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明代的司法机关

明代的司法机关

发布时间: 2022-04-24 06:28:02

1. 明朝设立了监察机构,那司法制度是如何制定的

众所周知,明朝的检察机构分为两个层面。上有中央检查,比如都察院、六科和通政使司。而下就有地方检察机关等等。君王为了监察百官,加强自己的权利中心,可谓是下了十分大的功夫。而明朝的司法制度就是对检察制度的一种辅助。是对监察的结果做一个处决。而厂卫,会审制度和申明亭正是他所设立的司法机构。

综上所述,这就是明朝的司法制度。他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司法制度,是独属于明朝的司法制度,它是首次创立了锦衣卫和大审的朝代。

2. 作为司法机构的明代大理寺,是如何在人治社会中维护皇权的呢

明代经历了历朝历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对于自身的司法也有着独特的结构和风格特点。明代的中央司法机关分为三个:大理寺、刑部和都察院。这三个不同的司法机关有着不同的职责,刑部主要是受理全国的重大案件都察院更多的是纠察,大理寺则是审理驳正。大理寺司法机关是专门审判的司法机关最早在北齐设立隋唐沿用但是到了明代的时候出现了不同的职责。

结论

农民起义的朱元璋靠着武装打了天下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对于元朝统治的不足也是深有体会。所以在于法律上依旧是利用重点治理。将大理寺分为了两个左右寺分管全国的案件,将全国案件在大理寺中进行复核很大程度上就避免了冤假错案。再加上都察院和刑部发挥着监察审判的职能这对于地方吏治来说是一个很大程度的改善。

明朝大理寺存续了很久这种司法制度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之中人治社会永远大于法治社会所以大理寺看起来是一个比较完善的司法机构但是依旧是为皇室服务所以很难保证公平但是对于皇权还是有监督作用。

三司的设立与运行在社会上也是极大保证了司法秩序,也给司法公正奠定了基础。这些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司法机构,设立之初就包含着可以最大化减少冤假错案、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目的与愿望。遗憾的是,明代社会关系复杂,尤其在宦官猖狂的时期,大理寺并不能完全履行职能,实现司法公正。

3. 明朝三司指哪三司

明朝三司指:都司(都指挥司)、布政司(承宣布政使司)、按察司(提刑按察使司)

1、都司

都指挥使司是官署名,简称都司,属于行省三司之一,明代地方最高军事领导机构,是明太祖朱元璋为强化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地方设置的军事机构,类似我国现代的军区。

2、布政司

承宣布政使司为明清两朝的地方行政机关,前身为元朝的行中书省。意涵取自“朝廷有德泽、禁令、承流宣播,以下于有司”。明朝时承宣布政使的辖区是国家一级行政区,简称“布政使司”、“布政司”、“藩司”,不称“行省”。在正式的文件中,避免使用元朝的“行省”一词,所以在地名下加“等处”。

布政使司设左、右承宣布政使各一人,即一级行政区最高行政长官。而一省之刑名、军事则分别由提刑按察使司与都指挥使司管辖。布政司、按察司、都司合称为“三司”,皆为省级行政区最高机关;三司首长同秩同阶从二品。

3、按察司

按察司为中国明朝及清朝初年中央政府机构之一,隶属于都察院。入关后承继明制,设为省级地方政府机关,职掌振扬风纪、澄清吏治、点录及复审各省囚犯、勘验供辞与诉状等司法行政。香港英治时期法官也译为按察司。首席按察司相当于现在的首席法官。见香港司法机构、香港首席按察司。

(3)明代的司法机关扩展阅读

三司,在唐代之前,同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西汉经今文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三司)。

古文经学家则据《周礼》以为太傅、太师、太保为三公。秦不设三公。西汉初承秦制,辅佐皇帝治国者主要是丞相和御史大夫。另有最高军事长官太尉,但不常置。从武帝时起,因受经学影响,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也被称为三公。

宋代以后,往往亦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但其虚衔性质不变,并惭次演化成加官、赠官。明、清同。 唐代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五代时,称盐铁、户部、度支为“三司”。金以户部之劝农、盐铁、度支为“三司”。

4. 明代的三司会审指的是什么呢

想必大家都喜爱看古装电视剧,相比于清朝的宫廷剧,明朝的古装电视剧也别具一番特色,就比如三司会审,我们从电视剧中常常听到一旦朝廷涉及到大事,就会三司会审,那么三司会审是怎么由来的?又代表着什么让我们一探究竟。

三、三司会审的意义

在“三司会审”中,对一些重大的案件首先由大理寺提请会审或者皇帝直接下旨,会审之前由锦衣卫负责押送案犯,并进行调查取证,如果遇到非常难办的案件,就会报告给皇帝,由皇帝直接下令裁决。皇帝会根据案件事实,第一亲自断定裁决,第二,会审结果重新审判。第三,在三司会审的案件上进行修改。三司会审制度可以说避免了单一部门权利的过度集中,有利于案件的公平,避免了冤假错案的发生。

5. 与唐相比,明朝在司法制度上有哪些特点

明朝的司法机关,中央仍为大理寺、刑部和都察院。但就其职责而言,与唐、宋有所不同:内大理寺不容主管审判,而专掌复核,凡是刑部、都察院审判的案件,均由大理寺复核,有权驳令更审,或请旨发落;刑部主管审判,受理地方上诉案件和重案,也审理中央百官的案件;都察院为监察机关,监督刑部、大理寺的司法活动;也握有一定的审判权。 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由御史、大理寺官员和刑部官员共同审理的,谓“小三法司会审”;由都御史、大理寺卿和刑部尚书共同审理的,谓“大三法司会审”;审判后送皇帝裁决。如遇特别重大案件,则由三法司会同吏、户、礼、兵、工各部尚书及通政使共同审理

6. 明朝的中央司法机构有何变化

明朝中央司法机关是刑部、大理寺。作为监察机关的都察院也参与会审和审理有关职官犯罪的案件,因而也掌握一定的司法权。明代刑部与大理寺的名称、组织虽然与唐宋相同,但具体的职权管辖却与唐宋不同。

1.刑部

刑部的组织机构相应地扩大,地位提高。明初刑部所属四司,后扩充为十三清吏司,分别受理地方上诉案件,以及审核地方上的重案和审理中央百官的案件。流刑以下案件有权判决,死刑则须奏请皇帝批准。

2.大理寺

大理寺一般不掌管审判,主要负责案件的复核。如审判得当,准予执行,转交刑部行刑,如认为不妥,可驳回刑部重审。

3.都察院

都察院,称为“风宪衙门”,监督刑部与大理寺的审判与复核。

明初,为了加强司法镇压,还成立了三法司的联合审判组织。三法司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机关组成。凡遇有大狱重囚,均由三法司审理,叫做“三司会审”。

7. 明朝的中央司法机关分别是

明朝的司法机关到后期自然就是东厂与西厂,在这之前没有太明确的分化。

直到东西厂的出现,他们才有了一个最有力度的司法部门。

8. 历史中记载明朝审理案件的部门是什么

明朝司法部门分为中央和地方两个系统,另外又有厂卫系统独立于回外。
明朝中央答司法机关分别是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统称三法司。以刑部掌审判,大理寺掌复核,都察院掌监督纠察。
明朝地方司法机关分为省、府、县三级,府、县仍由行政长官兼理司法,而各省设提刑按察使专掌司法审判。按察使有权判决徒刑以下案件,徒刑以上案件须报送刑部审查批准。
另外又设立了厂卫制度,厂,指东厂、西厂、内行厂;卫,指锦衣卫。合称厂卫,属于受到皇帝直接指挥的法外司法机关,具有独立的侦查、缉捕、审讯权。厂卫不受法律和司法程序约束,而有一套特殊的手段和程序,可监视各类会审,可随意到各级官府或各地侦缉、查讯,可自设法庭对犯人进行随时随地刑讯问罪,可制造口供、迫害异己、严刑定案、任意杀戮。

9. 在明朝主要的司法机关是

东厂,官署名。即东抄缉事厂,中国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东厂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国家特务情报机关,其分支机构远达朝鲜半岛。 地点位于京师(...

10. 明代三法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的地位有高下之分吗

明代三法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的地位没有高下之分。“三法司”之间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职权分离、相互牵制的特点。

明代三法司主要职责:

大理寺的主要职责,是审核天下刑名,维持司法公正,防止产生冤假错。

在中国历史上,大理寺与刑部、都察院,合称三法司。

三法司之间的分工是,刑部职掌天下刑名;都察院职掌稽查纠察;大理寺职掌复核驳正。

任何刑名案件,未经大理寺的审核复查,刑部和都察院,均不得具狱发遣。

特别重大的案件——主要是斩、绞罪案等,由三法司会审,称“三法司制度”。

影视戏剧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三堂会审”,即指的是此。

三法司制度,有效地维护了司法的公正,也从制度上遏制了司法的腐败。

(10)明代的司法机关扩展阅读

明代审判机关合称“三法司”即刑部、大理寺、都察院。明代刑部替代大理寺掌管主要的审判业务。大理寺成为慎刑机关,主要管理对冤案、错案的驳正、平反。都察院不仅可以对审判机关进行监督,还拥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权利。“三法司”之间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职权分离、相互牵制的特点。

唐代是中国封建法律的高峰,在中国古代法律发展史上起了重要的典范作用。

唐代的中央审判机关称大理寺,以卿、少卿为正、副长官,主要负责审理中央百官及京师徒刑以上的案件。但徒、流案件的判决权只有刑部才能行使,刑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实际上,唐代审判权主要由大理寺和刑部共同行使。

宋初沿袭唐制,在中央,审判机构为大理寺。对大理寺判决的复核机关为刑部。

宋太宗时在宫中设置了审刑院,将大理寺、刑部复核的职权归入审刑院。宋神宗时,又恢复大理寺与刑部复核的职权。除大理寺、刑部之外宋代还设有御史台,除享有监察权外还享有对官员犯法的审判权,故宋代审判权也主要由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共同行使。

元代审判机关是大宗正府,大宗正府掌握审判职权。

此时刑部主掌司法行政与审判,部分的行使审判权。由于在元代僧人享有特殊的权利,故元代的审判机关还包括宣政院,是主持全国佛教事务和统领吐蕃地区军、民事务的中央机关,行使对僧人僧官刑事、民事案件的审判权。所以元代审判权主要由大宗正府、刑部、宣政院行使。

清代承袭明代三法司体制,审判机关仍为刑部、大理寺、都察院。

但此时三机关的职权与明代大不相同。清代的刑部仍为中央审判机关,但职权范围远远超过明代,不仅享有审判权,还享有复审与刑罚执行的权利。清代的大理寺地位远不如前代,其职责主要是复核刑部拟判死刑的案件。都察院是法纪监督机关,既审核死刑案件,另外参加秋审与热审,还监督百官。

参考资料

网络-大理寺三法司

热点内容
劳动法超过法律规定要怎么赔偿 发布:2024-11-08 16:21:52 浏览:141
十八准则条例心得体会 发布:2024-11-08 14:58:47 浏览:296
国际经济法中尊重国家主权原则 发布:2024-11-08 13:49:38 浏览:848
方志平民法模拟题 发布:2024-11-08 13:41:01 浏览:235
经济法要约收购记忆 发布:2024-11-08 13:37:37 浏览:731
初级会计经济法的做题技巧 发布:2024-11-08 13:15:29 浏览:846
劳动合同法试用期无效情形 发布:2024-11-08 12:51:42 浏览:486
新浪2014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 发布:2024-11-08 12:51:42 浏览:480
美司法部最近消息 发布:2024-11-08 12:49:04 浏览:11
05年一建法规答案 发布:2024-11-08 12:47:15 浏览: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