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大理寺刑法

大理寺刑法

发布时间: 2022-05-03 04:10:59

A. 京兆尹大理寺和刑部有什么区别

京兆尹,中国古代官名,为三辅(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即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之一。相当于今日首都的市长。
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庭,掌刑狱案件审理。秦汉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清为大理院。
刑部 审定各种法律,复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会同九卿审理“监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审理京畿地区的待罪以上案件。刑部的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是按省设司。清代刑部各司除分核本省刑名外,职掌他省及衙门的部分文书收发和某些日常政务。此外,清设督捕司,掌督捕旗人逃亡事;秋审处,掌核秋审、朝审各案;减等处,掌汇核各省及现审各案之遇赦减等事;提牢厅,掌管狱卒,稽察南北所监狱的罪犯,发放囚衣、囚粮及药物等;赃罚库,掌收放现审案内赃款及没收各物件,并保管本部现银及堂印;赎罚处,掌罚罪事;律例馆,掌修订法律。

B. 大理寺和刑部有什么不同它们不都是掌管刑律的吗

廷尉
秦汉至北齐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名大理,武帝建元四年(前137)恢复旧称,哀帝元寿二年(前1)又改为大理。新莽时改名作士,东汉时复称廷尉。汉末复为大理。魏黄初元年(221)改称廷尉,后代沿袭未改,至北齐罢废。

尉的职掌是管理天下刑狱。每年全国断狱总数最后要汇总到廷尉;州郡疑难案件要报请廷尉判处;廷尉也常派员为地方处理某些重要案件。有的还可驳正皇帝、三公所提出的判决意见。廷尉根据诏令,可以逮捕、囚禁和审判有罪的诸侯王或大臣。礼仪、律令皆藏于廷尉,并主管修订律令的有关事宜。属于分、寸、尺、丈等度量标准之事,亦由廷尉掌管。

廷尉秩为中二千石,属官有廷尉正和左、右监各一人。汉宣帝刘询鉴于廷尉派往地方鞫狱的廷尉史任重而禄薄,于是增设秩为六百石的廷尉平四人,以加强对地方司法机构的控制。

东汉时省去右监,四廷尉平省为左平一人。廷尉人选常常择取出身于律学世家者,如顺帝时吴雄,三世廷尉;郭躬一家,以传习小杜律著称,数世之中,任廷尉者达七人之多。东汉时权归台阁,廷尉处理案件有时也须听命于尚书。遇有重大疑案,廷尉与尚书共同审理,开后世大理、刑部共司刑法的先例。

魏晋南北朝廷尉职掌与两汉无区别,北齐易廷尉名为大理寺卿。唐代形成京师案件由大理寺卿负责审理、判刑,由刑部复核的制度。元代不设大理寺,审判由刑部直接进行。故至明代恢复大理寺后,受元制影响,又改变成京师案件之审判归刑部,大理寺卿仅负责复核的制度。地方上所呈报的重罪案件,也是先经刑部评议,再经大理寺卿最后复核。清制与明同。

C. 大理寺和刑部有什么区别

大理寺和刑部因时代的不同关系也就不同!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的法律制度,是封建法制最完善、最具代表性的法律制度。不仅有“十恶”、“五刑”等制度,还设立了“八议”、“官当”等法律制度。同样在司法机构上也是最完善的,形成了大理寺、刑部、御史台的三权分立式的司法审判制度。
大理寺由原来廷尉转化而来,在北齐时期曾用过“大理寺”的称谓,是最高的司法审判机关,掌管审理全国处于流刑以上的案件。
刑部负责复核大理寺所判流刑以上的案件。御史台掌管监察文武百官。但也可参与冤案大案的审理。因此形成了大理寺的主管审判,刑部主管复核,御史台主管监察的司法审判制度。当然在三大司法机构的上面还有皇帝,主宰一切行政、司法、立法的权力。
隋唐时期的地方司法机关仍然是地方的行政机关。例如在州(郡)一级中设立“曹参军”受理刑事案件,“司户参军”受理民事案件。在县中设有司法佐、史协助县令处理刑、民案件。在县以下的乡、里、访、村中设立的乡官、里正、坊正、村正对管辖内的婚姻、土地等民事案件有审判权。

宋朝

宋朝的司法制度大多数沿用唐朝时期的制度,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大理寺和刑部还是保持其职责不变,但是宋朝初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了审刑院,又称为宫中审刑院,是宋朝初期的审判复核机关,同时也拥有的审判权和复核权。因此削弱了刑部和大理寺的权利。在宋神宗熙宁三年后,审刑院被撤销,审判和复核的权利又回到了大理寺和刑部。
御史台除了有唐朝时期的权利之外,还可以受理官员受贿的案件以及地方上诉的案件。
另外宋朝还设立了登闻鼓院、登闻检院、理检院三个法定机关,专门受理直接向朝廷投诉的案件,以及上诉的冤案。
地方司法机构仍然保持不变。

元朝

元朝是少数民族统治时期,在司法机构的设置上较混乱,沿用了唐宋的制度,但又加以删减。中央司法机构设立大宗正府、刑部、宣政院。大宗正府是类似于大理寺的中央审判机关,刑部的复核职能不变,但同时又赋予部分审判职能。宣政院主要管理僧侣的案件。御史台的职能也不变。
地方有省、路、府、州、县各级衙门,作为地方司法机构。

明朝

明朝将元朝废除的大理寺重新设置起来,但是其职责改为法律复核机关。刑部作为中央审判机关。刑部的所有案件都必须由大理寺复核,可见刑部与大理寺的职能,正好与唐宋时期的相反。御史台改为都察院,其职责不变,仍是监察百官,参与审理大案,平反冤案。
地方司法机构有省、府、县三级,主管所辖案件。

清朝

司法机构维持明朝的三个司法机构的设置,职责也差不多,但是刑部的审判权力更大,在三大司法机关中,以刑部为首,刑部不受大理寺和都察院的制约。清朝时另设专门司法机关理藩院,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对于皇族内部的案件由宗人府和内务府中的慎刑司处理。
地方司法机构设有省、府、县三级司法机构。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见在中国古代的司法机构,是中央专设司法机构,地方则是司法与行政合一的体制。因而从总体上可以说是司法与行政不分,即使是在中央专门设立了专职的司法机构,同样也是从属于行政,专职的司法机构不可能独立行使司法权,因为司法官员的任免都由皇上决定,而皇上是一个集立法、司法、行政权为一身的独特的个体,这就决定了在中国古代的司法机构是不可能独立的,同样司法权的行使也是不可能独立的。

参考书目:

1、中国法制史,北京大学出版社,叶孝信主编

2、中国法制史,上海人民出版社,郭健等主编

3、中国古代刑与法,新华出版社,崔敏著

以下为相关资料
明清刑部和大理寺职能相互交换。刑部分管京师案件的审理和在外案件的复审。刑部设尚书为正二品,左右侍郎为正三品。初按业务划分,分为总部、比部、都官、司门四部。后按地区划分,改为十三清吏司。刑事审判是刑部最主要的职责。有初审、复审、会审。初审的案件主要有皇帝交办的案件、在京民间诉讼讼、越诉案件。有时还受命往各地审理重大案件。京师的诉讼主要由刑部受理。刑部根据案件管辖对死刑案件及上诉案件实行复审。京师及十三布政使司的死刑案件均须由刑部复审。刑部受理的上诉案件来自通政司及登闻鼓,有时甚至是邀车驾所告的御状。由各司官审理的案件,无论初审或复审,结案后均应经过本部长官,并送大理寺复核。未经大理寺审允,不得执行。刑部是最主要的中央司法机关,凡朝审、大审、热审、寒审、京外会审以及临时性会审皆参与。刑部还派员到各地会同监察御史、地方司法官员执行死刑。
大理寺

中国古代掌管审谳平反刑狱的官署。始设于北齐,隋、唐以后皆沿其制。朱元璋于吴元年(1367)置大理司卿,秩为正三品。次年朱元璋称帝后沿袭。其后设罢不时,名称和编制等也不断变更。永乐中始告定型,大理寺设卿一人,左、右少卿各一人,下设左右寺丞、左右寺正等。大理寺的主要职责是专门审核天下刑名,凡罪有出入者,依律照驳;事有冤枉者,推情详明,务必刑归有罪,不陷无辜。它与刑部、都察院合称三法司,刑部受天下刑名,都察院纠察,大理寺驳正。凡未经大理寺评允,诸司均不得具狱发遣。大理寺审理案件,初期置有刑具和牢狱。弘治以后,只阅案卷,囚徒俱不到寺。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初审以刑部、都察院为主,复审以大理寺为主。明代中叶以后,刑名之柄为宦官所夺,甚至大理寺大审时太监居公案之中,列卿受其指使,大理寺形同虚设。清沿明制,设大理寺,职掌与明同。

D. 古代的大理寺是什么机构你了解哪些呢

大理寺是古代一个重要的官署名,专门审理监狱案件,它相当于最高人民法院,是国家的最高法律机构。秦汉时期,廷卫负责审案。当时的刑罚主要是基于商鞅变法所修订的法律。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也发生了变化。因为汉朝遵循秦制,法律也遵循秦制。汉景帝统治时期,廷卫的名称改为大理寺,直到南北朝大理寺更名为大理寺。大理寺的签名被用作审判监狱案件的官方人员。

刑罚由刑处部决定,所有检查人员都是监督员。大理寺有能力反驳这种惩罚。只要刑法部不同意大理寺的说法,就可以驳倒案件,使案件只能交给皇帝,皇帝自己决定。在皇帝至上的时代,这个制度是比较健全的,但如果皇帝是一个坏国王,那么法律制度肯定会被打破。尽管古代的法律制度是由所谓的三个部门共同维持的,但真正有决定权的是皇帝。

E. 大理寺与刑部是什么关系

大理寺的职掌是:平反全国刑名案件,与刑部、都察院为“三法司”。凡须三法司会勘的重大案件(斩、绞罪案),先经刑部审明,送都察院参核,再送大理寺平允。

大理寺的职责是对其他中央司法机关及地方司法机关审理的刑事案件进行复审。左、右寺分理京畿、十三布政司刑名之事。

初期凡刑部、都察院、五军断事官、直隶府、州、县罪囚由左寺覆审;各布政司者由右寺覆审。后改为以刑部十三司、都察院十三道左右分管。

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四川、贵州六司由左寺复审,江西、陕西、湖广、广西、云南、河南、山西七司由右寺复审。

(5)大理寺刑法扩展阅读:

大理寺职责中的复审的虽有经刑部、都察院审理的京师军民诉讼中的笞、杖案件,但基本上是罪名较重的案件。

复核的处理方式为: 若经审核囚犯无冤枉,取讫各囚犯服罪文书入卷。将囚犯发回原问衙门,听候发落。如罪名符合法律的批准原拟判决。如罪名不符合法律者,驳回原衙门再拟。

如二次改拟不当,仍前驳回议拟。如三次改拟不当,照例追究经办官员,审得囚人告诉冤枉,有确凿佐证,取其所诉词状,将囚犯发回原问衙门,听候发落。

大理寺徇情参驳的,听监察御史纠劾。其刑部各司擅准词状,径自发落,不送大理寺复核,或已经复核,判决得当,而又擅自改变的,俱听大理寺及监察御史究举。

F. 古代大理寺具体是干什么工作的大理寺卿的权利大吗

大理寺,古代最高司法机构,负责审理监狱案件,其首领名为大理寺卿,九卿之一。秦汉时期设廷尉,北齐改为大理寺。清朝末年,新政改革时期改大理寺为大理院。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政府延取此名,是当时最高的司法机关。


弘治后,只看案卷,犯人不在寺内。重大案件将由三个司法部门联合审理,一审由刑事部和帝国侦查院牵头,复审由大理寺牵头。明代中期以后,刑名的柄由宦官代用,甚至大昭寺的宦官在大审判时也住在庭上。清代沿明制,大理寺,随明而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大理寺改名为答李渊

在等级上,大理清宫属于正三品,与正二品尚书存在一定差距。然而,如果你已经成为一个大理寺卿,下一步是晋升到尚书。按照明清时期的规定,大理寺卿很有可能升任刑部或工部。至于能否走得更远,这要看个人能力了。

G. 唐朝大理寺是什么机构,和刑部是哪样的关系

我们在看唐朝或者宋朝的影视剧时,可能会经常听到这样一个机构——大理寺,比如在狄仁杰相关的影视剧中,就出现很多次,因为狄仁杰曾经就在大理寺供职。那么,我们好奇的是这个大理寺到底是个什么机构?权力究竟有多大?

唐朝大理寺是唐朝最高司法机关,依法行使中央司法审判权。

主要职责有两点:一是审理中央百官以及京师徒刑以上的案件;二是复核或者重新审判刑部移送过来的死刑和疑难案件。


不过安史之乱后,各种制度均遭到破坏,再加上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唐朝政府的各个机构已经无法正常运转,而作为司法机关的大理寺也未能豁免。唐朝中后期,大理寺官员无法正常履行职责,地位下降,不被重视。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出大唐中央集权的衰弱。

H. 京兆尹大理寺和刑部有什么区别

京兆尹是唐朝起设立、管理京城片区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首都市长;
大理寺是一个刑法机构,北齐起设立(也就是说先于三省六部);明代后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与太仆寺、光禄寺、鸿胪寺、太常寺并称为五寺,为政府中的刑法机构,顶头官员为大理寺卿,官居正三品;整个机构权力与刑部相当,但大理寺卿比刑部尚书权力尚弱一些;
刑部属于六部之一,为司法部门,隋朝起下辖于尚书省,明代直接由皇帝负责;最高官职刑部尚书,官居正二品,其次是侍郎正三品,都是历代政治中心所聚集处(它部尚书、侍郎等都是)。(而大理寺则主管刑法司法,参政议政权没有刑部大)
总的来说后两个都是机构,第一个是具体的职位,不同以上说明了。

望采纳

I. 清朝时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个部门的级别和职责

1、大理寺

级别: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长官名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

职责:掌刑狱案件审理。

2、刑部

级别:“三省六部”制中的一个司法部门。

职责:刑部受理全国刑事案件,主管刑罚及监狱等政令。但若死刑案件,还须与大理寺、都察院共同审核。

3、都察院

级别:最高监察机关。

职责: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

(9)大理寺刑法扩展阅读:

大理寺的历史沿革:

大理寺,在我国,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有了。那个时候,被称之为廷尉。审核各地刑狱重案。汉景帝、汉哀帝、东汉末汉献帝、南朝梁武帝四次改为大理,均仍复旧。

时光荏苒,北齐的时候,廷尉正式改名为大理寺。而隋朝唐朝也都沿用这一称呼,都把廷尉称之为大理寺。大理寺中上班的人按级别被称之为:大理寺卿,大理寺少卿,大理寺丞,寺正。大理寺所断之案,须报刑部审批。

凡遇重大案件,唐制由大理寺卿与刑部尚书、侍郎会同御史中丞会审,称三司使。明、清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会审,称三法司。决狱之权三在刑部,但大理寺不同意时,可上奏圣裁。大理寺卿官秩,隋初为正三品,炀帝改从三品,唐同。

在唐时有所规定,大理寺寺丞分管中央各部门有地方各州的司法案件的复审。每位寺丞复审完毕的案件,要会同其他五位寺丞一同署名(画押)才具有法律效力。其他寺丞若有不同意见,也要在画押才具有法律效应。由此可以看出,在我国古代,我国的刑法法律已经很健全了。大理寺已经具备最高人民法院的职能,对案子都可以进行复审合议。已经相当成熟,相当完善了。

明、清均正三品。可参与朝廷大政会议。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一度并入刑部,旋复旧。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为大理院。明清时期各中央司法机构的职能与隋唐时期相反,刑部负责审判,大理寺负责复核。

明清时期各中央司法机构的职能与隋唐时期相反,刑部负责审判,大理寺负责复核。大理寺于清朝改称为大理院,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民国。

J. 名词解释 刑部 和 大理寺 不要复制百度百科

大理寺:南北朝到清代的中央审判机关。初设于北齐,隋时确立。寺指官署,其首长称大理寺卿,亦简称大理寺。其职掌是审核刑狱案件。唐时一度改称详刑寺,不久复名大理寺。宋代分左右寺,左寺复审各地方奏劾和疑狱大罪,右寺审理京师百官的刑狱。主官称卿,下设少卿、丞及其他员役。明清沿用,至清末改称大理院。编制及名额,各代略有变更。明清两代,与刑部、都察院合称三法司。
刑部:官署名。(1)掌管刑法的机构。西魏恭帝三年(公元556年)置,隶秋官府,以刑部中大夫为长官。隋初置都官部,开皇三年(583年)改为刑部,为尚书省六部之一,置尚书、侍郎各
一人,领刑部、都官、比部、司门四司。唐与御史台、大理寺合称“三司”,会审重大案件。北宋初置判部事一人或二人,以御史知杂以上或朝官充任,掌复查大辟已决案件。元丰改制,并审刑院及纠察在京刑狱司归刑部,置尚书、侍郎掌部务。辽、金皆置。元代改隶中书省,设尚书三人,掌刑法政令诸事。明洪武元年(1368年)沿置,十三年罢中书省后,直接听命于皇帝,与都察院、大理寺合为三法司,会审重大狱案,设尚书、侍郎掌之。后改总部为宪部。清天聪五年(1631年)置。顺治元年(1644年)置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等职。雍正十二年(1734年)后,常命亲王、郡王管部。嘉庆四年(1799年)定以大学士兼理部务,设满、汉尚书各一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改为法部。(2)隋代为都官部属部之一,置侍郎等官。唐、五代为刑部头司。
说明:这可是正规的名词解释。

热点内容
2018年学生法律知识 发布:2025-01-13 07:48:00 浏览:200
劳动法在私企 发布:2025-01-13 07:41:46 浏览:9
什么道德问题 发布:2025-01-13 07:29:46 浏览:392
法律硕士非法学两年制 发布:2025-01-13 07:26:04 浏览:290
律师杨军 发布:2025-01-13 07:16:54 浏览:149
法治实残 发布:2025-01-13 07:15:18 浏览:311
民法素材 发布:2025-01-13 06:38:02 浏览:162
罗马法对民法的影响 发布:2025-01-13 06:25:34 浏览:567
增资经办人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3 05:29:32 浏览:666
法律硕士辅导班招生 发布:2025-01-13 04:50:05 浏览: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