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赃官刑法简谱

赃官刑法简谱

发布时间: 2022-04-27 15:44:41

A. 朱元璋是如何打击贪官的

朱元璋采取了中国历史上最严厉的措施来惩贪。他生性苛细,连多用一张信纸在他眼里都算贪污。翻开《大诰三编》,你会看见皇帝亲自惩办的贪污案里,有这样一些赃物:“收受衣服一件、靴两双”,“圆领衣服一件”,“书四本,纲巾一个,袜一双”。官员犯了别的错误尚可饶恕,惟有贪污,绝不放过。在反贪运动的开始,他规定凡贪污六十两的,就剥皮食草,摆在衙门前示众。按说这一规定已经残酷至极,不想他后来公布的政策更为极端:“今后犯赃的,不分轻重都杀!”朱元璋对贪污之官,宁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他规定,凡有贪污案件,都要层层追查,顺藤摸瓜,直到全部弄清案情,将贪污分子一网打尽为止。
为了彻底消灭腐败现象,建设一支纯而又纯的官员队伍,朱元璋想到了求助于广大人民群众。洪武中叶,大明帝国里发生了一件中国史上前所未有的事情:皇帝号召底层民众起来,造官僚阶级的反。朱元璋告诉百姓,他们可以直接向他举报官员们的违法行为。并且许诺,皇帝会根据普通民众的意见来奖励和惩罚官员;十九年,他的政策又大幅度地前进了一步,他令人吃惊地宣称,在他的帝国之内,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冲进官府,捉拿他所不满意的吏员;又规定:百姓们捉拿吏员,当官的如果敢阻挡,那么“全家族诛”。

B. 明朝的“土匪”阁老是如何治理贪官的

在中国历史上将近五百位皇帝中,只有刘邦和朱元璋算得上是真正的草根出身。然而刘邦好歹算是个小村长,人家朱元璋却是乞丐一个,其一生经历可以算得上辉煌传奇了。正是因为朱元璋出身在动荡乱世的草根家庭,所以他自小就见识了元朝许多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

当他还是一个少年时,他的父母因瘟疫去世,由于没钱安葬父母,所以他希望乡里地主刘德能够看在他父母为他家打了半辈子工的份上,允许找个地方埋了他父母。可是刘德连如此小小要求都做不到,可以说他是将朱元璋逼上绝路的转折点。所以在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他狠厉的治贪手段在古代中国可谓是旷古烁今,绝无仅有。

那么朱元璋究竟对贪官有多狠,以至于人们给他起了一个"朱扒皮"的外号呢?



然而纵然刑法已经十分变态残酷,可是贪官们仍旧前赴后继的送人头,这令不懂经济的朱元璋十分不解。

实际上,当时朱元璋给他们订下俸禄时,只考虑到让贪官和他家人够生活,却没有考虑到他们还要给下人发工资,同时还有走亲访友的业余活动,难免人情交际,再加上市场通货膨胀,如果官员不贪那么只能等着饿死。所以朱元璋在位时,有不少清官都被误杀,搞得官员上朝前一天都要把后事给家人交代好,然后家人哭哭啼啼送他们去上朝,这在洪武年间不得不说是奇特景象。

朱元璋在位时共计杀了十万以上"贪官",话说杀得这么勤,政务人手不够怎么办呢?朱元璋直接让这些官员们代罪办案,然后搞定以后再去杀头。所以如果你看到洪武年间有官员上午还在办案,下午就被杀头,不要感到惊讶,因为这在当时是司空见惯的景象。

C. 朱元璋打击贪污的故事

朱元璋出身贫苦,从小饱受元朝贪官污吏的敲诈勒索,他的父母及长兄就是死于残酷剥削和瘟疫,自己被逼迫从小出家当和尚。所以,在他参加起义队伍后就发誓:一旦自己当上皇帝,先杀尽天下贪官。 后来他登基皇位不食言,果然在全国掀起轰轰烈烈的“反贪官”运动,矛头直指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贪官污吏。他的办法很特别: 首先,朱元璋对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的官员格杀勿论。当他发现御史宇文桂身藏十余封拉关系拍马屁私托求进的信件后,立即派人对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府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从上到下贪污腐败现象极其严重,他龙颜大怒,立即诏令天下:“奉天承运,为惜民命,犯官吏贪赃满六十两者,一律处死,决不宽贷。”并称:从地方县、府到中央六部和中书省,只要是贪污,不管涉及到谁,决不心慈手软,一查到底。 其次,朱元璋敢于从自己身边“高干”开刀。明初的中书省下属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由于大量留用元朝的旧官吏,以及一些造反起家的功臣。他们有恃无恐贪赃枉法。朱元璋大胆对这些官员进行惩处。 洪武十五年,户部官员与地方官府勾结,采取预先空白报表盖印后私自填充虚假支出数额营私肥己贪污财物。朱元璋发现后,立即将各地衙门管印的长官全部处死;副长官打百棍边疆充军。三年后,又查出户部侍郎(相当今天的副部长)郭桓和各司郎中(司长)、员外郎(副司长)与各地到中央缴纳课税的官员结成贪污团伙,采取多收少纳、捏报侵欺手段贪污国库物资折合粮食达两千四百万石的犯罪事实。他将这些贪官统统处死,各省、府、县牵连人员无一幸免,一时几万贪官人头落地,受到不同处理的人就更多了。洪武二十五年,户部尚书赵勉伙同老婆内外受贿十几万银两东窗事发,结果夫妻二人双双成了刀下鬼。 洪武十六年,刑部尚书开济接受一死囚家贿银万两,用另一死囚做替死鬼。他还勒索其他罪囚家人钱物,并导致一家20口人全部自杀的悲剧。洪武十九年,刑部郎中、员外郎受贿虚报死亡并私放两死囚。这些大贪官都被朱元璋斩首。 洪武十八年,工部许多官员借营建宫廷之机,采取虚报工匠工役人数天数多领工银,发放时克扣工匠银两私吞。朱元璋在一次突击检查中就查处侍郎韩铎、李桢贪污受贿案,并且带出中央专门派去监督工部的工科给事中。 洪武十八年,兵部侍郎王志把征兵之机当作生财之道,接受逃避服兵役的世袭军户所送贿银达23万两。朱元璋把他也送上断头台。 洪武十九年,礼部侍郎章祥,伙同员外郎辛钦,竟然私自侵吞皇帝赏赐公主婚礼的银两,也被朱元璋拿了个正着。 朱元璋为了监督各级官吏行为,专设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给事中职位。然而这些监督部门也被腐败了。洪武十九年,都察院御史刘志仁奉命去淮安处理一宗案件。到达后他故意拖着案子不审,吃了原告吃被告,勒索两家许多钱物,还诱奸良家民女。后被朱元璋处死。朱元璋又查出六科有61个给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贪污受贿行为,一一做了处理。 第三,朱元璋发明“剥皮实草”的残酷刑法处置贪官。一天,朱元璋在翻阅一批处死贪官的卷宗时突发奇想:百姓痛恨的贪官一刀斩首太便宜了他们,何不采取挑筋、断指、断手、削膝盖等酷刑。他还创造了“剥皮实草”刑法,把那些贪官拉到每个府、州、县都设有的“皮场庙”剥皮,然后在皮囊内填充稻草和石灰,将其放在处死贪官后任的公堂桌座旁边,以警示继任之官员不要重蹈覆辙,否则,这个“臭皮统”就是他的下场。这种触目惊心的举措震慑了一批官员,使他们行为大为收敛。 第四,朱元璋对自己培养的干部决不姑息迁就。为了培养和提拔新力量,朱元璋专门成立了培养人才的国子监,为没有入仕的年轻读书人提供升迁机会。他对这些新科进士和监生厚爱有加,还经常教育他们要尽忠至公,不为私利所动。然而洪武十九年,他派出大批进士和监生下基层查勘水灾,结果有141人接受宴请,收受银钞和土特产品。朱元璋在斩杀他们时伤心的连连叹气。 第五,朱元璋制定整肃贪污的纲领——《大诰》。近两年时间编纂的《大诰》一书是他亲自审讯和判决的一些贪污案例成果的记录,书中还阐述他对贪官态度、办案方法和处置手段等内容。朱元璋下令全国广泛宣传这本书;他还叫人节选抄录贴在路边显眼处和凉亭内,让官员读后自律,让百姓学后对付贪官。 作为开国之君的朱元璋,“人在政举”,借助自己的崇高威望,以极其残酷的法律严惩贪官污吏。其决心之大、力度之强、措施之精确,收到了强烈震慑作用。朱元璋从登基到驾崩,他“杀尽贪官”运动贯穿始终没有减弱,但贪官现象始终没有根除。他晚年只能发出“为何贪官如此之多,早晨杀了,晚上又生一拨”的哀叹。

D. 朱元璋对贪官手段毒辣,却为何越反越腐

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都有一个问题是不可避免的,那就是贪污腐败,面对这些贪腐现象,历代帝王制定了很多相关刑法。而要说历史上反腐手段最强悍的,那一定是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了。由于朱元璋是贫农出生,深知贪官为百姓带来多大的痛苦,所以朱元璋一生都在反腐,只可惜的是最终还是失败了,到底是为何呢?

为什么说朱元璋反腐手段最强悍呢?我们来看下,在大明初年,官员贪污60两银子以上就算重大贪污,是要严厉治罪的。那么,如何治罪呢?最轻的就是入狱打板子,再重一些就是砍手砍脚,罪大恶极的就是剥皮、凌迟、掏心等极刑。

为了反腐朱元璋制定了很多相关律法,甚至还发动百姓监督,如果发现有贪污的官员,百姓可以直接将官员拿下,送到京城。据统计,朱元璋在位的30年间,杀的贪官加起来有15万之众,其中有很多是被牵连杀掉的。

按说面对如此严厉的刑法应该是没人再敢贪污吧,其实,这样想你就错了,在朱元璋当政期间,贪官是杀了一批再来一批,仿佛是跟朱元璋作对一样,贪官永无止境。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工资问题上。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之后还有一个大力反腐的皇帝,就是雍正皇帝,他一生在反腐上也做出了很大的成绩,但是雍正治贪官并不是一味的杀,而是想了很多措施来预防贪官,最主要的措施就是发高薪水,这样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官员的贪污。

再来看下朱元璋是如何做的,他给官员的工资有多低,在1371年,朱元璋规定,一品大员的工资是一年800石粮食,以此开始递减,到七品县令一年就只有150石粮食了。而一石粮食当时合一两白银,也就是说一个七品县令一年只有150两白银,换成现在的人民币,也就是一年4.5万元。

你想一下,对于一个县令,一年只有4.5万,怎么够平常的开销,最可气的是,朱元璋还规定,“自后为永制”,意思就是工资就这么定了,以后也不会涨了。所以,当时的官员想的都是,贪污是死,不贪污也是死,还不如选择后者。因此,不管朱元璋怎么杀,贪官还是永无止境,甚至后来愈演愈烈,最终导致大明朝的灭亡。

朱元璋出身布衣,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农民皇帝,其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贫苦农民,早年,朱元璋迫于生计曾给地主家放过牛,辛辛苦苦只求一顿饱饭,但是没能逃脱被剥削的命运,朱元璋父母都是被活活饿死的。后来朱元璋又当过和尚到处化缘,尝尽了人间的风霜冷暖,对朝廷的黑暗腐败、对农民的水深火热有了切身的体会。因此朱元章对贫苦百姓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怜悯,对贪官污吏怀有一种异常强烈的仇恨。

朱元璋称帝后,立志要建立一个清正廉洁的政府,在清理贪官污吏上朱元璋不遗余力,采取了很多手段来治贪。主要手段是三种。第一种就是让贪官污吏丢人现眼。明代各地官员每三年会进京朝觐一次,案例要赐宴,朱元璋就规定:政绩突出、为官清廉的可以坐着吃;平常官员只能站着吃;劣官庸官,没有吃的也没有坐的,只能排着队看别人吃,等别人吃好离去这类官员才能离去。

朱元璋这第一种方式其实主要针对的是平庸的官员,手段相对较缓和,因为这些官员好歹还没有涉及到贪,另两类手段就主要是针对贪官的。其一就是规定普通百姓只要发现贪官污吏,就可以把他们绑起来,送京治罪,而且路上各关卡必须放行,如果有人阻挡,不但要处死,还要株连九族。

第三种就是酷刑。朱元璋颁布了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肃贪法令:贪污60两以上银子者,立杀!而且针对贪官还创设了剥皮,抽筋,凌迟,断手,断脚等酷刑,凌迟就是把人绑在柱子上用刀慢慢割,最少要割300到才让死去;最为严酷的还有剥皮填草,就是将贪官处死后,把贪官的皮剥下来,然后在皮内塞上稻草,做成稻草人,并挂于公座之旁,供众人参观,以起到震慑贪官的作用。

朱元璋在位31年,先后发起6次大规模肃贪,杀掉贪官污吏15万人,对于皇亲国戚也是绝不手软,朱元璋的女婿、驸马都尉欧阳伦就因为贪赃枉法死在了朱元璋令下。尽管如此结果却是:“朝治而暮犯,暮治而晨亦如之;尸未移而人为继踵,治愈重而犯愈多”。这又是为何呢?

原因在于酷刑只能起到一时的威慑作用,暂时让人们不敢贪,没能从制度上去完善,让人们从不敢贪到不能贪再到不愿贪,就只能说再大的决心和再严酷的刑罚最终都阻止不了贪污的大军。而朱元璋对官员实行的低薪制度又加剧了腐败。朱元璋认为官员应不计报酬,敬业奉献,这是从道德制高点去要求官员们,但是人人都有基本的欲望和需求,做到这样的很少,是不切实际的。朱元璋在位时,一个县令月收入不过五两,折换成现在的币值是一千元左右,可想那时的官员有三妻四妾,有府兵家丁佣人,开销是庞大的,在刑罚和生存的抉择上,大部分人都会选择铤而走险,久而久之,这部分人就会抱成一团形成庞大的利益群体,腐败现象难以根绝也就不奇怪了。

E. 贪官一直都有,古代有哪些反贪酷刑

放眼望去,在中国的古代几乎每一个朝代都有贪官,但是要说最严格的时代应该就是明朝,它是杀戮贪官污吏最多的朝代,因为大明的律法对惩治贪官十分严酷,允许百姓将害民贪官直接越级把贪官绑至京城,如果各级官吏敢有阻拦者,全家就会被族诛。明代律法规定,只要地方官员贪污超过六十两银子,便会被斩首示众。

对于贪官每一个朝代都有不同,有的只是罚没家产,仅仅明代的酷刑就有数十种,导致了在明朝少有贪官,那是因为明代对贪官的刑罚残酷至极,令人闻之丧胆,导致少有人去违犯。

F. 朱元璋用刑法剥皮惩治明朝贪官,过程怎样你来

剥皮,听复到就叫人毛骨制悚然,其残酷程度并不亚于凌迟。这种刑罚不在官方规定的死刑处死方式之列。但在历史上确实被多次使用过,并见诸史籍记载。剥的时候由脊椎下刀,一刀把背部皮肤分成两半,慢慢用刀分开皮肤跟肌肉,像蝴蝶展翅一样的撕开来。最难的是胖子,因为皮肤和肌肉之间还有一堆脂肪,不好分开。电影《满清十大酷刑》描写过另一种剥法,其可信度未知。方法是把人埋在土里,只露出一颗脑袋,在头顶用刀割个十字,把头皮拉开以后,向里面灌水银下去。由于水银比重很重,会把肌肉跟皮肤拉扯开来,埋在土里的人会痛得不停扭动,又无法挣脱,最后身体会从头顶“光溜溜”地爬出来,只剩下一张皮留在土里、皮剥下来之后制成两面鼓,挂在衙门口,以昭炯戒。最早的剥皮是死后才剥,后来发展成活剥。

虽然说剥皮之刑极为严酷,然而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

G. 入室抢劫贪官的财物怎么判刑

入室抢劫贪官的财物也构成犯罪,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根据《刑法》规定,入室抢劫属于抢劫罪的加重处罚情形。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H. 古代是怎么惩治贪官的

夏商周

对贪污罪的规定自国家伊始就有,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000多年的夏王朝,从古人留下的史料中能寻觅到夏朝法律的踪迹,令人赞叹的是当时已经有了惩治贪污贿赂的规定。夏朝对犯“昏”、“贼”、“墨”三罪的都要处以死刑。
其中“昏”指自己做了坏事而窃取他人的美名,“贼”指肆无忌惮地杀人,而“墨”指的就是官员违法乱纪。夏朝这一对官员违法乱纪的处罚规定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刑事法律中对贪污犯罪的最早规定。
夏以后是商,商朝制定了官刑,其中把对官吏贪赃枉法的惩罚作为主要内容之一,要求官员不得贪求财物美色。
商之后的西周制定了一部重要的法典《吕刑》,规定了司法官员的5种职务犯罪——“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其中的“惟货”和“惟来”分别指敲诈勒索,行贿受贿和接受请托,贪赃枉法。

汉朝
官吏若贪赃枉法,禁子孙做官。
汉朝官吏的贪污受贿犯罪活动种类愈加繁多,大致有受财枉法(即收受他人的财物而歪曲法律)、监守自盗(即利用职权窃取自己执掌、管理的国家财物的行为)、挪用公款公物、卖官鬻爵等。
法律对贪污受贿的官吏往往处以重刑,包括免官、禁锢、徒刑直至弃市。禁锢指子孙禁止做官,这种禁止往往能沿袭三代。而弃市指判处死刑。

唐朝
收受贿赂一尺绢 得挨杖责一百下
《唐律疏议》首先以国家大法的形式把有关惩治贪赃犯罪的规定作为法律固定了下来。首先在总则性质的《名例律》中规定了“六赃”,即6种非法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然后又将其中牵涉官吏的犯罪专门规定于《职制律》中。主要包括:
受财枉法,即官吏收受当事人的贿赂而枉法裁判的,收受贿赂一尺(唐代计算赃物时先把它折算成绢数)杖责100下,一匹杖责加倍,15匹可判处死刑。
受财不枉法,即官吏虽收受当事人贿赂但并没有枉法裁判,此种情况下,一尺杖责90下,两匹加倍,30匹要被遣送到指定的边远地区并强制服劳役3年,即“流”刑。
收所监临,指主管官员收受其管辖范围内的钱财货物的行为,收受一尺受荆条鞭打40下,一匹加倍;8匹要剥夺人身自由一年并强制劳动,16匹加倍,50匹流放2000里。
坐赃,即官吏利用不正当手段获取本不该属于自己的利益,获利一尺受荆条鞭打20下,一匹加倍;10匹的判处徒刑一年,20匹加倍,最高判处徒刑3年。

宋朝
贪赃官吏连坐制,累及上司和子孙。
宋朝对贪污犯罪沿用了唐朝的大部分规定,同时在有些方面加重了量刑。并且对犯罪官吏实行连坐制,即一个官员犯贪污罪,其上司和曾举荐过他的官员都要受到处罚,有时甚至要影响子孙的仕途。

元朝
贪银不足半两的按法律免去官职
元代对贪污行为的法律规定较为全面,但与前代相比,在量刑上要宽大得多。
贪赃枉法的,贪银不足半两的,按照法律免去官职;半两至5两的,受荆条鞭打47下;5两至10两的,受荆条鞭打57下;10两到25两的,杖责77下;50两以上的,杖责107下。贪赃不枉法的处罚则更为宽大,贪银150两才杖责107下并免去官职,不再聘任。

明朝
严刑峻法治污吏,情节严重者处死。
明太祖朱元璋执政后对贪官污吏的惩治较唐宋更严、更彻底,制定了一系列严刑峻法,重典治吏,严惩污吏。处罚原则主要有:对情节严重的处以斩刑、绞刑;实行严厉的经济制裁;罢免官职,永不聘用。
这些规定主要集中在《大明律》中:监守自盗,满40贯即处绞刑;贪赃枉法(收受贿赂从而歪曲法律),满80贯处绞刑;贪赃不枉法(虽受贿但并未歪曲法律),满120贯杖责100下,流放3000里。

清朝
贪官一旦被举报,革职抄家再处罚。
清代的基本法律《大清律例》以明代的《大明律》为蓝本, 也规定了官吏监守自盗(今天意义上的贪污)和受赃(受贿)等罪。清朝官员贪污,只要被参奏,首先就是被革职,查出端倪之后就被抄家即没收所有家产,然后再根据查实的犯罪情节分别给予不同程度的刑事处罚。
除了刑事处罚之外,对于贪污但涉案不深的官吏则可采取行政处罚,包括革职、停止提升、经济赔偿等。

--------------------------------------------------------------------------------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虽然各朝代都有倡廉与惩腐的法律与举措,而且有的惩腐的法律相当详备而酷烈,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封建专制下的腐败问题。这主要是因为:第一,封建社会君主的权力至高无上,君主凌驾于法律之上,有权立法,也可以随时破坏法制,帝王对官员首先要求是“忠”,其次才是“廉”。第二,古代惩贪律令也有特权法色彩,往往是“严下吏之贪,而不问上官”。有时法律明确规定达官显贵犯罪享有“先请”、“八议”等,有“刑不上大夫”的特权,缺乏公平、公正,其效力自然要大打折扣。第三,立法严而执法宽。越到各王朝的后期越是如此,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致使法律变成一纸空文,贪官横行,腐败蔓延,成为导致政权覆灭的主要因素。现将刊载于甘肃省纪委《党风通讯》中的这篇文章(题目及文中内容有改动)推荐给大家,以期古为今鉴,对我们今天的反腐倡廉工作有所裨益。

一、“三风十愆”罪。

这是商初的官刑。官刑是针对官吏专门制定的刑罚,以警戒公卿百官。此系商朝总结夏朝灭亡的教训而制定的法律。“三风”即巫风、淫风、乱风,是存在于官僚阶层的三种不良风气。“十愆”(愆〔qiān〕的意思是过失)是三风的具体表现,包括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殉于货、色,恒于游、畋(畋〔tián〕的意思是耕种或狩猎),侮圣言,逆忠直,远耆(耆〔qí〕的意思也指老)德,比顽童等,即:经常在宫中舞蹈;随便在官府等处狂歌;贪得财富、美色;迷恋游乐、狩猎;蔑视圣人教导;拒绝忠直之言;疏远德高望重的长者;亲近奸nìnɡ〕的意思是用花言巧语谄媚人)小人;等等。这些不良风气,“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邦君有一于身,国必亡”,所以,对此处罚很重,“臣下不匡,其刑墨”,就是说官员若不匡正国君,就要在脸上刺刻印记并涂墨。以后,“三风十愆”罪以各种刑名散见于各代法律,如各朝代选官吏时往往要考察被选拔者是否有恋财、好色、嗜赌、贪杯、玩物丧志等不良嗜好,有不良嗜好者不能入仕。李悝的《法经》规定,太子赌博经两次笞劝无效则更立(改立他人)。对太子尚且如此严厉,对一般官吏自然不会宽松,那些惯于游山玩水、精于吃喝乐舞、沉溺于酒绿灯红的官吏,势必难以像如今某些官员那样潇洒自在。

二、职务连坐。为商鞅变法时首先实行,汉武帝时归入特制的“见知故纵之法”。此法是对国家官吏实行连坐,上对下、下对上均承担连坐责任,实行责任追究。如果对自己的上级或下级官吏的违法乱政行为知而不举则坐以同罪。东汉沿袭西汉法律,如建和元年(公元147年)下诏:“长吏赃满三十万而不纠举者,刺史、二千石以纵避为罪。”是说对赃官之贪行,刺史、郡守都负有纠举之责,如果失职,也要受到惩处。明朝规定,属员贪赃,主管连坐。清朝贪官受惩,连坐属员。这一法律对防止官吏互相袒护、互相包庇而乱政害政起了很大作用。有此法,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的“老好人主义”就行不通。

三、保任连坐。即被推荐和任命的官吏犯罪,推荐和任命者须连坐。此法在秦、唐、宋等朝代均实行。《史记·范睢列传》载:“秦之法,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宋史·刑法志》记载,宋朝防止官员贪赃枉法有两种办法:一是官员有试用期。试用官员转正要有若干名正式官员作保。按规定,官员不得保举有贪赃行为的官员转正。宋朝还有试用官员犯罪两次就除名的规定。二是某官员犯贪赃罪,其上司、曾荐举过他的官员都要受到处罚。此类法律给用人失察者亮起了“红灯”,促使推荐和任命官吏者尽可能对被举荐者的人品、才学、德行、能力进行全面的了解,有利于防止在任用官吏上的徇私舞弊行为,保证官吏的素质。

四、犯令、废令罪。1975年出土的云梦《秦简·法律答问》里写道:“令曰勿为而为之,是为‘犯令’;令曰为之弗为,是为‘废令’也。”即法律要求做的不做或法律不允许做却做了的,均属违法犯罪行为,该受惩罚。此法《秦律》首先实行,以后唐、明等朝均设其罪。可见“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和令不行、禁不止,在中国古代是轻则丢官、重则掉脑袋的罪行。

五、谎报、虚报政绩罪。自报、指使下属或授意他人谎报、虚 报均属此列。此罪《唐律》收入《诈伪》篇,《明律》归入“奸党罪”,清代则入《大清律》,虚报政绩,“数字出官,官出数字”,是明令禁止的,触犯者要受到严厉处罚。

六、禁锢。所谓禁锢,就是中国古代对犯罪官吏本人及其亲友终身禁止做官的制度。禁锢属于资格刑,它剥夺的是犯罪人的政治权利。早在《左传》中就有禁锢的记载,从汉至隋,禁锢都作为赃罪的附加罪而存在。东汉本初元年(公元146年)下诏:“赃吏子孙,不得察举。”即贪官子孙不得当官,可见贪官之贪行,要影响到子孙的前程。晋律中规定官吏贪污,罪不至死者,虽遇赦,仍禁锢终身,有时被禁锢的人,即使解除禁锢仍不能与平民享有同样的权利。后世各朝改禁锢为“永不叙用”。

七、请托说情罪。《唐律·职制》“有所请求条”明确规定,没有使用财物而仅靠人情向主管人员求办某事,也要禁止。“监临势要”(非主管人员)替别人请托,只要开口,就要杖一百;如果枉法,和“监临主司”(主管人员)同等处罚。《大清·律》对说情受钱者,则“计赃从重论”。这对拉关系、走后门、说情风均起到遏制作用。

八、奸党罪。这个罪名为朱元璋首创,载于《大明律》。有人 说此罪名是“明祖猜忌臣下、无弊不防所定之律”,但从其包含的内容来看,对于整肃政风有积极的意义。如向皇上进谗言、借刀杀人、蒙蔽圣上、交结朋党、拉帮结伙、破坏朝纲等均属奸党罪,犯此罪本人处斩,妻、子为奴,财产没收。

九、重刑治腐。从量刑上看,对官吏犯罪的法律惩罚重于常人。贪赃受贿的刑事责任远比盗窃为重。在《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中可看出,在秦朝,“通一钱者,黥为城旦”。即行贿受贿达到一个铜钱,就要受到脸上刺字并服苦役的刑罚。《魏书·张衮传》里记载,北魏时,监临官(主管和执行管员)“受羊一只,酒一斛者,罪至大辟”,即死刑。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定律:“义赃(徇私贿赂)一匹,枉法无多少皆死。 ”唐律则规定,监临主司(主管官员)受财枉法,受贿相当于一尺绢的,要判处杖刑一百,并 且一匹加一等,十五匹判处绞刑。而常人(普通百姓)盗窃,即使五十匹,只是流放服役而已。唐律还规定,官吏间接受财物也要处刑。如官员在其管辖范围内收受百姓财物、牛羊瓜果等供馈,或向百姓借贷财物,役使人力等,均以贪污罪论处,以防止官吏对下属及百姓吃拿卡要、敲诈勒索。惩腐最严厉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大明律》对官吏贪污、受贿等罪所定的条目多而详,而且往往要处以凌迟、挑筋、剥皮实草等酷刑。属员贪赃,主官连坐;父祖贪赃,子孙连坐。清朝将惩贪治吏作为治理国家的“第一要务”,对贪官多“赐令自尽”,连坐属员。有学者对唐宋明清四朝正七品官月俸数与当时的贪污受贿数额作过比较,结论是当时官吏贪污受贿相当于正七品官一个多月甚至低于一个月的俸禄,就要被绞杀。

十、不赦贪官。中国古代的法规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固定下来的法律条文;另一类是封建帝王颁发的诏、敕(敕〔chì〕的意思是告诫或自上命下之 词)、诰、旨、上谕等,后者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封建帝王出于种种原因,常常大赦天下以示仁政,但历览古代大赦史,罕见赦及贪官污吏者。唐王朝是历史上下诏大赦最频繁的朝代之一,但都不赦赃官。唐太宗于贞观四年颁布赦令,罪无轻重,包括死罪在内皆赦免,但赦令中特别申明:枉法受财之赃官不在赦列。“安史之乱”后唐由盛转衰,唐肃宗以天下未定颁布赦令:天下囚徒,凡死罪者减为流放,流放罪以下一律赦免,但亦申明官吏贪赃枉法者不在赦免之列。尔后文宗、宣宗、懿宗、禧宗等皇帝的大赦令中,均特申官吏犯赃不予赦免。宋王朝亦确定官吏贪赃为不赦之罪,还将赃官定为与“十恶杀人者”同罪。金世宗完颜雍也明确规定:“吏犯赃罪,虽令赦不叙。”

古代一些统治者也重视人民群众对官吏的监督。如明朝在动员社会力量治理官员方面很有特色,《明史·刑法志》记载,“揭诸司犯法者于申明亭以示戒”。设立“申明亭”,将犯轻罪官吏的犯罪事实公之于众,以示惩戒。还允许民众将害民恶吏“绑缚赴京治罪”,各级官府“敢有阻拦者,全家族诛”。这些做法对贪官污吏有一定的震慑作用。

I. 朱元璋用活剥人皮惩治贪官,为何屡禁不止

朱元璋出身贫苦农民,早年曾经迫于生计给地主放牛,尝尽人间冷暖,仍然难逃当时的剥削,父母因为没饭吃被活活饿死。所以对于当时朝廷胡腐败与黑暗,十分痛恨。对农民的水深火热深有体会。因此朱元章对贫苦百姓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怜悯,对贪官污吏怀有一种异常强烈的仇恨。

所以朱元璋一当上皇帝,就大力惩治贪官污吏。看看当时朱元璋是如何打击贪官的。首先在刑法上,严刑峻法,朱元璋发明“剥皮填草”的残酷刑法处置贪官,起到震慑贪官的作用。然后采用特务机构,如锦衣卫等严密监视等等。还有采用八股文进行科举考试,制造法律《大诰》等,培养重视朝廷的奴仆,以此在思想上控制贪污;

最严厉的莫过于剥皮填草了。就是把犯贪污的人皮剥下来,填上稻草和石灰,制成标本,放在新官员的座位旁边,以示惩戒。至于当众扒下裤子打屁股,枭首、文面、挑筋、剁指、刖足、断手、阉割这样一些早已不用的酷刑,更是家常便饭。

但是朱元璋采用如此严厉的手段,他肃清官场贪污气象了吗?没有。原因有两点,小编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给官员发的工资太低了,如果把当时给官员的银两折换到现在的话,就1000块左右,可想而知,区区银两,如何养活一家老小。

再一点是朱元璋惩治贪官用的是人治而不是法治,在惩治贪污的时候,很多时候是按照心情来的。如果心情好,可能啥事没有,如果心情不好,心中有气,就要杀人了。所以如何能治本呢?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明太祖朱元璋想做到政治清明,起心是很好的,但是他的一些做法,确实值得今天我们借鉴探讨研究。

J. 朱元璋为什么会发明出那么多残酷的刑罚

古代每个朝代都有很多残酷的刑罚,有活埋,车裂,蒸煮,炮烙,剥皮,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非常的痛恨贪官,所以他就发明了一种剥皮萱草,还有一种是贴加官,这两个刑法光是听名字都够吓人的,由此也可以看出朱元璋是有多么的痛恨贪官。

因为朱元璋是平民出生,在他小的时候,因为一场瘟疫,他的父母和哥哥都死了,但是他却找不到一片土地来安葬他的父母,而这一切都是元朝的官员贪污腐败导致的,所以他非常憎恨贪官,导致后来他对贪官的打击,是无所不用其极。

热点内容
西北政法大学考研诉讼法初试 发布:2024-11-08 01:25:39 浏览:121
劳动法怎么算工伤的 发布:2024-11-08 01:23:50 浏览:105
1952年房产适用新婚姻法吗 发布:2024-11-08 01:14:09 浏览:309
旧刑法全文 发布:2024-11-08 00:14:52 浏览:677
婚姻法家事决定权 发布:2024-11-07 23:32:02 浏览:873
刑法确定罪名的规定 发布:2024-11-07 23:22:39 浏览:990
司法杀人 发布:2024-11-07 23:20:43 浏览:631
丹麦对法官 发布:2024-11-07 22:37:35 浏览:633
宜州人民法院电话 发布:2024-11-07 22:37:23 浏览:544
看山东卫视道德与法治 发布:2024-11-07 22:10:46 浏览: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