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分教案

民法分教案

发布时间: 2022-04-12 18:46:58

❶ 主题班会教案 ——精彩人生,与法同行

精心策划一下,一定成功

❷ 求《法律基础知识》的教案

法律基础知识教学大纲(试行)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法律基础知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有关法律基础知识的教育。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牛了解和掌握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基本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不仅做到自觉守法、依法办事,而且还能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依法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1.教育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基础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
2.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依法问违法行为作斗争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增强适应依法治国所必需的法律意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法律基础知识课介绍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法律基础知识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懂得学习法律基础知识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热情。
(一)宪法 。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宪法的特征,了解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努力做到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
教学要求
认知
1.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权组织形式;人权的涵义;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
2.识记:我国宪法关于治国方略的规定;我国的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
3.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国家保障我国公民的基本人权.
运用
1.举例说明:列举实例表明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广泛性。
2.分析判断:根据实例分析判断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宪政原则。
教学内容
1.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
(1)规定国家根本制度与基本国策
(2)规定和保障墓本人权
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
我国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
(3)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行使国家权力的国家机构体系。
国家机关的相互关系。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治国方式的重大转变。
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二)行政法
教学日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行政机关的构成及行政机关管理国家的基本方式;明确行政违法的构成要件,掌握行政处罚的有关知识,提高遵守行政法规、依法监督行政的自觉性。
教学要求
认知
1.了解:行政主体的范围,行政机关管理国家的墓本方式;行政许可的涵义;行政处罚的基本程序;行政违法的构成要件。
2.识记:行政处罚的设定权;行政违法的特征。
3.理解: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使行政权。
运用
1.举例说明:通过实例区分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2.分析判断:根据实例分析判断行政机关的行为是否合法.
教学内容
1.行政机关是国家实施行政管理的机关
(1)行政与行政法
(2)我国的行政机关体系
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人民政府。
(3)行政法律关系及其要素
行政法律关系;行政管理关系和行政监督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的要素:主体、客体、内容。
2.行政机关管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1)通过抽象行政行为规范和调整社会事务
抽象行政行为的插义。
抽象行政行为的形式。
(2)通过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维护行政管理秩序
具体行政行为的特征。
具体行政行为的种类。
(3)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行政许可的涵义和种类。
行政处罚的种类、设定权、处罚程序。
3.制裁行政违法,维护社会秩序
(1)行政地违法及其特征
行政违法的涵义。
行政违法的特征。
(2).行政违法的制裁
行政违法制裁的涵义。
行政法律责任
(三1民法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内容,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明确民事主体所享有的主要民事权利;自觉依法进行民事活动,提高保护自身民事合法权益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识
1.了解:民法调整的对象;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
2.识记:法人应当具备的条件;民事权利的主要内容;合同的订立程序;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的条件。
3.理解:我国民法的摹本原则;民事行为能力分类的意义;合同担保的形式和作用.
运用
1.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违反平等原则的现象;结合生活实际,指出侵犯公民、法人人身权利的行为主要有哪些,怎样运用民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合同担保的运用。
2.分析判断:根据实例,区分承担民事责任的具体方式。
3.实践体验:根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模拟合同签订;收集有关资料,结合个人学习体会,说明公民合法财产受到侵犯如何寻求民事司法救济。
教学内容
1.民法的墓本原则
(1)民法的涵义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2)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平等原则
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原则。
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民事权益的原则。
遵守法律和国家政策原则。
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原则。
2.民事主体
(1)自然人
自然人的涵义,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监护。
(2)法人
法人应具备的条件。
法人的分类。
法定代表人。
3.民事权利
(1)民事权利的主要内容
物权及其种类。
债权及其种类;合同的订立、履行、担保。
知识产权及其种类。
人身权及其种类。
(2)取得民事权利的途径
民事法律行为。
代理。
4.民事责任
(1)民事责任的种类
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侵权的民事责任。
(2)承担民事责任的原则和方式
承担民事责任的原则。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3)免除民事责任的情形
不可抗力,受害人自身的过错,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四)经济法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的企业法律制度、产品质量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以及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明确企业设立的条件、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的法律责任、劳动合同的内容和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依法从事经济活动。
教学要求
认知
1.了解:企业的分类;产品质量的监督方式;税收的种类;订立劳动合同的基本程序;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
2.识记:企业设立的条件;构成产品质量法律责任的条件;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法律责任;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的基本内容。
3.理解:企业是最主要的市场主体;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应当承扒法律责任;依法纳税的重要意义;订立劳动合同的重要性;违反劳动法应承担法律责任。
运用
1.举例说明:企业与其他法人的主要区别;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主体和征税对象;发生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主要有哪些。
2.分析判断:结合有关资料或者个人生活经历,分析产品质量对人们生产、学习、生活的重要性;在什么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列举事例,说明国家对女职工和未成年人实行特殊劳动保护的重要意义。
3.实践体验:根据个人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模拟一份个人与用人单位订立的劳动合同。
教学内容
1.规范市场主体 依法设立企业
(1)企业设立的条件
企业是最主要的市场主体。
设立企业的必备条件。
设立企业的禁止条件。
(2)企业的法律责任
企业法律责任的主体。
企业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
2.加强质量监督 保证产品质量
(1)产品质量法概说
产品质量法的制定。
产品质量法的基本原则。
(2)产品质量的监督
监督主体。
监督形式。
(3)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生产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4)违反产品质量法的法律责任
构成产品质量法律责任的条件。
产品质量法律责任的范围。
3.加强税务管理 自觉依法纳税
(1)税收与税法
税收的种类。、税收法律关系。
(2)税收征收法
流转税法。
所得税法。
(3)税收征收管理法
税务管理。
税款征收。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法律责任。
4.履行劳动合同 强化社会保障
(1)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劳动法的制定。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2)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
劳动者的基本义务。
(3)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的订立。
劳动合同的内容。
(4)劳动争议的解决
协商解决;申请调解;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5)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社会保障的内容。
社会保障的立法。
(五)刑法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犯罪的特征和构成要件,明确罪与非罪的界限;理解刑罚在打击犯罪中的作用;认识几种常见犯罪的危害发生性,提高同犯罪作斗争的自觉性。
教学要求
认知
1.了解: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分类;累犯、自首和立功的构成条件;常见的几种犯罪。
2.识记:犯罪的特征;刑罚的种类;刑事责任年龄。
3.理解:犯罪的构成要件;区分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刑事责任能力。
运用
1.举例说明:联系具体犯罪案例,指出犯罪嫌疑人所触犯的罪名。
2.实践体验:收集案例,体会打击经济犯罪的意义。
教学内容
1.犯罪
(1)犯罪的构成要件
犯罪及其特征。
犯罪的构成要件。
区分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
(2)犯罪的分类
根据犯罪客体不同进行分类。
根据犯罪主体不同进行分类。
根据犯罪主观方面不同进行分类。
2.刑罚
(1)刑罚的种类
主刑和附加刑。
(2)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
(3)累犯、自首、立功
3.与犯罪行为作斗争
(1)打击与职务有关的犯罪
(2)打击与生产经营有关的犯罪
(六)专业法规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与自己所学专业有关的专业法规的主要内容;树立忠于职守、严格依法办事的观念;提高依法从事职业活动的能力。
(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由各校根据相关行业特点自行确定。)
(七)诉讼法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诉讼途径的种类及其各自的管辖范围,知道非诉讼途径的特征及法律服务机构的种类;掌握几种主要非诉讼途径的运行过程;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教学要求
认知
1.了解:诉讼的种类;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行政沂讼的受案范围。
2.识记:非诉讼途径的种类;法律服务的机构。
运用
1.举例说明:结合自己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具体纠纷,选择恰当的解决途径。
2.分析判断:结合诉讼案例材料,分析判断应适用的诉讼程序及确定应管辖的具体机关。
3.实践体验:通过开展模拟法庭、旁听审判、实地参观等活动,体验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教学内容
1.诉讼途径
(1)诉讼的种类
(2)受案范围和管辖
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和管辖、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和管辖、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和管辖。
(3)审判程序和举证责任
2.非诉讼途径,
(1)非诉讼途径概说
非诉讼途径的涵义。
非诉讼途径的特征。
(2)非诉讼途径的种类
投诉、调解、裁决、仲裁、复议、申诉。
3.法律帮助
(1)法律服务
法律服务的涵义。
法律服务的机构: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服务所。
(2)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的条件、法律援助的机构、法律援助的程序。
四、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
1.教学原则
(1)方向性原则。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方向。教学中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与解释问题,确保理论观点的正确性。
(2)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向学生普及法律基础知识是法制教育的基本任务,应当努力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宪法和一些主要的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同时,应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法制观念教育,让学生在学法的基础上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法制观念,做到自觉遵纪守法。
(3)学科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与其他德育课程相比,法律基础知识足由多门法学分支组成的专业性很强的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在教学内容上不能过分强调学科的专业性、完整性、系统性,而应强调和体现它作为德育课的综合性。要从德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出教学要求,把学科性和综合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与公民日常活动的联系非常紧密。法律基础知识的教学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同时,应注意教育和指导学生用法,做到学以致用。
要多选用典型事例和案例进行教学,适度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旁听审判、模拟法庭、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地学习,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依法做事、依法维权、依法问违法犯罪作斗争等实践能力。
2.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选择。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及思想状况的差异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综合采用学生主体参与的启发式、直观式、讨论式及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特别要注意采用以例说法的方法,有条件的应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3)教学方法的评价。评价教学方法要以实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鼓励有所创新并取得实效的教学方法。
3.活动建议
配合教学内容,教师应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或社会实践活动时间,有计划地举办各种法制讲座,组织学生开展旁听审判、模拟法庭、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实践活动,并通过安排学生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及总结等形式考核成绩。
4.教学用具
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及教学参考提供的资料开展教学活动,并恰当使用电影、幻灯、照片、录音、录像及计算机教学软件和校园网等进行辅助教学。

5.课时计划及分配建议
┌———┬—————————┬———┐
│序 号│ 课 程 内 容│学 时│
├———┼—————————┼———┤
│ │法律基础知识课介绍│ 2 │
├———┼—————————┼———┤
│ (一)│宪法 │ 2 │
├———┼—————————┼———┤
│ (二)│行政法 │ 3 │
├———┼—————————┼———┤
│ (三)│民法 │ 6 │
├———┼—————————┼———┤
│ (四)│经济法5 │ │
├———┼—————————┼———┤
│ (五)│刑法 │ 5 │
├———┼—————————┼———┤
│ (六)│专业法 │ 3 │
├———┼—————————┼———┤
│ (七)│诉讼法 │ 6 │
├———┴—————————┼———┤
│ 复习考试 │ 2 │
├—————————————┼———┤
│ 机动 │ 2 │
├—————————————┼———┤
│ 合 计 │ 36│
└—————————————┴———┘
法律基础知识一般每周2学时,总时数为36课时,其叫J教学时间32学时,复习考试2学时,机动2学时。
五、教材编写和选用
1.教材的编写、审查和选用
法律基础知识课教材,由教育部统—组织编写,在部分职业学校试用后由教育部组织审定。
各中等职业学校应选用国家审定通过的教材。未经批准,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组织编写和推荐教材
2.教材的范围
教材包括:课本、教学参考书、教学挂图、音像教材、多媒体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学资料。
3.课本的规格
课本作为实施教学大纲的基本工具,必须按照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标,反映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课本作为教与学的基本工具,应该图文并茂,既有正文也有辅文、事例,应采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叙述方式,提供新颖活泼的版式设计,文中穿插思考题、判断题,力求有利于教师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便于学生学习理解。
六、学习评价与考核
1.评价目的
学习评价是通过确认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水平、行为转变的情况,以考查教学效果,为调节和控制教学过程提供决策依据。
2.评价原则
学习评价应遵循知识、能力和觉悟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评价的范围应包括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识记、理解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评价途径
评价应采用书画测评考试与日常观察相结合的途径进行。具体方式包括笔试、口试、具体案例分析、法律文书撰写和实践活动考查等。
4.评价标准
学习评价标准分为认知水平评价和运用能力评价。
认知水平评价分为“了解”、“识记”和“理解”三个层次,“了解”指知道有关知识和原理;“识记”指对有关的知识和原理能正确认识和表述;“理解”指在识记的基础上,对有关知识和原理能较全面、深入地把握。
运用能力分为“举列说明”、“分析判断”和“实践体验”三个层次。其要求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恰当地举出事例说明所学的知识和原理,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原理分析、解决所接触到的实际问题。

❸ 如何学习民法张翔的课件

民法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为了帮助大家打好基础,对民法有个大框架的了解,民法回和刑法较其他六门答学科多了基础先修阶段的课,所以学习民法要从基础先修阶段开始学。张翔老师的基础先修阶段在2019年11月份就开始陆续上传了,已经更新完,现在系统强化阶段也已经开始上传,建议在年前要把民法的知识学一遍,这样来年再复习时时间没有那么紧。

❹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法律在我身边教案

法律,生命的保护伞
(1课时)
目的要求:
1、通过学习,知道保护未成年人的根本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知道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六周岁的公民。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能就法律条款中的有关规定对身边的现象发表评论。
3、在成长过程中,知道并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身边的事情有更深刻的认识,能够就法律条款中的有关规定对身边的现象发表评论,并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难点: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课文说明:
学会健康地生活,仅仅远离恶习、毒品、邪教,还是不够的,生命之路是美好又曲折的,要使生命之树茁壮成长,还必须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本课着重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通过具体生动的案例,让学生在评论中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条款,学会运用法律,为生命撑起保护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最近,有一位同学露露遇到了一件烦恼的事,你想听一听他的烦恼,帮助他解决烦恼吗?(愿意!)
让我们来听一听他的心声吧!
我无法原谅母亲偷看了我的信。
“妈,你过来,这是什么。” 我抓起一叠信狠狠地问,“妈,你真的太令我失望了。”妈妈有点不知所措,“小枫,妈也是为了你好啊,你看你都上初中了,妈不想你分心啊,妈本来打算等你考完了再给你的。”“为我好?为我好就不应该把信藏起来。”这是的我已经完全丧失理智了,“你不但藏我的信还看我的信……”“妈没看啊。”“没看?那这是什么。”我举起手中的一封信,显然这已经被拆开过的。“你以为你是我妈妈就可以管我的一切吗?我也是人,我也需要自由,你为什么私自拆看我的信件,你不知道私自拆人信件是犯法的吗?作为一个母亲,你就不能认识到这件事的错误性和严重性吗?!”
同学们,你知道这件事的严重性吗?
(侵犯了隐私权)

同学们,法律是保护个人隐私权的。让我们来学习一下:

第三十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的个人隐私。
第三十一条 对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

在这花样的年华里,我们的未成年人却受到很多的伤害。这伤害犹如航船时的暗礁,可能产生致命的打击,一切不及挽回。我们自己应该学会自我保护,要做到知法、懂法,用法律保护自己。积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你知道维护少年权益该用什么法律武器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二、初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让我们阅读课文22页,走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2分钟后,你有什么收获?
随机:
(一)、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通过、公布、施行的日期以及相关条款。(1991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1991年9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0号公布 自1992年1月1日起施行)学生自主阅读,并再次进行评论。
(二)、课件出示: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未成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初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保护未成年人的根本大法。
三、了解法律保护的权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运用法律来积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出示案例,展开分析。
1、父母可以带未成年人子女到歌厅唱歌吗?
案例:一天晚上吃过饭,小强的爸爸说:“没什么事情做,带你歌厅唱歌吧”。结果到了歌厅门口,门卫却说:“大人可以进去,小孩不能进,看见这牌子了吗‘未成年人禁止入内’”。小强的爸爸不理解:“我们花钱进去唱歌,凭啥不让我儿子进?”
分析:《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有关主管部门和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现在,社会上有很多舞厅,而法律规定禁止小朋友进入营业性舞厅。一方面舞厅并不适合小朋友,另一方面舞厅的消费将浪费小朋友的精力和时间,影响小朋友完成自己的学业。而且小朋友没有经济收入,进入营业性舞厅消费,会增加家长的负担。
这些场所折经营者如果放任或诱惑小朋友进入这些场所,应受到法律的制裁。按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小朋友进入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的场所是一种不良行为,家长和老师都有责任进行教育和制止。
2、儿童的智力成果受法律保护吗?
案例:小明是个聪明爱动手的孩子,经常自己做一些小发明,他只有14岁,还没成年,他的发明能申请专利得到保护吗?
分析: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对待有特殊天赋或者有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应当为他们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法人享有著作《版权》,依法有署名、发表、出版、获得报酬的权利。公民、法人依法取得的专利权受法律保护。公民对自己的发现享有发现权。发现人有权申请领取发现 证书、奖金或者其它奖励。我国的《著作权法》和《专利法》也有类似的规定。经常有儿童获得美术绘画的国际国内的大奖;有的儿童还出版了自己的诗集。
3、谁是孩子的监护人?
案例:李某夫妇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双双身亡,留下一对双胞胎兄弟。兄弟俩由于没有父母管教,经常跟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小青年来往,最近因参与盗窃活动,被公安机关收审。但由于兄弟俩年龄还小,被免除刑事责任。公安机关通知他们的监护人来派出所领人,但亲戚们对兄弟俩已经头疼至极,都不愿意去。
分析: 那么,究竟谁是孩子的监护人?谁该去领孩子呢?对于这个问题,我国《民法通则》第十六条做了详细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例人员中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关系亲密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定。后来通过村民委员会的调停,俩兄弟终于由大舅领回了家。
4、未成年可以进游戏厅吗?
案例:育新小学附近有个游戏厅,尽管门前立着“未成年人禁止入内的牌子”,却仍有很多同学放不后到游戏厅玩游戏,游戏厅这种做法对吗?
分析:玩游戏机是些小朋友生活中非常喜欢的游戏。许多家庭都为小朋友购置了游戏机。社会上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游戏厅。这些地方对许多小朋友都有吸引力。但是,小朋友应当认识到过多玩游戏机的害处:长时间玩游戏机会影响身体健康;不加控制地玩游戏机会妨碍学业;经常玩一些暴力的游戏可能会诱发犯罪。因此,对一些营业性游戏厅,法律作了特别的规定。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游戏厅的入口处应当张挂“禁止中小学生入内”的标牌,而且真正做到不允许未成所人入内。国家的法律明确要求游戏厅禁止小朋友入内,这种规定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小朋友的健康成长。

四、请你出招。
同学们,我们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当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怎么办?(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课文中的其他案例,进行评论。)
◇看图片评议:
1. 全班交流。
2. 师:评论了这些案例,请你选择一位主人公,把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看漫画评议。
◇表演小品《她该怎么办》
◇我们经常听到 “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等等,请发表你的看法。
◇学生就教材“小讨论”中的第三题展开小组讨论。。

随机进行知识学习

投影:

五、小结

生活中处处有法律,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正当权利,未成年人要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律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
附录:《中国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重点
1、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第九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按照规定接受义务教育,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2、接受父母抚养的权利。
第八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年成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
回答:

3、保守个人隐私权。
第三十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的个人隐私。
第三十一条 对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

二.

4、享受劳动保护权。
第二十八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任何组织和个人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招收已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的,应当在工种、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保护措施等方面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不得安排其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

5、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权利。
第十五条 : 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6,人身安全、财产继承权。
第十六条 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扰乱教学秩序,不得侵占、破坏学校的场地、房屋和设备。
让我们走进未成年的心灵,聆听他们对家的自白。有请赵子延同学。
附录:《中国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991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第三条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的侵蚀。
第四条 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二)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三)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
(四)教育和保护相结合。
第五条 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法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
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 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根据需要,采取组织措施,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工会、青年联合会、学生联合会、少年先锋队及其他有关的社会团体,协助各级人民政府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保护未成年人有显著成绩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二章 家庭保护
第八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扶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
第九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按照规定接受义务教育,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第十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以及聚赌、吸毒、卖淫。
第十一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结婚,不得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
第十二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前款所列行为,经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的资格;依照民法通则第十六条的规定,另行确定监护人。

第三章 学校保护
第十三条 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指导和青春期教育。
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
第十四条 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第十五条 学位、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第十六条 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扰乱教学秩序,不得侵占、破坏学校的场地、房屋和设备。
第十七条 学校和幼儿园安排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参加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第十八条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送工读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工读学校应当对其进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
工读学校的教职员应当关心、爱护、尊重学生,不得歧视、厌弃。
第十九条 幼儿园应当做好保育、教育工作,促进幼儿在体质、智力、品德等方面和谐发展。

第四章 社会保护
第二十条 国家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组织及公民,开展多种形式的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活动。
第二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创造条件,建立和改善适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场所和设施。
第二十二条 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文化馆、影剧院、体育场(馆)、动物园、公园等场所,应当对中小学生优惠开放。
第二十三条 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有关主管部门和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第二十四条 国家鼓励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文艺等单位和作家、科学家、艺术家及其他公民,创作或者提供有益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作品。出版专门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等出版物,国家给予扶持。
第二十五条 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
第二十六条 儿童食品、玩具、用具和游乐设施,不得有害于儿童的安全和健康。
第二十七条 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吸烟。
第二十八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任何组织和个人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招收已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的,应当在工种、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保护措施等方面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不得安排其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
第二十九条 对流浪乞讨或者离家出走的未成年人,民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应当负责交送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暂时无法查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由民政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收容抚养。
第三十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第三十一条 对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隐慝、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由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外,任何组织个人不得开拆。
第三十二条 卫生部门和学校应当为未成年人提供必要的卫生保健条件,做好预防疾病工作。
第三十三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论应当积极发展托幼事业,努力办好托儿所、幼儿园,鼓励和支持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兴办哺乳室、托儿所、幼儿园,提倡和支持举办家庭托儿所。
第三十四条 卫生部门应当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积极防治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加强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和对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的业务指导。
第三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和训练幼儿园、托儿所的保教人员,加强对他们的政治思想和业务教育。
第三十六条 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荣誉权不受侵犯。
对有特殊天赋或者有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应当为他们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第三十七条 未成年人已经受完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不再升学的,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职业技术培训,为他们创造劳动就业条件。

第五章 司法保护
第三十八条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第三十九条 已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家长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第四十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应当照顾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并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办理。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少年犯管教所,应当尊重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第四十一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审前羁押的未成年人,应当与羁押的成年人分别看管。
第四十二条 十四周岁以上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判决前,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第四十三条 家庭和学校及其他有关单位,应当配合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所在的少年犯管教所等单位,共同做好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工作。
第四十四条 人民检察院免予起诉、人民法院免除刑事处罚或者宣告缓刑以及被解除收容教养或者服刑期满释放的未成年人,复学、升学、就业不受歧视。
第四十五条 人民法院审理继承案件,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离婚双方因抚养未成年子女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应当根据保障子女权益的原则和双方具体情况判决。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 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其监护人有权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第四十七条 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对其造成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失、损害的,应当依法赔偿或者承担其他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情节严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九条 企业事业组织、个体工商户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的,由劳动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第五十条 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活动的场所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以罚款。
第五十一条 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等出版物的,依法从重处罚。
第五十二条 侵犯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合法权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司法工作人员违反监管法规,对被监管的未成年人实行体罚虐待的,依照刑法第十百八十三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溺婴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二条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明知校舍有倒塌的危险而不采取措施,致使校舍倒塌,造成伤亡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三条 教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依法从重处罚。
引诱、教唆或者强迫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或者卖淫的,依法从重处罚。
第五十四条 当事人对依照本法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先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

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五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根据本法制定有着条例,报国务院批准施行。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本法制定实施办法。
第五十六条 本法自1992年1月1日起施行。

附:
刑法有关条文
第二十六条 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一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八十二条 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引起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款罪,告诉的才处理。
第一百八十三条 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抚养义务而拒绝抚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第一百八十七条 国家工作人员由于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一百八十九条 司法工作人员违反监管法规,对被监管人实行体罚虐待,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

❺ 《怎样打官司》教案

《怎样打官司》教案
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识记诉讼的种类,理解管辖的分类,掌握民事诉讼程序,《怎样打官司》教案。2、过程与方法运用案例分析鹤探索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增强学生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学习民事诉讼的程序。这是我国诉讼法当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因为诉讼法本身就是一部程序法,同时民事诉讼很有代表性,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又是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诉讼。2、教学难点: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三、教法与学法1、教法:创设情境法;启发法 2、学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五、教学流程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导入新课展示资料:1、安徽农妇告赢县长安徽萧县闫集镇李阁村农妇张朝侠性格倔强,敢于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与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执法违法的抗争中,打赢了一场“民告官”官司,她不但告赢了县长,还使得镇政府给她设宴赔礼道歉。这期间她发现律师渎职就告到司法局, 感慨懂法免受冤屈。问题:如果你是农妇,你知道要怎么告县长吗?这则新闻给你哪些启示?2、许霆案件2006年4月21日,许霆与郭安山利用ATM机故障漏洞,分别取款17.5和1.8万元。事发后,郭主动自首被判一年徒刑;许霆潜逃一年落网,2007年12月一审被判处无期。由于案件审理引起巨大反响,2008年2月22日,广东高院将案件发回广州中院重审;3月31日,许霆被判处5年徒刑。4月9日,许霆提起上诉。5月22日,终审维持原判。问题:这则新闻你获得哪些信息?有哪些内容或专业名词你看不懂?思考,小组讨论,请代表回答。用两则材料导入,引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与思考。推进新课法理解析一、诉讼师:为了解决我们的困惑,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怎样打官司》。首先先来看朱宾遇到什么难题。1、阅读材料:欠钱不还了!朱宾是浙江A市小商品市场的个体经营户。2004年8月8日,浙江B市李杰从朱宾处购买皮鞋200双,货款共计人民币26000元。由于李杰当时没有足够的现金,只付了10000元给朱宾,其余的钱约定一个月内归还,并当场打了一张欠条给朱宾。事后,朱宾多次催讨,李杰以各种理由拒绝付款,致使朱宾的16000元至今未能收回。并表示要钱没有,要命一条。问题:朱宾应该以什么途径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法理解析—诉讼的概念和种类师:去法院告状的专业名词就是诉讼,我们一起来学习什么是诉讼。(1)概念: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为解决纠纷处理案件所进行的各项活动。(2)诉讼的种类基于案件性质不同,诉讼可分为三种:A、刑事诉讼。俗称“官告民”。B.民事诉讼。俗称“民告民”。C.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师:我们今天重点来学习民事诉讼,因为民事诉讼很有代表性,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又是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诉讼。二、民事诉讼(一)民事诉讼的管辖师:我们都建议朱宾提出诉讼,他也听取了我们的建议,现在他又遇到了一些疑问,我们一起帮助他解决。1、思考一朱宾决定起诉,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他应该向哪个法院起诉?这属于哪一类诉讼?若李杰为躲避朱宾举家外迁,居住在C市。那么应该向哪一地方法院起诉?2、法理解析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是本课的难点。(1)民事诉讼法规定所有的第一审民事案件均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2)民事诉讼中,地域管辖一般实行“原告就被告”原则,即由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3)简单介绍专属管辖3、总结经过学习,我们知道朱宾应到B市的基层人民法院起诉,属于民事诉讼。根据原告就被告原则,朱宾应到C市的基层人民法院起诉。(二)民事诉讼的起诉条件1、思考二朱宾想被欠钱的经额不是很大,怕麻烦不愿意因此法庭相见,他的朋友李某看不过去,想帮他起诉,可以吗?为什么?2、法理解析——民事诉讼的起诉条件(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2)有明确的被告;(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诉讼人民法院管辖。(三)民事诉讼程序这是本节课的重点。1、思考三(1)朱宾决定起诉,告到县人民法院,该如何写民事起诉书?(课外知识,简单了解)v原告: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职业、工作单位、职务和住址等,教案《《怎样打官司》教案》www.xjzsks.com。v被告: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职业、工作单位、职务和住址等。v诉讼请求:(简要写明要求解决的具体问题)v1.__2.3._____v事实与理由:(写明争议事实的发生时间、地点、经过、结果及自己的看法)v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址:v人民法院v起诉人:(签名或盖章)年月日v附:1.证据份v2.本状副本份(2)原告有哪些注意事项?A、写好诉状。在诉状中,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就是诉讼请求。B、您应当有比较充分的证据。在一般的诉讼中,原则上是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C、选择对此案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3)法院受理案件后,你认为法院将如何审理?—— 一审程序即第一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初次审判所应采取的方式、方法和应遵循的次序。普通程序分为四个阶段:开庭审理的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合议庭评议和宣告判决。(4)若法院判决李杰偿还所欠的本金、利息和诉讼费,李杰不服该如何处置?—— 二审程序师:李杰可以向高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A、先介绍基本知识点——两审终审制。即案件经过一审法院审理宣判后,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法院要求重新审理,即上诉,上一级法院审理后作出的裁决判定,一经宣判,立即产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就不能再上诉了。注:上诉应当递交上诉书;不服一审民事判决、裁定的上诉期限分别为15日和10日。B、二审的结果有: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依法改判;撤消原判、发回重审。2、总结民事诉讼的四个程序审判程序可以包括四个大的阶段:一审程序—— 二审程序—— 审判监督程序—— 执行程序。以上四个问题逐个解决,让学生掌握民事诉讼的程序和相关注意事项。阅读材料,学生思考回答。师生共同学习学生先阅读材料,再带着疑问自主学习书本知识。请小组代表回答问题。请小组讨论,请代表回答。诉讼的知识简单了解即可。可以简单介绍例子来帮助理解三种诉讼途径。本阶段是本课重点,内容很多,主要通过案件分析来逐步学习民事诉讼程序,以师生共同学习、探究为主。以上四个问题逐个解决,让学生掌握民事诉讼的程序和相关注意事项。指导实践现在开庭1、案例一:家住某市A区的小杰来到B区的姑姑家过暑假,与姑姑家的邻居小刚在楼下打闹玩耍时,小刚把小杰推到花坛上,小杰的头部被撞伤,当场昏倒。医院检查为重度脑震荡,住院观察治疗两个多月,小杰家花费住院费、护理费7000多元,出院后,双方家长为费用发生争执。问:此案应由哪里的法院管辖?属何种性质的诉讼?2、案例二、某县有一个农民承包鱼塘,养殖了大量鱼苗。一天,鱼塘内出现了不明污染,鱼苗大量死亡,该农民受到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该农民想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得到经济赔偿。问:该诉讼能否成立,为什么?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总结回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1.你学会了什么?能说一说吗?2.你有什么收获、体验?还有什么疑问?3.你觉得今天自己的表现如何?学生互相交流、评价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❻ 教师对自己的教案有没有所有权

国首例教案官司案外申诉和上诉仍在进行

历时三年多的全国首例教案官司,经历一审、二审和再审败诉,变更诉讼请求胜诉后,原告高丽娅并不打算就此停下维权的脚步。1月23日,高丽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仍在就一审、二审和再审的官司进行申诉,为的是弄清教案所有权的归属。据悉,被告重庆市南岸区四公里小学也已经上诉。

教案归谁所有折射法律空白

高丽娅原是重庆市南岸区四公里小学的语文教师,从1990年开始,她每学期按规定将编写的教案交给学校。到2002年上学期,高丽娅共交给学校48本教案。

2002年4月,高丽娅因撰写教学论文,向学校索要自己的教案,但学校最终只还给她4本,其余44本已被销毁或当废品处理掉了。高丽娅认为教案是教师的智力成果,含有教师的知识产权,而校领导给予的答复是:一个区区小学教师的教案有什么知识产权?

“小学教师的教案有什么知识产权?”正是这句话使高丽娅为自己、也为全国小学教师,走上了漫长的诉讼之路。2002年5月30日,高丽娅以学校漠视教师的劳动成果,侵犯了她对教案的所有权为由,将四公里小学告到南岸区法院,要求判令学校返还她44本语文教案,并赔偿损失。

2002年8月5日,重庆市南岸区法院一审以原告与被告之间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他们之间履行职务过程中发生的纠纷不属于法院受案范围为由,裁定驳回原告高丽娅的起诉。高丽娅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

2002年10月28日,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作出民事裁定: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理。法院认为,高丽娅在本案中起诉要求返还教案,系一种物权请求,在这个问题上双方属平等主体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属民法调整范围。因此,原审裁定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有误,应予以撤销。

2003年10月28日,重庆市南岸区法院对此案重审后,判决驳回原告高丽娅的诉讼请求。该案主审法官杨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仍然重申,要判断被告不退还或不能退还44本教案本的行为是否构成对原告的侵权,关键在于该44本教案本是否应属原告所有。而本案讼争的教案本是由被告购买后发放给原告的,其发放的目的是为了让原告将其教案再现于空白的教案本上,并无转移教案本所有权的意思表示。所以,法院认定其在性质上系学校财物,应属被告所有。同时法院认为“教案不属‘作品’范畴,不受著作权法保护,教案应属工作成果,学校有占有、使用和处分的权利;故高丽娅要求学校返还教案,于法无据”。

高丽娅再次提起上诉。2004年3月29日,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决维持原判,高丽娅要求学校返还教案的请求再度被驳回。

检察机关提起抗诉教案官司再起波澜

2004年5月,对终审判决仍然不服的高丽娅,向检察机关递交了民事申诉书。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在召集了二十多位知识产权法、民法、民事诉讼法专家多次论证研讨后,2004年11月25日,以下列理由提出抗诉:

第一,根据著作权法、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的规定,高丽娅所写教案包含其个人的经验及智慧,完全符合我国著作权法关于作品的定义,属于普通职务作品,应该由她享有完整的著作权,其学校仅有在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的权利。而一审判决认定教案不属于作品,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二审判决又承认教案是职务作品,但未能明确属于何种职务作品,谁拥有教案的著作权。这样,原审对教案应否享有著作权的认定含混不清,从而杜绝了高丽娅就教案著作权归属问题寻求法律救济的渠道。

第二,空白教案本与附载有教案内容的教案本有着质的不同,前者为一个低价物,后者为具有智力成果的新物。这个新物的创造者就是高丽娅。她对于载有自己所写教案内容的教案本享有所有权。而一审、二审判决否定其有对附有教案内容的教案本的所有权显系错误。

第三,教师高丽娅请求返还的是附着了教案内容的教案本,而不是学校所发的空白教案本,原审判决混淆了特定物与种类物的关系,缺乏法律依据。

第四,原审判决作出原告不拥有教案著作权的认定,属于超越职权的程序违法行为。

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再审,并于2005年5月23日判决:维持本院二审民事判决。

改变诉讼请求获教案著作权

经历一审、二审和再审败诉,不屈的高丽娅该何去何从?2005年9月7日,高丽娅接受了检察院改变诉讼请求的建议,以侵犯著作权为由向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坐在记者面前的高丽娅坦言,其实,她还是渴望法律能认可教师对教案的所有权。之所以改变诉讼请求,是因为她实在渴望赢得官司。她说,全国有一千四百多万教师,她的胜利就意味着教师的智力成果得到法律的保护。在高丽娅拿到胜诉判决书的那天晚上,来自全国各地祝贺?だ牡缁埃即虮恕?

2005年12月9日,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判决,确认被告重庆市南岸区四公里小学校侵犯了教师高丽娅的著作权,判令四公里小学赔偿原告经济损失5000元。法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的规定,高丽娅的48册教案本,是高丽娅独立创作完成,具有独创性,符合作品的定义。又由于高丽娅是因工作需要完成了这些作品的撰写,所以它们应当属于职务作品。但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规定高丽娅的这些职务作品只能归校方享有,同时双方也没有事先约定,所以它们又只能算是一般职务作品。而根据我国著作权法,一般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应由作者享有。教案究竟该姓“公”还是姓“私”,法律暂时从著作权的角度给了全国的老师们一个满意的答案。

民法添附理论解决权属问题

对此案的争论并没有因法院的宣判而停止,让高丽娅耿耿于怀的教案所有权归属也还没有明确的说法。记者为此采访了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专家、中国民法学会副会长赵万一。

赵万一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该案一波三折的关键问题所在———作为教案存在有两种权利:一是针对物质形态的教案本所产生的权利即财产权;另外则是以教案本这种纸质形态为载体的具体教案内容的权利即著作权。原一、二审和再审法院均认定教案本系学校购买后发给(而不是送给)老师作备课所用,并未发生所有权的转移,故判定教案属于学校。法院之所以作此判定,其原因在于原告起诉的诉讼请求针对的是财产权,因而法院作出这样的判决并没有实质性的错误。

“但是,”赵万一随即强调,“实际上,教案本本身的价值非常小,而附着在其上的教案内容才是双方争执的焦点。教案内容作为教师对所教内容的理解,体现了教师的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无论该教案是否发表,均构成作为著作权客体的作品。”

赵万一说,由个人创造的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主要有两种形态:作者个人的作品和职务作品。职务作品是基于职务行为并主要利用单位所提供的物质条件所完成的。这里的职务行为应理解为作品创作本身就属于创作人职务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利用单位的物质条件是指利用单位的实验设备、器材等。在本案中,作为教师其主要职责是向学生授课,作为规范授课的依据是教师应当预先准备教案,但教师的教案既要涵盖所讲课内容的一般要求,同时也包含了教师个人对讲课内容的理解和解释,即具有相当的个体化特征。职务作品大多数基于法定原因,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基于当事人之间的约定。在本案中既没有法定的属于职务作品的情形,单位与教师之间也没有就教案的归属作出约定,故应当推定为属于个人作品。其教案的著作权当然应由该教师享有。

关于该案仍在争执的教案(实际上是教案本)所有权归属问题,赵万一认为,要明确教案所有权是否转移,就要明确学校发放教案本行为的性质是赠与还是借用,如果是赠与,所有权当然就转移给了教师,如果只是一种借用性质,那么教案本的所有权就没有转移。

“那您个人认为这该是赠与还是借用呢?”问道。

“按照教育界长期以来的共识和习惯,我认为应是赠与。”赵万一回答说,“即便是一种不转移所有权的借用行为,也可以考虑适用民法上的添附理论,即教案财产权相对于教案著作权而言,在价值上明显不对称。教案本虽由学校提供,但教师在教案本上创造的作品其价值已远远大于教案本本身。在此种情况下根据添附理论,教师可以通过对原物所有人(学校)进行财产补偿的方式获得教案的所有权。但民法中的添附作为所有权的一种取得方式,能否将其扩及到物权与知识产权领域,属于理论上尚有争议的问题。但我还是主张可以适用这一理论。”

❼ 司考民法丁绍宽 马特 张翔MP3课件哪个老师讲的好

丁绍宽,众合教育独家签约名师,法学博士,法学副教授,国内资深司考辅导专家,众合回教育独家签约教答师。曾经担任司法考试阅卷专家组成员。在十余年的一线教学过程中潜心研究司法考试民法命题规律,教学针对性强,突出重点,讲透难点,注重互动、条理清晰、幽默轻松。
马特,1977年生,河北正定人,中共党员,法学博士。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2012-2013),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广州仲裁委仲裁员、北京市旅游法学会理事等。
张翔,1969年4月出生,陕西临潼人。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司法考试国家级辅导教师,民法萌叔。
个人喜欢张翔的民法,是把民法讲的最简单,也是最适合司考考生听的民法。

❽ 你有司法考试民法的语音教案或其他资料吗

我有万国05年6月强化班的全程讲课录音MP3,主讲:李建伟
还有,如果你学过民法,听录音并且看看万国讲座系列书即可。如果你没学过,建议找本教材详细阅读、理解。没有捷径可走。联系方法:QQ16467920
本人今年高分通过司考。

❾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可以是物、行为、智力成果。 为什么老师课件中说人身也是客体呢

民事法律关系来的客体,也称民源事权利的客体,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中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民事法律关系客体主要包括:
1. 物。物是存在于人体之外,能够为人力所支配并且能满足人类某种需要,具有稀缺性的物质对象。
2. 行为。作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行为是专指为满足他人利益而进行的活动,主要是提供劳务、提供服务一类行为(如运送货物、完成工作等)。保管、运输、加工承揽、演出等合同关系的客体是行为。
3. 智力成果。智力成果是脑力劳动创造的精神财富,如发明创造、文学作品等。智力成果是一种无形财产,是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的客体。
4. 人身利益。人身利益包括生命健康、姓名、名誉、荣誉等等。人身利益是人身权法律关系的客体。
除此而外,有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还可以是某种民事权利(如权利质押关系的客体是权利)或者民事义务(如债务移转合同的客体就是被移转的债务)。

热点内容
公司更名后的债权债务法律 发布:2025-01-19 17:15:07 浏览:94
湛江法院新闻 发布:2025-01-19 16:58:02 浏览:265
要有规章制度的说说 发布:2025-01-19 16:48:14 浏览:262
益阳律师收费 发布:2025-01-19 16:37:52 浏览:220
第二部婚姻法的重点 发布:2025-01-19 16:00:50 浏览:801
湖南省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办法 发布:2025-01-19 15:46:28 浏览:527
劳动法最低工资每小时多少钱 发布:2025-01-19 15:26:10 浏览:666
律师法原理 发布:2025-01-19 13:58:19 浏览:870
考律师怎么考 发布:2025-01-19 12:48:39 浏览:592
青年实践部部门规章制度 发布:2025-01-19 12:33:06 浏览: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