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宣传
⑴ 如何加大对基层司法所工作的宣传力度,树立良好形象
乡镇司法所是我国基层政法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化解民间纠纷、普法依法治理、社区矫正和帮教安臵、提供法律援助、维护基层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司法行政工作的基础。
但就目前的状况来讲,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落实问题不免让人担忧,乡镇司法所职能的发挥和作用的凸显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受限,这其中不免有很多现在还无法排除的制约因素,比如说:基层司法行政队伍思想不稳,领导重视不够,影响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发展;政治待遇低,工作条件差,影响基层司法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机构管理不顺,业务素质不高,影响基层司法行政的工作效率等。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乡镇司法所的工作难以展开甚至不愿展开,如此下去,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作用便无法彰显,更甚者会形成越不实施越没有效果、越没有效果便越不实施的恶性循环。作为一名乡镇司法助理员,通过一年多的工作,我对乡镇司法行政工作基本情况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现就结合自身经历浅谈一下如何将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落到实处,发表些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一、正确认识工作职责,提高思想认识。要把工作落到实处,真正的展现自身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明确职责、提高认识是基础。尤其是一些新进入基层司法行政系统的公务员和一些年轻公务员,首先应该尽快熟悉和习惯乡镇司法工作,明确自身工作职责,通过各种渠道,对本职工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其次应该认识到司法工作的意义,结合自身的实际,提高思想认识,全心全意把工作做好,能真正体会到工作的快乐和价值,做到踏实工作和自我实现的统一。但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越来越的人只讲享受,不讲奉献,甚至连自己的本职工作也不认真做好,总有这样那样的抱怨,思想产生了偏差,似乎拿工资是天经地义但却忘了这工资得来的缘由。目前我国大多数乡镇司法所工作条件差、政治待遇底,这就要求乡镇司法工作人员能够更加经得住考验和锻炼,能够克服不利条件,确实意识到自身工作职责,能够在其位谋其职做其事,踏踏实实的把工作做好。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各种工作有各种工作的运行开展方式,如果大家都能兢兢业业的把自己的本分工作做好,那么其实他的工作就已经落到了实处,这也就是一种贡献。我们不要总是只计较工作给了我们什么,而要多想想在自己这个岗位上,真正的做了什么。
二、加强业务学习,熟练的处理工作方面的问题。明确了自身的工作职责,有了较高的思想认识,还得有较强的业务知识和技能,这是真真正正落实工作的有力保障。只有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不断提高了,才能避免有心为之而无力的尴尬局面,才能避免成为雷声大雨点小的映照。各司法所要承担开展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臵帮教、普法和依法治理、法律援助、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多项工作,还要完成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和乡镇党委政府的交办的其他有关工作,上级职能部门是多人在做同一工作,具体到司法所,是一人做着多项工作,要逐一履行上述职能,做到扎实有效,难度增大。故要能在人少事多的情况下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才能有条不紊、游刃有余的处理各项事务,不至于出现一片混乱的局面。如此,在知识日新月异、时代步伐不断加快的今天,我们应该经常性地参加范围不同、层次不同的专业培训、业务交流等活动,通过活动,不断加强学习、交流,不断提高司法队伍的思想素质、业务能力,为切实落实基层司法所的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战斗力。
三、加强交流合作,提高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可操作性。基层司法所工作,有的职能是司法所和其他部门的共同职责,司法所只是起到协调作用。这看似是司法所地位的提高,实则是司法所工作的难点,难在可操作性,如目前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与信访工作和人民调解工作互相交织,难以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综治办、信访办、司法所分别要对各自的上级主管部门负责,由于机构多头设臵,具体工作分工不明,给工作协调带来不必要的麻烦,造成工作力量相互抵销,无形中加大了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又如安置帮教工作,单靠司法所是很难开展工作的,而上级部门的有关文件又规范得过于笼统,对由谁管、谁来抓、抓什么、怎么抓等没有作出具体规定,并且缺少相应的制约措施,无法形成合力。故基层司法所更应注重与相关单位部门的协调沟通,可分工、可合作、可协助,以方便、高效的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除此之外,乡镇司法所还要处理、协调好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和乡镇人民政府的双重领导,进一步理顺、完善司法所管理体制,杜绝被出现“管事情不管人,管人不管事”的不合理局面,双重管理的体制会让我们迷失方向。在局里,要求我们和乡镇沟通,这是你们镇上的事情;在镇上,你们要请局里想办法,这是你们局里自己的事情。从而,沟通交流协调、加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可操作性对于基层司法所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这是落实工作必不可少的要素。
⑵ 司法局宣传方案
xxx司法局维稳法制宣传工作方案
根据市委政府的安排部署,为做好我市当前综治维稳工作,确保我市蔗糖产业和相关项目的顺利实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充分发挥司法行政部门职能优势,抓住维护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解决突出问题,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领导,确保维稳宣传工作有序开展,特成立维稳法制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xxx 局长
副组长:xxx 副局长
成 员:xxx 办公室主任
xxx 宣传科科长
xxx 宣传科宣传员
xxx 宣传科宣传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宣传科,由xxx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实施。
三、活动时间
20xx年x月x日至20xx年x月x日。
四、宣传内容
《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信访条例》、《民法通则》等相关法律法规。
五、宣传方式
1、制作横幅、标语,在城区及各乡(镇)悬挂张贴;
2、发放宣传单、小册子等法制宣传材料;
3、在城区和各乡镇开展法制巡回宣传;
4、组织乡(镇)有关人员下到重点项目村寨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工作。
六、工作要求
(一)各司法所、宣传科要充分认识做好维稳法制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各项措施的真正落实。
(二)各司法所要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和要求,积极配合宣传科开展好各项工作。
(三)宣传科要认真分析维稳工作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查找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维护好群众的生产生活秩序。
xxx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0xx年十二月十日
⑶ 法制宣传标语口号
1、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2、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3、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4、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
5、依法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6、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7、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8、推进依法治区,打造平安双清
9、深入开展“12.4”法制宣传日活动
10、增强宪法意识,推进依法治区
11、依法治国,执政为民
1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3、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14、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5、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16、学法用法,依法维权 1、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颁布实施两周年;
2、认真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法》,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3、建立质量安全保障机制,构建健康和谐生活家园;
4、坚持以质取胜,推动科学发展;
5、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6、质量是安全基础,安全是健康前提;
7、眼睛容不得一粒沙土,农产品安全来不得半点马虎;
8、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9、严把农产品质量关;
10、强化安全责任,落实安全措施;
11、营造农产品安全氛围,创造农产品安全环境;
12、加强质量安全教育,提高质量安全意识;
13、质量安全警钟长鸣一,健康生活和谐馨;
14、生产优质农产品为荣,销售劣质农产品为耻;
15、坚持以质取胜,推动科学发展;
16、重视质量安全,促进社会和谐;
17、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民质量意识;
18、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人民群众身心健康;
19、宣传安全法规,普及安全知识;
20、建立市场诚信体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为加强第七个“12
⑷ 司法局管理法律宣传,它是怎么个宣传法
印制一些法律宣传资料,利用周末到人多、聚集的地方,和一些法律机构进行合作,
摆上几张桌子,进行法律宣传,发放宣传资料,现场接到群众咨询,也是对自己律师所的宣传,充分利用起来哦
⑸ 如何引导社会舆论加强政法宣传工作
(一)建立新闻发布会制度
政法机关应健全和落实新闻发言人制度,规范新闻发布的内容、时间、地点、程序和渠道,为新闻记者深入、真实的采访创造便利条件,提供新闻稿件和素材。通过建立新闻发布会制度,加强和改进对重大涉法性事件、群体性事件、突发事件的主动宣传舆论引导,从而牢牢掌握主动权,积极引导社会舆论的动向。政法机关新闻发布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法机关的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工作部署;查办的重大犯罪案件有关情况;重要改革举措和创新工作机制;先进典型;与政法机关有关的重大突发性事件;政法机关举办的重大活动;对有关报道及舆情的回应等。建立和完善新闻发布会制度,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有利于减少流言和谣言传播及其负面影响,避免出现不利的舆论导向。及时的信息发布和有效的媒体管理,也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危机处理中争取到广泛的理解、合作与支持。
(二)提高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能力
在新时期,政法机关如何应对网络舆情危机,及时掌握社会舆情动态,不断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牢牢把握政法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具体策略有:(1)强化政法机关自身建设,从根源上降低网络舆情危机发生的可能性。这是根本。网络时代带给政法机关的,是无孔不入的监督,只有严格执法,让群众满意,才不会产生舆情危机。(2)增强政法机关工作人员的舆情意识,树立正确的舆情观念。长期以来,在部分政法机关工作人员的观念中存在一个误区,认为与媒体打交道是宣传部门的事,与己无关。对一些突发事件反应迟缓、被动应付、危机公关意识缺位。由此,往往造成恶性循环,引起更为严重的后果。要有正确的舆情观念,包括堵不如疏,盖不如开,被动不如主动,事后救火不如事前防火。对于舆情危机事件,要更新观念,争分夺秒抢发突发事件新闻稿。先上网,后见报。先简报,后详报。占领网上发言主动权和主导权。(3)高度重视互联网等传媒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危机评估分析、预警报告机制,切实加强网上舆情的控制。敏锐发现和整理有关的舆情信息,正确甄别筛选。保证舆情的客观性,开展动态跟踪,科学分析研,尽可能全面客观地揭示舆情的状况和走向,形成定期分析制度。定期对舆情动态做出阶段性的分析评估,对形势进行适当的研判。(4)网络评论员队伍的组建与舆论引导。网上凡是政法系统的负面信息,网民几乎千篇一律“吐口水”,但是很多时候事实真相并非如此。在这种情况下,网评员的介入就显得非常必要。网评员通过法言法语、客观评述和劝解,化解网上极端信息,对于平息网络舆情危机是极为重要的。组建网评员队伍并有组织地对网络舆情进行引导已经成为一种现实需要。
(三)通过政法宣传工作树立司法权威、增强政法工作的透明度
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司法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加强监督。监督的重要渠道之一就是要把司法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直接监督之下,增强透明度,以司法公信赢得司法权威。这些工作都需要加强宣传,通过宣传让社会各界了解中央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从制度上解决当前司法活动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坚定决心;通过宣传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了解政法机关转变工作作风,促进公正执法所付出的艰苦努力;通过宣传努力树立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的良好形象,营造良好执法环境;通过宣传将政法工作和各项执法活动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以公开促公正。
(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政法队伍
要良好的引导社会舆论,需要通过政法宣传工作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进一步规范干警的言行,鼓舞队伍的士气。政法队伍是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力量,必须始终抓住队伍建设这个根本,努力把政法队伍建设成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队伍,要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和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宣传,进一步统一广大干警思想认识,促进执法公正。同时要加大对政法干警的培训教育力度,提高干警的各项素质,建设一支学习型的政法队伍,满足时代的新要求。还要加大对政法宣传工作的投入,把宣传经费列入年度预算,确保专款专用,保障基本的宣传阵地和必备的宣传装备。
⑹ 司法鉴定中心怎样宣传业务,
那肯定是和公安局,法院的人搞好关系,到时候有案件他们像当事人推荐你们中心来鉴定啦。难道还能上街宣传不成
⑺ 司法行政机关如何做好对外宣传工作
先确定宣传对象,是社会大众还是某个特定的单位或群体。其次,专选择宣传方式,可以考虑属电视媒体、网站、讲座、宣讲、发宣传单、现场模拟等方式,适当的话还可以邀请重要的领导出席,以显示活动的分量。再根据宣传任务的时间和地点及人员组成确定宣传活动的方案,按照方案实施即可。
⑻ 区县检察院司法行政部门的宣传岗位是做什么的
司法行政部门的宣传岗位主要是做宣传区域法律法规的工作。
司法行政部门的宣传法律法规时,要始终坚持司法行政新闻宣传工作的正确方向。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法律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大力加强司法行政系统宣传阵地建设,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不动摇,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新闻宣传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要坚决贯彻中央关于宣传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要树立主动宣传的意识,主动发声,形成司法行政舆论强势,不断增强司法行政宣传工作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做到以下三点要求:
一要突出宣传重点。切实做好司法行政改革的宣传,及时推出司法行政改革进展、改革成就的相关报道,把司法行政改革的举措、成效和亮点宣传好。切实做好司法行政先进典型的宣传,树立和展现司法行政系统良好的社会形象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使司法行政系统的先进典型深入人心。切实做好“六五”普法总结的宣传,大力宣传各类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和各行业、各部门依法治理工作的经验做法,推进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开展。
二要创新宣传形式。加强策划,注重细节,根据不同媒体的不同特点,找准司法行政新闻宣传的切入点,以讲好司法行政故事为引领,结合鲜活事例,进一步增强司法行政新闻宣传的感染力。积极推进“两微一端”等新媒体的运用,适应全媒体时代的要求,努力提高司法行政新闻宣传的传播力和实效性。切实加强与主流媒体、都市媒体的合作,充分发挥其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的优势和舆论主导作用。
三要进一步完善新闻宣传工作机制。健全完善新闻发布机制,以主动做好司法行政重要政策法规解读、妥善回应公众质疑、及时澄清不实传言、权威发布重大突发事件信息等为重点,进行多种形式的新闻发布,主动发出司法行政权威声音。健全完善新闻宣传联动机制,加强与业务工作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强上下沟通协调,通报信息、加强策划,形成新闻宣传工作合力。健全完善新闻宣传激励机制,建立新闻宣传通报等制度,将新闻宣传工作作为年度总结的重要事项,进一步提高司法行政新闻宣传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⑼ 哪些地方需要宣传司法体制改革成果
司法体制四项改革通过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并从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和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等多个方面推动司法体制改革。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意见及贯彻实施分工方案》,明确了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原则,制定了各项改革任务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和《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对若干重点难点问题确定了政策导向。 一次次会议,一项项部署,努力把蓝图变成方案、把方案变成现实。严格规范减刑、假释、保外就医,建立国家司法救助制度,执法司法公开全面推进……随着一系列带有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改革举措陆续推出,司法体制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向纵深推进。 司法体制改革意义: 1、司法体制改革要符合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 现代社会,任何一种政治体制模式,都需要对国家权力建立必要的监督制约机制,以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自由、秩序和安宁。至于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具体形式,则与一个国家的政权性质、政治体制和本国国情等紧密相联。中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三权分立的宪政制度的根本区别在于国家权力统一由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但并不是所有的权力都由人民代表大会直接行使,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设立的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分别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审判权和检察权。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权力机关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既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又是监督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工作的监督机关。这是中国宪政制度在国家权力监督制约方面的一个重要特色。 与西方宪政制度另一个不同的是,中国的检察机关是在人大之下与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平行的国家机关,它和审判机关共同构成中国的司法机关,检察机关的任务是以履行国家的法律监督为专门职责,目的是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正确实施。这是中国宪政制度在国家权力监督制约方面的又一个重要特色。 2、司法体制改革要有利于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中国现行的司法制度,是适应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需要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2006年党中央做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的决定》,《决定》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加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了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指出了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在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中所肩负的重要使命,对发挥审判和检察职能作用、加强法官和检察官队伍建设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党中央专门就加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做出决定,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要与深入贯彻好《决定》的精神和要求结合起来,推动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充分发挥司法机关在贯彻依法治国方略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3、司法体制改革要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各种社会矛盾也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特别是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公民的权利意识、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经济社会转型中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纠纷大量地以诉讼形式进入司法领域,人民群众对通过司法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和保障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要求越来越高。 司法环境出现的这种新变化,必然要对司法工作提出相应的新要求。司法体制改革就是要适应这种新变化、新要求,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推进司法改革的根本出发点,牢固树立“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观念,改革的措施要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期望,从人民群众反映最突出、要求最强烈的问题入手,从制约司法公正的环节入手,使改革的成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愿望,切实有效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4、司法体制改革要有利于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这是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功能和作用作出的新论断、新概括,也是对新时期司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司法机关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肩负着重大责任。要把司法体制改革放在党和国家政治文明、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局中来考虑,突破制约司法工作发展的体制性、制度性、机制性障碍,以更好地履行司法职能,使司法成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坚强后盾,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5、司法体制改革要有利于加强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执政地位是通过对国家政权机关和社会的领导来实现的。当然,党不是政权本身,不能取代政权机关的职能。党对各级政权机关、组织和团体等的领导,主要体现在支持和保证它们依法履行职责方面。在司法领域,党对司法的领导重点是对司法工作实行思想、政治和组织上的领导,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履行司法职责。 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要进一步发挥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优势,改革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改革的举措要有利于加强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对司法工作的领导,有利于确保司法机关的领导权始终掌握在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人手中,有利于切实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