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刑法不是公务

刑法不是公务

发布时间: 2022-04-27 12:44:22

1. 刑法规定的“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是指哪些

“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的范围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我国政治、经回济体制的改革答不断发展变化。在现阶段,主要有下列四种:( l)依法履行职责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依法履行职责的各级人民政协委员;( 3)依法履行审判职责的人民陪审员;( 4)协助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村民委员会、村党支部、居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党支部等农村和城市基层组织人员。

2. 中国《刑法》第271条是什么

我国《刑法》第271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可并处没收财产”。“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382条、第383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根据以上第271条第2款的规定,在特定条件下,涉嫌职务侵占的行为应认定为贪污行为予以处罚。笔者认为,要正确理解和适用好此条款,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几方面。
一、对犯罪主体的准确把握
第271条第1款规定的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而第2款规定的主体是“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人认为,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除国家工作人员以外的在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主管、经手、管理本单位财物的人员,不具有从事公务的特征。还有人认为,职务侵占罪只发生在非国有单位里,笔者认为,职务侵占的主体包括所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成员,无论是否从事公务。职务侵占罪与贪污罪是法条竞合的关系。首先,从第271条的文理解释上来看,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人员,并不排除国家工作人员。“单位”也不排除国有单位。“财物”包括公私财物。而第382条第1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因此,第271条与第382条是普通法与特别法,全部法与部分法的关系。不必在职务侵占罪的主体中明确排除国家工作人员,也不能限定为非国有单位。其次,第271条第382条是法条竞合的关系。所谓法条竞合,是指一个行为同时符合数个法条规定的犯罪构成,但从数个法条之间的逻辑关系看,只能适用其中一个法条,当然排除运用其他法条的情况。数个法条可以因犯罪主体、对象、目的、手段或危害结果形成竞合。职务侵占罪与贪污罪则同时因犯罪主体、犯罪对象形成竞合,因为职务侵占罪的主体可以包括贪污罪的主体,职务侵占罪的对象也可以涵盖贪污罪的对象。当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既符合贪污罪的规定,也符合职务侵占罪的规定,适用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即以贪污罪定罪。当犯罪行为的内容已超出外延窄的贪污罪的概念时,适用全部法优于部分法的原则的职务侵占罪定罪处罚。具体而言,这些情形有:
1、非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包括董事、监事、负责人、职工、工人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
2、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即不从事公务,只从事劳务的一般工人等非法占有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
3、国有公司、企业或事业单位中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侵占非公共财物的情形下,也以职务侵占论处。
二、对犯罪对象的正确认定
按第271条规定,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是“本单位财物”。由于这里的“本单位财物”既可能是公共财产,如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也可能是国有与集体、个人、外资混合而成的混合型经济,还可能纯粹是私有财产。于是就产生了问题,即在“本单位财物”表现为纯粹私有财产的情况下,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已有的行为,究竟是定贪污罪还是定职务侵占罪?要解决此问题,关键在于如何理解第271条第2款规定的“依照贪污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有人认为,“依照贪污罪”的规定定罪处罚是指“构成贪污罪”,即无论财产性质,一律成立贪污罪,贪污罪的犯罪对象已经由单一的公共财产扩大到公私财产的范畴了。我们认为,“依照贪污罪的规定定罪处罚”,是指符合第382条规定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定贪污罪。不符合第382条规定的贪污构成要件但符合第271条第1款的,定职务侵占罪。所以,贪污罪的犯罪对象仍限于公共财产。
第382条规定的贪污罪的最高法定刑为死刑,但性质近似的职务侵占罪规定的最高法定刑仅为15年。由此可见,若将“依照贪污罪的规定定罪处罚”理解为一律构成贪污罪,可能会导致某些宜定为职务侵占罪的情形而被定为贪污罪,不利于对被告人人权的维护。另外,类似的情形,例如,刑法第265条规定:以牟利为目的,盗接他人通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号码或者明知是盗接、复制的电信设备、设施而使用的,依照本法第264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很明显,第265条规定的“依照第264条(盗窃罪)的规定定罪处罚”,是指符合盗窃的构成要件即“盗窃公私财产,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才定盗窃罪,反之不宜定为盗窃罪,而不是无论数额和次数,一律定为盗窃罪。
所以,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为“本单位财物”,包括公共财产、混合型财产和私有财产。但如果犯罪对象为公共财产时,犯罪主体、客观行为等要件符合贪污罪的特征时,则应以贪污罪定罪处罚。

3. 不是公务员是否存在收受贿赂

参考~
受贿罪
1、个人受贿数额在5千元以上的;
2、个人受贿数额不满5千元,但情节较重的。

3、利用职务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利益。索贿不是独立罪名。

4、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行为。

5、利用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收受请托人财物。

6、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与他人谋利,具有他人牟利的要件。在受贿场合,无须此要件,至于为他人牟利是否实际牟到不影响定罪。此外要注意两种以受贿罪论处的情况,一是经济往来中,国家工作人员违反违法,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以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第二种情况,斡旋受贿罪。此种情况下要求是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这点要注意,例如,某人在纪委里代职,其给火车站站长批个条子要车皮,这时候,他的地位和影响促使车站受其意图行使职权,即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即构成此罪。

关于定罪问题,主要注意受贿罪和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后区别,二者主体不同,身份不同,一个是公务员,一个是非公务员,这种区别数以于贪污和职务侵占的区别,再一个就是要注意和贪污罪的区别,受贿罪是利用职权收受其它人的贿赂,而贪污是利用职务之便侵犯公共利益。

我国《刑法》第385条第1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同时,我国《刑法》第93条对国家工作人员的概念进行了明确规定:在该条第一款中规定“本法所称的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并在该条第2款中还规定:“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根据以上的法律规定,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只要符合国家工作人员的主体要求,并且实施了利用职权或者职业的便利条件索取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就可以构成受贿罪。

4. 新刑法对非国家工作人员是怎么规定的

对于非国家工作人员的行贿和受贿行为依然是触犯刑法的,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两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第三百八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一百六十四条【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为谋取不正当商业利益,给予外国公职人员或者国际公共组织官员以财物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5. 刑法中国家工作人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各自包含哪些人,这两者有何区别

一、刑法中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即指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家机关,即国家政权机关,它包括各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军队中的各级机关。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从广义上讲,中国共产党的各级机关应纳入国家机关的范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因此,人民政协各级机关中的专职工作人员,也可以列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范围内。
综上所述,在我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主要指以下几类人员:
1、中国共产党各级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2、国家各级权力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即全国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3、行政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即国务院及其所属部、委、局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管理机构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4、审判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即在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5、检察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即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6、军队各级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7、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机关中专职从事公务的人员。
此外,在行政机构改革中,一些原为国家行政部门的机关被撤销或改变体制而组成的“公司”,若靠国家行政拨款,主要担负行政管理工作的,亦应纳入国家行政机关的范围。在这些“公司”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亦应视为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二、刑法中的国家工作人员,即参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管理的人员
根据刑法第93条第2款的规定,准国家工作人员包括以下三类:
1、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公司、是指公司财产属于国家所有的公司及国家控股的股份公司。国有企业,是指财产属于国家所有而从事生产性、经营性的企业。国有事业单位,是指国家投资兴办、管理从事科研、教育、文化、体育、卫生、新闻、广播电视、出版等单位。人民团体,是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级青、工、妇等人民群众团体。
2、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委派”,是指委任和派出。受委派从事公务的人员,无论其先前是否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只要具有合法被委派的身份,即应视为是“以国家工作人员论”者。
3、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这类人员是指除上述两类人员外,其他一切依照法律规定在国家机关、国有单位职能管辖,管理范围内从事公务的人员,如:非国家工作人员因受国家机关、国有单位的合法委托而从事公务的人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原本不是国家工作人员的代表,如原本是工人、农民、演艺员、运动员、专职教师、专职科技人员、个体经商户等人民代表;人民法院的陪审员、人民检察院的特邀检察员、监察部门的特邀监督员等。
司法实践中,在界定“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的范围时,应当紧紧地扣住这类人员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凡具备这三个条件,且不属于刑法第93条第1款和第2款列举的前两种情形的人员,即可以纳入“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范围。

三、两者的区别,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属于国家工作人员,但国家工作人员不一定就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6. 刑法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既遂的量刑标准

法律分析: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行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两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第三百八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7. 新刑法妨碍公务罪是怎么认定和处理的

您好,妨害公务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依法执行职务,或者在自然灾害中和突发事件中,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或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虽未使用暴力,但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本罪主观上限于故意,即行为人必须明知上述人员正在依法执行公务而加以阻碍,才能构成本罪。犯本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在我国《刑法》分别对于妨碍公务罪的认定和处理作出明确的解释,具体如下:
妨碍公务罪的认定
(一)审查行为人是否使用了“暴力、威胁方法”。法律只规定了触犯妨害公务罪的必要条件是行为人实施了暴力、威胁方法,但“暴力”达到什么程度才构成妨害公务罪,我国刑法在条文上未明确规定,也未有相关的司法解释,这就需要办案人在对法律和政策的理解上持有公正、合理、严谨的执法态度。笔者认为,“暴力”行为,至少应造成对方(执行公务的人员)人身伤害的后果,或虽未造成人身伤害但在社会上造成严重的政治影响。倘若行为人没有使用暴力,只是谩骂、吵闹、推搡等轻微行为,或虽使用暴力,对执行公务有一定妨害,但未对执行公务人员造成人身伤害的后果,不能认定构成妨害公务罪;公安机关执法人员在处理民事纠纷时,一方行为人不服执法人员的执法方式而与之发生冲突的案件或处理行为人酒后滋事,对其进行管理时发生冲突的案件,行为人所使用的暴力并不是针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公务活动的,而是泄愤或报复等目的,也不宜按妨害公务罪处理;行为人使用暴力,造成执行公务人员人身伤害轻微伤后果,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社会危害性较大的,可认定构成妨害公务罪。
(二)审查被妨害公务的执法人员是否严格依照法律执行公务。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八十二条、八十三条规定,公安机关对需要传唤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接受调查的,使用传唤证传唤,对现场发现的违法嫌疑人,人民警察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并在询问笔录中注明违法犯罪嫌疑人到案经过、到案时间和离开时间,应当将传唤的原因和依据告知被传唤人或其家属。实践中,有时公安机关在办案过程中即使执行公务的内容合法,但执行的形式不合法,也很难说这是“依法执行公务”,因此笔者认为即使这时行为人实施了妨害公务的行为,也不应认定构成妨害公务罪。另外,笔者在办理妨害公务案件中还发现办案民警执法手段简单,使原本不应发生的妨害公务案件时有发生。如对于邻里、夫妻间的纠纷,办案民警应在第一时间了解情况,稳定双方的情绪,在社区或当事人亲属的帮助下化解矛盾,而不应不问原因一律将当事人带到公安机关处理,激化矛盾,因此在审查中需对上述情节综合考虑。
(三)是审查认定中应注重复核证据。妨害公务案件中的证据主要是证人证言、受侵害人的陈述、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而受侵害人的陈述大都千篇一律,仅凭这些证据很难认定犯罪嫌疑人有罪。因此,检察机关在审查证据的过程中,应对受侵害人提供的证据进行调查核实,必要时应对证人的证言进行复核,重新询问受到不法侵害的执法人员。没有现场群众的证言,没有非利害关系人的证词,只有公安机关一家证据和犯罪嫌疑人供述的,不应轻易定罪。
妨碍公务罪的处理
妨害公务如果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你现在可以看手中的拘留通知,如果是治安拘留,则到期会放人。如果是刑事拘留,则在十多天后会转为逮捕,后按刑事诉讼程序办理,直到审判,执行,服刑完毕后才放人。实践中定罪量刑的可看许多情况,如态度、后果、退赔、自首、揭发、检举、立功、主从犯、未成年、累犯、未遂等,另要考虑证据情况,按你所讲,如条件允许,可委托律师辩护,可争取轻判。 《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国家公职人员是为了保证社会的安定和谐和长治久安进行执法活动,对于人民来说是一件有益的事情。不应该去以暴力或者是其他手段阻碍公职人员的执法活动。除了在执法活动中,一些特殊情况下不是作为公务人员办理事务也可能会认定为这个罪名。所以了解新刑法中妨碍公务罪怎么去认定和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8. 最新刑法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量刑标准

最新《刑法》中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量刑标准是:
1、犯此罪,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两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第三百八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9. 如何界定刑法中规定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第九十四条:司法工作人员的范围本法所称司法工作人员,是指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

(9)刑法不是公务扩展阅读

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包括在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军事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2、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公司、是指公司财产属于国家所有的公司及国家控股的股份公司。

国有企业,是指财产属于国家所有而从事生产性、经营性的企业。国有事业单位,是指国家投资兴办、管理从事科研、教育、文化、卫生、新闻、广播电视、出版等单位。人民团体,是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级青、工、妇等人民群众团体。

3、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委派”,是指委任和派出。受委派从事公务的人员,无论其先前是否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只要具有合法被委派的身份,即应视为是“以国家工作人员论”者。

4、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10. 刑法93条身份犯的问题

刑法第九十三条是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界定。刑法分则中,部分罪名需要满足国家工作人员身份才构成,例如贪污罪、受贿罪等。国家工作人员是我国刑法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他不仅涉及到对罪名的定性,而且涉及到对犯罪人处刑的轻重,以及刑法打击重点的确定。
(一)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的范围
此类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国家机关工作,二是其工作性质属于从事公务。凡不是在国家机关工作或虽在国家机关工作,但其工作性质不属于从事公务,都不属于国家工作人员之列。在这里我们要搞清工作人员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区别,这对我们区别某些罪名具有重要意义,在刑法分则里规定某些罪名时,有的条文将犯罪主体规定为国家工作人员(如贪污罪、贿赂罪),有的条文将犯罪主体规定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如渎职罪)。从刑法九十三条规定看,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而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即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这在逻辑上往往容易使人理解为国家工作人员即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从条文的逻辑性上分析,这样的理解是正确的,但从实际情况看,却不能作这样的解释。事实上,二者之间是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即国家工作人员是包含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所有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是国家工作人员,但国家工作人员不一定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3)。另外,要准确地理解国家工作人员,其必须对国家机关的范围以准备的界定。关于国家机关的范围界定,目前我国刑法理论界还存在以下几种观点:其一,认为国家机关就是指从事国家管理和行使国家权力以国家预算拨款作为独立活动经费的中央和地方各级组织,具体包括国家的各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军事机关(4)。其二、认为国家机关除了上述的国家机关外,还包括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和人民政协的各级机关(5)。其三,主张国家机关应当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各级机关、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军队中的各级机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各级机关以及一些名为总公司但实为国家行政部门的机构(如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电力总公司等)。这种观点认为,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所从事管理的活动事关国家的大政方针,所以不能把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排出在国家机关之外。至于那些名为总公司,但实为国家行政部门的机构并不适用企业的经营机制,而是依照国家行政拨款,从事行政管理的职能部门,所以其本质仍属于国家机关(6)。但笔者认为,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司法实践中,对国家机关进行界定都应有法律依据,不能人为的扩大解释,以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我国的宪法第三章明确规定我国的国家机构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7种。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和人民政协的各级机关部属于国家机构,而国家机构属于上位概念,国家机关属于下位概念,因而也就不属于国家机关。所以在政党机关和政协机关从事公务的人员不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至于目前在我国存在的所谓名为总公司实为国家行政部门的机构,笔者认为更不应视为国家机关。尽管这些部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作为国家的行政机关的,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政企分开的改革要求的具体体现,这些原先的行政管理机关正在逐步地转变成为一种国家的经营管理组织,其管理经济的模式也逐步地摆脱原来的行政管理而转向经济管理。所以尽管这些组织再目前仍可能具有原来的行政机关的痕迹,但从其性质以及发展来看,把它们视为国家的行政机关是不合适的。
(二)以国家工作人员论者,即准国家工作人员
此类人员并非刑法本质意义上的国家工作人员,因此亦可称为准国家工作人员,具体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的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公司、企业是指其财产全部或相当部分属于国有,并且国家对全部财产具有控制支配力的公司、企业、包括国有独资公司、企业和国有控股的公司、企业。国有事业单位是指国家投资兴办管理从事教研、教育、文化、体育、卫生、新闻、广播、电视、出版等的单位。人民团体是指国家预算并划拨经费的群众性组织,如各民主党派、工会、妇联、共青团。此类人员原非国家工作人员,但由于他们通过委托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享有国家资产的权利,其工作性质属于从事公务。因此在上述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应当均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2、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这里的非国有单位应广义地理解为除国有公司、企业、事业以外的各种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以及依法设立的各种社会团体。其中的公司、企业可以是各类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三资企业以及非国有控股共。在把握这类工作人员时,关键要正确理解“委派”,这里的委派应具有下列条件:其一,委派的有效性,即委派必须由上述国有单位出面,明确表示委派的意思。而不是私人委派。委派的方式,一般要以书面的形式,在特定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口头的形式,并且要得到受委托人的承诺。其二,委派的合法性,即委派的单位只能在其合法性权利范围内进行委派,如果超越委派权限,这种委派就不具有合法性,受委派的人就不能为国家工作人员。其三,委派的隶属性,受委派人员接受委派人的领导,管理,监督。其四,委派的特定性,委派的内容仅限于委派人到非国有单位代表委派的国有单位从事公务活动即从事领导,监督,管理等活动,而不是直接从事生产、劳动、服务等劳务活动。如果受委派人从事的是劳务劳动,则受委托人不能是国家工作人员。
3、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范围
即除前面两种人员以外的其他准国家工作人员,他们是依照法律被选举或任命的从事国家事务管理的人员,具体包括政党机关、政协机关从事公务的人员,由法律、法规授权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是依法产生的,具有相当的广泛性,既有国家工作人员,也有一般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还有国有或非国有公司企业中的人员。因此,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应当一分为二地看待,除本身是国家工作人员以外的其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只有当他们依法行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职权,参与管理国家事务时,这时他们才以国家工作人员论。平时,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工作,不具有从事公务的性质,不能视为国家工作人员。
附:刑法第九十三条:【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热点内容
劳动法解释停职员工待遇 发布:2025-01-15 17:40:35 浏览:399
国税局政策法规科职责 发布:2025-01-15 17:37:38 浏览:457
劳动合同法三到五年 发布:2025-01-15 17:24:42 浏览:478
殴打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5 17:22:22 浏览:578
县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意见 发布:2025-01-15 16:40:42 浏览:894
重庆合同律师 发布:2025-01-15 16:39:58 浏览:636
榆次免费法律咨询 发布:2025-01-15 15:49:54 浏览:163
法官考察材料 发布:2025-01-15 14:58:25 浏览:475
合同法违反合同 发布:2025-01-15 14:48:08 浏览:825
北京资深拆迁律师 发布:2025-01-15 14:26:40 浏览: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