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公司法理情

公司法理情

发布时间: 2022-04-03 17:56:16

⑴ 情大于法还是法大于情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法不容情,意思就是说,法律是很重要的,不能受情感的制约,对此我是赞同的,随意我认为法是大于情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咱们是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所以法律是神圣的,不受侵犯的,情感是不能大于法的

第二,法律是客观存在的,而情感都是主动的,如果情大于法,那么就毫无公平可言,社会也会乱套

第三,情感是非理性的,而且是时刻在变化的,变化的东西是不能凌驾于不变的东西上面的

⑵ 情理和法理为题的作文

一说到情理与法,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两者的冲突,即人们常说的“合法不合理”、“合理不合法”,特别是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为了强化戏剧效果和戏剧冲突,往往
使得这种冲突或者说对立显得尤其突出,不可否认,情理与法理之间的确有一些不一致的地方,法律适用中应当以法律为依据,而法理一般低于情理的要求,因而
“合法而不合情理”有其一定的正当性,但应当说明的是,影视作品中这种与法对立的“情理”不是真正的“情理”,这种“情理”被理解成了一种人们的感情认
识,真正的情理,即人情事理,是指人的常情和事情的一般道理,当然,它还有更高一层意思,那指的是道德伦理,是社会公认的情感;从这个意义上说“情理就是
人伦”。

情理以道德伦理为基本内涵,而道德伦理往往是法律的基础,特别是在民事法律中,这种体现更为直接或密切,甚至可以说,情理往往代表着法的价值取向,比如,
民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它是道德伦理的直接法律化的产物,它被称为帝王条款,是法的最高基本原则;又如公序良俗原则(即我国《民法通则》第七条规定的民事
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则更是直接体现着社会的基本伦理道德。

情理作为人之常情和事物的常理是一种现实的既有状态,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情理构成法律运作的实际环境与情况,因而在法
律适用中情理必然成为必须考虑的现实因素,它甚至直接影响到对事实的认定和处理。也正因为如此,法律的适用特别是法律的推理要以情理为基础,要将情理与法
律的价值统一起来,从而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而如果不考虑情理,就会导致认定事实的不便或导致案件的处理虽然合法而不合实际生活的要求,难以得
到社会的普遍认可,比如前些年曾出现过的因一个装修工人在所装修的房屋内自杀,从而导致房主要求装修公司将该房购买,而由其另外购置新房的案例,如果仅从
法律上看,该房装修工人在房内自杀,并未对房屋的居住使用功能造成任何损害,因而房主的要求理应驳回,但是通过电视台采访公众,公众却一致认为房屋损失相
当明显,房主请求合理。
那么,除了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这一个原因外,在法律适用中考虑情理,还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意义。

其一,可以通过推定而认定案件事实,从而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并减轻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在民事诉讼中,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当事人对自己所主张的事实
负有举证责任,而这种证据的充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案件法律后果的不同,但是由于案件发生的客观不可再现性及偶然性、复杂多样性,许多案件如果不考虑情
理,片面的追求证据的客观充分,将会导致许多案件事实无法查清或大大加重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因此,在具体案件中,依据各种间接证据,其它已知事实,借助经
验法则、逻辑规则、法律规定对案件事实进行推定,显得格外重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亦规定,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法则能够推定
出另一事实的,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比如,两个人发生纠纷,甲被乙打了一巴掌,甲到法院诉称其背部大面积脱皮系被乙一巴掌打伤所致,要求乙赔偿损失,已知
当日系夏天、天晴,甲当日未穿上衣在太阳下晒了几个小时,且甲平时很少晒太阳,而乙主张甲的损失非打所致而是太阳灼伤所致的理由就不需证明,因为根据本案
已知事实和一般生活经验,打一巴掌不会造成甲的脱皮,而阳光灼伤可导致,故甲的那种损失显然系太阳灼伤。而如果不考虑情理,非要乙举证证明(对甲的伤进行
法医鉴定),则一方面显然加重乙的负担,也是对诉讼资源的浪费。当然,由于对事实的认定系推定,故法律也允许对方当事人提交相反的证据以推翻这种推定。

其二,正确考虑情理也有利于正确的理解和适用法律。比如,甲房地产公司卖给乙一间二楼房子,可该栋楼房没有上楼的楼梯,乙起诉甲公司要求补充修建,甲公司
则辩称其与乙的合同中并未约定有楼梯,因而其未违约,不应当再修建。如果不考虑情理,乙公司的辩解也是事实,其与甲的合同中确实没有约定提供楼梯,那么乙
公司的主张成立了?很显然,这种主张不成立,因为基于社会经验判断,该栋房屋应当有楼梯,这是人人共知的事实,这无需在合同中约定,如果不考虑情理,机械
的适用法律,必然导致适用法律错误。

当然,考虑情理也不是无原则的,笔者认为,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情理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不确定性,很可能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
面,因而法律所考虑的情理应当是确定的情理,即被人们所普遍接受的、稳定性强,体现一定的规律性的情理,它能够反映人们对生活现象的一般规律性的认识,否
则,如果扩大化的理解情理,就会丧失判断标准,从而导致认定事实错误或者扰乱审判思路。其次,情理应当在法律的适用前提下和范围内去理解,即不能脱离法律
去适用情理,换句话说即情理必须在法律的界限内去适用。
只有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时,正确考虑情理,才能使法律适用的结果正确的反映社会生活的一般规律,从而真正实现法律公平与正义的价值诉求。

⑶ 写一篇有关 法理情的作文 800字左右

王道不外乎人情,法律不出乎人生。因为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法是社会生活的规律。质言之,法是由人所立,并非由法所立;法是为人而立,并非为法而立。这须首先认识清楚,方不到假法图私,舞文弄法。凡不近人情、大拂人情的法律,都失去了法律所以为法律的道理。父母有教养子女的权利义务,一定亲属相互间有受扶养和扶养的权利义务,不悖公序良俗的习惯在法律认许下有其效力。刑事法上,童稚之人、疯狂之人犯罪不罚;老耄之人、精神耗弱之人,犯罪减轻其刑;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的行为,虽过当仍得减轻其刑或免除其刑。犯罪情状可以悯恕,犯罪知悔而为自首,都不必强置重典、罚如其罪。这些不是本于人情而立法条,还是什么?也许有人会说我思想落伍,竟在法治时代而谈人情。殊不知法治尽管修明,而法律关系毕竟是人与人的关系,既不能将人沦为万物,又不能将人升为超人,也就不能逆人之情,拂人之性,撇开情理与事理,专以与人生脱节的法理是尚。现代民主国家的法律,明明以情、理、法同重,而一部分行用法律的人每不注意法律的全盘精神,善为运用,只知握紧单一的条文,硬梆梆地实用起来,虽对法理说得通,却不见得合于天理,适于人情。我辈都是人类的一员,法律又是由人而设,为人而设,只要是经过天理陶冶的人情,得情理之正,处事理之常,岂可不谈,岂可不讲!

⑷ 公司法问题

错误,只要股东大会决议,任何类型的公司均可以回购股份减少注册资本,包括上市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

第75条用脚投票的含义也是这样。应该是回购后注销,公司减资。

⑸ 什么叫做情理法三者情字当先为什么不是理或法字当先呢

理是为了保护情的正常发展,不让情被abused而导致对情的亵渎,就像父母应该对于子女施与合理的亲情,不应该在爱的名义下将伤害,特别是隐性的,心理上的伤害,强加给子女而继而选择无视。

法是对于理的使用的明确的规定,对于具体日常行为的合理性做出统一标准的判断。就比如一个孩子的行为的确是欠调教,但是调教到那个程度算是合理范围,这是法规定的,比如身上拍两下可以,但是如果直接呼俩板砖到头上把人给砸死了,法就界定为违反了出于合理性的正常施教。

法是为了维持人性和理性的平衡,理是为了维护情的神圣纯洁。

可惜中国两样都没做好。

⑹ 民法适用中的情理与法理的辨证关系

情理以道德伦理为基本内涵,而道德伦理往往是法律的基础,特别是在民事法律中,这种体现更为直接或密切,甚至可以说,情理往往代表着法的价值取向,比如,民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它是道德伦理的直接法律化的产物;

是法的最高基本原则;又如公序良俗原则(即我国《民法通则》第七条规定的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则更是直接体现着社会的基本伦理道德。

情理作为人之常情和事物的常理是一种现实的既有状态,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情理构成法律运作的实际环境与情况,因而在法律适用中情理必然成为必须考虑的现实因素,它甚至直接影响到对事实的认定和处理。

也正因为如此,法律的适用特别是法律的推理要以情理为基础,要将情理与法律的价值统一起来,从而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而如果不考虑情理,就会导致认定事实的不便或导致案件的处理虽然合法而不合实际生活的要求,难以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具体论述:

比如前些年曾出现过的因一个装修工人在所装修的房屋内自杀,从而导致房主要求装修公司将该房购买,而由其另外购置新房的案例,如果仅从法律上看,该房装修工人在房内自杀,并未对房屋的居住使用功能造成任何损害,因而房主的要求理应驳回,但是通过电视台采访公众,公众却一致认为房屋损失相当明显,房主请求合理。

(6)公司法理情扩展阅读: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1954年至2001年近半个世纪里4次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致力于制定一部属于自己的民法典。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4次尝试编纂民法典的努力均未能取得预期结果。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编纂民法典的任务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随即启动第五次民法典编纂工作,并作出了先制定民法总则、再系统整合民事法律的“两步走”的民法典编纂工作部署。经过两年多的论证、征求意见、修改,民法总则按预定进程顺利制定出来,民法典编纂工作由此迈出关键性一步。

我国要实现几代人孜孜以求的“民法典之梦”,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鉴于之前民法典编纂工作一再受挫的教训,一些人担忧这次民法典编纂工作也难以顺利完成。这次民法典编纂工作之所以能够按预期目标顺利推进,是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外部环境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这为民法典的编纂奠定了经济体制基础。民法典被称为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呼唤民法总则的制定。

从民法学自身来说,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民法理论研究已经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在批判借鉴外国法学理论、制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中国民法学体系。

此外,从司法实践来看,法官已具备比较好的法学素养,形成了较为正确的适用法律的思维。同时,人们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有了很大提高,更加希望自己的权利能够得到法律保护,这是制定民法典的群众基础。

民法总则的制定彰显了党和国家编纂民法典的坚定决心,打消了一部分人对我国民法典立法能力的怀疑。民法总则的顺利通过,也推动我国民法典编纂工作真正驶入快车道。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内,我们还要完成民法典分则各编的整合修订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这需要相关部门、民法学界乃至整个社会群策群力、再接再厉,为编纂一部结构合理、体系完备、规范科学的中国民法典继续努力。

参考资料:网络——法理

参考资料:网络——情理

参考资料:人民网——民法总则的时代意义

⑺ 在现实工作中,如何正确处理“情理法”的关系。重点是在工作中,不是司法单位。

摘要 情理法三者关系的感悟

⑻ 公共管理中,是人情大于法理,还是法理大于人情我是法理大于人情,对以下问题的看法

这个问题比较严肃,我谈谈我的看法
我们国家历代重人治不重法治
这就容易出现一个悲剧,同样一句话,一个道理,在每个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如果理解的好,作为管理官员,他可以处理问题很好,如果那个人理解不好,处理问题就难以周全,甚至偏离轨道,再甚至贪污腐败,黑白逆转
所以现在国家一直崇尚法治,法治的优点自然不必说,可操作性减小,能够相对做到公平公正,缺点是比较死板,不够人性化,对一些问题的根源不能解决

我觉得如果在法治的基础上,公平公正的判决,做深度的思考,运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的根源,那就可以在自己的管理岗位上造福一方,善哉善哉了

⑼ 新公司法第28条和31条对于出资不足和出资不实的股东分别规定了违约责任和连带责任,法理上如何理解

1、出资不足的违约责任是对于股东之间。

2、发起人有足额出资的连带责任,当一个股东没有足额出资时,其他股东应当有补足不足部分的连带责任。

3、被告的主体是公司而不是股东个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责任只是在其出资范围内承担责任,如果在出资范围之外承担责任的话就有不是有限责任了。

(9)公司法理情扩展阅读:

在不同的阶段(设立阶段或者成立后)未足额出资,股东后期对债权人承担的责任不同

一、设立和成立不同

简单点就是:设立是一种法律行为,成立是一种法律后果。

公司设立是发起人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进行的创立行为,属于民事行为。

公司成立不是一种法律行为,而是设立人取得公司法人资格的一种事实状态或者设立人设立公司行为的法律后果。(营业执照的签发日期为公司的成立日期,公司凭登记机关核发的营业执照刻制印章、开户、纳税。即取得营业执照之前,公司不算成立,不能享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二、不同阶段的责任不同

1、设立阶段

设立阶段,如在公司设立时应缴纳的出资未缴纳或未足额缴纳,债权人有权要求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承担连带责任,同时也可以一并要求公司的发起人与该股东一起承担连带责任。

同时,为了保护已履行出资义务的公司发起人的权益,该条款同时也赋予了发起人承担责任后,有权向被告股东进行追偿。

注:因为发起人在设立阶段负有监督义务(其他发起人或股东),公司发起人(即使已经足额出资)也需要与未足额股东共同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连带责任。

2、公司成立后

如虽然公司设立时,股东按期缴纳足额缴纳了出资义务,一般是是指首期出资,但是剩余的出资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足额缴纳的,债权人只能在公司资产不能清偿的前提下,要求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⑽ 行政执法人员如何做好法理情相统一

但是威廉姆斯始终没有放弃求生的机会,他在狱中以实际行动为自己赎罪,以口述的形式为后人留下了四部纪实体小说,教育青少年好好做人,并展开街头教育行动,其人甚至数次入选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但是,当威廉姆斯和他律师充满信心地等待加州高等法院减刑时,加州州长施瓦辛格确断然拒绝。结果威廉姆斯被执行了注射死刑。 这则消息激起了广大市民极大舆论。翻遍中国的报刊,基本上是讲阿诺德的不是,有人甚至指责其太过分,实在缺少人情味。支持阿诺德的多是外国人,杀人偿命,没有过错。 我们暂不说这件事情的对与错,我想重点说说这件事情所体现的一个核心的价值取向:就是如何对待情理法的问题。 所谓情即人情、感情;理即道理;法即法度、规则。 情理法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人类活动的主要评判标准。情理法的次序和主要与次要之分,对于一件事和一个人的评判结果将会千差万别。 曾记得某市安监局副局长在全市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监督培训班动员讲话中说,做为行政执法人员要依法行政,文明行政,程序要合法,要做到法理情相统一。 因为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非常注重感情的,这就是说要求我们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活动中,面对对象是有感情的人,要从人情、感情方面“动之以情”;同时,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情,给他们讲明道理,对他们“晓之以理”;更重要的是,也是大家非常敏感的事就是“法”,如何在讲人情、讲感情、讲道理的基础上,来把握和运用好“法”,这就是学问,这就是艺术,工作的艺术。如何把握好情理法是一个领导或者说是一个行政执法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否则,行政执法工作就很难顺利开展。情理法的区别可以形象地说:法为过去,理是现在,情是未来。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法是早就制定好了的,是颁布公告了的,是大家应该也必须做好的;而理是你讲的有没有理,在不在理,如果你能在行政执法人员面前说出个一二三,在处理时也会考虑和照顾的,毕竟法律在这方面也是有规定从轻情节的;情之所以说是未来,它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行政执法人员如何动之以情,另一方面,执法的对象如何以情动人,如何这两方面达到了和谐统一,就会非常主动,非常配合,我们的和他们的未来就由自己来掌握。这就是说,法是死的,人是活的,人如何灵活地去把握和运用好法,这确实是学问,行政执法人员必须掌握和运用好这门学问。 如何做好法理情相统一是对我们每名行政执法人员一个严峻的考验。 临沂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齐付军

热点内容
学道德模范做有德之人手抄报 发布:2024-11-17 15:27:12 浏览:533
魏亚南律师 发布:2024-11-17 15:04:24 浏览:207
明朝司法程序 发布:2024-11-17 14:13:51 浏览:549
民事诉讼法百度云 发布:2024-11-17 12:40:18 浏览:449
劳动法对于公休和法定假日的规定 发布:2024-11-17 12:10:34 浏览:12
合同法最新修订日期 发布:2024-11-17 11:57:47 浏览:367
规章不须经国务院批准 发布:2024-11-17 11:21:17 浏览:765
江宁法律援助中心55 发布:2024-11-17 11:03:23 浏览:287
民法于飞老师 发布:2024-11-17 10:58:58 浏览:944
制定规章制度的讨论记录 发布:2024-11-17 10:43:56 浏览: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