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刑法前沿

刑法前沿

发布时间: 2022-04-30 00:09:08

Ⅰ 阮齐林的人物介绍

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在西南政法学院读法学本科;
1982年9月至1985年7月在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读刑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5年8月留中国政法大学在法律系刑法教研室任教,从事刑法教学工作。
1987年10月被聘为讲师,1994年9月被聘为副教授,1996年7月被聘为刑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1999年7月被评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1992年10月至1994年4月由国家教委派遣赴日本东京大学进修刑法学。
现给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中国刑法、外国刑法、国际刑法课程。懂日语,英语。司法考试刑法名师,等著名司法考试学校签约刑法主讲教师。
2009年4月28日宣武区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北京市宣武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关于区人民检察院人事任免的决定。任命阮齐林为北京市宣武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 1、《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99年度公诉案件量刑的分析研究》载政法论 坛2001年第1期。
2、《论刑法第397条》中国检察管理干部学院举报1997、11月。
3、《新刑法提出的新课题》(刑法学研讨会发言摘要)载法学研究1997年第5期限1997年9月第151页约4千字。
4、《论财产刑的正当理由及其立法完善》中国法学1997、1
5、《论刑法上的认识错误》法学研究1996、1
6、《论简化不适用数罪并罚的几种情况及其处罚原则》法学研究1996、6
7、《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加强对玩忽职守罚的研究》(合作)法学杂志1985年12月
8、《论杀婴犯罪的几个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学报1984、
9、《毛泽东刑事法律思想初探》检察出版社1990、12(合著)
10、《案例刑法总则教程》,单独编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44万字。
《中国刑法上的量刑制度与实务》 1、《刑法教科书》法制出版社1997年9月(何秉松主编 高等政法院校规划教材)撰稿第30章第2、3、5、6、7节;第33章(约12万字)
2、《法学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8月出版(陈光中主编 高等学校非法律专业通用教材)撰稿(第3章刑法部分6万字)
3、《刑事法学》法律出版社1998年5月,全国律师考试指定用书,司法部律师资格考试委员会编审,陈光中主编,撰写该书第16-20章共约7万字。
4、《刑法教程》何秉松主编,司法部法学教材编辑部编审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1998年5月,撰写该书第25章,第29章第2、3、5、6、7节,第32章约10万字。
5、《刑法教程》魏克家主编,高等法学教育通用教材,撰写第3、4、5、6、7、19、26、28、29章,约10万字。
6、《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精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曹子丹、侯国云主编,撰写该书第6章约8万字。
7、《现代日本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撰写日本刑法部分4万字。
论文:
1、“中国刑法学犯罪论体系之完善”《法学研究》2013.1,笔谈:“刑法学研究之检讨与反思”之一
2、“应然犯罪之构成与法定犯罪之构成
――兼论犯罪构成理论的多元发展”《法学研究》2003年第1期
3、“评特拉依宁犯罪构成理论”载《刑事法评论》2003年第3期第13卷第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4、“犯罪构成理论对公诉要点与顺序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11第6期
5、“论‘内外有别’的犯罪构成” 《刑事一体化的本体展开》(论文集)梁根林、张立宇主编,法律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6、《论简化不适用数罪并罚的几种情况及其处罚原则》法学研究1996、6
7、“论构建适应中国刑法特点的罪数论体系”《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3期2006年5月
8、“对未溢出特别法的行为排斥‘重法优先’规则”《检察日报》2011年2月17日第3版学术版
9、《论财产刑的正当理由及其立法完善》中国法学1997、1
10、“再论财产刑的正当理由及其改革”《法学家》2006年第1期2006年2月
11、《中国刑法特点与司法裁量空间》15000字,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8第9期
12、“刑法修正案(八)后数附加刑的执行”,人民检察2012年2月第3期。
13、“应适当放宽‘酌情减轻处罚’的权限,载陈泽宪主编《刑事法前沿》(第六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出版。
14、《中国控制死刑方略》,载《刑法理论与实务热点聚焦》(年会论文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5、“论盗窃与抢夺界分的实益、倾向和标准”《当代法学》2013.1
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
16、《绑架罪的法定刑对绑架罪认定的制约》法学研究,2002年第2期
17、《金融财产控制的特点与侵犯财产罪的认定》,《法学》2001年第8期,
18、“中国刑法上的新类型危险犯”《检察实践》2005年12期,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6第3期转载。2005年12月
19、新中国刑法传统与刑法解释,《人民法院报》理论与实践周刊第10期,2005年3月30日B版
20、《论刑法第397条》中国检察管理干部学院举报1997、11月。
21、《新刑法提出的新课题》(刑法学研讨会发言摘要)载法学研究1997年第5期
22、《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加强对玩忽职守罚的研究》(合作)法学杂志1985年12月
23、《论杀婴犯罪的几个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学报1984、
24、《论刑法上的认识错误》法学研究1996、1
25、《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99年度公诉案件量刑的分析研究》载政法论 坛2001年第1期。
26、“公诉案中检察院与法院常见定罪量刑分歧研究”《中国检察》2007年第1期2007.10最高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
27、《金融电子化、网络化提出的新问题-从财产罪认定与处罚的视角》7000字,《网络安全与技术应用》2001年第7期
28、《关于黑社会性质犯罪司法解释的意见》“刑事法判解研究”2002第1期3500字
29、《关于如何认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有关问题的解释》评析“刑事法判解研究”2002第1期3000字
30、《我国刑法的罪与非罪问题》,法大刑法学研究文集,2002年3月,政法大学出版社
31、《论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4000字载《新刑法研究与适用》刑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第302页,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
32、“李启铭醉酒驾驶致人死亡案之我见”,《中国检察官》 2011年第4期2011年4月出版
33、“邹大根、刘和平、王敏故意伤害、窝藏案案例指导原则”:被教唆人在不明残酷伤害手段的情况下接受教唆实施伤害行为致人伤残的定罪量刑,《中国案例指导》2006年第1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案例指导》编委会法律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
34、《论刑法第397条》,中国检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7年11月
35、《新刑法提出的新课题》(刑法学研讨会发言摘要),载法学研究1997年第5期
36、《论财产刑的正当理由及其立法完善》,中国法学1997年1月
37、《论简化不适用数罪并罚的几种情况及其处罚原则》,法学研究1996年6月
38、《论杀婴犯罪的几个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学报1984

Ⅱ 我现在大一,学习法律,将来想考中国政法大学刑法方向的研究生。我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大一的基础课程须学好,尤其是法理学,法律逻辑学等科目,之后四年的专业课程最好还是不要偏科,虽然可以适当多发展自己的兴趣,但是也许随着学习的深入,你的兴趣会有所改变。
其二,多去图书馆,看辅助书籍,尤其是学界知名法学家的书籍。
其三,关注当前法学发展新动向,对典型案子可以自己进行研究。
其四,可以到律所实习。可以到法院旁听,甚至实习。
专业方面,一定要多与身边的同学沟通,多与老师交流,多请教。如果可能多发表论文。

学好英语,也不能忽略一般的政治课程。有选择性的参与社团活动。

总的来说,认真对待你在大学的每一天就是了,不要只恋爱,也不要只上网或者打球,也不要只看书,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才是无悔的。

Ⅲ 用心理学或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刑法前沿问题

经济学有一套以数量分析为特征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实证分析法、边际分析法、均衡分析法、静态分析法、比较静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长期与短期分析法、个量与总量分析法等。

一、实证分析法:
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法来自于哲学上的实证主义方法。实证分析是一种根据事实加以验证的陈述,而这种实证性的陈述则可以简化为某种能 根据经验数据加以证明的形式。在运用实证分析法来研究经济问题时,就是要提出用于解释事实的理论,并以此为根据作出预测。这也就是形成经济理论的过程。

二、边际分析法:
是利用边际概念对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进行数量分析的方法。所谓边际,就是额外或增加的意思,即所增加的下一个单位或最后一个单位。在经济学分析中,简单地说,边际是指对原有经济总量的每一次增加或减少。严格地说,边际是指自变量发生微小变动时,因变量的变动率。

三、均衡分析法:
均衡本来是物理学概念。引入经济学后均衡是指经济体系中各种相互对立或相互关联的力量在变动中处于相对平衡而不在变动的状态。对经济均衡的形成与变动条件的分析,叫做均衡分析法。分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法,是在不考虑经济体系某一局部以外的因素的影响的条件下,分析这一局部本身所包含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中,均衡的形成与变动的方法。
一般均衡分析法,是相对与局部均衡分析法而言的。它是分析整个经济体系的各个市场、各种商品的供求同时达到均衡的条件与变化的方法。

四、静态分析法、比较静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
是完全抽象掉时间因素和经济变动过程,在假定各种条件处于静止状态的情况下,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的形成及其条件的方法。
比较静态分析法
是对个别经济现象的一次变动的前后,以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均衡位置进行比较而撇开转变期间和变动过程本身的分析方法。
动态分析法
是考虑到时间因素,把经济现象的变化当作一个连续过程,对从原有的均衡过度到新的均衡的实际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的方法。

心理学研究方法简介

作为一门实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在心理学的发展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现代心理学的各主要流派所形成的研究方法在历史上都有其特定的影响、作用和局限性。用客观的、发展的观点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演化过程进行回顾和比较,对于分析、评价和改进目前在心理学研究中所应用的各种方法和提高研究的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心理学家们正重新思考如何建构一个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预测力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体系,在这方面应进一步引入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概念。

美国心理学家查普林(James P. Chaplin)曾指出:“任何科学发现或概念的有效性取决于达到该发现或概念所采取的程序的有效性”。虽然这个定义只是特指操作主义而言的,但它的确坦诚地表述了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对科学发展,其中也包括了心理科学发展的重要性。从一定意义上说,科学的发展史在实质上就是科学方法论的演化史。所谓方法论是科学家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积累和形成的一种研究工作的模式,托马斯·库恩(T.S.Kuhn)称其为“范式”。因此,“科学技术每一次重大进展,几乎都伴随有研究方法的重要进展;反之研究方法的每次发展又总是使人类对自然规律普遍性的认识更深化一步。”科学的发展和体系的形成就是在新旧方法论的交替和进化中实现的,心理学及其研究方法的发展也同样如此。科学心理学自1879年诞生以来,一直是以实验科学作为其特征和标志的。因此,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在这一百多年中也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从而达到了目前这样的水平。由于研究的方法论指导对于心理科学的实践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因而很有必要对心理学的研究中有关方法论的问题进行回顾、比较和探讨。

一、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

科学心理学所沿用的研究方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自我观察法——一种对经验的主观主义研究方法;

2.实用主义是机能主义心理学的方法论思想;

3.以操作主义和实证主义为方法论基础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4.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现象学和场论

5.以信息论作为主要方法论的现代认知心理学;

6.以整体论作为主要方法论指导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二、当前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现状与问题

纵观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指导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演化。从研究的对象来看,从意识到行为,又回到了意识,似乎转了个大圈子。但是,通过这一循环过程,研究的方法论思想发生了质的飞跃。冯特的自我观察报告和现代认知心理学有关表象研究的心理操作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冯特的结构主义心理学所确定的研究对象并没有错,但局限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没有适当的手段去研究人的内在心理活动过程,只能依赖被试的自我观察这种原始的方法,显然缺乏科学的依据,效果也不可能理想。行为主义心理学作为一个学派已经成为历史,但它给心理科学留下的一大笔财富,即它的研究方法、仪器、测量手段等,今天的心理学家们还有不少人在使用着,行为主义的大量研究成果仍是我们教科书里广泛引用的内容。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在心理过程的方面;而有关个性心理和个体心理与发展的研究则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王国。从这个发展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一定的哲学思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基础之上的。纵然有良好的愿望和确定的目标,如果缺少有效的科学技术手段,仍然是“欲速则不达”。但即使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发展研究的技术手段,若不能及时修正和调整研究的目标、对象和范围,甚至在指导思想上“以偏盖全”、“以点代面”的话,行为主义心理学就是一个前车之鉴。

时至今日,心理学的学派之争已基本结束。心理学对基本的感觉研究似乎已经有了较一致的结论:有关知觉的研究正在向更深的层次发展;而记忆和思维的研究则侧重于对信息加工过程的探索;至于对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发展看来困难更多一些,正在寻找更有效的测量和评价方法;情绪心理学在几个不同的层次上进行着研究,从认知、生理、发展和社会等不同的角度以各自的特定方法和手段去解开人类情绪这个复杂之迷。关于动机和意志的研究,似乎仍然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赫尔的驱动递减论、勒温的场论、麦克米兰的成就动机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和海德、凯利以及维纳的归因理论等主要流派所占领。但以马斯洛为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则更加强调了对人性、人的价值与人的潜能的研究,并力争解决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马斯洛特别强调了整体分析的重要性,提出了反复研究法,即以整体观为前提,通过实验来理解各有关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他还特别重视对个体的研究,认为一般规律不能直接推论个体的特点,而由个体的研究却可以概括出一般的规律。一般规律只能帮助我们去理解个体,但解决个别的问题仍需要用个案法的整体分析手段。

由此可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就目前来说仍尚未达到一致的认识,各个发展阶段、不同研究领域中所产生的各种方法论及其研究方法和技术共存于当今的心理学研究之中。即使在同一个研究领域中,由不同方法论所指导的各种研究方法也常常同时并存。首先应该说,这是一种好现象,也是心理学发展到今天的必然结果。在对待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问题上,就像对待任何科学一样,不应该也不可能用单一的研究模式去人为地强制性地统一所有的研究工作,心理学的研究尤其需要如此。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实在是一种最复杂的现象,它有着许多不同的水平、层次、方面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现象,我们的研究决不能简单地以某一种方法去处理。但也不应该用“随心所欲”的态度去对待。那末,怎样才能寻找到一种在当前可以为我们所共同接受、理解并更加有效地运用到心理学研究中去的新方法论呢?这就是当前心理学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在心理学的研究发展过程中建构新的方法论

无论是否意识到,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总是在研究者一定的方法论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心理学的研究同样也不例外。方法论的指导作用是如此的重要,它决定了我们的研究目的和达到这一目的所需手段的选择。并非任何研究目的都可以找到研究的手段。当技术还不能提供必要的手段时,原有的目的就必须考虑加以重新选择,寻找某些子目标以现阶段可实行的手段先予以解决,然后再对总的目标进行系统的、整体的、辩证的研究、分析和归纳。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演化史已经给我们上了一课。鉴于心理学的历史经验,心理学家们已经在探索一些新的研究方法。例如,朱智贤等人曾提出过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构想。在其有关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体系中,包括三个组成部分:1.心理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2.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科学方法论;3.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技术。研究心理现象,首先要对人的心理有一个基本的观点,这就是心理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所要解决的问题。科学的哲学方法论并不能替代具体的研究工作,但是任何具体的研究工作是不可能摆脱一定的哲学方法论的指导和制约。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已经告诉我们,过去的许多学派,虽然曾经取得过令人瞩目的成就并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但都由于他们在哲学方法论上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而在其后为新的理论和方法论所取代。特别是在当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手段时,就更有必要对我们原来习以为常的传统的指导思想进行周密的反思,修正原有理论的错误,弥补不足和空白,才能使研究工作不至于重犯类似行为主义的错误。同时,也能使科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有了正确的科学研究哲学方法论的指导,还需要形成心理学的一般科学方法论。这个问题的解决取决于科学发展的水平并受到研究工作可能具备和达到的条件的制约。在经历了科学研究的微观阶段(主要是分析的研究)之后,科学的发展已经出现了向宏观阶段(主要是综合的研究)认识的趋势。有关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论的思想和理论,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贝塔朗菲的系统论、香农的信息论和维纳的控制论,即所谓的“老三论”。

而在此之后又出现了所谓“新三论”: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论、哈肯的协同理论和托姆的突变理论。所有这些理论都为现代科学的一般方法论提供了有力的思想。虽然这些理论并非出自心理学,但对心理学的研究工作同样具有深刻的意义和指导作用。而且,正是由于心理学派系林立、众说纷纭的状况,就更需要用像系统论那样的思想方法来描述和解释人的心理这个本身就具有客观系统性的研究对象。正如哲学方法论不能代替科学的具体研究那样,这些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论的思想和理论并不能代替心理学的一般方法论指导。心理学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需要建构符合心理学科学发展的一套具有一般指导意义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

最后是有关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与技术问题。可以说,心理学现在已经涉及到人类活动的几乎每一个领域,因此在具体研究的方法上和技术上必定有相当大的差异和跨度。具体的方法是与具体的研究问题相联系的。我们略微了解一下就可以看到,心理学在各个不同的领域中几乎运用了所有各种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其中包括了物理的、生物的、药理的、临床的、数学的方法;心理学本身又有实验的、准实验的、非实验的、思辨推论的各种各样的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长处,但又同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复杂的、多层次、多元化和动态的;同时又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我们不仅需要在某个局部问题上对各种心理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微观的分析研究;而且更需要整体的、系统的和动态的思想理论与研究方法,归纳和综合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心理学的理论和学说不能仅仅停留在一种描述性的初级水平阶段,而应该是可操作的、有预测力并有控制力的。这样才能使心理学成为一门既有自己较完整、较一致的理论,包括研究方法的体系;又是“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过程中都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论去解决问题”,具有更为广泛实际应用价值、作用和效果更为显著的现代科学。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等。

观察法,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儿童在一般生活条件下言语和行为的变化,并且根据观察的结果判断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和规律的一种方法。

实验也是一种观察,只不过是一种有控制的观察,即有计划地控制各种条件,在各种条件中,特别引起或改变某一条件,来研究儿童心理特征的变化。常用的实验法有自然实验、教育心理实验和实验室实验。

除了观察和实验两种主要方法以外,还同时运用其他一些辅助的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谈话法、问卷法和作品分析法。

谈话法是通过谈话来了解儿童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因为言语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最重要外部表现之一。采用这一方法的时候,首先应当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谈话对象的特点拟订谈话的话题和内容;谈话的话题和内容要求是儿童能够回答和乐于回答,并能从中分析出他的心理活动的;跟儿童进行谈话的时候,必须随机应变,随时提出足以了解有关儿童心理状态的具有灵活性而又恰当的问题;谈话的过程和结果应当由研究者本人或共同工作者作详细的记录,如能用录音机记录,则更为方便、可靠。

问卷法是用书面问题表让儿童填写,从而了解儿童心理的一种方法,如小学生阅读兴趣的调查或中学生理想的调查等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比较简单易行,且同时可以研究很多儿童。但缺点也比较多,儿童的回答往往不能代表真正的心理状态;且仅仅依靠书面回答来判断儿童心理发展情况,常常是不可靠的。

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对儿童作品的分析来了解儿童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儿童的作品很多,如日记、作文、绘画、各种作业、工艺制作等等。通过这些作品,可以分析儿童某一方面的心理活动。如通过作文、日记,可以分析儿童思维和言语的发展,也可以分析儿童的兴趣和理想的发展。

进行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经常不是单独地采用一种方法,而是根据研究的需要采取综合的方法;或者以某种方法为主,以其他方法为辅;或者交错运用几种方法。例如,儿童心理学上常常采用的追踪研究,就是以长期观察法(日记法、传记法)为主,而以其他方法为辅。又如,在个案研究中,可能是观察、问卷、谈话或访问教师或家长、作品分析、鉴定材料分析、教育心理实验等各种方法互相配合运用。

Ⅳ 黄芳的科研成果目录

专著
1、《走私犯罪的定罪与量刑》,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版。
2、《国际犯罪国内立法研究》,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
译著
《国际刑事法院导论》(英文原著作者:威廉.A.夏巴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论文
(一)关于国际刑法问题的研究
1、《论国际刑法中的引渡问题》,载《刑法若干理论问题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论国际犯罪及其刑事责任》,载《刑事法学要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3、《论实现国际犯罪刑事责任的途径和方式》,载《中国刑事法杂志》1999年第6期。
4、《国际犯罪的国内立法研究导论》,载《法学评论》2000年第2期。
5、《论罪刑法定原则与国际刑法的关系》,载《法学家》2002年第3期。
6、《香港与外国签订的移交逃犯协定概览》(合作),载(澳门)《区际刑事司法协助研究》,澳门特别行政区检察院、澳门检察律政学会2002年出版。
7、《香港与外国签订的刑事司法协助协定研析》(合作),载《法学家》2003年第2期。另载(澳门)《区际刑事司法协助研究》,澳门特别行政区检察院、澳门检察律政学会2002年出版。
8、《香港与外国签订的移交被判刑人制度研究》(合作),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2期。
9、《如何开展区际刑事司法协助》(合作),载《检察日报》2002年7月8日第3版。
10、《区际刑事司法协助法律研讨会综述》(合作),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年第4期;另载(澳门)《区际刑事司法协助研究》,澳门特别行政区检察院、澳门检察律政学会2002年出版。
11、2002年刑法学年会论文:《论打击恐怖犯罪国际合作的原则和方式》。
12、2002年死刑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论死刑适用的国际标准与国内法的协调》,载《法学评论》2003年第6期。
13、2003年国际刑事法院专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论中国刑法典中的国际刑法规范》(合作),载《法学》2003年第9期。
14、2003年国际刑事法院专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中国引渡法及引渡条约研究》。
15、《国际刑事法院相关问题探索》(合作),载《人民法院报》2003年8月11日,法制时代B1。
16、《在积极探索中走向国际刑事法院--国际刑事法院专题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合作),载赵秉志主编:《刑法评论》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7、《国际犯罪国内立法的基础理论问题》,载《国际区际刑法问题探索》,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8、博士论文摘要:《国际犯罪国内立法研究》,载《中国刑事法学》(第一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9、《外国刑法中的国际犯罪立法模式探讨》,载《现代刑事法治问题探讨》,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0、《酷刑及酷刑罪的界定》,载《酷刑遏制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1、《中国现行引渡制度基本问题研究》,载陈泽宪主编《刑事法前沿》,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2、《欧盟成员国间引渡制度研究》(合作),载高铭暄、赵秉志主编:《刑法论丛》第7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3、《简论酷刑罪的概念和特征》,载《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04年第6期全文转载。
24、《惩治恐怖犯罪与人权保障问题》(合作),载赵秉志主编:《刑法评论》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5、《香港与外国刑事司法合作制度研究》(合作),载(台湾)《刑事法杂志》,2003年第5期、第6期。
26、《关于加强我国刑法与国际刑法协调与衔接的建议》载《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信息专报》2004年8月9日;另载《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领导参阅》、《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27、《论惩治恐怖主义犯罪中的国际刑事司法协助》,载陈泽宪主编《刑事法前沿》,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8、《审判萨达姆的几个法律问题》,载《法制日报》,2005年6月28日,第8版。
29、《关于破解期权腐败司法难题的对策》,载《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信息专报》2007年4月9日第13期。
合著
1、《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及其防治对策专论》,副主编兼作者,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新编国际刑法学》,副主编兼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中国刑法学》,副主编兼作者,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香港特区的国际刑事司法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比较法学》“俄罗斯法”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学硕士教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6、《刑法学》“排除犯罪事由”和“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律硕士教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3、《中组部领导干部公开选拔考试大纲学习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4年版。
7、《黑社会性质犯罪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金融诈骗犯罪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经济法习题》,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0、《经济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1、《危害税收征管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003年版。
12、《危害税收征管罪的认定与处罚》,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版。
13、《单位犯罪的认定与处罚全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4、《新刑法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版。
15、《刑法适用手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6、《刑法新罪名通论》,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
译文
《论希腊妇女的犯罪》(俄文),载《法学天地》1989年第6期。
专业审校
《引渡与国际法》(合作),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如何破解腐败期权的司法难题
爱尔兰访学见闻
评中国对《国际刑事法院规约》投反对票的五点理由
赵燕案审理的法律启示
论打击恐怖主义犯罪的国际刑事司法合作
审判萨达姆的几个法律问题
关于加强中国刑法与国际刑法的协调与衔接的建议
酷刑及酷刑罪的界定
家乡印象
思 父 亲
外国刑法中的国际犯罪立法模式研究
惩治恐怖犯罪与依法保障人权
国际犯罪的国内立法导论
交通肇事罪中犯罪主体的认定
论国际犯罪及其刑事责任
论实现国际犯罪刑事责任的途径和方式
论死刑适用的国际标准与国内法的协调
论中国刑法典中的国际刑法规范
论罪刑法定原则与国际刑法的关系
香港特别行政区与外国移交被判刑人制度研究
中国引渡法及引渡条约研究

Ⅳ 刑法学前沿问题

刑法是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国家的基本法律之一,对保护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秩序、保卫国家利益乃至促进社会发展均至关重要。 目前,改革和开放在继续进展与深化,法律调整需要加大力度,法治建设需要进一步科学化和现代化,法学研究面临挑战与发展机遇并存之局面。 未来中国刑法学的发展,应紧密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实际情况,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借鉴国外先进的刑法理论和刑事立法、刑事司法经验,促进中国刑事法治的民主化、科学化、国际化进程. (一)在形事政策上,对传统型犯罪的惩治与防范问题 惩治与防范犯罪乃刑法的宗旨所在,也是刑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与法治建设中的重要使命。从今后十年的发展趋势看,下列传统型犯罪的惩治和防范仍应作为刑法研究的重点:破坏经济秩序的犯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渎职犯罪;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等。对这些犯罪的有效惩治和防范,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有利于廉政建设,亦有利于社会秩序的安定。 (二)在经济方面,注重对新型犯罪的开拓研究 当前国外出现的一些新的犯罪类型,如计算机犯罪、环境犯罪、与生物工程有关的犯罪、恐怖主义犯罪等,在我国尚不十分严重,但是刑法学对它们的研究不能因此而放松,而应当进行超前性的探讨。当然,这种研究应结合我国的科技、经济发展水平,不可盲目追随国外。 在新型犯罪中,法人犯罪问题应受到重视。就世界范围来讲,英美法系较为普遍地承认法人犯罪,大陆法系国家近年来亦有承认法人犯罪的某些迹象(如法国1994年3月1日生效的新刑法典就用大量篇幅规定了法人犯罪)。但是,从实务上考察,如何真正使法人承担刑事责任并达到刑罚之目的,在两大法系中仍是问题。我国近年刑事立法中规定了诸多惩治单位犯罪的条款,但实际效果颇值得怀疑。刑法理论上关于法人能否成为犯罪主体的争论尚未见分晓,仍有待于深化。 (三)法治文化视角上,不断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研究刑法问题 自从五十年代不分良莠地全面移植原苏联刑法理论之后,中国刑法学便向其他国家的刑法理论关闭了大门,而只是致力于将原苏联的刑法理论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对其他国家刑法学研究的资料之占有相当有限。近些年虽然情况有所好转,但所据资料亦以二手货为多,而且很不系统。既然对其知之不多,便很难予以研究和借鉴。随着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中国刑法理论落后于国外刑法理论的现象亦愈加明显。对国外先进的刑法理论借鉴不多,对国际刑法学术交流活动参与不够,是中国刑法学的一个重大缺陷,这使得我国刑法理论患营养不良和视野狭窄的弊病。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中国的对外开放得以全方位地展开,刑法学也被推到对外开放的前沿。在这一大背景之下,国际刑法学、比较刑法学、外国刑法学应当成为今后刑法学研究的重要领域。1997年和1999年中国将分别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一国两制”将变成现实,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的交流与和平统一的步伐也正在不可逆转地迈进,因而关于港澳台地区刑法与全国性刑法的效力范围及其冲突与解决等问题,亦将成为刑法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与此同时,还应加强与国外境外的学术交流活动和学术研究合作,真正解决人治与法治的问题 ..

Ⅵ 刑法专业法学考研

当然是苏州大学(性价抄比很高的学校,虽然非34所,但地理位置和专业实力都不错)

研究方向

01中国刑法理论与实践研究
02行政刑法与刑法前沿问题研究
03犯罪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考试科目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或203日语
③605专业基础课
④413专业课D

复试
1、刑事政策学(笔试)
2、综合(含刑法基础理论及前沿问题)(面试)

Ⅶ 王桂萍的导师

王桂萍 女 1965年1月生,博士学位,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专业领域:刑法学 1987年—2000年 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书记员 法官 副教授
2003年至今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1983年—1987年 南开大学法学系,获法学学士;
1989年—1992年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学硕士;
2000年—2003年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学博士;
2007年1—6月 美国杜肯大学,访问学者。 [美]《哈佛法律评论刑法精要》,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美]《刑法的结构与功能》,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税收与税收犯罪》,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
《黑社会犯罪解读》,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
《刑事政策学》,群众出版社2002年版;
《中国审判方式改革理论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贯彻刑法刑事诉讼法难点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
《中国行政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刑法教程》,中国长安出版社2004年版。 刑法案例研习课教学思考,2008年校本科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
中国与加拿大刑法犯罪论体系比较研究,中加项目结项报告,2006.11
认定侵占罪若干问题新论,法律适用2005.5
美国刑法的结构概要(上),政法论坛2004.5
美国刑法的结构概要(下),政法论坛2005.3
定罪的法律依据探析,法律适用2003.12
税收犯罪刑事政策探析,河北法学
刑事政策学体系探索,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5
单位犯罪刑事诉讼方式探讨,现代法学1998.2
对单位犯罪刑罚几个问题的思考,审判研究1998.1
行政事实行为几个问题的探讨,行政法学研究1996.4
国外侵占罪分析,现代法学1992.2
从他国偷渡是偷越国境行为吗,检察日报2006.3.22
对村基层组织人员的贪污和侵占行为能否合并数额定罪,检察日报2005.4.20
侵占行为是刑法上的不作为而非作为,检察日报2004.5.30
警察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如何定罪,检察日报2003.11.12
罚金刑的修改与完善,黑龙江法制报97.8.26 2006.7-2008.5 中加犯罪理论体系比较研究专著
2006.6-11中加犯罪理论体系比较研究国际会议
2006.6-7中加犯罪理论体系比较研究专家交流
2005.11/2006.5中加犯罪理论体系比较研究
2001-2003司法部中美刑事司法协助研究
2000-2003北京社科院黑社会基本问题研究 1999年 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届审判方式改革研讨会二等奖
1998年 法院系统三等功
1997年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新刑法刑诉法理论研讨会一等奖
1997年 全国法院第九届学术讨论会一等奖
1996年 全国法院第八届学术讨论会三等奖 2007.1-6 美国杜肯大学访问学者
2006.11 中加刑法犯罪理论体系比较研究国际研讨会
2006.6 税务总局讲座:刑法前沿、热点问题
2006.6 国家知识产权局讲座:侵犯知识产权犯罪
2003.11 刑法犯罪理论体系比较研究国际研讨会

Ⅷ 看哪些书可以提高刑法理论水平

目前国内以张明楷和陈兴良的观点比较新,所以推荐他们的书
张明楷:
《刑法学版》(第三权版)
《刑法格言的展开》
《刑法的基本立场》
《法益初论》
《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
《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等
张明楷的书有很多,一般来说都比较经典,可以再查一下
陈兴良:
《刑法的启蒙》
《刑法学的现代展开》(与周光权一起主编)
《死刑备忘录》等

台湾学者林东茂的书也很好,推荐一本《一个知识论上的刑法学思考》

另外,现在很多学者学习的都是德日刑法,所以可以看看德日的刑法学,德国首推罗克辛,日本的话可以看大冢仁和西田典之的书

Ⅸ 刘宪权的人物成就

(1)涉信息网络犯罪刑法规制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14年10月-2017年10月,首席专家
(2)涉信用卡犯罪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1年6月—2013年6月,项目负责人
(3)金融犯罪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5年6月—2007年6月,项目负责人
(4)证券犯罪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2年6月—2004年6月,项目负责人
(5)侵犯知识产权罪惩治研究,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2009年6月—2011年9月,项目负责人
(6)打击拐卖人口犯罪的法律对策,美国政府资助项目,2002年1月-2003年6月,项目负责人
(7)突发性公共危机的法律应对研究,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课题,2004年3月-2006年4月,项目负责人
(8)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研究,上海市教委重点课题,2004年7月-2006年7月,项目负责人
(9)中国刑法理论前沿问题研究,上海教委重点学科课题,2002年9月—2005年9月,项目负责人
(10)社会转型时期的刑事法理论,上海茂盛国际有限公司委托,2004年1月-2004年8月,项目负责人 “七五”期间全国法学重点研究课题《各国刑法比较研究》
国家“九五”重点图书选题《金融风险防范与犯罪惩治》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重点研究课题《犯罪与刑罚理论专题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证券犯罪研究》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邪教活动的法律控制》和《突发公共事件的法律应对研究》
上海市教委重点课题《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研究》、《侵犯知识产权罪惩治研究》
美国政府资助项目《打击拐卖人口犯罪的法律对策》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证券期货犯罪研究》、《金融犯罪研究》、《涉信用卡犯罪研究》 (1)《刑法学名师讲演录》,专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2)《中国刑法学讲演录》,专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3) 《金融犯罪刑法学专论》,专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4)《金融犯罪刑法理论与实践》,专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年版
(5)《刑法学专论》,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
(6)《证券期货犯罪理论与实务》,专著,商务印书馆 2005 年版
(7)《证券期货犯罪比较研究》(英文版),专著,荷兰艾柔默斯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8)《金融犯罪理论专题研究》,合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9)《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理论与实务》,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
(10)《刑法学》,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年版
(11)《打击拐卖人口犯罪的法律对策》,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年版
(12)《中国刑法理论前沿问题研究》,主编,人民出版社 2005 年版
(13)《中国刑法学年会文集( 2005 年度)第二卷:实务问题研究》(上、下册),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14)《刑法学研究(第 1 卷)》,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15)《刑法学研究(第 2 卷)》,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
(16)《犯罪与刑罚理论专题研究》,副主编,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版
(17)《刑法学研究(第 3 卷)》,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8)《刑法学研究(第4卷)》,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年版
(19)《刑法学研究(第5卷)》,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
(20)《刑法学研究(第6卷)》,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年版
(21)《刑法学研究(第7卷)》,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年版
(22)《刑法学研究(第8卷)》,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23)《刑法学研究(第9卷)》,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4)《刑法学研究(第10卷)》,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25)《刑法学研究(第11卷)》,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26)《刑法学研究(第12卷)》,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27)《金融犯罪案例研析》,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28)《证券期货犯罪刑法理论与实务》,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9)《中国刑法学讲演录(第二版)》,专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30)《涉信用卡犯罪刑法理论与实务》,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主要学术论文
(1)《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相关理论辩证》,《中国法学》2010年第1期
(2)《罪数形态理论正本清源》,《法学研究》2009年第6期
(3)《我国金融犯罪刑法分类质疑》,载《法学评论》 2007 年第 4 期,独著
(4)《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疑难问题刑法评析》,载《政法论坛》 2008 年第 2 期,独著
(5)《<刑法>第13条“但书”条款司法适用相关问题研究》,载《现代法学》 2011年第6期
(6)《“职业绑手”受雇控制被害人行为定性研究》,载《政治与法律》 2012年第 2 期
(7)《 < 刑法修正案 ( 六 ) 草案 > 评析》,载《法学》 2006 年第 2 期,独著
(8)《传统刑事司法理念的反思》,载《法学》 2005 年第 5 期,独著
(9)《共同证券期货犯罪疑难问题探讨》,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4 年第 1 期,独著
(10)《证券、期货犯罪的刑事立法及其完善》,载《法学》 2004 年第 5 期,独著
(11)《我国洗钱罪的刑事立法完善》,载《政治与法律》 2005 年第 6 期,第一作者
(12)《假冒专利罪客观行为的界定与刑法完善》,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6 年第 1 期,第一作者
(13)《我国洗钱罪的刑事立法完善》,载《政治与法律》 2005 年第 6 期 独著
(14)《建立和谐社会突发危及应对机制的法制轨道》,载《法治研究》 2005 年第 4 期独著
(15)《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数额认定分析》,载《法学》 2005 年第 6 期 独著
(16)《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刑法适用与完善》,载《浙江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 》 2006 年第 2 期,第一作者。
(17)《“银广夏事件”的刑法思考》,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2 年第 1 期,独著
(18)《我国刑事司法解释时间效力的再思考》,载《法学》 2002 年第 2 期,独著
(19)《我国刑法理论上的牵连犯问题研究》,载《政法论坛》 2001 年第 1 期,独著
(20)《 2001 年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年会综述》,载《法学》 2001 年第 11 期,独著
(21)《关于绑架、拘禁索债型犯罪定性若干问题研究》,载《法学》 2001 年第 9 期,独著
(22)《论金融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载《法学》 2001 年第 7 期,独著
(23)《操纵证券、期货交易价格犯罪行为的刑法分析》,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0 年第 6 期,独著
(24)《论我国新刑法中的结合犯》,载《法学》第 2000 年第 8 期,独著
(25)《婚内定“强奸”不妥》,载《法学》,第 2000 年第 3 期,独著
(26)《完善证券期货犯罪刑事立法》,载《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2006 年 2 月,独著
(27)《操纵证券期货交易价格罪行为方式之解读》,载《法商研究》 2005 年第 1 期,独著
(28)《信用卡诈骗的司法认定》,载《政法论坛》 2003 年第 3 期 独著
(29)《“性贿赂”行为犯罪化不足取》,载《法治论坛》 2003 年第 2 期 独著
(30)《刑民交叉案件中刑事案件对民事合同效力的影响研究——以非法集资案件中的合同效力为视角》,载《政治与法律》2013年第10期,第一作者
(31)《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兜底条款”解释规则的建构与应用》,载《中外法学》2013年第6期,独著
(32)《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刑法适用之影响》,载《法学》2013年第12期,独著
(33)《关于中国金融犯罪的刑事立法发展》,载《立命馆法学》2013年第1号,独著
(34)《刑事法治视域下处理虐童行为的应然路径》,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13年第1期,第一作者
(35)《克减冤假错案应当遵循的三个原则》,载《法学》2013年第5期,独著
(36)《论刑法中法律拟制的设置规则》,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3年第9期,第一作者
(37)《刑法严惩非法集资行为之反思》,载《法商研究》2012年第4期,独著
(38)《论内幕交易罪最新司法解释及法律适用》,载《法学家》2012年第5期,独著
(39)《限制或废除死刑与提高生刑期限关系论》,载《政法论坛》2012年第3期,独著
(40)《信用卡“养卡”,“套现”行为的刑法定性分析》,载《法学》2012年第7期,独著
(41)《骗取小额贷款公司贷款的定性研究》,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2年第9期,第一作者
(42)《盗窃罪新司法解释若干疑难问题解析》,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独著
(43)《论我国金融犯罪的刑罚配置》,载《政治与法律》2011年第1期,独著
(44)《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停止形态研究》,载《法学杂志》2012年第4期,第一作者
(45)《我国<刑法修正案(八)>时间效力司法解释规定评析》,载《法学杂志》2011年第8期,第一作者
(46)《涉信用卡犯罪对象的评析及认定》,载《法律科学》2014年第1期,独著
(47)《论互联网金融刑法规制的两面性》,载《法学家》2014年第5期,独著
(48)《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兜底条款”解释规则的建构与应用——抢帽子交易刑法属性辨证》,载《中外法学》2013年第6期,独著
(49)《自贸区建设中刑法适用不可回避的“四大关系”》,载《政法论坛》2014年第5期,独著
(50)《论互联网金融的行政监管与刑法规制》,载《法学》2014年第6期,第一作者

Ⅹ 吴宏耀的代表著作

专著:
1.《诉讼证明原理》,(合著:吴宏耀、魏晓娜),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获第五届中国诉讼法学会中青年优秀科研成果著作类三等奖)
2.《刑事审前程序研究》,(合著:宋英辉、吴宏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版。
3.《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参著,第二作者),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版。(该书获北京市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司法部2002年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4.《刑事证据法原理与适用》(合著,第四作者),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版。
译著:
1.《比较法视野中的证据制度》,(原著:[美]:米尔吉安.R.达马斯卡,合译:吴宏耀,魏晓娜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参著:
1.樊崇义主编:《诉讼原理》(第六章“诉讼认识”),法律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2.江伟主编:《统一证据法建议稿及理由书》(证据法“一般规定”的条文及其论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宋英辉主编:《刑事程序法功能研究》(第八章“ 刑事诉讼启动程序”;第十章“ 公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陈卫东主编:《模范刑事诉讼法典》(第二编“证据”:第102条至第204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论 文:
1.《对设立非法物证排除规则的质疑》,载《法学论坛》1997年第4期 。
2.《简论刑事诉讼法学中的主要证据的概念与范围》(周士敏、吴宏耀),载《法学》1998年第7期。
3.《论疑罪从无原则的理论基础》,载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处编《中国政法大学优秀论文选集》(1998年卷)。(该文获1998年中国政法大学校庆优秀论文一等奖。)
4.《任何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及其程序保障》(宋英辉、吴宏耀),载《中国法学》199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2000年全文转载;被美国耶鲁大学全文翻译并收入“Law in Contemporary China”[YALE UNIVERSITY RIS Publishing Center Course Materials Packet (LAW21179_Pkto9) ]。该文获全国第四届中青年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5.《刑事诉讼法学五十年回顾与前瞻》(樊崇义、吴宏耀),载《人民检察》1999年第12期。(《法学复印资料-诉讼制度》2000年第3期全文转载;获《人民检察》杂志社1999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
6.《中国刑事庭审制度的改革与特色》(樊崇义、吴宏耀),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年第1期。
7.《我国刑事简易程序使用率低下的原因及对策》,载《法学文稿》2000年创刊号。
8.《刑事自诉制度研究》,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政法论坛》2000年第3期。
9.《不起诉裁量权研究》(宋英辉、吴宏耀),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政法论坛》2000年第5期。
10.《刑事证据前言问题研究》(樊崇义、锁正杰、吴宏耀、陈永生)(上),载何家弘主编《证据学论坛》(第一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年版。
11.《论我国诱饵侦查制度的立法建构》,载《人民检察》2001年第2期。(该文获《人民检察》杂志社2001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
12.《外国证据规则的立法及发展》(宋英辉、吴宏耀),载《人民检察》2001第3期。
13.《刑事证据前言问题研究》(樊崇义、锁正杰、吴宏耀、陈永生)(下),载《证据学论坛》(第二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版。
14.《联性规则》(宋英辉、吴宏耀),载《人民检察》2001第4期。
15.《传闻规则》(宋英辉、吴宏耀),载《人民检察》2001年第6期。
16.《意见规则》(宋英辉、吴宏耀),载《人民检察》2001年第7期。
17.《英国逮捕制度新发展》,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18.《酌定不起诉决定的实体效力》(樊崇义、吴宏耀),载《人民检察》2001年第8期。
19.《侦查讯问制度研究》,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年第5期。
20.《刑事证明标准研究述评》,载樊崇义主编《诉讼法学研究》(第一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1月版。
21.《论证据裁判原则》,载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编《法律应用研究》2001年第六期。
22.《论刑事证据规则极其制度构建》(宋英辉、吴宏耀),载《中国司法审判论坛》第一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23.《诉讼证明论纲》,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杂志》(第十一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
24.《诉讼认识之结构分析》,载樊崇义主编《诉讼法学研究》(第五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11月版。
25.《社会认知背景下的诉讼认识》,载王敏远主编《公法》(第四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6.《试论裁判事实的客观性》,载郑永流主编《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第六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27.《口供问题的真相》,载樊崇义主编《中国诉讼法判解》(第一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
28.《论证据的自由评价》,载陈光中主编《诉讼法论丛》(第八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9.《现代法视野下的刑事诉讼》,载《政法论坛》2004年第三期。
30.《刑事侦查中的事实发现》,载郝宏奎主编《侦查论丛》,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31.《刑事公诉制度的定位与改革》,载《法商研究》2004年第四期。
32.《司法裁判中的事实问题》,载《法学研究》2004年第六期。
33.《事实与规范之间》,载 郑永流主编《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第六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出版社2004年版 。
34.《刑事辩护的困境与出路》(吴宏耀、张燕),载《中国司法》2004年第12期。
35.《双重视角下的案件事实》,载陈泽宪主编《刑事法前沿》(第二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6.《刑事诉讼致力于事实真相么?》(托马斯·魏根特著),载何家弘主编《证据学论坛》(第十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 。
短论
1.《刑事精神损害的赔偿问题》,载《检察日报》2000年10月19日第5版。
2.《完善刑事证据规则的原则和要求》,载《人民法院报》2000年11月13日第3版。
3.《权利行使的限度》,载《中国妇女报》2000年12月2日第4版。
4.《刑事诉讼证明解析》,载《检察日报》2000年12月7日第3版。
5.《我国证据立法势在必行》,载《人民法院报》2000年12月11日第3版。(《法学复印资料-诉讼法学》2001年第1期全文转载。)
6.《权威性知识与诉讼证明》,载《法制日报》2000年12月17日第3版。
7.《证言的可信性与证人出庭作证》,载《中国妇女报》2001年2月10日第4版。
8.《质疑“私自录音不得作为证据”》,载《中国妇女报》2001年4月7日。
9.《刑事证明标准的基点:程序正义抑或实体正义》,载《法制日报》2001年4月15日。
10.《我国应当确立行政简易裁判程序》,载《人民法院报》2001年4月22日。
11.《刑事证明标准与非至上性》,载《检察日报》2001年5月1日。
12.《刑事证明与检察责任》,载《检察日报》2001年8月10日。
13.《法律真实与客观真实的论争》,载《检察日报》2001年10月12日 。
14.《包公断案中的臆断》,载《深圳法制报》2001年10月
15.《证明标准的立法视角》,载《检察日报》2001年10月26日
16.《证明标准与现实中的刑事裁判》,载《检察日报》
17.《法律真实与人权保障》,载《检察日报》 2001年11月13日
18.《证明标准与裁判事实》,载《人民法院报》 2002年2月
19.《刑事证明标准的背面:无罪裁判》,载《人民法院报》2002年3月
20.《证据的概念及相关问题》,载《法制日报》2003年7月17日
21.《法律平等保护的两张面孔》,载《法制日报》2004/12/3
22.《如何准确理解诉讼法学意义上的案件》,载《检察日报》2004/12/15
23.《关注少年刑事司法制度》,载《法制日报》2005/6/1
24.《北京规则检讨》, 载《法制早报》2005/6
25.《监狱不是完整意义的侦查机关》, 载《检察日报》2005/8
26.《开庭审理前,检察机关可以撤诉》, 载《检察日报》2005/9/15日三版

热点内容
格式条款合同法解释 发布:2024-11-07 18:02:00 浏览:830
合同法原理在建设工程合同中的应用 发布:2024-11-07 17:55:40 浏览:190
森林防火条例及禁火令 发布:2024-11-07 17:51:11 浏览:821
司法考试几月份报名 发布:2024-11-07 17:43:58 浏览:794
李维律师 发布:2024-11-07 17:35:09 浏览:123
商场酒店出租房屋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4-11-07 17:15:13 浏览:930
香港逃犯条例修订 发布:2024-11-07 16:30:53 浏览:400
我国知识产权立法 发布:2024-11-07 16:21:55 浏览:753
合同与合同法国际商法 发布:2024-11-07 15:43:34 浏览:624
以下哪些属于行政法规 发布:2024-11-07 13:55:49 浏览: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