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四十三条

民法四十三条

发布时间: 2022-04-27 05:08:43

⑴ 民事诉讼法第43条

会使自我精神不

民法典对接财产不管人的企业怎样规定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财产代管人如果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失踪人财产损失,要承担赔偿责任。如果不履行代管职责、侵害失踪人财产权益或者丧失代管能力,失踪人的利害关系人还可以向法院申请变更财产代管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十三条财产代管人应当妥善管理失踪人的财产,维护其财产权益。
失踪人所欠税款、债务和应付的其他费用,由财产代管人从失踪人的财产中支付。
财产代管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失踪人财产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四条财产代管人不履行代管职责、侵害失踪人财产权益或者丧失代管能力的,失踪人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变更财产代管人。
财产代管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变更财产代管人。
人民法院变更财产代管人的,变更后的财产代管人有权请求原财产代管人及时移交有关财产并报告财产代管情况。

⑶ 民法典包括哪些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包括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和侵权责任。
民事权利是否以财产利益为内容民事权利可分为财产权和人身权。
具体如下:
1、人身权是指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与主体人身不可分离的权利。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
2、支配权,是指主体对权利客体可直接加以支配并享受其利益的权利。物权、人身权、知识产权都属于支配权,请求权是指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3、抗辩权广义上是指抗辩请求权或否认他人的权利主张的权利,有的称为异议权狭义上是指对抗请求权的权利。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十四条 不能辨认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其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认定该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被人民法院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经本人、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申请,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复的状况,认定该成年人恢复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本条规定的有关组织包括: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医疗机构、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民政部门等。第四十三条 财产代管人应当妥善管理失踪人的财产,维护其财产权益。
失踪人所欠税款、债务和应付的其他费用,由财产代管人从失踪人的财产中支付。
财产代管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失踪人财产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⑷ 民法通则各条分别是什么

第一章,基本原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第二条,调整范围。第三条,平等原则。第四条,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原则。第五条,民事权利受法律保护原则。第六条,遵守法律和政策原则。第七条,禁止权力滥用原则。第八条,适用范围。

第二章,公民(自然人)

第一节,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第九条,公民民事权利的开始与终止。第十条,公民民事权利能力平等。第十一条,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第十二条,未成年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第十三条,精神病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第十四条,法定代理人。第十五条,公民的住所。

第二节,监护
第十六条,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第十七条,精神病人的监护人。第十八条,监护人的职责权利和民事责任。第十九条,精神病人民事性能力的宣告。

第三节,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
第二十条,宣告失踪的条件。第二十一条,宣告失踪的法律后果。第二十二条,宣告失踪的撤销。第二十三条,宣告死亡的条件。第二十四条,宣告死亡的撤销。第二十五条,宣告死亡撤销后的财产返还。

第四节,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
第二十六条,个体工商户的定义。第二十七条,宁村承包经营户的定义。第二十八条,“两户”合法权益的保护。第二十九条,“两户”民事责任的承担。

第五节,个人合伙
第三十条,个人合伙的定义。第三十一条,合伙合同。第三十二条,合伙财产。第三十三条,合伙字号与经营范围。第三十四条,合伙的内部关系。第三十五条,合伙的民事责任。

第三章,法人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三十六条,法人的定义及其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第三十七条,法人的条件。第三十八条,法定代表人。第三十九条,法人的住所。第四十条,法人的清算。

第二节,企业法人
第四十一条,企业法人资格的取得。第四十二条,经营范围。第四十三条,企业法人的民事责任。第四十四条,企业法人的变更。第四十五条,企业法人的终止。第四十六条,注销登记。第四十七条,清算。第四十八条,承担责任的财产范围。第四十九条,法定代表人的法律责任。第

第三节,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法人
五十条,法人资格的取得。第四节,联营
第五十一条,法人型联营。第五十二条,合伙型联营。第五十三条,合同型联营。

第四章,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
第五十四条,民事法律行为。第五十五条,实质要件。第五十六条,形式要件。第五十七条,法律效力。第五十八条,无效民事行为。第五十九条,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第六十条,部分无效。第六十一条,无效、撤销的法律后果。第六十二条,附条件的民事行为。

第二节,代理
第六十三条,代理及其适用范围。第六十四条,代理的种类。第六十五条,委托代理的形式。第六十六条,无权代理。第六十七条,违法代理。第六十八条,转委托。第六十九条,委托代理的终止。第七十条,法定代理或指定代理的终止。

第五章,所有权

第一节,财产所有权和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
第七十一条,财产所有权的定义。第七十二条,所有权的取得。第七十三条,国家财产所有权。第七十四条,集体财产所有权。第七十五条,个人财产所有权。第七十六条,财产继承权。第七十七条,社团财产。第七十八条,共有。第七十九条,埋藏物与拾得遗失物的归属。第八十条,土地使用权与承包经营权。第八十一条自然资源使用权与承包经营权。第八十二条,经营权。第八十三条,相邻关系。

第二节,债券
第八十四条,债的定义。第八十五条,合同的定义。第八十六条,按份之债。第八十七条,连带之债。第八十八条,合同的履行。第八十九条,债的担保。第九十条,借贷之债。第九十一条,合同的转让。第九十二条,不当得利。第九十三条,无因管理。

第三节,知识产权
第九十四条,著作权。第九十五条,专利权。第九十六条,商标权。第九十七条,发现权、发明权及其他科技成果权。

第四节,人身权
第九十八条,生命健康权。第九十九条,姓名权、名称权。第一百条,肖像权。第一百零一条,名誉权。第一百零二条,荣誉权。第一百零三条,婚姻自主权。第一百零四条,婚姻、家庭、老人、母亲、儿童和采集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第一百零五条,男女平等。

第六章,民事责任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一百零六条,归责原则。第一百零七条,民事责任的免除。第一百零八条,债务的清偿。第一百零九条,因保护公益或他人私益受损失的赔偿和补偿。第一百一十条,法律责任的重合。

第二节,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
第一百一十一条,违约责任。第一百一十二条,赔偿责任与违约金。第一百一十三条,双方违约。第一百一十四条,防止损失扩大。第一百一十五条,合同变更或接触式的违约责任。第一百一十六条,因上级机关的原因违约时的责任承担。

第三节,侵权的民事责任
第一百一十七条,侵害财产权的民事责任。第一百一十八条,侵害知识产权的民事责任。第一百一十九条,侵害生命健康权的民事责任。第一百二十条,侵害人格权的民事责任。第一百二十一条,职务侵权责任。第一百二十二条,产品侵权责任。第一百二十三条,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第一百二十四条,环境污染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第一百二十五条,地面施工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第一百二十六条,物件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第一百二十七条,动物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第一百二十八条,正当防卫。第一百二十九条,紧急避险。第一百三十条,共同侵权责任。第一百三十一条,混合过错责任。第一百三十二条,公平责任。第一百三十三条,无行为能力任何限制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

第四节,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第一百三十四条,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第七章,诉讼时效

第一百三十五条,普通诉讼时效。第一百三十六条,短期诉讼时效。第一百三十七条,诉讼时效的计算。第一百三十八条,当事人自愿履行。第一百三十九条,诉讼时效的终止。第一百四十条,诉讼时效的中断。第一百四十一条,特殊规定。

第八章,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

第一百四十二条,涉外法律适用的一般规定。第一百四十三条,涉外民事行为能力的法律适用。第一百四十三条,涉外民事行为的法律适用。第一百四十四条,不动产所有权的法律适用。第一百四十五条,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第一百四十六条,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第一百四十七条,涉外婚姻关系的法律适用。第一百四十八条,涉外抚养关系的法律适用。第一百四十九条,涉外继承关系的法律适用。第一百五十条,公共秩序保留。

第九章,附则

第一百五十一条,民族自治地方的变通或补充规定。第一百五十二条,本法生效前的国企法人资格。第一百五十三条,不可抗力的定义。第一百五十四条,期间的计算。第一班五十五条,与期间计算有关的术语。第一百五十六条,生效日期。

⑸ 《民法通则》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在〈民法典〉中可以找到相关的法律法规吗

我国《民法通则》第43条规定:“企业法人对他的法定代表人或其他工作人员的经营活动,承担民事责任。”

《民法典》
第六十一条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规定,代表法人从事民事活动的负责人,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义从事的民事活动,其法律后果由法人承受。
法人章程或者法人权力机构对法定代表人代表权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相对人。
第六十二条法定代表人因执行职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法人承担民事责任。
法人承担民事责任后,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规定,可以向有过错的法定代表人追偿。

⑹ 如何理解民法通则第43条

您好,我国《民法通则》第43条规定:“企业法人对他的法定代表人或其他工作人员的经营活动,承担民事责任。”第121条规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法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8条规定:“企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或其他工作人员,以法人的名义从事经营活动,给他人造成经济损失的,企业法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第56条:“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或其他工作人员以法人的名义进行业务活动,给他人造成经济损失的,比照民法通则第三条的规定,由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承担民事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2条规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人员因职务行为或者授权行为发生的诉讼,该法人或其他组织为当事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以及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致人损害的,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一条的规定,由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民事责任。上述人员实施与职务无关的行为致人损害的,应当由行为人承担赔偿责任。”由此可见,相关立法和解释上,对于法人侵权的构成要件中侵权行为的具体表述并不相同。于是有相关学者抽象出“经营活动说”“名义说”“执行职务说”等观点。梁慧星教授认为,中国民法通则第43条规定使用“经营活动”一语,似应解释为凡从事法人经营活动及与经营活动有关的行为,无论法律行为、准法律行为或事实行为,均应属于“执行职务”的范围。我认为,这些观点都存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重要的不是如何表述,而是对相关词语内容的具体解释与阐述。《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8条在我看来,即为最高院对《民通》第43条的具体解释与说明。因此,43条中的“经营行为”,在法人侵权责任的范畴上,宜解释为“执行职务”。因而,如何认定“执行职务”就成为问题的关键,也是司法实践中的难题。

在关于执行职务行为的范围确定,我国大陆法学界有三种观点:1.以行为人所属法人的意思为标准,即法人指派、要求或者命令行为人从事的行为为职务行为;

2.以行为人的意思为标准,即执行职务行为原则上以法人指派、要求或者命令为原则确认,但行为人为法人利益从事的行为也以履行职务行为对待3.以执行职务的外部表现为标准,即执行职务行为原则上以法人指派、要求或者命令为原则确认,但行为外表系执行职务是应当认定为执行职务行为。因而归纳出认定职务行为的六条原则:1造成损害的行为是否发生在执行职务过程中;2
造成损害的行为是否发生在执行职务的工作场所;3造成损害的行为是否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的;4造成损害的行为是否为行为人所属法人明示或知晓6
法人是否有权对行为人造成损害的行为进行监督与制止。这些理论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在司法实践要结合具体情况考量。

在认定标准上判例与学说通说是“外观主义”。日本学者山本敬三认为,判断职务行为的基准在事实性侵权行为情形和交易性侵权行为的情形有所不同。1.事实性侵权行为,其基准是该行为的实施与理事等的职务有无关联,否则被认为是理事等的个人行为。2.交易性侵权行为,其判断基准是外形理论,从行为的外形观察,看它是否属于理事等的职务范围或者是否与职务的执行有适当的牵连关系。但相对人明知或者因重大过失不知该行为不属于其职务范围时,判例认为法人不承担责任。林诚二教授认为,所谓执行职务,依通说及实务见解系采外观主义,指行为人所为之行为在外观上,足使人认为其在执行职务或者与其在职务有牵连者即可,不采主观主义。因此“外观主义”的关键是从外观上看是否属于职务范围或者是否与职务的执行有适当的牵连关系。

⑺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十三条第二款

当事人经人民法院准许延期举证但因客观原因未能在准许的期限内提供,且不审理内该证据可能导致容裁判明显不公的,其提供的证据可视为新的证据。
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一般的证据要求在举证期限内提供,而新的证据可以在举证期限外提供。如果第四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证据不被采纳,可能致裁判明显不公,所以就要视为新的证据,意思是可以在举证期限外提供,可以采纳。

⑻ 民法典对优良家风的规定有什么

法律分析:民法典的“家风条款”是一种价值导向更是行为规范,在司法实务中落实该条款是树立优良家风和弘扬家庭美德的关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43条明确规定,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家庭成员间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民间将该条款称为“家风条款”,优良家风自此作为法律基本原则予以确定,这对民众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念,引导家庭成员共建美好家庭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三条 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

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家庭成员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⑼ 民法典对婚内出轨怎么规定的

婚内出轨的规定如下:我国法律明确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有与他人同居的情形时,人民法院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因与他人同居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婚内出轨,属于违法与不忠,存在情理上的过错,在夫妻离婚时分割财产时应少分或不分,同时无过错方可以主张赔偿。
现就可以主张赔偿的理由予以阐述:
1、出轨,一般是指夫妻在婚姻存续期间,夫或妻一方与婚外异性发生性关系。
2、出轨行为严格说还不属于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规定的四种可请求赔偿的过错行为:
(1)重婚的(2)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3)实施家庭暴力的(4)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虽然明显存在对无过错方的不公平,但如果用第一千零九十一条来维权(请求赔偿)法律支持度还不够硬实。
3、虽然出轨没有列入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规定的可请求赔偿的过错范围,但出轨有外遇是违法行为(违反了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三条规定: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庭成员间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或不忠行为,违法与不忠即属于过错(法理转换关系)。
4、关于夫妻不忠行为,通常说就是“婚外情”或“出轨”,我国法律上主要规定了三种夫妻不忠行为,即:通奸、同居、重婚。
二、离婚财产分割原则是什么1、男女平等原则。男女平等原则既反映在民法典的各条法律规范中,又是人民法院处理婚姻家庭案件的办案指南。该原则体现在离婚财产分割上,就是夫妻双方有平等地分割共同财产的权利,平等地承担共同债务的义务2、照顾子女和女方利益原则。这里的“照顾”,既可以在财产份额上给予女方适当多分,也可以在财产种类上将某项生活特别需要的财产,比如住房,分配给女方。毕竟从习惯势力上、从传统因素的影响所造成的障碍上、从妇女的家务负担、生理特点上讲,离婚后一般妇女在寻找工作和谋生能力上也较男子要弱,更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帮助。同时,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要特别注意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财产权益。未成年人的合法财产不能列入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3、有利生活,方便生活原则。在离婚分割共同财产时,不应损害财产效用、性能和经济价值。在对共同财产中的生产资料进行分割时,应尽可能分给需要该生产资料、能更好发挥该生产资料效用的一方对共同财产中的生活资料进行分割时,要尽量满足个人从事专业或职业需要,以发挥物的使用价值。不可分物按实际需要和有利发挥效用原则归一方所有,分得方应依公平原则,按离婚时的实际价值给另一方相应的补偿4、权利不得滥用原则。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不得把属于国家、集体和他人所有的财产当作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不得借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名义损害他人合法利益上所述,根据新婚姻法关于出轨规定,因为出轨导致离婚的,如果是男方的过错,则应该向女方支付精神损失赔偿。在分割财产的时候,女方可以得到适当的照顾。如果男方不同意离婚,女方可以向法院提出诉讼,要求法院作出判决。一般这种情况下,法院会支持女方诉讼请求的。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离婚案件起因都是夫妻一方出轨,对婚姻不忠,作为受害方,是有权请求诉讼离婚并且要求支付精神损失赔偿。而法院在判决此类离婚案件时对于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也会适当照顾受害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二条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第一千零七十九条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第一千零九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
(二)与他人同居;
(三)实施家庭暴力;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五)有其他重大过错。

⑽ 民法通则第四十三条对应民法总则是多少条

民法通则第四十三条:企业法人对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经营活动回,承担民事责任。答对应民法总则第六十条到六十二条,第六十条:法人以其全部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第六十一条: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规定,代表法人从事民事活动的负责人,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义从事的民事活动,其法律后果由法人承受。法人章程或者法人权力机构对法定代表人代表权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相对人。第六十二条:法定代表人因执行职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法人承担民事责任。法人承担民事责任后,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规定,可以向有过错的法定代表人追偿。

热点内容
19经济法基础第四章 发布:2025-01-15 18:14:41 浏览:188
劳动法工资结算方式 发布:2025-01-15 18:06:43 浏览:147
劳动法解释停职员工待遇 发布:2025-01-15 17:40:35 浏览:399
国税局政策法规科职责 发布:2025-01-15 17:37:38 浏览:457
劳动合同法三到五年 发布:2025-01-15 17:24:42 浏览:478
殴打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5 17:22:22 浏览:578
县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意见 发布:2025-01-15 16:40:42 浏览:894
重庆合同律师 发布:2025-01-15 16:39:58 浏览:636
榆次免费法律咨询 发布:2025-01-15 15:49:54 浏览:163
法官考察材料 发布:2025-01-15 14:58:25 浏览: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