王某采用主观上自认为不被财物所有者(银行)发觉的方法窃取财物的行为,数额巨大,已触犯刑法,应当以盗窃罪定罪处罚。
第三种意见:王某的行为构成侵占罪。
去年参加本市检察官辩论赛题目之一
被告人于飞,男,26岁,暂无固定职业。2003年4月5日,被告人于飞与朋友赵某、李某在街头相遇,赵某、李某谈到因经营不当,欠他人1万元货款,急需用钱还帐。于飞提议,离此处不远有高速公路收费站,可将收费人员赶走后,收取费用。当日17:00时,于飞携带棍棒,驾车带领赵某、李某二人来到某市高速公路收费站。于飞拿出棍棒,称刚从监狱出来,没有钱花,要“征用”收费站6小时,命令值班收费人员鲁临风、宋小雨把发票及收的款都带走,到外面的车上休息,否则,将使二人受“皮肉之苦”。赵某、李某将鲁、宋二人带到车上,并一起在车上等候,期间,鲁、宋二人除不得入收费站外,可自行活动。应鲁、宋二人要求,赵某、李某为其购买了夜宵。于飞则按照高速公路记费标准对通行车辆收费,但称发票用完,不给司机开发票,共获得人民币3万元。收费6小时后,被告人于飞等人离开。2003年4月6日,警方接到报案后将于飞抓获。经查,该收费站系国有事业单位。
该三人构成何罪?
当时辩题是构成诈骗否......
⑹ 刑法中具有争论的问题
刑法中具有争议的问题很多,但都要结合具体案件才有意义,如抢劫罪和抢夺罪;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诈骗罪和金融诈骗罪等等.
⑺ 急需一刑法案件,争议越大越好
呵呵,我觉得上一楼的 “tq033hv ” 同学说的四个都不是有争议的刑法案例…… 一、二、三,根本就不是刑法案例,一般的辩论会的辩题还可以,当案例?呵呵,就不是案子吧? 第四个,没什么争议,刑法立法和学界都有定论:夫妻关系续存期间丈夫不能成为强奸罪的主体。 他说的四个没用!!
我给你说一个吧,不知道你能不能领会:
某甲,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某日在路上遇到一人(乙)推一辆摩托车,甲怀疑该车为乙所盗,遂走上去粗声说:“你准备到哪?!”,乙以为甲是车的主人,遂弃车逃走。甲见乙将摩托车丢弃,前去将车推回家。 对甲的行为如何评价。
案子本身不复杂,很小的案子,看你怎么理解。
我说一下,这个案子是有年司法考试的题目,大意就是这样的,全部内容我记得不是很清,你可以查查。 之所以说有争议,主要是集中在三个方面,一,侵占;二,诈骗;三,无罪,这个题目在当年的司法考试中没有定论,评卷老师评卷的依据是,不管你说三种的哪种,只要有道理,都算对,因为老师之间意见就不能一致,呵呵。
所以我觉得象这样的案例可以拿出来讨论,既是具体的案例,又有点争议,可以讨论。
看看这个行不行。
嘿嘿,虽然你给的分不高,我还是写这么多,幸苦啊,哈哈。
⑻ 刑法学中目前有哪些有争议的问题
争议很多很多的:
1,犯罪构成三要件还是四要件;
2,死刑废除;
3,经济犯罪废除死刑;
4,实行三审终审……
⑼ 刑法中哪个罪名的认定存在争议,老师出这个论文题目,可难道大家了,希望各个高手帮帮小妹,谢谢了!!!
有争议的罪名很多,比如交通肇事罪、金融诈骗罪、强奸罪、盗窃罪。
对什专么地方发生的属交通肇事构成交通肇事罪有些法院有争议,比如李刚案,按两院的传统意见,校园肇事是不构成交通肇事罪的,但有的法院认为这是交通肇事罪。强奸罪中,抢劫案男性是否构成犯罪,在实务和学理上有很大争议。而盗窃中的秘密是否需要他人知道,不同学派,不同法院都有不同看法和判决。
⑽ 刑法哪些问题在世界上还存在很大争议
有很多啊,比如犯罪特征问题,犯罪构成四要件的排序问题,刑事责任的回地位以及根据的问题,单位答应否规定为犯罪主体的问题,违法性认识是否属于犯罪故意的认识内容,犯罪未遂中的“犯罪未得逞”的认定标准以及放弃可能重复侵害的行为的定性问题,还有是否应当承认片面共犯问题,死刑存废和限制的问题,拘役刑存废问题等等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