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通则145

民法通则145

发布时间: 2022-05-06 02:10:08

Ⅰ 在我国,最密切联系原则适用哪些领域

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的适用

由于依据最密切联系原则去选择法律,能够适应当前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和涉外民事关系复杂多变的客观形势的需要,可以避免由于某一种固定连接点指引准据法引起的不切合案件实际情况的情形出现,克服了传统法律选择方法的某些不足之处。因而该原则在我国国际私法立法和有关司法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体现。

在涉外民商事合同领域中的应用。我国在涉外民商事合同领域中采纳了最密切联系原则。最早的是1985年的涉外经济合同,除此之外还有1987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通则》第145条,1993年7月1日起施行的《海商法》第269条,1996年3月1日起施行的《民用航空器法》第188条,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合同法》第126条都有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内容。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涉外民商事合同领域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应用有这样一些特点:体现了最密切联系原则和意思自治原则的结合,作为意思自治原则的补充,采用了合同自体法理论。在合同中,首先适用意思自治原则,在当事人没有做出选择或没能及时有效选择合同适用的法律的时候,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

关于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问题上的应用。一是国籍法律冲突中的适用。对于国籍的积极冲突,《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19条规定:自然人具有两个以上国籍的,适用有经常居所的国籍国法律;在所有国籍国均无经常居所的,适用与其有最密切联系的国籍国法律。第39条规定:有价证券,适用有价证券权利实现地法律或者其他与该有价证券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二是住所的法律冲突中的适用。《民通意见》第183条规定:当事人住所不明或不确定的,以其经常居所地为住所。当事人有几个住所的,以与产生纠纷的民事关系有最密切联系的住所为住所。三是外国法人的住所冲突中的适用。第185条规定:当事人有两个以上营业所的,应以与产生纠纷的民事关系有最密切联系的营业所为准;当事人没有营业所的,以其住所或者经常居住地为准。

在婚姻家庭方面的应用。《民法通则》第148条规定:扶养适用与被扶养人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民通意见》第189条规定:父母子女相互之间的扶养,夫妻相互之间的扶养以及其他有扶养关系的人之间的扶养,应当适用与被扶养人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

在区际法律冲突问题中的应用。除合同领域外,区际法律冲突的有关规定也体现了最密切联系原则。最新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6条规定:涉外民事关系适用外国法律,该国不同区域实施不同法律的,适用与该涉外民事关系有最密切联系区域的法律。

Ⅱ 民法通则司法解释145条,专事护理人 指什么样的人

该条指的是伤者住院后,医院要求的陪护人员,比如,家属或者雇用的护工支出的护理费,或者家属的实际误工费。

Ⅲ 国际私法意义

提要:国际私法领域的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观念,最早于十六世纪由法国人查理•杜摩林提出。18、19世纪,西欧近代资本主义充分,意思自治原则在当时、诸要素的推动下,最终得以基本确立,现已成为国际私法的一项重要理念,涉及到国际私法的方方面面。在国际私法领域,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经过几个世纪的沿革,不仅十分完善,而且已经成为解决适用的一项重要原则。但同时,世界各国立法对意思自治原则也进行了限制,尽管在上曾有人主张当事人选择法律的自由是绝对的,不应受到任何限制,但实际上,在各国的国际私法实践中,对“意思自治”的适用从来都是加以限制的。没有限制便无所谓的自由;没有限制,“自由”不过是一种任性,或者是一种主观愿望,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更是对理性、正义和进步的否定。因此可以说,任何自由都是相对的。法律上所讲的自由也必须是为国家法律所认可所保护的自由。随着传统意义上的意思自治的衰落,国际私法体系也不断完善,但真正意义上的意思自治不但未衰落,反而被赋予新的内涵,其内涵将愈益丰富,其适用将愈益广泛。私法如果不实行自治,便不能充分有效地实现其功能。国际私法只有秉公私法自治的精神,才能切实实现对国际民商事关系的适当调整,并使其本身不断得到充实、发展和完善。

一、意思自治原则的基本理论
1、意思自治原则的内涵
对意思自治原则的内涵,学者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学者从民法角度出发,认为意思自治是指当事人依照自己的理性判断去设计自己的生活,管理自己的事务。有的学者从公、私法划分的角度出发,认为意思自治即私法自治,私法主体有权依自己意志实施私法行为,他人不得干预;私法主体仅对基于自由表达的真实意思而实施的私法行为负责;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私法主体自愿达成的协议优先于私法而适用。也有的学者认为,意思自治原则具有双重含义,即不仅意味着当事人有为自己创设权利义务的自由,而且意味着当事人有不为自己创设权利义务的自由。还有的学者认为意思自治就是合同自治,即合同当事人意思自治,包括缔约自治、履约自治、内容自治、形式自治和违约补救自治。从法、法学的角度来说,当事人意思自治是基于这样一种观念,即,每一个社会成员依自己的理性判断,管理自己的事务,自主选择、自主参与、自主行为、自主负责。
综上我们可以认为,所谓意思自治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依照自己的理性判断,在一定范围内自主地处理与自己所从事的民事活动有关的一切事务,而不受国家或其他民事主体的非法干预。意思自治原则必须基于这样的出发点,首先要公平、公平,不能以意思自治为由恶意欺骗对方当事人;其次是它必须符合当地的公序良俗,不能造成法律规避。其主要表现为,在不违反强行法规定的情况下,民事主体仅对基于自己自由表达的真实意思而实施的民事行为而负责。换句话说,意思自治要受到限制。
2、国际私法领域内意思自治原则的形成发展
(1)早期阶段(16、17世纪以前)
私法(或民法)的很多原则、理念以至制度都能从罗马法中找到其产生、形成的渊源,意思自治原则也不例外,它是起源于罗马法的。但这种起源只是间接的而非直接的,换言之,罗马法孕育了意思自治原则的思想和精神,但并未提出意思自治的概念,并未将意思 自治抽象为私法原则。事实上,意思自治说产生时更准确的说法是“当事人意思自治说”(T he ory of autonomyof the arties), 正式提出这一学说的是十六世纪的法国学家查理•杜摩林。杜摩林认为,对合同应适用双方当事人都愿意让该合同受其支配的那种习惯;如果当事人没有明确选择哪个习惯法,则应推断其默示的选择法的意思。当事人可以以明示的方式选择契约的准据法,即在合同中订立法律适用条款,或在争议发生后达成选择适用某国法律解决其纠纷的协议;也可以是默示的选择,即在当事人未订立法律条款或达成法律的意思进行推断。无论是明示的选择还是默示的选择,其遵循的主旨都是当事人意志决定论,即当事人有权依其自我意志作出自由选择,当事人的自我意志可以而且应该成为约束契约的关系的准则,当事人可以而且应该对依其自我意志作出的选择负责。可见,意思自治原则是顺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最初是为解决适用习惯法的冲突而设置的,为法国工商业的发展开辟道路。
(2)充分发展阶段(18、19世纪)
18、19世纪,西欧近代资本主义充分发展,意思自治原则在当时政治、经济诸要素的推动下,最终得以基本确立。经济上,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意思自治的形式提供了丰沃的土壤。政治上,19世纪欧洲大陆的资本阶级革命风起云涌,资产阶级政权相继建立,几乎统治了整个欧洲,它的建立也为意思自治理念的形成奠定了政治上的前提。资产阶级思想家们倡导平等、自由、人权、博爱,提出了社会契约论和天赋人权的学说。这些理论和主张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被广泛传播,尤其是社会契约论,已成为当时欧洲最流行的政治哲学。
(3)完善阶段(20世纪至今)
许多国家的国际私法立法都对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扩张适用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并且,越是晚的国际私法立法,采用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场合便越多。1988年《瑞士联邦国际私法法典》是最有的一部国际私法典,而该法典对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运用也最为广泛。而且,正是这部法典,受到了各国冲突法学界的普遍关注,并被誉为是包含了目前最优的确定法律选择的原则。综观各国立法及判例,目前,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已经在下列领域得到不同程度的:夫妻财产关系、继承、物权、侵权行为、不当得利、信托以及司法管辖、国际商事仲载,等等。
3、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领域
就其内容而言,意思自治的核心是当事人的自治,是自由实现的主要法律形式。
民事立法对意思自治的规定体现在许多方面:(1)可以提供选择的机会,增加自由选择的效能。即用共同规则的形式,预先为民事者设定可供选择的行为模式,以规范民事者的自由民事行为; (2)为民事者自由意志的外化,排除人为的不正当障碍,以保证民事行为的自由开展;(3)把自由上升为受国家强制力保护 的客体,使之成为“从事一切对别人没有害处的活动的权利”;(4)在具体民事活动中,法律保护民事者可以自由地选择合作伙伴、可以自由地选择合作形式、可以自由地选择合作内容等。
同时意思自治还表现在民法领域的各个方面,如在所有权领域,则表现为所有人得依法任意处分其财产;在契约领域,则表现为契约内容、契约形式、契约对象等方面之充分选择自由;在婚姻家庭继承领域,则表现为结婚自由、离婚自由、遗嘱自由等;在民事责任领域,则表现为自己责任,即每个人都应当对自己行为所产生的责任由自己独立承担。但意思自治最主要的还是体现在合同领域,表现为合同自由。意思自治原则从萌芽到发端,从兴起到发展,每个阶段都有其原因,曾经的辉煌与曾经的冷落都是历史使之然,都只印证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应有地位。
4、意思自治原则的价值意义
在国际私法领域,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经过几个世纪的沿革,不仅十分完善,而且已经成为解决法律适用问题的一项重要原则。意思自治无论是在传统私法中还是入私法中,都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基本原则。
意思自治说的直接法律价值在于:一是有利于当事人形成权利义务的预期,当事人可根据自己选择的准据法预见法律行为的后果,维护法律关系的稳定性,二是有利于契约争议的迅速解决,节约交易成本。
从更深远一层说,意思自治理念肩负着呼唤人类自由本性,打破封建等级制度枷锁的历史重任,顺应了近代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并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它蕴涵的个人本位、权利至上的价值取向,要求以权利制约权力,公民权力存在的目的只不过为了保护个人的合法权益的理念,在当时无疑具有巨大的社会意义的,它有助于解放封建宗教神学桎梏的人性,更新伦理法律观念,对建立近现代民主国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二、意思自治原则的运用及实施现状
1、意思自治原则运用及实施的理论依据
意思自治原则在确定合同准据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而在合同法领域引起的争议也最大。关于合同法律适用的理论分歧中有一种就是关于什么是首要原则的争论,即主观论和客观论的对立。
主观论认为,在合同中当事人既然有权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协议创造某种权利义务,他们当然有权选择适用于他们之间的合同法律。
客观论认为,合同的有效成立及效力是与一定的场所相联系的,因而合同应适用何国法律不能完全根据当事人自己的选择,而应根据合同与一国或哪几种有最密切联系的客观标志来确定。
相比之下,客观论的渊源较早,后被主观论取而代之。但是近来,客观论修正后卷土重来,人们又倾向于在主观论的基础上,吸收客观论的合理成分,将二者加以结合,来确定合同的准据法,合同自体法理论即其中一种。
合同自体法(the proper of the contract)的名称最早由英国学者提出来,关于具体内容,学术界并未取得一致。韦斯特来克指出,合同自体法是支配合同内在有效性和效力的法律,是与合同有真实联系的法律。戴赛和莫里斯的著作称,合同自体法是当事人明示选择的法律,当事人没有明示时,根据合同的条款、性质和案件的总体情况推断当事人会意图适用什么法律,如果当事人意图不明确,不能通过情况推断的,合同受与其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支配。威希尔和诺斯教授也基本上持这种主张。这种确定也受到了多数学者的支持。该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它既肯定了意思自治原则,又补充了意思自治的不足:对当事人没有选择的情况作出规定。后来《美国第二次冲突法》、1951年《比荷卢国际私法条约》、1980年欧共体《合同债务法律适用公约》、1986年海牙《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法律适用公约》也采用了该种方法。
2、各主要法系国家中意思自治原则地运用及实施现状
在解决国际私法案件中的法律冲突时适用意识自治原则,是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大多数国家均采用的方法,但具体理念有一定差异,现以合同为例做以。
传统的英国国际私法理论主张无限制的意思自治。该理论允许当事人选择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作为其合同关系的准据法,这个法律可以与合同毫无联系。但对当事人选择法律的行为及所选法律的范围同样有条件限制:当事人选择法律的意思必须合法,不能排除有关公共秩序及国家重大政策的强行法律规范的适用。此外,当事人选择合同准据法必须是善意的,必须有合法的目的,并且是合法产生的,不存在规避公共政策的意图。因而,所谓无限制的意思自治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的“无限制”。
许多大陆法系国家十分强调合同与准据法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求当事人不得选择与合同毫无实际联系的法律,这被称作有限意思自治。如,波兰1926年的国际私法规定,当事人合同准据法的选择只限于当事人国籍所属国、住所地、合同缔结地、合同履行地、标的物所在地的法律。美国《冲突法重述(第二次)》第187条第2款也指出:允许当事人在通常情况下选择准据法,但当事人在选择某一法律时,必须有一种合理的依据,这种合理的依据主要表现为当事人或合同与所选的法律之间的内在联系,即合同或在那里缔结,或合同谈判在那里进行,或合同在那里履行,或合同的标的位于该地,或当事人的住所、居所、国籍、营业地在该地。否则,选择被法院认为无效。
3、意思自治原则在我国的实施现状
我国《民法通则》第四条便规定“民事活动应遵循自愿原则”。《民法通则》第145条规定:“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法律另有规定除外。涉外合同的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
我国《合同法》分别从第三、第四、第八条,从不同的角度对合同自由做了阐述,对意思自治作了展示。其中第三条规定合同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为合同自由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因为意思自治是平等的必然延伸;只有民事主体的地位平等,各自独立,互不隶属,才谈得上意思自治,否则建立在特权和歧视之上的意思自治也只是徒具形式的自由。《合同法》第四条虽没有明确使用合同自由的字样,但却不折不扣的载负着合同自由的精神,是关于合同自由最为明确的规定。而第八条强调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拘束力,受法律保护,更是提高了合同自由在合同法中的地位。
我国《合同法》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涉外合同的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
这说明我国关于合同法律适用的首用原则是当事人意思自治,同时也接受了合同自体法的观点。但是这些规定都是原则性的,仅体现我国立法承认了意思自治原则在私法领域的重要地位,还需要在实务中不断发展。

Ⅳ 试述涉外侵权法律适用及我国的立法

一般来说,国际私法上规定 侵权适用行为地法,目前大多数国家是这样规定的。对于具体的行为地则认定不同,有的国家采取侵权行为实施地,还有的损害结果发生地也算,不可一概而论。

判定的时候根据具体国家的冲突规范指引的实体法规则来确定适用。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律。这是一般规定。如果当事人双方国籍相同或者在同一国家有住所的,也可以适用当事人本国法律或者住所地法律。这是国际习惯做法,最早可见我国唐代化外人相犯的规定。

我国《合同法》第126条规定:“涉外合同当事人可以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涉外合同当事人没有 选择的,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民法通则》第145条1款规定:”涉外合同当事人可以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只有在法律另有规定时不使用的原则。法律对某几类涉外合同以及合同某些有关问题的法律适用另外做了规定。

(4)民法通则145扩展阅读

如:

1、国际货物买卖合同适用订立时卖昂营业场所所在地法律。如果合同时在买方营业所所在地谈判订立的合同,或合同主要是依买方确定的条件,应买方发出的招标订立或者合同明确规定卖方须在买方营业所所在地履行交货义务则适用合同订立时买方营业所所在地的法律。

2、银行贷款或担保合同,适用贷款银行或担保银行所在地法律。

3、保险合同,适用保险人营业所所在地法律。

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1、当事人选择的法律来处理合同争议,包括合同是否成立,合同成立的实践、合同内容的解释,合同的履行,违约责任合同的变更、中止、转让、解除中止。

2、当事人选择的法律可以使中国法、港澳地区法和外国法。

3、当事人作出的法律选择必须是双方协商一致的结果。

4、选择的方式必须是明示的。

5、选择的时间是订立合同起直到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之前。

Ⅳ 求助国际私法案例问题

(1)中国法院对此案是否具有管辖权?为什么?
答:中国法院对此案有管辖权!因为,事故发生地、旅行社、最初治疗的医院等“有关条件”之一以上和中国具有“密切联系”。

(2)若中国法院有管辖权,应适用何种法律解决此案?为什么?
答:适用中国法律,因为事故发生地是本案最主要并且最重要的“连接点”!

(3)如果A公民在我国法院以风景区为被告提起诉讼, 中国法院是否具有管辖权?为什么?
答:中国法院具有管辖权!理由同(2)!

(4)如果A公民在我国法院以风景区为被告提起诉讼, 中国法院具有管辖权, 应适用何种法律解决此案?为什么?
答:适用中国法律,理由同(2)!

Ⅵ 国际私法中试述法律选择的方法

试析涉外民商事审判中的法律选择方法

实证分析或案例分析应当成为研究我国国际私法的一项重要方法。这是因为法学首先是一门实践科学,它只能来源于实践,并且进一步去指导实践。就法律的发展史来看,任何一项行为规则都不是从某种先验的理性或纯逻辑学中产生出来的,而只能是在各种社会力量的折冲和社会生活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国际私法的各项规则和原则的产生和发展也是如此。因此,以国际私法为研究对象的国际私法学就不能离开对各国特别是对本国的实践即判例材料的研究与分析。 通过实证分析或案例分析,通过实证分析或案例分析,能够把握有关国际私法案件处理的实际运作情况,从而为理论研究提供更多的土壤,反过来,这样的理论研究因其尽可能满足实际需要,从而对国际私法的司法实践起到推动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把握实践的方向,解决实践的问题,回应实践的挑战,是我们对未来的理论创新所能作出的期望。因此,本文主要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中国法院在涉外民商事审判中的法律选择方法问题,特别是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最密切联系原则和法律关系分割方法的具体运用。

一、法律选择方法的统计

从涉外民商事案件的法律选择方法来看,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法院在2001年处理的47起涉外民商事案件中,运用得最多的是最密切联系原则(特征性履行方法),有14件,占31.7%;其次为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有9件,占19.1%;并用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和最密切联系原则的,有1件,占2.1%;援引一般冲突规范的,有6件,占12.8%;但尚有占34.3%的17起案件没有说明适用法律(主要是中国法律)的理由。 在2002年处理的36起涉外民商事案件中,中国法院运用最多的是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有14件,占42.42%;其次为最密切联系原则,有10件,占30.3%;采用“分割”方法和直接适用中国法的各1件,分别占3.06%;但尚有1件适用法律可能错误,占3.06%,尚有占18.1%的6起案件没有说明适用法律(主要是中国法律)的理由。 在2003年处理的50起涉外民商事案件中,中国法院运用得最多的是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有23件,占46%;其次为最密切联系原则(特征性履行方法),有11件,占22%;援引一般冲突规范的,有6件,占12%;采用“分割”方法的,有3件,占6%;但尚有7件占14%的案件没有说明适用法律(中国法律)的理由。 在2004年处理的50起涉外民商事案件中,中国法院运用得最多的是最密切联系原则,有17件,占34%;其次为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有11件,占22%;援引一般冲突规范的,有4件,占8%;重叠适用意思自治原则与最密切联系原则的,有2件,占4%;直接适用国际公约或国际惯例的,有2件,占4%;以外国法无法查明为由适用中国法的,有2件,占4%;默示推定当事人意思的,有1件,占2%;没有说明适用法律(中国法律)理由的,有11件,占22%。 这表明在总体上,中国法院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法律选择方法来处理涉外民商事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但也存在适用法律可能错误,特别是不少案件的法律适用理由不明等情形。

二、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是中国法院处理涉外民商事案件的主要法律选择方法。大部分法院能够尊重当事人合意选择的法律,包括争议发生前在合同条款或提单条款中书面约定适用法律,以及争议发生后在法院审理过程中当事人之间口头同意适用某国法(主要是中国法)。只要这种选择是出于自愿并没有违反我国强制性或禁止性规定,而且我国参加的国际条约没有另有规定的,均应认为有效,法院处理案件时就应首先适用当事人合意选择的法律。

从我国现行有效的《民法通则》第145条、《合同法》第126条和《海商法》第269条以及正在起草的《民法典》(草案)第九编“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法”第50条的规定来看,都没有对当事人合意选择法律的意思表示方式作出限定。原《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涉外经济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答》第2条第2款和由中国国际私法学会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私法示范法》第100条的规定则只承认当事人之间协商一致并以明示方式选择的法律,但也没有明确要求必须是以书面协议作出合意选择。因此,我们认为,口头协议作出的选择也应是一种合意选择。因为充分实现意思自治的决定性因素是当事人对法律选择的明确表示,而不是这种表示的方式。 这与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协议选择管辖法院是有所不同的,《民事诉讼法》第244条明确要求这种协议选择必须是书面形式,而否定了当事人之间以口头协议选择管辖法院。

在实际案件中,当事人之间虽然没有以书面协议或口头协议的形式作出合意选择,但从整体看合同订立的情况、合同内容以及争议发生后当事人的行为等方面来看,可以清楚地显示当事人所要选择的法律。如在德国胜利航运公司与骏业(天津)国际货物贸易有限公司无正本提单放货损失赔偿纠纷案 中,二审法院认为:二审期间,双方当事人均援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作为索赔、抗辩的依据,应视为双方当事人合意选择本案争议适用中国法律。因此,根据《民法通则》第145条的规定,本案应适用中国法律。可以说这是一种特殊的合意选择,是对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本意的尊重。1985年《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法律适用公约》就对此作了规定,其第7条规定:“当事人选择协议必须是明示的,或者从整体看合同规定和当事人的行为清楚地显示了这种选择。”

但在实践中,也要注意把当事人的这种特殊的合意选择与法院推定当事人选择相区分。前者是当事人对法律选择的一种暗示,反映了当事人的选法意图,而后者是法院根据各种因素推定当事人选择适用的法律,并不一定真正代表当事人的意图。因此,要谨慎地对待当事人的这种特殊的合意选择,保证案件在当事人合意的基础上得到公正处理。

三、最密切联系原则的运用

最密切联系原则也是中国法院处理涉外民商事案件的重要法律选择方法。在当事人没有合意选择法律的情况下,法院一般是运用最密切联系原则来解决争议的法律适用,这是符合立法规定和立法精神的。 但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运用最密切联系原则,如何分析最密切联系因素以确定最密切联系地(国)法,不同的案件有不同的作法。

有的案件采用特征性履行方法,法院通过场所性因素,诸如合同签订地、合同履行地、货物运输目的地等来确定最密切联系地(国)法。如在晋西机械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诉德国瑞克麦斯轮船公司海上货物运输合同货损纠纷案 中,法院认为:关于本案所适用的法律,原、被告双方在所签订的《运输协议》中没有约定。但《运输协议》的签订地在中国北京,合同的实际履行地在中国天津新港,依据国际私法的最密切联系原则,应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处理本案的纠纷。这实际上是将最密切联系原则具体化,将特征性履行方所在地(国)视为与争议有最密切联系,从而以该特征性履行方所在地(国)法作为争议的准据法。这种方法是实践中最常用的。

有的通过当事人及其起诉情况来确定最密切联系地(国)法。如在南京日信油脂化工有限公司与京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青岛腾伟经济发展公司购销合同纠纷案 中,法院认为:京泰公司、腾伟公司和日信公司在三方协议中,未约定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在本案的审理中,三方当事人亦未就选择法律适用形成共识,因而本案的审理应当适用与三方协议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京泰公司是香港法人,其选择中国内地法院提起诉讼,腾伟公司及日信公司均是中国法人,应确定中国是与本案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根据《民法通则》第145条第2款的规定,本案应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有的案件虽然适用了最密切联系原则,但法院没有具体说明理由。如在山东省威海船厂与被告DS-Rendite-Fonds Nr.52 MS Cape Charles GmbH & Co Containe rschiff KG无船舶买卖合同关系确认之诉纠纷案 中,法院认为:涉外合同当事人可以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应当是指双方当事人共同明确选定的合同发生争议时所应适用的实体法。本案争议的本身就是原、被告之间是否存在合同法律关系。虽然被告与案外人湖北机械公司签署的合同中将原告列为合同一方并有‘适用英国法律’的条款,但原告认为其没有签字盖章,并非合同一方当事人。此种情形下,应视为原、被告双方对适用法律没有选择,根据《民法通则》第145条的规定,应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即中国法律。该法院虽然在确定中国法院管辖权时对争议涉及中国的管辖因素作了分析,但在法律适用阶段,又是如何得出“中国法律”是“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这个结论的?从判决书来看,法院对此并没有作出说明。

因此,对于最密切联系原则的运用,法院应该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在客观分析和评价与争议有关的各种联系因素的基础上,来确定与争议有最密切联系的地方(国家)的法律。同时也要防止法官的主观随意性,借自由裁量权来扩大法院地法的适用。

四、“分割(Dépeçage)”方法的运用

所谓“分割(Dépeçage)”方法,也就是对同一案件中的不同争议规定不同的连结点,适用不同的法律,或者说是区分不同法律关系或同一法律关系的不同方面分别适用不同法律的方法。它是对客观性冲突规范进行“软化”处理的方式之一,已为许多国家的国际私法立法和司法实践所接受。 因为它能使准据法的选择更符合日趋复杂的法律关系的各种具体情况,从而使案件得到更公正、更合理的解决。例如,在黑龙江省东宁县华埠经济贸易公司与中国外运山东威海公司等船舶进口代理合同、废钢船买卖合同纠纷再审案 中,法院认为:当事人和合同事实均在中国境内,应适用中国法,但涉案船舶系从俄罗斯进口,部分证据源于俄国,故有关船舶所有权的转移及源于俄国的证据的效力,应适用中俄双边条约。

总的来说,该案法院较好地采用了“分割”方法,在区分合同、证据、所有权等不同法律关系的基础上适用了不同法律。这种司法实践与晚近国际私法的立法趋势也相一致,体现了追求法律适用“明确性”与“灵活性”的最大平衡的精神。但是对该案件的上述法律适用认定,通过分析判决书,还需要作以下三点说明:

第一,对于上述两个合同的法律适用。法院分析了与合同有关的联系因素,根据当事人和合同事实均在中国境内的事实,认为应适用中国法,但没有指出法律选择的方法和依据。从案件事实来看,中国法是作为最密切联系地(国)法而得以适用的,也就是采用了最密切联系原则。在司法审判实践中,要使判决书更有说服力,法律选择和法律适用的说理过程及法律依据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对于证据的法律适用。该涉案船舶系从俄罗斯进口,登记文件和公证文件都是在俄罗斯联邦境内制作的,这些文件究竟能否为我国法院所认定而作为证据使用?这就涉及到其法律适用问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第29条的规定,在俄国境内制作的官方文件、经俄国法院或者主管机关制作或证明的文书,只要经过签署和正式盖章即为有效。因此,法院根据条约优先适用原则,对俄罗斯航海船舶登记局签署的文件和公证人签署证明的文件予以了认定,将之作为证据使用。

第三,对于船舶所有权转移的法律适用。我国1995年《海商法》第270条对“船舶所有权的取得、转让和消灭”,规定适用“船旗国法”,但该涉案“尼古拉”号船舶离开俄罗斯港口开往中国大连港交船时,已向俄罗斯船舶登记局注销了船舶所有权,因此其船旗国法无法确定也无法适用。法院认为:“依据中俄双边贸易协定的规定,该船舶所有权已经转移给华埠公司。”也就是说,该涉案船舶所有权是否转移的问题,因我国与俄罗斯缔结有双边贸易协定,法院根据条约优先适用原则予以了适用。

五、结语

为指导各级法院正确地适用法律,2003年7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专门发布了《关于我国法院审理涉外商事案件适用法律情况的通报》(法[2003]121号)。通报中指出:“……不少人民法院对适用法律问题意识不强,甚至在裁判文书中没有对适用法律问题进行任何分析和论述。涉外案件相对于国内案件而言,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法律适用即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要搞好涉外商事审判工作,就必须提高法律适用方面的意识。正确地适用法律是公正裁判的基础。人民法院应当在涉外商事案件裁判文书的论理部分首先对于该案应适用的法律作出分析和判断,并具体说明理由。绝不能无视法律适用问题而想当然地适用本国法,也不能只得出关于适用法律的结论而对原因不予阐述。对于上述问题,各级人民法院应该在今后的审判实践中予以高度重视,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以进一步提高涉外商事裁判文书的水平,维护我国人民法院公正司法的形象。”

因此,能否正确运用国际私法,能否正确适用法律,已经提高到中国法院是否公正司法的高度,显示出中国最高司法层对法律选择方法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的日益重视。尽管中国涉外司法审判改革的道路还很长,任务还很重,但是,加快涉外民商事法律适用立法的进程,树立正确适用法律的理念,应是解决问题和减少甚至避免问题发生的不同进路,从而真正推进中国涉外司法审判改革的建设,树立中国涉外司法审判的国际形象。

Ⅶ 试述我国关于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规定和实践。

(一)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我国《合同法》第126条规定:“涉外合同当事人可以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涉外合同当事人没有 选择的,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民法通则》第145条1款规定:”涉外合同当事人可以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列外,只有只有在法律 另有规定时不使用的原则。法律另有规定指我国对某几类涉外合同以及合同某些有关问题的法律适用另外做了规定。在这些情况下部适用当事人选择的法律。
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应用:1、当事人选择的法律来处理合同争议,包括合同是否成立,合同成立的实践、合同内容的解释,合同的履行,违约责任合同的变更、中止、转让、解除中止。2、当事人选择的法律可以使中国法、港澳地区法和外国法。3、当事人作出的法律选择必须是双方协商一致的结果。4、选择的方式必须是明示的。5、选择的时间是订立合同起直到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之前。
(二)最密切联系原则
我国《合同法》126、145、:‘规定合同当事人没有选择合同适用的法律或者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的。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最密切联系原则是意思自治原则的补充。
最密切原则采用了13种方式。如:1、国际货物买卖合同适用订立时卖昂营业场所所在地法律。如果合同时在买方营业所所在地谈判订立的合同,或合同主要是依买方确定的条件,应买方发出的招标订立或者合同明确规定卖方须在买方营业所所在地履行交货义务则适用合同订立时买方营业所所在地的法律。2、银行贷款或担保合同,适用贷款银行或担保银行所在地法律。3、保险合同,适用保险人营业所所在地法律。
(三)反致的排除
当事人协议法律或者人民 法院按照最密切联系原则确定的适用于合同的法律是指现行的实体法而不包括冲突法和程序法。
(四)特殊合同指名适用中国法律
《合同法》126条2款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五)”分割论“的采用
运用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和最密联系原则所确定的法律,其处理的合同争议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不包括当事人对缔约能力和合同形式发生争议。
(六)国际条约优先原则
《民通》14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条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七)国际管理补充原则
(八)公共秩序保留。

Ⅷ 紧急求助:这属于个人行为还是单位行为

个人行为还是单位行为?

答复:个人行为。一般而言,认定法人工作人员的某个行为是否是职务行为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行为是否是特定主体所为;2、行为的实施是否在特定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区域内;3、行为的内容是否是工作需要;4、行为是否具有为法人谋利的意思。若法人工作人员的行为具备上述要件,通常可认定为职务行为。

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修改稿)(一九九0年十二月五日)
55.企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或其他工作人员,以法人名义从事的经营活动,给他人造成经济损失的,企业法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原58条)
175.雇工在受雇佣期间从事雇佣活动造成他人损害的,由雇主承担民事责任。

公司应承担什么责任?

答复:公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受害者该如何索赔?
(1)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只能要求经济赔偿)
(2)另行提起民事诉讼(可要求经济赔偿及精神赔偿)

Ⅸ 关于民法的条例有哪些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9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1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1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1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
14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15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1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1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1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1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2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
2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废止]
23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
2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25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
26人身损害受伤人员误工损失日评定准则
2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英文版)
28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英文版)
29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
30中国银行业柜面服务规范
3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一)
32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苏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审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指导意见(二)
33贷款通则
3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城镇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3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36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37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38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
3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
4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
41《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文版
4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4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中的分项限额能否突破的答复
4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一)
45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
46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
47个体工商户条例
4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因垄断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4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50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5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若干问题的通知
5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
5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5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决定
5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废止]
56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
57票据管理实施办法
58最低工资规定
59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
6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前停止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和保全证据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6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62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
63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
64现金管理暂行条例
6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66关于审理海上货运代理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67公务员回避规定(试行)
68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
6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7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
71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
7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
7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74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指导意见
75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7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出口信用保险合同纠纷案件适用相关法律问题的批复
77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
78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
7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8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决定
8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个人独资企业清算是否可以参照适用企业破产法规定的破产清算程序的批复
8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8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军事法院管辖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84关于审理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
8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86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
87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
88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8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
9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纠纷案件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废止]
9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船舶碰撞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9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9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
9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
95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
96工伤认定办法
97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
98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99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100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10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
102江苏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
10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国有土地开荒后用于农耕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纠纷案件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
10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105国际商会托收统一规则
106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
107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
108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苏省公安厅关于处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
109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
11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行政处罚案件证据若干问题的座谈会纪要
111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
112网络交易管理办法
113金融许可证管理办法
114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
11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11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117工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指南
118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
120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12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122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123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124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
125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
126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
127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128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
12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税务机关就破产企业欠缴税款产生的滞纳金提起的债权确认之诉应否受理问题的批复
130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13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132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
133企业债券管理条例
13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公司强制清算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
135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13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137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
138事业单位财务规则
139ICC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
140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
141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若干意见
14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物业服务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143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
144专利代理管理办法
145总会计师条例
14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147中国边民与毗邻国边民婚姻登记办法
148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
149关于审理涉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管理、处置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的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15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铁路运输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151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
15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
153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
154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155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
156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
15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错误造成案外人损失应否承担赔偿责任问题的解释
15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债权人对人员下落不明或者财产状况不清的债务人申请破产清算案件如何处理的批复
159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160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161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条例
16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旅游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163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
164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
165物业管理条例
166军队银行帐户和存款管理规定
16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1993)
168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条例
16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利用外资处置不良债权案件涉及对外担保合同效力问题的通知
170GENERAL PRINCIPLES OF THE CIVIL LAW OF
PRC
171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
172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
17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条例
174旅游投诉处理办法
175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
176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
177国家版权局关于对影楼拍摄的照片有无著作权的答复
178婚姻登记条例
179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
18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通知
18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
18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
18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184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营期限暂行规定
18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
186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
187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
188水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
189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
190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19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
19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若干问题的意见
19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驰名商标保护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194关于外商投资举办投资性公司的补充规定
195股权出资登记管理办法
19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因资不抵债无法继续办学被终止的民办学校如何组织清算问题的批复
19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业务活动中民事侵权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
198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199农业机械事故处理办法
200金融企业财务规则
201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
202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
203期货公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试行办法
20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205证券交易所风险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206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
20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8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
209保险公司管理规定
210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
211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
212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213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
214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
21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注册商标、企业名称与在先权利冲突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216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
217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218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
21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20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
221信息产业部《关于规范移动信息服务业务资费和收费行为的通知》
222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
223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
224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225进出口许可证证书管理规定
22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期货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227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
228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22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外商投资企业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一)
230铁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
23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232期货公司管理办法
233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
234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
235著作权质权登记办法
236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厂长工作条例
237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
23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涉及汶川地震相关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意见(一)》
239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
240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试行办法
241储蓄管理条例
24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相关纠纷案件的若干规定
243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244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
245信托公司管理办法
246房屋登记簿管理试行办法
247驰名商标认定工作细则
248拍卖管理办法
249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
250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办法
251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
252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253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
254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
25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期货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二)
25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57关于外商参与打捞中国沿海水域沉船沉物管理办法
258关于规范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单证和标志管理的通知
259再保险业务管理规定
260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
261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废止]
262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
26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
264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
265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
266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267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
268典当管理办法
26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
270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
271企业财务通则
272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273保险公司管理规定
27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存单纠纷案件的若干规定
275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
276失业保险条例
277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
278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
279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
280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
281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定
28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废止]
28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84技术进出口合同登记管理办法
285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
286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
287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
288境外投资管理办法
289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
29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291道路旅客运输班线经营权招标投标办法
292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转让管理办法
29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
294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限制证券买卖实施办法
29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96基金会管理条例
297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录音制品支付报酬暂行办法
298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299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300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
30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
302粮食流通管理条例
303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
304商业助学贷款管理办法
305二手车交易规范
306公路工程施工监理招标投标管理办法
307PROTOCOL ON THE ACCESSION OF PRC
308贷款公司管理暂行规定
309外商投资矿产勘查企业管理办法
310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
311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
312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
313外国企业或者个人在中国境内设立合伙企业管理办法
314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
315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
316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
317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318对外承包工程资格管理办法
319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
320彩票管理条例
321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
322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
323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
324关于查询、冻结、扣划证券和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有关问题的通知
325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操作规则
326金融机构撤销条例
327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
328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
329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330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
33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33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333期货交易管理条例
334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登记办法
335禁止进口限制进口技术管理办法
336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
337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338最高人民法院转发对外经济贸易部《关于执行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的通知
339期货投资者保障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340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管理规定
341国内船舶管理业规定
342证券结算风险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343健康保险管理办法
344邮政普遍服务监督管理办法
345关于解决各国和其他国家的国民之间的投资争端的公约
346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
347证券市场禁入规定
348驰名商标认定工作细则
349航道工程竣工验收管理办法
350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
351收费公路权益转让办法
352商业特许经营信息披露管理办法
353救灾捐赠管理办法
354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35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海上保险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356导游人员管理条例

……

热点内容
八方启航法律硕士 发布:2025-01-12 14:51:14 浏览:448
四川省最新劳动法 发布:2025-01-12 14:45:11 浏览:736
行政法中的连带责任 发布:2025-01-12 14:44:59 浏览:884
法治对称性 发布:2025-01-12 14:08:01 浏览:94
燃放烟花爆竹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12 14:07:58 浏览:971
律师马树立 发布:2025-01-12 13:46:24 浏览:10
大竹县律师 发布:2025-01-12 13:07:20 浏览:562
商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发布:2025-01-12 12:24:08 浏览:893
特别行政法律是我国法的渊源吗 发布:2025-01-12 12:24:00 浏览:841
行政法庭调查质证 发布:2025-01-12 12:07:19 浏览: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