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但书
Ⅰ 我国刑法13条中的但书有什么作用
《刑法》第13条所规定的“但书”在刑事司法中具有和谐司法的理念功能。从专我国《刑法》属的一些法条理解的犯罪,可能会与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的规定相冲突。依据我国《刑法》第13条的但书规定,情节 显著轻微 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我国《刑法》此条规定很模糊,公安机关不好把握,但体现了我国和谐司法的理念,且符合我国《
Ⅱ 我国刑法的但书规定主要有哪几种情况举例说明
一个条文的同一款中包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如由用“但是”这个链接词表示转折关系的,则从“但是”开始的这段文字,学理上称为“但书”。
我国刑法刑法条文中的“但书”,所表示的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但书”是前段的补充,例如刑法13条第二款“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2)“但书”是前段的例外,例如刑法65条后面的“但是过失犯罪除外”;
(3)“但书”是对前端的限制,例如刑法21条第二款“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刑法但书扩展阅读:
我国在犯罪的概念中除规定了“什么是犯罪”之外,还规定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是属于中国特色的规定。刑法学界将后半部分“什么不是犯罪”的规定称为“但书”。“但书”规定自1979年刑法诞生之日起就存在,但其定位与适用却一直争论不休。
其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各阶级经济上的利益,“但书”条款则是我国犯罪构成要件的第五消极要件,和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性质一样。
但也有观点恰恰相反,认为“但书”是一种提示性、注意性的规定,是一种从属于评价犯罪构成要件标准的注意规定,它不是一种法律拟制。
Ⅲ 我国《刑法》第13条所规定的“但书”在刑事司法中具有什么功能
刑法第十三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该条文中“但书”之后的部分所规定的与前部分相反。
与前段表示例外的关系。刑法第八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该条文中“但书“表示的是前段规定的例外情况,即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行为,是前段的例外,不适用我国刑法。
对前段表示限制关系。刑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该条文中的“但书”是对前段规定的限制。
对前段表示补充关系。刑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该条“但书”是对前段规定的补充。
由此可见,“但书”在不同的条文中表达与前部分不同的关系,对“但书”的理解,可以更好的领会立法意图和刑法精髓;同时在解释和适用刑法时,不可忽略“但书”的作用,应准确的理解和分析法条中“但书”的意义。
(3)刑法但书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三条 犯罪概念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第十四条 故意犯罪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过失犯罪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Ⅳ 刑法中“但书”是什么意思
刑法中“但书”是的意思指出本条文的例外或限制。
我国的刑法是成文法,在刑法条文中,当同一条款的后段要对前段内容作出相反、例外、补充或限制规定时,往往使用“但是”一词,“但是”以后的这段文字被称为“但书”。只有准确的理解”但书”在刑法条文中的作用,才能更好的领会刑法条文的意义。
与前段表示相反的关系。刑法第十三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该条文中“但书”之后的部分所规定的与前部分相反。
与前段表示例外的关系。刑法第八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该条文中“但书“表示的是前段规定的例外情况,即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行为,是前段的例外,不适用我国刑法。
对前段表示限制关系。刑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该条文中的“但书”是对前段规定的限制。
对前段表示补充关系。刑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该条“但书”是对前段规定的补充。
由此可见,“但书”在不同的条文中表达与前部分不同的关系,对“但书”的理解,可以更好的领会立法意图和刑法精髓;同时在解释和适用刑法时,不可忽略“但书”的作用,应准确的理解和分析法条中“但书”的意义。
Ⅳ 刑法里的“但书”是什么意思
"但书”是法学名来词。源
但书:在法律条文中,于本文后,说明有例外情况或某种附加条件的文字。因句首常冠以“但”字,故名。
举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八条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这一条后面的“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的补充,但是“但书”。
若同一条条款表达三个意思,分别称为前段、中段与后段(如29条)。
但书多是对前段内容的例外、限制、相反或补充规定。主要包括如下情况:
1.与前段构成例外关系(8条)
2.与前段构成限制关系(73条1、2款)3.与前段构成补充关系(37条)
Ⅵ 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是什么
一个条文的同一款中包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在学理上称之为前段、后段版,或者前段、中段、后段,权或者第一段、第二段……在具有这种结构的条款当中,如有用“但是”这个连接词来表示转折关系的,则从“但是”开始的这段文字,学理上称为“但书”。我国刑法条文中的“但书”,所表示的大致有几种情况:1.“但书”是前段的补充,如《刑法》第13条;2.“但书”是前段的例外,如《刑法》第65条;3.“但书”是对前段的限制,如《刑法》第21条。
Ⅶ 我国《刑法第13条所规定的但书在刑事司法中有什么功能
《刑法》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回主专政的政权和答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
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Ⅷ 刑法中的"但书"
一个条文的同一来款中包含有两个源或两个以上意思的,如由用“但是”这个链接词表示转折关系的,则从“但是”开始的这段文字,学理上称为“但书”。
我国刑法刑法条文中的“但书”,所表示的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但书”是前段的补充,例如刑法13条第二款“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2)“但书”是前段的例外,例如刑法65条后面的“但是过失犯罪除外”;(3)“但书”是对前端的限制,例如刑法21条第二款“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