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能动司法理念

能动司法理念

发布时间: 2022-05-02 08:42:28

司法建议

法律分析:司法建议是法律赋予人民法院的重要职责,是人民法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的重要方式。司法建议是人民法院坚持能动司法,依法延伸审判职能的重要途径。

法律依据:《关于加强司法建议工作的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司法建议工作的自觉性 1.司法建议是法律赋予人民法院的重要职责,是人民法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的重要方式。各级人民法院要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牢牢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在狠抓执法办案第一要务的同时,依法履行好司法建议职责,积极促进有关单位科学决策、完善管理、消除隐患、改进工作、规范行为,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纠纷。2.司法建议是人民法院坚持能动司法,依法延伸审判职能的重要途径。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站在新起点,面对新形势,人民法院在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的同时,应当更加重视运用司法建议,通过延伸审判职能,积极践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3.司法建议是人民法院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提升司法能力和司法公信力的重要手段。要高度重视和充分运用司法建议来扩展审判效果,以司法建议作为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切入点和有效方法,充分发挥司法建议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人民法院化解社会矛盾和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努力维护司法权威,提高司法公信力。

Ⅱ 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 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通知 全文

依法妥善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通知。

司法解释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通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等: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当前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整体形势良好,但是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地方出现了与民间借贷相关的债务不能及时清偿、债务人出逃、中小企业倒闭等事件,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较大冲击,相关纠纷案件在短期内大量增加。

(2)能动司法理念扩展阅读:

借贷责任主体的认定:

7、【法定代表人出具借条】公司法定代表人出具借条时未明确其身份,法院可认定系其个人借款而非公司借款。

8、【空白收据与借款责任】单位有关人员基于损害国家利益的意图向外提供盖有单位财务印章的空白收据是无效行为,但不能因此免除该单位对第三人应承担的返还借款的民事责任。

9、【夫妻个人借款的认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对外举债数额明显超出日常生活所需,且债权人未能证明其有理由相信该借款系夫妻共同意思表示,可认定为一方个人债务。

10、【借款债权的继承】出借人去世后,其继承人有权向借款人主张债权。

Ⅲ 如何做好能动司法工作

能动司法是人民法院立足司法职能,遵循司法基本规律,积极主动拓展司法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司法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地实现司法的法律价值、社会价值、政治价值的司法活动。强化能动司法,关键要增强服务司法、积极司法、创新司法与衡平司法的理念。践行这些理念,开展能动司法活动,应当立足司法职能,体现司法规律,坚持多措并举,注重实际效果。
一、强化司法政策保障作用。为应对金融危机,服务经济建设,要建立专项信息报告制度,探索建立金融案件集中管辖、集约审理等审判管理新机制,更好地服务和保障大局,提供政策支持。
二、强化司法建议预警作用。司法建议是人民法院能动司法,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要形式和有效举措。法院坚持在纠纷解决的同时,关注各类可能危及经济和社会安全的法律风险,加强各种信息的搜集、分析、研判,建立全方位、动态化的司法建议预警机制。
三、强化司法规范引导作用。经济活动越活跃,矛盾纠纷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疑难、复杂问题就会越多,也就越需要发挥法官的政治智慧和司法智慧,通过能动司法,从个案和类案的审理中,及时总结司法经验,制订相关执法意见,确立审理规则,提供审判思路,促进裁判标准的统一,并为立法和司法解释提供实践素材,发挥对纠纷解决和行为规则的引导作用。
四、强化司法宣传互动作用。能动司法不只是法官案件裁判的能动,还应当包括面向社会的法制宣传的能动。要在继续加强传统平面媒体宣传的同时,注重网络媒体的运用,加强舆情研判,跟踪民意反馈,把法院互联网建设成为方便群众沟通的重要平台,成为法院庭审直播的主要载体,成为宣传法治精神、宣传法院服务大局、服务人民的重要窗口,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舆论氛围。
五、强化司法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中的能动作用。就法院而言,要发挥司法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中的能动作用,使有限的司法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当前要突出三项工作,一是在做好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化解纠纷的同时,加强对人民调解、行业调解等的指导作用。二是在构建完善以诉调中心建设为载体的诉调对接工作机制中发挥引导作用,引导让更多的矛盾纠纷分流进入诉调中心,通过人民调解方式平和解决。三是利用司法的终局性、权威性和强制性优势,在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和执行,以及构建以司法审查为重点的仲裁效力司法确认机制等方面,发挥司法的主动作用。让更多的调解协议通过司法效力的确认获得及时的执行,调解不成的能够得到司法的及时裁判,帮助仲裁机构提高仲裁质量和效率,更好地发挥仲裁的积极作用。

Ⅳ 如何理解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重要理论命题。在深化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今天,重估“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的价值,对“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进行再认识,对于进一步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法治是建立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倘若没有法治作为保障,那么从根本上讲产权是不安全的,企业不可能真正独立自主,市场不可能形成竞争环境并高效率运转,经济的发展也不会具有可持续性。市场经济必须依靠法律来解决市场经济活动的秩序问题。只有具备合理而完备的法律,才能发挥市场经济有效配置资源的功能。

所谓“法治经济”,就是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倡导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问题,通过立法、执法和司法以及法律服务调整经济关系,规范经济行为,指导经济运行,维护经济秩序,服务经济发展,促使市场经济在法治的轨道上健康有序地发展。法治经济的显著特征就是发达的市场经济与现代法治的有机融合,就是成熟的市场机制与良好的宏观调控机制都通过法律的整合作用而衔接契合。现代市场经济要以法律为纽带,以市场为中心,把国家(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的活动及行为紧密广泛地与市场经济的各个环节连接在一起,以充分获求和实现经济活动的效益。

总体上讲,“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理念,要求我们在改革开放的新阶段,更加需要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具体而言:

“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理念,要求充分重视和发挥立法作用,进一步完善和丰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客观地讲,“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口号对立法活动影响最大最显著,正是在“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口号的驱动下,中国市场经济立法进入了快车道,经济立法呈现跨越式发展,经济立法的数量和规模急速上升。需要指出的是,在重温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的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大力倡导和强调小平同志一贯倡导的“成熟一个制定一个”的稳健立法观。这种强调“实践、试验和反思”的立法思路,是与我国渐进式改革模式完全一致的,符合立法工作的基本规律。

从根本上讲,也是与人类逐步演进的理性认识能力相适应的。遗憾的是,自“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口号大为宣扬后,法学界乃至立法界都出现一股立法“过热”心态,不少学者提出法律移植,主张超前立法等非理性的观点。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的法律,作为渐进改革的模式, “成熟一个制定一个”的稳健立法观更为切实可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新形势下,以完善法律体系为目的的立法工作,更要大力倡导“成熟一个制定一个”的稳健立法观。

“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理念,要求充分重视和发挥司法作用,倡导“能动司法”,维护司法公正,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为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司法机关提出和践行了“能动司法”的理念。“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为司法系统孕育、提出和实践“能动司法”理念营造了氛围、创造了条件。实际上,“能动司法”理念在服务市场经济发展方面体现得更为鲜明。“能动司法”理念促使法院将审判工作同经济建设紧密结合,服务经济发展的大局。例如,司法机关严厉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维护好市场经济秩序;加大招商引资保护力度,切实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依法处理好事关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城建项目等事关规划全局的纠纷,运用司法的智慧创造性地配合经济建设大局,为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理念,要求充分重视和发挥法律服务作用,大力发展法律服务业,为繁荣市场经济提高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律师、公证、法律顾问法律援助等为主体的法律服务业,可以防范法律风险,优化法治环境,解决法律纠纷,为企业开展“法律体检”。法律服务业要转变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例如,开展律师帮扶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行动,发动律师积极参与企业的资本运营、资源管理,使法律服务直接进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做到建议于决策之前,服务于运行之中,全方位、多渠道地为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法律服务。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防范,鼓励积极开展“法律体检”活动,法律顾问主动参与到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当中,主动介入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用法律的武器把企业经济活动中可能遭遇的风险化解在萌芽之中。如今,在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法律服务业更要在优化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方面积极作为,大显身手,大有作为。

可以说,“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是经济建设的法治指南针。在纪念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20周年的今天,我们更要全面、深刻、准确、透彻地认识和把握“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的理念,重估其价值,充分发挥法治在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Ⅳ 司法能动性是什么意思

所谓司法能动性( Judicial Activism,又译司法能动主义、司法积极主义),指的是对美国司法制度中审判行为的一种见解。 司法能动性的基本宗旨是,法官应该审判案件而不是回避案件,并且要广泛的运用他们的权力,尤其是通过扩大平等和个人自由的手段去促进公平——即保护人的尊严。能动主义的法官有义务为各种社会不公提供司法救济,通过运用手中的权力,尤其是运用将抽象概括的宪法保障加以具体化的权力去这样做。 司法能动性的主要表现有:法官在进行宪法解释时,并不致力于对立法者立法意图的探求;倾向于弱化遵循先例原则;倾向于为了取得特定判决而减少程序上的限制;不那么顺从于其他政治决策者,更多依赖自己的判断;倾向于做出范围宽泛的判决意见;主张一种广泛的司法救济权。

作为一名法官要使司法能动性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得到充分发挥,首先,其自身应该是正义的,也就是说本身应当是公正的。自身的公正是对一个法官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法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其次,作为一名法官还应当主动的去追求公正。追求公正并能实现公正则正是法官与他人有别的地方。马克思曾经这样说过,法官的责任就是当法律运用到个别场合时,根据他对法律的诚挚理解来解释法律。[17]而法官对于法律的诚挚理解的思想基础,就在于对正义的追求。正义是法律上的善良和行为标准尺度或准则,可以根据正义对行为进行评论或评价。法律适用的目的就是要到达正义这个道德价值。魏因贝格尔这样说,正义不是一个事实,而是一项任务:给我们的头脑和我们心灵规定的一项任务。[18]对于法官来说,尤其如此。因为法律的具体生命需要法官来赋予,法律的血肉最终隐藏在法官的具体的判决当中。

具体地说,能够充分发挥法官司法能动性的地方在于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在诉讼中的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程序方面,一个是实体方面。

Ⅵ 能动司法的主要内容

法律分析:能动司法是指法院立足审判职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回应转型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强调的是法院和法官如何积极履行职责,主动顺势而为,有所作为。从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司法的能动性特征。我们认为,司法能动性是指法官在司法过程中秉承一定的法律价值,遵循一定的法律规则,并充分运用司法经验,创造性地适用法律,从而理性地对案件的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作出判断。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九十四条 本法所称司法工作人员,是指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

Ⅶ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法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认识

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共制定法律两百三十六件、行政法规六百九十多件、地方性法规八千六百多件。一个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总体形成。

客观地讲,与世界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相比,在短短三十多年里,无论从立法的数量,还是立法的质量,我国立法的成就都是无可比拟的。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成果,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于在新的起点上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切实保障宪法法律实施,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从人民法院工作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更具有其特殊的重大意义,同时也对人民法院审判和执行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民法院审判工作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经验总结为指引和方针

吴邦国委员长将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经验总结为五个方面: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立法为民、坚持社会主义法制统一。我认为,要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审判职能,必须以这些经验总结为指引和方针。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这就要求人民法院的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正确的指导思想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前提,这就要求人民法院的工作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使人民法院工作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履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捍卫者的神圣职责;坚持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是民主法制建设的客观要求,这就要求人民法院的司法改革工作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最高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先后于1999年、2005年和2009年下发了3个司法改革纲要,实施了119项司法改革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坚持以人为本,立法为民是民主法制建设的根本目的,这就要求人民法院工作必须坚持司法为民的原则,以满足人民的司法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坚持社会主义法制统一是民主法制建设的内在要求,这就要求人民法院必须维护法律的权威,坚持法律的统一适用。

人民法院要切实履行审判职能,保障宪法和法律的正确实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

吴邦国委员长强调指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总体上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更加紧迫,这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各方面反映强烈的问题。人民法院作为法律实施的重要部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对人民法院实现自身科学发展和服务科学发展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在认真总结几十年来人民司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最高人民法院将“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确立为人民法院的工作主题,进一步明确司法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关系,深化对人民法院、人民法官人民性的认识;在对“人民内部矛盾凸现期”进行全面深入社会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为更好发挥审判工作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提出了“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审判工作原则,强化和谐司法的理念,更好地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司法保障,提出“能动司法”理念,深化对人民司法功能的认识,拓宽人民法院的工作视野;在全面加强法院干部队伍建设、深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提出“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提升人民法官的精神境界,明确广大法官的价值追求。

今后,人民法院要采取更多的为民司法举措,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低成本的司法服务,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温暖和优越性。

具体来说,人民法院要坚持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一切审判、执行工作都必须依法进行;要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严把案件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法律适用关;要坚持案件质量和效率兼顾,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审判效率。只有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司法能力建设、工作作风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反腐廉政建设,提高法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提高法官的司法能力和水平,使法官树立公正、廉洁、为民的价值观,才能保证严格依法办案、保证各项法律的正确实施。

人民法院要立足审判实践,通过民主科学地制定司法解释,推动我国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

多年来,最高人民法院根据全国人大1981年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等规定,根据审判工作的需要,单独或与有关部门联合发布了大量的司法解释。这些司法解释已经成为各级人民法院裁判各类案件的重要依据,为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供司法实践经验。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刻变革的历史进程中,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尽管我国的法律体系已经总体形成,但本身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还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修改和完善。在这一进程中,人民法院要更加注重完善司法解释工作,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推进司法解释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首先,人民法院必须做好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工作,始终与立法机关保持高度一致,严格执行司法解释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的制度,努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与权威;其次,要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加强对司法解释工作的管理协调,努力提高司法解释质量;再次,人民法院要加大科学管理力度保障裁判统一,严格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推进量刑制度改革,促进量刑公平公正;最后,要及时清理司法解释以及通过发布指导性案例,更好地维护法律的统一适用。

Ⅷ 能动司法的内涵

要更准确地理解司法能动性的含义,我们必须要明确一个问题:司法能动性是否与司法的被动性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所谓司法的被动性是指:“司法权自启动开始的整个运动过程中只能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包括申请行为和申请内容进行裁判,而不能主动启动司法程序或擅自变更当事人的诉请内容”[2]。司法被动性是司法活动区别于经常带有主动性的行政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它要求只有当人们主动将纷争置于法官面前时,法官才能够依据法律对当事人的诉求进行裁判。这就是司法活动的谦抑性,正是这种谦抑性,在某种程度上使法官得到人们普遍的尊重。因此,在民商事审判领域,司法被动性一直被奉为基本原则。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对司法能动性的重视不足。但不可否认的是,司法能动性与司法被动性是司法公正得以达成的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司法的被动性主要是针对司法的程序而言的,其通过遵循法定的程序以及尊重当事人的处分权来规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从而防止司法权的滥用;而司法能动性则主要针对司法的实体运用而言,其赋予法官在事实判断和法律适用方面一定的权限,从而在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正义。由此,两者的调整对象不同,它们并不存在矛盾,而是实现司法公正的两个必不可少的方面。

Ⅸ 在美国民主宪政体制下,人们认为司法权最弱时,加强司法权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违宪审查是加强司来法权的最主要方法。自

这一权力不是美国宪法直接授予的。而是通过判例确定下来的。

违宪审查主要是司法权对国会立法的审查。司法审查表明美国不学习英国,讲什么议会主权。事实上,议会主权不等于人民主权。

对议会立法的司法审查,可以遏制议会实行多数暴政的冲动。

虽然司法机关不是选举产生的,但司法机关能不滥用权力的最大根源是“不告不理”的消极性。所谓“积极司法”、“能动司法”,只怕有司法权滥用的嫌疑,要慎提。司法机关因为消极,所以公正。

热点内容
2011年司法考试刑法题 发布:2025-01-13 13:03:40 浏览:156
民事诉讼法143条规定 发布:2025-01-13 12:44:07 浏览:843
民法典删除的法律 发布:2025-01-13 12:44:02 浏览:711
刑法人员 发布:2025-01-13 12:36:07 浏览:865
法院没给票据 发布:2025-01-13 12:33:17 浏览:995
什么是职业道德含义 发布:2025-01-13 12:32:26 浏览:147
江西省司法鉴定管理条例 发布:2025-01-13 12:31:05 浏览:978
上海达尧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1-13 11:48:29 浏览:506
法学会如何 发布:2025-01-13 11:35:25 浏览:11
最新货车法规 发布:2025-01-13 10:48:54 浏览: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