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旧刑法73条

旧刑法73条

发布时间: 2022-05-06 03:29:26

A. 本法刑法73条是啥意思

《刑法》第73条规定的是缓刑的考验期。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有一定时长的考验期。判处拘役的,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最低为二个月;判处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最低为一年。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七十三条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所谓“判决确定之日”,是指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从接到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书的第2日内,被告人没有提出上诉,人民检察院没有提出抗诉的,该判决即发生法律效力。

B. 刑法七十三条

您好,刑法第抄七十三条是对考验期限的规定
第七十三条【考验期限】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
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C. 1979年刑法第73条内容

一、《刑法》(1979)第七十三条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 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年以上,如果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节,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一九七九年七月一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一九七九年七月六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令第五号公布、一九八0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D. 刑法第73条

可能你问的是刑诉法73条吧?
刑诉法“73条”,被民间简称“不通知条款”,专主要规定,对于涉嫌危属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的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可指定居所执行监视居住。

另有第83条规定,犯罪嫌疑人拘留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的,在“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可不通知家属。

因为草案的一审稿中,73条同样规定了监视居住若“通知可能有碍侦查”,可不通知家属。所以对上述条款的争议,被统称为“73条”。

不过,目前这条法律还有等人民代表们的审议。

E. 刑法73条内容是什么

(三)缓来刑的考验期自 缓刑考验期,是指对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进行考察的一定期间。 刑法第73条规定,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2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1年。 根据刑法第73条第3款的规定,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所谓“判决确定之日”,是指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从接到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书的第2日内,被告人没有提出上诉,人民检察院没有提出抗诉的,该判决即发生法律效力。对于已提出上诉或抗诉的案件,如果第二审法院维持原判,则应从二审法院的判决或裁定确定之日起计算。判决前先行羁押的日期,不予折抵缓刑考验期,因为羁押期与缓刑考验期的性质不同。

F. 刑法第73条内容是什么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 73 条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 73 条内容是:“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除无内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容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把监视居住的原因和执行的处所,在执行监视居住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监视居住人的家属。”

G. 刑法第73条规定是什么

法律分析: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所谓“判决确定之日”,是指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从接到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书的第2日内,被告人没有提出上诉,人民检察院没有提出抗诉的,该判决即发生法律效力。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十三条 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H. 刑事诉讼法第73条什么意思

法律分析:刑诉法第七十三条意味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凭解除取保候审的通知或者有关法律文书到银行领取退还的保证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七十三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凭解除取保候审的通知或者有关法律文书到银行领取退还的保证金。

I. 九七年以前老刑法 关于假释有什么规定

《刑法》第七节假释

第七十三条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 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年以上,如果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节,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法定的实质条件犯罪分子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这是适用假释的实质条件或者关键条件。

适用条件:

适用假释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根据中国《刑法》第81条的规定,适用假释必须遵守下列条件:

法定的对象并不是所有的罪犯都可以适用假释。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属于拘役和累犯和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故意伤害罪除外)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因为贪污罪、受贿罪被判处死缓同时终身监禁的犯罪分子,在减为无期徒刑后不得减刑、假释。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假释

热点内容
八方启航法律硕士 发布:2025-01-12 14:51:14 浏览:448
四川省最新劳动法 发布:2025-01-12 14:45:11 浏览:736
行政法中的连带责任 发布:2025-01-12 14:44:59 浏览:884
法治对称性 发布:2025-01-12 14:08:01 浏览:94
燃放烟花爆竹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12 14:07:58 浏览:971
律师马树立 发布:2025-01-12 13:46:24 浏览:10
大竹县律师 发布:2025-01-12 13:07:20 浏览:562
商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发布:2025-01-12 12:24:08 浏览:893
特别行政法律是我国法的渊源吗 发布:2025-01-12 12:24:00 浏览:841
行政法庭调查质证 发布:2025-01-12 12:07:19 浏览: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