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缓刑司法所报道流程
A. 醉驾判缓刑后司法局的流程
法律分析:1、准时到司法所报道,到司法局或司法所办理入矫手续。(超过日期也会有麻烦);2、入矫后,按规定进行周汇报,司法所一般会固定一个时间(例如星期一),让你用固定电话进行汇报。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六条
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B. 缓刑去司法局报到要带什么
缓刑去司法局第一次报到需要带什么东西,报告书上有写的,一般要带上判决书原件,复印件,身份证,原件,复印件正反两个,一寸照片等的材料。缓刑期千万不要离开你所在的市或者县,实在要出去的话,要办理请假手续。司法所只能批7天,7天以上要到市、县司法局批。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C. 开庭当天判缓刑的流程
1、如果是一审法院宣判缓刑,宣判完了后,应该办理取保候审手续,先放出来。2、待过了上诉期判决生效则进入执行手续,定期到派出所报到即可。
【法律分析】
缓刑,也称为暂缓执行刑罚,它不是刑罚的种类,只是刑罚执行的一种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对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认罪、悔罪表现,认为原判刑罚可以暂缓执行,规定一定期限的考验期,在考验期内没有发生法定的撤销缓刑的情形、原判刑期不再执行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如果违反法律规定或再犯罪的,人民法院会撤销其缓刑,收监执行。所以,是否判缓刑,须经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法官会根据其犯罪的事实、情节、认罪悔罪态度及社会危险性,确实是否适用缓刑。判缓刑只是一种审判的结果,法院的审判程序与判实刑是一样的,只要符合判缓刑条件就可以判缓刑。需要法院开庭审理、公诉人、被告人、辩护人,参加法庭调查,审理完毕,法庭合议后决定判刑的结果。判了缓刑之后,法院会出具执行通知,携执行通知到司法局去报道,司法局会出具报道单,持报到单到具体经办的司法所去,接受社区矫正。矫正结束之后,会出具一个解除矫正通知,矫正结束了,相当于刑罚执行完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D. 公职人员判缓刑后司法局的流程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分子被判处缓刑的,要进行社区矫正服务,缓刑人员需要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六条社区矫正人员应当自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生效之日或者离开监所之日起十日内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为其办理登记接收手续,并告知其三日内到指定的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发现社区矫正人员未按规定时间报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组织查找,并通报决定机关。
E. 缓刑报到流程
法律分析:依据刑法的规定,犯罪嫌疑人符合一定条件的,法院可以对犯罪嫌疑人可以判处缓刑,缓刑,全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法,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缓刑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缓刑接受社区矫正,由司法所进行监管。每月集中学习、公益劳动,思想汇报、电话汇报、当面汇报。每周至少当面或者电话汇报一次。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十五条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 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 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 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 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F. 判缓刑后司法局的流程缓刑后的流程
一、如果没有其他犯罪,办案单位不会在传唤你。
二、缓刑考验期应注意事项:
1、准时到司法所报道,到司法局或司法所办理入矫手续。(超过日期也会有麻烦)
2、入矫后,按规定进行周汇报,司法所一般会固定一个时间(例如星期一),让你用固定电话进行汇报。汇报内容:你在哪里,在做什么。
3、按照规定每个月参加社区服务,就是你要参加打扫卫生。。(规定是8小时,这个基本上是形式,一般情况下不会让你真正去劳动),你只要有参加,如果出什么问题,那是司法所的事情,,没参加,出什么问题那是你的事情。
4、按规定到所参加集中教育,跟社区服务一样,也是每个月都有一次。
5、如果有定位手机,那定位手机一定要开机,并随身携带,(这个很重要的)
6、千万不要离开你所在的市或者县,实在要出去的话,要办理请假手续。司法所只能批7天,7天以上要到市、县司法局批。
7、千万不要再触碰法律,即犯罪,要不然撤销缓刑,收监。
8、警告只要三次,不汇报,不参加社区服务、集中教育,不服从管理,私自外出、定位手机等等,都可以出警告,累计三次,三次后就可以收监了,所有要小心。
(6)判缓刑司法所报道流程扩展阅读: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分子被判处缓刑的,要进行社区矫正服务,缓刑人员需要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六条社区矫正人员应当自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生效之日或者离开监所之日起十日内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在三日内及时办理登记验收手续,并告知其在指定司法机关内接受社区矫正。如果发现社区矫正人员未按规定时间报告,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组织检查,并通知决策机构。
临时在监狱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由交付执行的监狱和拘留所护送到居住地,移交手续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办理。犯罪分子不在其居住地管辖的同一省,自治区或直辖市,需要返回其居住地临时执行。
省级监狱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书面通知囚犯行政机关和公安机关行政管理部门同级监狱管理部门,并指定监狱和羁押中心。接收犯罪档案,并负责处理罪犯的监督。发布和其他程序。人民法院决定暂缓执行外出执行的,应当通知居住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派人到法院办理移交手续。
司法机关接到社区矫正人员后,应当及时向社区矫正人员公布判决,裁定,决定,执行通知等有关法律文件的主要内容;社区矫正的时期;社区矫正人员应遵守的规则和违禁物品。以及违反规定的法律后果;社区矫正人员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受到限制的权利;纠正团队的组成和职责以及其他相关事宜。
G. 醉驾缓刑司法局报道什么手续
法律分析:1、带着材料,复印件先去司法局报道,备案。2、去司法所报道,备案。以后按时按时报道就可以了,直到缓刑结束。通常情况下,很多人在犯罪之后如果表现比较良好情节比较轻微,或许可以判处缓刑的,在判处缓刑之后到司法局进行报道的时候一般会按照规定进行周汇报。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第七十三条 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第七十四条 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第七十五条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第七十六条 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H. 缓刑后到司法局流程
判缓刑后司法局的流程如下:携带材料、复印件先去司法局报道进行备案、去住所地司法所报道进行备案、按时报道按照规定参加社区服务、每周进行汇报直到缓刑结束。
缓刑又被称为“暂缓量刑”或“缓量刑”,一般指的是对于触犯刑法,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人,根据犯罪情节和悔罪的表现,且如暂缓执行期间确实不会再次危害社会的,即规定一个的考验期;如果在考验期限内,犯罪人遵守一定的条件,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一种制度。
缓刑条件有:
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
2、犯罪情节较轻;3、有悔罪表现;
4、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5、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上述条件需同时符合,缺一不可。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第七十三条 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
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第七十五条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I. 拘役判缓刑后司法局的流程
犯罪人员在被判缓刑后,应到司法所报道,接受社区矫正,流程如下:犯罪人员带着材料,复印件先去司法局报道,备案。然后去司法所报道,备案。以后按时按时报道就可以了,直到缓刑结束。缓刑考验期应注意事项:1、准时到司法所报道,到司法局或司法所办理入矫手续。2、入矫后,按规定进行周汇报,司法所一般会固定一个时间,让你用固定电话进行汇报。汇报内容:你在哪里,在做什么。3、按照规定每个月参加社区服务,就是你要参加打扫卫生。你只要参加,如果出什么问题,那是司法所的事情,没参加,出什么问题那是你的事情。4、按规定到所参加教育,跟社区服务一样,也是每个月都有一次。5、如果有定位手机,那定位手机一定要开机,并随身携带。6、千万不要离开你所在的市或者县,实在要出去的话,要办理请假手续。司法所只能批7天,7天以上要到市、县司法局批。7、千万不要再犯罪,要不然撤销缓刑,收监。8、警告只要三次,不汇报,不参加社区服务,不服从管理,私自外出、定位手机不随身携带等,都可以出警告,累计三次,三次后就可以收监了,千万要小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六条规定: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法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