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法事件
❶ 针对近期的淘宝商城事件,谈谈你对电子商务法律规范的认识
中国电子商务的法律还起不到什么用!求采纳
❷ 不可抗力事件造成的损失,应怎样承担责任
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条文主旨】本条是关于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损害责任承担问题的规定。
【条文理解】不可抗力作为一般免责事由的理论依据是,法律是指导和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如果让人们承担自己主观上无法预见,或者客观上无法预防和无法控制的损害结果,既不合乎情理,也难以达到立法目的。
1、所谓不可抗力,是指当事人不可抗拒的外来力量,是偶然发生的、当事人无法左右的特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包括自然灾害和社会事件。前者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天灾,如风灾、水灾、雪灾以及地震、冰雹、泥石流、海啸、雷电等引起的灾害。后者是由社会事件引起的灾害,如战争、武装冲突、罢工、政府禁运等。《民法通则》第107条和第153条、《合同法》第117条和第118条、《侵权责任法》第72条和第73条、《海商法》第167条、《民用航空法》第167条、《邮政法》第34条。
2、不可抗力事件是社会公认的偶然发生的一种客观存在,无论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它都独立于侵权人的行为之外,既非当事人的行为所派生,亦不受当事人意志所支配。且不包括第三人的个人行为。假如第三人的行为对侵权人来说是不可预见并不能避免的,但它并不具有外在于第三人的行为特点,第三人的行为不是社会公认的客观存在,不能认定为不可抗力。
3、如何理解“法律另有规定”。本条中的“法律另有规定”是认定不可抗力免责事由的一个重要例外。通常情况下,法律规定因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害是可以免责的,但并非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发生不可抗力都可免责。在法律对此作出不同规定的情况下,应当优先适用有关法律的规定,不可抗力不作为免责事由。“法律另有规定”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涵义:(1)其他法律对不可抗力有不同规定的,优先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2)“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况。第一,将侵权责任与合同责任一并规定。根据《铁路法》第58条、《电力法》第60条的规定,不可抗力应作为免责事由,无论当事人提起侵权之诉还是违约之诉,被告依法均可免责。第二,侵权责任法的有关法律规定包括三种情况:一是不可抗力作为免责事由,《海商法》第167条、《民用航空法》第167条。二是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有重大过失或者过失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侵权责任法》第72条、第73条。三是不可抗力作为免责事由,还要附加其他条件。《大气污染防治法》第63条、《水污染防治法》第42条、《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2条都对不可抗力附加“经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损害”条件的规定。第三,违约责任的有关法律规定包括五种情况:一是不可抗力作为免责事由。《铁路法》第18条。二是不可抗力不作为免责事由。《邮政法》第34条。三是不可抗力作为部分或者全部免责事由。《合同法》第117条、《海商法》第158条、第159条、160条。四是不可抗力作为免责事由,还要附加其他条件。《合同法》第118条、《海商法》第160条。五是不可抗力作为解除合同的条件。《合同法》第94条。(3)除法律对不可抗力另有规定外,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也对不可抗力作出了规定。《担保法解释》第122条规定“因不可抗力、意外事件致使主合同不能履行的,不适用定金罚则”。
【审判实务】一、注意区分违约与侵权情形下不可抗力的法律适用。
1、违约情形下:《民法通则》第107条、《合同法》第117条及118条、《邮政法》第34条。
2、侵权情形下:《民法通则》第107条、《侵权责任法》第29条。
二、严格把握不可抗力的因果关系、主观因素。
不可抗力导致免责,必须是不可抗力称为损害发生的唯一原因,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和扩大不能产生任何作用。因此,诉讼当事人以不可抗力作为抗辩事由时,人民法院应当查明:(1)不可抗力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凡无因果关系的,不能认定为不可抗力;(2)侵权人有无过错,不可抗力免责原则要求侵权人无过错;(3)侵权人的行为在发生不可抗力条件下对所造成损害后果的作用,凡在不可抗力发生后,未尽法定义务减轻损失的,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侵权人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❸ 什么是保险事故
保险抄事故是保险合同中载明的危险发袭生后,所造成的损害或伤害后果。
保险人对这种后果的发生负有赔偿经济损失或保险金给付的责任。在我国为区分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人们习惯将人身保险的保险事故称为保险事件。即在人寿保险中被保险人的契约规定年限内死亡或生存,在健康保险中被保险人的疾病、分娩及其所造成的残废或死亡,在伤害保险中被保险的意外伤害及其所致的残废或死亡,造成保险人给付被保险人或受益人保险金的行为统称为 “保险事件”。它不同于财产保险所泛指的不可预料,或不可抗拒的偶然事故所发生的保险人进行经济损害赔偿的行为
❹ 2014民商法热点问题或热点事件
1.论我国民法典的体例结构
2.论中国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3.论我国合同法的完善
4.论房地产转让
5.论著作权制度
6.论期货的法律调整
7.论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制度的发育和完善
8.土地隐形市场的法律调整
9.试论“四芜”拍卖与土地使用权
10.典权研究
11.商品房预售的法律调整
12.房地产权属登记研究
13.我国担保法规定的抵押权研究
14.最高额抵押
15.动产质押研究
16.权利质押研究
17.我国违约金制度的改革
18.论我国担保法上的保证
19.我国合同法与债的保全制度研究
20.论不安抗辩权
21.论知识产权法的完善
22.论我国物权法的体例结构
23.论知识产权法的完善
24.论我国物权法的体例结构
1.论合伙的法律地位
2.论自然人的民事责任
3.论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
4.论我国宣告失踪制度的完善
5.论一般人格权
6.论财团法人制度的完善
7.论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8.论我国的民事主体制度
9.论诚实信用原则
10.论法人制度对于我国企业改革的理论与制度意义
11.论合伙财产的法律性质
12.论法人内部治理制度
13.论法定代表人的代表权
14.论有限合伙
15.论隐名合伙
16.论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
17.论意思表示
18.论表见代理
19.论代理中的连带责任
20.论代理权的取得与行使
21.论无权代理
22.论民事权利体系
23.论人身权体系
24.论商法与民法的关系
25.论侵害法人人格权的民事责任
26.论损害赔偿范围与因果关系
27.论商法的独立性
28.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29.论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
30.论取得时效
31.论占有
32.论善意取得
33.论质权
34.论物权行为的独立性
35.论所有权的取得方式
36.论我国农业土地物权制度的完善
37.论地役权
38.论我国典权制度
39.论抵押权的设定与效力
40.论相邻关系与地役权的比较
41.论共有
42.论占有制度的意义
43.论物权的效力
44.论物权的支配效力
45.论物权的追及效力
46.论物上请求权
47.论物权法定原则
48.论一物一权原则
49.论物权的公示公信原则
50.论债的相对性
51.论债权的相对性
52.论债权的效力
53.论债权的履行原则
54.论债的转移制度
55.论债权人的代位权
56.论债权人的撤销权
57.论不安抗辩权
#/论同时履行抗辩权
#/论债权人代位权的行使范围
58.论合同自由原则
59.论缔约过失责任
60.论违约责任制度的特征与功能
61.论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
62.论继续履行
63.论情势变更原则
64.论合同中的第三人
65.论合同的解释
66.论预期违约
67.论买卖合同中的瑕疵担保责任
#/论违约损害赔偿范围
68.从责任保险看侵权法之嬗变内
#/论合同履行中的诚信义务
69.论精神损害赔偿的责任方式
70.医疗事故赔偿问题研究
71.惩罚性损害赔偿与消费者保护
72.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
73.论连带侵权责任与内部求偿关系
74.过错责任与过错推定
75.公平原则与自愿原则
76.论特殊侵权责任
77.侵权责任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78.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与协调
1.论无权处分行为。
2.论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
3.论居住权。
4.商品房预售合同中买受人利益的保护。
5.论保证期限。
6.物的担保与人的担保关系论。
7.论债权人代位权。
8.学生伤害事故中侵权责任研究。
9.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10.论物权法基本原则(之一)。
11.论合同自由。
12.论悬赏合同(或遗失物返还法律问题分析)
13.论房屋拆迁中被拆迁人利益的法律保护
14.论无因管理
15.论私权神圣
16.论损害的认定
18.论合同法的情势变更原则
1.论“小产权房”的法律保护
2.论不动产物权登记的性质
3.精神抚慰金的确定
4.名誉侵权案件中如何确定社会评价的降低
5.一房二卖的法律适用
6.不动产预告登记的意义
7.房屋过户登记程序的合法性
8.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和实现形式
9.论农村集体土地权利的流转
10.论诉讼时效制度的价值
11.论不动产租赁权的性质
12.论非婚生子女的监护问题
13.论民事登记——以婚姻.不动产物权.法人设立登记为例
14.浅论第三人履行与债务承担
15.论善意取得制度在民法中的适用
16.论民法中的优先购买权
17.合同解除后,当事人应承担的到底是违约责任还是缔约过失责任
18.浅论物权法定原则
19.浅谈精神损害赔偿
20.论担保物权的竞合
21.论损害赔偿与违约的关系
22.农村人口在人身损害赔偿中赔偿标准的适用问题
23.论商品房一房多卖的法律效力及后果
24.论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
25.试论我国现行诉讼时效制度的利与弊
26.论侵权损害赔偿责任中的因果关系与过错
27.高空坠物致人损害民事责任的认定
28.见义勇为的民法定性
29.侵权责任中行为违法性的判断
30.论物权法上车库权属的判断标准
31.隐私权的界定
32.论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33.社会募捐中捐款余额所有权的归属
34.地役权与相邻权的异同
35.我国现行《合同法》的特征与完善
36.试论我国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37.谈谈格式条款
38.合同订立程序中的几个问题
39.合同成立与生效的关系
40.试论合同的效力
41.试论缔约过失责任
42.合同保证中的若干问题
43.简论我国《合同法》中的合同保全制度
44.谈谈合同的转让
45.合同的解除及其后果
46.我国《合同法》中违约责任的特点
47.试谈我国《合同法》中的买卖合同
48.谈谈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以遗失物.赃物为例
49.论物权法定原则
50.论物权平等保护原则
51.论国家所有权的行使
52.论法人的所有权
53.论法人的能力
54.谈代位权行使的效力问题
55.论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
56.谈我国的民事主体
57.论赠与合同的撤销
58.试论我国的物权登记制度
59.试论车库.车位的权利归属
60.优先购买权探析
61.集体建设用地法律问题探讨
62.浅谈保证人资格
63.浅论未登记抵押权的效力
64.权利质权探析
65.最高额抵押几个问题的探讨
66.谈谈流质契约与代物清偿协议
67.浅论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
68.简论无名合同的适用
69.简论合同的解除
70.债务抵销浅议
71.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若干问题的探讨
72.“买卖不破租赁”原则及其适用
73.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若干问题的探讨
74.浅析营业质权
75.浅析不动产出租人的留置权
76.浅析营业主人的留置权
77.浮动抵押初探
78.论物权登记的法律效力
79.论物权登记制度的完善
80.试论人身损害赔偿
81.论名人的隐私权
82.论征收中的“公共利益”
83.论城市房屋拆迁协议
84.试析“人肉搜索”
85.电子商务合同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86.从汶川地震看民法中的不可抗力
87.试论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
88.论物权公示原则
89.论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
90.论诚实信用原则
91.论表见代理制度
92.浅议物权法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法律规定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93.试析我国现行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保护范围及其完善
94.论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及解决
1.占有法律制度研究
2.代理制度研究
3.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竞合问题研究
4.典权制度研究
5.取得时效制度研究
6.用益物权体系的完善
7.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若干问题研究
8.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9.民事法律行为制度研究
10.民法善意取得制度的研究
11.论公民人身权的法律保护
12.抵押权法律制度研究
13.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
14.论合伙制度
15.物权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16.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研究
17.民事主体制度研究
18.侵权民事责任研究
19.论侵权行为法的功能
20.我国侵权行为法的归责原则研究
21.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研究
22.名誉权的法律保护制度研究
23.新闻侵权民事责任研究
24.医疗纠纷的民事责任研究
25.论医疗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竞合
26.高危险原因的民事责任研究
27.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
28.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研究
29.论我国污染环境致人损害侵权民事责任
30.产品责任法律制度研究
31.我国夫妻财产制度研究
32.论法人人格权及其民法保护
33.论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
34.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
35.论物权的效力
36.论一物一权原则
37.论物权法定原则
38.论物权的公示与公信原则
39.论物权变动模式的选择
40.论物权请求权
41.论我国的土地权利制度
42.论债权的法律效力
43.论预期违约
44.论“可预见规则”
45.离婚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
46.配偶权探析
47.浅论我国离婚制度
48.关于家庭暴力的法律分析
49.无效婚姻制度之探讨
50.我国监护制度的立法完善
❺ 国际商法案例 谢谢啊
1.由于适用海牙规则,承运人不承担航运途中货物损失的责任。因此货主的所有货物损失责任皆由保险公司赔偿。《海牙规则》第四条第二款对承运人的免责作了十七项具体规定,分为两类:一类是过失免责;另一类是无过失免责。国际海上货物运输中争论最大的问题是《海牙规则》的过失免责条款,《海牙规则》第四条第二款第一项规定:“由于船长、船员、引航员或承运人的雇用人在航行或管理船舶中的行为、疏忽或过失所引起的货物灭失或损坏,承运人可以免除赔偿责任。”这种过失免责条款是其他运输方式责任制度中所没有的。很明显,《海牙规则》偏袒了船方的利益。
另一类是承运人无过失免责,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不可抗力或承运人无法控制的免责有八项:海上或其他通航水域的灾难、危险或意外事故;天灾;战争行为;公敌行为;君主、当权者或人民的扣留或拘禁,或依法扣押;检疫限制;不论由于任何原因所引起的局部或全面罢工、关厂、停工或劳动力受到限制;暴力和骚乱。
②货方的行为或过失免责有四项:货物托运人或货主、其代理人或代表的行为;由于货物的固有缺点、质量或缺陷所造成的容积或重量的损失,或任何其他灭失或损害;包装不固;标志不清或不当。
③特殊免责条款有三项:一是火灾,即使是承运人和雇用人的过失,承运人也不负责,只有承运人本人的实际过失或私谋所造成者才不能免责;二是在海上救助人命或财产,这一点是对船舶的特殊要求;三是谨慎处理,克尽职责所不能发现的潜在缺陷。
④承运人免责条款的第十六项:“不是由于承运人的实际过失或私谋,或是承运人的代理人或雇用人员的过失或疏忽所引起的其他任何原因。”这是一项概括性条款,既不是像前述十六项那样具体,又不是对它们的衬托,而是对它们之外的其他原因规定一般条件。
这里所谓“没有过失和私谋”不仅指承运人本人,而且也包括承运人的代理人或雇用人没有过失和私谋。援引这一条款要求享有此项免责利益的人应当负举证义务,即要求证明货物的灭失或损坏既非由于自己的实际过失或私谋,也非他的代理人或受雇人的过失或私谋所导致。
如果适用鹿特丹规则:由于鹿特丹规则中第17条采用了完全过错责任原则,废除了“航海过失”免责和“火灾过失”免责。该条第1款规定:“如果索赔人能够证明,货物的灭失、损坏或者迟延交付,或者造成、促成了灭失、损坏或者迟延交付的事件或者情形是在承运人责任期间内发生的,承运人应当对货物灭失或者损坏以及迟延交付付赔偿责任。”这就使得承运人的管船义务始终贯穿航次始终,由此带来的货物灭失或者损坏以及迟延交付,承运人将不再适用免责条款的保护。
因此,承运人对43棵盆景松和37棵盆景松承担责任。还有25吨广柑的货物损失。保险公司只承担5吨钾矿石的灭失。
(1)规定了有效期的要约,不能撤回。至6月12日上午9时,被告负有义务,被告将房屋卖给了他人,违反了义务,原告在6月12日上午9时前,把一封正式承诺的函件交给被告,即承诺,原告与被告的合同成立。
(2)
当他人是善意的,房屋归他人所有。
当他人是恶意的,房屋应归原告所有。
❻ 针对近期的淘宝商城事件,谈谈你对电子商务法律规范的认识
淘宝商城事件目前愈演愈烈,被媒体称为“不亚于当日“腾讯大战360”的网络事件”。 从目前媒体所来的消息来看,网店店主主要采取的方式有三种,一是以围攻淘宝商城多家网店巨头的方式,表达对淘宝的政策不满,二是采取现场抗议的方式向淘宝施压,三是继续利用网络技术的手段,通过论坛、即时通信工具争取更多的人群来支持这种对抗。
淘宝方采取的方式:一是马云的言论影响,马云则在微博上以“我们做了最该做的事”,强硬的回应此事,二是淘宝官方称,针对此事已经报警。
笔者仅针对目前的这几种方式谈谈自己的看法。
先分析网店主的法律行为分析:
第一种方式,从民法角度,肯定不妥,毕竟在面对纠纷是否首先采取法律救济手段是一个国家是否民主法制的标志,采取自救在现代社会是最后的方法。因此,无论最终通过何种方式追究责任-民事的、行政的或刑事的,这种行为终究要受到处罚。
第二种方式:采取现场抗议,这种方式的问题在于,不容易控制现场,稍有不慎,群体的激情或愤怒会转变为暴力,同时,人数的不断扩大,性质会演变成为非法集会,或非法游行,在我国目前的法律制度下,非法集会或游行均不会容忍。组织者或激进者会被追究行政或刑事责任。
第三种方式:只要不发表违反法律法规的言论,目前法律并没有明确的规范要求禁止,因此,并不能强制要求网站论坛或即时通信工具提供者停止服务(有律师称,发律师函要求停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e5b1240100ya0r.html?tj=1 ,我认为不妥),毕竟互联网法律有一个基本原则即“技术中立”,即提供技术者无罪,否则追溯起来,由于各网店主分散全国,最直接的办法是全国断网,一切都烟消云散(再想,可能移动、联通也暂时断网更好)。笔者认为,在网络时代,采取对技术服务者打击的方法来化解纠纷、掩盖矛盾,是最不可取的方法。
对于淘宝的法律行为分析:
一、马云作为公司负责人,发表的言论无异是公司的意志和态度,即强硬到底,拒不妥协。
笔者认为,之所以马云能这样强硬,肯定是认为其法律风险已经被评估,即淘宝的的“交易规则 ”等,(被称为“霸王规则”或”垄断规则”),这份规则,如果笔者没记错,是没有合同期限的,当然最主要的是一旦签署淘宝有最终的修改权,正是这样一些类似规则,支撑了马云的强硬。笔者在今年五六月份代理过一起网店主诉淘宝的案件,当时即了解了这样一些信息,一是很多早期的店主对淘宝的规则霸权极为不满,但碍于生存之路在别人之手,无法反击,只有签署,二是很多店主认为,早期正是因为这样一大批网店主早期的积极参与,才积累了人气,造就了淘宝的今天,在他们看来,他们也是淘宝王国的积极建造者,淘宝生猛的做法,极大伤害了早期店主的热情,,无论如何终有“卸磨杀驴”“过河拆桥”之感。
从法律上来看,淘宝与店主之间毕竟是一种民事关系,或者说是“契约(合同)”关系,合同修改,应当遵循协商原则,虽然在事实上逐一协商在操作上可能不现实,但有店主代表参与无颖是一个好的方法,或可以先发布一个征询意见,听听店主(包括消费者)的诉求和想法,总比硬塞一个生硬的规则要好,符合民事关系的处理原则和流程。
笔者认为,淘宝可以细致的再做一些工作,比如说,以店主的年限早晚或销售状况进行分级,对早期的参与者给予相应的优惠等方式修改双方之间的合同,分级、分批、分层的调整实现整顿比不论清红皂白一棍子打死要强的多(有很多网上的评论称赞同和理解淘宝的做法,笔者也部分认同,但是目前的淘宝的表态,表现的是一个市场霸王的面孔,只有传统专权王者才享有的权利!)。毕竟法律上的合法,如果完全不合理不公平,违背正义,法律也要让步修改(法理上有所谓“恶法不是法”的讲法)。
作为律师或法律顾问者同行,无权也无能去评价同行给客户所做的建议,但笔者认为,在处理此问题时,换位思考也同样重要,这样给出的建议可能争议更少。据说淘宝有六十多人在研究完善交易规则,但这些交易规则通常没有召开消费者代表和店主代表会议讨论过。
二、淘宝官方称,针对此事已经报警,言下之意,我们不处理(如果是类的发言会,发言人估计说完此扭头就走),此事交由政府处理。笔者认为,这样发表言论,无异也是“2011年公关史上的败笔”。这样的言论,无异是将企业自身的责任引向了政府,同时,利用公权利的压制,是最容易引起民众的强烈反感!
作为企业方,应当正面的回应,以我们正在积极的处理,积极的协商此事为回应更好,报了警,事没了,同时,踢个皮球给政府和警方,无疑使警方更被动,因为,目前的事件,如何追究责任,现有的法律规范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政府的回应,只能是兼顾双方利益,同时也要保持法律的公正和严肃性,“报警”不能成为解决争议的方式(“报了警了”能不能成为网络流行词),而只能引发民众对公权力滥用的不满!
❼ 高分求一个公司法或者商法的案例!!
主 题: 【法律】实质性变更要约未被接受则合同不成立
日 期: 2007-7-25 9:53:43
作 者:
来 源: 人民法院网
内 容: 裁判要旨
合同签订中,如果受要约人对要约内容予以扩张、限制或者变更,便不是承诺,而是对要约的反要约。有关货物价格、付款、货物质量和数量、交货地点和时间、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的赔偿责任范围或解决争端等等的变更,均视为在实质上变更要约,如对方未明确接受,则合同不成立。
案情
2005年4月12日,中国外运山西公司将加盖其单方“中国外运山西公司进出口贸易部”印章的SA5077号合同传真发至中嘉(新加坡)有限公司在大连的办事机构,向其发出要约。要约主要内容为:同意购买伊朗产铬矿块4000公吨,要求三氧化二铬含量为40%以上,基数为42%。价格为203.70美元/干吨CIF CY中国新港。付款方式为根据装运港结果即期付款95%,余额5%根据卸货港结果在CIQ基础上即期付款。装运时间为2005年6月底以前装运第一批2000吨,2005年7月底以前装运第二批2000吨。装运条款为允许分批装运,最小量为1000吨,不允许转运。信用证开证条款为被告于2005年6月初开立以原告为受益人的100%即期、不可撤销信用证。
2005年4月13日,中嘉(新加坡)有限公司将合同条款进行两处修改后复传给被告中国外运山西公司。具体修改为:1.将合同条款第8条的装运时间由“2005年6月底以前装运第一批2000吨”修改为“收到信用证后35天装运第一批2000吨”;2.将合同条款第12条的信用证开证条款由“该信用证开立时间为2005年6月初”修改为“该信用证开立时间为2005年6月3日前”。
中国外运山西公司收到对方修改的合同后,中国外运山西公司业务负责人宋燕平在合同上签署了姓名,但未将该合同给对方传回。
2005年4月14日,中嘉(新加坡)有限公司再次复传给中国外运山西公司,并在前次改动的基础上再次对SA5077号合同第11条的装运条款进行修改,将“不允许转船”修改为“允许转船”。并在合同页首写明“宋经理收,电话确认,您已同意以下修改条款,请复传!”
中国外运山西公司收到原告中嘉(新加坡)有限公司的上述4月13日、4月14日两次复传后,均未就改动后的合同进行复传,对方多次催促其履行合同,其未以书面形式答复。
中嘉(新加坡)有限公司于2005年6月25日和2005年7月9日将铬矿石4019.227干吨装船,并出售给营口新型硅产品有限公司,价格为162.5美元/干吨CNF大连。该合同与原合同相比较,差价为165592美元。
后中嘉(新加坡)有限公司诉至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要求被告中国外运山西公司赔偿165592美元。
审判
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
一、原告中嘉(新加坡)有限公司所在国新加坡及被告中国外运山西公司所在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均为《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缔约国,本案所涉及的买卖关系不在该公约第二条、第三条排除之列,因此审理本案应优先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二、原告中嘉(新加坡)有限公司在收到被告中国外运山西公司2005年4月12日的发价(要约)后,在4月13日复传给被告的传真中进行了两处修改,该两处修改附加了开出信用证为装运前提,同时使装运时间由2005年6月底可能延后到2005年7月,是对装运时间的变更。而装运时间的变更可能影响到交货时间。因此,依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该两处修改视为在实质上变更发价的条件,原告4月13日给被告的复传构成新发价。2005年4月14日,原告中嘉(新加坡)有限公司在前次改动的基础上对合同第11条的装运条款进行修改,将“不允许转船”修改为“允许转船”。并在合同页首写明“宋经理收,电话确认,您已同意以下修改条款,请复传!”原告的这次修改是对交货方式的变更,同样构成新发价。对于原告的两次新发价,原告未能提供被告已作出承诺,并送达原告的证据。因此,原告关于合同已经成立的主张法院不予支持。本案所涉合同未成立,对双方当事人没有约束力。
原告中嘉(新加坡)有限公司出售给营口新型硅产品有限公司的铬矿石中,三氧化二铬的含量在SGS报告中显示为37.4%,我国商检局出具的报告显示为38.82%和38.89%,均不足40%。而原、被告双方的合同要求三氧化二铬的含量以42%为基数,不低于40%。因此,原告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其出售给营口新型硅产品有限公司的铬矿石确实属于为原告筹备的货物。再者,铬矿石中三氧化二铬的含量低于40%也不符合原、被告双方所发出要约的要求,即使履行也可能被拒绝付款。
太原中院依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十八条第(一)项、第十九条、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之规定,判决:驳回原告中嘉(新加坡)有限公司的诉讼请求。本案诉讼费16716元由原告中嘉(新加坡)有限公司负担。
一审判决送达后,双方当事人均未提起上诉,本案一审判决发生法律效力。
评析
本案双方当事人的争议焦点在于被告对原告所发要约的两处修改是否构成新发价,即是否构成对要约的实质性修改,合同是否最终成立的问题。
合同的成立是指双方当事人依法就合同的主要条款经过协商一致,即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是合同是否存在的重要标志。如果合同不成立,双方当事人之间没有合同关系,也就无须讨论合同的履行、合同的终止、变更和解除的问题,更不存在违约责任的问题。
承诺的内容应当和要约的内容一致,是订立合同的一项基本原则,只有意思表示一致合同才能成立。承诺是无条件地全部接受要约条件,因为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按要约的全部内容与要约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如果受要约人对要约内容予以扩张、限制或者变更,便不是承诺,而是对要约的反要约,是新发价。承诺的内容与要约内容相一致,并不意味着承诺的内容与要约的内容绝对完全一致,只要求实质内容一致即可,也就是说只有承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才构成反要约,而对于要约的非实质性变更并不影响承诺的成立。目前《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都采用了这种处理方法。《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十九条规定:(1)对发价表示接受但载有添加、限制或其他更改的答复,即为拒绝该项发价,并构成还价。(2)但是,对发价表示接受但载有添加或不同条件的答复,如所载的添加或不同条件在实质上并不变更该项发价的条件,除发价人在不过分迟延的期间内以口头或书面通知反对其间的差异外,仍构成接受。如果发价人不做出这种反对,合同的条件就以该项发价的条件以及接受通知内所载的更改为准。(3)有关货物价格、付款、货物质量和数量、交货地点和时间、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的赔偿责任范围或解决争端等等的添加或不同条件,均视为在实质上变更发价的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十条规定:承诺的内容应当与要约的内容一致。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的,为新要约。有关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方法等的变更,是对要约内容的实质性变更。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关于何种变更为实质性变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均认为有关货物的价格、数量、质量、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履行方式、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方式的变更为实质性变更。二者不同之处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要求更严格,采取了穷尽列举方式,除上述列举外未允许作其他扩张解释,而《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在上述列举后使用了“等等”字样,表明该公约允许裁判者在裁判时根据合同的具体情况作出何为实质性变更的判断,赋予了裁判者一定的自由裁量权。
本案中,原告中嘉(新加坡)有限公司对被告中国外运山西公司所发要约的三处修改中,第一处和第二处附加了开出信用证为装运前提,改变了装运时间,属于对合同履行期限的变更。第三处将不允许转船修改为允许转船,属于对合同履行方式的变更。上述几处修改完全属于《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的对要约作出实质性变更的情形,构成新要约。原告中嘉(新加坡)有限公司主张合同成立的理由不能成立,其要求被告赔偿损失的主张不应予以支持。
该案案号为:(2006)并民初字0036号
案例编写人:山西省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 杨效熙
❽ 急!国际商法案例 关于国际贸易的!1请教啊!!谢谢啦~~
1、依照本例所列三种情况,对第一种情况,因提单上写明为1000箱,而交货时仅版交985箱,故承运人对欠交的权15箱应负赔偿责任。对第二种情况,因提单注明为清洁提单,承运人又必须承担货物“外表良好”的责任。所以,承运人对20箱包装破损导致箱内货物损失40%的情况应负赔偿责任。对第三种情况,因货物包装外表良好,而箱内货物短少,其责任不在承运人,故应由出口方赔偿。
2、(1)雹灾对该项小麦买卖合同构成了不可抗力,因为发生了合同当事人无法预见、无法避免、无法控制、无法克服的自然灾害,以致合同当事人不能依约履行职责或不能如期履行职责。
(2)不可以,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对履行合同的影响可能有大有小,有时只是暂时影响到合同的履行,可以通过延期履行实现合同的目的,对此不能行使法定解除权。只有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时,当事人才可以解除合同。显然本案只是暂时影响。
(3)B公司有过错,应该承担责任,因为遭受不可抗力的一方当事人怠于履行通知义务给对方造成损失的,仍应承担违约责任。根据国际惯例,遭受不可抗力的一方当事人应将不可抗力的事实及时通知对方当事人,并应提供有关机构关于不可抗力的有效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