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说说

民法说说

发布时间: 2022-05-09 21:07:27

『壹』 拉锯半个多世纪的民法典终于通过了,说说哪些内容引起了你的兴趣

作为电子合同平台来说,最感兴趣的自然是关于电子合的内容:

在《第二章 合同的订立》部分,民法典再次确认了电子合同的书面形式属性,并对电子合同的成立时间、成立地点作出认定。

第四百六十九条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第四百九十一条当事人采用信件、数据电文等形式订立合同要求签订确认书的,签订确认书时合同成立。
当事人一方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发布的商品或者服务信息符合要约条件的,对方选择该商品或者服务并提交订单成功时合同成立,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四百九十二条承诺生效的地点为合同成立的地点。
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的,收件人的主营业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没有主营业地的,其住所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

在《第四章 合同的履行》部分,民法典则对电子合同的交付时间做出了认定。

第五百一十二条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订立的电子合同的标的为交付商品并采用快递物流方式交付的,收货人的签收时间为交付时间。电子合同的标的为提供服务的,生成的电子凭证或者实物凭证中载明的时间为提供服务时间;前述凭证没有载明时间或者载明时间与实际提供服务时间不一致的,以实际提供服务的时间为准。
电子合同的标的物为采用在线传输方式交付的,合同标的物进入对方当事人指定的特定系统且能够检索识别的时间为交付时间。
电子合同当事人对交付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方式、时间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

据人民网报道,从总体来看,民法典在现行法律规定基础上,体现了鲜明的数字时代特征。

『贰』 请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谈谈对民法典的认识

民法典对人的看法,发生了相当重大的改变。

民法典总则编第二条,“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这就跟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不同。《民法通则》的相应规定,是把财产关系放在人身关系的前边。当时对人的定位,主要是期待人能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体;而当我们来到21世纪第二和第三个十年的交汇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最为核心和关键的内容,已经从吃饱穿暖变成了人身自由、人格尊严,我们首先是把人定位为推动实现自身自由和全面发展的主体,然后才是实现其他发展目标的主体。
与此相呼应,民法典在编排体例上一个重大的创新,那就是我们有了独立成编的人格权编。这就是在集中表达民法典对人的看法,只有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得到了法律的确认和保障,人才有可能成为推动实现自身自由和全面发展的主体。包括在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中间,还有自甘风险的规定,这就是鼓励人们去进行探索创新,甚至合理范围内的冒险。民法典希望每一个个体的生命都是生机勃勃的生命,这就是民法典对人的看法。

『叁』 谈谈民法是怎么实现对民事权益的保护

现在中国已经形成一个以民法通则为基本法,由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担保法、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民事单行法构成的民事法律体系。
目前中国的民事权利体系由人格权、身份权、继承权、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组成。人格权是自然人基于人格尊严对自己的生命、健康、姓名、肖像、名誉等人格利益所享有的民事权利。民法通则对其有集中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单行法也有相关规定。身份权是基于婚姻家庭关系产生的民事权利,主要规定在婚姻法和收养法中。继承权是继承法规定的取得遗产的权利。物权是直接支配有形财产的权利,具体包括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用益物权以及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这些担保物权。目前中国民法对物权的规定分散在民法通则、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担保法等法律中。债权以合同法规定的合同权利和违约责任为主。知识产权主要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分别由著作权法、专利法和商标法具体规定。这些民事权利将宪法对公民人格尊严和合法财产权受保护的规定落实为对平等主体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保护。
就保护人身权利而言,以人格权为例,规定了一般人格权和具体人格权,是指自然人对人格平等人格独立人格自由人格尊严的一般人格利益予以支配,并排持他人的权利。具体人格权主要有身体权、生命权、健康权、自由权、隐私权、姓名权及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具体以隐私权为例,法律将隐私上升为一种权利,十足十一种进步,并规定精神受到伤害可申请精神损害赔偿。
就财产权而言,以物权为例。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物权保护的六种方式:确认权利;返还原物;恢复原状;排除妨害;消除危险;损害赔偿。这六种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根据权利被侵害的情形合并适用。物权保护的途径可以分为公力救济途径和私力救济途径,所谓公力救济,"谓私权受到侵害者,对于国家有保护请求权我国《物权法》规定,物权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私力救济又称为自力保护、自力救济,是保护民事权利的基本方式,即权利人运用自己力量来保护权利,物权保护同样也有此种方式。
希望对你有帮助。。。。

『肆』 结合民法典说说社会法治增强有哪些方面

明确了法律责任和侵权责任!
《民法典》第999条规定:“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的,可以合理使用民事主体的姓名、名称、肖像、个人信息等;使用不合理侵害民事主体人格权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强化了社会公益的强势复出!

『伍』 谈谈民法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谈谈民法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其实我们对于民法典现在的改革,我们不专是说很理解,但是我相信一个属国家出具了民法典,一定是对老百姓是有利的,对我们的生活也是有所改变的,比如说我们现在的农民工可以用法律保武器保护自己,能拿到每年的薪水,而不会为拖欠工资而烦恼,这些都是国家为我们做的好事情

『陆』 谈谈对民法基本原则的认识

首先要知道民法基本原则了有哪些:
1、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
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即使国家参与某一民事关系,其与对方当事人在民法上的地位也是平等的。
2、等价有偿原则:
等价有偿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从事移转财产等民事活动中,要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进行等价交换,实现各自的利益。要注意的是,在双方当事人自愿且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况下,财产移转也可以是不等价的或无偿的。
3、自愿和公平原则:
自愿原则,也就是传统民法上的“意思自治”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时,可以基于自己的自由意志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但是,民事主体的意志自由不是绝对的,其不得违背法律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公平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应本着公平观念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兼顾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4、诚实信用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应当诚实信用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实现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以及双方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平衡。
5、民事权利受法律保护原则:
民法是以权利为核心的法,当然要以保护民事权利为基本原则。
6、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中必须正确行使民事权利,如果行使权利损害同样受到保护的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时,即构成权利滥用。民事活动首先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及习惯,行政权利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再结合一些个人观点即可,望采纳

『柒』 结合中国第一部民法典谈谈你如何理解民法是生活中的宪法

《民法典》作用的发挥决不可忽视其背后的宪法,对于可能存在的宪法问题不能视若无睹,应当在民事裁判中时刻关注宪法的规定,在个案中践行社会主义对弱者保护的原则,发挥宪法的根本法作用和合宪性审查对于维护法制统一之功能。

保持《民法典》的基本法律地位,防止其被其他法律掏空价值,在权利保护方面积极对接宪法的规定,实现从依据宪法制定民法典到民法典实施中依靠宪法作用的发挥的转变。如此才有可能全面实现民法典的立法目的,实现宪法和民法典的良性互动。

《民法典》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

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对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作出明确翔实的规定,并规定侵权责任,明确权利受到削弱、减损、侵害时的请求权和救济权等,体现了对人民权利的充分保障,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捌』 谈谈你对民法的认识要1000到1500字

民法的基本原则,反映民事生活的根本属性,尤其是市民社会的一般条件、趋势和要求。我国民法通则第3—7条对我国民法的原则做了规定,概括其内容,大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民法内容有普遍约束力的原则,是指导民事立法、民事审判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如平等、自愿等原则,还有一些是适用于特定民事法律关系的原则,如公平、诚实信用、禁止权利滥用等原则。
一、平等原则 民法中的平等,是指主体的身份平等。身份平等是特权的对立物,是指不论其自然条件和社会处境如何,其法律资格亦即权利能力一律平等。民法通则第3条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地位平等。任何自然人、法人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平等地享有权利,其权利平等地受到保护。
二、自愿原则 自愿原则的实质,就是在民事活动中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即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去从事民事活动,国家一般不干预当事人的自由意志,充分尊重当事人的选择。其内容应该包括自己行为和自己责任两个方面。自己行为,即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参与民事活动,以及参与的内容、行为方式等;自己责任,即民事主体要对自己参与民事活动所导致的结果负担责任。
三、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是指在民事活动中以利益均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在民事主体之间发生利益关系摩擦时,以权利和义务是否均衡来平衡双方的利益。因此,公平原则是一条法律适用的原则,即当民法规范缺乏规定时,可以根据公平原则来变动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公平原则又是一条司法原则,即法官的司法判决要做到公平合理,当法律缺乏规定时,应根据公平原则作出合理的判决。
四、诚实信用原则 所谓诚实信用,其本意是要求按照市场制度的互惠性行事。在缔约时,诚实并不欺不诈;在缔约后,守信用并自觉履行。如果说任何自由都是受制约的自由,那么诚实信用应是题中之义。然而,市场经济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昭示:无论法律多么严谨,也无法限制复杂多变的市场制度中暴露出的种种弊端,总会表现出某种局限性。民法规定该原则,使法院在审理具体案件中,能主动干预民事活动,调整当事人利益摩擦,使民事法律关系符合正义的要求;另一方面,法院可根据该原则作出司法解释,填补法律的漏洞旨由于该原则位阶高、不确定性强,用而不当也可能会成为司法专横的工具,对该原则的运用,必须与其他原则结合起来统筹考虑。
五、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中必须正确行使民事权利,如果行使权利损害同样受到保护的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时,即构成权利滥用。对于如何判断权利滥用,民法通则及相关民事法律规定,民事活动首先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及习惯,行使权利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玖』 谈谈你如何理解民法是“生活中的宪法”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民法典(草案)将提请全国人代会审议。版表决通过后,它权将成为新中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国民法制度也将迎来民法典时代。

民法典(草案)通过后,它是目前最长的、拥有法律条文最多的法律,集各种规则之大成。过去我们已有一些民事单行法律,如民法通则、民法总则、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婚姻法,等等。这些法律都将被废止,经过修订编入这一部法典里。

因为它调整的是民事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一个自然人而言,从他还没有出生开始,到其死后一段时间,这个人生活的每一阶段、每个步骤,都由这部法律管。

出生前,在母亲肚子里,这部法律就规定了对胎儿利益的保护。出生是一个最重要的民事法律事件。从出生起,他就成为民法上的人,享有权利、承担义务,会与父母形成抚养关系、监护关系。

还没长大,他就有各种财产关系,如买学习用品、其他生活资料。长大后,他要结婚,民法典的婚姻家庭编会加以规定。父母出钱支持他买房,有物权法加以规定。

热点内容
吴春燕民法 发布:2024-11-05 21:22:09 浏览:286
最新劳动法2013全文 发布:2024-11-05 19:11:30 浏览:105
比较中美涉外婚姻法的文化差异 发布:2024-11-05 18:47:44 浏览:561
劳动法离职后工作服的规定 发布:2024-11-05 18:42:47 浏览:855
劳动法直接辞职有工资吗 发布:2024-11-05 18:36:40 浏览:117
玉溪红塔区法院 发布:2024-11-05 18:35:12 浏览:204
2017劳动法流产假 发布:2024-11-05 14:20:40 浏览:255
顶级律师年薪 发布:2024-11-05 13:45:14 浏览:652
徐金桂行政法背诵2017 发布:2024-11-05 13:12:32 浏览:68
上诉法院流程 发布:2024-11-05 11:37:58 浏览: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