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编篡小组

民法典编篡小组

发布时间: 2022-04-14 05:22:32

『壹』 求我国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全文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三次民法典起草自1979年11月成立民法起草小组开始,起草小组
先后草拟了内四个民法草案,分别容为1980年8月15日的征求意见稿,1981年4月10日的征求意见二稿,1981年7月31日的第三稿,1982年5月1日的第四稿。第四稿民法草案包括8编,分别为民法的任务和基本原则、民事主体、财产所有权、合同、智力成果权、财产继承权、民事责任和其他规定,共43章,465条。这一草案虽未正式成为法律,但现行的诸多民事法律,包括《民法通则》都以该草案的相应编章为基础适当修改而成。——常识法律篇。

『贰』 中国民法典发展历史。

我国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后4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
新中国成立以后到改革开放之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曾两度进行民法典的起草。
一次开始于1954年,到1956年12月完成草案,计525条,包括总则、所有权、债、继承四编,主要参考1922年的苏俄民法典。
另一次开始于1962年,到1964年完成草案试拟稿,计262条,包括总则、所有权和财产流转三编。不过这两次民法典的起草,由于各种原因而未能取得实际成果。

改革开放以后,新中国历史上第三次民法典起草工作拉开帷幕。1979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民法起草小组,到1982年5月,完成了《民法(草案)》第四稿,包括8编,43章,465条。现行的继承法、民法通则、担保法、合同法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制定的。
2001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并于2002年进行了一次审议,经讨论,仍确定继续采取分别制定单行法的办法。2003年以来,又先后制定了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

2015年3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编纂工作正式启动。此次民法典的编纂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起草《民法总则》;第二步,编纂民法典各分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已于2017年3月15日审议通过,同年10月1日开始施行,民法典的编纂迈出关键的第一步。2018年8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对民法典各分编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民法典编纂迈出了第二步。2019年12月,“完整版”民法典草案全文公布,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7编以及附则,共84章,1260个条文。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对酝酿多年的民法典草案进行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可谓呼之欲出。

『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实施时间是什么时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版议于2020年5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
编纂民法典,是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和人格权方面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形成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

『肆』 中国民法典的历史根基是什么

195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力量起草民法典。此后,由于反右斗争扩大化,立法活动被终止。

1962年,民法典起草工作再次被提上议程,并于1964年完成了草案(试拟稿)。后因“文化大革命”而停止。

1979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组织民法典起草工作,至1982年形成民法草案第四稿。虽然草案并未正式通过成为法律,但现行的民法通则都是以该草案为基础。

2002年12月,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民法草案。之后,由于物权法尚未制定,加之对民法草案认识分歧较大等原因,民法草案最终被搁置下来。

2014年11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

2015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着手第一步的民法总则制定工作,以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则为基础,系统梳理总结有关民事法律的实践经验,提炼民事法律制度中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引领性的规则,形成民法总则草案。

2017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4)民法典编篡小组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正确调整民事关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总结民事活动的实践经验,制定了民法典。

民法典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仅次于宪法。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据。和其它单行民事法律及其它部门法中有关的民事法律规定一起调整着我国的民事法律关系,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伍』 民法典什么时候提出编纂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2001年4次启动制定和编纂民法典相关工作。001-200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曾尝试进行新中国历史上第四次民法典的编纂。2002年12月23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对条文总数为1209条的《民法典(草案)》进行了一次正式审议,这在新中国的立法史上也是第一次,但条件所限,最终并未继续推进民法典的整体编纂工作。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2015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着手第一步的民法总则制定工作。

『陆』 民法典主要内容概括

一、民法典包括什么内容(《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起生效)
民法典的内容是非常多的,包括七大篇章,分别是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和侵权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条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第三条 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第四条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柒』 2020民法典编纂热点问题:护航美好生活

【导读】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网络全书,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写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编纂民法典的要求以来,从立法机关到法律实务部门,从专家学者到社会公众,新中国历史上首部民法典的编纂,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今天我们就来看看2020民法典编纂热点问题:护航美好生活。

以人为本,完善法律体系:

“民法典的编纂紧密围绕基本民事权利的确立、实现、保障和救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事法律制度体系进行了丰富和完善,处处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王俊峰表示。

王俊峰认为,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从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民事权利、维护社会关系和谐稳定出发,对紧急情况下财产征用、有关合同权利义务、物业服务企业职责和业主义务、侵权责任等条款,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建议,将民事权利法定化、法定权利具体化,在总结既往立法经验基础上有许多新的突破,亮点很多。

以社会普遍关注的“高空抛物坠物”伤人事件为例,侵权责任编草案明确了各方责任的划分,对于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同时,还规定了建筑物管理人应当履行安全保障义务以及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这有利于充分保障被侵权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引导公民自觉提升社会公德和法律意识,有利于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王俊峰说。

民法典单独设立人格权编,突出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名誉权、隐私权等重要权利。王俊峰认为,这是民法典的重大创新,体现了国家对加强人格权保护的重视,彰显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顺应了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呼声。人格权编草案三审稿将“隐私”定义为“自然人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和私密信息等”,扩大了隐私权保护范围;将同样具有识别特定自然人功能的“电子邮箱地址”和“行踪信息”纳入个人信息范围,使个人信息保护更加全面、严谨、细微。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婚姻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婚姻家庭纠纷逐渐增多,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规定了离婚冷静期制度。“离婚冷静期制度的设立,有利于尽可能挽救当事人的婚姻,避免当事人因为一时冲动而草率离婚,并强化当事人的家庭责任感,维护和促进婚姻家庭关系的稳定。”王俊峰表示,承载着人民期待、凝结着几代法律人梦想的民法典草案将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也必将为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汇集众智,各方高度认可: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的一项重大立法任务。根据工作安排,民法典编纂采取“两步走”,即首先制定民法总则,其次编纂民法典各分编,最终形成统一的民法典。面对这部“社会生活的网络全书”,立法机关是如何“精雕细琢”的?

“民法典的立法过程是一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生动实践。”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民法室主任黄薇表示,民法典编纂工作自2015年启动以来,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具体部署,立法工作机构认真开展研究,广泛深入调研,采取多种形式听取意见建议,不断对草案进行完善。

“汇集众智”是民法典编纂中一个明显的特点。黄薇举例说,在婚姻家庭编起草过程中,针对社会广泛关注的法定婚龄问题,除认真研究各方面意见建议外,为进一步提高立法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立法工作机构还委托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对公民的结婚意向年龄开展专项调查。

事实上,相关草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后,立法工作机构均通过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开草案,征求社会公众意见。据初步统计,自2018年8月民法典各分编草案提请常委会审议至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共7次公布各分编及民法典草案,累计收到410349人提出的951607条意见建议。针对这些意见建议所涉及的问题,立法工作机构认真研究,并在草案修改过程中加以体现。

立法要实事求是,符合社会实际。黄薇介绍,立法工作机构多次赴地方开展立法调研,听取地方有关方面对法律草案的意见建议。在民法总则起草和民法典各分编编纂过程中,多次赴不同地方开展立法调研,召开座谈会,深入小区、居委会、企业、高校等基层一线,听取意见建议,并认真加以吸收。与此同时,根据党中央的统一部署,还成立了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牵头,最高法、最高检、司法部、中国社科院、中国法学会参加的民法典编纂工作协调小组,定期召开专门会议。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编纂过程中,如何完善高空抛物坠物的相关规则引起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黄薇说,针对高空抛物坠物事件频发、严重侵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状况,立法工作机构在原侵权责任法规定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国外有关立法规定,召开由有关部门、专家学者、物业服务企业、业主代表等各方参加的座谈会,并赴有关地方进行专题调研,最终对草案的相关规定进行了完善,取得了各方的高度认可。

编纂法典,填补立法空白:

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王利明说,制定中国自己的民法典,是几代民法学者的梦想,如今,这个梦想就要实现了——即将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审议民法典草案。

“这是新中国立法史上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王利明说,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具有基础性的民事法律规范。民法典草案分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7编,立足中国实践、借鉴吸收各国立法经验、体现了我国民事立法的应有水平。

据王利明介绍,我国立法机关曾多次启动制定民法典,但因为受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限制,对民法典制定采取了“先零售后批发”的策略,也就是先制定物权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民事单行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再编纂民法典。但编纂民法典不是简单的“法律汇编”,而是要用科学合理的、富有逻辑性和内在一致性的体系来整合现有民事单行法的全部内容,并填补一些领域的立法空白。

“法典化有助于解决单行法律不全面、不系统、不协调等问题,解决顾此失彼的法律冲突。”王利明说,编纂民法典对司法机关来说,将提供全面、权威、系统的裁判规则;对公众来说,将指引和规范各种各样的民事行为。

“民法典草案单独设立人格权编,是我国民法典编纂的一大亮点。它适应了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对人格权保护的需要,回应了当前人格权保护面临的各种挑战,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智慧。”王利明举例说,民法典草案建立了对侵害人格权的禁令制度,由法院对侵害人格权的行为及时发布禁令,有利于及时救济受害人。

王利明表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编纂民法典的决定后,立法机关做了大量工作,法学界、法律界积极建言献策、襄助立法。民法典各编都经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审议、修改,目前,完整的民法典草案已经成熟。编纂民法典是为民立法,把人民愿望置于首位,充分反映人民的利益诉求,最大化地谋求人民的利益。期待民法典早日颁行,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有力制度支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奠定基石,保障经济发展:

“民法典为法院做好民商事审判执行提供了基本遵循。”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刘贵祥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民法典在法律体系中居于重要的基本法地位,是促进和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法律基石,也是法院审理和执行民商事案件最重要的实体法依据。

通过编纂民法典,完善了我国民商事领域的基本规则,既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民商事活动提供基本遵循,也在供给侧为人民法院做好民商事审判执行工作提供了全面详实的法律依据。“民法典是一部民事权利的宣言书,为人民法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基本指引。”刘贵祥说,民法典调整和规范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以权利为本位,系统规定了权利确认规则、权利行使规则和权利保护规则。例如,民法总则第五章对民事权利作出了具体规定,通过对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知识产权等民事权利的一一列举,凸显了对民事权利的尊重,加强了对民事权利的保护。

“民法典鲜明体现和弘扬了中国特色、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同时又是健全市场秩序,维护交易安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法律。”刘贵祥说,例如,诚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民法之所以能够成为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就在于市场经济是以诚信为基础的契约经济。民法典草案在总则编中倡导诚信的价值原则,同时在物权编、合同编的许多具体条款中建立起诚信导向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既为市场经济提供了司法审判和执行指引,也营造诚信价值观的法治环境。

在刘贵祥看来,民法典与国家其他领域的法律规范一起,共同支撑着国家治理体系。通过民法典编纂,进一步完善我国民事法律规范体系,为推进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也为不断满足各类市场主体多元司法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依据和规则支撑。

『捌』 法典七编民商组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
2020年5月28日下午3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编“总则”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性规则,统领民法典各分编。第一编基本保持现行民法总则的结构和内容不变,根据法典编纂体系化要求对个别条款作了文字修改,并将“附则”部分移到民法典草案的最后。第一编共10章、204条,主要内容有:关于基本规定;关于民事主体;关于民事权利;关于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关于民事责任、诉讼时效和期间计算。

『玖』 梁彗星是否有参与民法总则的编纂

作为专家,提供了专家意见及建议,但没有参加民法典编纂项目领导小组。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法学会党组决定成立中国法学会民法典编纂项目领导小组。2015年4月14日,中国法学会民法典编纂项目领导小组会议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会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鸣起,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民法学研究会会长王利明等出席会议。

中国法学会民法典编纂项目领导小组会议由张鸣起副会长主持。张鸣起首先代表中国法学会党组宣布中国法学会民法典编纂项目领导小组成立,并宣读成员名单。张鸣起担任小组组长、王利明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按姓氏笔画排序)马新彦、王伟国、王轶、尹田、刘士国、孙宪忠、李仕春、李永军、李存捧、杨小平、杨立新、杨震、张所菲、陈小君、赵旭东、高祥、郭明瑞、崔建远、温世扬、谭启平。王轶、杜林担任小组秘书长,中国民法学研究会秘书处成员组成小组秘书处。

张鸣起传达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2015年以来组织召开的民法典编纂工作座谈会、民法典编纂工作协调小组会议和民法总则座谈会等三次民法典编纂会议的情况,就相关会议围绕民法典编纂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安排、框架结构、工作计划和工作步骤等共识内容作了介绍。

王利明教授就提交领导小组会议讨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总则专家建议稿(征求意见稿)”的编写过程做了介绍。该专家建议稿是在王利明教授2004年编纂出版的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总则编)基础上,广泛吸收学界其他专家建议稿内容而形成的征求意见稿。王利明教授希望中国法学会民法典编纂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多组织小型系列学术研讨会就该征求意见稿提出修改完善意见,中国民法学研究会也会组织小型系列学术研讨会广泛征求商法学界、知识产权法学界、社会法学界、民事诉讼法学界、法理学界、法制史学界等各领域专家意见,征求中国民法学研究会理事、常务理事以及整个民法学界、民法实务界意见,以形成凝聚基本共识、代表学界主流意见的正式建议稿。

热点内容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朔及力 发布:2025-01-19 03:02:21 浏览:542
法治文化研究院 发布:2025-01-19 02:54:05 浏览:110
口头协议有视频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19 02:40:15 浏览:107
保安劳动法无法保证 发布:2025-01-19 02:05:21 浏览:315
民法典与与生态环境 发布:2025-01-19 01:21:19 浏览:439
中国合同法起草 发布:2025-01-19 01:08:06 浏览:180
法律与道德的案例 发布:2025-01-18 23:50:09 浏览:277
违反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发布:2025-01-18 23:45:42 浏览:414
刑法什么罪名 发布:2025-01-18 22:44:36 浏览:570
依规章行事 发布:2025-01-18 22:20:52 浏览: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