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简述我国民法渊源

简述我国民法渊源

发布时间: 2022-03-27 09:02:45

① 关于我国民法渊源的问题

1、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什么是民法的渊源,或称民法的法源,它是指民事法律规范的来源或表现形式。
因为我国是成文法国家,民法的渊源主要是指国家有关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有关民事的规范性文件。
上述理念或者概念必须首先建立起来,然后我们再来理解例外的情况是指什么?
2、在网络里的回答中,我看了一下,基本正确。
3、我理解的民法渊源有:
1、制定法;2、习惯法;3、判例;4、法理。下面我再作解释。
4、在制定法方面:
(1)宪法中的民法规
(2)民法通则以及民事单行法
(3)国务院制定发布的民事法规
(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5)规章
(6)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解释规范性文件
(7)国际条约中的民法规范:我国政府签署并经人大批准的国际公约或双边协定,具有与国内法等同的法律效力,也是法律重要的渊源之一,如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等。
5、在习惯法方面
我国民法没有对习惯的效力做一般性规定;但有些单行法肯定习惯效力,如合同法第125条就允许用交易习惯解释合同的歧义条款。
6、在判例方面
主流观点认为中国没有判例法历史传统,但在事实上,《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发布的民事判决实际上对各级人民法院裁判民事案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7、法理方面
我国民法没有规定法理是民法的渊源,但是法理对解释民法和裁决民事案件实际上起的重要作用。

你需要解决的是事实上的民法渊源与主流观点认可的民法渊源的关系,我国的大陆法系,主流观点不认可习惯、判例、法理等是我国民法的渊源,事实上民法通则上有尊重公序良俗的原则,从法的渊源上讲,其实公序良俗也是民法的渊源。
为什么主流观点不认可?主要原因是判例、法理等在具体案例中的运用不具有普遍性,只是针对个案的,习惯运用必须有明确的规定时,可以作为断案依据。
至于怎么应付考试,你用的教材是什么观点,你就采用什么观点。如果是参加什么全国的统考,那就采用主流观点:习惯、判例、法理等不是我国的民法渊源,仅指成文法是我国民法的渊源。

② 简述我国正式的法的渊源和非正式的法的渊源

正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抄源,主要指以规范性法文件形式表现出来的成文法,如立法机关或立法主体制定的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和条约等。

非正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主要指具有法的意义的观念和其他有关准则,如正义和公平等观念,政策、道德和习惯等准则,还有权威性法学著作等。

(2)简述我国民法渊源扩展阅读

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主要以宪法为核心的各种制定法,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经济特区的规范性文刊:特别行政区的法律法规、规章、国际条约国际惯例等。

另外国家政策也是当代我国法的非正式渊源之一。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6条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

经制定法正式认可的习惯是法的正式渊源,否则即为法的非正式渊源。一些西方国家习惯于通过司法审判解决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当制定法和先例不能覆盖所有这些问题时,法官就要以法的正式渊源形式以外的其他公认的行为准则作为审理案件的依据。如果这些准则被反复援用,便成为法的非正式的渊源形式。

③ 民法的渊源

民法的渊源,又称民法的法源,是指民事法律规范的来源或表现形式。根据民法总则第10条的规定,我国民法的渊源是法律和习惯。

④ 民法的学理渊源是什么我国民法的正式渊源是什么

民法的学理渊源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法
2、判例
3、国际条约
4、习惯
5、法理

我国的民法渊源包括正式渊源和非正式渊源。
正式渊源:
1、宪法中的民法规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中关于所有权的规定、关于民事主体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既是民事立法依据,也是调整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
2、民法通则及民事单行法。民法通则规定了民事生活的共通原则和制度,在民法渊源中处于核心地位。另外还有民事单行法,重要的有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继承法、公司法、著作权法等。其他一些综合单行法如文物法、草原法、矿产资源法、森林法、水法中,也含有重要的民法规范。
3、国务院制定发布民事法规。这些民事法规不得与宪法和法律相抵触。有两类:一类是根据政府行政职能,为立法部门制定的法律配套而制定的,如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专利法实施细则;另一类是含有民事法律规范的单行行政法,如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
4、地方性法规、单行条例和自治条例。其中有些属于民事规范。但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只能在制定者管辖的行政区域内有效。
5、规章。根据立法法的规定,规章有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规章中有些是民事规范。
6、最高法院的民事司法解释。最高法院的民事司法解释是对法律适用的说明,对法院审判具有约束力,司法实践中被作为法律渊源援用。
7、国际条约中的民事规范。我国政府签署并经人大批准的国际公约或双边协定,具有与国内法等同的法律效力,如《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等。

非正式渊源:
1、习惯。习惯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交易中形成的经常性做法。许多国家民法典中都有“本法无规定者从习惯”的规定。我国民法没有对习惯的效力做一般性规定,但并不能因此否定其法源地位。无论制定法是否认可习惯为法源,习惯为法源的事实都存在。因为任何制定法都不可能穷尽一切可能,当制定法有疏漏时,法官的选择之一就是寻找习惯,习惯就成为事实上的法源。
2、判例。由于立法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活动,不可能一墩而就,包揽无余,最高法院可以通过判例的形式不断促进立法的完善,用判例来指导全国的审判工作。成文法条太抽象,容易造成司法适用上的不统一,最高法院核准并颁布一些典型案例,法官通过类比样板,援引其规则,创造性地适用法律。目前的司法实践中也非常注意运用判例,实际上对下级法院的效力不是借鉴,而是必须遵循。

⑤ 简述民法的渊源

法的渊源,是指法的表现形式。民法的渊源有两种体制,一元体制和多元体制。前者仅承认制定法为民法的唯一渊源。后者在确认制定法为民法的直接渊源的同时,也承认习惯和法理为间接渊源。
我国《民法通则》既未规定制定法为民法的唯一渊源,也未将习惯与法理采为民法的间接渊源。但是习惯和法理对民事审判实践发挥着重要作用,实际上成了补充我国成文民法之漏洞的渊源。
一、民法的直接渊源——制定法
制定法是指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法定程序制定的、以法律条文形式加以编篡的成文性法律规范。
1、法律
法律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以法命名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立法文件。包含有民法规范的法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宪法
宪法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根本大法。其中关于各种基本社会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的规定,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民法规范。
(2)民事基本法
在大陆法系国家,民法规范存在的基本形式是民法典。我国现在还没有制定民法典,发挥民事基本法作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3)民事单行法
民事单行法,是针对某特定类型的民事关系的法律调整而特别制定的法律。目前,我国形成了一个由《民法通则》统率各单行民事法律的体系。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
(4)综合性单行法
综合性单行法,是针对特定权利主体、权利客体或特殊问题而制定的既有民法规范又有行政法规范甚至刑法规范的法律,如《森林法》、《草原法》、《土地管理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2、准法律
准法律是指由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国家地方机关制定的,以条例、办法、细则等名目出现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主要有:
(1)国务院及其各部委制定的法规、规章
(2)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性文件
(3)地方性法规
二、民法的间接渊源:习惯与法理
1、习惯
习惯是民法的最初形式。习惯是是对制定法的补充和完善,因而是制定法进步的动力。
我国司法实践有采纳习惯作为制定法之补充的做法。但是,在当代中国语境下,“民间习惯”代表与现代化理念格格不入的观念。苏力教授认为:“制定法是轻视习惯的,且民商法更极少强调要遵从习惯”。
法规链接:《民法通则》第6条: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
以案说法:
1、从“禁放令”到“限放令”;
2、订婚对双方是否具有约束力;
2、法理
法理的存在形式有两种,一是学者的学说,二是法官的判例。在我国,专家学者的学说直接地影响着法院的审判活动。至于判例,最高审判机关所公布、出版的典型案例也直接地影响着各级地方法院对有关案件的处理。

⑥ 简述我国宪法的渊源

我国宪法的渊源主要包括成文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解释,国际条约等。
宪法渊源指宪法规范的形式载体和决定宪法规范内容的依据,一般分为宪法的形式渊源和实质渊源两个方面,宪法的形式渊源是指宪法的表现形式,宪法的实质渊源是指决定形式宪法的形式和内容的宪法原则。
宪法渊源是指一个国家中宪法规范所赖以存在的法律形式。
宪法性法律一般是指有关调整宪法内部关系内容的法律。在成文宪法国家是调整宪法关系内容的法律,在不成文宪法国家的效力等同于宪法。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在内,其中的宪法相关法类似于此处所指的宪法性法律。
宪法惯例是指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并被反复利用的,为国家机关,政党及人民所普遍接受的而实际上与法律具有同等效力的习惯或传统,宪法惯例的作用基础或者约束力主要是政治道德,是我国的宪法渊源。
宪法判例是指法院在宪法争议案中作出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判决,我国法院系统内部不存在遵循先例的原则,最高人民法院或者上级人民法院的判例不能成为下级人民法院判决的依据而形成判例,因此,宪法判例不是我国宪法的渊源。
国际惯例是国际法主体之间就某一件事项中各自的权利义务所缔结的书面协议。通常情况下,我国是将国际条约中所承担的义务转化为国内立法而予以适用,但国际法约的适用仍属于法律适用的范畴,因此,国际条约并不属于我国宪法的渊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⑦ 根据民法的效力来源不同,我国民法的渊源主要有哪些

在许多国家民法中一般把习惯作为敏法的渊源,在我国,习惯作为民版法的渊源受到权限制,只有经过国家认可的习惯,才具有民法院远的意义。我国习惯法作为民法的渊源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和商业地区。
判例在我国现行法律中无明文规定作为民法渊源,判例并不是我国现在法律的渊源也并无约束力。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因为法律既不完善,也曾把马克思主义的法学理论作为民法的渊源,而在中国现行的法律中并未把法理作为法律的渊源之一,但这并不说名法理在我国并无影响,一般认为,法律的原理解释、法学著作、法学院里对法官裁判案件实际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大概AC吧?。。。。

⑧ 在我国民法的渊源包括哪几类什么是民法的基本原则其作用是什么

民法的渊源,又称民法的法源,是指民事法律规范的来源或表现形式。根据民法总则第10条的规定,我国民法的渊源是法律和习惯。
主要包括:1法律。法律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包括:①宪法②民事基本法③民事单行法和其他法律中的民法规范。2法规。法规包括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3规章。规章是指国务院各部(委)和地方人民政府为贯彻法律、法规,在其权限范围内制定的规范性文件。4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有权就法律适用中的问题作出解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包括关于贯彻执行法律的意见、适用法律的解答、就某案件如何适用法律的批复等,也是民法的重要渊源。5国家政策和习惯。

民法上的基本原则是指具有普遍法律约束力的一般原则,也包括即使在法律文本中没有写明亦具有法律拘束力的法的一般原则。民法基本原则与普通法律条文同样可直接适用。
根据《民法典》,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平等原则、意思自治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以及绿色原则。

⑨ 简述我国法的渊源

一) 宪法 (243)

在中国,全国人大监督宪法的实施,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并监督宪法的实施,对违反宪法的行为予以追究。

(二) 法律 (208)

法律狭义上讲,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我们这里仅用狭义。在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中,法律的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基本法律,即由全国人大制定和修改的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另一类为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即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的规范性文件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也有权对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在不同该法律基本原则相抵触的条件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的具有规范性的决议、决定、规定、办法等,也属于“法律”类法的渊源。

(三) 行政法规 (185)

行政法规是指作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国务院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法律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

(四) 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法规、经济特区的规范性文件 (272)

地方性法规是一定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依法制定的在本行政区域内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根担宪法和1986年修改后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立法法》的规定,盛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委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但应报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批准之后才生效。自治条例是一种综合性法规,内容比较广泛。单行条例是有关某一方面事务的规范性文件,一般采用“条例”、“规定”、“变通规定”、“变通办法”等名称。民族自治法规只在本自治区域有效。
经济特区是指我国在改革开放中为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特别是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而实行某些特殊政策的地区。经济特区的这些规范性文件,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制定的,其法律地位和效力不同于一般的法规、规章。

(五) 规章 (158)

规章是行政性法律规范文件,从其制定机关而言可分为:一是部门规章。规定的事项应当属于执行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事项;另一种是地方政府规章。盛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盛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和人民政府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六) 特别行政区的法律 (151)

特别行政法依法享有高度的自治权,除外交、国防事务属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特别行政区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现行的法律基本不变,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七) 国际条约、国际惯例 (191)

国际条约是指我国作为国际法主体同外国缔结的双边、多边协议和其他具有条约、协定性质的文件。国际惯例是指以国际法院等各种国际裁决机构的判例所体现或确认的国际法规则和国际交往中形成的共同遵守的不成文的习惯。国际惯例是国际条约的补充。
政策也是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之一。政策是国家或政党为完成一定时期任务而规定的活动准则。
此外,在法学上一般也认为,习惯应视为我国法的非正式渊源。在当代中国,不采用判例法制度,判例不具有拘束力,不是法的正式渊源之一。但我国应当重视判例的作用。

热点内容
婚姻法家庭关系 发布:2024-11-18 19:21:52 浏览:692
自治条例制定机关 发布:2024-11-18 18:52:53 浏览:853
法院门前石狮子 发布:2024-11-18 18:37:23 浏览:974
彬县司法局 发布:2024-11-18 17:52:58 浏览:432
法院与原告 发布:2024-11-18 16:56:13 浏览:43
导游9道德 发布:2024-11-18 16:33:36 浏览:173
律师专业前沿 发布:2024-11-18 16:23:36 浏览:78
公共法律服务建设实现依法治国 发布:2024-11-18 16:22:58 浏览:394
网络小说相关法律知识 发布:2024-11-18 16:16:35 浏览:455
买黑车付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4-11-18 16:15:53 浏览: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