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对比澎湃
1. 比较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的异同并分析原因
不同:
1、语言风格不同
法国民法典与德国民法典诞生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与历史条件下,因为对于它们有着不同的要求和期望,立法者有着明显的偏重,这就导致了它们有着彼此相左、甚至完全不同的语言风格。
在近代法典编纂运动时期,通俗、简明的语言风普遍为欧洲民法国家所认同。编纂法国民法典时,起草者们迫切希望编纂出的法典能够迅速为民众所理解和接受,因而拿破仑和立法者们就非常倾向于这种通俗、简明的民法文风。
德国民法典则显得抽象难懂,这与起草者们根深蒂固的日耳曼式思考方式不无关系。比起用简明通俗的语言来表述法律这种应该严格对待的文本,起草者们更倾向于运用其日耳曼民族善于逻辑理性和抽象思维的长处来表达思想,并用专业化法学术语来书写文本,最终使法典形成了这种抽象深奥、晦涩难懂的语言风格。
2、编纂体例不同
《法国民法典》以罗马法的《法学阶梯》为蓝本,分为三编,即:人法、物法、债法。《德国民法典》以罗马法的《学说汇纂》为蓝本,分为五编,即:总则、债、物权、亲属和继承。
两者相较,显然是德国民法典体例的编纂更加合理科学。首先,法国民法典未设“总则”一编,全部内容洋洋洒洒铺陈下来,无原则性统帅,显得纷乱不系统。而德国民法典则设有“总则”一编,在此原则性统帅下,其余各部分密切结合在一起,从而使整部民法典成为一体,体系更加完备,结构更为严谨。
其次,法国民法典将“债”置于财产法之中,债权物权混为一体,而德国民法典却是为“债”单独设编的。物权是绝对权,针对所有人,而债权是相对权,只针对特定人;物权反映了静态的财产所有关系,而债权反映了动态的财产流转关系。此两种民事权利法律属性不同,对其加以区别设编比较妥当。
相同点:
《德国民法典》与《法国民法典》这两部资本主义民法史上最重要的法典,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的民法典。
原因:
二者出台背景不同
如前所述,两部法典在产生上有时间的先后顺序,这也是二者所体现的特点不同的原因之一。l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出台于资本主义早期,这个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以自由竞争为基本特征。私人财产所有权获得了最大程度上的保护,近乎成为一种无限制的私权。
比起《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产生于19世纪末,几乎晚了一个世纪,此时资本主义发展日趋成熟,该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以垄断为基本特征。在此时期,法律对于国家和公共利益更为关注,德国社会更加强调对个人作出必要的限制,国家干预也愈发加强。故而,比起《法国民法典》的无限制私人财产权,《德国民法典》对其限制更为谨慎和严格。
2. 民法对生活的影响
《民法典》给生活带来的影响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我们国家第一部完整的民法典,预计在2021年的1月1日起施行。由于民法典覆盖个人和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民法典有“社会生活网络全书”之称。
一、这些点值得关注:
1,见义勇为怕担责怎么办?
草案: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方燕表示,依据草案这条规定,今后不管是救助人,还是法院在司法实践当中也更有法律依据了。更好地保护救助人的权利,防止救助人被赖上,因为做好事儿,反倒让自己陷入不利的境地。通过法律的规定为自愿实施救助的人撑了个腰,给了法律的支持。
2,居住权制度
民法典的物权编专门设立了居住权制度,居住权制度有什么用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王利明在澎湃新闻上做了一份分析,他举了两个例子,一个例子是,夫妻俩离婚,一方负担不起额外的住房,那么另一方就有帮扶义务,需要为对方提供居住权。另一个例子是“以房养老”。比如,老年人可以把所有权转让给金融机构,而金融机构则可以为老年人
设定该房屋的永久居住权,根据房子的价值向老年人定期支付费用。这两个场景都是居住权的应用场景之一。
3,人格权
我国民法典是全世界第一个把人格权分成独立篇章的民法典。人格权包含哪些方面呢?比如生命健康权、名誉权、隐私权等等权利,人格权编总共有四十多项条文。成立独立篇章意味着立法加强了对人格权的保护。
4,禁止放高利贷,借款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当前随着超前消费现象的兴起,伴随而来的互联网借贷、高利贷成了一个影响较大的社会问题。目前出台的民法典中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超过36%利率的借款法院不予支持。
5,明确高空抛物各方责任
针对司法实践中侵权人认定难,导致“一人抛物全楼赔偿”的问题,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才适用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的规定。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后发现侵权人的,有权向侵权人追偿。此外,建筑物管理人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应当依法承担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
二、什么是民法典?
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据,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它的地位仅次于宪法。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民法典重在保护私权利。民法典使公
3. 《民法典》里看住房|住宅土地使用权到期后怎么办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5月28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6月1日,新华社授权全文播发这部法律,宣告“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
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和附则,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新华社文章指出,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
那么民法典时代,关于房地产行业的问题有何亮点,又将带来哪些影响呢?
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后怎么办一直是民意关注的热点。按照现行的商品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来看,普遍设定的年限是70年。那么70年土地使用权到期后怎么办?民法典物权编中对此做出规定:自动续期。
《民法典》第三百五十九条明确,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的,自动续期。续期费用的缴纳或者减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朱巍表示,《民法典》明确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后自动续期,这点已经明确,无可争议,即:期满不能够收回。目前的争议点在于自动续期后,是需要缴纳手续费或是额外税费等问题,但民法典并未给出明确说法。
“目前,70年土地使用权到期的情况并未集中显现,我认为民法典将界线画的比较清楚,民法典明确自动续期,但续期费用的缴纳或减免等具体怎么操作并未详细说明,有待后续其他的法律、行政法规中具体规定。”朱巍说道。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教授、副院长程雪阳亦指出,自动续期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对于如何续期、要不要交钱、按照什么标准交多少,民法典并未明确。目前理论界和实务部门的专家发表了许多看法,观点纷呈。其个人提出的方案是“住宅之下的一定面积(比如50平方米或60平方米的面积)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应自动无偿续期一次,期限以70年为宜。”
“目前,学界探讨的比较普遍的观点就是自动续期,费用不额外交,只交基本的手续费,但目前民法典也未采纳,有待后续进一步观察。”朱巍提到。
“我的主张是自动无偿续期的,居住的出发点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但如果要征收费用的话一定要形成共识,消除分歧,用尊重产权的思维凝聚共识,寻求改革方案。”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说道。
刘俊海认为,从公平角度来讲,购房者买房时的房款里已包含消费者为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而付出的公平合理部分,即获得了相当于永久性使用权,所以应该无偿续期。国家的大方向是给老百姓福祉做加法,而不是做减法,要更关注老百姓安居乐业的福祉,以人为本,因此,无偿自动预期是一个重要的选项。
来源:澎湃新闻网
4. 民法典与民法通则有什么区别
您好,《民法典》是指一个国家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所有法律的法典,具有综合性与内体系性。容一部完整全面的民法法律,关于物权、债权、民事责任等民法上的重要规定都包含在其中。
相比而言, 《民法通则》是不太完善、不太全面的,只是关于民法适用的一些笼统的概括性的规定。在具体到调整每一个特定的民事法律关系时,还需要依据民法的其他部门法才能胜任。在《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一系列基本民事法律已经出台的情况下,民法典的编纂则比较有必要了。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5. 德国民法典和法国民法典的异同
法国民法典与德国民法典的区别:
一、立法背景:
法国民法典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胜利成果和启蒙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之所以出现是因为法国新兴资产阶级希望通过成文法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法律上奠定基础。它的制定处于个人主义民法阶段,资本主义上升时期,适应了当时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需要。
德国民法典成文于20世纪初期,是德意志帝国统一后的产物,是罗马法和日耳曼法融合的产物,它处于自由主义向垄断主义的过渡时期,是在容克贵族与资产阶级妥协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的。德国民法典中社会利益地位得到提高,绝对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被削弱。
二.体例安排:
法国民法典以《法学阶梯》为蓝本编撰,分为卷、编、章、节、条、款,项,体例方面则继承了罗马法的传统,分为人、财产以及所有权的各种变更、取得财产的各种方式等三卷共2283条。
德国民法典以《学说汇纂》为基础,分为编、章、节、条、款、项,体例方面则为总则、债的关系法、物权、亲属法和继承法等五编共2385条。
三.内容:
1.总则:
法国民法典没有明确规定总则,而以序编为总论部分。其内容主要为法律的颁布、效力与适用问题,共分6条。
德国民法典则首创民法总则编,并分七章227条,第一编总则,第二编物权,第三编债法总论,第四编合同,第五编侵权行为,第六编亲属,第七编继承。
2.物权:
法国民法典没有对物权、债权加以区分,没有独立的物权制度。它对债权、物权的规定是混杂在一起的。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以个人为本位,确立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原则。第二,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物权体系。法国物权法不仅确认了所有权,也确认了他物权。
德国民法典以体系的科学和概念的准确为特征,将体例分为总则和分则,在分则中将物权单独作为一编,明显与债权区分开来。其对物权的规定呈现以下的特点:第一,物权的社会化趋向增强。即物权法从个人本位向社会本位转移,对所有权与他物权予以一定的限制,以及赋予所有权以负担。第二,以物的所有为中心向以物的利用为中心转移。第三,物权制度与债权制度相互交融。
3.债权:
法国民法典将债法与继承法等一起规定在第三卷“取得财产的各种方式”中,规定债的发生原因有契约、法律之强制力、负担义务、债务人本人的行为(由准契约、侵权行为或准侵权行为而发生的债务)。
德国民法典则将债法规定在第二编,严格区别了债权和物权。德国民法典规定债的发生原因有合同、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侵权行为等。
四、对象:
法国民法典的对象是全体法国人民,仅存在自然人概念。由于当时资本主义不够发达,以个人经营为主,公司公司还不发达。
德国民法典中出现法人制度,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团体的作用越来越大,势力也越来越强,大公司、大企业日益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工具。为顺应这一时代潮流,德国民法典开始尊重团体的地位,承认它们的人格。法典正式确立了营利社团法人的法律地位,承认其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五、具体制度:
1.法国民法典中绝对保护私人所有权,所有权是对于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仅有的限制是不许可法律所禁止的使用;德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则对所有权作了多方面的限制,增强社会化趋势和社会利益的重要性。
2. 法国民法典规定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把私人之间的契约上升为法律;德国民法典则规定,契约必须服从法律。
3. 法国民法典规定,只要当事人主观上没有侵害他人的意思,即使在客观上使别人遭受了损害也无须承担责任;德国民法典中有过失责任和无过失责任并存。
4.法国民法典中除了少数条文有”公共秩序”、“善良风俗”的规定外,很少有弹性条款,司法机关执行法典时裁量权余地;德国民法典中弹性条款和参照条款大量运用,有更大的自由裁量权,可以对案件作出灵活的裁判,以维护垄断资产的利益和需要。
六。、语言方面:
法国民法典言语通俗易懂,形成言简意赅的法律文风;德国民法典编排上具有结构严谨、逻辑清晰、首尾一致、避免重复的优点。由于过分追求结构形式上的科学性,往往忽视规范在实际生活中的相互联系,结构是某些相关问题的规则被规定在法典不同部分,在用语上力求抽象化、概念化和专门术语进行表述。
6. 比较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的异同
《法国民法典》是第一部资本主义国家的和以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为基础的民法典,其开创了近代民法历史,为资本主义社会开辟了道路。《德国民法典》是资本主义社会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资产阶级国家编纂的规模最大,对现代资产阶级民事立法影响最广泛的一部民法典。本文以两部民法典之异同为主题对二者进行对比,以期在此对比研究下加深我们对整个资产阶级民法的本质及其发展历史的了解,从而对我们研究社会主义的民法理论及民法典的制定有所启迪。
法国民法典与德国民法典是两部世界著名的资产阶级法典,在民法发展史上的地位十分显赫。法国民法典奠定了大陆法系的基础,而德国民法典则丰富和发展了大陆法系。我们在对比研究法、德民法典的过程中,有助于我们充分借鉴和吸收先进的法律思想和立法技术。
一、从立法的时代背景上分析
《法国民法典》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的产生重要经历了以下历史阶段:在法国大革命前,民事法律规范在法国出现北方习惯法和南方成文法的划分。在这种混乱的法律环境下,法国逐渐承认罗马法的合法性,从而使法国的民事法律规范逐渐形成了习惯法体系。尽管当时的现行法律已朝着法典化迈出了一大步,但成文的习惯法汇编已不能满足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必须创造统一的、合乎理性的法典。1789年大革命爆发后,制定了一系列具有革命性的“中间法律”。这些“中间法律”以废除封建特权和人身依附关系为目的,但其作为一种过渡性法律,法律不统一现象依然没有得到解决。由于当时各方利益集团都希望新的民法典反映自己的利益,所以在民法典编纂问题上难以形成统一的意见。1799年拿破仑执政以后,组建法律起草委员会并亲自主持开始起草民法典。从1802年2月5日到1804年3月15日,民法典分为36章陆续通过。3月21日,拿破仑签署法令,将法典颁布实施。
《德国民法典》制定时,资本主义已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过渡。当时社会强调社会公共利益、强调对个人做出必要的限制、强调国家的干预等。19世纪的德国也存在不同地区使用不同法律的胡乱现象,为了追求法律的同一性,1873年德国国会的宪法修正案将帝国的立法权限扩展到整个民法领域,使民法典的制定获得了权力基础。19世纪初中期关于民法典的编撰形成了法典编撰派和历史法学派,他们的争论为民法典的编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19世纪后期,德国法学家在重视罗马法的同时吸收了一部分日耳曼法的内容,使得民法的体系具有了合理性。1874年7月,德国联邦组建起草委员会开始起草民法草案。草案经过起草委员会两次审核和修改,最后形成了“帝国国会法律议案”。1896年7月1日,帝国国会通过了议案。经过帝国皇帝1896年8月18日的签署,帝国法律公报的公布,《德国民法典》于1900年1月1日生效。
二、法国民法典与德国民法典体系结构及内容之比较
《法国民法典》,又称《拿破仑法典》,主要以罗马法、习惯法和国王的赦令为法律渊源。由于此法典产生于自由资本时代,所以其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政教分离、人身自由、合法自由等为基本原则。在法典的总体结构上,是以国法大全之《法学阶梯》为基础,除总则外,分人法、物法和取得所有权的各种方法三编。由于拿破仑在主持法典制定时很少让纯粹的法律争论参与,力求让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现实生活而不是法律技术上,所以《法国民法典》即简洁明晰,又通俗易懂。《法国民法典》之所以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主要在于它的内容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需要。
《德国民法典》主要继承罗马法的传统,结合日耳曼法的一些习惯,并且根据19 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情况而制定。《德国民法典》虽然仍保留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私法的基本原则,但又在一定程度使它们在适应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需要,其主要基本原则有所有权有限原则、限制契约自由原则和过错责任原则等。德国民法典以罗马法的《学说汇纂》为蓝本分为总则、债的关系法、物权法、亲属法、继承法五篇。与《法国民法典》不同的是《德国民法典》注重立法技术的应用,其语言比较抽象和概括,体现了逻辑推理和体系化的思想。《德国民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第二部重要的民法典,是适应帝国主义时代要求的,所以从其之后,《法国民法典》对各国民事立法的影响大大减少。
三、两部法典对中国的影响
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体制下,民法的作用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制定一部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体系完整、内容充实、科学实用的民法典也显得越来越迫切。通过借鉴,我们在制定中国民法典时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处理好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法典的关系。中国在民法法典化的进程中,必须注重引进的西方先进法律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使民法精神深入人心,树立正确的民法观念。二是我国民法典的制定必须自足国情,体现社会化的要求。法国民法典是大革命的产物,而德国民法典是立足于自由市民的、罗马个人主义法律思想的土壤之上产生的,所以中国民法典的制定必须坚持基本国情,在促使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和保障人权,才能适应现代市民社会的发展。三是确立理性主义和实用主义相结合的立法原则。我国在制定民法典的过程中坚持理性主义就是注重立法的超前性。只有在坚持理性主义的情况下制定的民法典才具有指导意义。此外,我们在制定民法典的过程中必须注重言语的实用性,这样的法典才能被人们充分理解和应用。
四、总结
《法国民法典》与《德国民法典》两大民法典时隔百年,前者是代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民法典,后者是代表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民法典。法、德两国民法典分别代表了大陆法系的两面旗帜,是资产阶级民法发展的两个里程碑。对后世世界各国民法典的制定具有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