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思考

民法典思考

发布时间: 2022-04-15 23:59:59

① 结合对民法典的理解和自身实,谈一谈如何培养法治思维

1、深扎尊法修身的“根子”,真学法、知敬畏。把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融入修身的根子里,贯通为依法抓建的思维观念,成长进步之基才会更加牢靠,工作事业之本才会更加扎实。

2、严把依法用权的“尺子”,讲原则、敢较真。领导干部手中有权切不可任性,如何把握好宽与窄、松与紧的尺度、看待依法与从严的辩证关系,都要靠依法用权来衡量。从合法性的角度筹划,只有坚持依法用权,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才能确保权力在阳光下、正轨上运行。

3、紧箍守法律己的“口子”,守规矩,听招呼。模范表率走在前列,坚决摈弃“言重于法、权高于法、情大于法”的观念,指导工作以法规为遵循不偏离法规轨道,开展工作以法规为依据不背离法规另搞一套。



(1)民法典思考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牢固的法治思维是基础,让法治思维在心中根植,就会自然而然将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逻辑熟记于心,运用于认识、分析、处理问题中,摈弃依靠行政手段指导工作、凭借习惯经验开展工作的惯性思维模式。

弘扬法治精神的深度,实现想问题、定决策、抓工作向法治要效益、靠法治促效益的转变,不断提高依法办事的法治能力。

坚定的法治信仰是保障,只有对法治发自内心的认同,自觉自愿的遵守,把依法办事、依法治军上升为党性修炼,上升为基本素质培养,上升为职业良知坚守,才能真正促进治军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②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如何学习好,遵守好和维护好民法典

    我觉得首先要要学习吧,详细了解这个民法典的一些内容,然后在现实生活中能够遵循民法典的规则,同时,能够向身边的朋友啊,家人啊,一起来宣传

    ③ 老百姓买民法典应该买哪种版本的

    摘要 民法典单行本。

    ④ 中国十九届四中全会制定的民法典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酝酿多年的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表决通过后,它将成为我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国民法制度也将迎来民法典时代。被誉为“社会生活网络全书”的民法典草案,由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及附则组成,共1200多个条文。民法典出台后,它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本报就一些热点问题邀请专家进行解读。

    面对“霸王条款”不吃“哑巴亏”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副庭长史昶伟:

    大到购车买房,小到交水电费,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遇到各种格式合同,提供这些格式合同的往往是银行、保险、电信、互联网、水电气暖等垄断行业主体。面对密密麻麻的条款,消费者常常“傻傻”看不清。而一旦出现纠纷,商家会以消费者签字为由撇清责任。

    首先要明确一点,并非所有的格式合同都有“霸王条款”,格式合同减少了订立双方的磋商成本,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是合同的签订和条款必须遵循契约自由和公平正义原则。民法典草案合同编对格式条款的进一步明确,正是对这一原则的强化。

    民法典草案规定,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未履行提示或者说明义务,致使对方没有注意或者理解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民法典草案还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这体现了对消费者基本权利的侧重保护,也对公共服务提供者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本报记者周青莎整理)

    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马珺:

    高空抛物、坠物让不少人心惊胆战,如何守护“头顶上的安全”?

    民法典草案关于这个问题的创新点在于,其一,增加了有关机关调查的内容。以前发生高空抛物事件,不能查明谁是真正的加害人时,对可能加害人实行补偿责任“连坐”,无疑是对高空抛物行为的纵容。明确要求有关机关应当依法及时调查,查清责任人,最大限度查找确定直接侵权人并依法判决其承担侵权责任,这对抛掷行为人有很大的震慑作用。其二,在公安机关不能查明抛物人的情况下,可能加害人承担的是按份补偿责任,而不是连带责任,且在将来查明真正的侵权人之后,先前代人受过的可能加害人有权向其追偿。其三,增加了物业服务者即建筑物管理人的安全保障义务,如果其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导致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适应的损害赔偿责任。根据上述新规定,侵权人、建筑物使用人、公安机关以及建筑物管理人等主体分别对应过错责任、过错推定责任、主管责任和安全保障责任,更加公平合理。(本报记者李凤虎整理)

    治理放贷乱象对高利贷说“不”

    北京德和衡(郑州)律师事务所律师高鸿雁:

    近几年,校园贷、套路贷引发的纠纷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不少人深陷各种借贷骗局。

    校园贷的初衷是为了帮助学生完成学业和创业,但一些不良网络借贷平台采取降低贷款门槛、隐瞒高额利率等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而陷入“高利贷”陷阱,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2019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规定,违法发放高利贷,将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民法典草案对高利贷明确说“不”,代表了国家对高利贷进行坚决禁止和严厉打击的态度,回应了民众对治理放贷乱象的呼声,同时也反映了国家对民间金融资本的管理更加成熟、规范。(本报记者石可欣整理)

    “离婚冷静期”为离婚设置“时间门槛”

    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家事审判团队负责人都学敏:

    民法典草案拟引入“离婚冷静期”,引发公众热议,有人担心限制了婚姻自由。作为一名家事法官,我认为引入离婚冷静期制度,为离婚设置“时间门槛”很有必要,并不会限制“离婚自由”。

    在办案中,我们发现闪婚闪离现象比较突出,有很多夫妻并不是真正感情破裂,只是一时冲动。“冷静期”绝不是限制已经感情破裂的夫妻双方离婚,而是让双方通过一段时间的冷静思考,理性分析婚姻中的问题,最终慎重地作出抉择,激发他们对婚姻家庭的责任心,保护好未成年子女的利益。如果存在家暴,可以通过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并通过诉讼离婚。

    民法典草案拟引入这项制度,让我们家事法官感到很欣慰,其实这项制度在新乡法院家事审判中已探索试行好几年了,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报记者周青莎整理)

    增加遗嘱形式弥补法律空白

    学院副教授王长华: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发布于1985年,对于遗嘱的法定形式规定为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五种。如今,打印、录像等新的遗嘱形式十分常见,却常常引发纠纷。

    民法典草案作出了明确规定,打印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遗嘱每一页签名,注明年、月、日。以录音录像形式立的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录音录像中记录其姓名或者肖像,以及年、月、日。民法典草案增加遗嘱形式,给立遗嘱人提供了方便,填补了法律空白,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但不管哪一种遗嘱形式,都必须严格遵守遗嘱的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做到内容和形式合法。(本报记者石可欣整理)

    保护个人信息等隐私

    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副教授李昌凤:

    人格权独立成编是民法典草案的突出亮点和特点。民法典草案对隐私进行了界定,并列举了五类具体的侵害隐私权的行为,对于生活中民众不堪其烦的电话、短信骚扰和窥视、偷拍等行为明确加以禁止,并且将自然人的生物识别信息、电子邮箱地址、行踪信息等纳入个人信息的范围,体现了民法典立法的前瞻性和时代性。

    民法典草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明确了自然人对个人信息享有受保护的权利,要制止任何组织收集、存储、保管个人信息,以及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为,对违反规定者要进行严格的处罚。另一方面,民法典草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主要涉及个人信息定义、收集处理个人信息原则及要求、个人信息被收集者和收集者的权利义务、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履职过程中对知悉的个人信息依法保存保密的义务等四个方面,有利于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本报记者李凤虎整理)

    (责编:辛静、杨晓娜)

    ⑤ 对于中国民法典的几点思考

    对于这部著作主要的几个四弹的完善程度还有实际应用当中的一些

    ⑥ 民法典对于中国法治社会建设的意义是什么

    民法典对于中国法制社会建设的意义什么?民法典,我的文化浅,也不明白民法典是什么?是民间法律吗?

    ⑦ 如何看待民法典的推行

    大家的评论和点赞,均已收到。原回答,附在分割线后,只字未改。

    民法典出台,其对社会、公民影响是必然的,法的基本作用就涵盖指引、教育

    但今天这里讨论的是其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

    还是抛两个问题吧

    “民法典”慈母般的关爱,大家是否能感受得到?

    法治的前进,更需要什么?

    当前的民法典,好比就是一棵让人瞻仰的大树,让人知道法有多大,法有多厚

    这可不就是当前社会最擅长做的,把一些东西不顾一切的做大做强,而忘记自己的根在哪里?

    如果这棵大树缺少让其长久生长的土壤,这棵大树生命可能都难以维系,更别说,能带来多少影响和价值。

    作为律师,我挺难感受民法典慈母般的眼神,有的只是不停学习、背诵法条的心累。

    每次步入法院的那一刻,对不起,我思考的也不是民法的慈爱,而且是怎么利用法律思维、司法案例为当事人争取更多的合法权益。

    法官在判案时,脑袋里装的也不尽是民法的原则和条文,更关心的是,我的判决会不会和司法解释相矛盾,上诉会不会被改判。

    可以说,这些并不是,也不应当是法律人的内心真实写照,而是整个体系所强加的。所以说民法典,在较大意义上讲,是给上层带来荣光。法律的价值在于实施,民法典中新制度的生命力如何?有兴趣的,可以移步到“如何看待民法典离婚冷静期通过”话题,看看大家是如何看待这个新制度的。印象深刻的回答有“建议设置立法冷静期”

    法治的前进,更需要的是民众的意识。

    对于民法而言,自下而上的意识,才是真正法的根源。反其道,自上而下,那可能是强扭的瓜

    民众的法律意识才可以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东东

    每个人都应当坚守自己内心的公正

    每个人都不应当随意放弃自己的权利

    每个人都应当去获取自己对于法律的思考

    等等

    这些才是法治前进应当不断思考的东西

    热点内容
    婚姻法哺乳期多久 发布:2025-01-18 18:31:50 浏览:787
    合同法司从合同的效力 发布:2025-01-18 16:27:45 浏览:469
    职业道德自查自纠 发布:2025-01-18 15:33:54 浏览:125
    环境政策法规 发布:2025-01-18 15:32:32 浏览:642
    法律概念上市公司 发布:2025-01-18 14:58:08 浏览:840
    公司法律风险解决方案 发布:2025-01-18 14:45:04 浏览:605
    两项新民法 发布:2025-01-18 13:43:27 浏览:491
    民法115条 发布:2025-01-18 13:40:23 浏览:128
    人民法院错案追究 发布:2025-01-18 13:21:33 浏览:81
    治安处罚条例新 发布:2025-01-18 12:48:20 浏览: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