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清朝的司法

清朝的司法

发布时间: 2022-04-12 13:25:46

❶ 清朝的三法司是什么

明清时代,全国高级司法机关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合称“三法司”。“三法司”没有单独的从上而下的审判组织系统,当然也没有“独立审判”的原则,与现代国家的司法机关不能相比。除“三法司”以外,其它的国家机关也有一定的司法之责,几乎每一个政府机关都有一定的司法职权,这正是清代诸权合一的政治体制的特点。 三法司以刑部编制最大,达looO余人,日常工作最繁重。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相比之下大理寺的司法事务远不如刑部繁重,人员编制较少。正副长官称大理寺卿、少卿。 都察院除司法事务外,还主管监察,所以编制较大理寺为大,主管官员称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 三法司的职权是: 刑部 执掌全国“法律刑名”,管理地方上诉案件;审核地方上的重案和发生在京师答杖以上的重案;同时也审理中央官吏违法的案件;有权决定流刑案件。 大理寺 复核刑部判决的流刑案件,刑部审理不当,可以驳回更审。 都察院 监督并弹劾刑部、大理寺的司法活动和发生的严重错误。清朝的监察机关不仅监督司法机关的审判活动,而且也接受诉讼,审理有关案件。 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会审的案件,习称“三堂会审”。 对于特别重大或疑难案件,由“三法司”和五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通政使和大理寺卿组成“九卿会审”,是中央最高审级。但判决的执行仍须皇帝最后核准。

❷ 清朝的三法司都各有什么职责

刑部执掌全国的法律事务,管理地方上诉案件,审核地方上的大案要案和发生在京城的笞杖以上的重案,并且审理中央官员违法犯罪的案件。
刑部最高长官有两人,一人为满洲人,称“刑部满尚书”,另一人是汉人,称“刑部汉尚书”。

清朝中央司法机关另外两个部门是大理寺和都察院,它们与刑部又称为“三法司”。

都察院是清朝的中央监察机关,主管官员为左都御史。都察院有权监督刑部裁决的案件。

大理寺的主要职责是复核刑部准备判处死刑的案件。其长官称为大理寺卿。

对于重大疑难案件,清律规定要由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共同审理,这样的制度称为三司会审,也叫三司推事。

❸ 清朝的地方司法机关有哪些

地方,以州县、府、省按察使、总督巡抚为四级审级。

州县为第一审级,有权决定笞、杖、徒刑案件,流刑以上案件须报上级决定。

府为第二审级,负责复审州县上报的刑事案件,提出定罪意见,再上报省。

省按察司为第三审级,负责复审上报的徒刑案件,并审讯军人流、死刑案的人犯。如“审供无异”,上报督抚,发现疏漏可以驳回重审,或改发其他州县再审。

总督巡抚为第四审级,有权批复徒刑案件,复核军流案件,功如无异议,上报刑部。对死刑案件的人犯要进行复审,然后向皇帝汇报,并将副本抄送三法司。

在清朝,上级司法机关有权受理上诉案件和审核下级机关的判决。按察使与督抚都有权审判犯罪的地方官吏,但督抚对于流刑以上的案件,也只能提出意见移送刑部。

❹ 清朝的诉讼与审判制度是怎样的

(一)严禁越诉和限制自诉

清朝建立了一套比以前更严密、更集中和更加限制人民自诉权的诉讼制度。

1.限制“越诉”

按清制,地方由县至督抚共分四个审级,禁止军民擅自“越诉”。若越过本管管辖径赴上司申诉者,即使案情属实也要笞五十,或将本人并代书诉状者一并治罪。直诉不实重罚至充军,情况属实亦枷号并杖百,官吏违例受理直诉一并处罚。清律还禁止在押囚犯举报与本案无关它事。

2.限制告诉

即限制以卑告尊、贱告贵,否则属“干名犯义”罪。妇女的诉讼权利有限制,婚前由父母、婚后由夫代行。

3.案件受理时间限制

地方承办司法的机关在每年4月1日至7日30日间,即农忙季节,除重大犯罪外,一般户婚、田土琐事,概不受理。

(二)回避、审限和死刑复核

1.回避制度

为了加强司法镇压效能,清朝严格实行审判回避制度,凡主审官吏与诉讼当事人同旗、同籍,或有亲属、朋友、师生、仇嫌关系,需要移文回避,以防止官吏循私褊袒,有意出人人罪,加强对犯罪的打击。这反映了清朝诉讼制度的成熟。

2.审限制度

各级司法机关审理不同案件,分别定有明确的结案期限。需要延期的须报上级批准,无故拖延依例处罚。

3.死刑复核制度

清代死刑分为绞立决、斩立决与斩监候、绞监候四种。

立决,指重大死刑罪犯“决不待时”,立即处决;监候,指一般死刑罪犯可暂不处决,在狱中收监,等待秋后复核再行判决与执行。秋审案件主要是地方上的斩监侯及及绞监侯案件。

(三)会审制度的发展

清朝继承了明时的朝审制度,发展成秋审、朝审和热审三种。

1.秋审

秋审,是复审各省死刑案件的一种会审制度,因在每年秋季举行而得名。每年八月,在天安门外、金水桥西由六部长官、大理寺卿、都御史、通政史及小三司等审理地方上报的绞、斩监候案件。

2.朝审

除秋审外,对刑部判决的案件或京城附近的斩监候及绞监候案件,进行复审叫朝审。朝审时间略迟于秋审,于每年霜降后十日进行,冬至前复审完毕。

经过秋审或朝审的案件,分为情实、缓决、可矜、留养承祀。

情实,是指罪情属实,罪名恰当;缓决,是指案情属实,但危害性较小,留待下一次秋审或朝审时处理;可矜,是指案情属实,但情节不严重,可免于处死;留养承祀,是指情节虽较重,但父母、祖父母年老,无人奉养,可免于处死。经刑部会同大理寺等机关集中审核后奏请皇帝裁决,除情实奏请执行外,其余三类均免于死刑。

3.热审

热审,是于每年小满后十日至立秋前一日,由大理寺左右二寺官员,会同各道御史及刑部承办司(称作小三司)审理发生在京师的笞杖刑案件。

在清朝,秋审被夸张为“大典”,以示重视民命,慎刑执行。会审制度虽然有形式主义、文牍主义种种弊病。但它有助于法律的统一适用,对于地方和中央司法机关的活动也是一种检查和监督。

❺ 清朝法律内容是怎样的

清朝是以满族为主体建立的王朝,也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高度发展的时期,它所建立的法律制度,不仅因袭明制,维护封建法律制度体系,而且突出了其民族统治的特色?清朝法律在“参汉酌金”的立法思想指导下,在前朝法律的基础上,根据满足自身的特点及现代社会的现实,制定出的法律内容和司法体系?既体现了儒家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精神,又保障了满族贵族的统治地位,从而维护了清朝统治者进行封建统治的需要?

清朝仍沿用隋唐以来笞?杖?徒?流?死的五刑制度,具体适用往往有一些改变?笞杖刑可折为板责,每10下折责4板,再除去不足5板的零数?徒刑1至3年共5等,分别附加杖60至100,每等递增10杖?流刑2000里至3000里共3等,每等附加杖100?死刑仍为绞?斩两等,分为立决和监候两种执行方式?立决即立即执行?监候适用于罪行相对较轻的死刑犯,一般是留待秋后,经秋审或朝审最终裁决?

《大清律例》对适用立决或监候的罪名都有明确解释,对“杂犯死罪”也有一些变通处理,因过失杀人?误杀人及某些职务犯罪被判处死刑者,往往减等执行徒刑5年?

除以上法定五刑外,清朝还增加了一些法外酷刑,主要有充军?发遣?迁徙?枷号?刺字等?充军创立于明朝,重于流刑,是将罪犯发配戍边,分为2000里?2500里?3000里?4000里?4500里等?

发遣为清朝新增,又重于充军,是将罪犯发配到边疆地区,充当驻防官兵的奴隶?迁徙是将罪犯强制迁往千里之外安置?充军?发遣及迁徙等罪犯可以带家属前往服刑,不遇恩赦准许,终生不能返回原籍?枷号和刺字均是一种侮辱体罚性质的附加刑?

❻ 清朝的中央三法司是什么

中央是由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组成的三法司和由六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通政使和大理寺卿组成的“九卿会审”,是中央最高审级,但判决的执行仍须皇帝最后批准。

1.刑部

刑部执掌全国“法律刑名”,所属机构主要有十七省区清吏司、追捕“逃人”的督捕司、办理秋审的秋审处、修订律例的律例馆等。具体来说,刑部负责审理地方上诉案件,审核地方上的重案和发生在京师笞杖以上的重案,同时也审理中央百官违法的案件。

2.大理寺

大理寺的主要职责是复核死刑案件,平反冤狱。如发现刑部定罪量刑有误,可以驳回。同时也主持热审案件。

3.都察院

都察院是清朝的监察机关,不仅监督司法机关的审判活动,而且也接受诉讼,审理有关案件。都察院所属刑科给事中满汉各一人分管刑名事务。京畿道监”察御史掌管“直录、盛京刑名”。五城察院负责审理京师五城狱讼,杖罪以上自行完结难罪以上送刑部定案。

在三法司的三机关中,刑部起着司法审判的主导作用。但刑部仅有权决定流刑案件,并须将判决送大理寺复核,受都察院监督。刑部审理不当,大理寺可以驳回再审,如果刑部和大理守都发生严重错误,都察院有权弹劾。清朝就是这样通过三机关互相制约以保证司法镇压的准确性。

❼ 简述清末的司法机构进行了哪些改革。

一、中央司法官制改革
光绪三十二年七月(1906年),大臣戴鸿慈等上书,提出中央地方官制应当以日本为借鉴,吸取各国的长处。"中国今日欲加改革,其情势与日本当日正复相似,故于各国得一借镜之资,实不咎于日本得一前车之鉴,事半功倍,效验昭然。"
随后颁布施行了《大理院审判编制法》、《各级审判厅试办暂行章程》和《法院编制法》,作为司法体制改革的法律指导。

1、审判机关——司法独立
1)大理寺更名为大理院,正式成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
2)下设民刑庭,并设推事和庭长组成合议庭。
3)大理寺统一解释法律权利,在全国范围内有效。《立宪预备折》中,"大理寺之职颇似各国大审院,中国今日实行变法,则行政与司法两权互应分立,而一国最高之大审院必不可无。应司法独立之后,改大理寺为都裁判厅,以当其职"。
2、行政机关
1)刑部改为法部,成为专门的司法行政机关,管理监狱、执行刑罚,监督各级审判厅和高等审判厅判决的死刑案件。

2)最高监督机关都察院改为集议院,向现代行政监察机构改革。都察院职能净化,《立宪预备折》中,"今都察院即如后所陈拟改为集议院,拟请设立行政裁判院,置正卿、少卿各一人。专理管民不公之诉讼,及惩戒处分,凡内外百僚之办事无成效者,并有弹劾之责。"

二、地方司法官制改革

各省改革参照中央官制。"现遵谕旨,厘定官制为立宪预备,各省管制自应参仿京部官制,妥为厘定"。 清朝承明制,地方州县官一人掌握地方大权,没有辅佐的只有分权给幕宾及书役,造成地方吏治败坏。
1)对州县官进行分权,专门在地方设相应司法机关。
2)地方分设高等审判厅、地方审判厅和初级审判厅。
3)各区设乡谳局。
4)高等审判厅设于京师和各省省城,内设刑事、民事审判厅,审判庭实行合议制。
5)地方审判厅于京师、直隶府、直隶州各设一所。根据具体情况酌设刑事、民事庭,其审判采取合议制与独任制相结合的原则。
6)初级审判厅刚开始被称为乡谳局、城谳局,后来根据相关法律更名。初级审判厅主要是设在县内,作为当地的基层审判机关,实行独任审判制。"别设地方审判厅,置审判官,受理诉讼;并画府州县各分数区,每区设谳局一所,置审判官,受理细故诉讼,不服者方准上控于地方审判厅"。
7)高等审判厅设立有不少争议。官制大臣提出了两种方案:
A、"每省各设高等审判厅,置审判官,受理上控案件。行政、司法各有专职,文牍简一,机关灵通,与立宪国管制最为相近。此为第一层办法。"
B、"则以督抚径管外务、军政,兼监督一切行政、司法。以布政司管民政,兼管农工商;以按察司专管司法之行政,监督高等审判厅;另设财政司,专管财政,兼管交通事务。此为第二层办法."。
第一种方案参照西方体制进行改革,第二种基本是延续了中国传统司法制度。

后,两种方案得以并存。

❽ 清朝司法制度是怎样的 打个比方,现在社会,警察要抓人,需要检察院批捕,判刑需要检察院向法院起诉,

清代地方司法分州县、府、省按察司、总督四个审级。有人报案,衙门出去抓人审问。

热点内容
房东选任责任法律依据 发布:2025-01-19 19:16:10 浏览:24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引用 发布:2025-01-19 18:54:39 浏览:483
注会经济法几篇 发布:2025-01-19 18:38:58 浏览:710
合同法签署日期 发布:2025-01-19 18:26:31 浏览:500
居委会选主规章 发布:2025-01-19 18:23:20 浏览:117
企业信用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9 18:14:21 浏览:541
指导意见是部门规章吗 发布:2025-01-19 18:12:57 浏览:796
公司更名后的债权债务法律 发布:2025-01-19 17:15:07 浏览:94
湛江法院新闻 发布:2025-01-19 16:58:02 浏览:265
要有规章制度的说说 发布:2025-01-19 16:48:14 浏览: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