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未成年人刑法年龄下调

未成年人刑法年龄下调

发布时间: 2022-04-01 20:08:33

⑴ 刑事责任年龄下调的意义

一、刑事责任年龄的下调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因为近年来由于信息网络的发展,受各种渠道影响,未成年人也变得越来越早熟,十四周岁以下严重暴力的案件时有发生,犯罪低龄化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法律作为社会治理的一种手段,也应当做相应的调整。
二、体现了立法机关审慎的态度,符合我国一直以来对未成年人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首先,本条适用对象只针对其中两个罪名而非两类犯罪即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其次,这两个罪名首先要导致严重后果,例如故意杀人未遂,是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同时需要情节恶劣,此处主要从主观恶性来界定情节是否恶劣,例如是否出自于比较邪恶的动机、手段是否残忍等。最后在程序上,需要报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三、“个别下调”相比于过去“一刀切”地免于刑责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这样的进步和突破,不但契合了社会发展的现实,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同时也满足了绝大多数公众对法律公平的朴素价值观。有了“个别下调”,将对未成年人涉嫌严重违法犯罪问题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引导未成年人的父母加强对子女的约束和管教,让那些年龄不大,却因为其违法犯罪行为给别人带来极大痛苦、产生严重社会危害的“未成年人得到应有的法律惩戒。
按照法律专家和学者们一贯的主张,个别下调刑事责任年龄,实在寻求一种处理上的平衡,对涉嫌严重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来说,这是一种惩罚,也是一种挽救,很有必要。

⑵ 重大修正!最低刑责年龄下调至12周岁,是否会有效降低低龄犯罪频率

近年来随着低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的发生,2021年2月26日,刑法重大修正,最低刑责年龄下调至12岁。这比之前的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无需承担刑事责任更提早了两年。免责人群的年龄进一步下降,这次通过新修订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从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问题,在完善教育机制和加强心理干预的同时,来助力孩童的茁壮成长。

我国通过最低刑责年龄下调至12岁,在某一层面是加大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力度。儿童是祖国茁壮成长的花朵,他们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针对儿童犯罪我国也是。通过以预防教育为主,相关法律行则为辅的联合教育机制,其目的还是为了进一步规避儿童犯罪,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⑶ 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下调至多少岁

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其中不满14周岁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无论实施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已满 14周岁不满16周岁,是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只对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已满16周岁的人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一年龄阶段,称为完全负刑事责任阶段。
法律分析
从中国的刑法规定来看,将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二是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刑法规定的八类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为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三是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中国刑法之所以规定这样的犯罪年龄段,其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关心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对于他们发生危害行为时,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方针,着重于教育、改造、挽救,即使对极度少数非处罚不可的进行处罚,其目的还是为了教育。因此,中国目前规定的犯罪年龄不仅是科学的,而且也是合理的。刑事犯罪年龄低龄化的问题日益突出,且犯罪手段残忍,后果严重,趋向成人化犯罪。对于低龄化犯罪应当引起整个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如何解决犯罪低龄化问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造成犯罪低龄化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处于一种不成熟不稳定的朦胧状态,免疫能力相对较差,不仅缺少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而且也极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和一些违法行为的引诱和侵蚀,好奇心和寻找刺激的心理驱使下,容易上当受骗;其次,社会关爱和家庭教育也是一个来容忽视的方面,对于未成年人出现犯罪,就社会而言,更多地是出现歧视,就家庭而言,既有过于溺爱的原因,也有缺少家庭温暖的结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第十七条之一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⑷ 法定最低刑责年龄下调至12周岁,官方对此有何具体说明

我国现行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一定程度上使得刑法无法对犯罪低龄化趋势予以有效遏制,较高的刑事责任年龄起点设置对涉恶性案件低龄未成年人形成了显著的“拦坝”和“隔离”效应,阻碍了刑法保障和防卫社会秩序功能的有效发挥,这意味着立法上应当对社会客观变化做出相应的回应。实际上,我国修订的《民法总则》将最低民事行为能力的法定年龄,从过去的10周岁下降至8周岁,也体现了对未成年人认知能力的提前。“从我国社会情况来看,未成年人在小学毕业后,理应能对严重的犯罪行为有所辨认和控制,而小学毕业大致在12周岁,因此,本次刑法修正案二审稿根据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将最低刑事责任年龄降低到12岁符合我国社会实际情况,同时有利于遏止低龄暴力犯罪化倾向。”刘经靖分析说。

实践中还应通过落实附条件不起诉、累犯排除以及犯罪记录封存等特定刑事法律制度,适度柔化刑罚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刚性作用,增强刑事治理效果。推动我国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⑸ 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该不该降低

目前我国《刑法》是这样规定的

不负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不满十四周岁是无责任能力年龄阶段。因此,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何种法益侵害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

相对负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第2款的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因此,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是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减轻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第17条第3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可见,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是减轻刑事责任能力年龄阶段。这是未成年人犯罪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法定情节,表明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从宽处罚的刑事政策精神。我国刑法第17条第4款规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这里的收容教养是对不负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的一种保安处分措施。

完全负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可见,年满16周岁,是有完全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

⑹ 刑法修正案下调法定最低刑责年龄至12岁,你支持此规定吗

刑法修正案下调法定最低刑责年龄至12岁,我是支持这样的规定的。因为这样的规定可以更加好的约束一些未成年人,在当今的年代当中,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活动更加的猖狂。他们可能因为没有具备比较完整的思想,或者是得到一些更加细致的教育,在对于法律的界定上可能有些模糊,没有办法正确的进行一些活动。所以在进行一些违法犯罪的时候,他们可能并不认为这是一些比较严重的行为,实际上他们这样的做法确实是对人们产生了危害。

这项规定的实施势必会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同样也让一些低年龄犯罪案可以有所解决,及时的对他们进行教育,可以避免他们的下一步犯罪。

⑺ 下调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

第一档为14周岁以下,称为不负刑事责任年龄,即在14周岁以下实施的任何危害行为都是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

第二个档次为14到16周岁,这一年龄阶段称为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所谓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意为只对部分危害行为承担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三档为16周岁以上未成年,16周岁以上原则上要对所有的犯罪都承担刑事责任。

也就是说,如果这一草案将来获得正式通过,则目前以十四周岁为起点的刑事责任年龄将下调至十二周岁。这一立法消息虽然有些突然,却是最高立法机关对近年来围绕着是否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所展开的激烈争辩的首度正式回应;同时从立法思路和具体内容来看,也表明相关的争论即将尘埃落定。如此调整在笔者看来具有以下意义:

一、刑事责任年龄的下调实质上是法律对社会发展、社会变化的一种回

因为近年来由于信息网络的发展,受各种渠道影响,未成年人也变得越来越早熟,十四周岁以下严重暴力的案件时有发生,犯罪低龄化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法律作为社会治理的一种手段,也应当做相应的调整。目前大多数国家都将未成年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设置在12到14周岁这个年龄段内,如此设置也得到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认可。

二、体现了立法机关审慎的态度,符合我国一直以来对未成年人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首先,本条适用对象只针对其中两个罪名而非两类犯罪即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其次,这两个罪名首先要导致严重后果,例如故意杀人未遂,是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同时需要情节恶劣,此处主要从主观恶性来界定情节是否恶劣,例如是否出自于比较邪恶的动机、手段是否残忍等。最后在程序上,需要报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三、“个别下调”相比于过去“一刀切”地免于刑责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这样的进步和突破,不但契合了社会发展的现实,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同时也满足了绝大多数公众对法律公平的朴素期待。有了“个别下调”,将对未成年人涉嫌严重违法犯罪问题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引导未成年人的父母加强对子女的约束和管教,让那些年龄不大,却因为其违法犯罪行为给别人带来极大痛苦、产生严重社会危害的“小恶魔”得到应有的法律惩戒。

热点内容
西乡有按劳动法的厂没 发布:2025-01-22 12:28:09 浏览:832
小学生简单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01-22 12:16:55 浏览:277
企业管理法律知识培训 发布:2025-01-22 12:11:37 浏览:464
法律部门规章 发布:2025-01-22 12:07:27 浏览:727
松原市法律咨询 发布:2025-01-22 12:04:49 浏览:602
酒店大厅保安规章制度 发布:2025-01-22 11:21:37 浏览:936
盱眙法院庭长 发布:2025-01-22 11:06:23 浏览:950
吴惠芬的姐姐是法官吗 发布:2025-01-22 10:43:29 浏览:728
驻马店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1-22 10:24:45 浏览:970
法院立案管辖 发布:2025-01-22 09:57:12 浏览: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