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与司法
❶ 窦娥冤中的四个典故
《窦娥冤》中用到“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四个典故。
1、望帝啼鹃
传说远古时代的蜀国,第一个称王的人是蚕丛,后来天上降下一个男子杜宇,做了蜀国的国王,号望帝。他做国王时,关心百姓,教导老百姓怎么种植庄稼,叮嘱人们要遵循农时,搞好生产。热爱百姓,因此百姓对他十分爱戴。
望帝死后灵魂化作杜鹃,生前爱护百姓,死后仍然惦念着百姓,每到清明、谷雨、立夏、小满,就飞到田间一声声的鸣叫。人们互相转告:“这是我们的望帝杜宇啊。是时候了,该播种了。”
2、苌弘化碧
周景王死后,王族内乱,苌虹联手刘文公,借助晋国的力量平定内乱,拥立了周敬王。因此,苌虹深得敬王信任,也因此被诸侯所嫉恨。后来,晋国六卿内讧混战,范氏和中行氏被智氏、赵氏、魏氏、韩氏所灭,因为范氏原为晋国执政正卿,又和周王室的卿士刘文公有姻亲关系。因此,周王室明显地支持范氏和中行氏。
赵、智、魏、韩四氏灭了范氏和中行氏后,就要追究周王室中支持范氏和中行氏的人。他们知道刘文公根基深、地位高,无法扳倒,便把矛头指向苌弘,而周敬王认为苌弘是辅立自己的功臣,不肯惩处他。后来赵、智、魏、韩便是用反间计,故意把一封伪造的苌虹写给赵氏信遗落在周敬王面前。
周敬王打开一看,写的是:“请转告晋君,尽速发兵攻打周国,我将迫使敬王废黜刘氏,以作内应。”周敬王念其辅佐之功,不忍加害,但最终还是把苌弘放逐到千里之外的蛮荒蜀地去。苌弘百口莫辩,一腔悲愤,剖腹自杀。蜀地百姓同情他,便把他的血用玉匣子盛起来埋葬,并立碑纪念。三年后,掘土迁葬,打开玉匣一看,他的血已化成了晶莹剔透的碧玉。
3、六月飞雪
战国时,邹衍尽忠于燕惠王,而被人陷害入狱,邹衍在狱中仰天大哭,时正炎夏,却忽然降霜。
4、亢旱三年
周青在丈夫死后孝敬自己的婆婆,婆媳二人生活极为贫苦,婆婆让她改嫁,她不肯,婆婆因不想拖累她,上吊而死。婆婆女儿告状说媳妇周青害死婆婆,官府将孝妇屈打成招。狱吏于公认为孝妇不可能杀死婆婆,但太守不听,最后把孝妇处斩,后来郡中干旱三年。
(1)窦娥冤与司法扩展阅读
《感天动地窦娥冤》(简称《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刊行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
全剧四折,写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果然,窦娥冤屈感天动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
这出戏展示了下层人民任人宰割,有苦无处诉的悲惨处境,控诉了贪官草菅人命的黑暗现实,生动刻画出窦娥这个女性形象。该剧同时体现了关汉卿的语言风格,言言曲尽人情,字字当行本色。
创作背景
《感天动地窦娥冤》的故事渊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
元朝时,为了满足蒙古贵族穷奢极欲的生活和军事的需要,一些蒙古大臣勾结地方官吏,贪赃枉法,无所不为。在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下,各族劳动人民都过着悲惨的日子,尤其是受到歧视的汉人和南人,冤案多得数也数不清。
一些有正义感的读书人,不满官府的黑暗统治,便利用杂剧的形式来揭露官场的罪恶和社会不公平的现象,关汉卿就是其中之一,他把看到的、听到的百姓悲惨的遭遇写进他的剧本《感天动地窦娥冤》。
《感天动地窦娥冤》对后世文学、戏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仅就改编之作来说,明代即有叶宪祖以《感天动地窦娥冤》为题材,改编成三十二出的传奇《金锁记》,其中的《羊肚》、《探监》、《斩娥》等出,直至近年来还在舞台上演出。
很多地方戏曲如徽剧、秦腔、晋剧、河北梆子、桂剧、滇剧编演的《六月雪》,汉剧的《羊肚汤》、《斩窦娥》,川剧高腔的《金锁记》,也都是取材《感天动地窦娥冤》的改编作品。此外,各种说唱艺术,如鼓词、宝卷、子弟书等等,也都有以窦娥故事为题材者。
《感天动地窦娥冤》在20世纪即被翻译介绍至西欧与日本。
❷ 如何理解窦娥冤的“三桩誓愿”
窦娥冤的“三桩誓愿”的理解:
一要让这刀过头落,一腔热血全溅在上空的白练上,二要天降大雪,遮盖我的尸体,三要让楚州从此大旱三年。
《感天动地窦娥冤》(简称《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刊行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
全剧四折,写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果然,窦娥冤屈感天动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
这出戏展示了下层人民任人宰割,有苦无处诉的悲惨处境,控诉了贪官草菅人命的黑暗现实,生动刻画出窦娥这个女性形象。该剧同时体现了关汉卿的语言风格,言言曲尽人情,字字当行本色。
(2)窦娥冤与司法扩展阅读:
《感天动地窦娥冤》创作背景:
元朝时,为了满足蒙古贵族穷奢极欲的生活和军事的需要,一些蒙古大臣勾结地方官吏,贪赃枉法,无所不为。在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下,各族劳动人民都过着悲惨的日子,尤其是受到歧视的汉人和南人,冤案多得数也数不清。
一些有正义感的读书人,不满官府的黑暗统治,便利用杂剧的形式来揭露官场的罪恶和社会不公平的现象,关汉卿就是其中之一。他把看到的、听到的百姓悲惨的遭遇写进他的剧本《感天动地窦娥冤》。
《感天动地窦娥冤》作者简介:
关汉卿,号已斋叟,大都人,元代戏剧家。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居首。钟嗣成《录鬼簿》说他曾任太医院尹。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0多种,现存18种。
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其中《感天动地窦娥冤》《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所作散曲今存套曲10多套、小令50多首,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描绘都市繁华与艺人生活,羁旅行役与离愁别绪以及自抒抱负的述志遣兴。
❸ 如何看待窦娥冤法律审判
从现代法律来看,窦娥冤里牵扯到两个法律审判程序
1,贪官梼杌受贿审判窦娥:第一,只有口供,没有物证,人证存在瑕疵。本案人证是张驴儿,没有物证,但张驴儿和其父亲关系特殊,作证效力存在打折问题,因此本案不能形成证据链;第二,屈打成招,就是刑讯逼供,贪官梼杌仅凭口供定罪,证据不足
2,窦娥父亲审理女儿冤案:过程没有问题,但牵扯到法律的回避制度。因为主审官和原被告存在直系亲属关系,必定会影响法律审判的公正性,因此现代法律制度下,必定会进行回避,而不回避有碍司法公正
事实上,很多戏曲的案件虽然很精彩,比如包公审包勉,虽然体现的是包公大公无私,但按照现代法律来看,包公违反了回避制度,
❹ 从现代司法角度分析窦娥冤的最合理的调查应该如何进行,最后判决结果如何
1、违反了不得刑讯逼供的规定;
2、违反了只有嫌疑人口供而无其他证据不得定罪的规专定;
调查:
1、验属尸,查明死者身份、死亡原因、死亡时间。
2、搜集证物。
3、走访,调查毒药的来源与购买人。
4、对张驴儿进行调查。
结果:可能因证据不足不予定罪。
❺ 窦娥冤中的冤情是什么
《窦娥冤》描写了一个千古奇冤的故事。主人公窦娥,三岁亡母,七岁离了父亲,去抵债作童养媳,随着蔡婆婆搬到山阴县,至17岁,与丈夫成婚,可19岁时,便成了寡妇,与婆婆相依为命。有一回,窦娥的婆婆(人称蔡婆婆),去找塞卢医讨银子,没想到,差点就遭到毒手,幸得张驴儿父子相救,却被泼皮父子得知家中只有媳妇与她相依为命,他们便起了歹心,要让她们婆媳俩作他们父子俩的媳妇。蔡婆婆不堪要挟,可窦娥抵死不从,后来有一次,张驴儿图谋害死蔡婆婆,没想到反倒害死了自己的父亲,想因此要挟窦娥顺了她,可窦娥不从,便赖她杀死了自己的父亲,闹到官府,张驴儿买通了贪官桃(木兀),硬是污蔑窦娥,为了不让婆婆受到刑罚,被迫承认了。到刑场时,许下了三桩誓愿,一为:窦娥若受冤,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全飞在白练上;二为:三伏天道,窦娥若受冤,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三为:楚州大旱三年。后来,窦天章回到楚州,窦娥魂魄向父亲诉冤,窦天章为其平反,处置了张驴儿、桃(木兀)等人,平反了窦娥的冤情.....
❻ 求《窦娥冤》提取一辩题,供刑诉法庭辩论用
就现行的司法体制看,出这种冤情的概率应该很低!现代社会刑侦权在公安部门、控诉权归检察院,审判权在法院,辩护权在律师,分权置衡的制度下如果没有大面积的集体渎职,根本不会出这种问题。
首先,在刑侦部门分析,这个人命案子有三种可能:自杀、他杀、误杀。
一,可能是自杀吗?就张驴的父子来说,从街头流氓到堂上客可谓前途一片灿烂,实在没有自杀的必要。如果没有特殊隐情,可以确定无此可能。
二,可能是他杀吗?张驴父亲一死,可以说其他三人都有嫌疑。在这三个人中,必有两个人是站在同一立场上的,或是一起杀了张驴之父,或是一起没有杀张驴之父,因为这是质证的需要。就是说杀人目的直接指向张父,一定是两个人同谋干的。在这里最有可能成为同谋关系的就是窦娥与蔡婆,但是他们杀张父的目的呢?那只能是摆脱纠缠。可是,只杀张父不杀张驴就违背了目的需要。那么张驴呢?会不会为了诬陷窦娥和蔡婆而杀了自己父亲呢?可以说也不可能!张驴应该想到:如果胁迫不成惊动官府,不但会有窦娥蔡婆入狱,家产充公、自己两手空空还白丢了一个爹的结果;而且还有东窗事发自己入狱的可能。这不符合损害最小利益最大的规则!
可以说:单独指向张父的谋杀是不存在的!从一些细节上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个根本不需要高深的刑侦手段。那么,可能性只有一点:谋杀是指向蔡婆的!这里窦娥和张驴的嫌疑都很大,他们不但都接触了那碗羊肚汤,且都有毒杀蔡婆的理由!
就窦娥来说,蔡婆的犹疑(纵容张驴父子)让她很是心烦,毒杀蔡婆不但有逼迫张驴父子离开的结果,还有得到一份殷实家产的回报!
那么张驴呢?毒杀蔡婆有其病重而亡的借口,然后可以有控制住窦娥这个弱女子的可能,即便不能抱得美人归,借机盗空财产也是可能的。
象这种简单的刑事案件,在零口供情况下,毒药的来源应该是一个重要证据。即便在古代,象砒霜这样亦药亦毒的物品,也应该是在官府严密的管理之下吧。不查出砒霜的来源,就不是完整的证据链,即便有口供有不能定罪。
我们在从逻辑上分析一下:如果窦娥误杀了张父以后,她会怎么样?应该是惊慌失措,然后想到息事宁人,赶紧与事主张驴达成和解协议;而张驴一定会在此机会狠敲一笔竹杠!
那么如果是张驴误杀了其父呢?一定是借机会要挟窦娥和蔡婆,如果事情不 成就花钱财买通刑侦人员,以求自己得到洗脱.
逻辑上是这样的.
❼ "窦娥冤"到底是怎么回事
窦娥冤》的故事发生在元朝 元朝 。《窦娥冤》的故事主要是讲叙了
窦娥自幼丧母,结婚后不久,丈夫病故,两代孀居,婆媳两人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贫苦。一天,蔡婆去找赛芦医索债,赛芦医谋财害命,蔡婆被当地恶棍张驴儿所救。’从此,张驴儿仗着自、己救了蔡婆一家人,持恩逼婚,要蔡家婆媳坐堂招婚。蔡家婆媳不肯,张驴儿便想毒死蔡婆,好霸占美貌弱小的窦娥。不料,他准备的毒药误被其父饮下身亡。蔡婆为了免除灾祸,给了张驴儿十两纹银,让他买棺葬父。张驴儿却以这十两纹银为证据,讹诈蔡婆害死了自己的父亲,他买通当地县令,对蔡婆横施酷刑。窦娥怕婆婆年老体弱,经不起折磨,只得含冤忍痛自己承担,被判处死刑。窦娥死后,应其誓言,血溅素练,三伏时节瑞雪纷飞,楚州地面干旱三年。六年后,窦娥的父亲窦天章金榜提名,考取了状元,路过山阳。当日深夜,他正在审阅案卷,忽然见到女儿窦娥前来,求父亲代女儿伸冤昭雪。第二天,窦天章开堂审案,终于使冤案大白。结果,张驴儿和县令被判处死刑,赛芦医被发配充军,窦娥的冤案终于得以昭雪。
《窦娥冤》是关汉卿最重要的剧作之一。现代戏剧家田汉创作话剧《关汉卿》(《语文读本》第四册选有该剧片断)时,也是以关汉卿创作《窦娥冤》作为剧作核心情节的。《窦娥冤》历来被列为元曲四大悲剧和中国十大悲剧之首。课文节选部分,是《窦娥冤》的第三折,也是全剧的高潮部分。剧作借弱小无助的窦娥的不幸命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元代黑暗现实的触目惊心的图画。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剧作赋予主人公窦娥坚强的意志和强烈的反抗精神。这个自幼被卖作童养媳,备受凌辱,最后又被无辜推上断头台的弱女子,不仅敢于指斥天地鬼神,还大声控诉“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剧作还为窦娥设计了临刑前的三桩誓愿,借助超现实的夸张与想象,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增强了剧作的感染力,使整个作品达到“寓褒贬,别善恶,分是非,明爱憎”的目的。《窦娥冤》的故事发生在元朝 元朝 。《窦娥冤》的故事主要是讲叙了
窦娥自幼丧母,结婚后不久,丈夫病故,两代孀居,婆媳两人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贫苦。一天,蔡婆去找赛芦医索债,赛芦医谋财害命,蔡婆被当地恶棍张驴儿所救。’从此,张驴儿仗着自、己救了蔡婆一家人,持恩逼婚,要蔡家婆媳坐堂招婚。蔡家婆媳不肯,张驴儿便想毒死蔡婆,好霸占美貌弱小的窦娥。不料,他准备的毒药误被其父饮下身亡。蔡婆为了免除灾祸,给了张驴儿十两纹银,让他买棺葬父。张驴儿却以这十两纹银为证据,讹诈蔡婆害死了自己的父亲,他买通当地县令,对蔡婆横施酷刑。窦娥怕婆婆年老体弱,经不起折磨,只得含冤忍痛自己承担,被判处死刑。窦娥死后,应其誓言,血溅素练,三伏时节瑞雪纷飞,楚州地面干旱三年。六年后,窦娥的父亲窦天章金榜提名,考取了状元,路过山阳。当日深夜,他正在审阅案卷,忽然见到女儿窦娥前来,求父亲代女儿伸冤昭雪。第二天,窦天章开堂审案,终于使冤案大白。结果,张驴儿和县令被判处死刑,赛芦医被发配充军,窦娥的冤案终 《窦娥冤》是中国十大悲剧之一的传统剧目,是一出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广泛群众基础的名剧,据统计,我国约八十六个剧种上演过此剧于得以昭雪
❽ 窦娥冤是什么啊
窦娥冤》的故事发生在元朝 元朝 。《窦娥冤》的故事主要是讲叙了
窦娥自幼丧母,结婚后不久,丈夫病故,两代孀居,婆媳两人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贫苦。一天,蔡婆去找赛芦医索债,赛芦医谋财害命,蔡婆被当地恶棍张驴儿所救。’从此,张驴儿仗着自、己救了蔡婆一家人,持恩逼婚,要蔡家婆媳坐堂招婚。蔡家婆媳不肯,张驴儿便想毒死蔡婆,好霸占美貌弱小的窦娥。不料,他准备的毒药误被其父饮下身亡。蔡婆为了免除灾祸,给了张驴儿十两纹银,让他买棺葬父。张驴儿却以这十两纹银为证据,讹诈蔡婆害死了自己的父亲,他买通当地县令,对蔡婆横施酷刑。窦娥怕婆婆年老体弱,经不起折磨,只得含冤忍痛自己承担,被判处死刑。窦娥死后,应其誓言,血溅素练,三伏时节瑞雪纷飞,楚州地面干旱三年。六年后,窦娥的父亲窦天章金榜提名,考取了状元,路过山阳。当日深夜,他正在审阅案卷,忽然见到女儿窦娥前来,求父亲代女儿伸冤昭雪。第二天,窦天章开堂审案,终于使冤案大白。结果,张驴儿和县令被判处死刑,赛芦医被发配充军,窦娥的冤案终于得以昭雪。
《窦娥冤》是关汉卿最重要的剧作之一。现代戏剧家田汉创作话剧《关汉卿》(《语文读本》第四册选有该剧片断)时,也是以关汉卿创作《窦娥冤》作为剧作核心情节的。《窦娥冤》历来被列为元曲四大悲剧和中国十大悲剧之首。课文节选部分,是《窦娥冤》的第三折,也是全剧的高潮部分。剧作借弱小无助的窦娥的不幸命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元代黑暗现实的触目惊心的图画。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剧作赋予主人公窦娥坚强的意志和强烈的反抗精神。这个自幼被卖作童养媳,备受凌辱,最后又被无辜推上断头台的弱女子,不仅敢于指斥天地鬼神,还大声控诉“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剧作还为窦娥设计了临刑前的三桩誓愿,借助超现实的夸张与想象,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增强了剧作的感染力,使整个作品达到“寓褒贬,别善恶,分是非,明爱憎”的目的。《窦娥冤》的故事发生在元朝 元朝 。《窦娥冤》的故事主要是讲叙了
窦娥自幼丧母,结婚后不久,丈夫病故,两代孀居,婆媳两人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贫苦。一天,蔡婆去找赛芦医索债,赛芦医谋财害命,蔡婆被当地恶棍张驴儿所救。’从此,张驴儿仗着自、己救了蔡婆一家人,持恩逼婚,要蔡家婆媳坐堂招婚。蔡家婆媳不肯,张驴儿便想毒死蔡婆,好霸占美貌弱小的窦娥。不料,他准备的毒药误被其父饮下身亡。蔡婆为了免除灾祸,给了张驴儿十两纹银,让他买棺葬父。张驴儿却以这十两纹银为证据,讹诈蔡婆害死了自己的父亲,他买通当地县令,对蔡婆横施酷刑。窦娥怕婆婆年老体弱,经不起折磨,只得含冤忍痛自己承担,被判处死刑。窦娥死后,应其誓言,血溅素练,三伏时节瑞雪纷飞,楚州地面干旱三年。六年后,窦娥的父亲窦天章金榜提名,考取了状元,路过山阳。当日深夜,他正在审阅案卷,忽然见到女儿窦娥前来,求父亲代女儿伸冤昭雪。第二天,窦天章开堂审案,终于使冤案大白。结果,张驴儿和县令被判处死刑,赛芦医被发配充军,窦娥的冤案终于得以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