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新兴问题

民法新兴问题

发布时间: 2022-03-25 15:25:26

民法问题!

所有权归甲所有。
本题考查的其实是动产所有权的转移,动产以交付为转移手段,所以即使乙付价金,丙付定金,但是由于未交付,所有瓷器还是甲的所有物。乙诱骗小孩偷瓷器,已经属于违法行为了,况且甲不同意自然也构不成“交付”。
没有交付,自然就没有所有权转移,瓷器自然也还属于甲。
有疑问可以讨论,希望能让你对本题比较清楚。

⑵ 民法方面问题:

是一个概念,刚才又认真查了一下书
是这样的,代为求偿权,是《保险法》的概念
代位权是《合同法》的概念

保险代位求偿权 又称保险代位权,是指当保险标的遭受保险事故造成的损失,依法应由第三者承担赔偿责任时,保险公司自支付保险赔偿金之日起,在赔偿金额的限度内,相应地取得向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保险代位权是各国保险法基于保险利益原则,为防止被保险人获得双重利益而公认的一种债权移转制度”,通常认为保险代位权其实质是民法清偿代位制度在保险法领域的具体运用。

代位权的成立要件是:《合同法解释一》
第十一条 债权人依照合同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提起代位权诉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合法;
(二)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
(三)债务人的债权已到期;
(四)债务人的债权不是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

⑶ 民法问题

D甲与丙承担连带责任

⑷ 关于民法的问题!!!

一、因为继承尚未开始,所以甲对字画暂无权利.
二、赌债是非法债务,不受法律保护,因此甲跟对方签订的协议属无效协议,不受法律保护。

⑸ 民法问题!

如何判断,法定继承其实就是关键的一点看有无遗嘱或者有效地遗嘱。
转继承的判断就是继承人是否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死亡(注意你的那个继承法案例分析,那个案例分析继承人是先于张甲死亡,按照我国继承法的规定,其是没有继承权的,转继承则是后于张甲死亡。比如说,如果张乙在张甲死亡后的第二天死亡,张甲的遗产还没有经过有效合法的程序,这就是转继承)。
代为继承,通俗点说,就是爸爸先死爷爷后死,孙子享有与爸爸同等的继承权。

继承法属于民法的内容,民法本身就是个非常复杂的东西。这点不比刑法。刑法只需要按照刑法典逐一对照即可,但是民法却不可以。简单说一下几种比较常见的继承法需要注意的事项。

继承开始的时间就是分割遗产的时间吗? 不少人往往认为,继承开始的时间就是继承的时间和分割遗产的时间,经常出现死者尸骨未寒,继承人就为分割遗产而闹得不可开交的现象。事实上,继承开始的时间,也就是被继承人死亡的时间,而接受继承的时间,则是已取得继承权的继承人,向他人表示接受继承的时间,它在继承开始之后,而分割遗产的时间就更晚。从继展开始到继承人是否接受继承的表态,再到遗产的实际分割,中间一般都有一个过程,其中包括处理丧葬,通知各继承人,如召集继承人会议等活动,这些活动不可能同时进行。

遗产包括哪些范围? 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下来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财产权利和财产义务。遗产的范围,是指被继承人死亡之时可供继承人继承的遗产。并非被继承人的任何财产都可由继承人继承,而是有一定范围的,对此,继承法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遗产的范围包括: ①公民的合法收入;②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③林木、牲畜和家禽;④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⑤合法的生产资料;⑥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⑦其他合法财产。同时,依司法实践,与人身相联系的权利、义务不能作为遗产。

人寿保险中的保险金可以作为遗产继承吗? 人寿保险,是保险标的为人的生命、健康等的保险。投保人与保险公司订立保险合同,并按约定交纳保险费后,保险合同关系成立,保险人应在保险事故发生时,向受益人支付保险金。(还需要说明的是,保险受益人是不需要支付税的。但是遗产继承却是需要支付税的。)

抚恤金和生活补助费可以作为遗产继承吗? 抚恤金、生活补助费是在死者死亡后,由国家发给死者亲属的费用。国家发放这种费用,是用以优抚救济死者家属,特别是用来优抚那些依靠死者生活的未成年人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亲属。就其性质看,它不属于死者的遗产。它与遗产主要有三点不同: (I)抚恤金、补助费是国家发给死者亲属的费用,而遗产则是死者个人所有的于死之后留下的财产。遗产可以是金钱,也可以是实物,而抚恤金、补助费只能是金钱。

同一顺序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怎样分配遗产? 继承开始后,同一顺序的继承人可以同时继承。在分配原则方法上,应当坚持平均分配为主,但按继承法规定,应当注意几种特殊情况下的不等额分配。这些特殊情况包括:①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②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应当多分;不尽扶养义务的人,应当不分或少分遗产。

个别继承人未经协商,私自处理了遗产应如何解决? 首先,要弄清楚被继承人有没有留下遗嘱。如果被继承人生前立有遗嘱,而且遗嘱内容又是指定由这一继承人继承全部遗产,并且遗嘱符合法定条件,那么,该继承人继承遗产就是无可非议的,其他继承人不应持有异议,也不得与之争夺遗产,但是,该继承人私自处理遗产的行为违反了继承法的规定,因为,遗嘱在立遗嘱人死亡后,应当向所有当事人公开,必须使全体继承人知道其内容并交由他们审查。

哪些人不能作为遗嘱见证人? 根据继承法的规定,下列人员不能作为遗嘱见证人: (l)无行为能力的人,限制行为能力人。也就是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精神病患者。 (2)继承人、受遗赠人。这些人和遗嘱人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 (3)与继承人、受遗赠人有利害关系的人。即这些人是和遗产的处理结果有直接关系的人。他们或者是与继承人,受遗赠人有较近的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如继承人的兄弟姐妹、妻子儿女,或者是继承人、受遗赠人的债权人。

被继承人死亡,其生前所欠税款、债务如何清偿? 通常公民所欠税款或债务,并不因公民的死亡而消失,一般由死亡者的财产继承人在遗产实际价值范围内承担。

遗产包括哪些内容? 根据《继承法》的有关规定,遗产必须符合三个特征:第一,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第二,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第三,必须是合法财产。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才能成为遗产。遗产包括以下几项: (l)公民的合法收入。如,工资、奖金、存款利息、从事合法经营的收入、继承或接受赠予所得的财产。 (2)公民的房屋、储蓄、生活用品。 (3)公民的树木、牲畜和家禽。树木,主要指公民在宅基地上自种的树木和自留山上种的树木。

丧偶儿媳和丧偶女婿有继承权吗? 儿媳和女婿不是公婆或岳父母的法定继承人,一般不享有继承权,但是,根据《继承法》第12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有关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生活提供了主要经济来源,或在劳务等方面给予了主要扶助的,应当认定其尽了主要赡养义务或主要扶养义务而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具有继承权。并且,不管他们是否再婚,其子女可以代位继承。

什么是遗赠?它与遗嘱继承有什么区别? 遗赠是指被继承人以遗嘱方式将其财产的全部或部分赠与特定的、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公民或法人的一种处分自己财产的方式。 遗赠与遗嘱的区别是: (l)接受遗产的对象不同。遗嘱的接受对象必须是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而遗赠的对象是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其他公民或者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什么情况下继承人丧失继承权? 确认丧失继承权是一个较严肃的问题,应由人民法院在调查清楚后才能予以确认。根据《继承法》的规定,继承人有下列行为的,丧失继承权:(l)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继承人无论出于何种动机而故意杀害被继承人,也不论既遂还是未遂,都应确认其丧失继承权。(2)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需要指出的是,只有出于争夺遗产的动机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才能确认其丧失继承权。如因其他原因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则不能确认其丧失继承权。(3)遗弃被继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

遗嘱有哪些形式? 遗嘱表达有以下几种形式: (l)公证遗嘱。经过国家公证机关办理了公证的遗嘱为公证遗嘱。由于其真实性最强,因此国家鼓励公民采用此方式订立遗嘱。 (2)自书遗嘱。是遗嘱人亲笔制作遗嘱的一种形式。 (3)代书遗嘱。在遗嘱人不会用文字表达或因故不能亲笔书写遗嘱的情况下,请他人代为书写遗嘱的形式。

《继承法》第20条规定:“遗嘱人可以撤销、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自书、代书、录音、口头遗嘱,不得撤销、变更公证遗嘱。”所谓撤销,是指取消原来所立遗嘱的全部内容;所谓变更,是指对遗嘱所作的补充或者部分修改。具体撤销或者变更的方法是:撤销或者变更遗嘱,应与设立遗嘱时的程序相适应。如,撤销代书遗嘱,仍应邀请原代书人、见证人到场,立遗嘱人作出撤销声明;如果撤销后重新立遗嘱,应在所立新遗嘱中注明原遗嘱撤销;如果撤销自书遗嘱,应在后立的遗嘱上注明撤销先前的遗嘱,没有注明的,应以最后的遗嘱为准。如果是撤销公证遗嘱,必须经过再公证。公证遗嘱的效力高于其他形式的遗嘱的效力,不能以其他遗嘱形式撤销公证遗嘱。

寡妇再婚能带走继承的遗产吗?
夫妻一方死亡后,生存的一方依照法律的规定或合法有效的遗嘱所继承的遗产,就成为自己的财产,对其享有所有权,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占有、使用、处分。如果生存的一方再婚时,有权对这部分财产进行处分。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封建流毒的影响,丧偶者(特别是寡妇)带产再婚往往受到亲族势力的阻挠和干涉,严重侵犯了丧偶者的权益,特别是侵犯了妇女的财产权利。我国《继承法》第30条规定:“夫妻一方死亡后另一方再婚的,有权处分所继承的财产,任何人不得干涉。”为这部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武器。

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的继承权有无不同?
婚姻法》第十九条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由此可知,非婚生子女对生父遗产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继承权。

⑹ 关于民法的问题

甲乙之间不构成赠与关系。法律规定,赠与关系必须是当事人直接的意思内表示,当事人之间容没有直接表示赠与的,不构成赠与。B错。
甲乙之间也不构成不当得利。所谓不当得利是没有法律的规定或者约定取得的利益。本案中存在一方给予另一方财产的行为,不构成不当得利。A错
甲乙之间构成借贷关系。但是该借贷关系没有约定借贷期限及其还款时间,所以,其时效自甲向乙主张权利之日起计算。C对。
D错。
选择答案ABD

⑺ 民法典规定的新兴权利有哪些

订阅
民法典中包括了民事权利、民事行为能力、民事法律责任、物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方面的规定。是对我国现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收养法》、《侵权责任法》等民事法律规定进行的全面系统的编订修撰。

《民法典》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中通过了表决,于2021年1月1日起实施,民法典实施后,《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关于《民法典》部分规定介绍见下文:

1、关于民事主体。民事主体是民事关系的参与者、民事权利的享有者、民事义务的履行者和民事责任的承担者,具体包括三类:一是自然人。自然人是最基本的民事主体。二是法人。法人是依法成立的,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2、关于民事权利。保护民事权利是民事立法的重要任务。第一编第五章规定了民事权利制度,包括各种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3、关于民事责任、诉讼时效和期间计算。一是规定了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并对不可抗力、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自愿实施紧急救助等特殊的民事责任承担问题作了规定。二是规定了诉讼时效的期间及其起算、法律效果,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等内容。三是规定了期间的计算单位、起算、结束和顺延等。

4、明确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的筹集、使用情况应当定期公布。禁止物业服务人采取停止供电、供水、供热、供燃气等方式催交物业费。

5、完善了防止性骚扰有关规定,将“文字、图像”纳入性骚扰的认定范围。

6、完善关于高空抛物坠物的规定,规定发生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公安等机关应当依法及时调查,查清责任人。

7、地面塌陷伤人问题,规定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倒塌、塌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并对因他人原因导致倒塌、塌陷的侵权责任作出了规定。

民法典是对我国所有现行民事方面法律的编订和修撰,并且对现行法律中部分内容进行了完善,更加明确了公民的基本权益和需要承担的民事责任,对我国公民来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⑻ 民法的问题

1.撤销权指民事行为的当事人依法享有的请求法院或仲裁机关对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予以变更或撤销的权力。 难么,这里撤销权是否包括变更权呢?还是变更权另有所指?

这个定义不太精准,所以你会产生疑惑,还是以下面这个定义为准吧——“撤销权是指债权人在债务人与他人实施处分其财产或权利的行为危害债权的实现时,申请法院予以撤销的权利。”

其实等你多接触民事行为或合同法等章节的案例后,对撤销、变更等常见的概念会很清楚了,现在不必着急,刚开始学时都会有各种困惑,加油!

2、啥叫保证合同啊?为啥是单务无偿诺成性的?

举个简明的例子:你的朋友向A 借1000元钱,你愿意为你的朋友进行担保,于是签了一份保证合同:当你的朋友不向A还钱时,由你向A还1000元钱。

可见保证合同是:

1,单务的--当你的朋友不还钱时,你则需付还钱的义务,而A则无需对你负任何义务);

2,无偿的---- 你的朋友无需支付你任何费用。

3,诺成的---- 诺成与“实践”相对,诺成合同只要双方达成合意即可成立,而“实践”性合同,则需要进行交付,如保管合同。 上述例子中,你签定保证合同,合同即成立,所以是诺成合同。

3、无诉讼行为能力人由他的监护人做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同时,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其监护人。那么,我想问的是,当监护人是指定监护人时,算是指定代理人还是法定代理人呢?

简单来说就是: 当案子发生时,谁是无诉讼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就由谁为该无诉讼行为能力人进行事务代理。 不要考虑地太复杂了。

4.委托代理中的转代理原则上以被代理人同意为条件,否则代理人应对其转托的人的行为承担民事责任。这话是什么意思啊?转代理不是本来就是代理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么?难道被代理人同意这就又被代理人或者复代理人承担责任啦?

就是说,如果代理人想将代理权转让给另一个人的话,他要先取得被代理人的同意,否则出现后果,就要由他(代理人)来承担。 如果是在被代理人不知情情况下发生转代理,责任由代理人来承担。

⑼ 目前我国民法领域有哪些前沿问题

民法前沿问题

从各国和我国民法学研究的重点看,近年来民法学研究的重大问题主要包括:

一、公法与私法的关系

目前,我国已经有不少这方面的研究,其中包括公法学者的研究成果,也包括民法学者的研究成果,如环境权的公法与私法保护、公法上的请求权与私法上的请求权、人格权的公法渊源和私法渊源、法律行为中的国家强制与私法自治、物权法定原则中的强制与自由等。我国正处于改革时期,妥善处理公法与私法的关系显得越来越重要。

公法与私法的划分直接对应的是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两分模式。国家与社会最理想的状态不是此消彼长,而是同生共长、相互促进的关系,最终促进国家的善治。任何一方的力量过小都可能引发重大的社会问题。这既是理论的逻辑,也是人类历史展现的逻辑。在当今社会普遍存在公民政治冷漠、公共领域淡泊、公民与国家的距离越来越远的情况下,尤其应注意这一问题。在我国,不能走强调私法自治而忽视国家作用的极端,也不能因为强调国家的推动作用和主动性而忽视了群众的改革想象力和创造力。事实上,制度的形成总是社会自组织和国家推动合力的结果。中国的经验也表明了这一点。如改革开放后,民间组织日趋壮大,吸纳能力增强,这为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在我国,虽然公法与私法的区分已经成为法学界的常识,但是,公法与私法关系的真正澄清和厘定,还有许多技术问题。民法学界有学者讨论过德国法关于宪法对第三人的效力问题,很多学者也都注意到了“私法公法化”和“公法私法化”的倾向,但大多数议论以宏观纵论居多,鞭辟入里、细致精微的微观问题分析较少。在一切部门法学中,民法学应是最擅长微观分析的学科。在公法与私法的两分已经达成共识的学术背景下,我们需要讨论更为细致的公法与私法的关系问题。如我国国家赔偿法规定的国家赔偿与民法通则中规定的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执行职务侵权行为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某人被公安机关无端羁押,在决定赔偿数额时,应适用何种法律?如果对这类侵权行为都适用国家赔偿法,那么国家减轻其责任的合法性是什么?民法通则的规定还有什么价值?

我国已经出现了一些典型的、引起公众关注的公法、私法交融的案件,如山东的受教育权被侵害案。对于本案,公法学界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而民法学界相对寂然得多。民法学家研究的是私法问题,是社会的秩序问题,但关注公众事务,似乎也应该是我们的社会担当,也是我们的职业(或许还是一种天职)。

二、大规模侵权、风险与赔偿

在西方,因为技术的有限性和经济效益的驱动,因为产品责任而造成的大规模侵权相当严重,劳动者和消费者遭受的损害也相当严重。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石棉造成的损害。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就确认石棉是一种致癌物质,但由于找不到更合适的替代材料,石棉在工业生产中仍然被广泛使用。近年来最为突出的例子是,瑞士的ABB公司1990年收购了生产锅炉的CE公司。这一收购将ABB公司带到了亏损的边缘。这是因为CE的锅炉产品使用了含有致癌物质的石棉为隔热材料,10万名接触过这种锅炉的人(不包括CE员工)对ABB提起集体诉讼。过去10年,ABB为此先后支付了8.65亿美元的赔偿,官司却仍未了断。日本的一些健康专家预计,因石棉导致的癌症大潮还没有正式到来,在未来的40年中,日本将有10万人死于石棉引发的各类疾病。美国总统布什在2006年3月的电话讲话中,甚至还专门提到“滥用石棉损害诉讼”,呼吁要改革石棉官司的司法程序。

因为科技、权利意识以及救济技术等原因,中国的石棉损害还远远没有引起索赔风潮。但我国仍是石棉生产国,石棉制品仍被广泛应用。有专家指出,如不及时采取限制措施,石棉将成为我国公共卫生的极大隐患。目前,我国比较多发的是矽肺,这也是一种较为长期的损害。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矽肺的潜伏期不如石棉损害长。

大规模侵权涉及现代社会的风险分配问题。其各项法律制度的设计也是一个风险分配问题。德国社会学家贝克指出,晚期工业社会则主要通过反思现代化、技术民主化、全球风险控制体系来控制。经济制度、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不仅卷入了风险制造,而且还参与了掩盖风险真相的活动。风险分配的利益平衡必须考虑以下问题:第一,潜在损害发生之前,有关损害的知识几乎都为厂商所掌握,消费者和劳动者可能一无所知。吉登斯依据其对现代国家变迁中知识/符号系统功能的考察,指出在风险社会中,社会成员对符号系统和专家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深,无法独立做出风险判断。但是,在损害发生后,消费者和劳动者则可能获得关于因果关系的知识。这样,让厂商承担责任就在双方的信息获取能力上达成了一定的平衡。第二,厂商往往因风险而获得巨大的利益,他们已被豁免了与技术有限性有关的责任,再免除其潜在损害的责任,社会政策上未免失衡。在市场经济建设初期,由于技术的有限性、劳动力的过剩、国家执法能力与风险管理和控制水平的不足,我国的产品市场、劳动市场几乎还处于“失范”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让消费者和劳动者承担经济发展的成本,在社会资源的分配上,无疑是不公平的:可能是很多人付出各种代价,成就了一个企业。第三,如果厂商不承担潜在损害的赔偿,可能会造成败德行为,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初期信用失范的时期。厂商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则至少可间接促进各种社会保障法以及产品责任法的适用。

大规模侵权还涉及许多问题,如公益诉讼的启动、诉讼时效、损害赔偿额的确定等,这些问题需要结合其他相关学科来研究,目前美国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我国的研究还刚刚起步。

⑽ 民法主要解决哪些问题

民法主要解决公民间的民事纠纷,也包括公司与公司之间,公民与公司之间的民事纠纷

热点内容
有关海丝条例的内容 发布:2025-01-24 05:25:51 浏览:408
妇产科院内感染规章制度 发布:2025-01-24 05:07:39 浏览:479
民法典8章 发布:2025-01-24 03:55:07 浏览:252
劳动合同法实习生 发布:2025-01-24 03:28:47 浏览:891
疫情期间法院问题 发布:2025-01-24 03:23:32 浏览:955
经济法押题试卷 发布:2025-01-24 03:03:22 浏览:24
日照卜法官 发布:2025-01-24 02:09:36 浏览:225
贵阳贵阳市人民法院 发布:2025-01-24 02:03:30 浏览:232
劳动法中假期是否包括节假日 发布:2025-01-24 01:28:53 浏览:786
初任法官改革 发布:2025-01-24 01:27:17 浏览: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