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A.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和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什么区别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我不知道是哪儿的说法,后面的说法我倒是知道,其所表达的意思是,在在法律的适用方面,不能因人的身份、地位等而有区别,应一视同仁,平等相待。但这种平等只能是相对而言。此复!
B.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指法律实施上的平等,也指立法平等 此句话对吗
不对!法律平等是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不包括立法平等!比如敌人不享有立法权!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谁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里的“平等”指的是:适用法律上的平等和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司法平等和守法平等,在法律实施上平等,不是讲立法上的平等。因为我国的法律只能反映和体现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利益,不能反映被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所以,在立法过程中不能对敌对分子讲平等。
否则法律就不能成为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安定、保证改革开放的有力武器。但在法律的执行过程中,对所有公民而言都是平等的。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是指绝对的平均主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要求赋予一切人以平等的法律地位,而平均主义则是要求取消一切差别,在各方面实行绝对均等,这种主张是不切实际的。
如宪法规定,不满18周岁的公民不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这不等于说符合法定年龄的公民与不足法定年龄的公民之间存在不平等,而是由于参与政治生活的公民需要具备一定的行为能力。
(3)公民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扩展阅读: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有的还规定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以及统治阶级认为重要的其他制度,涉及到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保障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宪法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宪法推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宪法促进了我国人权事业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在法律具体适用上一律平等对吗
不对。法律具体适用平等是法律面面前人人平等的一种情况,两者并不是等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3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它包括:
1、所有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
2、所有公民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3、国家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于所有的公民的保护或者惩罚都是平等的,不得因人而异;
4、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4)公民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扩展阅读:
宪法的地位
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
2、任何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
3、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4、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
5、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宪法作用
1、宪法保障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宪法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3、宪法推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4、宪法促进了我国人权事业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E.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什么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公民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F.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上适用法律的平等对吗为什么
不包括。
原因介绍:
因为当事人的行为能力是不可能平等的,因年龄、精神能力不同而不同。《宪法》第33条第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平等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适用法律上的平等,不得表述为“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后者还包括立法平等内容在内。
(6)公民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扩展阅读
平等权并不只是指在适用法律上的平等,严格地说,它由四部分组成:
一是权利平等,即所有的公民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
二是义务平等,即所有的公民平等地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三是法律适用平等,即国家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公民,在保护或惩罚上一视同仁,不可因人而异;
四是法律界限平等,即任何组织或个人都没有超出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四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的统一构成了法律上的平等权。
其次,平等权表达的是一种原则和信念。它否定那种强调有差别的个人,且把社会等级的存在视为社会正义的基础,依据各个人的身份或社会地位有差别地分配权利义务,对多数人的自由严加限制而对少数人的自由加以特殊保护的社会现象和制度。
与公民的其他权利相比较,平等权的特殊性在于,它所强调的一视同仁对待的原则渗透在个体、群体彼此之间,或公民与他人相联系的各种法律权利的享有中。
中国民法中的公平原则,继承法中关于继承权男女平等的规定,刑法中有关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条款,以及对执法公正和司法公正的要求等,无一不体现着这种一视同仁的原则和信念。
G. 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是指所有公民在所有法律面前都是一律平等的为什么错
因为人人平等的原则的意思是指对等原则,也就是在同一客观条件下的平等,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指的是在实施法律时,即司法、执法、守法上的平等,这并不意味着公民在立法上也一律平等。
比如说不是同一客观条件下,则有可能不会平等,比如精神病人与正常人,劳动者和老板,执法者和被执法者,在不同的法律规范中,就不会完全平等。
(7)公民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扩展阅读
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法律范围内的平等,即是法律适用的平等,而不是事实上的平等。平等权的含义: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一般指法律实施上的平等,不包括立法上的平等。主要内容有:所有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平等地履行义务;在我国,任何公民都受宪法和法律约束,不允许有超越法律规定的任何特权;
所有公民在司法上一律平等,即实施法律、执行法律和使用法律上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法律赋予公民权利能力上的平等,同等条件下公民具有获得相同权利的资格,并不表示行为能力上的平等。可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只是法律范围内的平等,并不是事实上的平等。 以中国法律为例:
(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这条讲的是,只要你是中国公民,你就能享受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没有任何人或单位可以剥夺(法律规定的除外)。
(2)公民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保护,对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予以追究,决不允许任何违法犯罪分子逍遥法外。这条讲的是只要你是中国公民,那么你的合法权益就受法律保护,没有特殊性。侵犯其他人的合法权益必然要依法予以追究。
(3)在法律面前,不允许任何公民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任何人不得强迫任何公民承担法律以外的义务,不得使公民受到法律以外的惩罚 这条所说的是不论你是什么身份地位等等,都不能强迫公民承担法律以外的义务。
H. 怎样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法律实施上的平等,不是指立法上的平等回。因为,我答国的法律只能反映和体现工人阶级与广大人民的意志、利益,不能反映敌对分子的意志和利益,所以,在立法过程中不能对敌对分子讲平等。否则,法律就不能成为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安定、保证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有力武器。但在法律的执行过程中,对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是指绝对的平均主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要求法律赋予一切人以平等的法律地位,而平均主义则是要求取消一切差别,在各方面实行绝对均等,这种主张是不切实际的。
(3)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就是反对一切特权。我国宪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说明,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
(4)我国宪法对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是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权利的平等,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不平等现象。要消灭这种不平等,不仅需要运用法律手段,更重要的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全体人民的文化素质和物质生活水平。
I. 简述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任何组织或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2、我国宪法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宪法确立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
2、我国刑法第4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含义:对任何人犯罪,不论其出身、地位、职业、财产、才能、政治面貌,都应追究刑事责任,平等适用法律,依法定罪、量刑、行刑,不允许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具体体现:在定罪、量刑、行刑3方面
J.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任何组织或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我国宪法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宪法确立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我国《刑法》第4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具体含义为:对任何人犯罪,不论其出身、地位、职业、财产、才能、政治面貌,都应追究刑事责任,平等适用法律,依法定罪、量刑、行刑,不允许有超越法律的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