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行为6

民法行为6

发布时间: 2022-04-06 21:27:57

❶ 民事法律行为条件都是什么

一、有效民事法律行为: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二、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规定用特定形式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
三、无效民事法律行为: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4、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5、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6、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7、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效力
四、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1、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2、显失公平的。被撤销的民事行为效力自法院撤销后无效。

❷ 民事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是什么

民事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是民事行为是民事主体以意思表示为要素设立、行使、变更、终止自己的民事权利或义务,这其中合法的行为称之为民事法律行为。

主要不同点如下:

1.性质不同。民事法律行为是行为人的合法行为,这种合法行为的目的在于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而民事行为包括有效的民事行为和无效的民事行为,合法的民事行为和非法的民事行为。

2.法律后果不一样。行为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可以产生预期的法律后果。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受法律的保护。民事行为有合法与非法、有效与无效之分。对于非法的或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不受法律保护。

(2)民法行为6扩展阅读:

民事行为,是自然人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行为。该行为区别于不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比如道德行为、情谊行为等,也区别于其他法律领域的行为,比如犯罪行为、行政行为等

《民法总则》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具有法律约束力,属于合法民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为《民法总则》所采用,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是民事行为,具有表意性和目的性,排除了事实行为;同时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以适法性为特征,不包括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以及效力未定民事行为。严格称谓是“法律行为”,中国民法称民事法律行为。

❸ 民事行为的分类

民事行为又称意思表示行为,分两种,合法民事行为,和非法民事行为两类。合法的民事行为即民事法律行为。非法民事行为又分为三种:确定无效;可变更、可撤销;效力待定。
法学中代理的意思是,委托他人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民事行为,并自行承担其行为造成的权利义务的行为。

❹ 民事法律行为

有效,孙甲1992年6月出生,到2008年2月(过年)时年龄16岁,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但购买手机属于与其年龄相当的民事行为,所以孙甲的民事行为有效,不须由其法定代理人追认.

❺ 民事法律行为有哪几种

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版法民事行为。行为权分类 :1、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和多方民事法律行为 ;2、有偿民事法律行为和无偿民事法律行为 ;3、诺成性民事法律行为和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 ;4、要式民事法律行为和非要式民事法律行为 ;5、单务民事法律行为和双务民事法律行为 ;6、主民事法律行为和从民事法律行为 ;7、有因民事法律行为和无因民事法律行为。
订立合同,订立遗嘱,确立婚姻、收养关系,处分财产权益,赠与等,只要符合法律规定就是民事法律行为。

❻ 民事行为的种类及其法律后果是什么

民事法律行为。我国民法通则第54条定义:“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是民事行为,具有表意性和目的性,不包括事实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以适法性为特征,不包括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和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

1、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实施的以发生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的行为。强调必须是民事主体实施的;必须有主观目的性。

2、民事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素的行为。这是民事行为与 事实行为的基本区别。

3、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只有合法的民事行为,才能产生当事人预期的民事法律后果,才能得到法律的认可和保护。

三、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1、单方行为,双方行为,多方行为。

单方法律行为是指仅由一方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就能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如设立遗嘱、债务的免除等。

2、有偿行为与无偿行为。

区分的意义:(1)对行为性质的认定,如买卖还是赠与;(2)对行为效力的认定,如无偿行为就没有显失公平的认定问题;(3)对行为人责任的认定,有偿的相对较重。

3、诺成行为与实践行为。

诺成性行为仅依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一致就可成立;而实践性行为除意思表示一致外,还需要物的交付才能成立。

4、要式行为与不要式行为

不要式行为由当事人自由选择行为方式;要式行为当事人必须采用法定方式或约定形式。

5、主行为与从行为

从行为具有附随性,主行为无效或消灭,从行为也随之无效或消灭。

6、独立行为与辅助行为

独立行为指行为人凭借其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行为;辅助行为是指

不具有独立内容,而仅仅是辅助其他行为生效的行为,如追认行为。

7、财产行为与身份行为

财产行为是以发生财产上法律效果为目的的行为,财产行为的后果

是在当事人之间发生财产上的权利义务变动。财产行为通常又可分为处分行为和负担行为。

身份行为是指以发生身份上法律效果为目的的行为,其结果是在当

事人之间发生身份关系的变动,如结婚、离婚、收养行为等。

区别的意义在于:(1)适用法律规范不同,适用财产法或身份法;(2)法律效果的性质不同,身份行为的目的在于维持伦理秩序,应特别尊重当事人意志,通常不能代理。

8、有因行为与无因行为

有因行为是指与原因不可分离的行为,在有因行为中,原因不存在,行为就不生效;无因行为是指行为与原因可以分离,不依原因为要素的行为。

此外,民事法律行为还可以区分为物权行为与债权行为;生前行为与死因行为等。

四、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

1、口头形式。主要以谈话方式进行,也包括电话交谈、托人带口信、当众宣布自己的意思等。

2、书面形式。又分为一般书面形式和特殊书面形式。

一般书面形式是指用文字来进行意思表示。如书面合同、授权委托书、信件、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

特殊书面形式通常包括公证形式、鉴证形式、审核登记形式。

此外,还有默示形式,指行为人并没有直接表示其内在意思,只是根据他的某种行为,按照逻辑推理的方法,或者按照生活习惯推断出行为人内在意思的形式,默示形式还可分为推定形式和沉默形式。

五、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是指行为人把进行某一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心效果意思,以一定的方式表达于外部的行为。

意思与表示不一致的若干情况:

1、虚假表示。又称真实保留,指行为人把真实意思保留心中,所作出的表示行为并不反映真实意思,是一种自知并非真实的意思表示。

通识认为虚假表示原则上有效,表意人应受该表示的约束,但相对人明知表意人的表示与意思不一致的,该表意行为无效。

2、伪装表示。指表意人与相对人通谋,不表示内心真实的意思表示。如债务人为逃避债务与友人通谋制造假债权或虚伪让与财产。

通识认为表意人与相对人通谋所为的意思表示原则上无效,但为保护交易安全,不得以其无效对抗善意第三人。例如甲将财产虚假让与乙,而乙又将该财产卖给丙。而丙又为善意,丙就可以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

3、隐藏行为。指表意人为虚假的意思表示,但其真意为发生另外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示。例如甲欲赠乙一万元,恐家人反对,就伪书一万元的买卖合同。买卖是虚,赠与是实。

通识认为,隐藏行为中的虚假意思表示无效,隐藏的真实表示是否有效,应以相关法律来确定。

4、错误。指表意人为表意时,因认识不正确或久缺认识,以致内心的真实意思与外部的表现行为不一致。(重大误解)错误与伪装表示和虚假表示在意思行为上都是不真实的,但错误不是故意的,而后者则是有意为之。

通识认为,意思表示的内容有错误或表意人若知其真情限性不为意思表示的,表意人可将其意思表示撤销。

5、误传。指由于传达人或传递机关的错误而使表意人的意思表示发生错误。

《民通意见》第77条规定:意思表示由第三人义务传达,而第三人由于过失转达错误或没有转达,造成他人损失的,一般可由意思表达人负赔偿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❼ 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有什么

形式:

《民法总则》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特定形式的,应当采用特定形式。

在我国,民事立法确认民事法律行为可采用的形式包括:明示形式和默示形式两大类。

明示形式

所谓明示形式就是行为人用积极的、直接的、明确的方式表达其内部意思于外部,具体包括用言语进行表达内心意思的口头形式;用文字表达内心意思的书面形式及其他形式,所谓其他形式具体可表现为视听资料形式和须经特定主管机关履行特定手续的特殊书面形式,诸如公证、审核批准、登记等。

(1)口头形式

口头形式是行为人通过言语表达其内心意思而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诸如当事人之间当面交谈、电话联系等。口头形式是社会公众在社会生活中广泛适用于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

其优点是快捷、迅速,但是,因其缺乏客观记载,在发生纠纷时难于取证,所以,口头形式大多用于即时清结的小额交易行为,而金额较大的、非即时清结的民事法律行为,则不宜采用口头形式。

(2)书面形式

书面形式是行为人以文字符号为表达内心意思而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

书面形式的优点是通过文字符号将行为人所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容客观地记载于一定的载体上,成为确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的依据,有利于防止民事活动中的异议和便于民事纠纷的处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1条的规定,(订立合同的)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3)其他形式

①视听资料,就是行为人通过录音、录像等所反映的声音和形象以及电子计算机所储存地资料表现民事法律行为内容的形式。

②公证就是由公证机关对于民事法律行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予以审查并加以证明的方式。公证的作用仅仅是证明民事法律行为上真实的和合法的。当发生争议时,经过公证的民事法律行为具有最强的证据力,当事人不得以其他形式的证据否认公证的效力。

应当强调的是,我国法律行为未经公证的,并不影响其法律效力。

③审核批准就是指依法必须经有关主管机关审核批准才能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

④登记形式就是指依法必须向有关主管机关办理登记才能生效的形式。在我国,基于不动产的公信原则。与不动产(如房屋、土地、交通工具等)相关的民事法律行为一般都依法要办理登记。这是此类民事法律行为的必备形式。

默示形式

默示形式是指不依赖语言或文字等明示形式,而通过某种事实即可推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而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形式。行为人虽然并没有作出明示的意思表示,但根据法律的规定,可以认定行为人的某种客观事实状态就是表达同意进行民事活动的意思。

法律对民事法律行为的默示形式是有严格限定的。只有在法律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才能认定行为人以默示的形式表示其意思,例如,我国继承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

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2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沉默形式

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时,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

(7)民法行为6扩展阅读:

《民法总则》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具有法律约束力,属于合法民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为《民法总则》所采用,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是民事行为,具有表意性和目的性,排除了事实行为;同时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以适法性为特征,不包括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以及效力未定民事行为。

严格称谓是“法律行为”,中国民法称民事法律行为。

行为分类

1、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和多方民事法律行为

2、有偿民事法律行为和无偿民事法律行为

3、诺成性民事法律行为和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

4、要式民事法律行为和非要式民事法律行为

5、单务民事法律行为和双务民事法律行为

6、主民事法律行为和从民事法律行为

7、有因民事法律行为和无因民事法律

参考文献:网络-民事法律行为

❽ 5 怎样判断一个当事人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6 行使撤销权引起的法律后果

年满18周岁的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年满10周岁不满18周岁具有限制性民事行为能力;十周岁以下是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另外,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也是无行为能力,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为限制性民事行为能力人
民事行为被撤销后,自始无效

❾ 导致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情形有哪六种

是七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五十八条 下列民事行为无效: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
(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
(三)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
(四)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五)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
(六)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
(七)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热点内容
公司法的特征包括 发布:2024-11-17 01:26:26 浏览:903
刑法害羞 发布:2024-11-17 01:18:06 浏览:356
合同法法条释义第二十二条 发布:2024-11-17 00:32:20 浏览:971
法学专业好找工作 发布:2024-11-16 23:56:47 浏览:835
刑法专题课件 发布:2024-11-16 22:30:08 浏览:487
海商法中的承运人义务 发布:2024-11-16 22:20:05 浏览:463
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2018 发布:2024-11-16 22:19:06 浏览:331
按劳动法工资怎么算的 发布:2024-11-16 21:33:30 浏览:158
刑诉应当法律援助的对象 发布:2024-11-16 21:25:37 浏览:118
2011年社会保险费法 发布:2024-11-16 21:09:42 浏览: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