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司法救济制度

司法救济制度

发布时间: 2022-04-29 17:37:44

司法救济并不是最好的手段,但是最后的手段

摘要 司法救济是国家针对具有特殊可能的人群而确立的一种法律救济制度,目的是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利益. 含:给予免费的法律咨询 法律辩护。司法救济:是指当宪法和法律赋予人们的基本权利遭受侵害时,人民法院应当对这种侵害行为作有效的补救,对受害人给予必要和适当的补偿,以最大限度地救济他们的生活困境和保护他们的正当权益,从而在最大程度上维护基于利益平衡的司法和谐。目前,我国有关司法救助制度的法律规定主要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规定》,此规定中的司法救助,内容仅限于民事、行政案件中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诉讼费用的缓交、减交、免交。权利救济旨在通过某种积极方式的运用使受损权益得到恢复或者补救;救济的获得以侵害的事实、且需以实体权利的存在为前提;权利救济的主要方法为法律救济,主要包括司法救济、仲裁救济和行政司法救济。

㈡ 司法救助的社会意义

法律分析:我国对于司法救助制度的法律规定主要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此规定中司法救助的内容仅限于民事、行政案件中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诉讼费用的缓交、减交、免交。

法律依据:《人民法院国家司法救助案件办理程序规定(试行)》

第一条 人民法院的国家司法救助案件,由正在处理原审判、执行案件或者涉诉信访问题(以下简称原案件)的法院负责立案办理,必要时也可以由上下级法院联动救助。

联动救助的案件,由上级法院根据救助资金保障情况决定统一立案办理或者交由联动法院分别立案办理。

第二条 人民法院通过立案窗口(诉讼服务中心)和网络等渠道公开提供国家司法救助申请须知、申请登记表等文书样式。

第三条 人民法院在处理原案件过程中经审查认为相关人员基本符合救助条件的,告知其提出救助申请,并按照申请须知和申请登记表的指引进行立案准备工作。

原案件相关人员不经告知直接提出救助申请的,立案部门应当征求原案件承办部门及司法救助委员会办公室的意见。

㈢ 司法救助金额一般能补偿多少

法律分析:(一)救助标准。各地应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定具体救助标准,以案件管辖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准,一般在36个月的工资总额之内。损失特别重大、生活特别困难,需适当突破救助限额的,应严格审核控制,救助金额不得超过人民法院依法应当判决的赔偿数额。(二)救助金额。确定救助金具体数额,要综合考虑救助对象实际遭受的损害后果、有无过错以及过错大小、个人及其家庭经济状况、维持当地基本生活水平所必需的最低支出、以及赔偿义务人实际赔偿情况等。

法律依据:《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见(试行)》第三条 国家司法救助的方式和标准(一)救助方式。国家司法救助以支付救助金为主要方式。同时,与思想疏导、宣传教育相结合,与法律援助、诉讼救济相配套,与其他社会救助相衔接。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建立刑事案件伤员急救“绿色通道”、对遭受严重心理创伤的被害人实施心理治疗、对行动不便的受害人提供社工帮助等多种救助方式,进一步增强救助效果。(二)救助标准。各地应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定具体救助标准,以案件管辖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准,一般在36个月的工资总额之内。损失特别重大、生活特别困难,需适当突破救助限额的,应严格审核控制,救助金额不得超过人民法院依法应当判决的赔偿数额。(三)救助金额。确定救助金具体数额,要综合考虑救助对象实际遭受的损害后果、有无过错以及过错大小、个人及其家庭经济状况、维持当地基本生活水平所必需的最低支出、以及赔偿义务人实际赔偿情况等。

㈣ 法律救济的含义和途径

法律分析:我国目前的行政救济途径主要有:

(1)监察救济。相对人就行政侵权行为向政府系统的行政监察部门申诉,请求救济。 这种救济途径,相对人只能就行政违法、侵权的行政工作人员请求为之一定处理,如行政纪律处分,监察机关同样不能直接撤销、变更一个具体行政行为,也不能裁决予以赔偿,此种救济属于行政系统内部的救济。

(2)立法救济。相对人就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侵权行为,向人民代表大会申诉,请求救济。但是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只限于重大决策和立法活动,是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对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较少。对于行政机关的重大行政政策的失误或立法与宪法、法律抵触,可以撤销或改变,或责令行政机关承担相应的政治责任。对于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不当造成的损害,相对人一般只能采用其他救济途径,请求救济。

(3)复议救济。复议救济相对于法院救济而言,可称作行政上的救济,法院救济可称为诉讼救济或司法救济。复议救济是指相对人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其设置的专门机构申诉,请求救济。复议救济是功能较完备的救济途径,复议机关在查明事实、判明责任的基础上,可以撤销一个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使其违法行为效力消灭,恢复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可以变更一个不当的行政行为,使相对人获得合理的权益或消除相对人所承担的不合理的义务,使具体行政行为对相对人的影响恢复正常可以责令行政机关就损害后进行经济赔偿,使相对人的物质损失或精神损害获得补救。

(4)诉讼救济。诉讼救济是指相对人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违法行驶为予以撤销,造成损害者判令赔偿的救济途径。法院可以运用诸多的救济手段,使相对人受到损害的权益得到恢复和补救。如判决撤销违法的行政行为,判决变更不当的行政行为,判令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和判令行政机关予以赔偿等。

法律依据:《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见(试行)》

第一条 人民法院在审判、执行工作中,对权利受到侵害无法获得有效赔偿的当事人,符合本意见规定情形的,可以采取一次性辅助救济措施,以解决其生活面临的急迫困难。

第二条 国家司法救助工作应当遵循公正、公开、及时原则,严格把握救助标准和条件。对同一案件的同一救助申请人只进行一次性国家司法救助。对于能够通过诉讼获得赔偿、补偿的,一般应当通过诉讼途径解决。人民法院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救助申请人,无论其户籍所在地是否属于受案人民法院辖区范围,均由案件管辖法院负责救助。在管辖地有重大影响且救助金额较大的国家司法救助案件,上下级人民法院可以进行联动救助。

㈤ 请问司法救济与行政救济的区别是什么

司法救济与行政救济的区别:

(1)两者给予救济的机关不同。

司法救济是向法院、仲裁机构请求救济;

行政救济是内部纠正不合理不合法的救济方式,救济的机关是上一级行政机关。

(2)两者救济方式不同。

司法救济通过诉讼或者仲裁获得救济;

行政救济通过行政复议获得。

(3)两者适用范围不同。

司法救济涉及民事纠纷、行政诉讼、刑事纠纷等均可以通过诉讼方式解决;

行政救济适用范围非常狭小,仅针对违法、不当行政行为。

(4)司法救济是最终的救济,对于通过行政救济仍然无法解决或者不服的,仍然可以通过司法救济进行再次救济——即通过行政诉讼对行政复议的结果进行救济。

(5)司法救济制度扩展阅读:

司法救济制度和司法救助制度是存在区别的。

救济分为三类,一类是社会救济,一类是私力救济,还有一类是公力救济,也就是司法救济。这是司法救济的原始含义。

现在司法救济又被运用到了刑事诉讼法中,产生了新的含义——是对于被害人的一种救济形式,被害人受到刑事犯罪行为的侵害之后,财产、人身和精神受到损失,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也做出了判决,但是被告人没有更多财产用于经济赔偿,国家因此给予被害人一定的救济,这就是刑事诉讼法中的司法救济。

当然,这个司法救济和原来的司法救济就不同了,刑事诉讼法中的司法救济可以表述为“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

㈥ 司法救助的条件

法律分析:申请司法救助的条件

民事、行政案件的当事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向各地法院申请司法救助:

1、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的;

2、追索养老金、社会保险金、劳动报酬而生活确实困难的;

3、为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事故或者其他人身伤害事故的受害人,追索医疗费用和物质赔偿,本人确实生活困难的;

4、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孤儿或者农村“五保户”;

5、没有固定生活来源的残疾人;

6、国家规定的优抚对象,生活困难的;

7、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或者领取失业救济金,无其他收入,生活困难的;

8、因自然灾害或者其他不可抗力造成生活困难,正在接受国家救济或者家庭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的;

9、起诉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农民履行义务,生活困难的

法律依据:《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见(试行)》 二、 国家司法救助的对象

对下列人员提出国家司法救助申请的,应当予以救助:

(一)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致使重伤或严重残疾,因案件无法侦破造成生活困难的;或者因加害人死亡或没有赔偿能力,无法经过诉讼获得赔偿,造成生活困难的。

(二)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危及生命,急需救治,无力承担医疗救治费用的。

(三)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而死亡,因案件无法侦破造成依靠其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近亲属生活困难的;或者因加害人死亡或没有赔偿能力,依靠被害人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近亲属无法经过诉讼获得赔偿,造成生活困难的。

(四)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致使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因案件无法侦破造成生活困难的;或者因加害人死亡或没有赔偿能力,无法经过诉讼获得赔偿,造成生活困难的。

(五)举报人、证人、鉴定人因举报、作证、鉴定受到打击报复,致使人身受到伤害或财产受到重大损失,无法经过诉讼获得赔偿,造成生活困难的。

(六)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等,因被执行人没有履行能力,造成申请执行人生活困难的。

(七)对于道路交通事故等民事侵权行为造成人身伤害,无法经过诉讼获得赔偿,造成生活困难的。

(八)党委政法委和政法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认为需要救助的其他人员。

涉法涉诉信访人,其诉求具有一定合理性,但通过法律途径难以解决,且生活困难,愿意接受国家司法救助后息诉息访的,可参照执行。

申请国家司法救助人员,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一般不予救助:对案件发生有重大过错的;无正当理由,拒绝配合查明犯罪事实的;故意作虚伪陈述或者伪造证据,妨害刑事诉讼的;在诉讼中主动放弃民事赔偿请求或拒绝加害责任人及其近亲属赔偿的;生活困难非案件原因所导致的;通过社会救助措施,已经得到合理补偿、救助的。对社会组织、法人,不予救助。

㈦ 司法救助办法

为进一步规范我省国家司法救助工作,省委政法委日前制定出台《安徽省国家司法救助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司法救助资金的基准、限额以及各种情况下救助标准的确定原则等。

细则首先规定,国家司法救助资金额度以作出救助决定时的案件管辖地所在市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准,一般不超过36个月的工资总额。因损失特别重大,生活特别困难,案件特殊情况等确需突破救助限额的,应严格审核控制。救助金额不得超过人民法院依法应当判决给付或者虽已判决但未执行到位的标的数额。

在救助标准金额的确定原则方面,细则规定,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致使重伤或者严重残疾,因案件无法侦破造成生活困难的;或者因加害人死亡或没有赔偿能力,无法经过诉讼获得赔偿,造成生活困难的,以其伤残等级或损伤严重程度计算国家司法救助金额度。其中,6级伤残的救助金额为职工月平均工资×12个月;伤残每提高一级,增加3个月救助金。重伤一级的救助金额为职工月平均工资×18个月至22个月;重伤二级的救助金额为职工月平均工资×12个月至16个月。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意见中未确定重伤级别的,参照《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计算救助金。细则还对下列情况下的救助金额标准作了明确:举报人、证人、鉴定人因举报、作证、鉴定受到打击报复,致使重伤或严重残疾,无法经过诉讼获得赔偿,造成生活困难的;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等,因被执行人没有履行能力,造成申请执行人生活困难的;道路交通事故等民事侵权行为造成人身伤害,无法经过诉讼获得赔偿,造成生活困难的。在标准救助金额的基础上,救助额度同时根据救助申请人的生活困难程度和过错责任及实际获得赔偿情况进行增减调整。其中,生活非常困难、特别困难的,救助金额在标准金额基础上分别上调10%、20%;当事人过错责任未达一半、一半以上但无重大过错的,救助金额在标准金额基础上分别下调10%、20%。

为鼓励各地用足用好国家司法救助资金,细则还规定,国家司法救助资金分配与各地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相挂钩。本年度国家司法救助资金使用率100%的地区,下一年度司法救助资金拨付额增加20%;使用率为80%以上的地区,下一年度司法救助资金拨付额不变;使用率为60%以上的地区,下一年度司法救助资金拨付额减少20%至10%;使用率低于60%的地区,下一年度司法救助资金拨付额减少30%。

㈧ 司法救助金要不要归还,在法律上有没有这些规定

你好

救助金是不需要归还的,是对弱者的保护

另外,缓交诉讼费是要缴纳的,但是免缴就是不需要缴纳了,这是我延伸开去的话题。

当然了一般是败诉方最终承担的

希望可以帮到你

热点内容
税收法律知识心得体会 发布:2025-01-14 17:39:12 浏览:198
劳动法公休假规定怎么休 发布:2025-01-14 17:21:06 浏览:614
劳动法单休双休 发布:2025-01-14 17:18:44 浏览:784
州地区法院 发布:2025-01-14 17:09:53 浏览:37
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第六批 发布:2025-01-14 16:16:23 浏览:444
本办法规定了 发布:2025-01-14 16:15:44 浏览:664
公司律师管理 发布:2025-01-14 16:06:04 浏览:439
西昌市人民法院法官 发布:2025-01-14 15:57:29 浏览:155
艺术品成交确认书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14 15:53:25 浏览:95
民法中的过错 发布:2025-01-14 15:46:58 浏览: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