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民法院起诉
① 到法院起诉的程序是什么
1、起诉,需要提复交起诉状以及相关的制证据材料。
2、法院会在七天之内决定是否受理,如果事实清楚,当时就会受理,受理后会给你受理案件通知书、举证通知书、传票,并告知你需要给被告送达,缴纳邮寄费。
如果邮寄不到就会想别的办法送达,比如你带着去找,都不行了,就公告送达。
3、法院一般会给被告一个月的举证期,如果送达顺利的话,在一个月后就会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只开一次庭,如果案件比较复杂,会转为普通程序,再开一次庭,最后一次开庭后一个星期左右会下判决书。
简易程序法定期限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法定期限六个月。
4、判决书双方都送达后,如果双方都不上诉,在15天上诉期后10日内生效,一方上诉,则转为到该法院的上级法院,是二审程序。二审都是普通程序。
因为程序问题过于复杂,只能简单的说一下一审的大体程序。
② 协商不成可在当地人民法院起诉是什么意思
发生纠纷,当事人自己协商解决不成,到法院起诉解决。
《中华人民共版和国民事诉讼法》第权五十条 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六条调解达成协议,必须双方自愿,不得强迫。调解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结果。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2)什么是人民法院起诉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③ 协商不成可在当地人民法院起诉是什么意思
双方因履行合同、买卖等
出现纠纷,协商解决
协商不成的,原告在当地法院起诉解决
④ 诉讼与起诉的区别是什么
诉讼与起诉抄的区别:
1.定义不同:起诉是依法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法院对特定案件进行审判的行为。诉讼指纠纷当事人通过向具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另一方当事人解决纠纷的形式。
2.过程不同:起诉是整个法院审判案件的开始,诉讼是整个法院审判案件的全过程,起诉、审查、开庭、判决,结案的整个过程。
3.引发原因不同:起诉是民事诉讼中纠纷产生了,开始起诉对方,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触犯犯刑法,公安局逮捕立案后,检察院根据情况向法院起诉,行政案件中,因为我们对裁决对复议的不满,开启行政诉讼后,开始起诉。
诉讼是一种法律行动,分为民事和刑事两类,前者原诉人是受害者当事人,因为有未可解决的争议,所以诉诸法律。后者涉及刑事犯罪,由政府当局控告疑犯。
⑤ 如何去法院起诉
去法院起诉的方法:
1、写起诉状。
首先将原被告双方的基本情况写清楚内,然后列明诉讼请容求(自己起诉的目的、要求),最后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清楚。
2、带上起诉状(按被告的人数提交副本),证据(欠条或合同)复印件到当地法院立案庭要求立案。
3、立案后,回家耐心等待。
法院会给被告送达起诉状,举证通知,给起诉人送达举证通知,被告的答辩状。
4、确定开庭日期后会给你们送达传票,按照传票上的日期去法院参加庭审。
(5)什么是人民法院起诉扩展阅读:
一、原告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起诉,应当递交起诉状。起诉状应当记明以下事项:
(一)当事人的姓名、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
(二)诉讼请求和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
(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的姓名和住所。
参考资料:网络-起诉
⑥ 起诉是什么意思
起诉是依法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法院对特定案件进行审判的行为。刑事案件的起诉,在于请求法院通过审判对被告人定罪判刑,民事诉讼的提起,在于请求法院通过审判解决争议,要求对方承担相应责任,作出或禁止作出一定行为。
⑦ 法院起诉流程是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九条规定,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在我国,向法院提起诉讼的称之为原告,原告在提起诉讼时首先应当提交起诉状;并向法院提交相应的证据材料,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提交证据应当尽可能做到能够证明案件基本事实以及保证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应当制作证据清单,详细列明提交证据的名称、来源和证明目的;对符合立案条件的,人民法院会办理立案手续,通知原告预缴案件受理费及其他诉讼费用,并排期开庭;对于不符合立案条件的,人民法院会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如果人民法院立案庭经审查发现案件不在其管辖范围内,也会明示原告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 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 状副本发送原告。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公开审理的,应当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由此可知,如果作为被告应诉,则应该积极与法官联系,按照法院的指示和法律规定积极应诉,被告同样具有辩论权利、抗辩权利,同样可以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⑧ 法院起诉流程是什么
法院起诉程序是,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九条规定:“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当事人起诉,首先应提交起诉书;根据"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原告向法院起诉提交相应的材料;当事人向法院提交书证,应填写一式两份证据清单,详细列明提交证据的名称;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办理立案手续;当事人预交案件受理费和其他诉讼费用;案件由法院排期开庭。
(8)什么是人民法院起诉扩展阅读:
诉讼行为
1、诉讼行为也称诉讼活动,指司法机关与诉讼当事人依法定程序所进行的,能发生诉讼效果的法律行为。包括司法机关对刑事案件的立案、侦查、起诉、拘留、逮捕、审判;对民事案件的受理、调查、收集证据、调解,以及当事人起诉、应诉、提供证据、进行辩论或辩护等。
2、诉讼行为除了应具备一般法律行为的条件外,还须具备诉讼法所规定的条件。即:案件须属司法机关主管和管辖;当事人须具有当事人能力,刑事行为人须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并且都具有诉讼行为能力(无诉讼行为能力人依法由其诉讼代理人进行)。
⑨ 向人民法院起诉需要哪些程序
起诉方式
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方式有书面起诉和口头起诉两种。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九条规定:“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只有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才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将原告口头陈述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起诉状是原告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的书面依据。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规定,起诉状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当事人的自然情况。包括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这部分内容反映双方当事人的身份情况,使原、被告特定化。
2)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这部分是起诉状的主要内容。原告要在起诉状中写明具体的诉讼请求和提出这种请求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包括法律关系存在的事实、发生纠纷的事实、提出诉讼请求的理由等。
3)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案件事实是否存在,需要证据证明。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原告的举证责任。因此,原告在书写起诉状时,对提出的诉讼请求和提出这种请求的理由,都应该提供证据证明。提供书证、物证的,应在递交起诉状时一并递交人民法院。提供证人证言的,应当写明证人的住址,便于人民法院调查核对。人民法院记录原告的口诉,必须逐一问清上述内容,记入笔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