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和其他民法的关系
㈠ 民事法律、民法、民法通则这三者有什么关系
民法是一个大的概括性法律部门的统称,它包括着民事法律,民事法规,民事规章等等。
民事法律只是指的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调整平等主体之间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法律。
民法通则是全国人大制定的一部具体的民事法律。
三者的关系就是民法包含着民事法律,民事法律也包含着民法通则。
㈡ 民法和民法典的区别
《民法典》第一条中写到,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我们可以明显看出的是民法既包括形式上的民法典,也包括单行的民事法律和其他法律、法规中的民事法律规范。民法的范围要比民法典大。民法典是以条文的方式,以抽象的规则来规范各式法律行为、身份行为。民法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非法人组织之间人身关系。民法典,是立法成熟、周全时所有民事法律的总结晶。
新中国首部《民法典》的正式出炉,不仅标志着中国的民法体系经历从“法律”到“法典”的历史转换。同时,《民法典》对于寻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当下中国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它让民法得到了具体细小体现,它对新情况、新问题做出了新规定,为我国人民提供了新的维权依据。
㈢ 民法典是调整民事关系的法律当其他法律对民事关系有特别规定的依照什么规定执
民法典是调整民事关系的法律,当其他法律对民事关系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他法律版的规定来执行。
根据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条 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十一条 其他法律对民事关系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3)民法典和其他民法的关系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条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第五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第十条 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㈣ 民法典跟民法不一样吗
法律分析:不一样。民法是一个法律部门,民法典则是一部基础性法律,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官在适用法律解决民事纠纷时,首先应当从民法典中寻找裁判依据。如果民法典没有明确规定,才能从其他规范中寻找
法律依据。比如,现在网购纠纷较多,审理这类案件,应当首先适用民法典。只有民法典没有就相关问题作出规定,才能考虑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如果民法典与单行法发生冲突,首先应当适用民法典;如果单行法规定不清晰、不明确,则应当以内容清晰、明确的民法典相关条款为裁判依据。
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条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㈤ 民法典与原有的法律的关系
1、第219条,利害关系人不得公开、非法使用权利人的不动产登记资料。
(对利害关系人施加了保密义务)
2、第230条,因继承取得物权的,自继承开始时发生法律效力。
(去掉了受遗赠的情况,因遗赠属于法律行为,而继承属于事实行为)
3、第275条,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的归属,由当事人通过出售、附赠或者出租等方式约定。 占用业主共有的道路或其他场地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属于业主共有。
的流通性)
4、第278条第二、三款,业主共同决定事项,以双三分之二的原则参与表决。筹集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改变共有部分的用途或者处用共有部分从事经营活动的,应当经参与表决专有部分面积四分之三以上的业主且参与表决人数四分之三以上的业主同意。决定其他事项的,双过半即可。
5、第306条第一款,按份共有人转让其享有的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份额的,应当将转让条件及时告知其他共有人。其他共有人应当在合理期限内行使优先购买权。
(告知必须是告知的转让条件,不能仅告知转让事实;优先购买权行使也必须在合理期限内,不能阻碍不动产的流通)
6、第十四章,居住权。属于首次在法律层面将居住权固化下来。居住权不同于物权和租权。主要内容归结为:居住权人享有占有、使用权。设定居住权应设定书面合同(还可以遗嘱的方式),合同中注明:当事人人的姓名、名称、住所;住宅位置;居住的条件和要求;居住权期限;解决争议的方法。居住权无偿设立,但当事人可以另行约定。设立居住权应当办理登记,居住权自登记时设立。居住权不得转让、继承。已经设立居住权的住宅不得出租,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居住权期限届满或者居住权人死亡时,居住权消灭。消灭后,办理注销登记。
7、第406条,抵押期间,抵押人可以转让抵押财产。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抵押财产转让的,抵押权不受影响。 抵押人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及时通知抵押权人。抵押权人能够证明抵押财产转让可能损害抵押权的,可以请求抵押人将转让所得的价款向抵押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转让的价款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
(去掉了转让抵押财产必须经抵押权人同意的表述,在当前重庆地区抵押无须将证返还银行的形势下,抵押人完全可以在不动产抵押状态下,将房屋转让。抵斩权人即使认为这该项转移行为有可能损害其权益,也不能阻止,民法典仅为其保留了在抵押人转让财产后抵押权人可以优先受偿的权益。)
8、第596条,买卖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标的物的名称、数量、质量、价款、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包装方式、检验标准和方法、结算方式、合同使用的文字及其效力等条款。
(本条对原法条的改动不大,列入本篇的意义在于日常签订合同时可以作为参照。)
9、第726条,出租人出卖租赁房屋的,应当在出卖之前的合理期限内通知承租人,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条件优先购买的权利;但是,房屋按份共有人行使优先购买权或者出租人将房屋出卖给近亲属的除外。同时,还应注意的是,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在出租人拍卖房屋时同样适用。
(此条规定的意义是,当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与按份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冲突时,按份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可以优先,体现了物权优先于债权的理念。)
10、第1006条第三款,本条主要规定器官捐献,第二款规定了形式上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通过订立遗嘱的方式。第三款,自然人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献的,该自然人死亡后,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共同决定捐献,决定捐献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该条规定确认了器官捐献的推定同意原则,但当事人没能表示不同意的情况下,其第一顺位的继承人(其中子女必须是成年)在继承其遗产的同时,还可以决定其器官的捐献,可谓权力重大。)
㈥ 什么是民法典它和民法通则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吗
民法典是一个国家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所有法律的综合大典,又有“民商分立”和“民内商合一容”两种体例,著名的民法典有1804年《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等。
《民法通则》是我国改革开放后鉴于当时国情和紧迫形势出台的一部不太完善、不太全面和系统的调整我国民事关系的法律,是民事政策权宜之计的产物,但即使这样,这不法律也有着划时代和里程碑式的意义!
所以《民法通则》既不是民法典,又不是民法总则,但从1986年开始,《民法通则》在我国起着民法典的作用,它和其它单行民事法律及其它部门法中有关的民事法律规定一起调整着二十多年来我国的民事法律关系,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㈦ 民法与民法典的区别与联系
2019年12月23日,“完整版”民法典草案首次亮相。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现场,一本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摆放在与会人员面前,提请会议审议。
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与民法总则“合体”,成为过去一年来国家立法工作中耀眼的一道印记。
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编纂民法典这一重大立法任务,到 “两步走”:第一步出台民法总则,第二步编纂民法典各分编,民法典立法之路蹄疾步稳。
2019年,民法典各分编草案的拆分审议密集进行。明确禁止高利放贷、进一步完善防止性骚扰有关规定、合理确定无效婚姻的情形、完善高空抛物坠物责任规则……努力倾听人民心声、聚焦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回应社会诉求、满足新时代人民法治需求、全方位保护人民民事权利,让立法的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社会生活规则的最大共识。
民法典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期间,13718位网民提出114574条意见。社会公众普遍认为,编纂民法典,以法典化方式确认、巩固和发展改革开放取得的法治成果,充分彰显、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成果和制度优势。
随着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临近,民法典草案即将提请全国人代会审议。几代人热切期盼的中国民法典,即将迎来历史性时刻。
㈧ 民法典和民法的区别
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成文法,是用以规范民事平等主体之间法律关系的法典。而民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是所有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范围包括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民法的一个组成部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第三条 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㈨ 民法典和民法有什么区别
法律分析:民法典是指,在采用成文法的国家中,用以规范平等主体之间私法关系的法法典,是一个国家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所有法律的综合大典,又有“民商分立”和“民商合一”两种体例,著名的民法典有《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等。 民法典是以条文的方式,以抽象的规则来规范各式法律行为、身份行为。而民法通常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是我国对民事活动中一些共同性问题所作的法律规定,是民法体系中的一般法。在我国起着民法典的作用,它和其它单行民事法律及其它部门法中有关的民事法律规定一起调整着二十多年来我国的民事法律关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