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证券网
Ⅰ 民法典规定金融证券合同无效该如何处理
《民法典》规定金融证券合同无效的处理方式主要有:行为人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一方有过错的,过错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
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Ⅱ 在民法体系中,证劵法属于什么法
按照分类不同属于商法,或者私法。
1、我们可以把法分为公法和私法。 私法应当包括:民事、商事、经济等部门法,在承认经济法为独立法律部门的理论下,民法体系与经济法体系属同一位阶。证券法应属于经济法这一部门下的法律,同属经济法与证券法相似的比如银行法、保险法等,也可以将上述与金融有关的法律统称为金融法,当然金融法也属于经济法。
2、对于不承认经济法是一个独立法律部门的的确或者学科体系来说,可以将民事法律体系看做是私法体系,毕竟在我国大陆经济法的案件大都归民事审判庭管辖。
Ⅲ 证券纠纷中哪些法规规定了民事责任
我国证券法律法规中对不实陈述行为也予以禁止,并规定了相应的民事责任制度。这主要体现在公司、证券法律法规条文中,那么,证券纠纷中哪些法规规定了民事责任?本文就将关于这方面的内容经过梳理后整理如下:
1.《公司法》第207条规定:“制作虚假的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债券募集办法发行股票或者公司债券的,责令停止发行,退还所募资金及其利息,处以非法募集资金金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证券法》第24条规定:“证券公司承销证券,应当对公开发行募集文件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核查;发现含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不得进行销售活动;已经销售的,必须立即停止销售活动,并采取纠正措施。”
3.《证券法》第59条规定:“公司公告,的股票或者公司债券的发行和上市文件,必须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4.《证券法》第63条规定:“发行人、承销的证券公司公告招股说明书、公司债券募集办法、财务会计报告、上市报告文件、年度报告、中期报告、临时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有重大遗漏,致使投资者在证券交易中遭受损失的,发行人、承销的证券公司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发行人、承销的证券公司的负有责任的董事、监事、经理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5.《证券法》第202条规定:“为证券的发行、上市或者证券交易活动出具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或者法律意见书等文件的专业机构,就其所应负责的内容弄虚作假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并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该机构停业,吊销直接责任人员的资格证书。造成损失的,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股票条例》第17条规定:“全体发起人或者董事以及主承销商应当在招股说明书上签字,保证招股说明书没有虚假、严重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保证对其承担连带责任。”
7.《股票条例》第21条规定:“证券经营机构承销股票,应当对招股说明书和其他有关宣传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核查;发现含有虚假、严重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不得发出要约邀请或者要约;已经发出的,应当立即停止销售活动,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8.《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第11条规定:“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证券发行、交易及其相关活动的事实、性质、前景、法律等事项作出不实、严重误导或者含有重大遗漏的、任何形式的虚假陈述或者诱导、致使投资者在不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作出证券投资决定。”
9.《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第12条规定:“前条所称虚假陈述行为包括:
(1)发行人、证券经营机构在招募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公司报告及其他文件中作出虚假陈述;
(2)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专业性证券服务机构在其出具的法律意见书、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及参与制作的其他文件中作出虚假陈述;
(3)证券交易场所、证券业协会或者其他证券业自律性组织作出对证券市场产生影响的虚假陈述;(4)发行人、证券经营机构、专业性证券服务机构、证券业自律性组织在向证券监管部门提交的各种文件、报告和说明中作出虚假陈述;
(5)在证券发行、交易及其相关活动中的其他虚假陈述。
根据证券发行交易程序和信息公开的阶段性,可以将不实陈述分为:发行市场的不实陈述与交易市场的不实陈述。本文仅研究证券发行市场的不实陈述。所谓证券发行市场的不实陈述,是指证券发行过程中的单位或者个人对证券发行的事实、性质、前景以及法律等事项作出虚假、严重误导或有重大遗漏的任何形式的陈述,此种陈述致使投资者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作出投资决定。
Ⅳ 民法的主要内容
一、在基本原则中加入“绿色原则”着力打造环保立法环境
《民法总则》第九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二、完善了自然人制度强化了对未成年人权利的保护
1、增加了对胎儿利益的保护
《民法总则》第十六条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该条规定是在民法通则基础上新增加的一条规定,也是在起草、审议过程中受关注、讨论比较多的一条规定。
2、下调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年龄标准
《民法总则》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3、完善了监护制度
(1)扩大了被监护人的范围
《民法通则》第十七条规定的被监护人范围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而民法总则抛弃了“精神病人”概念,表述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从内涵而言,注重法言法语。
从外延而言,扩大了保护范围。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因疾病等原因导致辨识、认知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欠缺的情形越来越多,另外还存在着一定数量的智力障碍和植物人,还有一些因生活态度与习惯不良而欠缺意思能力的人(如:浪费成性、酗酒成性、赌博成性、吸毒成瘾之人等).
这些的生活习性与常人有异,其行为能力因为受到对某种物质依赖而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因此大多数国家都选择将其列为行为能力受限制的范围。
(2)确立担任监护人的范围和顺序
第二十八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一)配偶;(二)父母、子女;(三)其他近亲属;(四)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3)删除了精神病人所在单位
第十七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 由下列人员担任监护人:
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4)增加了成年人意定监护的规定
第三十三条规定: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协商确定的监护人在该成年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履行监护职责。
三、完善法人制度进一步细分法人主体资格
第九十七条 有独立经费的机关和承担行政职能的法定机构从成立之日起,具有机关法人资格,可以从事为履行职能所需要的民事活动。
第九十八条 机关法人被撤销的,法人终止,其民事权利和义务由继任的机关法人享有和承担;没有继任的机关法人的,由作出撤销决定的机关法人享有和承担。
第九十九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取得法人资格。
法律、行政法规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一百条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依法取得法人资格。
法律、行政法规对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一百零一条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具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资格,可以从事为履行职能所需要的民事活动。
未设立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村民委员会可以依法代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能。
四、完善民事权利保护尤其是知识产权、虚拟财产等方面的保护
1、对个人信息保护作了明确规定
《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此次将个人信息保护相关内容写入《民法总则》,与以往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明确了个人信息的归属关系,意味着个人可以把信息作为一种民事权利,如果这种民事权利被侵害了,被侵权人有获得法律救济的权利。这是法律随着社会经济变化而进行的重大调整。
2、加强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民法总则》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权利人依法就下列客体享有的专有的权利:
(一)作品;
(二)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三)商标;
(四)地理标志;
(五)商业秘密;
(六)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七)植物新品种;
(八)法律规定的其他客体。”
知识产权作为民事权利的一种,是指权利人依法就知识产权客体享有的专有的权利。《民法总则》中对于知识产权的权利客体作了原则性的规定,也为通过单行法规制知识产权预留了空间。
3、增加对数据和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
《民法总则》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将数据和网络虚拟财产(如:互联网账户、游戏装备、Q币等网络财产)写入《民法总则》,一方面顺应了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发展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也为虚拟财产多样化后进一步加强民法意义上的保护奠定了基础。
数据和虚拟网络财产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物。
五、完善民事责任制度细化了不同情形下的责任分担方式
民事责任是民事主体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民事义务的法律后果。关于民事责任,《民法总则》主要作了以下规定:
1、民事主体应当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履行民事义务,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2、列举了停止侵害、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惩罚性赔偿等承担民事责任的主要方式。
3、为匡正社会风气,鼓励见义勇为的行为,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不能让见义勇为者“流血又流泪”,一直是公众的呼声。针对当前我国见义勇为引发纠纷的案例实际,《民法总则》将见义勇为的行为用法律形式予以鼓励和保护,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见义勇为行为的后顾之忧。
此外,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而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六、延长了诉讼时效期间进一步扩大了维权空间
诉讼时效是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该权利将不受保护的法律制度。关于诉讼时效,《民法总则》主要作了以下规定:
1、将一般诉讼时效的期间规定为三年
《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将现行民法通则规定的一般诉讼时效期间由二年延长至三年,这一变化能够适应社会生活中新情况的不断出现、交易方式与类型不断创新、权利义务关系更趋复杂的现实情况与司法实践,有利于建设诚信社会,更好地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
2、增加了特殊诉讼时效规定
《民法总则》第一百九十一条规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计算。”遭受性侵的未成年人,以18周岁为起算点,在18岁至21岁之间,均可向法院主张权利。
如果期间有中止、中断的情形发生,甚至在特定情况下有延长的情形,那么还可以比21岁的时间更长。
增加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后诉讼时效的特殊起算点,为遭受性侵害的未成年人成年以后提供寻求法律救济的机会,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利益。
(4)民法证券网扩展阅读:
民法总则的八大变化:
一、《民法总则》变化一
自然人出生、死亡时间按照以下顺序认定:“出生证明记载→户籍登记或其他有效身份登记记载→其他证明”,改变了《民通意见》规定的“户籍证明记载→出生证明记载→其他证明”的顺序
二、《民法总则》变化二
第16条:胎儿在涉及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方面,视为具有权利能力,但其分娩时为死体的除外。
该规定将对胎儿利益保护的范围从《继承法意见》第45条确立的遗产“特留份”制度扩大到“接受赠与”。
三、《民法总则》变化三
自然人限制行为能力的年龄起点从《民法通则》中的10周岁改为8周岁。
如果不明白为什么如此修改,不妨走访幼儿园和小朋友侃侃,就明白其合理性。
四、《民法总则》变化四
(1)取消“有关组织指定前置”,有关当事人可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
(2)增加规定“临时监护人”。
(3)增加“未成年人父母遗嘱指定监护人”制度。
(4)增加“意定监护”,即完全行为能力人“未雨绸缪”,与相关主体事先协商确定自己日后的监护人。
(5)规定“父母、子女、配偶”的监护人资格与“抚养费、赡养费、扶养费”义务分离,即被撤销监护人资格后,应继续履行相关义务。
五、《民法总则》变化五
(1)确立财产代管人“轻过失免责”规则。
(2)被宣告死亡人死亡时间的认定:一般情形为“宣告死亡的判决作出之日”,特殊情形为“意外事件发生之日”。
(3)规定撤销死亡宣告后婚姻关系自行恢复的例外情形:配偶申明不愿自行恢复。
六、《民法总则》变化六
《民法通则》将民事法律行为界定为“合法”行为,于是存在“民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之实质区分。《民法总则》果断去掉民事法律行为的“合法性”评价,即只要以意思表示为要素,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行为,都属于民事法律行为。
七、《民法总则》变化七
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
(1)不再区分单方行为与合同行为。只要行为与其行为能力相适应,在满足其他有效要件的前提下,均有效;而超出行为能力范围实施的行为,均效力待定。
(2)该规定结束了旧法时代对“单方行为”与“合同行为”效力区别评价的局面(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的单方行为一律无效,合同行为或有效或效力待定)
八、《民法总则》变化八
《民法通则》中撤销权的行使期限采取一刀切的规范模式:主观标准1年。
《民法总则》将其分为三种情形:
(1)欺诈、显失公平——主观标准1年;
(2)胁迫——胁迫行为结束之日起1年;
(3)重大误解——主观标准3个月。
此外,上述三种情形均受最长除斥期间5年(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算)的限制。
Ⅳ 面对股价操纵,股票深套,股民如何维权
只要投资的上市公司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就可以准备相关材料,并邮寄到周兰律师股民维权团队,证监会发布《行政处罚决定书》,律师向上市公司本地法院起诉。胜诉后上市公司支付赔偿款。
操纵股票市场,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独或者合谋,集中资金优势、持股或者持仓优势或者利用信息优势联合或者连续买卖,操纵证券、期货交易价格或者证券、期货交易量的。
(5)民法证券网扩展阅读:
《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七十四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条例规定,属下列行为之一的,根据不同情况。
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非法获取的股票和其他非法所得、罚款:一、在证券委批准可以进行证券交易的证券交易场所之外进行股票交易的。
Ⅵ 请结合《证券法》 修订谈谈证券民事责任应如何完善
修订长江证券民事责任来说的报文线的话,你要根据他的证券里面的任务去完成。
Ⅶ 买股票的需要注意什么新手,怕被坑
股民在入市前必须学习一定的知识: (1)经济学知识。证券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投资者必须学习必要的金融知识,具备一些有关货币、信用、利率、通货膨胀等方面的知识、理解一些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和有关企业财务会计、市场营销学等方面的知识,有利于理解把握股市发展的方向。 (2)法律知识。证券投资是一项有千万民众参与的复杂经济活动,会涉及许多法律问题,所以,投资者应该了解并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如民法、证券法、公司法、破产法等。对有关股票市场的管理法规也要有基本的了解。 (3)数学知识。计算政券的收益、风险,进行预测、分析,都需要有关的数学知识。如果有可能的话,还应懂得计算机的运用。市场上有许多证券软件可以帮助你了解信息和进行市场趋势分析。 同时,新入市者还须掌握一定的技能: (1)分析行情的技能。投资者必须学会在证券市场波动中分析价格变动趋势,从中选择适当的买卖时机,这包括学会看证券市场行情表,懂得一些基本的技术分析方法。 (2)交易操作的技能。现在许多证券营业部都采用投资者自动委托,这就要求投资者熟悉自动委托的程序,提高输入委托指令的速度,以更好地把握各种时机。总之,对新入市的股民来说应该做到有余钱、有余力和有一定的知识技能。不具备上述三方面条件的人一般不宜进行股票投资。 一、先开户
1、携带身份证原件到你当地【证券公司】填写开户资料,开设上海A股股东账户+深圳A股股东账户,同时办理资金账户。(90元开户费)
2、办好股东账户和资金账户以后随带本人身份证件和股东账户资料在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或工商银行开设一个银行帐户(存折,卡都可以;以前有帐户的不需另外开设),在银行服务台填写一份银证转帐业务资料到窗口办理银证转帐业务。
3、开户手续和银证转帐业务全部办好之后,只要把炒股票的钱存进该银行帐号就可以了,让银行工作人员直接把钱转进证券账户或者可以通过柜台,电话委托或网上银行等。这样就可以买卖股票了。(证券帐户和银行帐户的资金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随时转帐)
【开户时间】
办理开户手续必须在股票交易时间内办理,法定节假日不能办理,周一至周五:
上午9:30——11:30 下午13:00——15:00
【网上交易】
开户后签署“网上委托协议书”,券商会提供给你一个下载网上交易软件的网址,下载后你就可以在网上查看股票实时走势和进行买卖股票了. 打开交易软件,输入你的股票交易帐户号和密码进入交易系统,选择买入或卖出即可.资金转入户转出也可以进行网上操作,但一般资金密码和股票交易密码是分开的,看你当时开户时是怎么预留的。 买入股票时最少购买100股(1手),加上手续费共几百元,卖出股票时没有数量限制。
现在股票买卖的费用有
1、过户费:上海交易所股票买卖均收取过户费,每1000股收取1元(最低收取1元),深证交易所不收取过户费
2、交易印花税(单边卖出收取): 成交金额的千分之一
3、交易佣金(买卖均收取): 根据交易形式不同收取,最高收成交金额的千分之三,最低收取5元 (场外户网上交易佣金会低些,一般在千分之1.5,是在开户时就定好了的,也是最低收取5元)
4、交易委托费:有的券商收取交易委托费,甚至每刷一次交易卡都回收取,1-5元不等,开户时问好了。 股票操作流程图如下:
学会看K线图。。。 K线图由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和最低价组成。 上面两种图叫作实体红K线和实体黑K线,实体红K线意味买力强劲,市场有强烈的做多欲望,此时可持股待涨。实体黑K线则代表市场完全进入恐惧状态,如果是从高位拉出这么一根黑K线,则一定要卖出,这往往意味着行情接下来往下走。
– 带上下影线之红 K 线这种带有上影线和下影线的红K线,代表着多方略胜一筹,从K线实体的收盘价距离最高价这一段是该股的阻力区,次日在这一价格区间一定要留意,如果你是短线客,在次日未能突破这一区域,加上量能萎缩,则应出局。请参考14gu的短线技巧基地。 – 带上下影线之黑 K 线 — 整理线这种带有长上下影的黑K线说明此时暂不宜进场,等拉回整理完毕出现买点时再介入,或是日后出现带量突破该 K 线的最高点时可进场。 这种带上影线的红K线说明,多头在攻击时在收盘价以上的地方收阻,次日若能放量则攻下并覆盖今之的上影,若不能放量,则向上的方向不够确定,应当整理几日再选择方向。 这种带下影线的红 K 线,称为光头阳。这种K线若出现在支撑位,可以重仓出击,90%情况下,代表调整结束,方向向上。如果出现的高价区,这里所说的高价区是高得离谱的价位,则不要盲目追进,有可能是庄家拉高骗技术派进场接货。 – 带上影线之⊥ K 线出现在高档:股价拉回机会较大,暂时观望。
出现在低档:多属清洗浮额的阶段,日后若遇突 破高点则可逢低介入,若突破后又逢跌破底 点则应出脱持股。
– 变盘线 + 线 星线十字星线无论出现在高点还是低点,都意味着市场将转势,即往相反的方向运行。
Ⅷ 法院受理哪些证券民事纠纷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8年4月1日施行新的《民事案件案由规定》.根据该规定,目前各级人民法院可受理的涉股民事案件类型主要分为与证券权益有关的纠纷和与公司有关的纠纷两大类,按照与投资者关系密切程度,作了以下分类
证券权益纠纷:
第一类:证券欺诈赔偿纠纷。 主要包括四种案件(1)证券虚假陈述赔偿纠纷;(2)操纵证券交易市场赔偿纠纷;(3)证券内幕交易赔偿纠纷;(4)欺诈客户赔偿纠纷。
第二类:证券交易中的纠纷。主要有:证券交易合同纠纷;证券投资咨询纠纷;证券交易代理合同纠纷;证券回购合同纠纷。
第三类:其他证券类纠纷。主要有:证券认购纠纷;证券发行失败纠纷;证券返还纠纷;证券托管纠纷;融资融券交易纠纷;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纠纷。
与公司有关的纠纷
第一类:股东权益纠纷。主要有:股权确认纠纷;股东名册变更纠纷;股东出资纠纷 ;公司章程或章程条款撤销纠纷;公司盈余分配纠纷;股东知情权纠纷;股份收购请求权纠纷;股权转让纠纷。
第二类:会议效力纠纷。主要有: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效力纠纷 ;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效力确认纠纷;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撤销纠纷
第三类:其他。主要有:发起人责任纠纷 ;上市公司收购纠纷股东滥用股东权利赔偿纠纷;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赔偿纠纷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损害股东利益赔偿纠纷;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损害公司利益赔偿纠纷。
Ⅸ 美国证券法的默示民事责任
美国证券法的默示民事责任是指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但法官可以根据证券法的立法意图和基本原则而给予当事人民事诉权的民事责任。美国证券法的默示民事责任的产生有其原因、理论依据及条件;同时我国证券民事责任也有自身的缺点,可以借鉴美国的默示民事责任来完善我国证券民事责任的方案,如根据有关原则和精神赋予受害者诉权;加强典型案例的参考作用,提高法官的素质和水平等。
2005年第5期经济经纬.5美国证券法的默示民事责任对我国的借鉴作用杨峰(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江西南昌340000)摘要:美国证券法的默示民事责任是指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但法官可以根据证券法的立法意图和基本原则而给予当事人民事诉权的民事责任.笔者阐述了美国证券法的默示民事责任产生的原因,理论依据及条件,同时分析了我国证券民事责任的缺点,提出了借鉴美国的默示民事责任来完善我国证券民事责任的方案.关键词:美国;证券法;明示民事责任;默示民事责任中图分类号:71.24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6—1096(2005)05—0145—03收稿日期:2005—07—0一,美国证券法的默示民事责任概述明示的民事责任(),是指在法律中明文规定所设立的民事责任,即我们一般意义上所指的民事责任.默示的民事责任(1),是和明示的民事责任相对立的一种民事责任,是指法律上没有作明确的规定,但是法官可以根据民事法律的精神或立法意图和基本原则,而赋予当事人民事诉权的民事责任.默示民事责任存在于英美法系国家,对大陆法系国家来说,民事责任只能是明示的,而无默示而言.在英美法上,对一个违法行为,虽然法律无明确规定,但给予受害者隐含的诉权,有着历史传统.早在一百多年前,法官在审理一个案件时,就根据原告主张被告的行为不符合法律的规定,赋予原告一个私人的诉因.根据美国侵权法重述的观点,当为了保护某一群特定人,一个法律规定应为一个行为或不行为,但对违反该规定之行为人却未明文赋予一定的民事责任时,法院如认为私人诉权有助于达到立法目的以及为确保此一法律执行之有效所需要,则不妨给予此等受害人一种私人诉权……,但是现在美国的默示的民事责任主要存在于证券民事诉讼中,在证券法领域外,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默示的诉权持否定的态度.所谓证券法上默示的民事责任是指为强调保护投资人利益,虽然法律没有明确规定诉权,但法院可以根据证券法立法意图及基本原则赋予原告诉权的民事责任.一般说来.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证券法上的民事责任是明示责任,即在法律上明确规定各种违法行为及其承担的民事责任.例如日本《证券交易法》在条文中明确规定了虚假陈述的民事责任和操纵证券市场的民事责任.而英美法系国家和地区的证券法既明确规定民事责任又采取默示的民事责任.美国是世界上证券市场最成熟,证券法律最发达钓国家,其证券民事责任制度也最为完善和发达.美国在证券法上采取明示和默示民事责任兼顾,以明示责任为主,默示责任为辅.美国证券法对于民事责任的规定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明确规定当事人违法行为的民事责任.例如,《1933年证券法》第1条规定了对登记文件中错误陈述与遗漏的民事责任,第2条规定了有关招股书和通讯引起的民事责任;《1934年证券交易法》第9条规定了操纵市场的民事责任,第6条规定的内部人短线交易的民事责任,第18条规定的对误导陈述负有的民事责任.第二,法律仅规定某些行为非法并禁止进行这些行为,但未规定受害者可以提起诉讼要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根据传统的侵权法原理和证券法的立法意图及基本原则,受害者具有默示的民事诉权,可以提起诉讼要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如对违反《证券交易法》第()条,联邦交易委员会的规则0一5,以及不按《证券交易法》第4()条的要求公布代理投票信息的行为,违反《证券交易法》第7条,第5()条,证券法第7()条的行为等.二,美国证券法默示民事责任产生的原因和理论依据(一)美国证券法上默示民事责任产生的原因关于证券法上默示民事责任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美国证券法上规定的明示民事责任还存在漏洞,不足于充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默示民事责任的产生能弥补明示责任的缺陷.《1934年证券交易法》明确规定的赔偿仅指证券的出售.而不包括证券的购买.因此,证券交易法只保护受损失的买方,而不保护遭受损失的卖方.尽管《1934年证券交易法》第9()条和第8()条规定的赔偿并不区分证券的买方和卖方.但这仅指不按证券交易法的要求汇报的行为,作者简介:杨峰(1970一),男,江西宁都人,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教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民商法研究.?145?对于其他行为,则还是区分买方和卖方.此外,因为《1933年证券法》明确规定发行证券时必须呈报登记备案的文件,所以.该法案仅涉及证券的上市,而不涉及证券进入二级市场交易时发生的欺诈行为.《1934年证券交易法》第6()条规定的内幕交易的民事责任仅涉及局内人,而且仅允许发行证券的公司得到赔偿,但因为欺诈行为而遭受损失的投资者却得不到赔偿.由此可见,美国证券法明确规定的民事责任存在很大的局限,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充分的保护.第二.美国属于英美法系国家.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在判例的地位,法官的权限,法律推理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区别.在大陆法系国家,法官是法律的奴仆.只能司法不能立法,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行事,在运用法律作出裁判时必须严格忠于立法原意,无权摆脱法律规则的约束;英美法系将法院置于主导地位,法官决定着法律的效力,兼具司法和某种立法职能,可以在判决中创造新的原则.在法律推理方面,大陆法系采用演绎法的推理方式,整个审判过程被严格地限定在形式逻辑的三段论中,从一般规则到个别判决而确立一般法律原则.而英美法系则采取归纳法的推理方式,围绕个别问题的判决,并从判例到判例,构思出一般规则.因此,在英美法系国家,法官可以通过判例来设立某种规则或原则.这种区别决定了,由法院确定默示民事责任对大陆法系国家来说简直不可思议,而对英美法系的国家却并不为怪,故此,为了充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使受骗的投资者得到赔偿,美国法院创设了一种默示的诉权.(二)美国证券法默示民事责任的理论依据因为证券默示民事责任的诉权是由法律默示而不是明确规定的,因此,对于证券默示民事责任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即法院是基于什么理由给予受害者诉权,在美国的法院和理论界有着争议.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1)侵权法原理.按照英美法的侵权法理论,即使没有法律的明确规定,违法行为的受害者对行为人提起诉讼的权利也是默示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