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与现行法律的关系

民法典与现行法律的关系

发布时间: 2022-05-02 10:05:38

民法与民法典的区别与联系

2019年12月23日,“完整版”民法典草案首次亮相。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现场,一本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摆放在与会人员面前,提请会议审议。

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与民法总则“合体”,成为过去一年来国家立法工作中耀眼的一道印记。

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编纂民法典这一重大立法任务,到 “两步走”:第一步出台民法总则,第二步编纂民法典各分编,民法典立法之路蹄疾步稳。

2019年,民法典各分编草案的拆分审议密集进行。明确禁止高利放贷、进一步完善防止性骚扰有关规定、合理确定无效婚姻的情形、完善高空抛物坠物责任规则……努力倾听人民心声、聚焦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回应社会诉求、满足新时代人民法治需求、全方位保护人民民事权利,让立法的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社会生活规则的最大共识。

民法典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期间,13718位网民提出114574条意见。社会公众普遍认为,编纂民法典,以法典化方式确认、巩固和发展改革开放取得的法治成果,充分彰显、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成果和制度优势。

随着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临近,民法典草案即将提请全国人代会审议。几代人热切期盼的中国民法典,即将迎来历史性时刻。

㈡ 民法典与原有的法律的关系

1、第219条,利害关系人不得公开、非法使用权利人的不动产登记资料。

(对利害关系人施加了保密义务)

2、第230条,因继承取得物权的,自继承开始时发生法律效力

(去掉了受遗赠的情况,因遗赠属于法律行为,而继承属于事实行为)

3、第275条,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的归属,由当事人通过出售、附赠或者出租等方式约定。 占用业主共有的道路或其他场地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属于业主共有。

的流通性)

4、第278条第二、三款,业主共同决定事项,以双三分之二的原则参与表决。筹集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改变共有部分的用途或者处用共有部分从事经营活动的,应当经参与表决专有部分面积四分之三以上的业主且参与表决人数四分之三以上的业主同意。决定其他事项的,双过半即可。

5、第306条第一款,按份共有人转让其享有的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份额的,应当将转让条件及时告知其他共有人。其他共有人应当在合理期限内行使优先购买权。

(告知必须是告知的转让条件,不能仅告知转让事实;优先购买权行使也必须在合理期限内,不能阻碍不动产的流通)



6、第十四章,居住权。属于首次在法律层面将居住权固化下来。居住权不同于物权和租权。主要内容归结为:居住权人享有占有、使用权。设定居住权应设定书面合同(还可以遗嘱的方式),合同中注明:当事人人的姓名、名称、住所;住宅位置;居住的条件和要求;居住权期限;解决争议的方法。居住权无偿设立,但当事人可以另行约定。设立居住权应当办理登记,居住权自登记时设立。居住权不得转让、继承。已经设立居住权的住宅不得出租,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居住权期限届满或者居住权人死亡时,居住权消灭。消灭后,办理注销登记。

7、第406条,抵押期间,抵押人可以转让抵押财产。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抵押财产转让的,抵押权不受影响。 抵押人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及时通知抵押权人。抵押权人能够证明抵押财产转让可能损害抵押权的,可以请求抵押人将转让所得的价款向抵押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转让的价款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

(去掉了转让抵押财产必须经抵押权人同意的表述,在当前重庆地区抵押无须将证返还银行的形势下,抵押人完全可以在不动产抵押状态下,将房屋转让。抵斩权人即使认为这该项转移行为有可能损害其权益,也不能阻止,民法典仅为其保留了在抵押人转让财产后抵押权人可以优先受偿的权益。)

8、第596条,买卖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标的物的名称、数量、质量、价款、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包装方式、检验标准和方法、结算方式、合同使用的文字及其效力等条款。

(本条对原法条的改动不大,列入本篇的意义在于日常签订合同时可以作为参照。)

9、第726条,出租人出卖租赁房屋的,应当在出卖之前的合理期限内通知承租人,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条件优先购买的权利;但是,房屋按份共有人行使优先购买权或者出租人将房屋出卖给近亲属的除外。同时,还应注意的是,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在出租人拍卖房屋时同样适用。

(此条规定的意义是,当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与按份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冲突时,按份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可以优先,体现了物权优先于债权的理念。)

10、第1006条第三款,本条主要规定器官捐献,第二款规定了形式上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通过订立遗嘱的方式。第三款,自然人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献的,该自然人死亡后,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共同决定捐献,决定捐献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该条规定确认了器官捐献的推定同意原则,但当事人没能表示不同意的情况下,其第一顺位的继承人(其中子女必须是成年)在继承其遗产的同时,还可以决定其器官的捐献,可谓权力重大。)

㈢ 民法和民法典的关系

法律分析:民法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非法人组织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民法既包括形式上的民法(即民法典),也包括单行的民事法律和其他法律、法规中的民事法律规范。民法的范围要比民法典大。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第三条 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㈣ 民法典和刑法的关系

法律分析:二者相互区别,有相互联系。

区别:1、民法典主要是调整私法领域,主要体现私法的性质,而刑法属于公法,主要体现公法的性质;2、民法遵循意思自治,当事人之间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是否与之成立民事法律行为,而刑法具有国家强制性。但二者又都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法典不能调整的范围,刑法可以用国家强制力予以调整。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自愿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思,并根据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㈤ 民法典与合同法的关系

法律分析:《民法典》是关于民事法律的一般性规范和各个分编对民事关系的单独规定,包括了合同法的内容;合同法则是一部民事单行法。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同时废止。因此现行适用的关于合同方面的法律规定为《民法典》合同编部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0年5月28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通过,由习近平主席签署第四十五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生效,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施行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㈥ 宪法和民法典的关系

法律分析::第一,颁布和实施民法典有助于将宪法权利具体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在编纂民法典时之所以将人格权独立成编,就是要全面保障人民群众对人格尊严的需要。第二,颁布和实施民法典有助于落实和保障宪法权利。我国宪法中类似“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规范表达有40余处,这就充分说明了完备法律体系对于保障宪法实施的重要性。民法典规定了公民生命权、身体权与健康权的权利内容,并对涉及此3项权利的法定救助义务予以立法确认,体现了对公民生命、身体与健康的高度关注,有利于提升法律对生命权、身体权与健康权的保护。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条 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三条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㈦ 从宪法的法律效力看,民法典与宪法的关系是什么

这两部法律有着本来质的区别,但源是最大的区别可以从以下这三个方面来进行区分。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两部法律的具体关系吧!

第一、法律渊源上存在区别
宪法是母法是所有法律的来源;民法是来源于宪法。

第二、内容上存在区别
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一切法律制定的依据,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规定着国家最基本的问题和最基本的原则。民法是调整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民事关系的法律,即民事纠纷等,涉及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方面。

第三、法律责任上存在区别
宪法在我国现实的司法实践中很少会用;违反民法要承担民事责任,包括返回财产、停止侵害行为、恢复原状、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支付违约金或损失赔偿金等等。

㈧ 民法典适用的时间效力及溯及力

民法典适用的时间是自2021年1月1日,民法典的溯及力规定,新法对其生效之前发生而未依司法程序裁判的民事关系同样适用的效力有强弱之分。在新法律规范施行之前产生的民事关系和事实,自新法施行之日起方可适用新法的,为弱度溯及力。而溯及至该民事关系和事实所产生当时即适用新法有关规定的,为强度溯及力。
法律分析
新增条文的溯及力问题。原则上,《民法典》中创设性的新增规定没有溯及力,如总则编中的临时监护制度、物权编中的居住权制度、婚姻家庭编中的离婚冷静期制度等均不能溯及既往。但是,对于现行民事法律中有总则性、基础性的规定,新增条文属于对现行规定的具体展开。如部分地方人民法院在审理个人信息保护纠纷案件中,容易忽视当事人诉讼请求的请求权基础,没有细致区分人格权请求权和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之间的区别,一概按照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和责任形式进行分析判断,在法律适用上是存在问题的。检察机关在办理该类案件时,完全可以参照民法典的具体规定去判断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是否存在需要监督的情形。《民法典》中实质性修改条文的溯及力问题。应从最有利于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角度,选择适用新法还是旧法。需注意的是,民事诉讼是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两造对抗,在诉争的民事权益上属于此消彼长的博弈关系,无论适用哪一种标准裁判,必然对一方当事人有利,对另外一方当事人不利。因此,应以不给一方当事人造成明显不公结果为标准,来判断是否有利于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在难以判断时,仍然遵循法不溯及既往的基本原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十条 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一千二百六十条 本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相关法律同时废止。

㈨ 民法典和宪法有什么关系

一、法律渊来源上存在区自别:宪法是母法是所有法律的来源;民法是来源于宪法。
二、内容上存在区别:
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一切法律制定的依据,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规定着国家最基本的问题和最基本的原则。民法是调整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民事关系的法律,即民事纠纷等,涉及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方面。
三、法律责任上存在区别:
宪法在我国现实的司法实践中很少会用;违反民法要承担民事责任,包括返回财产、停止侵害行为、恢复原状、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支付违约金或损失赔偿金等。

㈩ 民法典与我国宪法的关系

宪法是母法,民法典应该是子法。

热点内容
伊川法院投诉 发布:2024-11-07 11:15:25 浏览:202
昨天社会为法栏目组 发布:2024-11-07 11:07:25 浏览:196
行政审批改革行政法 发布:2024-11-07 10:51:19 浏览:895
2019年司法考试报名时间 发布:2024-11-07 10:44:41 浏览:955
法律硕士在法院有用吗 发布:2024-11-07 10:40:53 浏览:167
德国法学渊源 发布:2024-11-07 10:18:12 浏览:593
催缴物业费律师函 发布:2024-11-07 09:50:31 浏览:741
司法所手机定位 发布:2024-11-07 09:48:42 浏览:169
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地方 发布:2024-11-07 09:41:29 浏览:102
一般行政法规 发布:2024-11-07 09:16:49 浏览: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