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刑法3

刑法3

发布时间: 2022-03-25 23:28:32

刑法三阶层是什么

一、三阶层是什么
三阶层分别为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有责性。由于行为无价值论和结果无价值论对犯罪的性质有不同的理解,所以不同的学说下三阶层的内容也存在差异,下面开始细说。
二、构成要件符合性
顾名思义,构成要件符合性指犯罪必须要有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要素。那么:结果无价值论认为,犯罪是对法益的侵害,因此无论行为人主观人有无认知,均不影响违法性质的认定。所以构成要件应该包括:危害结果、行为、行为对象、因果关系、自然人的特定身份(例如国家机关人员)等。不难发现,上述的几个构成要件要素,均为客观要素,因此认为违法性仅包含上述要素的理论称为:客观的违法性论。行为无价值论认为,犯罪是违反刑法规范的表现,刑法规范是对行为人的命令规范,故只有能够理解规范内容的人、能够做出意思决定的人的行为,才属于刑法所约束的人。所以构成要件应该包括:主观过错(故意、过失)、行为、行为对象、自然人的特定身份等,至于结果是否属于构成要件,存在分歧,不做讨论。区别比较:对于精神病患者、梦游者侵害他人的行为,结果无价值论认为具有违法性,可以对其正当防卫;行为无价值论认为不具有违法性,仅可紧急避险。
三、违法性阶层
违法性是以消极的方式来判断,即判断是否存在违法阻却事由: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法令行为(例如行刑)、正当业务行为(例如职业体育活动)、被害人承诺等等。若存在上述事由,则违法性被阻却,故行为不具有违法性。现在新的二阶层理论将构成要件符合性和违法性合并成称为违法性,即二阶层为违法性、有责性。
四、有责性
有责性指能够就满足该当性和违法性条件的行为对行为人进行非难和谴责。
是否具有有责性应该从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能力、犯罪故意或者过失等方面考察。
有责性还有两种阻却事由:
(1)违法性认识;
(2)缺乏期待可能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Ⅱ 刑法3至7年的缓刑量刑量有什么效果

如果是量刑三年有期徒刑的,符合缓刑的条件,能判缓刑,如果是判处三年以上到七年的量刑就无法缓刑了,因为缓刑适用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Ⅲ 刑法问题3

这里涉及到吸收犯的认定的问题,而认定吸收犯的重要标准就是:看侵犯的客体以及作用的对象是否具有同一性
也就是要求行为人实施数个犯罪行为必须侵犯同一或者相同的直接客体,并且指向同一的具体犯罪对象。
而在本案中,李老三的两个行为并不是侵犯同一客体,也不指向同一的犯罪对象,所以不存在吸收关系,应当认定是数罪并罚

Ⅳ 刑法三大原则

刑法的基本原则具体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基本原则必须是贯穿全部法律规范的原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基本原则具有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意义;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基本原则必须体现我国刑事法制的基本性质和基本精神。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三项基本原则,即罪刑法定原则,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条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第四条
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第五条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Ⅳ 刑法作业3

6. 生产、销售假药罪属下列犯罪形态中的(C )
A. 行为犯
B. 结果犯
C. 危险犯
D. 实害犯
满分:4 分
7. 短期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并就近强制实行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是( C)
A. 刑事拘留
B. 行政拘留
C. 拘役
D. 民事拘留
满分:4 分
8. 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其决定机关为(A )
A. 中级人民法
B. 基层人民法院
C. 最高人民法院
D. 高级人民法院
满分:4 分
9. 我国刑法规定的附加刑( C)
A. 只能附加适用
B. 只能独立适用
C. 可以独立适用
D. 不能独立适用
满分:4 分
10. 剥夺政治权利的执行机关是(C=B )
A. 法院
B. 公安机关
C. 监狱
D. 基层群众组织
满分:4 分
11. 我国《刑法》第234条第2款规定的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属于(C )
A. 结合犯
B. 想象竞合犯
C. 结果加重犯
D. 吸收犯
满分:4 分

Ⅵ 刑法三阶层是什么意思

刑法三阶层即犯罪构成该当性,违法性和有责性。

随着近年深入的研究最终采取了德国日本刑法的观点,采用犯罪构成三阶层学说:即犯罪构成该当性,违法性和有责性。违法性是阐述客观要件以及排除客观上犯罪构成事由的,有责性是阐述主观要件以及排除主观方面犯罪构成事由的。并在2009年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全面采用。

详细解读

(1)犯罪构成该当性。

犯罪构成该当性也称构成要件符合性,是指构成要件的实现,即所发生的事实与刑法条文规定的内容要相一致。具体来说该当性中包括了行为主体、危害行为、犯罪对象、危害结果、因果关系几个要素。

(2)违法性。

违法性要求犯罪行为不仅是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而且实质上是法律所不允许的行为,即必须是违法的行为。违法性的判断标准在于是否有违法阻却事由。违法阻却事由是排除具有该当性的行为的违法性的事由。违法性阻却事由一般包括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法令行为、被害人承诺等。

(3)有责性。

有责性指能够就满足该当性和违法性条件的行为对行为人进行非难和谴责。是否具有有责性应该从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能力、犯罪故意或者过失等方面考察。此外,有责性还有两种阻却事由,一是违法性认识,二是缺乏期待可能性。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犯罪构成要件

Ⅶ 刑法的3个基本原则是什么

刑法的复3个基本原则是罪制行法定原则,罪行相适应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1、罪行法定原则。依据为《刑法》第3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2、罪行相适应原则。依据为《刑法》第5条: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据为我国《刑法》第4条: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Ⅷ 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是什么

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是罪行法定原则、罪责行相适应原则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内
1.行法定原则容: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2.责行相适应原则: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的轻重相适应。
3.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基本含义是: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对于一切人的合法权益都要平等地加以保护,不允许有任何歧视。

Ⅸ 刑法三阶层理论

(1)犯罪构成该当性。犯罪构成该当性也称构成要件符合性,是指构成要件的实现,即所发生的事实与刑法条文规定的内容要相一致。具体来说该当性中包括了行为主体、危害行为、犯罪对象、危害结果、因果关系几个要素。

(2)违法性。违法性要求犯罪行为不仅是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而且实质上是法律所不允许的行为,即必须是违法的行为。违法性的判断标准在于是否有违法阻却事由。违法阻却事由是排除具有该当性的行为的违法性的事由。违法性阻却事由一般包括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法令行为、被害人承诺等。

(3)有责性。有责性指能够就满足该当性和违法性条件的行为对行为人进行非难和谴责。是否具有有责性应该从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能力、犯罪故意或者过失等方面考察。此外,有责性还有两种阻却事由,一是违法性认识,二是缺乏期待可能性。

(9)刑法3扩展阅读:

与刑法三阶层理论相关的其他件说:

四要件说:

四要件说是传统的犯罪构成理论模式。从苏联学习过来的。是典型的社会主义法系的产物。但正如有学者指出的:“这一犯罪构成理论模式虽然存在陈旧、机械等不能令人满意之处,但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已经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a.说明某种犯罪危害了什么样利益的要件,在刑法学中称之为犯罪客体。犯罪总是侵害了一定利益的。故意杀人罪侵害了人的生命权,故意伤害罪侵害了人的健康权,盗窃罪侵害了公私财物所有权,等等,诸如此类。

犯罪所侵害的利益实质都是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因此,犯罪客体就是犯罪行为所侵害的而为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在刑法中,不侵害任何社会关系的犯罪是不存在的,因此,犯罪客体是任何犯罪都不可缺少的要件。

b.说明犯罪是在什么样的客观条件下,用什么样的行为,使客体受到什么样危害的要件,在刑法学中称之为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首先是指行为人实施了危害行为,没有危害行为,就没有构成犯罪的前提。

其次,是指危害行为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危害结果。不管具体的犯罪行为表现形式如何复杂或具体的危害结果表现形式如何,他们都是犯罪构成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c.说明犯罪是由什么样的人所实施的要件,在刑法学上称之为犯罪主体。在司法实践中,各种具体犯罪的主体情况尽管千差万别,但作为自然人犯罪,其共同之处都必须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单位犯罪,也应具备一定的主体资格。

d.说明犯罪主体实施犯罪时主观心理状态的要件,刑法学上称之为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主观方面包括两种形式,即故意和过失。

每种犯罪都必须具有一定形式的主观要件,行为人的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和过失,则不构成犯罪。

热点内容
日照卜法官 发布:2025-01-24 02:09:36 浏览:225
贵阳贵阳市人民法院 发布:2025-01-24 02:03:30 浏览:232
劳动法中假期是否包括节假日 发布:2025-01-24 01:28:53 浏览:786
初任法官改革 发布:2025-01-24 01:27:17 浏览:103
保密法律法规知识试题 发布:2025-01-24 01:05:13 浏览:197
1社会保障法的定义是 发布:2025-01-23 23:11:01 浏览:396
列举国家的五个行政法规 发布:2025-01-23 23:10:17 浏览:375
投资框架协议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23 23:03:07 浏览:450
三大诉讼法管辖 发布:2025-01-23 22:43:06 浏览:841
重庆大巴坠江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23 22:04:45 浏览: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