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相当性

民法相当性

发布时间: 2022-03-26 16:55:26

Ⅰ 什么叫民法的任意性

民法属于私法,一定程度上讲,法无明文即自由,通俗来说,凡是法律没有禁止和限制,民事主体可以进行任意的民事行为,这就叫做民法的任意性。

Ⅱ 民法平等性的体现

平等性的体现

#民法#讲究自由平等,但大家除了吵架时有这个意识,平时注意不到,这不算坏事情。

但这是平等,那不平等的法律关系却应该知道,比如行政管理中的主体关系,我们要服从管理,要按照办事指南来操作。

同时遇到违法问题也要找到职能部门才能针对性解决,比如有人随便找一个单位说那有违建需要拆,人家说不归我管,结果他就急了:你怎么能渎职,不管群众生计。
这是不对的,行政机关的职权来自法律,并不是谁想当然就决定的,要想看是不是归他们管,先看看他们网站的权责清单——绝好资料,一定看看。

Ⅲ 民法当中‘排他性’的‘他’指的是什么人

支配权相对于请求权是绝对的权利,可以排除支配权人之外的其他人;而请求权不具有排他性的权利。

排他性中的“他”不是单指某一类人,而是泛指除支配权人以外所有的人。

Ⅳ 民法中的相对人是什么意思能否举些例子

民法上的相对人是指合同对方当事人。按照合同相对性原理,一个合同关系(A-B)中,双方当事人互为“相对人”。

善意相对人与恶意相对人的区分是:一方(A)有影响合同效力的事由(无处分权、超越代表权、超越代理权、超越经营范围)时,对方(B)对此事由“不知”而进行交易,即属于“善意相对人”;反之,对方(B)对此事由明知”,即属于“恶意相对人”。

行政相对人自有的特征

根据权力主体的归属和实际运转,可以把权力主体分解为归属主体和行使主体。归属主体就是权力归谁所有,哪一个主体是权力的所有者。行使主体就是权力由谁来行使,哪一个主体是权力的行使者。

1、行使主体是不能离开归属主体而独立存在的,如果说两者呈主属关系的话,归属主体是主,而行使主体为从。

2、行政相对人在意志上的主导性。行政权主体分解为归属主体和行使主体必然使行政权在运行过程中形成两个主体意志:归属主体意志和行使主体意志。行使主体意志从属于归属主体的意志是保持行政权统一性的前提条件。

3、行政相对人的零散性与分散性。从两个主体的客观表现看,归属主体虽然从绝对数和相对数看其量都大于行使主体,但其呈现出较大的零散性、分散性,其结构尤其松散。行使主体则不然,其量的大小虽不能与归属主体相提并论,但其有着无可比拟的集中性、结构严谨性和较大的聚合力。

4、行政相对人的弱势性。权力是一种力量,它可以决定并改变有关参与者的物质关系、精神关系乃至于意识关系。行政权在整个权力系统中则是最为敏感的权力形态,它涉及了具有相当宽度和广度的社会生活领域,几乎对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影响作用。

Ⅳ 民法上有哪些事项突破合同相对性

我国民法领域关于合同相对性突破突出表现在以下法律制度和法律规范中:
(一)合同的保全
1、代位权
债权人代位权制度是指当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为保全其债权,可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请求代位行使债务人对第三人的债权的权利但该债权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
代位权具体规定在《合同法》第73条。
代位权的成立要件是:①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合法并届期满;②债务人对次债务人的债权也已到期;③债务人对次债务人的债权不是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即不具有人身性;④债务人存在怠于行使到期债权的事实;⑤债务人怠于行使债权已经危害到债权人的债权。
为了保护自己债权得以实现,债权人可以自己的名义起诉次债务人,原告是债权人,被告是次债务人,法院可追加债务人为第三人。代位权成立的,次债务人向债权人直接履行,而不能向债务人履行。履行完毕后,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债消灭,债务人与次债务人的债相应消灭。
2、撤销权
撤销权,是指当债务人放弃对第三人的债权、实施无偿或低价处分财产的行为而有害于债权人的债权时,债权人可以依法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所实施的行为。它与代位权共同构成债的保全制度。关于撤销权《合同法》第74条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做出了规定。
撤销权成立条件及情形:①债权人对债务人之债已到期;②债务人放弃到期债权、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低价转让财产且受让人知情的;③主观上债务人具有侵害债权人债权之恶意;④债务人无偿或低价转让财产的行为已危害到债权人债权的实现。
同理,为了保护债权,债权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撤销之诉,请求法院依法撤销债务人处分财产的行为。撤销之诉中,债权人是原告,债务人是被告,法院可追加受让人为第三人。
(二)建设工程合同中的分包人
建设工程合同的总承包人或勘察、设计、施工承包人经发包人同意,将一部分承包工作分包给第三人的,第三人就其完成的工作成果与总承包人或勘察、设计、施工承包人向发包人承担连带责任。
本来,分包人与发包人并无合同关系,但法律为使承包人与分包人互相监督,以确保工程质量,直接规定了二人对发包人的连带责任。就分包人对发包人承担违约责任而言,可谓是合同相对性的一个例外。
相关法律规定:《合同法》第272条第2款
(三)单式联运合同的区段承运人
与多式联运合同不同,单式联运合同由托运人与签约的承运人订立后,损失发生在某一运输区段的,签约人与该区段承运人负连带责任。
此时,若损失发生的区段的承运人不是签约人,其与托运人亦无合同关系,但他依法律规定要对托运人负违约损害赔偿责任。此又为合同相对性之一例外。
相关法律规定:《合同法》第313条。
(四)合同权利义务转移
1、债权让与
我国《合同法》第79条规定:“债权人可以将合同的权利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债权人将债权的一部或全部转移给第三人,使得债权人可为不特定第三人代替,突破了债权的相对性。《民法通则》第91条也对债权让于做了相应规定。
2、债务承担
债务承担指第三人代替原来的债务人成为新债务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与债权让与相反,在债务承担中债权人未变而债务人已不再特定,债务承担同样构成对债权相对性的突破。我国《合同法》第84条、《民法通则》第91条都作了相应规定。
(五)涉他合同
1、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是指当事人为第三人设定了合同权利,第三人可依约享有和行使该权利的合同。《合同法》第64条规定:当事人约定由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债务的,债务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这一规定突破了合同内容的相对性,但尚未突破合同违约责任的相对性。具有如下特征:
①第三人不是缔约人或其代理人,无需在合同上签字或盖章。
②合同生效后,第三人可以接受或拒绝该权利。一旦接受,缔约双方就不能自行取消该权利;一旦拒绝,该权利转由缔约人享有。
③第三人有权直接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并可有效受领债务人的给付。
2、由第三人履行的合同
是指缔约人在合同中约定,由第三人向合同债权人履行义务的合同。《合同法》第65条规定:当事人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的,第三人未向债权人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同样该规定突破了合同内容的相对性,但未突破合同违约责任的相对性。具有如下特征:
①第三人不是缔约人或其代理人,无需在合同上签字或盖章。
②债权人对第三人享有直接的履行请求权
③第三人可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也可拒绝履行;拒绝履行时,第三人无需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Ⅵ 什么是民法法律关系中的对等性和对应性

我没有听说过对等性和对应性的说法。。不过感觉上。民法法律关系是平等法律关系,各方法律主体地位平等,因此民法法律关系的内容,及权利和义务应当体现对等,即有权利就有义务,权利与义务总量在理论上应该相等。对应性应该是说权利与义务相互对应,一方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应该承担义务,比如监护权,特殊一点是所有权,所有权人享有所有权,其他人承担不得妨碍其行使所有权的义务,同时其他人也作为所有权人享有所有权。

Ⅶ 民法的性质

民法的性质对于正确适用民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民法的性质是指民法的基本属性和民版法所体现的基权本理念。有关民法性质的探讨,一直以来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由于这一问题关系到对民法的价值、原则、制度等诸多问题的认识和设计.
民法最基本的原则是私法自治,这也是市民社会本质特征在法律上的反映。在意思自治原则的规范下,民事主体在法定的范围内享有广泛的自由,也就是说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国家就不得对其进行干预。行政机关也不得限制和干预民事主体依据民事基本法律享有的财产自由和人身自由。所以,意思自治原则构建了民事主体和行政机关的权限划分,确定了二者之间的正确关系。“在私法自治范围内,法律对于民事主体的意思表示,即依其意思而赋予法律效果;依其表示而赋予拘束力;其意思表示之内容,遂成为规律民事主体行为之规范,相当于法律授权民事主体为自己制定的法律。”

Ⅷ 如何认定民法上的因果关系

如何认定民法上的因果关系

首先,是事实上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被告的行为对于被害人人身或财产上损害的发生具有原因力,其次上法律上因果关系,即在事实上因果关系具备时,被告的行为未因法律政策或其他因素的考量而免除赔偿责任。这被称为“因果关系二分论”。

我们先来看事实上的因果关系。

英美法上有一条“butfor rule”,即所谓“若无,则不”法则。例示如下:(1)医院急诊室医师于原告之夫因呕吐送医急救时,未实时为原告之夫进行检查,原告之夫继而死亡。若医院证明,即使医师进行诊断治疗,原告之夫仍将死亡,医院即无须负责。(2)一家法国公司违法雇佣一位意大利女孩,未依法令发给身份证件,该女孩事后发生职业灾害受伤。本案法国公司即便依法行事,损害仍不免发生,因而法国公司未依法发给身份证件,不能作为对意大利女孩受伤负责之原因。(3)原告乘坐被告之轮船至海上,因被告轮船船员之过失与他船碰撞,原告受有损害。当时该船员未获得合法船员许可证件。经查该船员虽未取得船员许可证,但在能力上完全胜任其职务,苟向有关机关申请许可证,必可获得,且即使该船员获有许可证,本案船只碰撞仍不免发生,因而法院认为,本案被告违反法令规定,雇用未领许可证之船员,非属船只碰撞之原因。(4)药剂师因过失未经询问医师,继续卖药给病人,致病人死亡。若询问医师,医师必然同意继续使用相同药物时,药剂师之过失发给药物,即无须对病人死亡负责。(5)原告酩酊大醉,为被告撞伤。经查,即便原告清醒一如常人,仍将为被告撞伤,则原告之酒醉对损害之发生,不生混合过错之问题。(6)旅店主人未装置火灾逃生梯,原告因失火而受伤。若经证明,原告于房间床上时即因浓烟而呛伤,则是否装置逃生梯与原告受伤无关,旅店主人无须负责。(7)被害人耳聋,则被告未按喇叭致发生车祸,不负责任。

以上的必要条件说有一些例外,如:(1)提供不法行为之动机与机会;(2)共同加害行为与共同危险行为;(3)假设因果关系;(4)超越因果关系;(5)累积因果关系(6)因果关系中断。这些情况比较复杂,碰到时要认真加以探讨。

接着,我们再来看法律上因果关系。被告的行为何时与原告损害之间成立法律上因果关系,学说仍有争议。目前英美法上系以合理预见说判断,德国法则流行法规目的说,台湾则为相当因果关系说说明之。各举一例。

【可预见说之实例】Petitionof Kinsman Transit Co.一案中,被告轮船公司员工为原告船舶停放于另一被告所有之码头,因河流浮冰冲击,原告船舶轮动,顺流而下,与另一船舶碰撞后,两船同时向何流下游漂流。两船漂到市政府管理之开关式桥梁时,因管理员过失未开启桥梁,以致原告船舶撞击桥座后分解。原告除船舶损失外,船上货物漂流达3公里,损失甚巨。法院认为,被告行为之危险纵引起更严重损害,只要该损害系属被告应提高注意加以避免,而被告未为之者,纵使危险甚为微小,被告之不法行为仍属可归责,因而所有被告应全部共同负责。

【法规目的说之实例】鼠药案,在Larrimore v. American Nat’l Ins. Co. (1939)一案中,被告为出租人,提供承租人咖啡厅老鼠药,咖啡厅将老鼠药放置于火炉桌子下方。原告为咖啡厅员工,在点燃蒸汽火炉时,火柴触及放置老鼠药之盒子,因老鼠药含有磷成分,发生爆炸,原告受伤。原告起诉主张,被告提供老鼠药予其雇主,违反法令规定,应赔偿其损失。该法令规定:“除在自己不动产之安全地点外,任何人放置毒药,均属不法行为。”法院认为,本案出租人若未提供承租人老鼠药,原告固然不会受害。但系争法令之目的在于保护人类或动物免于被毒杀之损害。本案之损害并非该法令立法意旨所欲避免者,老鼠药之毒性物质与原告之损害无任何牵连。被告固违反法令要求之义务,但原告损害须为法规目的所欲避免之危险,被告始负损害赔偿责任。本案原告损害,并非由于老鼠药之毒性,而系烧伤。且法规所谓“安全地点”,系就老鼠药之毒性而言,老鼠药既放置于桌下隐秘处,不易为人类或动物食用中毒,即为“安全地点”,被告亦无违反法令可言。

【相当因果关系说实例】1992年台上字第7号判决:“学校运动架具之设置或保管,应求其安全为第一要务,尤其中学学生活泼好动,学校设施如设置或保管有欠缺,即易肇事端。本件被上诉人有关人员将手球门架置于土质松软之处所,未加固定,致有学生叶耀诚攀住横杆玩耍,竟致倾倒,将其压伤致死,原审谓手球门架之放置与损害之发生,无相当因果关系云云,与经验法则殊有违背。”本件台湾最高法院认为手球门架的放置与损害之发生,具有相当因果关系,应值赞同。

总之,无论何种学说,观察法律上因果关系的判断,应就具体个案,参酌学说实务发展,妥当判断之,以求个案当事人间损害分担的合理分配。诚如学者所说:“如何决定最近原因或遥远损害,并无确定的原则可供参考,而是基于案件事实,综合逻辑、常识、正义、政策与判决先例等考量而为判断。”

以上内容参考了陈聪富《台大法学论丛》第29卷第2期(2000年)《侵权行为法上之因果关系》。

Ⅸ 民法里经常有相对人和第三人这两个概念。

  1. 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 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是指对于已经开始的诉讼,以该诉讼的原被告为被告提出独立的诉讼请求,或者由该诉讼中的原告或者被告引进后主张独立的利益,或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辅助该诉讼一方当事人进行诉讼的参加人。

    特征:

    (1).参加到他人正在进行的诉讼中。第三人是相对于原被告而言,他是加入到别人的诉讼中。第三人的加入,还以原被告的诉讼已经开始,且尚未终结为条件。

    (2).第三人在诉讼中具有独立的诉讼地位。第三人既不同于共同诉讼人,又不同于当事人以外的其他诉讼参与人,而属于广义当事人,有独立的诉讼地位。在诉讼中,他或者作为第三方当事人,与本诉中的原被告进行诉讼,或者辅助一方当事人,与另一方当事人进行诉讼。

    (3).第三人是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这种利害关系主要包括两种情形:一是原告和被告争议的诉讼标的,使该第三人的利益受到侵害;二是法院对本诉的处理结果可能会对第三人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这是第三人与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的根本区别。

  2. 相对人概念:民法上有所谓““善意相对人”的概念。此处的“善意”是民法上的概念,有民法上的特殊意义,不能用我们口语中所谓的善意去解释。主要指的是合同的相对人或其他民事法律关系中的第三人,因自身没有过错也不可归责于己的行为,取得一定的财产或利益。善意指的就是没有过错。法律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利益,法律关系中的其他人的权利,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热点内容
重庆大巴坠江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23 22:04:45 浏览:348
刑事诉讼法怀孕的妇女 发布:2025-01-23 21:55:06 浏览:249
新刑事诉讼法对公安工作的影响 发布:2025-01-23 21:41:10 浏览:221
撤销司法判决 发布:2025-01-23 20:14:15 浏览:983
物流法律法规的教学目标 发布:2025-01-23 20:11:22 浏览:450
法院扫描卷子 发布:2025-01-23 20:09:02 浏览:18
老同学社会与法 发布:2025-01-23 19:53:27 浏览:692
非独立法人实验室法人授权书 发布:2025-01-23 19:52:39 浏览:985
法院指挥车 发布:2025-01-23 19:45:12 浏览:533
社会法调整的法律部门有哪些 发布:2025-01-23 19:31:48 浏览: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