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刑法是我国的

刑法是我国的

发布时间: 2020-12-22 12:21:50

1. 我国现行《刑法》是何时颁布的

我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专会议通过。

1997年3月14日第属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修订。

后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修正;

(1)刑法是我国的扩展阅读

刑法的修正时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二)》(2001年8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修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四)》(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修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五)》(2005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修正。

2. 我国刑法第18条是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规定:

特殊人员的刑事责任能力

1、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

2、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3、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4、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刑法是我国的扩展阅读:

醉酒犯罪分为病理性醉酒犯罪和生理性醉酒犯罪,前者不负刑事责任,后者需要付全部刑事责任。

病理性醉酒属于精神疾病的一种,在病理性醉酒的情况下犯罪一般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如果行为人知道自己属于病理性醉酒仍然饮酒的,醉酒后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是指所饮不足以使一般人发生醉酒的酒量而出现明显的行为和心理改变,在饮酒时或其后不久突然出现激越、冲动、暴怒、以及攻击或破坏行为,可造成自伤或伤人后果。

发作时有意识障碍,亦可出现错觉、幻觉和片断妄想。发作持续时间不长,至多数小时。常以深睡结束发作,醒后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顾病理性醉酒不负刑事责任。

3. 我国《刑法》中八大重罪是哪些

我国《刑法》中八大重罪是指: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必须达到重伤或者死亡)、强奸罪、抢劫罪、放火罪、贩卖毒品罪、投放危险物质罪和爆炸罪。

《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刑法》20条第3款的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3)刑法是我国的扩展阅读:

关于八大重罪的相关说明:

1、“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不是独立的罪名,是构成故意伤害罪时要求达到的结果。
2、投放危险物质罪,是2002年时最高法院和检察院出的司法解释把“投毒罪”改成了“投放危险物质罪”
3、强奸罪还包括了以前的“奸淫幼女罪”,同样是2002司法解释规定的结果。
4、“无限防卫”和通常说的“八大重罪”没有直接关系,根据《刑法》20条第3款的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4. 我国刑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根据我国《宪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版机关是全国人民代权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5. 我国刑法处罚的是什么行为

犯罪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三个方面,而刑法处罚的正是犯罪行为。

6. 我国刑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用来惩罚犯罪和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家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财产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保护公民的权利。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的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

7. 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有三个,即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适用平等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分别体现在刑法第3条、第4条和第5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条:

【罪刑法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条: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条:

【罪责刑相适应】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7)刑法是我国的扩展阅读:

一、罪行法定原则:

1、基本含义: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2、基本内容

成文的罪刑法定:排斥习惯法。刑法渊源只能是最高立法机关依法制定的刑事实体法律规范。除此之外,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不能作为刑法的渊源。在我国,刑法的渊源包括刑法典和单行刑法。

事前的罪刑法定:禁止事后法。只有在行为的时候已经存在并且生效的法律才能对所发生的行为具有效力。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但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溯及力问题中的从旧兼从轻原则表达了这一思想。

严格的罪刑法定:禁止类推解释,禁止一切不合理的解释。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

确定的罪刑法定:刑罚法规的适当。

二、罪责行相适应原则

1、基本含义: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的轻重相适应。

2、注意事项:

罪刑相适应,是适应人们朴素的公平意识的一种法律思想,是由罪与刑的基本关系决定的,是预防犯罪的需要。

根据该原则,在适用刑法时,应将刑罚的轻重与行为人的犯罪性质、犯罪情节、人身危险性三者有机统一起来。在制刑、量刑、行刑各个环节均应贯彻罪刑相适应原则。

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1、基本含义:

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对于一切人的合法权益都要平等地加以保护,不允许有任何歧视。

2、主要内容:

任何组织和公民都应该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有人身权、财产权、政治权与言论权等等。

如果宪法法律只规定了权利而没有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每个人都能平等地享有,那只是空中楼阁而已。

每个人的权利应该受到宪法法律的平等保护。每个公民的权利受到宪法法律保护的程度应该相同,不应该厚此薄彼,不应该区别对待。

同样的违法行为应受到相同的法律惩罚。法律不仅平等地保护合法权益,也平等地追究违法行为。不论是谁实施违法行为。

不论其职位高低,不论其财富多少,都应当依法平等加以追究,不应法外施刑,也不应法外施恩,决不允许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存在。

四、罪责自负原则:

1、罪责自负原则的基本含义是:谁犯了罪,就应当由谁承当刑事责任;刑罚只及于犯罪者本人,而不能连累无辜。

2、罪责自负原则的基本要求:

(1)犯罪的主体只能是实施了犯罪行为的人,对于没有实施犯罪行为的人不能对其定罪;

(2)刑罚的对象只能是犯罪者本人,对于仅与犯罪者有亲属、朋友、邻里等关系而没有参与犯罪的人,不能追究其刑事责任。

五、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含义和要求。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追究刑事责任,必须同时具备主客观两方面的条件,并要求主客观两方面的有机统一。

即符合犯罪主体条件的被告人,在其故意或者过失危害社会的心理支配下,客观上实施了一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构成了严重威胁或已经造成现实的侵害。

如果缺少主观或者客观其中任何一方面的条件,犯罪就不能成立,不能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担刑事责任。

8. 我国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是什么

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是罪行法定原则、罪责行相适应原则和法律面前版人人平等的原则权。

1.行法定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2.责行相适应原则: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的轻重相适应。

3.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基本含义是: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对于一切人的合法权益都要平等地加以保护,不允许有任何歧视。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属于我国哪一类法律渊源

法律,
我国法律渊源由高到低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政府规章或部门规章

热点内容
阜平法院 发布:2024-11-19 18:18:19 浏览:951
法院体庭 发布:2024-11-19 18:17:35 浏览:896
关于心道德事的心得 发布:2024-11-19 17:14:24 浏览:202
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七条规定 发布:2024-11-19 16:51:51 浏览:748
经济法中半数以上是含半数吗 发布:2024-11-19 16:38:46 浏览:741
劳动合同法中以上以下 发布:2024-11-19 16:29:35 浏览:735
合同法的第59条 发布:2024-11-19 16:29:34 浏览:296
公司培训合同法的通知怎么写 发布:2024-11-19 15:59:01 浏览:513
法院职工编制 发布:2024-11-19 15:23:49 浏览:202
民法典取姓 发布:2024-11-19 14:51:27 浏览: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