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姜汁刑法

姜汁刑法

发布时间: 2022-04-04 04:45:07

① 我们吃的姜是他的什么部位

根部

开放分类: 汉字、文字、姓氏、汉语、草本植物

目录
• 植物品种
• 形态特征
• 分布
• 种植技术
• 采收留种
• 姓氏
• 【姜氏家谱】

植物品种
种中文名:姜
种拉丁名: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
种别名 :生姜、干姜、姜皮
科中文名:姜科
科拉丁名:Zingiberaceae
属中文名:姜属
属拉丁名:Zingiber
中国植物志:16(2):141
英文植物志:24:325

形态特征

多年生宿根草本。根茎肉质,肥厚,扁平,有芳香和辛辣味。叶子列,披钍形至条状披针形,长15~30厘米,宽约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平滑无毛,有抱茎的叶鞘;无柄。花茎直立,被以覆瓦状疏离的鳞片;穗状花序卵形至椭圆形,长约5厘米,宽约2.5厘米;苞片卵形,淡绿色;花稠密,长编印2.5厘米,先端锐尖;萼短筒状;花冠3裂,裂片披针形,黄色,唇瓣较短,长圆状倒卵形,呈淡紫色,有黄白色斑点,下部两面三刀侧各有小裂片;雄蕊1枚,挺出,子房下位;花柱丝状,淡紫色,柱头放射状。蒴果长圆形胀约2.5厘米。花期6~8月。

分布

我国中部、东南部至西南部,来凤、通山、阳新、鄂城、咸宁、大冶各省区广为栽培。亚洲热带地区亦常见栽培。

种植技术
一、植物学特征
生姜根系不发达,入土浅,主要分布在30厘米左右的范围内。茎为肉质根状茎,腋芽不断分生可发生一、二、三……次,次生根茎,丛生密集成块状,一般苗数愈多,姜块愈大,产量愈高。地上茎是叶鞘抱合成的假茎,高70~100厘米,直立不分枝。叶披针形.具叶鞘,绿色,叶互生,排列两行。姜在热带能开花,花黄绿色或红色,很少结果,以根茎繁殖。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姜喜温暖湿润的环境条件,不耐低温霜冻,16℃以上开始萌芽,幼苗生长适温20~25℃,茎叶生长适温25~28℃,15℃以下停上生长。而泥槽、庄科、阿那黑等村委会终年气温基本在15℃以上,最低热河谷区域,对生姜的生长非常适宜,产量也相对较高。
姜喜弱光,不耐强光,在强光下,叶片容易枯萎,农谚有“生姜晒了剑(新叶)等于要了命”。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
姜喜肥沃疏松、富含有机质、排灌方便的微酸性土壤为好。对水分要求严格,既不耐旱也不耐湿,受旱则茎叶枯萎,生长不良,高温高湿,排水不良易致病害。对三要素的要求,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
三、类型及品种
根茎节多而密,姜块数多,双层或多层排列,代表品种有广东密轮细肉姜,我省的玉溪黄姜,西畴细姜。此外,还根据姜的外皮色分为白姜、紫姜、绿姜(又名水姜)、黄姜等。长势中等,分枝多,龙庆黄姜则属密苗型黄姜。
四、栽培技术
(一)栽培制度及季节:生姜可以净种,也可间套种,龙庆黄姜一般在清明前后,蚕桑树地里播种。
间套种可利用高杆搭架作物如瓜、豆架下种植,也可以在包谷行间间作,起到遮阴作用。
(二)选地,整地及施肥:姜忌连作,愚好与水稻、葱蒜类及瓜、豆类作物轮作,并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姜畏强光,应选适当阴蔽的地方栽种。姜生长期长,产量高,需肥量大,每亩农肥不少于3000千克,并施人硫酸钾20千克或复合肥30千克作底肥,以充分满足姜对营养的需求,畦面一般作成高畦。
(三)选种,播种:播种前要精选姜种,剔除霉变,腐烂,干瘪的病弱姜块。种姜要选择50—100克有1—2个壮芽的姜块为好,太大的姜块也可播种但需种量大,成本高,可以用刀切或用手擗开,但伤口应用草木灰或石灰消毒后再播。播种前最好用药剂浸种催芽,方法将种姜摊开晾晒1—2天然后用1:l:120的波尔多液浸种10分钟,然后将种姜捞出后,用潮砂子将其层层堆码好用薄膜覆盖,厚度约30—40厘米,使温度保持在20—30℃,8—10天即可出芽,报据芽子的大小、强弱分级播种。每亩用种量300—500千克。
一般排姜多用打沟条播,行距35—40厘米,株距26—30厘米,沟深10—12厘米。打塘播可按株行距33厘米,塘深7—8厘米。
沟、塘打好后,将姜种斜放,芽朝一个方向排列,排好后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或土杂肥覆盖,厚度6—8厘米,肥上再盖少量土壤即可。
(四)田间管理:姜排好后如土壤湿润不需浇水即可出苗,如果土壤干燥应浇一次水,但不宜过多,出苗后视土壤墒情及植株长相适时浇灌,高温期应提倡早浇,晚浇,雨季要注意排涝。
姜在生长期中要进行多次中耕松土及迫肥培土工作,当苗高15厘米左右时结合中耕,除草进行培土,追肥以人粪尿为主,培土3厘米。随着分蘖的增加,每出一苗再迫一次肥培一次土,培土厚度以不埋没苗尖为度,总汁培土3—4次,使原来的种植沟变成埂。培土可以抑制过多的分蘖,使姜块肥大。
姜怕强光,可在行间套种包谷或上架豆类,也可搭荫棚或插树枝、蒿杆遮阴。
(五)病虫防治:虫害有玉米螟,病害主要是姜腐败病即姜瘟,主要为害叶及根茎部,以高温期发病重,防治方法:实行轮作换茬,选用无病种姜,防治病田水流入灌溉,药剂可用50%代森锌800倍,7—10天一次。

采收留种

生姜一季栽培,全年消费,从7—8月即可陆续采收,早采产量低,但产值高,在生产实践中,菜农根据市场需要进行分次采收。
(一)收种姜,又叫“偷娘姜”,即当植株有5—6片叶时,采收老姜(即娘姜),方法用小锄或铲撬开土壤,轻轻拿下种姜,取出老姜后,马上覆土井及时追肥。种姜不蚀本,所以农谚有“姜够本”之说。
(二)收嫩姜(子姜),立秋后可以采收新姜即子姜,新姜肥嫩,适于鲜食及加工,采收愈早,产量愈低,主要由市场价值规律决定。
(三)收老姜:霜降前后,茎叶枯黄,即可采收,此时采收产量高,辣味重,耐贮藏,可作加工,食用及留种。南部无霜地区可割去地上茎叶,上盖稻草等覆盖物,可根据需要随时采收或留种,但土壤湿度不宜太大。
留种用的姜,应设采种田,生长期内多施磷钾肥,少施氮肥。选晴天采收,选择根茎粗壮.充实,无病虫及损伤姜块,单独贮存,在贮藏期经常检查,拣出病、坏姜。
[中药药性]
生姜味辛性温,长于发散风寒、化痰止咳,又能温中止呕、解毒,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及胃寒呕逆等证,前人称之为 “呕家圣药”。姜炙法就是取生姜的这些特性,用姜汁这一辅料对药物进行炮制,来增强药物祛痰止咳、降逆止呕的作用,并降低其毒副作用。如竹茹生用长于清热化痰,姜炙后可增强其降逆止呕的功效;厚朴其味辛辣,对咽喉有刺激性,通过姜炙可消除其刺激咽喉的副作用,并能增强宽中和胃的功效;黄连姜炙后可缓和其过于苦寒之性,并善治胃热呕吐。
干姜虽与生姜同出一物,但由于鲜干质量不同其性能亦异。干姜性热,辛烈之性较强,长于温中回阳,兼能温肺化饮,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中焦虚寒、阳衰欲脱与寒饮犯肺喘咳等证。因此,用干姜制备的姜汁与生姜汁的性能也不一样。如用干姜制备的姜汁炮制药物,必将影响药物的炮制效果,达不到药物炮制的目的,就不能增强具有降逆止呕作用的药物的功效。
按中医理论,生姜是助阳之品,自古以来中医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宋代诗人苏轼在《东坡杂记》中记述杭州钱塘净慈寺80多岁的老和尚,面色童相,“自言服生姜40年,故不老云”。传说白娘子盗仙草救许仙,此仙草就是生姜芽。生姜还有个别名叫“还魂草”,而姜汤也叫“还魂汤”。

姓氏

姜姓,是源自远古时期炎帝的姓。
据史书记载,姜姓是炎帝的后代,因炎帝的出生地而得姓,为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说文解字》曰:“神农居姜水,因以为氏。” 传说中的炎帝,即神农氏,相传为中国历史上最远古的“三皇”之一。因炎帝生于姜水(今山西岐山县),故以姜为氏。因此,炎帝的出生地,也就是姜氏的发源地。
后来在历史的进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炎帝的许多子孙已变易为其他姓氏。炎帝子孙因辅佐禹治水有功,在虞、夏之际,或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县),或封于申。
春秋时期五霸之一的齐国,创建始祖是吕尚。史书记载说:“吕尚,姓姜名牙。”吕尚,既为神农氏的后裔(又名姜太公、姜子牙),因其先祖尝为四岳,辅佐大禹治水有大功,被封于吕,故从封姓改叫吕尚。其子孙世袭齐国国君,历29世。后来齐国在战国时被田和所灭,齐国变为田氏政权,其子孙后代分居各地,多以姜为姓。这样,分迁到各地的姜姓不断繁衍发展,到了汉代已发展成为一大望族。
据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时期,西戎也有以姜为姓的,故称姜戎,原在瓜州(今甘肃敦煌西),后逐渐东迁,约于公元前638年由其首领迁至晋南,属于晋国。居住在今山东、河南省境内的姜氏,在西汉以前已发展成为关东(今河南灵宝县函谷关以东地区)大族。到西汉初,为充实关中人口,姜氏从关东迁徙至关中,此后世居天水(今属甘肃),故族人便以“天水”为郡号。到了汉代,姜氏已有徙居到今江苏、四川者。但是,直到唐朝,天水仍是姜氏的发展繁衍中心。唐、宋时期,姜氏还分布于今河北、河南、浙江、江西、安徽、山东等地方及广东琼山。到了明、清时期,姜氏有的居住到今山西、陕西、湖南、贵州、湖北等地。据姜氏族谱记载,明朝洪武年间,有一位姜世良迁至福建漳州龙溪县红豆村,并在此发迹。其后代子孙繁衍,又有分支徙居广东陆丰盐墩乡,继续繁荣发展。后来姜世良11世孙于清乾隆年间由内地移居台湾。此后,闽、粤姜氏陆续有人迁至台湾,有的又远播海外。
姜姓名人,最早的是周时的姜子牙。此后,历代不乏杰出人物。东汉的隐士姜肱,史书称其“家世名族”,他不仅学问高,而且与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著闻,兄弟相互友爱,常同被而眠,后人常用“姜被”比喻兄弟友爱。东汉还有姜诗,与其妻以事母至孝闻名,其后发展成为姜氏较为繁盛的一支。
三国时有蜀汉的姜维,天水人,本为魏将,后归蜀,得到诸葛亮的信任。曾继诸葛亮之后继领其军,后任大将军,是位有名的大臣;唐代,有两位姜姓宰相,除姜公辅外,还有唐高宗时宰相姜恪;南宋有著名词人、音乐家姜夔,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工诗,精通音乐,满腹经论,可惜由于当时秦桧当政,因姜夔唾弃他的为人,后隐居;南宋还有名将姜才;明代有书画家姜立纲;清代有文学家姜宸英,曾参与纂修《明史》,所作的《刑法志》揭露了明代“厂卫”之害,善工书法,能诗文,被誉为“江南三布衣”之一。近现代有皖西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姜镜堂等。
姜姓在当今以人口多少排名的中国百家姓中居于第60位。

功效:
外感风寒、鼻子不通气、流清鼻 涕、头痛发烧或被雨淋后发冷、肚子 痛等,可用切细碎的鲜姜 25 克加上 红糖,以开水冲泡服用。
慢 性 胃 炎 、 时 常 胃 疼 、 恶 心 呕 吐,可用鲜姜 15 克、桔子皮 15 克, 用水煎服,一日 3 次。
老年人患慢性咳嗽,不发烧,吐 白痰,可用鲜姜捣汁,半匙姜汁加 1 匙红糖服用,早晚各服 1 次。
风 寒 骨 病 、 关 节 痛 、 患 部 有 冷 感,可用鲜姜、大葱各一半,切碎炒 热,用布包好,贴在患处。

【姜氏家谱】
5648【河北青县】南左所姜氏家谱上下卷 (清)姜克昌续修 清咸丰四年(1854)续修钞本 二册 河北大学
5649【天津】姜氏家谱六卷 (民国)姜宝堃重修 民国二年(1913)天津姜氏石印本 六册 美国
5650【江苏泰州】维阳泰州姜氏重修族谱四卷 (清)徐锡思纂修 姜时财主修 清光绪十九年(1893)活字本 四册 历史所
5651【江苏扬中】姜氏挂谱 白布一幅 江苏扬中县
5652【浙江馀姚】姜氏世谱六卷 (清)姜之珑编 清乾隆十一年(1746)刻本 六册 浙江图 注:姜氏世谱始修於宋乾道五年。
5653【浙江馀姚】姜氏世谱十集 (清)姜联福增修 清咸丰四年(1854)馀姚敬胜堂木刻本 浙江奉化县文管 美国 注:谱始修於宋乾道五年。
5654【浙江馀姚】姜氏世谱不分卷 (民国)姜锡桓纂修 民国六年(1917)敬胜堂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历史所 南开大学 河北大学 浙江图 浙江馀姚梨州文献馆
5655 【浙江鄞县】姚江姜氏追远世谱八卷首一卷 鄞东梅墟姜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陈运鹏 何锡冕等纂修 民国十八年(1929)崇本堂木活字本 十二册 天一阁
5656【浙江慈溪】慈东青林姜氏宗谱七卷首一卷 (民国)姜惠富等修 民国二十年(1931)崇本堂木活字本 六册 美国
5657【浙江】奉化姜氏宗谱六卷 (民国)周孝咸重修 民国十八年(1929)木刻本 浙江象山县文管
5658【浙江象山】姜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姜炳璋 姜森重修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敬德堂稿本 一册 浙江图
5659【浙江嵊县】姜氏世谱十二卷 姜松年等续修 民国六年(1917)活字本 十二册 吉林大学
5660【浙江兰溪】横塘妻氏宗谱□□卷 (民国)丁淼源重纂 民国十八年(1929)木刻本 三册 浙江兰溪县圣山乡 注:初纂於明嘉靖三十七年。
5661【浙江兰溪】东溪姜氏宗谱四卷 (民国)姜焕文重纂 民国二十四年(1935)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水亭乡姜坡
5662【浙江兰溪】姜氏宗谱十三卷 (民国)水链重纂 民国三十年(1941)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水亭乡西姜
5663【浙江兰溪】风林姜氏家谱二十卷 民国三十七年(1948)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高潮乡皂洞口
5664【浙江常山】姜氏宗谱不分卷 (清)钱登云六修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青石乡桥亭村扁柏树底
5665【浙江常山】定阳姜氏宗谱二卷 (民国)姜学翁 姜连鸿重修 民国二十八年(1939)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青石乡桥亭村扁柏树底
5666【浙江常山】姜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 民国三十一年(1942)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辉埠镇大埂村 注:首修於明百历四十一年。
5667【浙江常山】南洲姜氏宗谱□□卷 浙江常山县新昌乡彤坑村(存首二卷)
5668【浙江黄岩】黄城姜氏家谱六卷 (清)姜丹书纂 姜景华续增 清光绪十五年(1889)东禅来经草堂木刻本 浙江临海县博
5669【安徽桐槭】姜氏支谱六卷 (清)姜万林 姜怀珍等撰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松柏堂木活字本 六册 日本 美国
5670【安徽桐城】皖桐姜氏宗谱十卷 (清)姜显名等重修 清光绪十九年(1893)馀庆堂活字本 十册 北图
5671【福建漳州】姜林连支同谱序 (清)姜世俊序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钞本 一册 台湾
5672【江西南昌】城塘姜氏七修族谱四十四卷首二卷 (民国)姜璜主修 姜国栋编辑 民国十六年(1927)敦本堂活字本 江西档(存首一卷) 注:书口题《姜氏德立合谱》。
5673【山东】昌邑姜氏族谱八卷 (清)姜舜龄撰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木刻本 黑龙江绥化市档
5674【山东】昌邑姜氏族谱五卷 (清)姜以锋重订六刻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7)木刻本 山东昌邑县东家乡前张戈庄村
5675【山东牟平】姜氏系谱三十卷 (民国)姜瑞珍重修 民国二十五年(1936)铅印本 山东烟台市图
5676【山东】莱阳姜氏族谱十一卷 (清)姜柱等增修 清光绪十三年(1887)敦睦堂刊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5677【山东】莱阳南古城姜氏家乘□□卷 清光绪十三年(1887)刻本 北图
5678【山东金乡】姜氏家乘二卷 (明)李建中纂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钞本 山东金乡县卜集乡大姜村
5679【山东烟台】通伸村姜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姜世棻编次 民国十四年(1925)石印本 山东烟台市图
5680【湖北汉阳】姜氏宗谱□□卷 (民国)姜德 袁汉丞等纂 民国三十二年(1944)姜氏宝璜堂木活字本 武汉图(存卷首)
5681【湖北新洲】姜氏宗谱七卷首四卷 (民国)姜绍熊 姜传绪四修 民国三十四年(1945)铜字本 湖北新洲县和平乡朱杨材 注:清乾隆六十年创修。
5682【湖北新洲】姜氏宗谱四卷 (民国)嘘云三修 民国三十五年(1946)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硕岗乡
5683【湖北】竹溪姜氏宗谱十八卷 (民国)占章杏重修 民国三十五年(1946)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毛良坞乡姜家村
5684【湖南长沙】萋姓十修族谱三十四卷 (清)姜淇珊 姜苟香等纂修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云磬堂活字本 历史所 河北大学 注:明嘉靖三十年崖山公始修。
5685【湖南宁乡】宁邑姜姓续修支谱□□卷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6)刻本 湖南图(存卷2)
5686【湖南宁乡】姜氏重修族谱二十二卷首一卷 (清)姜光汉修 姜呜冈 姜汤他纂 清道光十四年(1834)孰乐堂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1)
5687【湖南宁乡】姜氏重修族谱二十七卷 (清)姜良治纂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孰乐堂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1、26)
5688【湖南宁乡】姜姓族谱□□卷 清道光十七年(1837)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末)
5689【湖南邵回】姜氏四修族谱□□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姜春城纂修 清咸丰七年(1857)敦伦堂刻本 湖南图(存卷1、首、末)
5690 姜氏宗谱十五卷首一卷 (清)姜世名编辑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活字本 四册 北图
5691 姜姓九修族谱四十二卷首一卷尾二卷 (清)姜氏合族公撰 清同治六年(1867)云磬堂活字本 三十三册 北图
5692 姜氏家谱不分卷 (清)姜国璜纂修 清钞本 北图
5693 龙砂姜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姜继宗纂修 民国十七年(1928)怀此山房活字本 六册 北图
5694 天水郡姜氏宗谱十五卷首二卷 (民国)姜佑驽等续修 民国二十五年(1946)活字本 十七册 北图
2005 [山东省郯城县姜庄村]姜氏宗谱一卷姜步宽等续

姜对生长条件的要求
姜原产于热带多雨的森林地区,要求阴湿而温暖的环境,生育期间的适宜温度为22~28℃,不耐寒,地上部遇霜冻枯死。地下部也不能忍耐0℃的低温。也不耐热,如温度过高,阳光直射,生长受阻,故在栽培上夏季应遮阴。对土壤湿度的要求严格,抗旱力不强,如长期干旱则茎叶枯萎,姜块不能膨大,但若雨水过多,田间排水不良,会引起徒长和姜块腐烂。姜对氮磷钾肥的要求:以钾需要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所需养分除由基肥供应外,还需要追肥,苗期以追施氮肥为主,姜块迅速膨大期要补施有机肥或含氮、磷、钾三要素的复合肥。姜忌连作。在腐殖质多的壤土或粘壤土栽培,产量较高,但辛辣味淡,组织较嫩,适于收嫩姜供菜用。若栽培在腐殖质少的沙壤土,产量则较低,但辛辣味较浓,适于作种姜或制姜粉用

② 喜欢的一个女孩最近感冒了,想去看看她,该买些什么东西给她好呢

夏天里,买点水果,,当然也可以给她带点药,,

③ 找写古装言情的资料。情景大致设置在后唐时期。回答好的有大量加分哦!

北崇少林,南尊武当,少林武当肯定是少不了的。
丐帮历来都是人数最多的帮派,也不会少。这几个门派基本上是一贯都站在正义的立场上,基本上。
其他稍小一点的,华山,崆峒,峨嵋,在每个作者的笔下立场不定。
昆仑也是写得比较多的门派,在修真和武侠的小说中都频繁出现。
唐门是暗器的领军人物。
其他的门派,按照出现频率来说,应该算不上常见的了。
日月神教,五岳,霹雳堂,孔雀山庄,太极门,明教,青龙会,红花会,血刀门,大理段氏,逍遥派,星宿派,姑苏慕容,桃花岛,白驼山,全真教,古墓派,雪山派,侠客岛,铁血大旗门,连环坞等等,不过古龙笔下的高手多是没啥门派,天机棒,龙凤双环,小李飞刀,嵩阳铁剑,温侯银戟好像全是天生的。

1.少林长拳2.少林罗汉拳3.少林擒拿十八打4.一指禅

5.易筋经6.大金刚掌7.袈裟伏魔功8.伏魔禅杖

9.多罗叶指10.无相劫指11擒龙功12.少林握石掌

13.达摩掌14.大韦陀杵15.少林降魔刀16.少林伏虎掌

17.袖里乾坤18.少林拦云手19.少林快掌20.千手如来掌

21.一拍二散22.天竺佛指23.劈空神拳24.慈悲刀

25.大智无定指26.神拳八打27.韦陀棍28.去烦恼指

29.大力金刚指30.般若掌31.摩诃指32.寂灭抓

33.罗汉伏魔神功34.达摩剑35.如影随形腿36.韦陀拳

37.罗汉剑38.因陀罗抓39.拈花指40.大慈大悲千叶手

41.燃木刀42.日月鞭43少林九阳44金刚伏魔圈

45.普渡仗46.金刚护体神功47.大力魔爪功48.少林龙爪功

49.少林虎爪功50.金刚禅狮子吼51.躲刚拳52.斩蛟拳

53.韦陀伏魔剑54.大力金刚抓55.少林降魔掌56大韦陀掌

57.少林醉拳58.少林疯魔杖59.夜叉棍60.取经棍

61.查拳62.潭腿63.花拳64.洪门拳

65.燕青拳66.鲁智深醉跌67.中平枪68.六合刀

69.六合拳70.六合鞭71.六合枪72.赤尻连拳

73.变势掌74.少林猴拳75.十八罗汉阵[阵]

二、武当山-太极门-上清宫

(武当为武林内家正宗,元末张三丰创立。虽然实际上太极门与武当没什么太大的联系,当时在一般武侠小说中,太极门源出武当。上清宫见于《侠客行》,武当分支)

1.太极剑2.太极拳3.柔云剑4.绕指柔剑

5.玄虚刀6.武当长拳7.武当绵掌8.武当推云手

9.武当九阳10.倚天屠龙功11.纯阳无极功12.太极神功

13.神门十三剑14.虎爪绝户手15.武当两仪剑16.羽衣刀

17.奇门三才刀18.四象六合刀19.灵宝拳20.上清拳

21.上清剑22.武当鹤嘴劲23.武当震山掌24.无极玄功拳

25.玄玄刀26.破金锤27.太极刀28.真武七截阵[阵]

29.梯云纵[轻]30.狻冰功[轻]31.芙蓉金针[暗]

三、丐帮

(丐帮创立于唐朝,自古以来便是天下第一帮,在清朝改名字“兴汉丐帮”,见于《雪山》)

1.降龙十八掌2.打狗棒3.逍遥拳4.锁喉擒拿手

5.缠丝擒拿手6.龙爪擒拿手7.丐帮混元牌8.丐帮摄心术

9.蟹钳功10.排云双掌11.打狗阵[阵]12.漫天洒金针[暗]

13.青竹镖[暗]

四、逍遥-灵鹫宫-星宿海-函谷

(金庸小说中,武功绝顶高手出得最多的,肯定是少林,第二就是逍遥,逍遥在《天龙》内,已有超过少林之势头。灵鹫宫,天山童姥创立,逍遥分支。星宿海,丁春秋创立,逍遥派分支。函谷,苏星河创立,逍遥主支。)

1.北冥神功2.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3.小无相功4.抽髓掌

5.化功大法6.天山六阳掌7.天山折梅手8.天山杖

9.三阴蜈蚣爪10.天羽奇剑11.如意刀12.逍遥龟息功

13.寒袖拂穴14.五斗米神功15.地火功16.白虹掌

17.周公剑18.传音搜魂大法19.凌波微步[轻]20.月影舞步[轻]

21.采燕功[轻]22.凭虚临风[轻]23.飞星术[暗]24.穿心钉[暗]

25.极乐刺[暗]26.三笑逍遥散[暗]27.无形粉[暗]28.碧磷粉[暗]

29.铄心弹[暗]30.连珠腐尸毒[暗]

五、大理段氏-天龙寺

(大理皇家段氏,乃金庸最著名的武林世家,天龙寺更是皇家寺院)

1.段家剑2.六脉神剑3.一阳指4.枯荣禅功

5.天龙佛门狮子吼6.修罗刀7.五罗轻烟掌8.盘根错节十八斧

9.哀牢山三十六剑

六、全真教-太乙门

(全真教,是中国著名道教流派,后来的武当便是全真派的。为南宋第一大武林门派,创始人王喆,号重阳。太乙为与全真并列的道教派系,两派多有融合,今合在一起讨论)

1.九阴真经2.先天气功3.全真基剑4.左右双手互搏

5.空明拳6.同归剑7.金关玉锁二十四决8.三花聚顶掌

9.全真收筋缩骨法10.太乙拳11.太乙神功12.太乙枪

13.全真排云手14.全真出云手15.全真鞭拳16.泥鳅功

17.太乙元笔18.昊天掌19.全真鸳鸯连环腿20.一剑化三清

21.冲天掌22.九阴神抓23.易筋锻骨术24.大伏魔拳

25.阴寒箭掌26.羽衣刀27.天罡北斗阵[阵]28.七星聚会[阵]

29.金雁功[轻]30.飞絮功[轻]31.上天梯[轻]32.天罡北斗步[轻]

七、古墓派

(见于《神雕》,创始人林朝英)

1.玉女心经2.玉女剑3.玉女素心剑4.古墓九阴

5.天罗地网掌6.手挥五弦7.赤练神掌8.金铃银索

9.五毒神掌10.三无三不手11.黯然销魂掌12.拂尘功

13.美女拳14.美女剑15.天罗地网势[轻]16.迎风拂柳步[轻]

17.玉蜂针[暗]18.冰魄银针[暗]

八、桃花岛

(黄药师创立。)

1.弹指神通2.落英神剑3.落英神剑掌4.八卦劈空掌

5.碧海潮生曲6.兰花拂穴手7.九阴白骨爪8.九阴摧心掌

9.毒龙银鞭10.玉箫剑11.玉漏催银剑11.旋风扫叶腿

12.灵鳌步[轻]13.桃花燕双飞[轻]14.桃花附骨针[暗]

九、白驼山庄

(欧阳锋创立)

1.蛤蟆功2.灵蛇拳3.灵蛇杖4.逆转九阴

5.神驼雪山掌6.黄沙万里鞭7.白驼天龙掌8.金刚穿掌

9.白驼疯魔杖10.透骨打穴11.蚯蚓功12.合扇刀

13.瞬息千里[轻]

十、峨眉山

(元末明初,郭襄创立)

1.峨眉九阳2.回风拂柳剑3.回风拂柳刀4.金顶绵掌

5.飘雪穿云掌6.灭剑7.绝剑8.四象掌

9.佛光普照掌10.乱披风剑11.大佛掌12.阴阳太极拳

13.鸭形掌

十一、昆仑山

(元末明初,何足道创立)

1.昆仑基剑2.昆仑两仪剑3.无色无声剑4.迅雷剑

5.玉碎昆冈剑6.雨打飞花剑7.天山雪飘掌8.清凉扇

9.混沌剑阵[阵]10.云龙三折[轻]

十二、雪山-金乌派

(见于《侠客行》,金乌为雪山分支)

1.雪山入门十三式2.雪山基剑3.金乌刀4.神扑鬼跌三绝手

5.雪影擒拿手6.踏雪无痕[轻]

十三、血刀门

(见于《连城诀》)

1.血杀刀2.灭仙掌3.血海魔功4.血刀经

5.夜战八方刀6.批纸削腐刀7.雪遁步行[轻]

十四、明教

(波斯拜火教唐朝传入中原,形成明教,方腊就是明教教主)

1.九阳真经2.乾坤大挪移3.青翼寒冰绵掌4.白眉鹰爪

5.千蛛万毒手6.圣火令神功7.蚊须针[暗]8.七星针[暗]

十五、日月神教

(见于《笑傲》,被正道称之为魔教)

1.葵花宝典2.吸星大法3.吸功入地4.玄天指

5.石鼓打穴笔6.一字电剑7.七弦无形剑8.小十八拿

9.泼墨披麻剑10.蓝砂手

十六、华山-华拳

(五岳剑派之一,在清乾隆间,又发展了一支拳派)

1.独孤九剑2.华山基剑3.紫霞神功4.反两仪刀

5.冲灵剑6.华拳7.华山破玉拳8.华山伏虎拳

9.华山混元功10.华山混元掌11.淑女剑12.抱元劲

13.夺命连环三仙剑14.鹰蛇生死搏15.铁指决16.华山劈石拳

17.华山长拳十段锦18.宁氏无双剑19.养吾剑20.希夷剑

21.华山玉女十九式22.玉女金针十三剑23.狂风快剑

十七、嵩山

(五岳剑派之一)

1.嵩山基剑2.嵩山寒冰神掌3.大嵩阳神掌4.托塔手

5.仙鹤手6.大阴阳掌7.九曲剑

十八、衡山

(五岳剑派之一)

1.衡山基剑2.飘湘十八剑3.芙蓉剑4.紫盖剑

5.石廪剑6.天柱剑7.祝融剑8.衡山五神剑

9.回风落雁三十六式10.百变千幻云雾十三式

十九、恒山

(五岳剑派之一)

1.恒山基剑2.万法剑3.天长掌

二十、泰山

(五岳剑派之一)

1.泰山基剑2.岱宗如何3.泰山十八盘4.五大夫剑

5.快活三剑

二一、铁剑门

(明末清初门派)

1.神行百变[轻]

二二、侠客岛

(见于《侠客行》,是南洋外的一个火山岛)

1.太玄经等《侠客行》二十四式

二三、铁掌帮-绝情谷

(铁掌帮,岳飞部下上官剑南创立,绝情谷乃唐朝公孙家避难之处,后武功经过铁掌帮裘千尺改进,大有发展)

1.铁掌2.铁砂掌3.黑煞掌4.毒蛇神掌

5.裘氏通背拳6.阴阳倒乱刀7.泼水杖8.水上漂[轻]

9.渔网阵[阵]

二四、湘西-连城-言家拳

(从潇湘子发展到连城诀众人,门人众多)

1.连城决2.唐诗剑3.神照经4.言家拳

5.无影神拳6.五云手

二五、摩天崖

(见于《侠客行》,谢烟客隐居之处)

1.碧针清掌2.摩天铁袖功

二六、西藏密宗

(自古以来,便是西藏最有名的武林门派)

1.火焰刀2.龙象波若功3.大手印4.控鹤功

5.五轮大法6.狂风迅雷功7.无上大力杵8.飞掷金杵

二七、天山

(清朝袁士霄创立----不要跟梁羽生的第一大武林门派天山混淆了哦~)

1.百花错拳2.天山三分剑

二八、姑苏慕容氏

(在任何人的武侠小说中,江南武林第一世家,总是姑苏慕容氏。乃东晋时燕国皇室后裔。)

1.斗转星移2.参合指3.慕容剑4.柳絮剑

5.柴刀十八路6.鹤蛇八打7.壁虎游身功[轻]

二九、青城山

(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

1.青城基剑2.雷公轰3.青字九打4.城字十八破

5.蜀道难牌法6.九宫剑7.无影幻腿8.青城催心掌

9.松风剑10.风雷掌11.青蜂钉[暗]

三十、蓬莱

(见于《天龙八部》,山东海上门派,以“八仙过海”闻明)

1.八仙剑2.八仙迷踪拳3.铁拐阵[阵]4.天王补心针[暗]

三一、嘉兴

(江南七怪各有门派,已无从考察,现暂且归为一派)

1.越女剑2.空空拳3.朱氏分筋错骨手4.地堂鞭

5.南山掌6.南山刀7.柯氏降魔杖

三二、三才门

(见于《飞狐》)

1.三才剑

三三、八卦门

(清朝著名武林门派)

1.八卦游身掌2.八卦八阵掌3.八卦刀4.内八卦功

三四、崆峒山

(中原正统六大武林门派之一)

1.七伤拳2.飞龙剑3.飞龙拳4.醉八仙拳

5.醉双剑6.神门拳7.青灵剑

三五、五虎门

(见于《飞狐》)

1.五虎断门刀2.五虎拳

三六、五台山

(佛家除了少林外,最著名的武林门派)

1.伏魔剑2.心意气混元功3.普门杖法

三七、天龙门

(田家在清朝初年创立,后来分为南北两宗)

1.天龙剑2.追命毒龙锥[暗]

三八、辽东胡家

(清初四大世家之一)

1.胡家刀2.胡家拳经3.飞天神行[轻]4.四象步[轻]

三九、宁古苗家

(清初四大世家之一)

1.苗家剑

四十、福州林家

(开创福威镖局,见《笑傲》)

1.辟邪剑2.林家剑3.翻天掌

四一、金蛇门

(明末夏雪宜所创,见《碧血剑》)

1.金蛇剑2.独臂刀3.金蛇游身拳4.金蛇擒鹤拳

5.金蛇锥[暗]

四二、混元门

(成昆号称混元霹雳手,见《倚天》)

1.混元霹雳手2.混元气童子功

四三、神龙岛

(清康熙洪安通所创)

1.化骨绵掌2.美女三招

四四、伏牛山

(见《天龙八部》)

1.百胜鞭

四五、玄冥门

(见《倚天》)

1.玄冥神掌

四六、鹰爪雁行门

(武侠小说中著名的武林门派,以大力鹰爪功闻名)

1.大力鹰爪功2.搏狮手3.劈卦刀4.青龙刀

5.拦路断门刀6.雁行功[轻]

四七、鸳鸯门

(见《鸳鸯刀》)

1.鸳鸯夫妻刀

四八、万里田家

(见《笑傲》)

1.田家快刀2.飞沙走石十三式

四九、扬州长乐帮

(见《侠客行》,是长江下游的第一大帮会)

1.五行拳2.五行六合拳

五十、黄河门

(盘踞黄河中下游的水帮,多部小说出现)

1.夺魄鞭2.夺魄指3.断魂刀

五一、长白山

(以长白山为基地的武林门派,多部小说提到)

1.野狐拳2.子午透骨钉[暗]

五二、山西武胜门

(见《天龙八部》)

1.武胜刀

五三、沐王府

(见《鹿鼎记》)

1.沐家拳

五四、鄂北钟家

(见《飞狐》)

1.奈何功

五五、天地会

(清初反清复明的组织,创始人陈永华)

1.碧凝神爪

五六、衢州石梁门

(是一个浙江温氏家族门派,见《碧血剑》)

1.朱砂掌2.鹤形拳3.雷震剑

五七、沧州门

(南荆北沧,沧州自古就是我国的武术中心之一)

1.大洪拳2.黑砂掌3.醉打山门拳4.快活三十掌

5.孟家神拳6.四面刀

五八、鸭形门

(见《飞狐》)

1.鸭行拳

五九、五毒教

(西南苗家门派,是金庸中使毒用蛊第一门派)

1.蝎尾鞭2.软红珠索3.金铁蜈钩4.毒蟾砂[暗]

六十、呼延门

(乃北宋大将呼延赞创立,见《鸳鸯刀》)

1.呼延枪2.呼延十八鞭3.震山三十掌

六一、六合丁家

(见《侠客行》)

1.丁家擒拿手2.金龙鞭

六二、嘉兴陆家

(江南陆家一向就是武林世家,见《神雕》)

1.江南陆家刀

六三、冷月水家

(见《连城诀》)

1.冷月剑2.孔雀开屏剑

六十四、天竺释家

(传说释迦牟尼所创立,尼摩星就是此门派,见《神雕》)

1.释迦掷象功

六五、宋家官军

(这个不适门派,就是宋朝在军中广为流传的武功)

1.岳家枪2.岳家散手3.杨家枪4.太祖长拳

5.十八路齐眉棍

菜名用的是满汉全席的,作者可以参考参考。
一、到奉香茗:碧螺春。
二、膳前干果五品:芝麻南糖、怪味桃仁、椒盐腰果、琥珀杏仁、五香大饼。
三、膳前蜜饯五品:京产桃脯、金丝蜜棠、浙东椰条、蜜饯杏脯、原汁板栗。
四、膳前饽饽五品:熊猫祝福、金鸡长鸣、酥盒香脆、黄桥烧饼、仿膳寿桃。
五、前菜:颐和艺拼、珊瑚白菜、五丝黄瓜、姜汁鱼片、蝴蝶虾片、芥末鸭掌、陈皮兔肉、虫草酱鸭。
六、满汉前汤:竹荪报长春。
七、满汉大菜:龙舟大皇桂、巴乾象鼻、昆仑麻鲍、琵琶大虾、一品鹿筋。
八、随上小菜:佛手鱼翅、珠盘献宰、佛手求寿、白扒广肚、凉山麂子、四喜扣肉、猴头双菜、三鲜鸭包、凤眼秋波、炒龙须丝、绣球干贝、翡翠御扇、如意海参、罗汉尚素、沙舟峰顶。
九、宫廷点心六品:豌豆黄、芸豆卷、翡翠糕、和平糕、咖喱卷、小窝头。
十、主食:肉末烧饼。
十一、甜食:五籽哈蟆粥、酱菜四品。
十二、时令水果。

尚书六部,九寺五监,地方官制

尚书六部
尚书都省是唐代中央行政管理中枢,下设六部,每部又分设四个司,共二十四个司。 武后光宅元年九月五日,依《周礼》六官,将尚书省六部之顺序改为吏、礼、民、兵、刑、工六部,这一顺序一直延用至清朝。吏部为六部之首,由於它职掌天下官吏选授、勋、封、考课等政令,因此,国家关於职官铨综之典,封爵册勋之制,权衡殿最之法,均由吏部掌握标准尺度。
吏部掌握选士任官以及对官吏的管理,对国家政治有定性作用。
户部实际上是封建朝廷的财政部,主要职能是保证封建国家所需要的税收。
礼部掌礼仪、祭享、贡举之政。
兵部执掌武选、地图、车马、甲械之政。
刑部掌律令、刑法、徙隶、按复谳禁之政。
工部掌山泽、屯田、营建与工匠以及诸司公廨纸笔墨之事。

九寺五监
九寺五监是唐代中央政府的办事机关。在国务的活动中,寺监多承受六部诸司下达的政令,寺监执行完毕必须「申复所司」。在处理具体事务时,寺监同六部有隶属与承受的关系。

地方官制《州,县,乡、里、保、邻,羁縻州县,都护府》
唐代地方行政制实行州、县二级制。唐有三百五十八州,较汉代的郡多两倍多,州刺吏是唐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唐代的县,玄宗时为一千五百七十三个,比汉的县多了两百余个。和州地位相等的地方政权,还有府和都护府。府是州的别名,设於首都和陪都所在之州。都护府则设置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州是唐朝最重要的一级地方政权,除三府外,全国地方遍置诸州。州长官为刺史,刺史是亲民之官,天子颇为重视。州按户口的多少分为三等:四万户为上州,三万户以上为中州,三万户以下为下州。除上中下等以外,还有辅、雄、望、紧之分。京师之地辅弼君王,故治「辅」,如同汉之三辅。其余则依地理环境的远近美恶而分为雄、望、紧。京都所在称「京都府」,国内重要卫戍地区称「都督府」,边疆冲要地区称「都护府」。京都府的设置始於开元年间,为京都、陪都或行都所在,如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凤翔府等,最多达到十个。府是州的别名。著名的「三都府」是指京兆府、河南府与太原府,河南府为东都,太原府为北都。三府长官置牧,规定「亲王遥领」,实际的行政长官是府尹。州刺史的职权在概括来看是和三府的牧尹相同。在安史之乱前,唐代地方政府组织比较完善,中央与地方关系处理得当,但随著中央政治黑暗,安史之乱便转变成各节度使的横行与割据。


州之下为县。三都之县在内曰京县,又曰赤县,城外曰畿县。又依地域的不同,有望、紧之别。还依户口多少分为上、中、中下、下四等。每县置县令一人。县级行政机构在封建国家运作上有相等地要的影响。唐代在县令职掌中规定,县令要「养鳏寡,恤孤穷,审察冤屈,躬亲狱讼,务知百姓之疾苦」。县令下之官吏分为三部份:一是司户佐,掌田、户、赋役,为国家徵收赋役而设;二是司法佐,掌刑法,三是博士,掌教育。按《唐六典》定制,诸州中县编制定,县令以下官吏共计五十二人,如果县的户口超过四千户,则县吏可以增加七人(《唐六典.诸州县令》),另有学生二十五人,行政组织机构精简,职掌明确。

乡、里、保、邻
县以下的基层组织是乡、里、保、邻。四家为邻,五家为保、百户为里,五里为乡。乡置耆老(亦称「父老」)一人,里设里正一人。里正由地主富户或六品以下勋官担任,负责查核户口,收授土地,监督农业生产,徵敛赋役。五百户以上的市镇设坊,置坊正一人;城郭外设村,别置村正一人,村满百户以上的增置一人。

羁縻州县
唐太宗时设置羁縻州县,以统治周边少数民族。贞观四年(西元六三○年),唐太宗平定突厥,突厥表示愿归附,唐太宗除将十万户突厥内迁中原之外,又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府州,在行政管辖方面,任命该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统率原来的部众。在行政上保持半独立状态,在政治上保留各族原有自治权力。唐太宗在突厥族设置羁縻府取得成功之后,又推广至其他少数民族部落,见於史志的羁縻府州有八百五十六个,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羁縻府州虽有较大的自治权力,但都督、刺史都必须由中央任,并取消原有的「可汗」称号。为了加强对羁縻府州的管理,唐代又建之起都护府这一行政区划。

都护府
都护府是中央与羁縻府州之间的纽带,它代表中央行使对羁縻府州的管理权,负责管理边防、行政和民族事务。都护由汉人担任,由中央任命,不能世袭。都护府属官设置与内地府州相同,有长史、司马、录事参军事和功、仓、户、兵、法等曹参军事,分管各种行政事务以及人事、民政、财政、军事、司法等方面的事务。这些属官也由中央任,所管辖的事务都要依据中央的指示和政策进行。

按唐武德七年《定令》等史料,统计出唐初主要官员官阶

<P>三公:太尉、司徒、司空</P>
<P>三师:太师、太傅、太保</P>
<P>六省:尚书、门下、中书、秘书、殿中、内侍</P>
<P>九寺:次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P>
<P>十率府:左右卫率府、左右宗卫率府、左右虞候率府、左右监门率府、左右内率府</P>
<P>十四卫府:次将作监;次国子学;次天策上将府;次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领军、左右武候、左右监门、左右屯、左右领</P>
<P><FONT color=#ff2222>文官</FONT></P>
<P>左光禄大夫、从一品。</P>
<P>右光禄大夫、正二品。</P>
<P>(后合为光禄大夫,从二品)</P>
<P>散骑常侍、从三品。</P>
<P>太中大夫、正四品。
</P>
<P>通直散骑常侍、正四品。</P>
<P>中大夫、从四品上。</P>
<P>员外散骑常侍、从四品下。
</P>
<P>中散大夫、正五品上。</P>
<P>散骑侍、郎正五品下。</P>
<P>通直散骑侍郎、从五品上。</P>
<P>员外散骑侍郎、从五品下。</P>
<P>(又一说为:</P>
<P>金紫光禄大夫为正三品,</P>
<P>银青光禄大夫为从三品,</P>
<P>正议大夫为正四品上,</P>
<P>通议大夫为正四品下,</P>
<P>太中大夫为从四品上,</P>
<P>中大夫为从四品下,</P>
<P>中散大夫为正五品上,</P>
<P>朝议大夫为正五品下,</P>
<P>朝请大夫为从五品上,</P>
<P>朝散大夫为从五品下)</P>
<P>朝议郎、承议郎、正六品。</P>
<P>通议郎、通直郎、从六品。</P>
<P>朝请郎、宣德郎、正七品。</P>
<P>朝散郎、宣义郎、从七品。
</P>
<P>给事郎、征事郎、正八品。</P>
<P>承奉郎、承务郎、从八品。</P>
<P>儒林郎、登仕郎、正九品。</P>
<P>文林郎、将仕郎,从九品。</P>
<P><FONT color=#ff2222>武将</FONT>
</P>
<P>辅国、正二品。</P>
<P>镇军、从二品。</P>
<P>冠军、正三品。</P>
<P>云麾、从三品。</P>
<P>忠武、壮武、宣威、明威、信远、游骑、游击错 正四品上到从五品下。</P>
<P>昭武、振威、致果、翊麾、宣节、御武、仁勇、陪戎校尉副尉,自正六品至从九品。</P>

正一品
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已上职事官。王

<P>从第一品</P>
<P>
开府仪同三司、文散官。</P>
<P>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已上职事官。</P>
<P>骠骑大将军、武散官。</P>
<P>嗣王、郡王、国公。</P>

<P>正第二品
</P>
<P>特进、文散官。</P>
<P>辅国大将军、武散官。</P>
<P>开国郡公、爵。</P>

从第二品
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等七府牧扬、幽、潞、陕、灵大都督
大都护、单于、安西,已上职事官
光禄大夫、文散官,镇军大将军、武散官
开国县公、爵

柱国
勋官

正第三品
侍中、中书令、吏部尚书

门下侍郎、中书侍郎

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左右英武六军大将军、左右千牛卫大将军、自左右卫已下,并为武职事官

从第三品
御史大夫
秘书监、光禄、卫尉、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将作监、诸卫羽林

千牛龙武将军、下都督、上州刺史、京兆河南太原等七尹、旧雍、洛长史
五大都督府长史、旧从四品上,景云二年加秩为从三品

大都护府副都护、旧正四品上
亲王傅、巳上并职事官
诸卫羽林、千牛龙武将军为武,余并为文。
银青光禄大夫、文散官
开国侯、爵
云麾将军、武散官归德将军
护军。
勋官。

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④ 姜刑指的是什么呀

在古代对女人的一种残酷的惩罚。

姜刑: 藤笞(鞭策)是古代盛行的体罚方式,尤其是当女性作为受罚者时,为了防止她们在接受鞭笞时收紧臀部的肌肉,故意把生姜放入女性受罚者的肛门,当臀部缩紧时,生姜会在肛门里产生强烈的烧灼感,让女性受罚者更加痛苦难堪。

简介:

刑罚:指依照法律对违法者实行的强制处分。对犯人严厉的惩罚。刑罚是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对犯罪人适用的,以限制或剥夺其一定权益为内容的强制性制裁方法。

理解:

1、刑罚的内容是对犯罪人一定权益的限制和剥夺,给犯罪人造成痛苦,以惩罚犯罪。

惩罚性是刑罚的本质属性之一。这有别于民事制裁,并且刑罚是最严厉的惩罚(强制)方法。它可以剥夺犯罪人的一切权力,自由、财产、资格,甚至包括生命。

2、刑罚只能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以成文法的方式制定,其他任何机关无权制定刑罚。

3、刑罚只能由国家审判机关依照刑法的规定并依照法定程序才能适用,并且只适用于特定的对象,即犯罪分子。

⑤ 姜是植物的何种器官

根状茎,是一种地下变态茎。

可以进行无性生殖中的营养生殖,但对于姜这种植物来说还是倾向于有性生殖,其根状茎一般只作为它的越冬植物形态,来年生根和生枝用,不是繁殖过程。

⑥ “姜开胃,蒜打毒”说法有根据吗

生姜味辛性温,长于发散风寒、化痰止咳,又能温中止呕、解毒,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及胃寒呕逆等证,前人称之为 “呕家圣药”。姜炙法就是取生姜的这些特性,用姜汁这一辅料对药物进行炮制,来增强药物祛痰止咳、降逆止呕的作用,并降低其毒副作用。如竹茹生用长于清热化痰,姜炙后可增强其降逆止呕的功效;厚朴其味辛辣,对咽喉有刺激性,通过姜炙可消除其刺激咽喉的副作用,并能增强宽中和胃的功效;黄连姜炙后可缓和其过于苦寒之性,并善治胃热呕吐。如用干姜制备的姜汁炮制药物,必将影响药物的炮制效果,达不到药物炮制的目的,就不能增强具有降逆止呕作用的药物的功效。
按中医理论,生姜是助阳之品,自古以来中医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宋代诗人苏轼在《东坡杂记》中记述杭州钱塘净慈寺80多岁的老和尚,面色童相,“自言服生姜40年,故不老云”。传说白娘子盗仙草救许仙,此仙草就是生姜芽。生姜还有个别名叫“还魂草”,而姜汤也叫“还魂汤”。

蒜,性温、味辛,可健胃、杀菌、散寒。适合于肺病患者食用,大蒜防病宜生用。由于具有显著的广谱抗菌作用,所以对春季的呼吸道传染病有预防作用。每100克鲜蒜中,含水分64—72克,蛋白质3.6—6.9克,碳水化合物22—30.3克,蒜还含有大蒜素,具有杀菌作用。中医认为大蒜味辛、性温,入脾、胃、肺,暖脾胃,消症积,解毒,杀虫的功效。

可见“姜开胃,蒜打毒”有很有科学道理的

⑦ 竹签钉 狼牙棒 灌辣椒水等酷刑的行刑过程

竹签钉:先把你困在一个十字架上(就像耶稣一样)然后往你身上插钉子,之后你就会流血过内多或者是刺到重容要的内脏而挂掉。

狼牙棒:先是把你摁在地上,然后几个很彪悍的家伙就会拿着狼牙棒来捶你,他们不仅会把你捶到挂,直到血肉模糊、看不清这是个人为止。

灌辣椒水:先把你绑在一根很粗的柱子上,然后几个大汉用绳子套在你的牙齿上并拉开你的嘴,接下来在你嘴里放上一个漏斗(不会浪费了),最后就是往你嘴里灌辣椒水了。这招用好你不会死,但是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会比死还难受,嗓子像火烧一样,对于你嗓子包括胃的损伤都是很大的。

⑧ 鳄鱼内脏怎么做好吃

鳄鱼全身都是宝,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你说的鳄鱼现在都是人工养殖的,所以能吃,正规渠道的鳄鱼内脏也能做很多菜。

肥肠可以炒,肚肺汤,其他用卤水做。在处理的过程中多清理干净,多放葱姜酒,用高压锅先处理熟。再加工菜肴都是不错的。也可以做毛血旺的菜肴,也可以铁板鳄鱼杂,个人喜欢做汤,营养健康!

⑨ 信用卡套现是否违法

是。

信用卡套现本质特征就是通过欺骗方式将信用卡内的授信额度直接转化为现金套取出来。由于套现资金游离了银行正常的信贷管理渠道,脱离了监管层的管理视线和控制,严重破坏了我国金融市场的管理秩序,给国家整体金融秩序埋下不稳定因素。因此信用卡套现是违法的。

责任

违反国家规定,使用销售点终端机具(POS机)等方法,以虚构交易、虚开价格、现金退货等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直接支付现金,情节严重的,应当依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处罚。

此前,由于没有明确法律依据,银行卡产业在打击信用卡套现方面,只能对进行套现的商户进行收回POS机具和停止交易等软性处罚,一直缺乏有力手段,难以从源头有效遏制套现行为的蔓延。司法解释的出台将有力遏制套现商户的不法行为。

⑩ 我们吃的生姜

中文名:姜
种拉丁名: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
种别名 :生姜、干姜、姜皮
科中文名:姜科
科拉丁名:Zingiberaceae
属中文名:姜属
属拉丁名:Zingiber
中国植物志:16(2):141
英文植物志:24:325
形态特征:
多年生宿根草本。根茎肉质,肥厚,扁平,有芳香和辛辣味。叶子列,披钍形至条状披针形,长15-30厘米,宽约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平滑无毛,有抱茎的叶鞘;无柄。花茎直立,被以覆瓦状疏离的鳞片;穗状花序卵形至椭圆形,长约5厘米,宽约2.5厘米;苞片卵形,淡绿色;花稠密,长编印2.5厘米,先端锐尖;萼短筒状;花冠3裂,裂片披针形,黄色,唇瓣较短,长圆状倒卵形,呈淡紫色,有黄白色斑点,下部两面三刀侧各有小裂片;雄蕊1枚,挺出,子房下位;花柱丝状,淡紫色,柱头放射状。蒴果长圆形胀约2.5厘米。花期6-8月。
分布:
我国中部、东南部至西南部,来凤、通山、阳新、鄂城、咸宁、大冶各省区广为栽培。亚洲热带地区亦常见栽培。
【种植技术】
一、植物学特征
生姜根系不发达,入土浅,主要分布在30厘米左右的范围内。茎为肉质根状茎,腋芽不断分生可发生一、二、三……次,次生根茎,丛生密集成块状,一般苗数愈多,姜块愈大,产量愈高。地上茎是叶鞘抱合成的假茎,高70—100厘米,直立不分枝。叶披针形.具叶鞘,绿色,叶互生,排列两行。姜在热带能开花,花黄绿色或红色,很少结果,以根茎繁殖。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姜喜温暖湿润的环境条件,不耐低温霜冻,16℃以上开始萌芽,幼苗生长适温20一25℃,茎叶生长适温25—28℃,15℃以下停上生长。而泥槽、庄科、阿那黑等村委会终年气温基本在15℃以上,最低热河谷区域,对生姜的生长非常适宜,产量也相对较高。
姜喜弱光,不耐强光,在强光下,叶片容易枯萎,农谚有“生姜晒了剑(新叶)等于要了命”。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
姜喜肥沃疏松,富含有机质,排灌方便的壤土为好,喜微酸性的土壤。对水分要求严格,既不耐早也不耐窃,受早则茎叶枯萎,生长不良,高温高湿,排水不良易致病害。对三要素的要求,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
三、类型及品种
根茎节多而密,姜块数多,双层或多层排列,代表品种有广东密轮细肉姜,我省的玉溪黄姜,西畴细姜。此外,还根据姜的外皮色分为白姜、紫姜、绿姜(又名水姜)、黄姜等。长势中等,分枝多,龙庆黄姜则属密苗型黄姜。
四、栽培技术
(一)栽培制度及季节:生姜可以净种,也可间套种,龙庆黄姜一般在清明前后,蚕桑树地里播种。
间套种可利用高杆搭架作物如瓜、豆架下种植,也可以在包谷行间间作,起到遮阴作用。
(二)选地,整地及施肥:姜忌连作,愚好与水稻、葱蒜类及瓜、豆类作物轮作,并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姜畏强光,应选适当阴蔽的地方栽种。姜生长期长,产量高,需肥量大,每亩农肥不少于3000千克,并施人硫酸钾20千克或复合肥30千克作底肥,以充分满足姜对营养的需求,畦面一般作成高畦。
(三)选种,播种:播种前要精选姜种,剔除霉变,腐烂,干瘪的病弱姜块。种姜要选择50—100克有1—2个壮芽的姜块为好,太大的姜块也可播种但需种量大,成本高,可以用刀切或用手擗开,但伤口应用草木灰或石灰消毒后再播。播种前最好用药剂浸种催芽,方法将种姜摊开晾晒1—2天然后用1:l:120的波尔多液浸种10分钟,然后将种姜捞出后,用潮砂子将其层层堆码好用薄膜覆盖,厚度约30—40厘米,使温度保持在20—30℃,8—10天即可出芽,报据芽子的大小、强弱分级播种。每亩用种量300—500千克。
一般排姜多用打沟条播,行距35—40厘米,株距26—30厘米,沟深10—12厘米。打塘播可按株行距33厘米,塘深7—8厘米。
沟、塘打好后,将姜种斜放,芽朝一个方向排列,排好后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或土杂肥覆盖,厚度6—8厘米,肥上再盖少量土壤即可。
(四)田间管理:姜排好后如土壤湿润不需浇水即可出苗,如果土壤干燥应浇一次水,但不宜过多,出苗后视土壤墒情及植株长相适时浇灌,高温期应提倡早浇,晚浇,雨季要注意排涝。
姜在生长期中要进行多次中耕松土及迫肥培土工作,当苗高15厘米左右时结合中耕,除草进行培土,追肥以人粪尿为主,培土3厘米。随着分蘖的增加,每出一苗再迫一次肥培一次土,培土厚度以不埋没苗尖为度,总汁培土3—4次,使原来的种植沟变成埂。培土可以抑制过多的分蘖,使姜块肥大。
姜怕强光,可在行间套种包谷或上架豆类,也可搭荫棚或插树枝、蒿杆遮阴。
(五)病虫防治:虫害有玉米螟,病害主要是姜腐败病即姜瘟,主要为害叶及根茎部,以高温期发病重,防治方法:实行轮作换茬,选用无病种姜,防治病田水流入灌溉,药剂可用50%代森锌800倍,7—10天一次。
五、采收留种
生姜一季栽培,全年消费,从7—8月即可陆续采收,早采产量低,但产值高,在生产实践中,菜农根据市场需要进行分次采收。
(一)收种姜,又叫“偷娘姜”,即当植株有5—6片叶时,采收老姜(即娘姜),方法用小锄或铲撬开土壤,轻轻拿下种姜,取出老姜后,马上覆土井及时追肥。种姜不蚀本,所以农谚有“姜够本”之说。
(二)收嫩姜(子姜),立秋后可以采收新姜即子姜,新姜肥嫩,适于鲜食及加工,采收愈早,产量愈低,主要由市场价值规律决定。
(三)收老姜:霜降前后,茎叶枯黄,即可采收,此时采收产量高,辣味重,耐贮藏,可作加工,食用及留种。南部无霜地区可割去地上茎叶,上盖稻草等覆盖物,可根据需要随时采收或留种,但土壤湿度不宜太大。
留种用的姜,应设采种田,生长期内多施磷钾肥,少施氮肥。选晴天采收,选择根茎粗壮.充实,无病虫及损伤姜块,单独贮存,在贮藏期经常检查,拣出病、坏姜。
[中药药性]
生姜味辛性温,长于发散风寒、化痰止咳,又能温中止呕、解毒,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及胃寒呕逆等证,前人称之为 “呕家圣药”。姜炙法就是取生姜的这些特性,用姜汁这一辅料对药物进行炮制,来增强药物祛痰止咳、降逆止呕的作用,并降低其毒副作用。如竹茹生用长于清热化痰,姜炙后可增强其降逆止呕的功效;厚朴其味辛辣,对咽喉有刺激性,通过姜炙可消除其刺激咽喉的副作用,并能增强宽中和胃的功效;黄连姜炙后可缓和其过于苦寒之性,并善治胃热呕吐。
干姜虽与生姜同出一物,但由于鲜干质量不同其性能亦异。干姜性热,辛烈之性较强,长于温中回阳,兼能温肺化饮,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中焦虚寒、阳衰欲脱与寒饮犯肺喘咳等证。因此,用干姜制备的姜汁与生姜汁的性能也不一样。如用干姜制备的姜汁炮制药物,必将影响药物的炮制效果,达不到药物炮制的目的,就不能增强具有降逆止呕作用的药物的功效。
按中医理论,生姜是助阳之品,自古以来中医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宋代诗人苏轼在《东坡杂记》中记述杭州钱塘净慈寺80多岁的老和尚,面色童相,“自言服生姜40年,故不老云”。传说白娘子盗仙草救许仙,此仙草就是生姜芽。生姜还有个别名叫“还魂草”,而姜汤也叫“还魂汤”。

姜姓,是源自远古时期炎帝的姓。
据史书记载,姜姓是炎帝的后代,因炎帝的出生地而得姓,为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说文解字》曰:“神农居姜水,因以为氏。” 传说中的炎帝,即神农氏,相传为中国历史上最远古的“三皇”之一。因炎帝生于姜水(今山西岐山县),故以姜为氏。因此,炎帝的出生地,也就是姜氏的发源地。
后来在历史的进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炎帝的许多子孙已变易为其他姓氏。炎帝子孙因辅佐禹治水有功,在虞、夏之际,或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县),或封于申。
春秋时期五霸之一的齐国,创建始祖是吕尚。史书记载说:“吕尚,姓姜名牙。”吕尚,既为神农氏的后裔(又名姜太公、姜子牙),因其先祖尝为四岳,辅佐大禹治水有大功,被封于吕,故从封姓改叫吕尚。其子孙世袭齐国国君,历29世。后来齐国在战国时被田和所灭,齐国变为田氏政权,其子孙后代分居各地,多以姜为姓。这样,分迁到各地的姜姓不断繁衍发展,到了汉代已发展成为一大望族。
据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时期,西戎也有以姜为姓的,故称姜戎,原在瓜州(今甘肃敦煌西),后逐渐东迁,约于公元前638年由其首领迁至晋南,属于晋国。居住在今山东、河南省境内的姜氏,在西汉以前已发展成为关东(今河南灵宝县函谷关以东地区)大族。到西汉初,为充实关中人口,姜氏从关东迁徙至关中,此后世居天水(今属甘肃),故族人便以“天水”为郡号。到了汉代,姜氏已有徙居到今江苏、四川者。但是,直到唐朝,天水仍是姜氏的发展繁衍中心。唐、宋时期,姜氏还分布于今河北、河南、浙江、江西、安徽、山东等地方及广东琼山。到了明、清时期,姜氏有的居住到今山西、陕西、湖南、贵州、湖北等地。据姜氏族谱记载,明朝洪武年间,有一位姜世良迁至福建漳州龙溪县红豆村,并在此发迹。其后代子孙繁衍,又有分支徙居广东陆丰盐墩乡,继续繁荣发展。后来姜世良11世孙于清乾隆年间由内地移居台湾。此后,闽、粤姜氏陆续有人迁至台湾,有的又远播海外。
姜姓名人,最早的是周时的姜子牙。此后,历代不乏杰出人物。东汉的隐士姜肱,史书称其“家世名族”,他不仅学问高,而且与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著闻,兄弟相互友爱,常同被而眠,后人常用“姜被”比喻兄弟友爱。东汉还有姜诗,与其妻以事母至孝闻名,其后发展成为姜氏较为繁盛的一支。
三国时有蜀汉的姜维,天水人,本为魏将,后归蜀,得到诸葛亮的信任。曾继诸葛亮之后继领其军,后任大将军,是位有名的大臣;唐代,有两位姜姓宰相,除姜公辅外,还有唐高宗时宰相姜恪;南宋有著名词人、音乐家姜夔,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工诗,精通音乐,满腹经论,可惜由于当时秦桧当政,因姜夔唾弃他的为人,后隐居;南宋还有名将姜才;明代有书画家姜立纲;清代有文学家姜宸英,曾参与纂修《明史》,所作的《刑法志》揭露了明代“厂卫”之害,善工书法,能诗文,被誉为“江南三布衣”之一。近现代有皖西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姜镜堂等。
姜姓在当今以人口多少排名的中国百家姓中居于第60位。

热点内容
泗洪县人民法院电话 发布:2025-01-21 10:03:11 浏览:920
涉外经济合同法等其他合同法 发布:2025-01-21 10:01:42 浏览:621
80岁以上老人法律援助 发布:2025-01-21 10:01:41 浏览:827
行政法控权理论 发布:2025-01-21 10:01:33 浏览:74
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发布:2025-01-21 09:59:22 浏览:917
宅基地清理表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21 09:43:54 浏览:560
皮城执法官上单怎么打 发布:2025-01-21 09:41:47 浏览:663
律师营业执照 发布:2025-01-21 09:12:45 浏览:619
婚姻法一妻二夫 发布:2025-01-21 08:23:50 浏览:25
技术秘密许可使用合同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21 07:56:14 浏览: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