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文综

民法典文综

发布时间: 2022-04-07 13:31:41

『壹』 天府名校497模拟精编文综4地理答案

天府名校四七九模拟精编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四)参考答案 
1.D  解析:该地正午的最长和最短影子处于同一方位,且最短影长不为0,可知该地在温带或寒带;由 
于正午影子朝向为南或北,可判断河流AB段流向为东西方向,没有凌汛发生的可能;B处河流的年径流量比A处平稳,可推导出B处受到湖泊的调节作用,即B处在湖泊的下游,也即AB段河流流向为自A向B,又由引文信息“C所在河岸比肌岸冲刷严重”,结合河流流向可知河流右岸受到侵蚀严重,推出该地在北半球;如此确定该地正午影子朝向为正北,面向北方,左西右东,所以河流AB段自东向西流。 
2.C  解析:由上题知道该地在北半球的温带或寒带,设该地纬度为ф,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时,该 
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树影最长,即a=90°—(23°26′+ф),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时,该地正 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树影最短,即4a=90°—(ф–23°26′)。很容易解出a=15°37′20″, 
ф=50°56′40″。 
3.A  解析:将文字语言进行转换,即树影越短,河流流量越大;树影越长,河流流量越小。再次转换, 
该河流夏季流量大,冬季流量小,也就是若该地河流主要补给型为大气降水,则气候特征为雨热同期, 而该地纬度为50‘56'40"N,故可能为温带季风气候。 
4.A  解析:综合甲、乙、丙、丁四地在三图中的费用,可以算出这四地中甲的综合费用最低。     5.D  解析:既然该企业最终在乙地建厂,那就说明四地中乙地的综合效益也就是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好。 
6.B  解析:主要从工资的支出考虑,乙地劳动力素质较高,应建科技含量高的工厂。 
7.D  解析:夜间温度越低,水汽越容易凝结。而水汽的凝结有足够的凝结核则是必要的条件。 8.C  解析:逆温现象的出现,是空气的对流减弱。此时最不利于污染空气和雾的上升、扩散。 9.B  解析:从运输方式来看,运输工具的速度越快,对能见度的要求就越高。 
10.D  解析:图中5100米„„5 800米是北半球500百帕等压面上的等高线,根据等压面上等高线与等 
高面上的等压线之间的一致性关系,可读出该高空水平面上气压分布是南方气压高、北方气压低。 11.C  解析:在5 000米左右的高空,摩擦力很小,故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西北 
风。 
12.C  解析:①是这一时期的总体特征,②是政治上的特征,③是经济上的特征,④是文化上的特征。 
①②③④均正确。     
13.B  解析:首先要了解中国的民主革命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A项属于新民 
主主义革命阶段;C项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D项1842年不是民主革命开始的年代,中国民主革 命是指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 
14.C  解析:首先搞清“过渡时期”的年代,是指1949--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因为三大改造的完成, 
标志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确立。 
15.A  解析:此题可以用排除法,④是雍正帝推行的措施,排除即可。 
16.B  解析:A项不正确,率先提出实行君主立宪制政治主张的是早期维新思想家;C项也不对,康有为 
并没有全盘否定传统的儒家思想,康有为是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D 项错误,康有为没有维护清朝封建专制统治。 
17.C  解析:由教材内容可知,C项正确,拿破仑颁布的(民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A、B、 
D项不正确,拿破仑维护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传播了法国革命的思想,在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封建制 度的瓦解。 
18.C  解析:“新的长城”是通过国共合作建立的统一战线体现出来,A、B、D项显然都不能表现“筑成 
我们新的长城”的精神,只有C项符合题干之意。 

19.C  解析:在抗战期间,国民党1941年发动皖南事变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坚决回击,以斗争 
求团结,国民党迫于各方面的压力,不得不表示“以后决无剿共的军事”,第二次国共合作才维持到抗 战胜利。C项正确,A、B、D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20.C  解析:A、D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抵抗,B项是共产党发动的大战,只有太原会战八路军参加, 
并取得平型关大捷,突出体现了国共两党的联合作战。 
21.D  解析:“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建立在大国强权之下,隐含着各种矛盾,矛盾激化就引起了世界大 
战的爆发。正确答案选D。 
22.B  解析:从雅尔塔体系的内容、实质、影响分析,①②③④都正确,应全选。 
23.D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根源”关键词,A项是表现,B项是相互关系,C项是背景,只有D项是 
根源。 
24.A  解析:这一类题主要是计算股票收益。考查一定数量股票以一定价格(如:开盘价、最高价、收盘 
价)卖出的获利情况,计算方法是:收益=(卖出价格—发行价)  x卖出数量。依据此公式解 (17–7.34)x100=966(元),正确答案为A。 
25.C  解析:解法为总收入=本钱+收益,即7.34x100+966=1700(元),正确答案为C。 
26.A  解析:此题为组合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解,注意是考查经济学意义,属于经 
济常识范畴,不是哲学和政治常识。④企业创立品牌,主要是企业内部依靠科技力量,创立质量过硬 的产品,故不符合题意,应排除。①②③观点正确,符合题意,故应选A。 
27.D  解析:此题的背景材料讲述国务院开展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活动。A项阐述产生的原因, 
不符合题意。B项政府管理不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C项错误,经济手段应该是国家宏观调控的 主要手段。D项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28.B  解析:注意此题是从政治常识角度设问。A项不符合题意,迷惑性。B项符合题意,正确选项。C 
项属于经济常识,不符合题干设问。D属于经济常识,不符合题干设问。 
29.C  解析:此题的背景材料在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A项观点错误,错在“只有消极作用”,还有积极 
作用。B项观点错误,有意识的利用自然物和改造自然物不是人的本能表现,而是人的能动作用和表 现。D项观点错误,人与自然是能够做到和谐相处的。故选C项。 
30.B  解析:A项观点错误,人在自然面前是有能为力的。C项和D项观点正确,但答非所问,属于迷惑 
项。故选B项。     
31.C  解析:不搞“一刀切”和“坚持区别对待、自主选择原则”体现了①和③。“全面开放”和“高度 
统一”体现了②。④中的“客观符合主观”说法错误。故选C。 
32.A  解析:此题为不定项的组合型选择题。对银行业的监管属于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不属于社会公共 
服务职能;这里的宏观调控主要是运用了经济、法律手段,而不是行政手段,排除②和③。故选A。 33.B  解析:此题为组合型选择题,根据题意分析:中国对非洲的帮助,对于非洲的作用,体现的哲理为 
外因和联系观点。①④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②③观点正确,符合题意。故选B。 
34.D  解析:此题为组合型选择题,各国之间具有共同利益,但各国根本利益不是一致,故①错误,排除, 
故选D。 
35.A  解析: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宗旨体现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团 
结与合作,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点。②观点错误,因为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是维护国家独 立和主权。④观点错误,因为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故选A。 
36.(36分)(1)甲图为德干高原,(1分)乙图为巴西高原。(1分)  两高原均为地势较低、起伏较平缓的     古老高原。(2分)(2)B(1分)  A(1分)相同之处:两地气候形成的主导因素都是大气环流。(2分)夏季 
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2分)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季风,使s地高温多 雨;(2分)b地一年中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2分)不同之处:甲地区还因海陆热力性质 差异的影响,(2分)干季受到来自高纬、大陆气流的影响,降水减少。(2分)(3)甲地区的农业生产以 

个体经营为主,(2分)耕作技术比较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低,单位面积产量较低,生产潜 力较大;(2分)主要农产品有棉花、花生等。(2分)乙地区的农业生产以种植园经营为主,(2分)生产 技术水平较高,商品率较高。(2分)主要农产晶有棉花、大豆、咖啡、甘蔗、可可等。(2分)(4)从甲图所示地区经印度洋一马六甲海峡—南海一台湾海峡一东海一上海;(3分)从乙图所示地区经大西洋一加勒比海一巴拿马运河一太平洋一东海一上海。(3分) 
37.(32分)(1)第一次: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  第二次: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
(6分)(2)第一次: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工业产生(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新思潮萌发,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技术。(3分)第二次: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救亡图存运动高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4分)第三次:成立中科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研制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3分)(3)封建专制制度和闭关政策;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抵制。(4分)封建顽固势力的镇压;帝国主义列强的阻挠。(4分)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包围和封锁,当时中国过“左”的政治运动和经济政策。(4分)(4)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十年“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的经济受到重大挫折。(4分) 
38.(32分)(1)表一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主要是依靠大量能源和原材料消耗
实现的;经济增长方式仍以粗放型为主,我国GDP能耗远远高于发达国家。(5分)表二说明:我国研发投    入、劳动者素质、科技创新能力、科技贡献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对外技术依存度较高。(5分)(2)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分)②由于我国科研投入不足、高级技工短缺,致使我国技术总体上还是比较落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从而导致单位C1)P能耗与资源消耗过高,经济增长以粗放型为主。(8分)(3)①任何事物发展都是内因起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尤其是要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6分)②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要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学习、吸收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把引进、消化、吸收结合起来。(6分) 
39.(60分)(1)不合理;(2分)该垃圾场位于北京的上风、上水的位置。(4分)(2)物质  能量(2分)(3)①
环境质量提高②社会经济产品数量增加、质量提高③人类生活质量和水平提高;“天人合一”,实现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三者之间的协调良性发展。(8分)(4)中国面临着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短缺令人担忧,存在深刻的环境危机,所以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关键是提高人口素质。(4分)(5)以爱人之心。(2分)  孟子主张“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反对统治者“虐民”“暴民”。唐太宗提出“存百姓”的思想。(6分)(6)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即掌握自然变化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如都江堰的修建,变水害为水利,大运河的开凿,加强南北的经济联系,这些都造福于人类。(4分)但是秦朝时期关中地区过度开垦,使森林破坏严重,黄河开始泛滥;隋唐时期江南地区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给人类带来了不利影响。(6分)(7)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分)(8)①注重社会公平,是市场经济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的要求,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3分)②注重社会公平,可以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  (2分)③国家通过宏观调控,发挥财政的杠杆作用,坚持以社会公平为主的分配原则,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分)(9)①全面履行国家职能。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分)②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以人为本,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3分)③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要做到依法行政,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3分)④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努力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3分)

『贰』 清华大学的法学院和对外经贸的法学院哪个好

总体上是清华大学的法学院好点,清华大学虽然是以工科为最强实力的大学,但清华大学的法学在国内也是顶尖的,对外贸易大学法学院是以经济类和贸易类为特色的大学,法学院跟清华大学是有较大差距的。

『叁』 求高考用的历史时间表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1856---年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844年 中关《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858年 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签订
1860年 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签订
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
19世纪40—50年代 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9世纪60—70年代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1898—1900年 义和团运动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 黄花岗起义
1911年lO月10日 武昌起义
1912年(民国元年) 中华民国成立 清帝退位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护国运动开始
1916年 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5年 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9年5月4日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1921年7月23日 中共一大,标志中共成立
1922年7月 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1923年 中共三大,制定革命统一战线策略
1945年 中共七大,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949年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城市
1956年 中共八大,成功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982年 中共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987年 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1992年 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 中共十五大,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1924年 国民党一大、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形成
1936年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年9月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25年 孙中山逝世 五卅惨案、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
1926年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3月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
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15日 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国民革命失败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
1927年9月 秋收起义
1927年8月7日 八七会议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
1935年 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
1935年底 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
1937年秋 中共召开洛川会议
1931—1933年 粉碎国民党四次反革命“围剿”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长征
1942年 中国共产党开始整风
1957年 中国共产党进行整风,反右派斗争开始
1945年8月—10月10日 重庆谈判 双十协定签字
1949年4月 北平谈判
1946年初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949年9月 北平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幕
1946年6月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1947年6月 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的反攻
1948—1949年 辽沈、淮海、平津战役胜利结束
1949年4月 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亡
1931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1952年 土地改革运动
1950—1953年 抗关援朝战争
1950年 镇压反革命运动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
1956年 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1957年 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
1958年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9年 “反右倾”斗争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 ’
1967年 二月抗争
1976年 四五运动
1973年 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国民经济复苏
1975年 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国民经济迅速回升
1971年9月13日 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1976年10月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革”结束
1971年10月 联合国恢复我国合法席位
1972年 中美、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14—17世纪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7—18世纪 欧洲启蒙运动
18世纪60年代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9世纪70年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
1765年 “珍妮纺纱机”发明,揭开工业革命序幕
1785年 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1807年 富尔敦制成汽船
1814年 史蒂芬孙发明火车
1866年 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1867年 诺贝尔发明炸药
19世纪70年代 贝尔发明电话
19世纪80年代 卡尔•本茨研制汽车
19世纪90年代 马可尼试验无线电报成功
17世纪后半期 牛顿力学体系确立,标志近代科学形成
19世纪30年代 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为电的时代创造条件
19世纪初 道尔顿原子论标志近代化学的开始
17世纪早期 哈维血液循环学说奠定近代生理学基础
19世纪 细胞学说、进化论、能量守衡定律并称三大发现
20世纪初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奠定现代物理学基础
1840年前后 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成为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家
14—15世纪 新航路开辟,为世界市场形成创造条件
19世纪中后期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1825年 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
1857年 资本主义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
1929—1933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3年初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新模式
20世纪50—70年代初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
20世纪60年代初 联邦德国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大国
20世纪60年代末 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1973年 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
1973年 资本主义世界引发战后最严重经济危机
1967年 欧洲共同体成立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亚洲新加坡、韩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地区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成立
1997年 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
20世纪90年代 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形成
20世纪90年代 知识经济首先在美国出现
1992年 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
2001年12月11日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640年—1688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775—1783年 北美独立战争
1789年7月—1794年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810—1826年 拉丁关洲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独立运动
1861—1865年 美国内战
1861年 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8年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71年 德意志统一最终完成
1640年 查理一世被迫召开议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775年 来克星顿枪声,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1789年7月14日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开始
1804年 海地宣布独立,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开始
1688年 英国“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1783年 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美国独立战争结束
1794年 法国热月政变,法国大革命结束
1689年 英国通过《权利法案》
1776年 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独立
1789年 法国发布《人权宣言》
1804年 拿破仑颁布《民法典》
1862年 美国通过《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792年9月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1799年 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
1804年 拿破仑称帝,法兰西第一帝国开始
1882年 德、意、奥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1907年 英、法、俄三国协约最后形成
1922年10月 墨索里尼在意大利上台,建立法西斯专政
1933年初 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开始建立法西斯专政
1936年 广田弘毅内阁上台,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
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39年9月—1945年9月2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14年6月28日 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1938年9月 慕尼黑会议
1939年9月1日 德国闪击波兰,二战爆发
1941年6月22日 德国闪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1941年12月7日 日本突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初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1943年11—12月 苏、美、英举行德黑兰会议
1943年12月 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
1944年6月 美英军队在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1945年2月 苏、美、英举行雅尔塔会议
1945年7—8月 苏、美、英举行波茨坦会议
1942年6月 中途岛战役——太平洋战场转折
1942年7月—l943年2月 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转折
1942年10月 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转折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
1932年 伪满洲国成立
1935年 华北事变
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开始
1937年8月13日 八一三事变
1937年12月 南京大屠杀
1940年 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
1943年9月 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集团开始瓦解
1945年5月8日 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场结束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投降
1945年9月2日 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二战结束
1919年1—6月 巴黎和会,凡尔赛体系建立
1921年11月—1922年2月 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体系建立
二战后—1991年底 雅尔塔体系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
1920年 国际联盟成立
1945年10月 联合国建立
1949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55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848年2月 《共产党宣言》发表 马克思主义诞生
1903年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列宁主义诞生
1864年 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
1889年 第二国际在巴黎建立
1919年3月 共产国际在莫斯科成立
1871年3月—5月 巴黎公社
1917年11月7日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935年 共产国际七大制定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策略
1925年 联共(布)“十四大”--工业化方针
1927年 联共(布)“十五大”--农业集体工业化方针
1936年 苏联新宪法颁布,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确立,标志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
1956 苏共“二十大”,波兰波兹南事件,匈牙利事件
1968 苏联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20世纪80年代末 东欧剧变
1922年 苏联成立
1991年底 苏联解体
19世纪上半期 亚洲革命风暴
1848—1852 伊朗巴布教徒起义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1857—1859年 印度民族大起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亚洲的觉醒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
1911年 辛亥革命
1905—1908年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肆』 2012厦门市质检文综

1.B 2.A 3.C 4.C 5.D 6.D 7.A 8.D 9.A 10.C 11.B 12.B 13.B 14.A 15.B 16.D 17.D 18.D 19.C 20.B 21.A 22.C 23.C 24.D 25.D 26.B 27.A 28.A 29.C 30.D 31.B 32.C 33.A 34.C 35.D 36.A 37. (37 分) (1)北部高于南部(2 分) ,原因是北部纬度较南部高(1 分)(冬半年)气温较低(1 分): , 中部(山地)大于东西两侧(低地) 分) (2 ,原因是中部(山地)地势较高(1 分), (冬半年)气 温较低(1 分) : 西(北)部沿海空间变化较大,东(南)部沿海空间变化较小(2 分) ,原因是西(北)部坡度 较大(1 分)(冬半年)气温的空间变化较明显(1 分) , ;东(南) 部沿海坡度较小(1 分)(冬半 , 年)气温的空间变化较小(1 分)(或“西部(沿 海)小于东部(沿海) 分) 。 (2 ,原因是西部(沿 海)受暖流的影响(1 分) ,且位于温暖西风气流的迎风坡(1 分) ,而东部位于背风坡(1 分) ,西 部(沿海) (冬半年)气温较东部(沿海)高(1 分)) ” (2)东南坡地势比西北坡缓(2 分) ,土层比西北坡厚(2 分) ;东南坡光照比西北坡充足,有利于 植物生长(2 分) 。 (3)S 半岛南部终年温和湿润(2 分) ,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饲料丰富(2 分) ,适合发展乳 畜业:人口、城市密集(2 分) ,接近消费市场(2 分) 。 (4)特点:海岸线曲折(3 分) 影响:多港湾有利于发展渔业、海洋运输业、对外贸易和出口加工业(每点 2 分,答出两点即 可,满分 4 分) ;独特的海岸风光,利于发展旅游业。 分) (2 38.(37 分) (1)以儒家经典为教学内容:注重考试; 功利性强 (学而优则仕) ;加强思想控制,维护专制统治。 (6 分,任答 3 点即可) (2)变化:增加了西学内容:侧重于培养翻译、科技等实用人才。 分) (6 历史背景: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国门洞开;西学东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洋务运 动兴起,迫切需要近代人才。 分,任答 2 点即可) (6 (3)特点:通过立法方式进行:带有反封建(革命)色彩:废除传统的经学教育:重视公民教育 (培养国民意识)(6 分,任答 3 点即可) 。 影响: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3 分) 。 (4)原因:政治: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 分)经济: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 (2 的迅速发展)。 分)思想文化: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分) (2 (2 动力差异:欧美:自身孕育、发展:中国:外力推动。 分) (4 39.(42 分) (1)①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 竞争、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民间借贷的资本属于非公有制经济成份(4 分) :②“民间借贷”使大量民间资金获得投资市场,能够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要,有利于优化资 源配置,促进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活跃,因此国家应支持其发展(4 分) ;③“民间借贷”往往 会引发高利贷和非法集资等行为,影响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因此需要 政府加以规范引导,保障民间借贷的健康发展(4 分) 。 (2)①政府在经济建设中负有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经济职能(2 分) ; ②政府通过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扶持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履行了经济调节的职能(2 分) ;通 过规范银行服务收费标准、清理纠正不合理收费项目履行了市场监管的职能(2 分) :通过完善中小
12
企业危机处理机制、营造中小企业良好发展环境履行了社会管理的职能(2 分) ;通过加强对困难中 小企业的定期走访和帮扶工作、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支持履行了公共服务的职能(2 分) 。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企业经营者应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发展中,这有利于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有利于为企业发展提供方向保证、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有利于坚持社会效益 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有利于为人民群众提供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产品和服务,以不断满足人们的 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 分。学生如果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8 ) (4)①这一调研过程蕴含着实践第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观点。 分)②该调研组根据我国中 (4 小企业如何走出困境的需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发现问题,为企业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对策,为企 业摆脱困境提供了方向。这蕴含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8 分。如果从认识发展过程的角度回答可酌情给分) 【选考部分】 (40 分) 40. (15 分)地理 A.(1)大陆架(3 分) ;深度小于 200 米海域面积广大(3 分) 。 (2)寒、暖流在此交汇,海水上泛,营养盐类带到表层; 分) 有许多河流带来营养物质(2 分) (2 ; 大陆架水浅,阳光充足(2 分) :这些都有利于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饵料丰富(3 分) 。 B.(1)(以上海为界)南部高于北部(3 分) 。南部沿海受台风活动影响比北部大,灾害损失较大(3 分) 。 (2)修筑沿海、沿江堤坝和防洪墙;建设渔业专用的避风港口;完善城市排水设施:建立沿海防护林 体系。 (每点 3 分,答出 3 点即可,满分 9 分) C.(1)9 时前后(1 分)和 16~17 时(1 分) ;上班和下班的高峰期车流量大(2 分),汽车尾气多(2 分) 。 (2)加强大气环境监测;严格执行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每点 3 分,答出 1 点即可,满分 3 分) 植 树种草,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减少裸地;公交优先,倡导骑自行车上下班;使用清洁能源,少用煤 做为燃料:城市施工应防止造成大量扬尘:避开 PM. 。峰值时段进行室外锻炼。 (每点 2 分,答出 3 点即可,满分 6 分) 41.(15 分) .历史 A.(1)理论:德国古典主义经济理论。 分)措施:创办官营企业:政府扶持、保护私人资本 (3 主义。 分,其它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4 (2)依据:排除现代文明的精髓;以现代化发展尚未完全的德国为榜样。 分) (4 影响:建立了具有浓厚专制主义色彩的近代天皇制: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分) (4 B.(1)变化:由保皇到革命,由主张君主立宪到倡导民主共和。 分) (3 背景:戊戌变法失败;清政府沦为西方列强工具,民族危机深重;民主革命运动不断发展,影 响日增。 分,任答 2 点即可) (4 (2)“还原”(1 分)回归到君主立宪的改良道路。 分) 。 (2 理由:通过考察,认为美国民主共和不如英国君主立宪; 分) (3 中国国民素质低,不适合共和政体。 分,其它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 C.(1)资本主义必然取代封建主义。 分)史实:打击保王党;击退反法同盟;颁布《民法典》 (2 。 (2 分,任答 2 点即可)说明:巩固法国大革命成果:传播平等、自由、博爱等民主革命思想;加 速欧洲封建制度瓦解;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3 分,任答 2 点即可) (2)局限性:政治上与欧洲封建势力妥协,强化专制独裁统治:军事上以侵略和争霸战争为主。 (4 分) 影响:破坏了人民主权和民族自决原则,激起欧洲各国人民的反抗,导致拿破仑政权覆亡。 分) (4
13
42. (10 分)思想政治 A.(1)B(4 分) (2)①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制,权力分立和制衡,三大权力机关相互扯皮,导致效率低下;民主党 与共和党在意识形态、阶级基础方面,没有本质区别,但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的政策和主张仍有明显 的差别,存在着具体利益之争;美国资产阶 级各派及其代理人通过利益集团竞争分享国家权力,相互制衡(只要答出两个因素的认识即可 得 4 分) 。②美国的三权分立制、两党制以及美国利益集团尽管在调节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的利益方 面发挥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根本上都是为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是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 分) (2 B.(1)B(4 分) (2)①前提中考察的对象要尽可能多些。要综合考虑经济、民生、科教、可持续发展等对象。 (2 分)②前提中考察的对象的范围要尽可能面广一些,特别要注意一些最容易出现相反情况的事例。 经济、民生、科教、可持续发展等对象中包含因素要考察的尽可能详尽。 分)③尽可能分析出认 (2 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要注意考察“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与经济、民生、科教、可 持续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必然性的问题。 分) (2
14

『伍』 中考文综复习提纲和资料

、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方向 周期 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约24小时 昼夜交替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二、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三、天气与气候(P42)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雾、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四、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①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⑤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
英语 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 俄罗斯
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③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④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⑤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⑥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寺庙。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②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③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高脚屋或高架屋)
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五、发展与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从陆地面积看,最大的是俄罗斯,中国位居世界第三位。
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
4.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
5.国界主要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
6.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亚洲的日本也是发达国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数分布在南半球。
10.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第六章亚洲
1、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处东、北半球,东北方向以白令海峡与南美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与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3、人们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东南亚;中国位于东亚,东亚的国家有: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
4、分层设色地形图:(中部(深棕色——粉红色)海拔较高,四周颜色逐渐由浅黄色到浅绿的颜色——海拔逐渐变低)——亚洲地形的特点:中间高,四周低。
5、能在地图中找出下列地名,说出这些地理事物的表现形式: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黑色小三角)、青藏高原(深褐色区域)、西西伯利亚平原(绿色区域)、里海、贝回尔湖、死海(封闭的浅蓝色)、阿拉伯半岛、马来群岛、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
6、河流分布特点: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湄公河、恒河、印度河、鄂毕河、叶尼塞河。
7、亚洲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著,大陆性气候分布较广。分析其它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那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冬季低温,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于夏秋季节,雨热同期。
8、按人口排序: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按人口自然增长率排序:非洲、南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
10、国家的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的国家,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起低的国家,经济越落后,第一产业比重越大。
亚洲经济差异:东部沿海经注发达,西部内陆经济较落后,不同的海陆位置经济发展不同,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不同。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1、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北部)、大洲位置(亚洲东部)、纬度位置(经纬度跨度较广)23°N——46°N、122°E——148°E,日本南北国土狭长,并与经线斜交,使得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跨纬度最广,南北温差就大,跨经度广,东西地方时差就大。
2、地形特点:典型的岛国,以四大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国土面积37.7万平方千米;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如神户、横滨),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多火山、地震(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不稳定)
3、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属加工型贸易型经济,对外依赖严重,要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出口制成品。
4、日本的主要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阪神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分布特点:日本工业高度集中,主要分布于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地区。
5、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传统色彩与现代气息并存,中日文化交流源流长。
6、日本投资措施: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和销售基地,主要向美国、西欧和东南亚地区; 海外投资建厂给日本带来的好处: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降低工业生产的投入成本;加入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和国际市场的竞争;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减缓资源消耗,保护本国环境,减少运输成本的投入。 日本在海外投资建厂对其它国家的影响: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它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下降;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它地区或国家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7、东南亚的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国家(共11国):越南、老挝、印度尼西亚(千岛之国,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东渧汶。 地理位置:纬度位置(10°S——25°N)主要位于热带;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较大;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和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从欧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边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气候特征 对农业产生的影响
热带雨林气候 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 全年高温多雨 农作物可以随时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热带季风气候 中南半岛,马来半岛以及菲律宾群岛北部 全年高温,有旱季和雨季 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2、东南亚的粮食作物为什么 以水稻为主:水稻是一种主产的粮食作物,但它的生产需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并且要求有高温多雨的条件,东南亚人口稠密,耕进较少,高温多雨,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因进制宜的必然条件。 东南亚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状况:泰国、越南、缅旬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是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3、东南亚的河流大部分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如湄公河(澜沧江)、萨尔温江(努江)、河流特点:南北纵列、山河相间,河流上洲流经山区,两岸高山耸立,水流湍急,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洲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纵横,地势低平而土质肥沃的河口三角洲。
4、为什么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因为这些地方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易于灌溉,交通便利,是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农业区,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我国的重庆,武江,上海。
5、印度的地理位置: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的邻国有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印度的地形可以他为三大地形区:北部为西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恒河平源,南部为德干高原。
6、印度的人口总数己经超过了10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在国,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近三倍,印度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印度政府采取了人口控制政策及奖励计划,但是印度广大农村的传统观念还十分强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度人口每年净增量会越来越大。印度由于人口过多,使印度无论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还是人均粮食产量和钢产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这就说明,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对一个国家的资源、环境以及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7、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全年高温,雨旱两季。雨季(6——9月)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西南风),旱季(10月——次年5月)风从大陆吹向海洋(东北风)。季风使得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如是季风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的时候,形成水灾,季风来得晚,退得早,风力弱的时候就形成了旱灾。
8、印度粮食迅速增长的突破口在于推行了“绿色革命”。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二者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充足、地势平坦的恒河平原和沿海平原上;而小麦则主要分布在降水少、光照足的恒河上游和德干高原西北部。这也说明农业生产和自然条件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
9、印度的工业,英国统治时主要发展纺织工业和采矿业,这是由于英国出于本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对印度工业严格控制,印度当时科技水平相当落后,独立后,印度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重视培养科技人才,努力发展本国工业,主要有: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和棉麻纺织工业,而且在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等高科技领域也有一定的成就。
10、俄罗斯自然概况:①地形:比较平坦,以平原为主,乌拉尔山以西为平原,以东依次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平原、东西伯利亚同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东西长1万平方千米,南北宽约4000千米,面积超过1700万平方千米;②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各地差异较大,北部有终年寒冷的极地气候,南部有地中海气候和温带草原性气候,东部是温带季风气候。俄罗期的气候牲: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③河流与湖泊: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河,水力丰富,最主要的内河航道。鄂毕河、叶尼塞河、勒加河,富水能,封冻期长。贝加尔湖为世界最深的湖泊; ④自然资源丰富。种类多,储量大,地区分布不均,东部多,西部少。主要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铁矿、有色金属等,产地主要有库尔斯克铁矿、库兹巴斯煤矿、秋明油田。
11、四大工业区: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亚区,分布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这里是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主要有钢铁、汽车、飞机、火箭和电子等工业部门;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分布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波罗的海沿岸。这里的石油化工,造船、电子、造纸和航天业十分发达。也是俄罗斯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乌拉尔工业区,在乌拉尔山区,位于亚欧分界线上。这里主要生产石油、钢铁和机械等产品;以库兹巴斯为中心的西伯利亚工业区:这里主要生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钢铁等重工业产品和军事工业产品。
12、亚伯利亚大铁路为什么沿南部山修建:首要原因是南部山区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次俄罗斯北部地区由于纬度高,终年寒冷,气温低,有着很深的冻土层,而在冻土层上修建铁路,难度大,且安全系数较低。管道运输是将线路和运具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主要运输石油和天然气。交通运输的两种主要方式:公路和铁路;货运的两种主要方式:管道和铁路。
第八章 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1.中东是以欧洲为中心划分的地理区域。17世纪欧洲国家向东方扩张时,按距离的远近,将部分东方国家分为近东、中东和远东。中东地区主要包括阿富汉外的西亚各国(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以及北非的埃及,其中西亚不包括土耳其的欧洲部分,而中东却包括土耳其的欧洲部,也就是说中东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地跨亚洲、欧洲和非洲,被誉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亚洲、欧洲、非洲;大西洋和印度洋;黑海、地中海、里海、红海、阿拉伯海),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是本区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之一。土耳其海峡与苏伊士运河分别为亚洲与欧洲、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中东犹如世界的交通要冲,古代这是曾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现在也还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尤其是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和土耳其海峡的利用,更显其地理位置的优越,中东还是世界交通的“空中走廊”,许多国际航线都要经过这里,因此,中东过去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扩张的地区,如今一些大国为争夺世界霸权,都想把它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他们的斗争十分激烈,这就造成了中东的局势的不稳定。
2、丰富的石油资源: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石油储量占65.4%,产量占30.5%,出口量占44.7%),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世界石油宝库。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主要运往美国、日本、西欧各国

热点内容
B站讲刑法 发布:2025-01-20 15:53:42 浏览:328
法院强制执行的影响 发布:2025-01-20 15:27:19 浏览:106
行政法思维pdf 发布:2025-01-20 15:03:16 浏览:718
西林县司法局 发布:2025-01-20 15:02:14 浏览:742
东城法院主审法官 发布:2025-01-20 14:58:43 浏览:693
吉林法院司法改革 发布:2025-01-20 14:48:53 浏览:362
银行法治课件 发布:2025-01-20 14:45:44 浏览:378
廊坊市法院 发布:2025-01-20 14:30:41 浏览:693
书面协议签字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20 14:10:18 浏览:611
劳动合同法关于违纪的条款 发布:2025-01-20 14:04:43 浏览: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