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

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

发布时间: 2022-04-28 13:51:18

①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要健全行政执法和什么衔接机制

法律分析: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是提高对侵权假冒等违法行为打击能力、依法严惩犯罪的有力措施,是推进严格执法和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

法律依据:《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加快建设打击侵权假冒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信息共享平台的通知》 一、充分认识建设信息平台的重要意义

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是提高对侵权假冒等违法行为打击能力、依法严惩犯罪的有力措施,是推进严格执法和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目前,行政执法机关与刑事司法机关之间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影响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建设信息平台,可以为行政执法机关与刑事司法机关搭建便捷、高效的信息沟通渠道,提高执法透明度,促进相关执法、司法信息共享,强化对执法办案的指导和监督,规范案件移送、受理等工作,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形成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合力。

② 如何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

一、工作目标
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以下简称“两法衔接”)工作相关单位(以下简称“各相关单位”)要坚持问题导向,把加强“两法衔接”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严格执法的要求,精心组织,认真督办,狠抓落实。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使行政执法人员和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相关工作人员熟悉“两法衔接”工作的有关知识和具体要求,进一步强化依法移送、依法办案的意识。针对薄弱环节,建立健全衔接工作机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两法衔接”工作扎实深入开展。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两法衔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实行“双召集人”工作机制。区委常委、法制工作分管副区长和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为会议召集人。区委政法委、区府办、区法院、区检察院、区政府法制办、区科委、公安金山分局、区司法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建管委、区环保局、区规划土地局、区文广影视局、区卫生计生委、区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区安全生产监管局、区农委、区水务局、区交通委、区城管执法局、区税务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各镇人民政府等相关单位为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区法制办,负责联席会议日常工作;区法制办主任兼任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
(二)发挥联席会议的沟通协调功能。联席会议分为工作会议和专题会议。工作会议由召集人牵头召开,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主要任务是整体性的工作部署和推进情况总结。专题会议由召集人或联席会议办公室牵头召开,主要任务是协商解决重大、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在工作衔接中存在的问题,沟通研究并协调解决衔接工作面上存在的问题。各相关单位要指定1名分管领导和1名联络员,负责日常沟通协调、重大案件通报等工作。
(三)拓宽案件线索信息发现渠道。加强线上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利用好“上海市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信息共享平台”,加强联络员管理,进一步明确执法信息录入标准等事项,充分发挥平台功能。认真贯彻《本市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建设工作方案》的部署要求,在本市事中事后综合监管一体化的基础上,加强“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中的“两法衔接”子平台的建设,实现同“上海市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信息共享平台”的对接;行政执法机关要及时录入执法信息,区政府法制办要加强督促检查。同步开展线下执法台账定期检查工作,由检察机关组织专门力量,定期查看区内行政执法机关的执法台账,抽样检查执法档案,全面掌握行政处罚案件情况。
(四)健全案件介入咨询机制。行政执法机关在行政执法检查或者调查过程中,认为案件现场情况复杂,可能涉嫌犯罪并对行政执法人员或相关当事人人身、财产存在较大威胁或者违法证据容易灭失的,应当协商提请公安机关提前介入,共同组织调查取证;检察机关认为有必要时也应当主动派员提前介入,引导行政执法机关围绕案件的定性进行收集、固定和保全证据。行政执法机关可以就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证据的固定和保全等问题咨询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应当就案件办理过程中遇到的专业性问题咨询行政执法机关,受咨询的单位应当认真研究、及时答复。对于重大、紧急的案件,行政执法机关应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通报,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应立即介入,联合派员指导。
(五)完善监督制约机制。经行政执法机关对行政执法案件信息先行甄别,认为可能涉及刑事犯罪的,应按照公安机关的材料要求办理移送手续,并抄送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应当在法定期限内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行政执法机关对公安机关不予立案的决定有异议的,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公安机关提请复议,也可以建议检察机关进行立案监督。对公安机关不予立案的复议决定仍有异议的,可以建议检察机关进行立案监督。行政执法机关对公安机关立案后作出撤销案件的决定有异议的,可以建议人民检察院进行立案监督。人民检察院对行政执法机关提出的立案监督建议,应当依法受理并进行审查。各相关单位要明确主管领导、机构和具体责任人,建立健全相关移送制度和内部工作流程。
(六)加强“两法衔接”涉刑法条指导。组织、收集、整理行政执法机关涉及“追究刑事责任”的行政执法依据,与“入罪要件”和刑法条文做好对应,方便相关单位执法及监督工作的开展;同时,负责收集整理相关案例并汇编成册,用于法制宣传及法制培训工作。
(七)严格考核追责机制。要完善依法治理工作考核机制,健全和细化考核内容,把案件信息录入情况及是否依法移送、受理、立案、办案等情况作为重点内容,确保“两法衔接”工作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区内行政执法机关对应当向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不移送,或者擅自以罚代刑、放弃移送义务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公安机关对应当受理或者立案的涉嫌犯罪案件,不受理或者不立案的,由检察机关依法监督,由上级机关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三、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各相关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强开展“两法衔接”工作的迫切性和必要性,统一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意识,加强组织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要根据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措施,落实专人负责。
(二)紧密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各相关单位要坚持条块结合、部门联动、统筹协调,整合已有执法资源和执法手段,发挥刑事威慑效应,重拳出击,确保“两法衔接”工作出成果、出成效。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相关单位要做好执法人员及具体移送工作人员教育和培训工作,要加强“两法衔接”工作的宣传报道,通报交流“两法衔接”工作进展情况和有关经验。

③ 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

法律分析: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是为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依法惩治安全生产违法犯罪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制定的该办法。

法律依据:《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第七条 应急管理部门在查处违法行为过程中发现涉嫌安全生产犯罪案件的,应当立即指定2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组成专案组专门负责,核实情况后提出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书面报告。应急管理部门正职负责人或者主持工作的负责人应当自接到报告之日起3日内作出批准移送或者不批准移送的决定。批准移送的,应当在24小时内向同级公安机关移送;不批准移送的,应当将不予批准的理由记录在案。

④ 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不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薛江武认为,当前造成"两法衔接"不畅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法律层级较低,制度刚性不足,影响了"两法衔接"工作推进力度。由于相关法律中没有对检察机关监督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作出规定,目前"两法衔接"制度框架主要为行政法规、地方规定和各级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行政执法机关会签的规范性文件,协调性安排多,强制性规定少。而且,在现有制度框架内,各个参与主体思想认识不一、参与热情悬殊,往往是检察机关"一头热",部分行政执法部门缺乏法治思维,对"两法衔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门主义、本位主义思想严重,导致一些地方行政执法机关对"两法衔接"工作消极对待、简单应付,推动"两法衔接"机制建设和制度落实的内在动力不足、外在压力不够、整体合力不强。二是监督信息缺乏、知情渠道不畅,制约了"两法衔接"工作的有效开展,特别是在行政执法机关多头执法、行政处罚权力分散行使的情况下,行政执法信息整体上仍然处于情况不清、底数不明的状态,必然导致司法机关无法及时获取犯罪线索,检察机关发现监督线索的能力也严重受限,立案监督无法有效实施,严重影响了打击犯罪的效果。三是职能延伸有限、监督手段乏力,无法保障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效果。当前检察机关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主要是立足于对公安机关的立案监督职能适当向前延伸监督触角,虽已涉及行政执法领域,但整体上还是一种刑事立案监督。此外,案件移送标准不明确、证据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法衔接"工作效果。

⑤ 公安机关的行政职能和刑事司法职能 相应是什么具体的表现在哪里

公安机关是刑事执法机关,主要是指它是国家主要的侦查机关,具有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的权力,参加刑事诉讼活动并起重要作用。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四条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除下列情形外,刑事案件由公安机关管辖:

(一)监察机关管辖的职务犯罪案件;

(二)人民检察院管辖的在对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中发现的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权利、损害司法公正的犯罪,以及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立案侦查的公安机关管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

(5)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扩展阅读: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条为了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贯彻实施,保证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正确履行职权,规范办案程序,确保办案质量,提高办案效率,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⑥ 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的区别是什么

一、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怎么区别

第一,处罚适用前提不同。行政处罚是针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作出的;而刑事处罚是对触犯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作出处罚。

第二,处罚适用的依据不同。行政处罚适用的依据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性法规以及合法的规章;而刑事处罚适用的依据只能是法律,即刑法典。这是因为关于刑法的规定,是国家的专属立法权,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规章无权规定刑事处罚。

第三,处罚实施机关上不同。行政处罚在我国是属于行政管理的范畴,因此实施主体是行政机关。而刑事处罚是属于国家的司法权范畴,因此只能由法院实施。

第四,处罚的种类不同。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事处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两部分。

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此外还有适用于犯罪的外国人的驱逐出境。主要是人身罚和财产罚,但主体是人身罚。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没收非法财物、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从种类上说虽包括了人身罚、财产罚、申诫罚和行为罚四大类,人身罚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且行政处罚所规定的人身罚较之刑事处罚也是要轻得多。

第五,违法者主观状态对承担责任的影响不同。在刑事处罚中,行为人的主观是故意还是过失对其所承担的刑事责任影响很大,是判断罪与非罪、此罪或者彼罪的重要因素。

但在行政处罚过程中,行为人主观上的故意和过失就显得不那么重要,只要主观上有过错,即有主观上的故意或者过失,客观上实施了违法行为,违反行政管理秩序,就可以对其实施行政处罚,不过细的研究这一违法行为是故意还是过失。

第六,处罚的作用不同。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虽然说对违法者都有惩诫和教育的双重作出,但侧重点是不同的。行政处罚是对有违反国家行政管理秩序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违法者进行的处罚,它注重的是对纠正违法行为,处罚只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只要达到了纠正违法行为的目的,行政处罚的作用也就达到了。而刑事处罚,是针对严重危害社会的刑事犯罪分子作出的,因此它更注重对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制裁犯罪分子是刑罚的主要功能,当然在制裁的过程中也包涵着对违法者的教育,对于违法犯罪行为不但要给予制止和纠正,而且必须要使犯罪分子得到应有的制裁。

⑦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规定

【法律分析】
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事关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事关经济社会秩序维护,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保障。近年来,特别是《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施行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工作得到加强,一大批危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行为受到刑事制裁,有力遏制了违法犯罪活动。但也要看到,在一些行政执法领域,有案不移、有案难移、以罚代刑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为了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严格履行法定职责
(一)行政执法机关和公安机关要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对涉嫌犯罪的案件,切实做到该移送的移送、该受理的受理、该立案的立案。
(二)行政执法机关在执法检查时,发现违法行为明显涉嫌犯罪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通报。接到通报后,公安机关应当立即派人进行调查,并依法作出立案或者不予立案的决定。公安机关立案后依法提请行政执法机关作出检验、鉴定、认定等协助的,行政执法机关应当予以协助(税务施评:且未明确是由行政机关直接检验、鉴定、认定,还是委托专业机构做检验、鉴定、认定,而相关上位法已经规定行政机关没有直接鉴定、认定权,所以,只能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鉴定、认定)。
(三)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应当移交案件的全部材料,同时将案件移送书及有关材料目录抄送人民检察院。行政执法机关在移送案件时已经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将行政处罚决定书一并抄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未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原则上应当在公安机关决定不予立案或者撤销案件、人民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人民法院作出无罪判决或者免予刑事处罚后,再决定是否给予行政处罚。
(四)公安机关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应当以书面形式予以受理。受理后认为不属于本机关管辖的应当及时转送有管辖权的机关,并书面告知移送案件的行政执法机关,同时抄送人民检察院。对受理的案件,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审查,依法作出立案或者不予立案的决定并书面通知行政执法机关,同时抄送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立案后决定撤销案件的,应当书面通知行政执法机关,同时抄送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作出不立案决定或者撤销案件的,应当将案卷材料退回行政执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对案件作出处理。
(五)人民检察院对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案件、人民法院对作出无罪判决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的案件,认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当提出检察建议或者司法建议,移送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处理。
(六)行政执法机关在查处违法行为,以及公安机关在审查、侦查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过程中,发现国家工作人员涉嫌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违纪违法线索的,应当根据案件的性质,及时向监察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移送。监察机关、人民检察院应当对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移送的违纪或者职位犯罪案件线索及时认真审查,依纪依法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书面告知行政执法机关。
(七)行政执法机关在查处违法行为过程中,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案件线索,依法应当向国家安全机关移送的,参照《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和本意见执行。
完善衔接工作机制
【法律依据】
请在此处填写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规定》 明确规定公安机关接受案件的材料要求和标准,规范公安机关接受案件程序,解决有案不接、有案不立等问题;明确规定审查发现案件移送材料不全的,可以商请补充调查,以便充分发挥行政执法机关的调查优势,提高立案审查效率;明确规定公安机关及时向行政执法机关、人民检察院通报工作意见建议,进一步畅通工作机制,促进部门间协作配合。同时,公安部会同市场监管、食药监、生态环境、知识产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进一步健全完善执法重点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制度,推动地方公安机关会同有关行政执法机关,解决涉案物品保管、检验鉴定等制约、困扰衔接工作有效开展的难题。

⑧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要求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支持以罚代刑,错在

深化行政复执法体制改革要制求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支持以罚代刑,这句话是错误的,正确的是实现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无缝对接。

根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要求,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完善案件移送标准和程序,建立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制度,坚决克服有案不移、有案难移、以罚代刑现象,实现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无缝对接。

(8)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扩展阅读:

《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还要求,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明确具体操作流程,重点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收费、行政检查等执法行为。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标准,规范裁量范围、种类、幅度。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共享,提高执法效率和规范化水平。

⑨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具体衔接哪些方面

1、行政处罚法针对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行政处罚法第22条规定:“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行政机关必须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是行政处罚法以法律的形式将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也就是要求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中发现了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必须将案件已送至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这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的:首先,构成犯罪的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刑事责任只有刑法予以规定,行政处罚法只是规定了如何去追究刑事责任,所以行政机关依据行政处罚法无法去追究犯罪者的刑事责任;其次,追究刑事责任,需要走刑事诉讼法上规定的程序,刑事诉讼法对于侦查机关的范围有明确的规定,行政机关(公安机关属于特殊例外)不是刑事诉讼法上规定的侦查机关,即使让行政机关继续承办案件,因为其不具有侦查权,很难保证案件的顺利进行;再次,刑事司法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具备行政机关没有的权力,即可以采取强制措施的权力,这样对于案件侦破和办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上述理由,行政机关在办理行政违法案件的时候,发现构成犯罪的,必须要移交给司法机关。
但是在行政处罚法中只是针对移送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具体如何去移送,却没有进行详细的规定。但是,不管怎样,也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2、刑事诉讼法针对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也进行了明确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该条规定明确规定了司法机关对任何单位和个人的报案、举报、控告都应当接受。然后再根据刑事诉讼法管辖的规定来确定如何处理。所以,根据本条规定,司法机关在面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刑事犯罪线索,应当无条件的接受。这也就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在法律上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但是,该条也没有专门针对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做出明确的规定,也就是说司法机关在接受行政机关移送案件的时候,那些资料需要接受,那些资料是不应该作为立案的证据,本条也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
3、行政规章和办案机关在办理案件中出台的一些意见,进一步了明确了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操作思路和办法
2001年国务院颁布《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第4条第1款规定:“行政执法机关在查处违法行为过程中,必须妥善保存收集的与违法行为有关的证据”;第6条规定:“(一)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二)涉嫌犯罪案件情况调查报告;(三)涉案物品清单;(四)有关检验报告或者鉴定结论;(五)其他有关涉嫌犯罪的材料。”此后,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先后出台了多项文件对其进行规范:如2001年《人民检察院办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2004年《关于加强行政机关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工作联系的意见》;2006年《关于在行政执法中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意见》;2011年《关于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意见》等。
上述规定,针对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刑事证据的搜集主体为公检法三机关、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和辩护人,行政执法机关在执法中搜集到的证据移送给司法机关之后,是否可以作为刑事证据来用,在新刑事诉讼法规定以前曾经存在着争论,但是由于上述规定的存在,司法实践中一直按照上述的规定进行了操作,但是由于追究单位或者自然人刑事责任是最为严厉的一种责任,所以在没有法律明确具体的规定下,在实践中也不免遭到了犯罪嫌疑人或者辩护人的质疑,这也往往成为了刑事辩护律师在辩护时一个重要的辩点,虽然司法实践中也一直在采信行政机关执法中搜集的证据,但是在没有法律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不能说不是一个遗憾。

热点内容
疫情政策法规 发布:2025-01-15 13:55:13 浏览:882
国家电网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15 13:27:12 浏览:903
民法典规定的家事代理权 发布:2025-01-15 12:58:48 浏览:609
劳动法劳务派遣人数规定 发布:2025-01-15 12:46:04 浏览:909
孙国祥行政法违法性判断 发布:2025-01-15 12:35:34 浏览:44
新编行政法理论与实务 发布:2025-01-15 12:31:38 浏览:463
最新行政法不定项选择 发布:2025-01-15 12:31:37 浏览:660
奥地利民法典pdf 发布:2025-01-15 12:29:15 浏览:649
个人外汇管理条例 发布:2025-01-15 12:13:50 浏览:951
如何讲道德 发布:2025-01-15 11:55:36 浏览: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