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通则第39条

民法通则第39条

发布时间: 2022-04-08 14:42:14

『壹』 民法总则第37.38.39条对应民法通则第几条

可能图片看不清,但是明确说一下,民法总则37、38、39条,没有与之对应的民法通则条款,也就是说是全新的。

『贰』 合同中的免责条款效力怎样认定

免责条款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无效。我国《民法通则》第七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这是对免责条款进行限制的法律依据。因此,在预售商品房中,有上述内容的免责条款无效。应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违反法律,是指违反法律的强行性规范,只有违反强行性规范的免责条款才为无效。
免责条款不得免除故意和重大过失责任。如果允许当事人在合同中订立免除故意或重大过失责任的条款,则无异于鼓励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或不负责任地履行合同,我国合同法规定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无效。目前有些商品房预售合同约定:“因售房方的过失行为导致的损害,购房方不得要求赔偿”,这一免责条款中的“过失行为”应视为不包括重大过失行为在内。
免责条款不得免除合同当事人的基本义务。免责条款的免责以合同的基本义务得到履行为前提。如果允许当事人不履行合同的基本义务而不承担任何责任,就背弃了合同的本来目的,且与法律的原则相违背。例如:商品房销售商有将质量合格的、权属明确合法的房屋交付给购房者的义务,如果在合同中订立“销售方不对房屋质量承担责任”或“与出售房屋有关的所有权纠纷、土地使用权纠纷,本公司不负责解决”等条款,即属免除基本义务,当然无效。此外,如果违约行为严重到使当事人订立合同的目的落空,即严重违约或根本性违约的情况下,也不得援用免责条款,因为这种情况同属于不履行合同的基本义务。
免责条款不得违反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的要求之一就是民事主体在承担民事责任上要合理。如果商品房销售商凭借自己的优势,订立对购房人显失公平的免责条款,购房人就可以向法院或仲裁机关申请撤销或变更。例如在合同中订立“对由于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的过错造成的损失,售房方不承担责任”,即属显失公平的条款。因为在施工单位或设计单位等第三人过错造成售房方违约的情况下,售房方可以依据与第三人的合同追究其违约责任,获得赔偿。而买房人与第三人无直接法律关系,不能向第三人索赔,如果再免除了售房者的违约责任,则购房人的损失得不到任何补偿,不公平性显而易见。
免责条款不得免除人身伤害责任。我国合同法规定,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免责条款无效。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免除人身伤害责任的条款与法律基本原则及社会公共道德标准相违背。因此,在商品房预售合同中,售房方不得订立免除给购房人造成人身伤害所应承担的责任免责条款。

『叁』 民事法人制度与合伙制度的区别是什么

前者是独立的民事主体,对外以自己独立的财产承担独立责任;后者形成的合伙组织,没有独立的民事主体地位,对外以所有合伙人的个人财产承担民事责任!

从法人的本质特征来看,首先,它是一种社会组织。法人是由人组成的社会组织,不但其有明确的活动目的,而且有一定的组织机构。法人的组织上的统一性是法人能够成为民事主体的前提。法人作为由多个自然人集合而成的社会组织,独立于作为其成员的自然人的主体资格而存在,这也是法人区别于自然人的关键所在。法人制度的形成当然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其次,法人这种社会组织像自然人一样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法人这种社会组织之所以被法律赋予了像自然人一样可以参加民事活动的资格,就是因为它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即法律人格,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使得法人能以自己的名义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并在法院为主张自己的合法利益而起诉和应诉。
第三,法人存在的基础在于其依法享有独立的财产。法人的独立财产是其从事民事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其最大的法律特征。所谓独立的财产,是指法人享有所有权的或经营管理的全部财产,包括知识产权以及通过行使人身权利而获得经济利益。法人的独立财产使其可以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由于法人的财产独立于其成员个人的财产,故法人的出资人和法人成员个人对法人的债务不负民事责任。
最后,法人是在民事活动中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民事主体。正是由于法人具有独立的组织和独立的财产,它才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并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故可见,法人的独立责任是其所具有的独立组织和独立财产的必然逻辑结论。所以这是法人的最重要的特征。
正是由于法人具有以上基本特征,所以法人成立的时候,必须要具备法定的成立条件。对此,我们同样得搞清楚。法人的成立与设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法人设立时肯定尚未成立,而法人成立必经设立阶段。法人的法律特征是成立以后才能表现出来的东西,而法人的必备要件则是在设立过程中即必须得具备的东西。由于并非任何社会组织均可成为法人,也并非设立的法人都能最终得以成立,故须研究:法人的设立要先具备哪些条件方能最终得以成立呢?
第一个条件是法人必须依法成立,也就是说非依现行法律的规定不能成立法人。无疑其先决条件是,要成立的这种社会组织必须具有合法性。不具有合法性的社会组织,自然也就谈不上依法成立了。当然还要求其设立程序具有合法性。
第二个条件是具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法人要作为独立的民事主体,独立地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当然其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财产来作为物质基础。所谓必要的财产或经费,就是强调法人的财产要与法人的经营范围和规模、与其注册资金、与其生存和发展相适应,能够保证其独立地承担民事责任。法人的独立的财产,则强调其独立于设立人及法人成员的个人财产。对国有企业而言,所谓法人的财产既独立于国库的财产,又独立于主管机关的财产,还独立于其他国营企业的财产。
第三个条件是要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法人的名称是一个法人区别其他法人的标志。民商法律规范对法人名称的组成、使用及转让等有具体规定。法人的名称不仅是必备条件,而且法人对其享有民事权利,即所谓名称权。
法人的组织机构对内管理法人的事务,对外代表法人进行民事活动,被称之为法人的机关。其体现的是法人的团体意志,法人作为社会组织必须通过其机关来实现法人的意思,因此每一个法人都必须有自己的组织机构。一般包括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等。法人的意思能力就是法人机关进行意思表示的能力。这时候法人就像自然人一样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简单地讲,法人的机关所为的民事行为,实际上即被看成是其代表法人所为的民事行为。
法人的场所是指其进行业务活动的场所,但此场所可以是法人自己所有的,也可以是租赁别人的。法律要求设立法人是必须有自己的场所,既是为了便于国家对法人的监督和管理,也是为了便于债务的履行。还须注意的是,法人的场所和法人的住所应严格区别开来。法人的住所,是指法人的主要经济活动进行的地点。我国《民法通则》第39条规定:“法人以它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住所。”它可能与法人的厂址不在一个地点。有多个办事机构时,以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住所。
第四个条件是能够独立地承担民事责任。法人有独立的财产,当然就应能独立地承担民事责任。我国《民法通则》将能够独立地承担民事责任规定为法人应具备的要件。显然,从理论上看,这应是法人成立以后才具备的特征,而并非设立过程中即可表现出来的东西。但法律如此规定,实际上仅仅是在强调,凡成立以后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组织,如企业分支机构等非法人团体,不应作为法人予以登记。

第一个特征,合伙是人的集合;所以合伙必须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主体在一起;而且要注意,就合伙而言,人的集合是其最大的特点;合伙制度为后来的法人制度奠定了基础。什么叫做有限责任公司呢?有限责任公司无非就是具有法人资格的合伙。换一句话讲,有限责任公司的内部法律关系就是一种合伙,而在其外部法律关系方面也才具有了法人的特征。另外要注意,《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中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也分两类:一类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企业;另一类是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企业,其实就是合伙企业。
第二个特征,合伙是一种财产的结合。就是说合伙人在合伙的过程中,要各自拿出资金、实物,也就是说要各自出资。这就又有了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合伙企业出资的时候不但能以资金、实物出资,而且可以用技术、知识产权,用商标、专利、商誉来出资。
第三个特征,合伙是一种共同经营关系。其本质就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在《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中说得很明白,公民按照协议的规定,提供资金和实物,并且参加盈余分配;但是不参加合伙的经营和劳动,或者提供技术性的劳务而不提供资金、实物的时候,只要约定参加盈余分配的,就视为合伙。所以可见,我们这个共同经营是广义的共同经营,只要你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就算共同经营。
最后一个特征,合伙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合同法律关系。也就是说合伙人是通过订立合伙合同来实现共同出资、共同经营的。所以合伙合同既是我们的各种合同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合伙又被看做是自然人和法人之外的民事主体制度中的一种重要的自然人作为民事主体的特殊类型.

『肆』 非法强拆房屋犯了哪几条法律

非法强拆房屋首先违反了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规定,然后还有如下法律:

1、民法通则第七十五条: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

2、物权法第三十九条: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3、我国宪法第3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4)民法通则第39条扩展阅读:

房子被强拆之后一般有以下三种赔偿费用:

1、房屋补偿费(房屋重置费),用于补偿别墅被拆迁房屋权人的损失,以被拆迁房屋的结构和折旧程度划档,按平方米单价计算。

2、周转补偿费,用于补偿拆迁别墅住户临时居住房或自找临时住处的不便,以临时居住条件划档,按被拆迁房屋住户的人口每月予以补贴。

3、奖励性补偿费,用于鼓励被拆别墅户积极协助房屋拆迁或主动放弃一些权利如自愿迁往郊区或不要求拆迁单位安置住房的,拆迁补偿费的各项标准由当地人民政府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加以确定。



『伍』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9条

第三十九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查阅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查阅。

『陆』 什么叫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权

住宅不受侵犯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指公民居住、生活的场所不受非法侵入和搜查。法律依据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三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第十三条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第四条 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六十四条 私人对其合法的收入、房屋、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原材料等不动产和动产享有所有权。

第六十六条 私人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哄抢、破坏。

(6)民法通则第39条扩展阅读:

侵犯了公民住宅不受侵犯权的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五条 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第三十二条 物权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

『柒』 民法通则三十九条

《民法通则》第三十九条规定:法人以它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住所。

『捌』 民法通则问题。第39条。

理论上如果学校尽到了职责,应该是能够免责。
但是现实是残酷的,很多政府怕家属闹事,往往息事宁人,都是拿出一些钱来安慰一下。

『玖』 民法通则草案39条

第三十九条法人以它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住所。

『拾』 一个人被法庭判定死亡后,又重新出现,相关法律、财产、户籍等等,如何处理

被宣告死亡,并非是真实的死亡,根据《民法通则》第24条的规定:被宣告死亡的人重新出现或者确知他没有死亡,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应当撤消对他的死亡宣告。死亡宣告被撤消后,主要产生以下三项法律后果:

(1)关于婚姻关系的处理。根据《民法通则意见》第37条的规定,死亡宣告被人民法院撤消,如果其配偶尚未再婚的,夫妻关系从撤消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复;如果其配偶再婚后又离婚或者再婚后配偶又死亡的,则不得认定夫妻关系自行恢复。

(2)关于收养关系的处理。根据《民法通则意见》第38条的规定:被宣告死亡的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其子女被他人依法收养,被宣告死亡的人在死亡宣告被撤消后,仅以未经本人同意而主张收养关系无效的,一般不应准许,但收养人和被收养人同意的除外。

(3)关于财产关系的处理。根据《民法通则》第25条的规定:被撤消死亡宣告的人有权请求返还财产。依照《继承法》取得他的财产的公民或者组织,应当返还原物;原物不存在的,给予适当补偿。"如果原物已经合法移转给他人的,根据《民法通则意见》第40条的规定:"被撤消死亡宣告的人请求返还财产,其原物已被第三人合法取得的,第三人可不予返还。但依《继承法》取得原物的公民或者组织,应当返还原物或者给予适当补偿。

如果利害关系人恶意使得他人被宣告死亡,根据《民法通则意见》第39条的规定:利害关系人隐瞒真实情况使他人被宣告死亡而取得其财产的,除应返还原物及孽息外,还应对造成的损失予以赔偿。

热点内容
安徽当涂法律咨询 发布:2024-11-16 18:00:21 浏览:201
法规教育课件 发布:2024-11-16 17:52:09 浏览:183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发布:2024-11-16 17:51:28 浏览:287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理念 发布:2024-11-16 17:49:38 浏览:972
道德具有广泛 发布:2024-11-16 17:48:15 浏览:44
2016年劳动法陪产假 发布:2024-11-16 17:48:10 浏览:105
两高贪贿司法解释 发布:2024-11-16 17:34:31 浏览:980
刑事诉讼法第二第七节 发布:2024-11-16 17:24:22 浏览:847
法律法规文本数据库 发布:2024-11-16 16:53:09 浏览:899
道德在利益面前是 发布:2024-11-16 16:43:00 浏览: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