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民法典
❶ 台湾民法典第一条是法律规则还是法律原则
中华民国民法第1条(法源)民事,法律所未规定者,依习惯,无习惯者,依法理。
法律 >= 规则 >= 原则
中华民国民法第1条写的很清楚,法律游戏是依照此规则来玩的,而规则里面包含了原则
❷ 王泽鉴的民法书选择北大版的还是中国政法版的好 两者有什么差别
差别还是复有的,因为期间台湾民法典修制改了很多,比如新版里对保佐人与禁治产人的修改这块有详细评述。但是2010年台湾民法典物权编又大修了,所以新版的王泽鉴民法全书系列刚刚出版就显得落后了。但是相比法大修订版来说要新一点。
改动最大的时侵权法那本,原来老版的民法全书里侵权行为有三本,实际只出版了一本,如今北大版将新出的第二本与原先的第一本集合成一本侵权行为出版。
其他骨干部分没有变化。天龙八部有数据上的改动。
建议伱还是买新版的吧,虽然平均每本贵那么一点点呵呵
❸ 台湾民法典债权编什么时候通过的
台湾地区民法典(民法总则编民国97年10月22日修正) (民法债编民国98年12月30日修正)专 (民法属物权编民国99年2月3日修正) (民法亲属编民国99年1月27日修正) (民法继承编民国98年12月30日修正
——引自网络文库
❹ 哪里有台湾民法典全文下载 谢谢
http://www.dffy.com/sifashijian/jj/200512/20051204211220.htm
这就来是台湾民源法典的相关链接,你打开后把它复制保存就可以了。
❺ 监护制度的各国民法内容
1、日本民法典中关于监护人管护财产职责的规定
在监护制度上,日本设立了禁治产、准禁治产制度等,后修改为监护制度、保佐制度,并新增辅助制度。[1]在《日本民法典》第853至856条、859条、861条、862条中均有关于监护人管护财产职责的详细规定。
其中包括:监护人应从速着手调查被监护人的财产,于一个月内完结其调查并制作财产目录(§853);监护人于目录制作完结前,只有实施紧急必要行为的权限,但是,不得以之对抗善意第三人(§854);监护人对被监护人有债权或负有债务时,如有监护监督人,监护人于着手财产调查前,应向监护监督人申报,否则丧失其债权(§855);监护人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并就有关财产的法律行为为代表被监护人 (§859);监护人于其就职之初,应预定每年为被监护人的生活、教育、治疗养护及财产管理所需消费的金额(§861);家庭法院可以根据监护人即被监护人的资力及其他情事,从被监护人的财产中,给予监护人相当报酬(§862)。
2、德国民法典中关于监护人管护财产职责的规定
德国曾设立禁治产制度,“无行为能力人所有的意思表示一律无效,其所有的民事行为由监护人代理。限制行为能力人的行为也受到诸多限制,除了监护人‘授权的零用钱’、‘授权的独立经营’、‘授权的劳务关系’、‘单纯获益的法律行为’以外,其他行为需要监护人的同意或经其代理。”[2]
具体包括:被称为“零用钱条款”的《德国民法典》第110条规定“如果未成年人以金钱履行合同中的给付,而其金钱系法定代理人为此目的或者为未成年的自由处分而给与,或者系第三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而给与的,未成年人未经法定代理人同意而订立的合同自始有效。”以及所谓的“独立经营”条款第112条规定“如果法定代理人取得监护法院的许可,授权未成年人独立经营,未成年人对于其经营范围内的法律行为的行为能力不受限制。”还有第113条关于劳务关系的规定“法定代理人授权未成年人从事劳务或者劳动的,未成年人对于缔结或者废除获得许可的那种劳务或者劳动关系,或者为履行由此种关系产生的义务的法律行为,具有完全行为能力。但法定代理人需取得监护法院许可始得订立的合同除外。法定代理人可以收回或者限制上述规定的授权。法定代理人为监护人且拒绝授权时,经未成年人申请,可以由监护法院代为授权。如果此项授权有利于被监护人,监护法院应代为授权。在发生疑问时,个别情况下给予的授权视为缔结同一种类关系的一般性授权。”此外,还有关于未成年人投资的第1079条“用益权人和债权人相互负有义务,根据有关受监护的未成年人投资的规定,协助将催收的本金进行附利息的投资,同时为用益权人设定用益权。投资方式由用益权人加以确定。”
3、台湾民法典中关于监护人管护财产职责的规定
我国台湾地区仍保留中华民国时期六法全书体系。“台湾地区现行‘民法’监护制度主要有‘未成年人之监护’以及‘禁治产人之监护’,后修正为监护和辅助制度”。[3]在《台湾民法典》第1099条至第1104条详细规定了监护人的管护财产职责。
具体包括:监护人对受监护人之财产,应会同亲属会议所指定之人,开具财产清册(§1099);所产生的财产管理费用由受监护人之财产负担(§1100);监护人管理受监护人之财产,应与处理自己事务为同一之注意(§1100);监护人对于受监护人之财产,非为受监护人之利益不得使用或处分,为不动产之处分时,并应得亲属会议之允许(§1101);监护人不得受让受监护人之财产(§1102);监护人应将受监护人之财产状况,向亲属会议每年至少详细报告一次(§1103);监护人因执行财产上之监护职务有过失所生之损害,对于受监护人应负赔偿之责(§1103.1);监护人得请求报酬(§1104)。
4、法国民法典中关于监护人管护财产职责的规定
《法国民法典》中关于监护人管护财产职责的规定十分详细和复杂,如第389条、第450条至466条均有规定。其中第389条第1款和第450条第2款就确立了原则性的规定:“父于婚姻关系存续中,管理其未成年子女的个人财产”
、“管理财产应尽善良管理人的注意,并对于管理失当所生的损害负赔偿的责任”并且监护人不得买入未成年人的财产,以及对租赁其财产有所限制。
具体的还有监护人开始监护职责时制作财产目录的详细规定(§451);关于管理未成年人动产的规定(§452、453);对确定每年度未成年人的费用及财产管理费用总额的规定(§454);财产入在支付费用后剩余达一定数额时,监护人负有利用义务的规定(§455);监护人对未利用数额的利息负赔偿责任的规定(§456);为未成年人借入款项或出卖、抵押不动产的限制(§457);对财产出卖的规定(§459);保护未成年人遗产继承权利的规定(§461、462);保护未成年人受赠与权利的规定(§463);有关未成年人不动产物权诉讼的规定(§464);对分割未成年人财产的规定(§465、466);
[1]渠涛,中日民商法研究(第一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92
[2]刘金霞.德国、日本成年监护改革的借鉴意义[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5):120
[3]施启扬,民法总则(修订第八版)[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90
❻ 委托人与被委托人的区别
委托人和受托人的区别
1、委托人是指委托他人为自己办理事务的人。
2、被委托人(在民法上又可以称受托人)是指接受委托人的委托代理委托人从事民事、商事活动或者诉讼、仲裁活动的人。受委托人应履行的义务有,依委托人指示亲自处事务,处理结果向委托人报告义务,处理委托事务所得财产应交与委托人,因受委托人原因造成委托人损失,受委托人应予以赔偿。
3、委托人和受托人必须是两个不同的人,不能是同一人。
(1)有偿的委托合同,在委托事务完成后,委托人应当按照向受托人支付报酬。即使是委托合同中并没有约定报酬的,但依据习惯或者依据委托事务的性质应该由委托人给付报酬的,委托人仍然有支付给受托人报酬的义务。
(2)一般处理事务完毕,委托关系才终止。但在委托事务未全部完毕之前合同提前终止合同的情况也很多,提前终止委托人是否还要给付报酬呢,各国的民法典对此有不同的规定,我国台湾民法典第548条规定“委任关系因非可归责于受任人之事由,于事务处理未完毕前已终止者,受任人得就其已处理之部分,请求报酬。”
(3)《合同法》第四百零五条规定:“受托人完成委托事务的,委托人应当向其支付报酬。因不可归责于受托人的事由,委托合同或者委托事务不能完成。
❼ 台湾民法典第188条为什么规定了连带责任
法人承担其侵权责任的方式
法人对其侵权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自不待言。但具体实施侵权行为的法人代表人是否应当承担责任?如何承担责任?对此,各国立法之规定有所不同。
(一)法人对受害人承担单独责任。
此为德国所采。德国虽采“法人拟制说”,但对法人之董事或其他代理人致人损害的行为,明文规定由法人单独承担赔偿责任(《德国民法典》第31条)。
(二)法人对受害人承担单独责任,然后法人得追究有过错的行为人的个人责任。
此为瑞士民法所规定。《瑞士民法典》第55条第2项规定:“法人对其机关的法律行为及其他行为承担责任。”第3项规定:“行为人有过错时,行为人另负个人责任。”对前述规定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台湾学者的理解,认为依其规定,就损害后果,法人应与有过错的行为人对受害人共同承担连带责任[13];另一种理解是我国学者的理解,认为依其规定,法人对受害人单独承担责任,有过错的法定代表人应对法人承担责任,并将之称为“两罚制”[14](前述理解之差异源于海峡两岸所翻译之《瑞士民法典》中文版本对同一条文之不同表述:依台湾译本,前述条文第3项为“行为人就其过错,个人亦负责任”[15])。
(三)法人原则上应对受害人承担单独责任,但董事等人有过错的,应与法人一起对受害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此为日本所采。《日本民法典》第44条首先在其第1项规定法人对其理事或其他代理人因执行职务致人损害承担赔偿责任,然后在其第2项规定“因法人目的范围外的行为,有损害于他人时,与表决该事项时表示赞成的社员、理事及实施该行为的理事或其他代理人,负连带赔偿责任”。此外,于1974年修订《日本公司法》时补充的两个条文,也作了类似规定。其第266(3)条规定:“董事执行职务有恶意或重大过失时,该董事对第三人也负连带损害赔偿责任。”第266(1)条则就公司董事违法分配盈余、向其他董事贷款、违反竟业禁止义务、违反董事与公司进行交易之限制以及其他违反法令或章程的行为,规定了董事对公司承担连带偿还或连带赔偿责任。这些规定,显示出加重董事责任的立法走向[16]。除日本外,其他一些国家如韩国,也大致采用此种模式[17]。
(四)法人应与代表人对加害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此为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所采。台湾民法典第28条明文规定了此种连带责任,甚至不考虑代表人有无过错(此处的过错当然不是指加害行为之过错,而是指决定实施加害行为的过错)。此外,台湾公司法第23条也规定:“公司负责任对于公司业务之执行,如有违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损害时,对他人应与公司负连带赔偿之责。”对于何为公司负责人,该法第8条规定“在无限公司、两合公司为执行业务或代表公司之股东;在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为董事。公司之经理人或清理人,股份有限公司之发起人、监察人、检查人、重整人或重整监督人,在执行业务范围内,亦为公司负责人”。就立法理由而言,台湾学者认为,如按法理,法人机关之行为为法人行为,故构成法人机关成员的个人不应对受害人承担责任。但就保护交易安全立论,则又以规定法人与行为人连带负赔偿之责为妥,其有利于促进法人机关之注意,藉以保护交易安全[18]。
至于法人对受害人单独承担责任或与代表人等行为人连带承担责任之后,法人与行为人之间的内部关系,一般认为得适用民法有关委托合同的规定:因代表人处理法人事务时,对于法人负有善良管理人之注意义务,如因其过失而致法人以损失,法人对之享有追偿权。同时,在实行连带责任的情形,如果代表人因其无过失之行为而使法人应负无过失责任,因而代表人也与法人共同承担连带责任时,代表人在对受害人承担责任后,反过来对法人享有追偿权[19]。
我国《民法通则》第55条规定采用的是法人对受害人单独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但对于法人是否得对有过错的代表人享有追偿权,未作直接规定。比较上述立法模式,其不同点主要在是否规定法人代表人与法人共同承担连带责任。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有下列因素可值考虑:第一,从理论上讲,如果承认法定代表人的行为即法人自身的行为,在执行职务的活动中,法定代表人不存在其自身的个人人格,则难以认定法定代表人执行职务的行为“一方面为法人之行为,他方面为自己之行为”[20]。故责令法定代表人对受害人负直接责任无法理上的说服力;第二,法人侵权行为通常发生在交易之外(否则应为合同责任),故规定连带责任并不能有利于交易安全的保护;第三,代表人之赔偿能力与法人之赔偿能力通常不可同日而语,规定连带责任,固然可为受害人增加选择机会,但实际意义不大;第四,即令发生因法人机关之恶意或重大过失从事目的外违法行为造成他人严重损害,而法人之全部财产不足以赔偿损失的情形,也可以适用“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责令有过错的股东(尤其是担任代表人的股东)承担个人赔偿责任[21]。基于上述考虑,笔者认为,我国民法应规定法人对其代表人执行职务的致害行为,对受害人单独承担全部责任。至于法人承担责任后对有过错的代表人的追偿或者处罚,得根据法人章程或者公司法有关规定进行。
❽ 台湾现行民法是哪一年制定的
1929年5月23日国民政府制定复公布总则编制全文152条,同年10月10日施行。
同年11月,公布债编全文604条,物权编210条;均於1930年施行。
1930年12月,公布亲属编全文171条,於1931年施行。
自1982年起陆续修正、增订、删除各条文。
约20馀次修正後,迄今共1200多条条文。
最近一次修正,为2015年6月10日,关於自然人失踪未受死亡宣告前之财产管理规定。
❾ 台湾遗产继承法和大陆的继承顺序一样吗
台湾民法典第1138条规定: 遗产继承人,除配偶外,依下列顺序定之:
一、直版系血亲卑亲属权(子女、孙子女..)
二、父母
三、兄弟姊妹
四、祖父母 。
而大陆《继承法》第10条规定的顺序为: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❿ 民法通则和台湾民法典区别
不说具抄体条款,那么袭比较太难。
简单说,两部法律适用范围不同,民法通则在空间上适用于中国大陆地区,台湾民法典适用于中国台湾省地区。
其实大体上二者是基本一致的,因为大陆的民法通则也借鉴了很多台湾的民法,而且二者都有的国民法典的影子。只是在某些观点上有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