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处罚
㈠ 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有什么区别
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区别:
1、处罚适用前提不同。
2、处罚适用的依据不同专。
3、处罚实施属机关不同。
4、处罚的种类不同。
5、违法者主观状态对承担责任的影响不同。
6、处罚的作用不同。
㈡ 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的区别
区别如下:
1、处罚适用的依据不同:行政处罚适用的依据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性法规以及合法的规章;而刑事处罚适用的依据只能是法律,即刑法典。这是因为关于刑法的规定,是国家的专属立法权,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规章无权规定刑事处罚。
2、处罚实施机关不同:行政处罚在我国是属于行政管理的范畴,因此实施主体是行政机关。而刑事处罚是属于国家的司法权范畴,因此只能由法院实施。
3、违法者主观状态对承担责任的影响不同:在刑事处罚中,行为人的主观是故意还是过失对其所承担的刑事责任影响很大,是判断罪与非罪、此罪或者彼罪的重要因素。但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只要主观上有过错,即有主观上的故意或者过失,客观上实施了违法行为,违反行政管理秩序,就可以对其实施行政处罚,不过细的研究这一违法行为是故意还是过失。
(2)刑法处罚扩展阅读:
行政处罚的种类,主要是指行政处罚机关对违法行为的具体惩戒制裁手段。
根据《行政处罚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中国的行政处罚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人身罚:人身罚也称自由罚,是指特定行政主体限制和剥夺违法行为人的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这是最严厉的行政处罚。人身罚主要是指行政拘留和劳动教养。
2、行为罚:行为罚又称能力罚,是指行政主体限制或剥夺违法行为人特定的行为能力的制裁形式。它是仅次于人身罚的一种较为严厉的行政处罚措施。
3、财产罚:财产罚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违法行为人给予的剥夺财产权的处罚形式。它是运用最广泛的一种行政处罚。
4、申诫罚:申诫罚又称精神罚、声誉罚,是指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谴责和警戒。它是对违法者的名誉、荣誉、信誉或精神上的利益造成一定损害的处罚方式。
㈢ 我国刑法处罚是
量刑处罚原则抄:
刑法第61条规定: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
(一)量刑情节之从重与从轻的适用原则
我国刑法第62条规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从重处罚、从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刑罚。”
(二)量刑情节之减轻原适用原则
减轻处罚有一般减轻与特殊减轻之分。我国刑法第63条第1款规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这是对一般减轻的规定,由此可见,一般减轻是指依法判处低于法定最低刑罚。刑法第63条第2款规定:“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的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标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这是对特殊减轻的规定,由此可见,特殊减轻是指酌情判处低于法定刑的刑罚。
㈣ 中国刑法上,犯什么罪的处罚最重呢
中国刑法上,死刑最重。
死刑适用的罪名共计45个。
一、危害国家安全罪(7个)
1、背叛国家罪(第条、第113条)
2、分裂国家罪(第103条第一款、第113条)
3、武装叛乱、暴乱罪(第104条、第113条)
4、投敌叛变罪(第108条、第113条)
5、间谍罪(第110条、第113条)
6、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罪(第111条、第113条)
7、资敌罪(第112条、第113条)
二、危害公共安全罪(14个)
8、放火罪(第114条、第115条第1款)
9、决水罪(第114条、第115条第1款)
10、爆炸罪(第114条、第115条第1款)
11、投放危险物质罪(原投毒罪,第114条、第115条第1款)第114条、第115条第1款(《修正案(三)》第1、2条)
12、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第114条、第115条第1款)(修正案三)
13、破坏电力设备罪(第118条、第119条第1款)
14、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第118条、第119条第1款)
15、劫持航空器罪(第121条)
16、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第125条第1款)
17、非法买卖、运输核材料罪(第125条第2款)——25条第2款(《修正案(三)》第5条)
18、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罪(第125条第2款)
19、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等危险物质罪(127条第1款)
20、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等危险物质罪(127条第2款)
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2个)
第一节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2个)
21、生产、销售假药罪。(第141条)
22、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第144条)
四、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5个)
23、故意杀人罪(第232条)
24、故意伤害罪(第292条)
25、强奸罪(第236条)
26、绑架罪(第239条)
27、拐卖妇女儿童罪(第240条)
五、侵犯财产罪(1个)
28、抢劫罪(第263条)
六、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3个)分为:妨害司法罪(2个)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1个)
29、暴动越狱罪(第317条)
30、聚众持械劫狱罪(第317条)
31、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第347条)
七、危害国防利益罪(2个)
32、破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事通信罪(第369条)
33、提供不合格的武器装备、军事设施罪(第370条)
八、贪污贿赂罪(2个)
34、贪污罪(第382条、第383条)
35、受贿罪(第385条、第386条)
九、军人违反职责罪(10个)
36、战时违抗命令罪(第421条)
37、隐瞒、谎报军情罪(第422条)
38、拒传、假传军令罪(第422条)
39、投降罪(第423条)
40、战时临阵脱逃罪(第424条)
41、军人叛逃罪(第430条)
42、非法获取军事秘密罪;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军事秘密罪(第431条)
43、盗窃、抢夺武器装备、军用物资罪;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罪(第438条)
44、非法出卖、转让军队武器装备罪(第439条)
45、战时残害居民、掠夺居民财物罪(第446条)
(4)刑法处罚扩展阅读:
死刑适用的对象:
1、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
2、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这里所说的“审判的时候”是指从羁押到执行的整个诉讼过程,而不是仅指法院审理阶段。因此,在刑事诉讼的各个阶段上怀孕的妇女都不适用死刑;
审判时已满75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㈤ 我国刑法处罚的是什么行为
构成犯罪的行为。
刑法上的危害行为是行为人在其意识和意志的支配下实施的对社会有危专害,应受属刑罚处罚的行为,是行为人主观意识和意志的客观表现,是一切犯罪的必备要件,在整个犯罪构成各个要件中居于核心地位。
《刑法》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等。
(5)刑法处罚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对于刑法已经单列罪名的非法经营行为,不能按照本罪处理,而应以相应犯罪定罪处罚。如擅自设立金融机构、转让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盗卖文物、买卖珍贵动物及其制品等,从本质上讲也属于非法经营的范畴,但刑法已有专门规定,就不能再将这些行为作为其他非法经营行为,以本罪定罪处罚。
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自然人犯本罪的规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