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鉴定采信率
(1)未经法庭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法院裁判的依据。这是司法解释第31条第1款的规定,是法院采信证据的最基本规则。任何证据只有经过质证,才有可能作为裁判依据。这不仅是因为没有经过质证的证据,就等于是没有经过考验,其证明力和可信度是很值得怀疑的,而且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保障和尊重当事人的举证、质证权利。
(2)复议机关在复议过程中收集和补充的证据,不能作为法院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根据。这是司法解释第31条第2款的规定,目的仍然在于保证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必须在作出决定时已经有充分确凿的证据。由此,也间接地禁止复议机关在复议过程中为原具体行政行为收集和补充证据。
(3)被告在二审过程中向法庭提交在一审过程中没有提交的证据,不能作为二审法院撤销或者变更一审裁判的依据。
我国刑事诉讼的基本目的是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无论是从惩罚犯罪的目的出发,还是为了保障人权,都要求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由于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毕竟不同于自然科学中的证明,承认“可知论”并不等于每个案件都可以查得水落石出。疑案从无是无罪推定原则的一个派出规则,也是证据采信规则的重要法则。对任何一个案件的认定必须依靠确实、充分的证据,如果不能提出确实、充分的证据证实被告人的罪行,达不到证明标准,就必须转化为“无罪的判定”。实行疑案从无的证据采信规则的指导意义在于:第一,当证据与证据之间有矛盾不能排除时,应当采取疑案从无的原则,存疑不起诉。第二,当证据采信达不到“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要求,仍然要以证据不足为由,不予定罪量刑。
Ⅱ 交警部门拿到司法鉴定意见书是否被认为已经采信
这个不一定,如果交警部门有异议的话,还会再另找有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Ⅲ 两次司法鉴定结果不一致 法院到底该采信谁的意见
以更权威机构作出的为准
Ⅳ 对于法院委托的司法鉴定法院是否能不予采信
人民法院委托鉴定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存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回据的若干规定》答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的,法院不予采信,并可应当事人申请予以重新鉴定。另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人民法院委托鉴定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当事人有足以反驳的相反证据和理由的,法院也不认定其证明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第二十七条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委托的鉴定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有异议申请重新鉴定,提出证据证明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一)鉴定机构或者鉴定人员不具备相关的鉴定资格的;
(二)鉴定程序严重违法的;
(三)鉴定结论明显依据不足的;
(四)经过质证认定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其他情形。
对有缺陷的鉴定结论,可以通过补充鉴定、重新质证或者补充质证等方法解决的,不予重新鉴定。
第七十一条人民法院委托鉴定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当事人没有足以反驳的相反证据和理由的,可以认定其证明力。
Ⅳ 权威司法鉴定法院是采信了虚假伪证作出的裁判。怎么解决
对于法院采纳的引起的判决,你可以上诉到上一级法院,也可以要求法官回避,如果有证据证明法官徇私,可以找审判委员会或者纪检委举报。
Ⅵ 司法鉴定所和司法公证处有什么区别
两方的范围是完全不同的,司法鉴定可以对同一个案件做出证据,评诂版。损失的报告权。。
而司法公证处,只能对证据和现场做出公证,而无法对范围内的案件的损失做出报告。有部分司法公证处有权限做出评诂。但不能做出损失。两者同一案件法如果设计到损失及赔偿的情况下,司法鉴定所范围内的案件法院采信率会高些。
可以看看里面的案例有很多,从报告上来看鉴定所的报告更显的完善一些。
Ⅶ 咋个判定司法鉴定报告的有效性
你好:请参考。可以借鉴。鉴定结论是指在诉讼活动中,为查清案件事实,按照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由司法部门指派或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方法,对与案件有关的专门性问题进行科学认定、特定检验、综合分析所作出的书面结论性意见。鉴定结论是刑事、民事、行政三大诉讼法规定的七种法定证据之一,在诉讼中鉴定结论除具有其他证据共有的功能,即法官借以查明案件事实,认定案件性质外,还以其专门的、特殊的判断和认定方式,使那些初步具有证明作用的材料呈现出特有的证明力。但是,从三大诉讼法的规定可以看出,鉴定结论只是证据材料的一种,没有预定的证明力,不具有优先采信或必须采信的证据地位,其必须经过当事人质证和法官审核,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在司法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鉴定人几乎不出庭作证,对鉴定结论的审查判断主要取决于法官的立场。然而,由于法官在认知方法、法律素质和对案件的理解思考等方面的差异,其对鉴定结论的认识、理解和最终评判都是不同的。由于对鉴定结论所持的态度不同,案件的判定结果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司法实践所追求的判定结果的同一性、必然性受到了挑战。因此,笔者就如何审查鉴定结论谈点自己的看法,以期能起抛砖引玉之效。一、对鉴定结论形式要件的审查(一)对鉴定主体进行审查1.审查鉴定机构、鉴定人是否合法,是否具有鉴定资格。法律规定,对有关专门性问题的鉴定,有法定鉴定机构的必须由法定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只有在无法定鉴定机构的才由法院指定或委托其他鉴定机构或人员进行鉴定,这说明并不是只要具备专业知识就可以随便进行鉴定的,即便其鉴定结果有可能是正确的。比如临床医生写的伤情证明和医疗费用的证明,伤害致死案中由病理学家解剖后作出死亡原因的报告。这些如果不是由法院指定,都是不能作为鉴定结论或者相当于鉴定结论的证据来使用的,因为鉴定主体不合法。同时,鉴定人必须是成年的公民,即年满十八岁的公民。这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只有成年人智力才健全,才能承担鉴定任务;二是成年人才能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审查鉴定人是否具有解决专门性问题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经验。鉴定结论是鉴定人对专门性问题的认识结果,这一认识结果是建立在鉴定人专门知识、技能和经验基础之上的。通常判断鉴定人是否具有专门知识、技能和经验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是否接受过专门训练,取得某种资格;二是在某一领域的理论和学术成就如何;三是是否有从事某种行业的经历。具体考虑的因素有专业教育、执业的年限、职业技术职称、科研成果、鉴定经验、执业证书年检等。3.审查鉴定人是否具有法律所规定应当回避的情形。鉴定人是诉讼参加人,因而其必须符合法律关于回避的规定,即其必须是控辩双方以外的保持科学立场的中立人,否则,其所作的鉴定结论应视为无效结论,不予采纳。具体来说,鉴定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回避: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二是本人或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三是担任过本案的证人、勘验人、辩护人或诉讼代理人;四是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司法鉴定公正的。4.审查鉴定人是否具有诚实、客观、公正的品格。实践表明,凡是需要鉴定的事项一般是比较复杂的,也是比较关键的。鉴定人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言九鼎、举足轻重。这就要求鉴定人应当具备其职业需要的品格,而诚实、客观、公正是鉴定人所必须的品格。所谓诚实是指要敢于讲老实话,讲经过科学鉴别所得出的结论;所谓客观是指鉴定过程中一切均要从鉴定材料出发,不搀杂使假,按照原始的材料遵循严格的程序,本着科学的精神,作出正确的结论;所谓公正是指鉴定人站在对法律和事实负责的立场上进行鉴定,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二)对鉴定内容进行审查1.审查鉴定内容是否属于鉴定机关业务范围。司法鉴定机构应当严格按照登记管理机关所核定的司法鉴定业务范围、执业类别开展鉴定业务,不得从事未经登记管理机关核定的司法鉴定事项。如果司法鉴定机构超越其被核准的鉴定业务范围从事鉴定活动,其作出的鉴定结论应为无效的鉴定结论。2.审查鉴定客体与案件之间有无关联性。只有为查明案件真实情况所需要的,对与案件事实有关联性的客体作出的鉴定结论才可以在诉讼中使用。如对一把作为凶器的水果刀进行鉴定,鉴定要求是判明刀上遗留的血型和指纹,那么鉴定结论中关于遗留血型和指纹的部分可运用于诉讼,而证明其他无关内容的部分就不应该在诉讼中被采用。3.审查鉴定内容是否具有专门性。按照法律规定,我国实行的是专门性问题鉴定制度。诉讼中的专门性问题可分以下几类:一是内容涉及法律专业以外的学科、专业或领域的问题;二是需要运用专门知识、理论、经验来判断和认识的问题;三是需要专门技术、手段、方法检验或处理的问题。如果鉴定内容不具有专门性,其结论就不应该在诉讼中被采用。4.审查鉴定人所采用的技术设备是否先进,操作程序是否规范,采取的方法是否正确。具体包括审查鉴定人运用仪器设备的条件是否先进;技术检验手段是否完善;检验步骤、方法是否正确;其所获得结论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如何等。在鉴定中,往往只要在某一个环节出现差错,或检测不到位,都直接影响到鉴定结论的正确性和可信度。当然,进行该项审查时会涉及到许多专业性技术问题,可能为办案人员所不能理解,出现这种情况,可通过向专家咨询予以解决。5.审查鉴定材料是否真实、充分,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具体要审查鉴定材料的来源是否合法;鉴定材料的发现、提取、处理、固定方法是否符合科学要求;鉴定材料提取的部位是否准确,在储存、运送过程中有无遭到损坏;鉴定材料有无变形、伪装;鉴定材料的性状、数量、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如果鉴定材料在来源真实、数量充足、具有可比性这三个条件中缺少任何一个,我们都可以怀疑鉴定结论的科学性、正确性。6.审查鉴定时间是否恰当。由于某些检材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因此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检材进行鉴定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比如对水泥的安全性检测,对检测的期限要求就相当高,如果不在有效的期限内对水泥样本作出检测,其结论往往是不真实的。(三)对鉴定结果进行审查1.审查鉴定结论的依据是否充分。鉴定结论的科学依据越充分,鉴定人对受检物特征的认识才能越深刻,其结论的可靠程度才能越高。具体包括审查鉴定结论所依据的原理是否科学,是否经过实践反复证实,在科学上、法律上、是否得到承认;是否在本质上把握了客体的特性,而不是停留在对局部特征的感知上;对特征符合点和差异点的解释是否全面,是否符合情理。同时,还应审查鉴定书的结论是否清楚、逻辑性是否严密。我们应该记住“鉴定结论必须是检验所见”,必须符合科学原理。2.审查鉴定结论的推理是否符合逻辑规则。在作出鉴定结论时,不论是依据逻辑判断还是规范评价,其推理的形式必须符合逻辑规则,即鉴定人依据观察和发现的特征、现象,能够合乎逻辑地得出鉴定结论。否则,其鉴定结论就不具有科学可靠性。在推理过程中,常犯的错误有以偏概全、偷换概念等。对于存在这些情况的鉴定结论,可以直接排除鉴定结论的证明力。另外,我们还应当审查客观依据和鉴定结论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联系是否紧密。3.审查鉴定结论与其他证据有无矛盾。结合案件的全部证据材料,对鉴定结论进行全面评审,看鉴定结论与其他证据是否协调一致,相互间有无矛盾。各个证据之间如果相互协调一致,多数情况下证明鉴定结论是正确的;如果其他证据与鉴定结论之间产生矛盾,我们就应具体查明矛盾产生的原因,然后判断是鉴定结论错误还是其他证据不实,或者两者都有错误。办案人员在遇到证据不协调时,不能轻信鉴定结论,也不能无端怀疑。4.审查鉴定书的形式和内容是否合乎要求。鉴定书一般都包括绪言、简单案情、检材、检验记录、检验方法、分析说明、鉴定结论、结尾。其中检材和检验记录是基础,应审查其客观性、真实性。检验方法是保障,应审查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分析说明部分尤为重要,应重点审查。因为它主要说明的是通过这些客观条件和科学的方法,如何得出的鉴定结论,是整个鉴定过程的高度浓缩和鉴定书的精华所在,其逻辑性是相当强的,它是检验鉴定文书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还是鉴定结论是否正确的重要保证。另外,还须注意到鉴定书的结尾部分。鉴定机构、鉴定人的签名盖章,鉴定日期。以及多页鉴定书是否加盖了骑缝章,鉴定书文字上是否有涂改现象等。二、对鉴定结论程序要件的审查(一)对启动鉴定程序进行审查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刑事鉴定由案件所在程序的司法机关决定;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规定,民事与行政鉴定均由人民法院决定。违反这些法律规定、决定而委托的鉴定,其鉴定结论不予认可。在诉讼案件中,在当事人负有举证责任的情况下,当事人委托司法鉴定时一般要通过律师事务所进行。否则,其鉴定结论不具备法律效力。(二)对鉴定检验标准进行审查对各类检材、鉴定对象国家大多设定了条件和标准,国家尚未设定条件和标准的,一般都有行业或企业设定的条件和标准。我们要审查的内容就是检材是否按所设定的条件和标准提取。具体地说,这些材料是否是从有争议的原物中提取的,是否是按提取要求和比例提取的,鉴定的是否是封存的原材料,是否是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的鉴定等,这些鉴定要素都直接影响到鉴定结论的质量。(三)对鉴定过程的独立性进行审查主要是审查鉴定人鉴定时是否独立(指从受理到出庭说明鉴定结论均能自由表达意思),包括是否独立受理,是否自由决定检验方式及技术手段,是否自由分析并作出文字表达等。同时,还要审查在鉴定过程中,鉴定人有无收受贿赂,有无受行政权力干预的影响,有无各种人际关系的干扰等等。当然,这在实际审查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多数法官不能做到事先预知,但如果在运用鉴定结论过程中,有人反映此类情况,或是有其他证据证明情况异常,那么必须暂停使用该份鉴定结论,应对其独立性进行审查。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应该肯定大多数案件承办人注意了对鉴定结论的审查,并且养成了习惯自觉进行。但是,也确有一部分办案人员甚至包括某些领导,或图省事或迷信权威,对鉴定结论不作认真审查或根本不作审查。究其原因,他们往往认为,鉴定结论一经作出,鉴定人自然要对其负责。有的则认为鉴定结论经过权威人士或上级机关作出,无须审查等等。但是,鉴定结论作为一种证据,它本身是对事物的一种鉴别,对于鉴定结论,我们的司法人员在办案过程中也应有一个鉴别。为此,我们应重视和加强对鉴定结论的审查意识。借此机会笔者呼吁有关部门应从程序上规范对鉴定结论的证据审查,帮助办案人员对鉴定结论作出正确判断,提高办案质量,保障实现司法公正之目标。
Ⅷ 建立司法鉴定结论的采信标准有何必要性
法律分析:建立司法鉴定结论采信标准的必要性如下:
1、防止鉴定结论对于法官的不当影响;
2、防止鉴定结论的不当使用;
3、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同时对当事人和律师起指引作用。
法律依据:《司法鉴定程序通则》
第四十一条 司法鉴定意见书出具后,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司法鉴定机构可以进行补正:
(一)图像、谱图、表格不清晰的;
(二)签名、盖章或者编号不符合制作要求的;
(三)文字表达有瑕疵或者错别字,但不影响司法鉴定意见的。
补正应当在原司法鉴定意见书上进行,由至少一名司法鉴定人在补正处签名。必要时,可以出具补正书。
对司法鉴定意见书进行补正,不得改变司法鉴定意见的原意。
Ⅸ 由于司法鉴定程序不合规鉴定结果未被法庭采纳是否可以要求鉴定机构返还鉴定费
由于司法鉴定程序不合规未被法庭采纳的鉴定结果,当事人有权利要求鉴定机构返还鉴定费。
法律分析
首先要清楚司法鉴定:所谓司法鉴定是有正规司法鉴定机构才能出,如果不是司法鉴定机构出的报告,不叫司法鉴定意见书。如果是司法鉴定意见书,法院会采纳的司法鉴定机构有公家的,还有个人的但不管什么样的机构只要是司法鉴定所,必须有相关许可和资质。司法鉴定机构以外的,如鉴定公司等,没有许可和资质的,故法院可以不采纳。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不合规定的鉴定结果法院不予采纳,因为鉴定人原因导致的,可以要求鉴定机构返还鉴定费用。重新鉴定应当委托原司法鉴定机构以外的其他司法鉴定机构进行;因特殊原因,委托人也可以委托原司法鉴定机构进行,但原司法鉴定机构应当指定原司法鉴定人以外的其他符合条件的司法鉴定人进行。接受重新鉴定委托的司法鉴定机构的资质条件应当不低于原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重新鉴定的司法鉴定人中应当至少有一名具有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称。鉴定过程中,涉及复杂、疑难、特殊技术问题的,可以向本机构以外的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进行咨询,但最终的鉴定意见应当由本机构的司法鉴定人出具。专家提供咨询意见应当签名,并存入鉴定档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七十八条 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经人民法院通知,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支付鉴定费用的当事人可以要求返还鉴定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