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国民法律意识与国民生活水平

国民法律意识与国民生活水平

发布时间: 2022-04-07 13:59:54

A. 从国家社会个人家庭角度说一说犯罪预防的措施

犯罪的宏观预防是犯罪预防的整体性措施,指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相互配合,通力协作,采取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道德的、文化的等各种措施,消除犯罪产生的各种原因和条件,预防犯罪的产生。宏观预防一般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发展经济,提高国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普及文化科学知识和教育,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普及法律知识,增加国民的法律意识;充分发挥司法机关的职能作用,使其真正成为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的主力军等。

B. 中国的法律对某些人是不是太宽大了,所以犯罪的人才这么多

犯罪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犯罪的原因千差万别,因此不能仅仅说是因为法律的“宽大”才导致犯罪的频发。中国刑法典所处罚的犯罪行为,其涵盖面其实已经相当广了,而且刑法修正案还在不断地加以修正和完善(已经有八个修正案,增加了若干罪名),而且我国刑法罪名中规定了死刑的罪名数十个,这与其他国家相比已经属于很多的了,更何况还有很多国家已经废除了死刑。因此,法律的宽大导致犯罪人多,这个说法很不严谨!当今中国,社会过于复杂,国民生活水平还较低,各种社会矛盾交织,而国家普法工作不到位,民众的法律意识淡薄,导致犯罪率高居不下。因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再严峻的刑法,也不能有效降低犯罪率。

C. 我们应该让大家都知道国民的法律意识

法律的一个功能就是维护社会的秩序,这个秩序不仅仅是治安上秩序,更多的是一种生活上的习惯。所以培养法律意识,更多的是要先设定好一个完备的法律环境,给大家提供一个稳定发展的秩序,然后再让大家逐渐接受。

D. 加强对重新犯罪的预防,主要包括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8-05

E. 如何培养和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

一、要创新适宜于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培。

所谓外部环境,主要是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经济环境方面,就是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因为现代法律意识是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产物。政治环境方面,就是要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政治活动程序和政治观念的科学化。

文化环境方面,就是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谓的内部环境,主要是指法制自身状况。包括两方面,一是建立和制定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基本理论和方针;二是着力提升知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二、要适宜新时期的发展要求深入持久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社会主义的法制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意志的体现,其创制和实施都有赖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参与。但是,广大人民群众法律知识的掌握、法制观念的增强、正确法律观点的确立,都需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来完成。

从80年代开始,经过多次普及法律常识活动,己取得明显地成效,还要适宜新时期的发展要求,深入持久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这对进一步提升公民法律意识将起到重要作用。

三、要坚定不移地实行依法治国方针、严格执法。认识来源于实践,社会上日常的法制实践活动对公民法律意识的形成和提升,具有巨大的、现实的影响作用。

如果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都能严格地依法行政、依法办案,就能真正显示出社会主义法制的权威和力量,显示出法制的严肃性和强制性,就能带动、影响广大人民群众自觉遵守法律,并得到他们的信任。经过长期的重复实践,就会形成固定的习惯和观念,也就会不断提升公民的法律意识。

四、要高度重视法学教育,开展法学调研。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发达与否,与法学教育、法学研究是否繁荣有直接的关系。法学教育是培养法律人才的重要途径,而法律人才又是宣传、传播、深化法律意识的先导,法学研究是培养健全的法律意识的重要条件。

在法律实践中,一些新经验、新思想须及时总结、认真推广,而这些都离不开法学研究、法学探索和创新。法学研究与实践的成果,又通过法学教育使部分人先行接受,然后,再通过这些受教育者用各种方式向社会传播、推广并付诸实践,从而推动整个社会法律意识的不断发展、更新和提高。

五、要竭尽全力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体,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法制。利用大众传播媒体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提升公民法律意识是一种涉及面最广、运用最多、影响最大的途径。

所谓大众传播,就是通过某种媒体(如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等)向众多对象传递思想和观点的过程。大众传播,具有信息来源的普遍性,强烈的时效性和敏感性,广泛的普及性,以及公众教育机能等特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传播工具的普及率已大大提高,只要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就能产生迅速广泛的影响,同时极容易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强大的舆论和氛围,使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深入人心。

(5)国民法律意识与国民生活水平扩展阅读

未成年人法律意识的树立

具体来讲,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未成年人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公共规范

实践证明未成年人一旦养成了种种不良习性后要矫正过来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因此,未成年人就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中,处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共规范,遵重社会公德,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加强自我修养,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

如我在99年办理的一起未成年人入室抢劫案,涉案人员有三人,其中年龄最小的王某年仅14周岁,99年10月的一天晚上,楼某与李某到我市甜梦歌舞厅找到王某,并邀王某去玩,王某就跟随前往来到带湖路一住宅区,楼某带头敲开被害人陈某家的门,后进屋要陈某拿钱,陈不从,李某便上前抢陈某脖子上的金项链。

王某见状退出房外,最后楼某被判8年徒刑,李某被判5年徒刑,王某因年少,不辩是非,又没有实施具体行为,为体现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挽救政策,我们对他作不起诉处理,此案中如果王某也积极主动动手帮助实施抢劫,那么王某也将被判刑坐牢。

二、树立自尊、自立、自强的意识

自尊、自律、自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未成年人进行自我防范和赢得社会保护的途径。如果未成年人自甘堕落,外界再怎样帮助,也是无济于事的。

如我办理的舒某抢劫、伤害案,案犯舒某原是我们信州区五中的学生,因从小养成了娇生惯养的不良习惯,一直不好好读书以至成绩越来越差,他的母亲把他转到三中读书后,他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还是自暴自弃,成天泡在游戏机房玩游戏,并结识了也是不读书的刘某等人,后与刘某等人一同去打架伤人,抢出租车司机,坠落的无法自拔,最后被关进监牢,被判处七年有期徒刑。

三、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未成年人只有学好知识,丰富社会生活经验,锻炼各种能力,才能对违法犯罪行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分清是非,未成年人还要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魄,这样有助于未成年人在遭到暴力侵害的时候,及时逃脱或者进行正当防卫,不至于受犯罪行为的随意侵害。

四、加强未成年人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未成年儿童对犯罪的自我防范,除以上讲的,还必需懂得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参考资料:网络-法律意识

参考资料:宁陕县人民检察院-浅议新形势下如何提升公民的法律意识

F. 以后会不会恢复古代那种对犯罪份子实施酷刑

按照现在的趋势来看,刑罚越来越人道化,很多国家连死刑都要逐步废除了,所以按照这个方向来说是不会恢复的,但是历史毕竟有偶然性,就像在纽伦堡审判中对战犯的绞刑。

G. 只有培养国民的什么法律才具有权威性

只有培养国民的法律意识,法律才会具有权威性,只有所有的人都有了法律意识,那么法律才可以运行得更加的好。仅代表个人观点。

H. 预防犯罪的有效方法有哪些,预防犯罪的措施有哪些

1、健全各种法律保障体系,开展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
,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改善宏观社会环境和家庭、学校等社会化机构的微观环境,抵制和消除社会上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
2、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相互配合,通力协作,采取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道德的、文化的等各种措施,消除犯罪产生的各种原因和条件,预防犯罪的产生
3、发展经济,提高国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普及文化科学知识和教育,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普及法律知识,增加国民的法律意识;充分发挥司法机关的职能作用,使其真正成为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的主力军等。
(8)国民法律意识与国民生活水平扩展阅读:
增强责任意识,消除被害因素
开展个体被害预防的心理学基础是人的“趋利避害”的本性和对安全的需要。
安全是一种利益与需要,预防被害、追求安全是人的本能。
从古至今,刑罚权经历了从私权上升为公权的演变,国家在预防犯罪方面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责任,公民在预防犯罪的义务上则逐渐淡出,甚至很少考虑如何防范自己被害。
在现代法治观念中,个人与国家是一种相互负责的关系,国家对公民负责的同时,公民也应积极承担责任,对国家和自身负责。
因此,治理犯罪不应完全依赖于国家,公民个人减少致害因素,积极开展被害预防也是应尽的义务。
个体防范心理的建立是开展个体被害预防的关键,个人应摒弃“危险不会发生在我身上”的思想,不要寄希望于危险不来找自己,而是要依靠自己有所准备来化解危险。
国家应当利用人的“趋利避害”的本性去唤起人们几乎沉睡的自我防范意识,帮助人们建立起牢固的心理防范长堤,增强预防犯罪被害的主体意识与公民的责任意识,促使公民主动开展个体被害预防。
发现并消除被害性因素是开展个体被害预防的具体措施。要正确看待被害,在许多犯罪中被害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过错,被害人对自身可责的致害因素应承担责任。
这种对犯罪行为所进行的责任分担促使人们躬身自省,以利于及时发现并消除自身具有的被害性,达到预防被害的目的。
因此,高风险的日常活动必然会增加被害性。消除被害性因素,减少对犯罪的诱发,这是公民个人开展被害预防的具体措施。
参考资料:共产党新闻网——被害预防:减少犯罪的重要途径

I. 当代的犯罪学研究主要有哪些特点

1、犯罪统计
犯罪统计方法是通过获取和分析有关犯罪情况的统计数据得出研究结论的方法,是犯罪研究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在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对犯罪的统计分析.
犯罪统计方法的要点和特点是:(1)将犯罪现象个别量抽象为一般量,以一般量来研究犯罪现象量的变化规律.(2)描述犯罪现象动态发展的量的轨迹,以这一轨迹分析犯罪现象的历史、现状,预测其未来趋势.(3)寻找犯罪现象与其他现象之间量的相互关系,以这—关系来观察与犯罪现象密切相关的其他现象,以便从整体上认识犯罪现象.
犯罪统计在我国的犯罪研究中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社会学界所开展的犯罪研究中,普遍存在样本太小,抽样方法的科学性不够,研究不能定期重复进行等问题,从而使我国的犯罪社会学研究还无法达到真正科学的程度.
2、犯罪调查
犯罪调查专指通过社会调查的方法去收集犯罪研究的所需资料进行研究.较常见的有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抽样调查是犯罪研究中既常用又有效的方法.抽样调查主要是面上分析和定量分析为主,而个案调查则主要是点上分析和定性分析.在犯罪研究中一般要把两者结合起来使用.
3、当代中国犯罪现象的特点
(1)主体特征:a 青少年犯罪仍然十分突出 b 流动人口犯罪渐成主体 c 白领犯罪日益突出
(2)类型特征 经济型犯罪最为突出 黄赌毒犯罪快速蔓延 暴力型犯罪仍然严重
高科技犯罪日益增多 犯罪组织程度不断提高,全球化色彩日益浓厚
4、犯罪的主体因素 是指犯罪主体 也就是犯罪人本身所存在的影响犯罪的的个人因素 如家庭 学校 社区等 也叫犯罪的个体因素和犯罪的微观因素 这种因素受个人的直接生活环境影响较大 通常犯罪主体的因素具有横向差异 即在同一时代和社会体制下 不同犯罪人的主体因素各不相同
5、犯罪的社会因素是指个人因素之外的影响社会犯罪情况的社会宏观因素 如政治制度 经济结构 社会变迁等因素 这种因素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对社会群体有着普遍影响力 但是不同主体对其影响会因自身因素而产生不同的反应 这也就是说社会因素总是间接的对犯罪人产生影响
6、犯罪预防是指综合运用社会多种力量,采取各种措施,限制、消除产生犯罪的原因、条件,以防止、控制和减少社会犯罪及重新犯罪的举措体系.
犯罪预防的手段措施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按对象的不同可划分为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一般预防,指防止社会成员实施犯罪行为.其特点是没有特定的具体对象,只是作为社会一般的预防措施来加以应用.主要内容有:健全各种法律保障体系,开展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 ,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改善宏观社会环境和家庭、学校等社会化机构的微观环境,抵制和消除社会上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加强条件性防范措施,减少犯罪的机遇和条件等.特殊预防为一般预防的对称,指采取特殊预防手段和措施,对犯罪分子依法进行监禁和改造,防止他们重新违法犯罪.是犯罪预防措施的重要组织部分.其预防功能在于:一方面教育人民,一方面震慑社会上有犯罪倾向的分子,以达到防止和减少犯罪的目的.在防止被判刑者重新犯罪方面,特殊预防的作用表现在:通过死刑的适用,从肉体上消灭罪大恶极的罪犯,彻底消除其重新违法犯罪的可能性;通过无期徒刑的适用,将罪犯与社会终身隔离,剥夺其在社会上重新违法犯罪的条件;通过有期徒刑的适用和教育改造,使犯罪人亲身体验到刑罚的痛苦,使犯罪人自觉地消除重新违法犯罪的念头.
(2)按范围的不同可划分为犯罪的宏观预防和微观预防 .犯罪的宏观预防是犯罪预防的整体性措施,指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相互配合,通力协作,采取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道德的、文化的等各种措施,消除犯罪产生的各种原因和条件,预防犯罪的产生.宏观预防一般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发展经济,提高国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普及文化科学知识和教育,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普及法律知识,增加国民的法律意识;充分发挥司法机关的职能作用,使其真正成为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的主力军等.犯罪的微观预防,指设置各种防线,预防和减少社会犯罪和重新犯罪.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动员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打击犯罪、预防犯罪的斗争中,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预防和减少犯罪的发生;公安机关根据法律所赋予的职权,为减少和预防犯罪而采取的各种专业性的防范措施.如对特种行业的管理和控制,对流窜犯罪分子的控制和收容审查等;采取各种技术手段加强预防犯罪工作的防范机制等.技术预防,是指利用光学、声学、化学、电子等先进技术预防犯罪的措施和方法.随着犯罪的大量增加和不断的智能化,技术预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也在不断提高,并在犯罪预防工作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技术预防主要包括安全系统(如防盗门窗、防盗锁等)、报警系统和监控系统,以及一些特殊的技术预防措施.如计算机犯罪预防技术等.
另外,犯罪预防措施还可划分为:犯罪前预防、犯罪中预防 、犯罪后预防、战略预防、战术预防、长期预防、中近期预防、近期预防、群众预防、专业预防等不下数十种.

J. 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宣传和提高国民的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人人都应该明白,遇到事情要通过正当的法律途径解决,这是最公正公平的,日常生活中都宣传法律知识和通过组织活动来让更多的人提高法律认识。

热点内容
建设行政法律 发布:2025-01-20 11:38:59 浏览:835
劳动合同法一月半离职可以 发布:2025-01-20 11:32:48 浏览:749
矿井工作条例 发布:2025-01-20 10:03:54 浏览:225
行政法主体有哪些 发布:2025-01-20 09:29:09 浏览:906
法学的权利与义务 发布:2025-01-20 08:42:12 浏览:112
山东司法厅副厅长 发布:2025-01-20 08:31:04 浏览:613
现行环保行政法规目录 发布:2025-01-20 08:29:36 浏览:78
侦查学法学 发布:2025-01-20 08:20:40 浏览:5
劳动法解聘书面通知 发布:2025-01-20 08:01:57 浏览:396
婚姻法涉及计划生育的规定 发布:2025-01-20 08:00:38 浏览: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