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支配性

民法支配性

发布时间: 2022-04-24 00:45:17

民法学1简答题及答案物权的法律特点有哪些

1、物权是支配权。物权是权利人直接支配的权利,即物权人可以依自己的意志就标的物直接行使权利,无须他人的意思或义务人的行为介入。

2、物权是绝对权。物权的权利人可以对抗一切不特定的人。物权的权利人是特定的,义务人是不特定的,且义务内容是不作为,即只要不侵犯物权人行使权利就履行义务。

3、物权是财产权。物权是一种具有物质内容的、直接体现为财产利益的权利。财产利益包括对物的利用、物的归属和就物的价值设立的担保。

(1)民法支配性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实现担保物权是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特殊程序,对于具有担保物权的权利人,可以在被担保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已到期的义务时,按照该特殊程序直接向法院申请实现担保物权,法院审查通过后出具裁定,权利人可以直接根据该裁定向法院申请执行担保物,而无需通过诉讼程序。

实现担保物权案件审理时间短,效率高。人民法院审理担保物权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或者公告期满后三十日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㈡ 支配权是什么

支配权,是指主体对权利客体可直接加以支配并享受其利益,同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
物权、人身权、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都属于支配权。
支配权的特点主要是:
第一,权利人可直接支配权利客体以满足其利益需要;
第二,具有排他性,权利人可禁止他人妨碍其对客体的支配;
第三,对应义务的消极性。
作用:
一是积极方面,即支配特定的财产或利益,不需要他人行为的介入;
二是消极方面,即权利人有权禁止他人妨碍其对标的物的支配,具有排他性质。
注意:
民事权利中,物权是最典型的支配权,他物权、知识产权、人身权也属于支配权。

㈢ 物权法中的"物"是什么概念,物的分类

一、物的概念

1.含义:指人们能够支配的物质实体和自然力。民法上的物都具有物理属性,但物理上的物不都是民法上的物。(民法上的物是物理上的物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2.特征:有体性----权力行为不是民法上的物(如“智慧成果”)

非人格性-----权利主体不是民法上的物(如“人”);但尸体、血液、肾脏可以作为特定的物,从身体分离出来以后,可以作为物

可支配性-----不可完全支配的物不是民法上的物(如“恒星”)

二、物的种类

1.流通物、限制流通物与禁止流通物

2.动产与不动产-------(1)动产的物权变动以交付为原则,不动产则须登记。

(2)不动产纠纷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3.可替代物与不可替代物

4.消费(耗)物与非消费(耗)物

5.可分物与不可分物

6.主物与从物-----(1)茶杯和杯盖属于主物、从物关系。

(2)房屋与窗户不属于主物、从物关系,因为窗户不具有物理独立性,只是房屋的组成部分

(3)鞋子与袜子均具有独立的经济用途,不属于主物、从物关系

7.原物与孳息物-----(1)天然孳息:一物之上既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权人的,因该物产生的天然孳息由用益物权人取得。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2)法定孳息: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取得;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交易习惯取得。

㈣ 什么是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

支配权

含义:主体对权利客体可直接加以支配并享受其利益,同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
物权、人身权、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都属于支配权。

在本质上看是:法律为权利人划定的自由空间范围,是贯彻意志自由的法律形式,它的根本精神就是意思自治。

支配权包含:

(一)物权

民事权利中,物权是最典型的支配权,物权是指权利主体直接对物进行支配而享有利益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及担保物权。

(二)人身权

人身权是身份权与人格权的合称。有的学者认为,“人身权”不能表示现在“人格权”的意义和范围,而“身份权”一词中的“身份”有中世纪法律用语的气味,用来表示现代的民事权利很不确切,容易引起误会,应直接以“人格权”与“亲属权”表达。我们认为,这种意见颇有道理,从大陆法系国家的民法看,也鲜有以人身权指称人格权与亲属权者。人身权虽然具有绝对性,但是否具有可支配性不无疑问。因为对于人身权这样的原权利,权利主体是不能随意支配的,因侵犯人身权而产生的救济权,权利主体可以放弃但却不能转让或者抵销。

(三)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以对人的智力成果的独占排他的利用从而取得利益为内容的权利。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知识产权的客体是人的智力成果,既不是人身或者人格,也不是外界的有体物或者无体物,所以,既不属于财产权也不属于人格权。另一方面,知识产权是一个完整的权利,只是作为权利内容的利益兼有经济性与非经济性,因此,没有必要把知识产权说成是两类权利的结合。

2.知识产权属于绝对权,在某些方面类似于物权中的所有权,可以使用、收益、处分以及为他种支配,具有排他性、可转移性。

3.知识产权在许多方面受到法律的限制。知识产权虽然属于私权,但因人的智力成果具有高度的公共性,与社会文化和产业的发展有密切关系,不宜为任何人长期独占,所以,法律对知识产权规定了许多限制:①对权利的取得规定了许多积极与消极条件;②对权利的存续期有特别规定;③权利人负有一定的使用或者实施的义务,法律规定有强制许可或者强制实施许可制度。

物权的支配性是比较好理解的,就是对财产进行事实上的控制。具有“直接支配”性,不需要依赖他人的帮助,不需要征得他人的同意,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思对标的物进行支配。这是支配权

㈤ 民法的性质

民法的性质对于正确适用民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民法的性质是指民法的基本属性和民版法所体现的基权本理念。有关民法性质的探讨,一直以来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由于这一问题关系到对民法的价值、原则、制度等诸多问题的认识和设计.
民法最基本的原则是私法自治,这也是市民社会本质特征在法律上的反映。在意思自治原则的规范下,民事主体在法定的范围内享有广泛的自由,也就是说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国家就不得对其进行干预。行政机关也不得限制和干预民事主体依据民事基本法律享有的财产自由和人身自由。所以,意思自治原则构建了民事主体和行政机关的权限划分,确定了二者之间的正确关系。“在私法自治范围内,法律对于民事主体的意思表示,即依其意思而赋予法律效果;依其表示而赋予拘束力;其意思表示之内容,遂成为规律民事主体行为之规范,相当于法律授权民事主体为自己制定的法律。”

㈥ 什么是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

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定义如下:

1、支配权

亦称“管领权”,是指权利主体所享有的对权利客体直接管领和控制的权利。如所有权、知识产权等。具有较强的排他性,权利人可以排斥他人行使与自己相同的权利,并可禁止他人非法妨碍自己行使支配其客体的行为。通常只凭权利人自己的行为即可实现。

2、请求权

是指法律关系的一方主体请求另一方主体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权利人不能对权利标的进行直接支配,而只能请求义务人配合。债权是典型的请求权,债权人自己无法实现债权,只能请求债务人履行一定的给付义务才能实现债权。

3、形成权

是指依照权利人单方意思表示就可以使已经成立的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权利。如法定代理人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超越其行为能力与他人订立的合同加以承认,这个合同就从效力待定变为有效了,这叫追认权;合同有效成立以后,由于出现法定情形一方可以通知另一方解除合同,合同关系即告消灭,这叫解除权。这些权利均属于形成权。

4、抗辩权

是指妨碍他人行使其权利的对抗权,至于他人所行使的权利是否为请求权在所不问。而狭义的抗辩权则是指专门对抗请求权的权利,亦即权利人行使其请求权时,义务人享有的拒绝其请求的权利。在现代民法中,学者对抗辩权有不同的定义。台湾民法学者洪逊欣先生认为,抗辩权是妨碍他人行使其权利,尤其是拒绝请求权人行使请求权的对抗权。

(6)民法支配性扩展阅读

1、请求权是民法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有学者考察,请求权概念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一是在民法基础理论领域,请求权作为权利分类的一种类型出现;二是在债权的效力领域,关于请求权与债权的请求力的关系;三是在物权法的领域,对物上请求权的认识问题;四是在责任竞合的研究领域,对请求权竞合理论的争论。

2、《物权法》和《侵权责任法》都使用了“请求”一词,这个词早已成为民法上的术语,其含义是指当事人一方请求他方做某事。这种请求是“有权请求”,是一种权利,即“请求权”。民法上的“请求”一词含有客气的意思,是民事主体地位平等的表现。《物权法》和《侵权责任法》关于请求权的规定,是对德国民法请求权体系的借鉴与变革,这意味着也是对德国请求权理论的借鉴与变革。

3、形成权,是指权利人以自己单方的行为,使某一法律关系效力发生变化的权利。包括追认权(如本人对无权代理行为的追认)、选择权(如选择某一标的使选择之债变为特定之债的权利)、撤销权(撤销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权利)等。

㈦ 民法上的支配性权利是什么是否适用取得时效

支配性权力又叫绝对权或者对世权。物权只有拥有物之所有权才可以支配,物权适用取得实效。另外,属于民法特别法的知识产权法的知识产权也是支配权,但不适用取得实效!

㈧ 民法有哪些含义

民法含义分解

1.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

法律有公法与私法之分。规定国家权力的组织和运行的法律为公法,公法的关键词是权力、不对等、强制与服从,如宪法、行政法经济法。而规定私人权利,调整私人活动关系的法律为私法,私法的关键词是权利、平等、意思自治和过错责任。民法是最典型的私法。在民法世界中,当事人彼此平等,各自保持独立的人格和意志,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存在下属对长官的服从、隶属关系。

2.民法的调整对象是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1)人身关系

人身关系是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的合称,即基于民事主体彼此人格和身份而形成的相互关系。

①人格关系

人格关系,是基于民事主体彼此人格的存在而产生的关系,人格关系的内容是人格权。人格权分为物质人格权和精神人格权。物质性人格权旨在保护人格的物质性要素,如生命、身体、健康等。精神性人格权旨在保护人格的精神性要素,如姓名、名誉、荣誉、隐私等。《民法通则》第99条至103条规定的自然人人格权有:生命健康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婚姻自主权。

人格权没有直接的财产内容。但是,人格权可以派生财产利益。例如,对肖像的利用就可以产生财产利益。

人格权是专属权。人格权不得抛弃和转让。

②身份关系

身份关系,是自然人彼此身份的存在而产生的关系。身份,是指自然人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身份关系的内容是身份权,包括亲属权、亲权、配偶权、监护权等。

身份关系可依血缘产生、变更、消灭,如因自然人出生产生的父子关系。也可以因法律行为产生、变更、消灭,如收养、结婚、离婚等。但身份权不能转让、继承。

身份关系的权利义务主体都是特定的,如配偶权利和义务只存在于夫妻之间;而人格关系的权利主体是特定的,义务主体则是不特定的。如:某甲因出生有肖像权和因荣誉称号的授予享有荣誉权,则任何人均有不侵犯的义务。

(2)财产关系。

财产关系,是主体之间因财产的支配和流转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财产是能满足人们需要、并为人力支配的物、权利或利益。财产可以是有体物,也可以是无体物(如智慧财产),还可以是权利(如债权)。人是主体,人身及人身的各部分不能作为财产对待。

财产必须具备的基本属性是可支配性及有用性。不能被支配的物,如日月星辰,就不是财产。财产必须能独立满足人的需求,否则也不是财产。然而,能否流通不影响财产属性,如土地为禁止流通物,仍然具有财产属性。

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因税收、调拨、罚款、罚金、没收等形成的关系也是财产关系,但由于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因此不受民法调整。

㈨ 如何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一、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即民事主体得以结成相互关系的利益对象。客体是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之所依,是主体交往的基石和利益所在。故没有客体,便无从发生民事法律关系。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种类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依利益的表现形式,可分为物、行为、智力成果、人身利益四类。

1.物。物是能满足人的需要,能够被人支配或控制的物质实体或自然力。民法上的物虽具有物理属性,但与物理学意义上的物不同,要求有可支配性、存在性和效用性。物在民法中具有重要意义,大多数民事法律关系与物有密切联系,有的以物为客体,如所有权、担保物权等,有的虽以行为为客体,但仍以物为利益体现,如交付物的买卖合同。

2.行为。作为客体的行为特指能满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通常也称给付。行为主要是债这一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因为债权是请求权,债权人只能就自己的利益请求债务人为给付,如交付物、完成工作,而不能对债务人的物或其他财产直接加以支配。

3.智力成果。智力成果是人脑力劳动创造的精神财富,是知识产权的客体,包括文学、艺术、科技作品、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以及商标等。知识产权保护的不是智力成果的载体,而是载体上的信息,载体本身属物权保护对象。

4.人身利益,人身利益包括生命健康、姓名、肖像、名誉、尊严、荣誉、身份等等。人身利益虽然与主体人身不能分离,但并非主体本身,而只是能够满足主体人身需求的客观事物,因此它是人身权关系的客体。

㈩ 支配性是什么意思

支配性指对人或事物的引导和控制,它是权力起作用的基本方式,权力只有在被支配对象按照自己的指引和要求去做了,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热点内容
杨桥人民法院 发布:2025-01-16 10:32:04 浏览:288
且末县城镇法律服务所怎么样 发布:2025-01-16 10:12:16 浏览:241
快车律师 发布:2025-01-16 09:51:05 浏览:685
社会责任适用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16 09:20:39 浏览:418
司法考试历届真题 发布:2025-01-16 09:07:25 浏览:473
民事诉讼法二十四条 发布:2025-01-16 09:00:50 浏览:791
方亚律师 发布:2025-01-16 08:29:06 浏览:780
08年跟09年劳动法有什么变化 发布:2025-01-16 08:22:27 浏览:79
2018按劳动法加班费 发布:2025-01-16 08:14:47 浏览:992
2017四川二建法规真题 发布:2025-01-16 08:13:00 浏览: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