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刑法先行行为

刑法先行行为

发布时间: 2022-04-22 18:43:58

Ⅰ 先行行为的范围

不作为犯罪的成立必须以行为人负有特定的作为义务为前提,而先行行为是行为人对因自己行为引起的特定危险状态负有作为义务的根据。先行行为,自德国学者斯鸠贝尔首倡以来,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其作为保证人类型之一,得到了刑法学界的肯定与司法判例的支持。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可以构成先行行为,不同的学者对先行行为的内涵和外延持有不同的观点。本文主要就先行行为的定义、构成要素以及几种特殊形态的行为是否构成先行行为进行探索和分析。

关键词:先行行为;不作为;危险状态

一、先行行为的概述

先行行为也称事前行为,指先于成为问题的法益侵害行为的行为,是相对于危险状态出现后行为人的不作为行为而言的。刑法学理论将先行行为归为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来源之一。我国刑法典并没有对先行行为进行明确的规定,但是不可否认先行行为在研究不作为犯罪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先行行为理念最早并非来源于刑法学的研究中,而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86年古罗马制定的《阿奎利亚法》,该法中明确提出对于自己的积极行为开始后又中止,则应该为其中止后的消极行为所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尽管这种规定主要是针对民事侵权行为,但是可以表明人们应该为自己的先行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的这种理念已经渊源已久。到1828年,德国学者斯鸠贝尔在《论数人共同犯罪》中从没有防止犯罪结果等于消极地参与犯罪这种不作为犯的观点出发,进一步论证在某些情况下,有些人会因为某种关系或者因为前行为,而负有法律上的作为义务。若是因为自己的行为将他人置于欠缺救,助即无法存活的状况时,就会构成杀人罪。该理论的提出打破了费尔巴哈关于义务来源仅包括法律与契约的论断,也开启了将先行行为置于不作为犯罪理论的框架中进行研究的浪潮。到19世纪中期,先行行为作为义务的来源在关于不作为因果关系的争论中逐渐得到刑法学界的广泛认可。而且,司法实践中法院的判例也逐渐开始支持该学说,最终于1884年10月21日被德国莱比锡法院通过判例确立了其作为义务来源的地位,并逐渐演变成一条基本原则,且在不纯正不作为犯的认定与处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为作为义务发生根据的实质化探讨奠定了基础。虽然存在质疑的声音,但是先行行为已经奠定了其成为作为义务发生根据之一的地位,也普遍为各国学界及判例认可。

二、先行行为的构成

先行行为作为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来源之一,其成立是有一定的条件的。其具体的行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可以成为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的来源,对于不作为犯罪的判断,不作为犯罪理论的完善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先行行为的构成要素进行阐述。

1.行为要素

要成立先行行为,首先,在客观上行为人必须实施了一定的行为。所谓行为,是指独立于人内心活动的动静和现象。如果没有客观行为的存在,仅仅停留在人抽象的思维想象之中,那么是不可能受到当前刑法的追究的。因为当前刑法不追究思想犯,就更不可能成为先行行为。若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必须是该行为使得法律所保护的某种法益受到危险。其次,先行行为必须是违反义务的行为,不是所有的行为都可以构成先行行为。先行行为作为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来源之一,是因为其存在使受害人的法益受到损害,或者说加剧受害人的法益受到损害的危险。如果行为人的行为没有违反法律所要求的义务,是合法的行为,则该行为不属于先行行为。例如,一个成年人带着邻居家的小孩子去游泳,那么该成年人就对该小孩有保护义务,如果小孩子不识水性,生命受到威胁,该成人不进行救助则违反了救助义务,构成不作为犯罪而受到刑罚的追究。但是游泳池旁边的人即使能救助也没有救助也不会构成犯罪,因为他的不救助行为并没有违反法律所要求的义务,因此不构成犯罪。

2.危险状态要素

这里所说的危险状态是指由于行为人的行为导致的法律所保护的某种法益处于损害的危险状态,或者使得损害处于上升的趋势。从这一论述可知,符合这里的先行行为的危险状态必须具备以下要求:首先,危险必须是由行为人的行为导致。导致危险状态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行为人的行为必须是其主要原因。例如,上例中,成人带邻居家小孩去游泳,出现小孩在水中处于被淹死的危险,该危险的发生主要是因为行为人的先前行为——带小孩去游泳。如果危险状态的发生或损害的上升趋势不是由行为人的行为导致的,如游泳池旁边的路人甲、乙、丙与该危险的产生毫无关系,那么其行为自然不会构成我们这里所研究的先行行为,更不会受到法律的追究,顶多也只会受到道德的拷问。其次,危险必须是现实的。这里所说的现实性,主要是指先行行为所涵盖的危险必须是现实的紧迫性,也就是要求先行行为的行为与危险必须处于同一发展过程之中,并且是正在发生或者说根据客观规律发展。如果不被其他因素中断该危险状态,发展成为危险结果是一种必然趋势。如上例中,如果行为人不救助该小孩,也没有其他人进行救助,那么就会出现该小孩被淹死的结果;又如,一成人带生病未痊愈的小孩去人潮拥挤的商场逛街,在逛街过程中小孩子病情加重,呼吸困难,如果不立刻送去医院将有休克的危险。此时该成人带小孩逛街这一行为使得小孩的健康危险处于上升的趋势。如果该成人没有及时对该小孩进行救助,则应该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最后,危险是法律禁止的。生活中各种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及其他潜在的危险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但并不是所有的危险都要进行法律归责。如成人教小孩子做饭,小孩子切菜时不小心切伤手指,此时这种危险结果是被法律所认可和接受的,当然该行为就不构成这里讨论的先行行为。

Ⅱ “见死不救”犯法吗

在没有救助义务的前提下,见死不救是不构成违法行为的,但是会受到道德的谴责,如果是有特定的义务或是救助义务却见死不救会构成犯罪。


有一些特殊的职业例如警察和消防员,他们在业务要求上是有救助义务的。《警察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人民警察遇到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犯或者处于其他危难情形,应当立即救助。如果作为警察没有尽到职责,有可能会面临被起诉。


如果是没有救助义务的话是不违法。例如张三在游泳由于大腿抽筋无法上岸有溺亡的风险。正巧路人李四从边上经过却没有进行救助,看着张三沉入了水底。因为李四没有救助的义务,所以就没有法律上的责任。假如李四带着张三去游泳,却没有救张三,那么李四就涉嫌犯罪了。


见死不救是否构成违法,主要的还是看当事人有没有救助的义务,如果是有救助义务而不去施救,就涉嫌违法,但没有救助义务的,在法律上是不违法的。但是在道德上会受到人们的谴责。

Ⅲ 先行行为是法律事实吗先行行为到目前为止是否适用于民法

先行行为是适用于刑法的不作为犯罪中,是引起不作为犯罪中的作为义务的一种先在的条件。先行行为是有其特定的存在条件和语境的,不能说一行为在另一行为之先引起了另一行为的发生就是先行行为。 法律行为指能发生法律上效力的人们的意志行为,即根据当事人的个人意愿形成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它是在社会生活中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最经常的事实。法律行为包括直接意义上的作为,也包括不作为(即对于一定行为的抑制)。通常又把前者称为积极的法律行为,后者称为消极的法律行为。 法律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现行行为适用不作为犯罪

Ⅳ 什么叫做先行行为义务

先行行为是刑法中一个独具特色的概念,它是指行为人实施了某种行为而使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处于危险状态,使行为人负有防止或者排除这种危险发生的义务。
“先行行为”在理论上是个笼统的概念,何为“造成结果的先行行为”,在何种场合、何种情形下才是先行行为,从而产生义务、必须采取救助,法律没有明确说法。由先行行为——产生义务——不作为导致犯罪的案件认定非常少。由于行为人实施先行行为,使某种由法律保护的合法权益处于遭受严重损害的危险状态,该行为人产生采取积极行为阻止损害结果发生的义务,这就是由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
先行行为主要是在刑法中的不作为犯罪中提及。其主要结构一般为:先行行为——防止义务——刑事责任。
举例简单说明:司机肇事撞伤行人,将被害人搬离现场,置被害人于不顾,导致被害人死亡。 司机撞人后,应当有法律上的救助义务,但是其不管不顾,还将被害人搬离现场,使被害人被救助不可能或显著困难,最终导致被害人死亡。那么正是由于司机的搬离现场的行为导致被害人死亡,故承担故意杀人的刑事责任。其搬离现场就是先行行为。

Ⅳ 自愿行为与先行行为的区别

自愿行为必须在自愿、善意的基础上形成,出现在合约中。先行行为应当是法律行为;先行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合法权益造成的危险是现实、具体、紧迫的;先行行为与造成的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Ⅵ 刑法中的先行行为如何确定

民法来比较具体,所谓的先行行为都被源规制到具体法条中,比如我请一个6岁孩子吃饭,这是一个行为,那么如果导致他食物中毒,则餐馆有侵权或违约责任,如果突然冲进一群人揍他,则这群人承担侵权责任,如果我上厕所便秘了时间很长,导致这个孩子低血糖及其他急性营养缺乏住进医院,则我承担一定的过错责任

Ⅶ 什么是先行行为,具体举例解释一下

先行行为是刑法中一个独具特色的概念,它是指行为人实施了某种行为而使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处于危险状态,使行为人负有防止或者排除这种危险发生的义务。

举例简单说明:

司机肇事撞伤行人,将被害人搬离现场,置被害人于不顾,导致被害人死亡。 司机撞人后,应当有法律上的救助义务,但是其不管不顾,还将被害人搬离现场,使被害人被救助不可能或显著困难,最终导致被害人死亡。

那么正是由于司机的搬离现场的行为导致被害人死亡,故承担故意杀人的刑事责任。其搬离现场就是先行行为。

(7)刑法先行行为扩展阅读:

自斯鸠贝尔1828年首次提出先行行为也应成为作为义务的根据至十九世纪中叶展开不作为因果关系的争论,先行行为逐渐被视为作为义务的来源。

行为人先前所实施使某种由法律保护的合法权益处于遭受严重损害的危险状态,则对该行为人产生采取积极行为阻止损害结果发生的义务。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先行行为

Ⅷ 关于刑法上的先行行为。。成年人A和成年人B相约去游泳,游泳中,A水性不好却进入深水区,而B 有能力而不去

不构成。
先行抄行为,是行为人实施的,是受害人的合法利益面临危险情况的一种行为,这样才能产生救助义务,而因此不进行救助就构成了不作为犯罪。
在你的案例中,AB都是成年人,而且是相约去游泳的,在这里不成立先行行为。A水性不好却进入深水区,是他自己的行为,B没有促使他进行此行为,所以也没有先行行为。

Ⅸ 刑法里面的先行行为指的是什么意思 还有刑法里面的先行行为具体条款在哪 大神快来

先行行为是刑法中一个独具特色的概念,它是指行为人实施了某种行为而使刑内法所保护的社会容关系处于危险状态,使行为人负有防止或者排除这种危险发生的义务。
刑法中具体没有哪个条款说先行行为,先行行为是刑法理论中的内容。

Ⅹ 先行行为具体是指什么

“先行行为”在理论上是个笼统的概念,何为“造成结果的先行行为”,在何种场合、何种情形下才是先行行为,从而产生义务、必须采取救助,法律没有明确说法。由先行行为——产生义务——不作为导致犯罪的案件认定非常少。由于行为人实施先行行为,使某种由法律保护的合法权益处于遭受严重损害的危险状态,该行为人产生采取积极行为阻止损害结果发生的义务,这就是由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 先行行为主要是在刑法中的不作为犯罪中提及。其主要结构一般为:先行行为——防止义务---刑事责任。 举例简单说明:司机肇事撞伤行人,将将被害人搬离现场,置于被害人于不管,导致死亡。 司机撞人后,应当有法律上的救助义务,但是其不管不顾,还置于搬离现场,导致死亡。那么正是由于司机的搬离现场的行为导致被害人死亡,故承担故意杀人的刑事责任。其搬离现场就是先行为。

http://ke..com/view/5624440.html?wtp=tt

热点内容
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04 发布:2025-01-16 18:35:23 浏览:965
天津劳动法赔偿金额 发布:2025-01-16 18:01:14 浏览:262
法院ems骗 发布:2025-01-16 17:45:38 浏览:291
2018年道德与法治全集 发布:2025-01-16 16:55:08 浏览:455
幼儿园孩子事故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6 16:27:53 浏览:590
公司法律制度归纳 发布:2025-01-16 16:22:06 浏览:767
法院文书质检 发布:2025-01-16 16:15:58 浏览:563
婚姻法同姓 发布:2025-01-16 16:00:55 浏览:955
结婚离婚适用于合同法 发布:2025-01-16 15:58:42 浏览:694
废止婚姻法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1-16 15:58:39 浏览: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