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决定
⑴ 刑诉法中哪些决定可以复议
依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复议复核案件程序规定的规定,刑事案件可以复议复核的情形包括对没收保证金决定不服的、对不予立案决定不服的等。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复议复核案件程序规定》规定:
第六条 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下列相关人员可以依法向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提出刑事复议申请:
1、对驳回申请回避决定不服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律师可以提出;
2、对没收保证金决定不服的,被取保候审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可以提出;
3、保证人对罚款决定不服的,其本人可以提出;
4、对不予立案决定不服的,控告人可以提出;
5、移送案件的行政机关对不予立案决定不服的,该行政机关可以提出。
第七条 刑事复议申请人对公安机关就本规定第六条第二至四项决定作出的刑事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其上一级公安机关提出刑事复核申请。
(1)刑法中决定扩展阅读
刑事诉讼的回避制度:
申请回避的期限。
根据回避制度的立法宗旨,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等各诉讼阶段都可以提出回避申请。
例如,在审判阶段,人民法院在开庭的时候,审判长应当告知当事人有权对合议庭的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申请回避。
当事人在知悉其权利后,可立即申请有关人员回避。
回避的审查与决定。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
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
另外,参与侦查活动的记录人、翻译人员和鉴定人的回避,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
参与检查活动的书记员、司法警察、人民检察院聘请或指派的翻译人员、鉴定人的回避,由检察长决定。
参与审判活动的法庭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的回避,由人民法院院长决定。
检察委员会讨论检察长回避问题时,由副检察长主持,检察长不得参加。审判委员会讨论院长回避问题时,由副院长主持,院长不得参加。
对驳回申请回避决定的复议。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 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不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
对于“不属于刑事诉讼法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所列情形的回避申请,由法庭当庭驳回,并不得申请复议”。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请复议一次。目前,暂无刑诉中被回避人能申请回避复议的规定。
⑵ 确定是什么罪名由哪个部门来决定
最初罪名是由侦查机关立案时确定,最终由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判决做出最后罪名和刑期。
⑶ 《刑法》第69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第六十九条 【判决宣告前一人犯数罪的并罚】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内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容,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如果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
也就是说对缓刑的犯罪分子有新发现的罪,需要数罪并罚,按照上述规定进行决定最终的刑罚。
⑷ 中国的刑法上一共有多少个罪名呢如果一个人犯了刑法上的所有罪名会怎样呢
我国现行刑法涵盖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危害国防利益罪、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军人违反职责罪等细分的共计469个罪名。
如果一个人是我国军人,为了私欲与国外势力勾结,煽动实施国家分裂、企图破坏国家统一,并在这个过程中实施了包括但不限于强奸妇女、拐卖儿童、故意杀人、投毒嫁祸等犯罪行为。
首先这个人肯定是罪大恶极,那如何从刑法的角度进行评价呢?我国存在数罪并罚和择一重处两种方式,这种情况下需要区分这个行为人所有的犯罪行为之间是否存在连续性、牵连性或者吸收性,如果多个罪名具有前述属性的,一般是择一重处,那个罪名判得最重就适用哪个。如果多个罪名之间都不存在联系,比如说这个军人主要目的是勾结境外势力破坏国家安全,那么他实施的强奸妇女行为不出意外就应该独立于这个目的,与其他犯罪行为并不具有牵连性、连续性和吸收性,此时强奸罪需要和其他罪名数罪并罚,罚金直接相加,刑期最高死刑。
咱们国家并不会像国外一样出现数罪并罚然后判决刑期远远超过行为人能活的年限的情况。
⑸ 决定刑法轻重的主要依据是以下哪几个:社会危害性,应负刑事责任的大小,犯罪人的悔过情节,危害结果。
犯罪特征——应受刑罚处罚性的体现
理由如下:《刑法》规定犯罪的四要素中,有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其中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不承担盗窃罪等犯罪的刑事责任。也就是主体上不符合刑事责任追究(法律上规定不予追究)。
⑹ 刑罚,是指刑法中明文规定的由什么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
你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刑罚是指由刑法明文规定的,人民法院依法惩罚犯罪分子的一种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
请采纳,谢谢
⑺ 请问刑事诉讼法中裁定和决定和判定有什么区别
1、适用的事项不同。来裁定解决的自是诉讼过程中的程序性问题,目的是使人民法院有效地指挥诉讼,清除诉讼中的障碍,推进诉讼进程。判决解决的是当事人双方争执的权利义务问题,即实体法律关系,目的是解决民事权益纠纷,使当事人之间的争议得以解决。2、作出的依据不同。裁定根据的事实是程序性事实、依据的法律是民事诉讼法,可以在诉讼过程中的任何阶段作出。判决根据的事实是人民法院认定的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依据的法律是民法、婚姻法、继承法、经济法等实体法,判决只能在案件审理的最后阶段作出。3、形式、上诉范围、上诉期限和法律效力不同,裁定可以采取口头形式或者书面形式,而判决必须采取书面形式。裁定只有不予受理、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和驳回起诉的裁定,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准许当事人在裁定后10日内上诉,其他裁定一经作出,立即生效;而判决允许上诉的范围比较广泛,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审判决,在判决作出后15日内准许上诉。裁定的效力可以相应改变,如对中止诉讼的裁定,在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应作出恢复诉讼程序的新裁定;而判决的效力及于实体,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
⑻ 在刑事司法中决定行为构成犯罪(即具体行为入罪)的关键要素是社会危害性,还是犯罪构成两者的逻辑关系
是犯罪构成,社会危害性是抽象的原则,犯罪构成是具体的规则。一般法律可以无专规则时用原则,属但刑法不行,罪刑法定禁止类推也是刑法基本原则。
社会危害性是学术理论和立法过程中评价一种行为是否应该认定为犯罪的标准,但司法中只能用具体的规则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⑼ 97刑法以来颁布几个决定
1997年新《刑法》生效后,短短十年时间,我国已对其进行了七次修正。分别是:回1999年的刑法修正案答(一)、2001年的刑法修正案(二)、2002年的刑法修正案(三)(四)、2005年的刑法修正案(五)、2006年的刑法修正案(六)以及2009年的刑法修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